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幼时记趣》 苏教版(2016) (1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幼时记趣》 苏教版(2016) (13)

导入课文 小时候,看到小动物,你会不会产生联想、 想像呢? 如蚂蚁打架、蟋蟀争斗、知了鸣叫, 你从中有没有发现“物外之趣”呢?你还记得杜 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吗?(齐背,初步接触、 体验“物外之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代作家沈复的 童年。 幼时记趣 沈复 [作者作品] 沈 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 详。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 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 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 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 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 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 《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 作,文字亦不如前。 《浮生六记》 一部自传体作品。记叙了他与 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 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 活。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 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 离死别的惨痛。《浮生六记》共六 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有 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童 趣 》 节 选 自 《 浮 生 六 记 • 闲 情 记 趣》。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 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学习文言文 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 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 式和语言习惯; 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 “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 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 达工具。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 1、认准字音 2、把握朗读节奏 藐 项为之强 鹤唳 怡 然 凹凸 为壑 癞 虾蟆 (miǎo) (jiāng) (lì) (yí) (āo tū) (hè) (lài) (há ma) 请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蹲其身,使/与台齐。 见/二虫斗草间。 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 “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 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一 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 (1)项为之强 ( ) (2)果如鹤唳云端 ( ) (3)以丛草为林 ( ) (4)兴正浓 ( ) (5)方出神 ( ) (6)驱之别院 ( ) 脖子 果真 树林 兴趣 正 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 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 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 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 物。 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 叫声。 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 论,合作解决。 (1) 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6)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9)鹤唳云端 (故,所以) (私,私下。 (丘,山丘。壑,山沟。) (用鞭子打) (徐:慢慢 以,用。) 于,在) (之,指蚊子。强,通“僵”,僵硬) (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秋毫:最细微的事物 唳:鸟鸣 (9)使之冲烟而飞鸣。 (10)蹲其身,使与台齐。 (11)以草为林。 (12))神游其中。 (1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4)驱之别院。 (之,蚊子。) (其,自己) (以,把。) (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为,被。) (之,它。指癞蛤蟆。) 疏 通 课 文 内 容 余 忆 童 稚 时,能 张 目 对 日,明 察 秋 毫, 我 回忆 幼小 睁开 直视 明察秋毫 物外 之趣。 指超出事物本身 乐趣 见 藐 小之 物 必 细 察 其 纹 理,故 时 有 细小 一定 仔细观察 因此,所以 常常 疏通文意 译: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够睁大眼睛直 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 要仔细观察它的线条和花纹,所以常常能感受到 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1)段意: 总写童年时超然物外的 乐趣。 夏 蚊成 雷, 私 拟作群鹤舞 夏天 发出 雷鸣般声响 暗自、暗暗 比 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 也; 抬 头 脖子因为 “强”通“僵” 僵硬 白色 昂 首观之,项为(wèi )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 果然 像 鸣叫 高兴得连声叫好 在 想 就 变成鹤 徐 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果 如鹤唳 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慢慢地 用 让 冒 叫 当作 景象 译: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声响,我心里暗自把它们比作 群鹤在空中飞舞,心理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出现了千百只鹤; 抬头看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 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冒着烟边飞边叫。把它们当 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来欣赏),果真像鹤群在云端鸣叫,这使 我高兴得连声叫好。 (2)段意: 趣 事 一: 观 蚊 如 鹤。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 处,蹲 地方 杂草丛生 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 凸 者为丘,凹者为壑, 树林 石块、土块 突出 山丘 低陷 山沟 神游其 中,怡然自得。 其 身,使与台齐;定神 细 视,以丛草为 指自己 身体 让 一样高 聚精会神 仔细 看 把 当作 代山林 愉快 满足 译: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 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 仔细看, 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蚊虫当作野兽,把土块突 出部分当成山丘,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感觉自己就在这 “山林”中游玩一般,感到愉快而满足。 趣 事 二 : 神 游 山 林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 之,兴正浓,忽有 有一天 看见 相斗 观看 它们 兴致 忽然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盖 一癞虾蟆, 舌 很大 推倒 压倒 原来是 一吐而二虫尽 为 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 伸出 全 被 幼小 正 呀然一惊。神 定,捉 虾蟆,鞭 数十,驱 之 惊怕 心神 安定 捉住 抽打 几 驱赶 它 别 院 别的 院子 译: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身来)观看它 们,兴致正浓,忽然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野兽”,推倒了山压倒了树 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伸出来,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待到心神安 定下来,捉住癞蛤蟆,抽打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被的院子去。 趣 事 三 : 鞭 打 蛤 蟆 。 小结: 1、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的三件趣事,请 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概括。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 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 处看做大自然,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是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 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 时的天真之情。 物外之趣2、作者把这种趣事称为“ ”。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虾蟆) 我能行! 选择你喜欢的朗 读方式将课文 熟读成诵 注意读准字音。 这篇文章,你能 背了吗? 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代词 其 之 必细察其纹理 蹲其身 昂首观之 观之 驱之别院 代藐小之物 代自己 代夏蚊 代二虫斗草间 代虾蟆 私拟作 徐喷以烟 鞭数十 以虫蚁为兽 故时有物外之趣 方出神 盖一癞蛤蟆 项为之强 果如鹤唳云端 驱之别院 暗暗地 慢慢地 用鞭子打 把…当作… 所以 正 原来 脖子 通“僵”僵 硬 果真 驱赶 见藐小之物 之 心之所向 使之冲烟而飞鸣 (助词,的) (助词,名词和动词之间,不译) (代词,它,指蚊子) 以虫蚁为兽 为 为之怡然称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wéi,作为、当作) (wèi ,介词,因为) ( wèi,被) 其 必细察其纹理 蹲其身 (代词,它的) (代词,指自己) 观 做青云白鹤观 昂首观之 (景象) (看) (把) (用) 以 以丛草为林 徐喷以烟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做青云 白鹤观 3、以丛草为林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故,所以;时,时常) (以,用;之,它们;观,景观) (以,把;为,作为) (其中,它们中间) (为,被) 解释加横线的字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心情 (用原文语句回 答) 联 想 和 想 像 夏蚊成雷 冲烟飞鸣 草丛、虫蚁、 土砾 癞虾蟆 群鹤舞空 鹤唳云端 树林、野兽、 丘壑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怡然称快 怡然自得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物 外 之 趣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 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 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 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 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 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 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 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 意识和审美情趣。 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物外之趣”产生的过程: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 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 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 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 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 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多 角 度 思 考 “鞭数十”,蛤蟆竟然 没死,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这鞭子可 能只是一根小草或一根小 枝条。2、不忍心打死它, 处置有度。说明我珍惜生 命,热爱小动物。 要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观察要仔 细、敏锐,还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有 创新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敢 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本文对大家有什么启示? 课外延伸 一、你有没有和作者同样的经历?给大 家谈谈你的童年趣事。 二、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 人? 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②富于联想和想像; ③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 认识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