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芜湖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安徽师大附中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①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②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肄.(yì)业 弭谤 纨绔.(kù)子弟 揭竿而起 B. 拓.(tuò)片 俨然 敛声屏.(bǐng)气 弩马十驾 C. 韶.(sháo)光 崔嵬 沸.(fù)反盈天 雕粱画栋 D. 逡.(jùn)巡 暇想 踌躇.(chú)不决 惴惴不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音并正确书写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 平时加强对字音、字形的积累,注意区分多音字、形近字等,同时注意音形义相结合来加强 记忆。 B 项,“拓”正确读音为“tà”,“弩”应为“驽”,故 B 项错误。 C 项,“沸”正确读音为“fèi”,“粱”应为“梁”,故 C 项错误。 D 项,“逡”正确读音为“qūn”,“暇”应为“遐”,故 D 项错误。 故选 A。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 的一切了。苏东坡具有深厚、广博、诙谐的品质,有发达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正如人们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苏东坡这些方面,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这些品质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 。 他保持天真纯朴,终生不渝。政治上的钩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 的; 他的诗词文章,或是一时 ,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 刚猛激烈,正如他所说的“春鸟秋虫之声”;也未尝不可比作他的诗句:“猿吟鹤唳本无意, 不知下有行人行。”他一直卷在政治旋涡之中,但是他却 ,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 政治勾当之上。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雪泥鸿爪 格格不入 信笔涂鸦 光风霁月 - 2 - B. 雪泥鸿爪 自相矛盾 即兴之作 风清月皎 C. 凤毛麟角 格格不入 即兴之作 光风霁月 D. 凤毛麟角 自相矛盾 信笔涂鸦 风清月皎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他诗人在这些方面,苏东坡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B. 在其他诗人这些方面,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C. 在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D. 苏东坡在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答案】2. C 3. C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 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 的词语。 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语境说的是众多 优秀品质荟萃于一身的苏东坡是天地间的珍贵而稀少的人,故选用“凤毛麟角”。 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 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语境说的是苏东坡的人品与钩心斗角与利害谋算的政治相抵触、不 投合,故选用“格格不入”。 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也常用于自谦。即兴之作:根据当时的感受写成的作 品。根据此句说的对象是“他的诗词文章”,以及后句“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可知, 此处语境不能选用贬义词或自谦词“信笔涂鸦”,故选用“即兴之作”。 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风清月皎: 微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结合语境说的“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 之上”,此处强调苏东坡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故选用“光风霁月”。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 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 项,原句意思是说在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而该项的表述与原句意思相反。 - 3 - B 项,主语残缺,句意不对。应改为:在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D 项,“苏东坡在这些方面”中途易辙,变换了主语。应改为:在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 望其项背的。 故选 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 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 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4.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十年前我们萍水相逢,未及倾诉衷肠就各奔东西,如今再会,真是久仰了。 C.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D. 我斗胆向您提出心中的一些疑惑,其中不乏陋见,实属冒味,让您见笑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文段,在 了解文段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注意说话场合 和谦敬词的运用。 B 项,“如今再会,真是久仰了”错误,“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语 境为“十年前我们萍水相逢”“如今再会”,所以此处应是“久违”。 故选 B。 5.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金先生的小说《家》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觉新是 家族中充满朝气的叛逆者,他的哥哥觉慧懦弱顺从,虽不满旧家庭的专制却不敢反抗。 B.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美丽、善良和卡西莫多 的丑陋、弗罗洛的狠毒,形成鲜明的对比,集中体现了雨果“美丑对照”的创作原则。 C.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典型的贵族大家庭,包括荣国府、宁国府两支。小说对这个贵族家 - 4 - 庭饮食起居等生活细节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绘,也展现了这个诗礼之家没落的过程。 D. 《高老头》是英国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主人公高老头为子女 耗尽钱财,却只能在孤独遗憾中死去,作品无情地鞭挞了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 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A 项,“新是家族中充满朝气的叛逆者,他的哥哥觉慧懦弱顺从,虽不满旧家庭的专制却不敢 反抗”错误,《家》中觉慧是家族中受五四思潮影响的叛逆者,哥哥觉新的个性懦弱顺从; B 项,“《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错误,《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 风格的代表作; D 项,“《高老头》是英国作家巴尔扎克”错误,巴尔扎克是法国作家。 故选 C。 二、诗歌鉴赏与名句默写(13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语出《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 知也。” 6.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琴师怀抱绿绮名琴,来自四川名山峨眉山,凸显了琴师气派十足,来历不凡。 B. 颔联中“为我”二字体现了琴师与听琴之人的友情,“挥手”是描摹琴师弹琴的动作。 C. 尾联乐终声歇,诗人举目四望,不觉青山已暮,秋云重重,以景结情,余味无穷。 D. 本诗语言华丽典雅,“霜钟”“碧山”等意象色彩丰富,“洗”“入”等动词凝练准确。 7. 诗人是如何描写蜀僧弹琴的?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 - 5 - 【答案】6. D 7. (1)运用动作描写,“挥手”表现蜀僧动作潇洒,气魄非凡;(2)以 大自然的万壑松涛之声比喻琴声气势磅礴;(3)写诗人的心灵如被流水洗涤般澄澈宁静,侧 面烘托琴声悠扬动听;(4)化用高山流水和霜降钟鸣的典故,借音乐引发的共鸣表现蜀僧琴 艺高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 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 表达意蕴,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 D 项,“本诗语言华丽典雅,‘霜钟’‘碧山’等意象色彩丰富”错误,“霜钟”二字点明时 令,指秋天的钟声。“不觉碧山暮”意思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因 此意象色彩丰富错误。 故选 D。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 法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描写手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鉴赏 时首先要准确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并指出手法的作用。 颔联两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意思是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我仿佛听到万壑松涛 风。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 这两句用大自然万壑松涛之声比喻琴音的清越宏远,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琴声极其铿 锵有力,演奏者潇洒自如。 颈联两句“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意思是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馀音缭绕和着秋天霜 钟。写听琴的感受。表面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 实际是借“高山流水”和“霜降钟鸣”的典故既写出琴音的美妙,又寓有知音之意,表现了 蜀僧技艺的高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强调整日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 (2)《咏怀古迹》(其三)中“______,______”两句以山水逶迤、雄奇壮丽的图景烘托王昭君 的形象。 (3)《锦瑟》中“______,______”两句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表达了美好愿望可望而 不可即的哀愁。 【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群山万壑赴荆门 - 6 - (4). 生长明妃尚有村 (5). 沧海月明珠有泪 (6). 蓝田日暖玉生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 识记这些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须臾”“壑”“沧”等。 三、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失,犹且从师而问 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共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 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住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 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二)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 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 7 -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坎/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 是者数矣 B.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坎/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 是者数矣 C.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众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 是者数矣 D.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众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 是者数矣 10.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平庸,平常。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以……为耻 C.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攻:学习,研究。 D. 犯.笑侮,收召后学 犯:遭到,冒着。 11. 下列文化常识或文学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一种运用说明、记叙、议论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马说》《受莲说》《少 年中国说》等都属于这类文体。 B. “句读”俗称“断句”,亦称“句逗”,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 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C. 文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不同于礼、乐、 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D. 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赞其“文起 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说》从古之学者说起,论述教师的作用相从师的必要性,并提出择师的标准,即不论 其位高低和年龄大小,凡先闻道者,皆可为师。 B. 《师说》论证严密,结构清晰,言之有序,运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阐达 “真师重道”的思想,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C. 《师说》句式灵活多变,整微结合,使文章论证节奏舒缓自如,同时运用“嗟乎”“呜呼” - 8 - 等语气词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惋惜与痛心。 D. 选文二印证了“师道之不传”的社会现状,交代韩愈收召后学、抗颜为师的积极做法,表 现世不从流俗、遵行师道的勇气和担当。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答案】9. C 10. A 11. B 12. B 13. (1)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2) 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 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用 排除法做题。 本题,“居长安众不暇熟”的句意为:他住在长安,连饭菜都来不及煮熟。句中“众”作“不 暇熟”的主语,所以应在“众”之前停顿,所以,应排除 A、B 项。“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 而增与为言辞”的句意为: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 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句中的“而”表递进,译为“而且”,连 接下句“增与为言辞”,所以应在“而”之前停顿,排除 D 项。 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 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轻狂的名声。他住在长安,连饭菜都来不及煮熟,又 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 项,“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意为我怎么知道他(这个人)的年纪是出生得比我早 还是比我晚呢?其中“庸”,怎么、哪里。 - 9 -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说法颠倒。正确的是:文 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这是议论文,要注意选项中有关论点、论据 和论证方法的分析是否正确。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 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 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 项,“运用……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错,本文的论证方法中没有比喻论证,而是引用论证。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 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 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第一句关键点:“学者”,求学的人;“师者……也”;“所以”,表方式,用来……的; “受”通“受”,传授。第二句关键点:“嘉”,赞许;“其”,他;“贻”,赠送;“以”, 来。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 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 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 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 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 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 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 10 -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 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 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 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 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 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 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 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 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 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 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 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 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 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 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 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 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 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 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 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韩愈《师说》)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 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 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 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 - 11 - 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轻狂的名声。他住在长安,连饭菜都来不 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四、现代文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匠(节选) 葛亮 入秋的时候,父亲接到了金陵大学古藏部龙主任的电话。 龙主任说:“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藉修复研讨会,请了业界许多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 董列席,介绍业务经验。结果,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省里来了本 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被烧毁了一多半。那书皮用的是清宫内府蓝绢, 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本来想染上一块颜色相近的,用镶拼织补的法子。也不知怎的,那蓝 色怎么都调不出来,把我们急得团团转。省外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 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还是修旧如旧那套陈词滥调,弄得几个专家都 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愤愤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 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 书行。” “你说说看,这个老董,明明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再想保他, 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攥着一把乌里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我曾亲眼见过老董修书。他用一支毛笔,蘸上糨糊,将一个虫眼儿润湿,然后覆上了同 样焦黄的宣纸。再用毛笔蘸水沿着虫眼边缘画水纹,将多余的毛大纸捻断。对于大点的虫眼 儿,浆糊润湿后,他边修补,边用镊子或针锥小心地挑干净毛边儿,然后用个小木槌轻轻地 把虫眼儿捶平整,我迎着光看看,竟然一点都看不出补过的痕迹。老董说,这一行不只靠眼 力,还要有坐定了板凳不挪窝的耐力。 - 12 -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 纬,都很接近内府绢。只可惜,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你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淡然一笑,说:“凡蓝五种,皆可为靛。《本草纲目》里写着呢,无非是菘、蓼、马、 木、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我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白天和夜里他几乎都待在图书馆里。 傍晚时也跑染厂,听说是在和工人请教定色的工艺。听父亲说,染出来看还行,可是一氧化, 颜色全都变了。 老董家里的沙发套、桌布和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老董说:“今天放个假,我带你赏秋去。”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自行车,把我放在前面大杠上坐着,穿过了整个金陵大学的校园。 这时候的南京很美,沿着大街两边,是遮天的梧桐。阳光洒到梧桐叶子上,穿透下来, 在人们身上跳动着星星点点的光斑。隔了一条街区,是整条街的银杏,黄蝴蝶般的叶子在风 中飘舞,在地上堆积,自行车辗过,发出沙沙的声响。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 败的城墙边停下来。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我听到了不 知名的鸟在鸣唱,从远处的山那边传来。山脚一棵红得像血一样的枫树,簌簌响了一阵,就 见鸟群扑啦啦地飞了出来,在空中盘旋,将蓝色的天空裁切成不同的形状。老董长满皱纹的 脸上,有了一丝笑意。 我们渐渐走近一个水塘,清冽腐败的气息来自浮上水面经年积累的落叶。这是一处死水, 水是山上落雨时流下来的,积成了水塘。沿着水塘,长着许多高大的树。树干在很低处,已 经开始分杈;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他接着说:“这是寿数长的树。我刚到南京的时候,修书的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 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 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看到密匝匝的叶子。那叶子的边缘,像锯齿一样,一片片小巴 掌似的,层层地堆栈在一起。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收橡碗啊。”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 - 13 - 像个海胆。 老董用大拇指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亮也爆开了, 这壳子就是橡碗。这橡树,树干呢,能盖房子、打家具;橡子能吃,还能入药……” 我问:“那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说:“橡碗对我们修书人,可派得上大用场。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 那汤就是好染料啊。无论是宣纸还是皮纸,用刷子染了,晾干。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 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忙蹲下身来说:“那咱们赶快捡吧。” ……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 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近乎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选自《小说月报》2020 年第 3 期,有删改) 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情节曲折、富有波澜,前半部分叙述了老董毛遂自荐,在染蓝工艺上遇到挫折,后半 部分叙述了老董执意按照传统工艺,成功染出蓝绢。 B. 小说运用插叙手法,细致描写了老董修书补虫眼的过程。用词丰富,其中 “随”“润”“覆”“画”“捻”“补”“挑”“捶”等动词传神生动。 C. 文中“修旧如旧”“近乎完美”等词,虽然可以表现出老董坚守传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 度,但是也暴露出其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 D. 小说描写了郊外的落叶、水塘和橡树等景物,渲染了静谧清幽的氛围,与南京城内的景色 形成对比,为下文老董捡拾橡碗、染好蓝绢作了铺垫。 15. 小说中的“我”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6. 当今社会呼唤“工匠精神”,你从老董身上读到了这种精神的哪些内涵?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 【答案】14. C 15. (1)以“我”的口吻来叙述故事,显得更加亲切、真实。(2)借“我” 的见闻推动情节发展,丰富老董的形象意蕴。如“我”回忆老董修书补虫眼,听到有关老董 的消息,与老董一起捡拾橡碗等。 16. (1)敬业。老董坚持“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原则,不惜立下军令状,表现他热爱、 敬畏、全身心投入的职业精神状态。(2)精益求精。老董反复试验染制蓝绢,只为完美地修 复《论语》珍本,体现他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3)专注。修补虫眼,染制蓝绢等细节,展 - 14 - 现他的耐心、执著和坚持的职业精神。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要 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 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C 项,“但是也暴露出其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错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是 贬义词,用来形容老董错误。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 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衬托主 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 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主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题目要求分析小说中的“我”的作用,实际是考查小说情节手法中叙述人称的作用。(1) “我”是第一人称,参与故事之中,是事件的亲历者,以此来叙述更真实,读来更亲切自然。 (2)由原文“我曾亲眼见过老董修书。……我迎着光看看,竟然一点都看不出补过的痕 迹”“此后很久我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白天和夜里他几乎都待在图书馆里。 傍晚时也跑染厂,听说是在和工人请教定色的工艺。听父亲说,染出来看还行,可是一氧化, 颜色全都变了”“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老董说:‘今天放个假,我带你赏秋 去。’……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收橡碗啊。’……我问:‘那橡碗有什么用 呢?’老董说:‘橡碗对我们修书人,可派得上大用场。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 那汤就是好染料啊。无论是宣纸还是皮纸,用刷子染了,晾干。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 赢喽’……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可知,借“我”的见闻推动情节发展,使老董的 形象更真实、意蕴更丰富。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文学作品的意蕴 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文章所表现出 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 精神的意义。可以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发掘。注意把握探究的原则,要做到立足文本、讲 - 15 - 究深度、有理有据。 由原文“省外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 宁存故物’,还是修旧如旧那套陈词滥调,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老董也站起来说, 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可知,老董 坚持原则,甚至不惜立下军令状,表现他热爱的职业、敬业的精神。 由原文“此后很久我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白天和夜里他几乎都待在图书馆 里。傍晚时也跑染厂,听说是在和工人请教定色的工艺……老董家里的沙发套、桌布和窗帘, 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 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近乎完 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可知,老董为完美地修复《论语》珍本,反复试验, 体现他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由原文“我曾亲眼见过老董修书。他用一支毛笔,蘸上糨糊,将一个虫眼儿润湿,然后覆上 了同样焦黄的宣纸。再用毛笔蘸水沿着虫眼边缘画水纹,将多余的毛大纸捻断。对于大点的 虫眼儿,浆糊润湿后,他边修补,边用镊子或针锥小心地挑干净毛边儿,然后用个小木槌轻 轻地把虫眼儿捶平整,我迎着光看看,竟然一点都看不出补过的痕迹。老董说,这一行不只 靠眼力,还要有坐定了板凳不挪窝的耐力”可知,修补虫眼等细节,展现他的耐心、执著和 专注的职业精神。 【点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作答这类试题,需要从这样几个角度入手: 1.整体阅读、科学分析,从宏观上进行艺术感受与把握。2.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人 文精神的内涵。 3.注意标题和体裁。要分析文章的标题,因为标题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同时注意文体 的特征。 4.抓关键性的语句。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语句最能 说明问题,帮助考生把握探究的方向。其中最主要的是抓“文眼”,文章中一些内涵丰富的 语句,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韵味深长的语义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 抒情句以及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都值得关注。 5.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家的相关情况。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产生总要受到当时的 社会背景和作家的写作动机、人生态度、秉性气质、写作经验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知 人论世可认为我们找出许多重要的信息。 - 16 - 6.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解读文本。当因个人的生活经验不足无法准确把握文本时, 可以通过已学过的文章、间接掌握的人生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帮助准确探究。 五、写作(40 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世卫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遗传因素占 15%,环境因素占 17%,行 为和生活方式占 60%,医疗服务仅占 8%。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它是获得健康最 高效的方法,也是个人健康管理最重要的策略。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题,面向本校(统称“振华中学”)同学写 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②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规范书写, 不少于 700 字。 【答案】例文: 选择健康方式,保护身心的健康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振华中学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选择健康方式,保护身心的健康”。 毛泽东同志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疗水平的 提高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保障,但繁忙的学习工作、超负荷的压力、长期缺乏锻 炼、生活习惯不良导致了不少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只有做到体魄 健全,心理健康,我们才有了学习工作的保障,未来才有条件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 业。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出疫情,我们看到了很多靠着自己强大的免疫力和积极心态战胜病 毒的人们。科学研究表明,个人健康生活方式是保障身体健康最重要的策略,因此我倡议全 班同学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做到“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锻炼”“保持积极心态”。 健康生活,要按时睡觉以保证充足睡眠。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 睡眠还能起到保护大脑,提高办事效率与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 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挑灯夜战”。有人是因为拖延导致没有及时完成任务,更 多人则是经过了一天忙碌的工作,觉得不熬夜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浪费时间。尤其是在 疫情期间,这种无人管束的自由让不少人尝到了熬夜的甜头。然而熬夜不仅会使视力下降, 更会使得免疫力下降。因此为自己的身体着想,我们要学会时间管理,保证每天至少 7 小时 的睡眠时间。 - 17 - 健康生活,要养成膳食均衡的饮食习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导致了饮食习惯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偏爱高碳水化合物,高热量的食物;还有饮食没有规律,暴饮暴食现象非 常普遍;这些原因导致肥胖人口的与日俱增。粗粮、细粮、荤素都要进行合理搭配,还要根 据性别,年龄等具体情况确定需要摄入的热量。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只有进行合 理搭配,才能做到全面营养均衡。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能克服偏食挑食、暴饮暴食的毛病,养 成科学膳食、均衡饮食的好习惯。 健康生活,还要进行适量的锻炼。生命在于运动,科学而适度健身是健康生活的保障。 坚持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可以很大程度上抵御病毒入侵。锻炼还可以减压,如 果你压力大的时候,跑步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减压方法。锻炼还能减肥瘦身,合理的锻炼也可 促进新陈代谢。除了身体方面的改变,锻炼还能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精神方面的愉悦。 健康生活,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而健康的心态能使人精神焕发,充满激情;消极 而灰暗的心境会使人萎靡不振,意志消沉。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有的人会一蹶不振, 而有的人会及时调整心态。就拿这次疫情来说,有人不小心染上新冠肺炎,就觉得希望顿失, 结果由轻症转为重症;有人即使患上重症,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积极地面对生活、接 受治疗,最终转危为安,成功痊愈出院。良好心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此有利,我希望同学 们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健康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任何财富都不可比拟。健康的生活可以使我们拥有愉悦的心 情,可以使我们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还可以使我们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同学们,让 我们一起健康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 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考查中学生核心素养 中“学会生活”内容,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切合疫情后,人 们普遍高度重视身体健康的现状。预防疾病、健康生活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也是人类面 对新冠肺炎的共同思考。本次作文提出一个更广泛的健康话题,切合国家关于“没有全民健 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论述。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 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 18 - 审题过程: 本次作文给的材料是用,系列熟知真实地告诉我们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且占比不同,比如: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医疗服务等。由此材料中得出结论:“健康的生活 方式至关重要,它是获得健康最高效的方法,也是个人健康管理最重要的策略”。首先要明 确健康的内涵:健康可以是身体健康,也可以是心理健康;可以是健康理念的培养,也可以 是健康习惯人养成;可以是健康思想教育,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行为养成;可以是个人的健 康,也可以是社会体系的健康发展,更可以是健康中国的建设;可以是个人身体健康对事业、 人生的重要性论述,也可以是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探讨。本文的写作重点是提 倡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把健康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 间,题目是具有一定的开放度,考生可以作多方面的思考。 参考立意: 选择健康方式,保护身心的健康; 健康生活 健康成长;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幸福生活; 身心的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 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 此文第一部分可紧紧围绕“为什么要选择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展开论述,引用伟人名言, 分析社会现状,引述科学结论,提出本文中心论点“选择健康方式,保护身心的健康”。然 后用四个分论点论证:“健康生活,要按时睡觉以保证充足睡眠”“健康生活,要养成膳食 均衡的饮食习惯”“健康生活,还要进行适量的锻炼”“健康生活,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结尾重申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巨大作用,再次发出号召。 参考素材: 近年来,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以及针对低龄人群开发 软件的增长,这类以触摸屏为特征的电子产品逐渐成为许多孩子爱不释手的“玩伴”,让越 来越多的低龄儿童成为“触屏一代”。但是,随之而来的视疲劳、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 等弊端也正在威胁着我们身心的健康。 当手机、电脑从一种奢侈品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工具的时候,它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双 - 19 - 刃剑,在带给我们便利和喜悦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了许多健康隐患。 洗净双手,高度重视手部卫生。杜绝病原微生物传播,就要从讲卫生、勤洗手开始,养成良 好的生活习惯。全社会都要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推广“7 步洗手法”的标准流程;每 位市民都要做到饭前便后用流水洗手、从公共场所回来后要认真对手进行清洗消毒、睡觉前 要认真洗漱,特别是加强手部的清洁并不要忘记对水龙头的清洁。 文明就餐,合理膳食尽量分餐。全体市民要坚持“光盘行动”、文明就餐不喧哗,摒弃食用 野味陋习,不生食肉类蛋类;我们倡导大家坚持“三减(减盐、减油、减糖)”、合理膳食 才能“三健(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我们倡导全市有内设食堂的单位要做到 “一分二公三自带”:即就餐实行分餐制、分餐公筷公勺制、推荐个人自带餐具制;我们倡 导全体市民居家逐渐养成家庭分餐和使用公勺的习惯:即为每位家庭成员准备固定的餐碟餐 碗,每个菜准备公勺,简单的家庭分餐法就能够发挥极大的防病效果。 科学健身,了解烟草危害不吸烟。疫情防控期间,外出活动会减少,要避免久坐少动,配合 科学合理的体育健身,才能增强免疫力。我们倡议全体市民每天都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可 以选择原地大幅度摆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适量柔和运动方式;每天运动量以积累一到 两个小时左右为宜;睡前也可以利用床上或瑜伽垫,做简单瑜伽、脊柱平衡操等脊柱和四肢 牵拉练习,以微汗为度;运动后要充足补水、规律作息。 我们倡议全体市民,主动远离烟草危害,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要不吸烟,自觉养成 不吸烟的个人生活习惯;青少年要勇于拒绝第一支烟,并主动远离电子烟;二要自觉维护无 烟环境,积极劝阻他人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主动对二手烟说“不”;三要及早戒烟,戒烟 越早越好,可通过戒烟热线和戒烟门诊获得专业的戒烟帮助。尚无确凿证据表明电子烟可以 帮助戒烟;四要积极参与控烟,每个人都成为控烟“志愿者”,为保护自身和他人健康贡献 力量。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 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 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 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 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 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 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 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 - 20 - 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 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 的一个显著特点。 - 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