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1含解析1
2016年江西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1)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金刚石切割玻璃 B. 铜制导线 C. 火药用于定点爆破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2.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3.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4.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C.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g D.容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5.LiCoO2(钴锂酸)主要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已知LiCoO2中L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Co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6.验证金属Fe、Ag、Cu 的活动性强弱,下列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Fe CuSO4溶液 Ag B.FeSO4溶液 Cu AgNO3溶液 C.Fe Cu AgNO3溶液 稀盐酸 D.FeSO4溶液 Cu Ag 7.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2 8.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l2+2NaBr═2NaCl+Br2 B.3CO+Fe2O3Fe+CO2 C.Zn+H2SO4═H2↑+ZnSO4 D.2Al+Fe2O32Fe+Al2O3 9.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10.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 B. 在某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1.下列事实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______ A.柳絮纷飞 B.气体容易被压缩 C.铜能导电 D.______. 1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A.熟石灰 B.苏打 C.水 D.______. 13.小刚用pH试纸测得家庭常用洗涤剂的pH如表所示: 物质 厕所清洁剂 洗发精 洗衣液 醋 食盐水 厨房清洁剂 pH 1 8 10 2 7 13 在没有除锈剂的情况下,可以用来代替除锈剂的是______. A.厕所清洁剂 B.洗发精 C.厨房清洁剂 D.______. 14.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_. A.两溶液仍饱和 B.甲溶液仍饱和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______乙. 15.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硫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现要用一种试剂鉴别它们,下列试剂可行的是______. A.稀盐酸 B.氯化钡溶液 C.硝酸钾溶液 D.______.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16.如图是舒适达品牌牙膏的成分与功效说明,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化学用语: (1)氟元素______ (2)水分子______ (3)二氧化硅中的硅元素为+4价______ (4)硝酸根离子______. 1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有广泛的应用. (1)均衡的膳食结构可以保障身体健康.某种食品的配料标签如图所示. ①该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______. ②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该食品中除水外,还缺少的营养素是______. (2)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升生活质量. ①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可用______进行中和处理后再排放. ②在家庭装修时,一些人造板材会释放出一种对人体有害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______(填字母).为避免它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应注意开窗通风. A.氦气 B.二氧化碳 C.甲醛 D.甲烷 (3)先进的交通工具可用加快出行步伐. 2015年江西赣南正式进入动车时代,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现有以下三种材料: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按要求选择填空(填字母): ①钢轨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钢铁属于______. ②动车座椅上常用到耐磨、耐腐蚀的涤纶等,涤纶属于______. 18.2016年我国再次启动登月工程,并将对月球进行勘探,中国人有望实现真正的“嫦娥奔月”. (1)登月着陆器以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工业上制取氧气、氢气方法有: ①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______不同进行分离的; ②水电解法制氢气:在水电解器的两极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 ③水煤气法制取氢气:用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制得H2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氢能是理想的能源,但从上述两种制法看,还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是______. (2)在月球页岩中有丰富的铁橄榄石(主要成分是FeSiO4),铁橄榄石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19.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四世界性难题,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总和利用的部分流程如下: 资料1: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HCl等有害气体. 资料2:+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______转变为电能. (2)吸收步骤中,石灰浆的作用是______. (3)溶解步骤中,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将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环境中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______. (5)请你就芜湖市生活垃圾处理提一条建议______. 20.如图表示的物质A~E相互的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C是一种蓝色溶液;D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D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 (3)写出标号①、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 ②______. 四、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5分) 21.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挥发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______(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O2、CO2均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 (3)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制取纯度较高的O2,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 (4)请从这些装置中选择并连接成一套组合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按照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写出所选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 (1)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3)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23.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向盛有2mL 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5%的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2 1号试管0.1min红色褪去 2号试管5min红色褪去 3号试管30min红色明显变浅 4号试管120min红色无明显变化 3 在1、2、3号试管中盛有2mL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别滴入浓度为5%、2%和0.5%的酚酞溶液 1号试管出现大量浑浊,2号试管出现少量浑浊,3号试管不出现浑浊 【解释与结论】 (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1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4)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 (5)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_.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24.马英同学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2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1.1 2.2 m 4.4 4.4 试求: (1)m的值为______g. (2)12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等于______g. (3)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016年江西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金刚石切割玻璃 B. 铜制导线 C. 火药用于定点爆破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铜制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火药用于定点爆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分析】 空气属于混合物,空气中的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全球变暖,因此我们应提倡低碳经济. 【解答】解:A、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因此不能做燃料,故B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氦气密度比较小,因此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査的是空气中各个成分的作用,如果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过多,就会造成相应的危害.有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要用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名称. 3.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药品的保存方法分析;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试管使用后的放置方法分析; D、根据滴管使用后的处理方法分析; 【解答】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取用完毕后,要把试剂瓶盖好,故A错误; B、酒精灯用完后,要立即用灯帽盖灭,并稳妥放置,故B错误; C、试管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并放到试管架上,故C正确; 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C.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g D.容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元素周期表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铝,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圆圈内的数字是13,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形成Al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LiCoO2(钴锂酸)主要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已知LiCoO2中L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Co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LiCo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钴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6.验证金属Fe、Ag、Cu 的活动性强弱,下列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Fe CuSO4溶液 Ag B.FeSO4溶液 Cu AgNO3溶液 C.Fe Cu AgNO3溶液 稀盐酸 D.FeSO4溶液 Cu Ag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Ag、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A、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B、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C、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活动性铁>氢;Cu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活动性氢>铜;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D、Cu、Ag与FeSO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铁>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7.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2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断:每个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利用完善后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完成对所得信息的判断. 【解答】解: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断:每个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据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A2+3B2=2AB3, A、该生成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但不一定含有氧元素,因此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反应前后分子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 C、根据分子结构图及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因此不可能是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每个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没有A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熟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8.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l2+2NaBr═2NaCl+Br2 B.3CO+Fe2O3Fe+CO2 C.Zn+H2SO4═H2↑+ZnSO4 D.2Al+Fe2O32Fe+Al2O3 【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进行解答; A.Cl2+2NaBr═2NaCl+Br2.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质中Cl2和Br2是单质,NaBr和NaCl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C.Zn+H2SO4═ZnSO4+H2↑ 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质中Zn和H2是单质H2SO4和ZnSO4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质中Al和Fe是单质Fe2O3和Al2O3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分析】A、根据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解答; B、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pH大于7解答; C、根据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不一定都显负价解答; D、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的微粒可能一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解答. 【解答】解: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错;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pH一定大于7,故对;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不一定都显负价,如NaOH中,氢元素显+1价,错误;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的微粒可能是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因此微粒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故错. 答案: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 B. 在某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溶质的质量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铝与氯化铜的反应分析; B、根据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继续溶解至饱和,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解答; C、根据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D、根据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解答. 【解答】解: A、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铝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铝和铜,溶液的质量减轻,反应停止后不变;故错误;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继续溶解至饱和,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应从0开始,与图象不一致;故错误; C、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刚开始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等盐酸消耗尽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刚开始不能生成沉淀,观察图象,符合题意,故正确; D、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应该是1:8,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不正确;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在处理图象类问题时,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是进行判断的要点.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1.下列事实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B A.柳絮纷飞 B.气体容易被压缩 C.铜能导电 D. 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等 .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柳絮纷飞,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很小,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故选项错误. B、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较大,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能用分子观点解释,故选项正确. C、铜能导电,是因为铜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子,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故选项错误.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能用分子观点解释(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B;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C . A.熟石灰 B.苏打 C.水 D. 二氧化碳 .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熟石灰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 B、苏打是碳酸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 C、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D、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选:C;补充: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化物的概念及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氧化物的问题,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以及氧化物的概念进行. 13.小刚用pH试纸测得家庭常用洗涤剂的pH如表所示: 物质 厕所清洁剂 洗发精 洗衣液 醋 食盐水 厨房清洁剂 pH 1 8 10 2 7 13 在没有除锈剂的情况下,可以用来代替除锈剂的是 A . A.厕所清洁剂 B.洗发精 C.厨房清洁剂 D. 醋 .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根据酸能和铁锈反应,从而可以除去铁锈;分析厕所清洁剂的pH小于7,显酸性;洗发精、洗衣液、厨房清洁剂等物质的pH大于7,显碱性. 【解答】解:A、厕所清洁剂的pH小于7,显酸性,能和铁锈反应; B、洗发精的pH大于7,显碱性,不能和铁锈反应; C、厨房清洁剂的pH大于7,显碱性,不能和铁锈反应. D、醋的pH小于7,显酸性,能和铁锈反应; 故答案为:A;醋.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铁锈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B . A.两溶液仍饱和 B.甲溶液仍饱和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 > 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降温时甲析出晶体,乙无晶体析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A、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甲溶液仍饱和,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由A分析可知:甲溶液仍饱和,正确; C、不知降温前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降温甲乙两溶液的质量溶液,故错误; D、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时无晶体析出,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t2℃降到t1℃,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是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于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降温前乙的溶解度,故甲>乙; 故答案为:B;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硫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现要用一种试剂鉴别它们,下列试剂可行的是 B . A.稀盐酸 B.氯化钡溶液 C.硝酸钾溶液 D. 氢氧化钙溶液 .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与硫酸铵不反应,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硝酸钾溶液与硫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与硫酸铵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B;氢氧化钙溶液(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16.如图是舒适达品牌牙膏的成分与功效说明,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化学用语: (1)氟元素 F (2)水分子 H2O (3)二氧化硅中的硅元素为+4价 O2 (4)硝酸根离子 N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氟元素的元素符号为:F;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水分子可表示为H2O;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二氧化硅中硅的化合价为+4价,故可表示为: O2;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NO3﹣; 故答案为:(1)F;(2)H2O;(3)O2;(4)N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有广泛的应用. (1)均衡的膳食结构可以保障身体健康.某种食品的配料标签如图所示. ①该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鸡蛋 . ②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该食品中除水外,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维生素 . (2)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升生活质量. ①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可用 氢氧化钙 进行中和处理后再排放. ②在家庭装修时,一些人造板材会释放出一种对人体有害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C (填字母).为避免它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应注意开窗通风. A.氦气 B.二氧化碳 C.甲醛 D.甲烷 (3)先进的交通工具可用加快出行步伐. 2015年江西赣南正式进入动车时代,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现有以下三种材料: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按要求选择填空(填字母): ①钢轨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钢铁属于 A . ②动车座椅上常用到耐磨、耐腐蚀的涤纶等,涤纶属于 B .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金属材料及其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均衡营养与健康. 【分析】(1)熟记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以及富含各类营养素的食物; (2)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以及有害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解答】解:(1)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小麦粉、白砂糖富含糖类、食盐富含无机盐、棕榈油富含油脂,还缺少水和维生素;故填:鸡蛋;维生素; (2)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常用来中和酸性废水;氦气、甲烷、二氧化碳都没有刺激性气味,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故填:氢氧化钙;C; (3)钢铁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涤纶是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①A;②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人类生活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难度不大. 18.2016年我国再次启动登月工程,并将对月球进行勘探,中国人有望实现真正的“嫦娥奔月”. (1)登月着陆器以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工业上制取氧气、氢气方法有: ①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 沸点 不同进行分离的; ②水电解法制氢气:在水电解器的两极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 ③水煤气法制取氢气:用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制得H2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CO+H2 . ④氢能是理想的能源,但从上述两种制法看,还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是 制取氢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 (2)在月球页岩中有丰富的铁橄榄石(主要成分是FeSiO4),铁橄榄石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4 . 【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电解水实验;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分析】(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利用空气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可以将空气中的成分分离;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的条件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解答. 【解答】解: (1)①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的,故填:沸点; ②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填:2:1; ③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水失去氧被还原,故填:C+H2OCO+H2; ④目前制氢的成本高且不易贮存,使得氢气不能广泛使用,故填:制取氢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2)在FeSiO4中,硅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x+(+4)+(﹣2)×4=0 x=+4; 答案: (1)①沸点;②2:1;③C+H2OCO+H2;④制取氢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2)+4.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氧气的工业制法和电解水以及氢能的使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9.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四世界性难题,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总和利用的部分流程如下: 资料1: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HCl等有害气体. 资料2:+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 热能 转变为电能. (2)吸收步骤中,石灰浆的作用是 除去烟气中含有的SO2、HCl . (3)溶解步骤中,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的反应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4)将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环境中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 保护气,避免+2价的铁元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 (5)请你就芜湖市生活垃圾处理提一条建议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 .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碱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电能; (2)根据石灰浆是碱性分析; (3)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来分析; (4)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5)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 【解答】解:(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电能;故填:热能; (2)石灰浆显碱性,能够吸收酸性气体,所以吸收步骤中,石灰浆的作用是除去烟气中含有的SO2、HCl;故填:除去烟气中含有的SO2、HCl; (3)溶解步骤中,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产生的H2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反应后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Fe2O3+3H2SO4═Fe2(SO4)3+3H2O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 (4)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其中氮气的作用是作保护气,避免+2价的铁元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填:保护气,避免+2价的铁元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5)建议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故填: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同学们能够掌握全面的知识. 20.如图表示的物质A~E相互的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C是一种蓝色溶液;D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D的化学式 Fe ; (2)写出C的一种用途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 (3)写出标号①、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 Fe+CuSO4=FeSO4+Cu . ② Na2CO3+2HCl═2NaCl+H2O+CO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故A是碳酸钠;C是一种蓝色溶液,故B可能是硫酸铜溶液;D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故D是铁,E能与铁反应,能与碳酸钠反应,故E可能是盐酸,B能与碳酸钠反应,能与硫酸铜反应,故B可能是氢氧化钙,据此解答. 【解答】解: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故A是碳酸钠;C是一种蓝色溶液,故B可能是硫酸铜溶液;D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故D是铁,E能与铁反应,能与碳酸钠反应,故E可能是盐酸,B能与碳酸钠反应,能与硫酸铜反应,故B可能是氢氧化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D是铁,故填:Fe; (2)C是硫酸铜,可以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填: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3)反应①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②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Fe+CuSO4=FeSO4+Cu; 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5分) 21.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挥发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集气瓶 . (2)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 B (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O2、CO2均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向上排空气法 . (3)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若要制取纯度较高的O2,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A . (4)请从这些装置中选择并连接成一套组合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按照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写出所选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 ﹙)→ b → h → i → d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3)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气体的干燥剂. 【解答】解:(1)仪器X的名称是集气瓶. 故填:集气瓶.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O2、利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CO2、利用锌和稀硫酸制取H2时,都是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均可选择B装置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O2、CO2的密度都比空气大,均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故填:B;向上排空气法. (3)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A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A. (4)按照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所选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b→h→i→d. 故填:b;h;i;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仪器的用途、反应表达式的书写、装置选择、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 22.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Na2CO3+Ca(OH)2=CaCO3↓+2NaOH . 【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 二 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先无变化后产生气泡 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 (1)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2+2H2O=2H2↑+Ca(OH)2 ; (2)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氨气 ; (3)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携带安全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猜想四是不合理的,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配平即可;在实验一中,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即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先无变化后产生气泡的现象时,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即猜想三成立;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氨气,因为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氨气;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携带安全.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猜想四是不合理的,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配平即可; 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实验验证】在实验一中,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即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先无变化后产生气泡的现象时,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即猜想三成立;故答案为:二;先无变化后产生气泡; 【反思与拓展】氢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故答案为:CaH2+2H2O=2H2↑+Ca(OH)2; 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氨气,因为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氨气;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携带安全;故答案为:(1)CaH2+2H2O=2H2↑+Ca(OH)2; (2)氢气、氨气;(3)携带安全. 【点评】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23.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向盛有2mL 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5%的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2 1号试管0.1min红色褪去 2号试管5min红色褪去 3号试管30min红色明显变浅 4号试管120min红色无明显变化 3 在1、2、3号试管中盛有2mL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别滴入浓度为5%、2%和0.5%的酚酞溶液 1号试管出现大量浑浊,2号试管出现少量浑浊,3号试管不出现浑浊 【解释与结论】 (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2)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1 不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关系是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越大,褪色越快 . 【反思与评价】 (4)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 0.5 %. (5)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不同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实验结论; 对比试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解答】解:(1)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填:2NaOH+CO2═Na2CO3+H2O. (2)实验1的现象表明,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无关,即猜想与假设1不成立. 故填:不成立. (3)由实验2可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越大,褪色越快,以至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褪色. 故填: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越大,褪色越快. 【反思与评价】 (4)酚酞溶液浓度为0.5%时,滴入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时不出现浑浊,因此滴入0.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时也不出现浑浊,同时0.5%的酚酞试液滴入0.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时红色无明显变化,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0.5%. 故填:0.5. (5)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不同. 故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不同.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24.马英同学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2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1.1 2.2 m 4.4 4.4 试求: (1)m的值为 3.3 g. (2)12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等于 10 g. (3)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10.5% .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记录数据可发现,20g的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1.1g,第4次实验中加入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是4.4g,说明了第三次实验中盐酸完全反应,可推出m的值;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 (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出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记录数据可发现,20g的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1.1g,第4次实验中加入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是4.4g,说明了第三次实验中盐酸完全反应,可推出m的值为3.3g; (2)设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4.4g 解得:x=10g y=11.1g (3)完全反应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10.5% 故答案为:(1)3.3;(2)10;(3)10.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据方程式计算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