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4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地球上的水-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9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学案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高考精品系列 专题3 地球上的水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 一、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根据发生的领域,自然界的水循环可分为三种类型,见下表: 水循环类型 发生领域 环节 作用 海陆间循环 海洋与陆地之间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这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 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蒸发、降水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动态水资源季节分配,如修水库和植树造林。 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动态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但人类活动对动态水资源的利用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动态水资源的循环周期,也会出现枯水现象。因此动态水资源的利用应以不超过更新速度、不受污染为前提。 沼泽大面积排干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我们应保护沼泽。例如我国三江平原沼泽的利用和保护;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得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式迅速向河道集中,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人类生产或生活活动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二、河流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包括内容:主要有河流的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 (2)影响因素: ①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的降水与蒸发关系。 ②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 ③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 ④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 ⑤含沙量:主要与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水位平缓 -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 三、洋流的判定 1.南、北半球 ⑴根据纬度与环流方向判定: 第一步:根据纬度(30°或60°)确定海区(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 第二步:根据洋流方向(顺、逆) 第三步:套用表层洋流分布图 ⑵根据洋流性质判定: 2.确定季节: ⑴根据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判定北半球冬、夏季节 ⑵根据印度洋的赤道逆流判定北半球冬、夏季节 3.洋流名称、流向的分解判定 ⑴根据纬度判定: ⑵根据经度判定: 四、掌握三个水体规律 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一条河流可能有多种补给方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雨水补给 一般以在夏秋两季为主 时间较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 河流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内降雨量及其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即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我国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融雪水补给 春季 有季节性;水量较稳定 河流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积雪量及流域气温变化有关 东北地区 冰川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有季节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水量较稳定 河流水量多少,与流域境内冰川或永久积雪贮量大小及气温高低密切相关,而河流的水情变化与气温变化,尤其是气温日变化有密切联系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与沼泽水补给 全年 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河流的水量大小及其变化,与湖泊、沼泽补给流域的来水量及其变化有关,水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变幅较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的大小;地下水与河流水位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按性质可分为暖流与寒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所谓密度流,就是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直布罗陀海峡密度流最为典型,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没有流量大的河流汇入,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降低。与地中海相邻的大西洋海水,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比地中海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便经由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低部海水由海峡低层流入大西洋。 (2)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是: ①在中低纬度海域,形成 了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 ②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了气旋型大洋环流,它的方向呈逆时针方向。 ③在南半球400~600之间的海域,形成了全球性西风漂流。 ④在北印度洋分布着冬、夏季风作用下形成的季风环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类型 影响 实例 气候 在高低纬度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 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影响大陆沿岸气候 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气候的巨大作用 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西澳大利亚寒流对对荒漠环境的形成引着一定的作用 海洋生物 暖寒流交汇处 北海道、纽芬兰等渔场 上升流 秘鲁渔场 海洋环境 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水污染范围 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影响 海洋航行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哥伦布从欧洲到美洲的两次航行,相差了17天时间。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 【2018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Ⅲ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答案】6.A 7.C 8.D 【解析】 精准分析: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在有流入和流出的情况下,表明贝加尔湖湖盆还在增深,有容纳沉积物和水的空间,C正确;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相对干旱,降水量少,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易干旱加剧,湖区降水量加大、入湖径流增多只能说明湖水水位暂时有所上涨,因为在湖的西南部还有一通道口流出,如果在湖盆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上涨的水肯定会向外排出,这样并不能保持湖水深度一直加大,AB不对;入湖泥沙增多只能表明沉积物厚,但这样同时会抬升水位,湖水会向处流出,不能保持湖水深度加大,D也不正确。故选C。 8. 解题时要注意“主要原因”这个关键词。湖水的更新与水体的流动、蒸发、湖水蓄水量大小等都有关,湖泊所在地虽纬度高,气温低,但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周边多干旱区,湖泊水量大,因此湖面蒸发量不会过弱,再则这么大水容量,其湖水更新快慢也不会以蒸发强弱为主,与设问指向“主要原因”不符,A不符合;湖泊面积大,湖水与大气接触面积广,其蒸发速度也会加快,这样可能会致更新速度加快,B也不是主要原因;贝加尔湖有流入流出,为淡水湖,湖水更新快可致其盐度低,但湖水盐度低并不影响湖水的更新与流动,因果不符,且有颠倒之嫌,C不符;当湖水深度大时,可容纳更多的水体,湖水的蓄存量大,再加上整个湖泊只有西南部一条出口流出,更加剧了湖水更新缓慢,所以由于湖水深度大可以致湖水的更新缓慢,D正确。 考点定位:该本题组以贝加尔湖为背景材料,通过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湖水深度加大、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为切入点,考查湖泊的形成原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循环等相关知识。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贝加尔湖的认识——断陷构造湖。第2题从题干中的湖底沉积达8千米的沉积物,可是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外力的沉积物堆积速度小于内力的地壳下沉。 (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表1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9.B 10.B 11.D 【解析】 精准分析: 11.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又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植被对河流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影响。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该题考查植被的生态效益,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对降水量的影响较小,可以使河流的径流量变化减少。如图: 易错提醒:第3问,干扰选项为C,容易习惯认为裸露坡面产生大量的泥沙。裸露坡面应该是在降水多的时候带来泥沙多,第六次降水比第五次少,但洪峰量大、含沙量高,这是由于前5次累计降水量太多,土壤饱和,即使植被覆盖也无法下渗了,坡面径流汇入河流,形成洪峰,又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坡面径流冲刷植被覆盖的坡面,产生大量的泥沙。 (2018·江苏卷)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图13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A.加速洪水下泄 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 D.缩短航运里程 26.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 D.永合垸所在地 【答案】25.AD 26.BD 【解析】 精准分析: 26.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故B、D项正确。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以北,A项错误;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C项错误。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河流的治理,具体考查长江河道裁弯取直的形成过程。 【试题点评】 易错提醒: 举一反三: 河道裁弯取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改善航运条件;改善防洪条件;有利于污水的快速自净。 2.不利影响:河流裁弯取直,是河道缩短,水域面积缩小,从而导致调节气候能力下降,同时导致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河流的营养物质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同时导致河流沿岸堆积地貌萎缩,土壤肥力下降;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洪水发生时,导致下游河段洪峰提前到达,对下游防洪造成巨大的压力;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导致河流侵蚀作用加强,河流的含水量增多,减低河流的水质。 【2017年高考题】 (2017•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6.C 7.A 8.B 【解析】6.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 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 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 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 【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2017•新课标Ⅲ 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7.D 8.C 9.A 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考点: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规律和成因。 【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浮游植物密度图例信息,判断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规律。 (2017•江苏卷)A.[海洋地理]2017年4月20 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19为“搁浅冰山照片”,图20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_____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3分) (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5分) (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______。(2分) 【答案】 (1)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 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2)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 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纬度 (3)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解析】 (3)随着全球气温转暖,春季气温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考点:海水性质、海水温度分布特点和全球变暖对冰山的影响。 【点睛】冰山是一块大若山川的冰,脱离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里自由漂流。冰的密度约为917千克/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约1025千克/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我们可以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约有90%体积沉在海水表面下。冰山非常结实,加之极地的低温环境下金属的强度降低,金属板很容易被冰山损坏,因此冰山为极地海洋运输中的极端危险因素。 【2016年高考题】 (2016•江苏卷)图13 为华北某城市2003 年和2013 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25~26 题。 25.2013 年 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增大 C.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 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 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25.AC 26.A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解决办法。 【名师点睛】水资源的稀缺,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一定,饮用淡水的总量则更少,随着利用和不合理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水资源缺乏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 资源性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尽管水量丰富,身在水乡,由于河道水体受污染、冬春枯水期又受咸潮影响,清洁水源严重不足,因此节约用水、珍惜和保护好水资源已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目前看来最有前景的解决办法是开发利用某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开发和采集,以及两极冰川的利用等。另外,号召人们解决用水和重复利用也是一个办法。此外还有就是防止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有些同学在回答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时会用南水北调来代替跨流域调水,这是错误的,南水北调只是跨流域调水的一个实例,我们还可以有多个跨流域调水工程用来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 (2016•上海卷)(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13.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 14.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 【答案】13、D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洋流知识。 【名师点晴】这道题重在考查洋流成因。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夏季吹西南风,在赤道附近形成的是赤道暖流,是风海流;风海流是盛行风吹拂下形成的,学生做题时,不仅要知道洋流分布,还要知道盛行风的影响范围;风海流是东西方向运动的;而补偿流都是在陆地沿岸流动的,上升流多与离岸风有关;密度流多是封闭海区与外大洋间存在的,地中海与大西洋间因盐度差异形成密度流。 地理定位是考查学生平时对图的关注。台湾海峡属东海,台湾海峡南端以南是南海;印度尼西亚海域在赤道附近,菲律宾海域在菲律宾群岛附近。 (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答案】10.D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考点: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一般,第10题注意审题,“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抓住“最主要”,也就是说四个选项中有2个及以上选项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的原因。第11题,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海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关系。 (2016•江苏卷)图9 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 图9 中洋流甲 A. 自南向北流 B. 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 使沿岸增温增湿 D. 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20. 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9.BC 20.BD 【解析】 试题分析: 19.从图中的纬度越向南纬度越大,可以得出是南半球,再结合图中的地形与河流可知图是南美洲东部,结合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 ,可以判定洋流是从北向南流,此洋流为暖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对沿岸增温增湿。 20.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向左,②④位于河流的左岸,河流冲刷作用强烈。①③位于河流的右岸,冲刷作用小。 考点:洋流,地转偏向力。 【名师点睛】解答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我们在记忆分布规律时按照“8/0”书写方向去记,8表示北半球的洋流方向,中间是赤道逆流,0表示南半球的洋流。 寒暖流的性质,一般来说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的洋流为寒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为暖流。暖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 使沿岸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 使沿岸降温减湿作用。 (2016•新课标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9.D 10.B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11.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的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故该题选A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B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沖淤作用,C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D错。 考点: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互作用,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水闸的作用。 【名师点睛】该组题以河口的河床断面图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的作用。试题难度、区分度都较大。第一题,意在考察学生读图能力、理解材料,获取信息和应用迁移的能力。从图中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乙时河床抬高,结合材料的叙述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来判断出:甲时为汛期或汛期末期,冲刷为主;乙时河床抬高,逐渐进入枯水期,淤积为主;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转为枯水期,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根据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判断最佳答案为D项。第二题关键在于理解水库建设会拦截蓄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紧跟这一信息进行判断即可。水库建设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能有学以致用,灵活迁移时解题关键。第三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的作用,河口工程建设在水库竣工之后,上题可知水库建设后,下游及河口泥沙淤积更加严重,结合泥沙淤积的原因,根据工程所在的“河口位置”判断主要作用是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2016•新课标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7.B 8.C 9.D 【解析】 试题分析: 9.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 考点:河流、水循环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由文字材料和图片构成,以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植被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是教材中“水循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的迁移应用,识记植被的生态作用,理清植被破坏或恢复对下渗、蒸发、地表径流等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植被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坡面上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区域水体总量减少,蒸发和蒸腾减少,区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理解上述关系,第7、8小题可迎刃而解。第9题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 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因此影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降水越多,河流径流量越大;反之越小。图中岩层(不透水层和透水层)的倾斜是导致甲乙两河径流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6•浙江卷)37.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分)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 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分)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解析】 考点: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名师点睛】从材料和图表中获取信息,包括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分布、河流分布、铁路分布及工业结构图信息。水能资源开发要考虑资源状况、交通状况、地理位置(市场距离)、地形地质状况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工业发展的区位选择从原料、资源、市场、政策、技术和产业基础等角度来综合阐述。区域间产业同质、恶性竞争是我国较多区域间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何从区域实际出发,有所侧重、关注分工合作地进行区域产业联系,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2016•上海卷)(十七)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36.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4分) 37.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38.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6分) 【答案】 36、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37、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38、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解析】 试题分析: 37.图示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北侧支流来沙是渭河主要的沙源。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支流较北侧少,南侧支流不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考点:考查流域特征。 38.原因:沿渭河城市多大量抽水截留,河流水量减少;沿河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水量减少;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 对策:河流水资源利用上,都要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地处北方,气候较为干旱,要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考点:考查流域水资源利用。 【名师点晴】这道题主要考查流域的治理。 河流水文特征是要是描述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流量和汛期是由补给水源决定的,抓住渭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含沙量是由植被覆盖率决定的;结冰期是冬季气温影响的。 河流淤积严重的原因分析,要求从南北侧支流说明;这里要结合两侧支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进行分析。 渭河流域水资源紧张,只要讨论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是过度用水和污染两方面分析。 流域的治理都要注意整个流域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流域统一分配与调度;结合水资源紧张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 【同步名校模拟高考】 【2018年高考模拟题】 (2018安徽合肥质检)下图示意非洲南部周边海域冬季表层水温分布。据此完成第1~2题。 1.造成甲地等温线弯曲的洋流是( ) A.南极环流 B.西风漂流 C.本格拉寒流 D.厄加勒斯暖流 2.丙地比乙地水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海陆分布 【答案】1.D 2.B (2018北京昌平期末)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 ) A.①洋流因盛行西风吹拂形成 B.②属中低纬逆时针洋流系统 C.③洋流是东北季风吹拂形成 D.为北半球冬季洋流分布状况 4.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B.Q地因受寒流影响,沿岸降水较多 C.M以南海域多风,不利于航运发展 D.N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著名渔场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由图中极点附近为海域可知,该图为北半球洋流系统。①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因盛行西风吹拂形成;②属中低纬顺时针洋流系统;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北印度洋环流为顺时针,故此图为北半球夏季洋流分布状况。第4题,P地因受千岛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Q地因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沿岸降水较多;M以南海域沿岸有寒流经过,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N海域处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形成了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2018湖南十四校联考)2017年7月4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理的时候,双方正式提出了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读图,完成第5~7题。 中远集团“永盛”号货轮成功首航北极东北航道 5.选择9月份首航北极航道的原因是( ) A.9月份,极地东风最强,有利于借助风力航行 B.9月份北冰洋海冰最少,航行最安全 C.9月份千岛寒流势力较弱,利于航行 D.9月份最有利于北斗系统对航船导航 6.图示北极航道进入白令海峡明显往西北航行,但航道却称为“北极东北航道”,往北美洲去的航线称为“北极西北航道”这种“背反”的解释,合理的是( ) A.俄罗斯称为东北航道,中国尊重俄罗斯 B.欧洲航海家探险北极,为寻找东方,向东北航行,站在欧洲北大西洋的视角 C.和海上丝绸之路对应起来看,海上丝绸之路在印度洋的视角 D.和陆上丝绸之路对应起来看,站在陆上丝绸之路的视角 7.开辟北极东北航道的主要目的最合理的是( ) A.缩短中国到欧洲的航程,节约时间和燃油 B.减少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C.新时期,开发北极地区的需要 D.促进北冰洋沿岸地区经济发展 【答案】5.B 6.B 7.A 【解析】第5题,9月份北冰洋海冰最少,航行最安全,故选择在该时间进行北极航道的首航。第6题,欧洲航海家为寻找东方探险北极,向东北航行,站在欧洲北大西洋的视角,称北极东北航道,而寻找北美洲则是向西北航行。第7题,开辟北极东北航道的主要目的最合理的是缩短中国到欧洲的航程,节约时间和燃油;减少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开发北极地区的需要,促进北冰洋沿岸地区经济发展不是主要目的。 (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考)海底盐池是近些年海洋科学家的一项重要发现,分布在世界多处埋有盐层的海域,池面与普通海水之间有着清晰可见的分界。以墨西哥湾的盐池为例,图1中从图a到图b 示意海底盐池的形成过程。图2为盐池内外水体盐度和微生物细胞数量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图1 图2 8.结合图1推测下列选项中哪个可能与海底盐池的形成无关?( ) A.海底深部存在有盐岩层 B.盐池水密度大,易沉于洼地 C.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岩浆通道 D.海底深部发育超压流体 9.盐池水高盐、无氧、有毒,没有动物敢踏入池中,却有异常丰富的贝类、鱼虾环绕盐池四周,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盐池周围水温较高 B.盐池周围饵料丰富 C.盐池周围盐度较高 D.盐池周围水质更好 10.下列关于图2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盐池中的水体盐度随深度增加而持续增大 B.微生物数量与海水盐度大小呈正相关 C.盐池中的微生物数量比相邻的普通海水高出约一百倍 D.图中所示取样范围为盐跃层上下各100米左右 【答案】8.C 9.B 10.C (2018天津部分区二模)南非拟沙丁鱼喜欢生活在14~20 ℃的海水中,每年南极冰冷的洋流会沿着非洲海岸线北上,与南下的温暖海水交汇搅动深海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繁盛,进而召唤大波的(总数可以数十亿计)南非拟沙丁鱼自南向北出发形成地球上的一大奇观。结合非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 11.南非拟沙丁鱼自南向北出发的时间可能是( ) A.5—7月 B.3—5月 C.8—10月 D.12月至次年2月 12.结合材料分析南非拟沙丁鱼最终到达的海域应为 ( ) A.a B.b C.c D.d 【答案】11.A 12.A 【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南非南部处于厄加勒斯暖流与西风漂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根据材料,拟沙丁鱼喜欢生活在14 ~20 ℃的海水中,它们每年会随南极冰冷的洋流北上。洋流冰冷季节为南半球每年的冬季,此时拟沙丁鱼由南往北,沿着东部海岸开始一年一度浩浩荡荡的大迁徙。因此引起拟沙丁鱼大举迁徙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寒冷洋流的影响,此时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西风漂流增强,寒流势力增强,鱼群由南向北迁徙,据此选A项。第12题,南非拟沙丁鱼最终到达的海域应为能满足拟沙丁鱼生存条件的海域。根据材料信息,拟沙丁鱼喜欢生活在14~20 ℃的海水中,c在赤道附近,水温太高;b处有寒流流经,水温太低;d与a相比,d为拟沙丁鱼早期到达水域,随着洋流的向北推进,拟沙丁鱼自南向北行进到达a地,因此a为其最终到达地,选A项。 (2018河北衡水金卷模拟三)海水中的悬浮物的粒径一般在几至几百微米之间,其数量取决于海水的运动、人类活动的强度以及入海河流的水文特征等因素。我国黄海及东海北部大陆架海区是世界上悬浮物浓度最高的区域,显现出悬浮物数量多、质量浓度高、物源丰富多样、季节性变化明显等特点。下图是该海区春季表层海水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图中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状况复杂 B.季节水温变化大 C.入海河流较多 D.人类活动强度较小 14.该季节近岸悬浮物浓度总体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距河流入海口的远近 B.洋流的流向 C.离岸风较强 D.海底地形复杂 15.关于洋流对悬浮物浓度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流向与浓度等值线弯曲方向完全一致 B.洋流④增加悬浮物浓度 C.洋流②对悬浮物浓度增加影响明显 D.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对悬浮物浓度均有影响 【答案】13.C 14.A 15.D 【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图示海域悬浮物浓度河流入海口处最大,向外递减,故图中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是入海河流较多。第14题,根据上题分析,河流入海口处悬浮物浓度大,故该季节近岸悬浮物浓度总体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距河流入海口的远近。第15题,读图可知,并不是所有区域洋流流向与浓度等值线弯曲方向都一致,A项错;洋流④流经的海域悬浮物浓度较低,B项错;洋流②流经的海域悬浮物浓度并没有明显增加,C项错。故选D项。 18.(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羊卓雍湖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地质时期曾为外流湖,湖水流入雅鲁藏布江,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湖水退缩,成为内流咸水湖。然而,长期从事青藏高原湖泊考察研究的中科院专家发现,2002 年之前羊卓雍湖还在萎缩,然而,自2003年起,湖水快速扩张。这一现象遍及高原众多湖泊,考察队首次在藏南观测到湖泊水面扩张,接着,在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面扩大现象。 材料二 下图为羊卓雍湖流域地理位置图。 材料三 羊卓雍湖流域(1961—2005年)每1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率表。 时间 平均气温(℃/10年) 平均降水量(mm/10年) 1961—2005 0.25 3.5 (1)羊卓雍湖水位具有周期性涨落现象。指出其水位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分析成因。 (2)结合地质作用原理和水循环原理,分析羊卓雍湖后来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分析2003年后湖泊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答案】(1)规律:夏季湖水水位高,冬季水位低。夏季白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原因:河流水是羊卓雍湖湖水主要来源,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冬季气温低于0 ℃,冰雪融水量很少。夏季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夜间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小。 (2)山地抬升,湖泊水外流通道被堵,羊卓雍湖流域成为内流区;气候变干,陆地内循环过程中降水补给湖泊的水量减少,湖泊萎缩;土壤和岩层中盐分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输入湖中;经长期的湖面蒸发,湖水中的盐分不断累积,湖泊逐渐成为咸水湖。 (3)2003年后湖泊快速扩张原因:全球升温加快,冰雪融水补给增多;降水量增多,降水补给增多;阴天和云量多,遮蔽太阳,湖泊蒸发减少(支出少),补给量远大于湖泊蒸发水量(收大于支),湖面迅速扩大。 19.(2018河南安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 659千米,流域面积76.6万平方千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从河口向内地延伸480千米的狭长低地,以生产棉花、花生等作物为主。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 【答案】(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 (2)下游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3)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20.(2018广西桂林十八中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罗讷河是欧洲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先由东向西流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索恩河是其北部的一条支流。每年注入地中海的水量占注入地中海河水总量的1/6以上,但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在瑞士日内瓦湖附近,罗讷河与阿尔沃河交汇,两河交汇形成非常明显的界线,成为“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 (1)指出两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出现的季节,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2)分析罗讷河难以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的原因。 【答案】(1)夏季。原因:罗讷河上游河流搬运来的泥沙在日内瓦湖中沉积,河流出湖时泥沙含量大大减少,河水清澈;阿尔沃河源自阿尔卑斯山区,夏季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由于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冲刷强烈,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 (2)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大,上游河段流量大;中上游的水库、日内瓦湖和沼泽调蓄作用明显;罗讷河下游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北部支流索恩河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由于罗讷河不同河段出现汛期时间不同,所以罗讷河难以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河流的补给类型。第(1)题,根据示意图判断河流流经日内瓦湖,挟带的泥沙会在湖中沉积,因此出湖后河水清澈;结合示意图判断阿尔沃河发源于高山,河水冲刷作用强,含沙量大。第(2)题,罗讷河不同河段流经的气候区不同,水源补给的时间不同,再加上湖泊、沼泽的调蓄作用, 因此难以发生全流域大洪水。 【2017年高考模拟题】 (2017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试题)贝丁顿社区位于伦敦西南。为减少建筑热损失,建筑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太阳能装置等,使这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下图示意贝丁顿社区能源循环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当地气候 ( ) A. 冬季阴冷潮湿 B. 夏季寒凉干燥 C. 气温年较差大 D. 降水年际变化显著 2.符合社区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有效措施是 ( ) A. 屋顶种植景观植物 B. 建筑设置隔热层 C. 控制居民生活用电 D. 社区栽种速生林 【答案】1.A 2.D 【解析】 (【全国市级联考】2017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黄河临河段位于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几十年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的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出现明显变化。左图示意黄河临河段位置,右图示意1977—2014年黄河临河段河道长度及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1977—2014年,临河段河道平均宽度最小的时段是 A. 1990一1995年 B. 1995一2000年 C. 2000一2005年 D. 2005一2010年 4.1995-2000年,黄河临河段 A. 水位季节变化大 B. 输沙量大量增加 C. 结冰期明显延长 D. 径流量显著减小 5.推测2005-2007年期间 A. 临河段暴雨频率减少 B. 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 C.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 D. 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 【答案】3.C 4.D 5.B 【解析】 (【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豫南九校(中原名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纳木错位于藏北高原,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湖面封冻,冰面厚达2m,7月,某科考队前往纳木错考察湖泊的水温的垂直变化。右下图适宜科考队员绘制的某观测点7月水温垂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右图中7月水温从表面到水深16m处变化小的原因主要是 A. 光照强烈且水质好 B. 蒸发消耗表层热量 C. 地表径流汇入量大 D. 表层受风力影响小 7.推断纳木错水温垂直变化最小的时段是 A. 1月中旬 B. 3月中旬 C. 5月中旬 D. 7月中旬 【答案】6.A 7.C 【解析】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湖泊之一,长江与之的相互作用一直备受关注,2003年之后三峡工程开始调度运行,又增加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较强的长江作用可使鄱阳湖水位升高;另一方面是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当鄱阳湖向长江大流量地持续汇流,鄱阳湖作用增强,造成长江下游流量增加。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8.从长江作用和鄱阳湖作用累计次数的季节特征来看,分析正确的是 ①鄱阳湖水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长江对其的调蓄作用 ②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累计频次对比主要取决于两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 ③长江作用主要发生在4-6月,鄱阳湖作用主要发生在7-9月 ④9月长江作用大于鄱阳湖作用,4月鄱阳湖作用大于长江作用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9.2003年之后三峡水库开始调度运行,三峡工程一般是4-6月放水为主,7-9月少量蓄水,进入10月大量蓄水,其中10月是最大蓄水月,根据材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长江与鄱阳湖作用基本特征都主要受气候影响 B. 三峡水库在4-6月放水一定程度上会增强长江作用,可能增加初夏鄱阳湖流域发生洪涝的概率 C. 10月份三峡水库的大量蓄水可能增加鄱阳湖流域的干旱发生几率。 D. 2003年后三峡工程在10月份对汉口站径流的影响超过了气候对径流的影响 【答案】8.C 9.D 【解析】 9.鄱阳湖作用和长江作用主要取决于两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受气候影响,A说法正确;三峡水库4-6月份放水一定程度上会使长江水位上涨,此时鄱阳湖向长江的汇水受阻,增加了洪涝发生概率,B说法正确;三峡水库在10月份大量蓄水,长江下游径流量略降,长江作用中向鄱阳湖的顶托和倒灌作用减弱,可能增加鄱阳湖干旱的概率,C说法正确;从表中数据来看,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径流量的影响较小,长江径流量主要受气候影响,D说法错误。故选D。 (【全国市级联考】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市统测试卷)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干旱地区的内陆湖泊,伊犁河是其主要补给水源,该河流海拔为531米—6038米。据统计,伊犁河每年汛期内洪峰和洪量相对平稳,但偶见小范围洪水发生,下图为巴尔喀什湖的年平均水位变化过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关于巴尔喀什湖的水位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 湖泊水位变化与降水量变化无关 B. 湖泊水位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关 C. 20世纪80年代后水位持续下降 D. 19世纪80年代后水位持续上升 11.巴尔喀什湖的水位变化导致 A. 气候趋于干旱 B. 冰川面积缩小 C. 河流水量减少 D. 水循环受影响 12.有关伊犁河洪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5000米以上是洪水多发地带 B. 洪水发生在12月至次年2月 C. 大气降水可能是洪水的最主要水源 D. 河流落差大是洪水形成的主要诱因 【答案】10.B 11.D 12.C 【解析】 【点睛】 河流补给类型: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影响因素是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如我国的东北地区,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冰雪融水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高山区,影响因素是气温,气温最高的夏季是汛期;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补给,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对河流经常起着调节作用。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写道,“大池方圆二百里,雪山环绕之,倒影池中,名之曰天池”,“天池”东西长30千米,南北宽25千米,平均水深46.4米,下图是沿经线所绘制的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天池”最可能是: A. 青海湖 B. 巴尔喀什湖 C. 纳木错 D. 赛里木湖 14.有关天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②夏季湖水的水位最高 ③湖水矿物质浓度较低 ④湖区周围针叶林广布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13.D 14.C 【解析】 (2017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二月素质测试)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辽东湾是我国封冻期最长、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海区。但目前尚未大规模开采。下图示意辽东湾位置和范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封冻期最长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辽东湾封冻会导致 A. 上空空气湿度增加 B. 区域内降雪量增加 C. 冰面风力显著减弱 D. 冰下海水盐度升高 17.推测目前辽东湾海冰尚未大规模开采的可能原因是 A. 运输难度大 B. 海水水质差 C. 开采成本高 D. 市场需求少 【答案】15.A 16.D 17.C 【解析】 【点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概念在水资源问题上的体现,是指在兼顾社会经济需水要求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并能使这种活动得以持续进行。 (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地理试题)下图示意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该水库蓄水量最少的月份是 A. 5月 B. 6月 C. 10月 D. 12月 19.该水库每年11月下旬开闸放水,主要是为了 A. 灌溉 B. 旅游 C. 防凌 D. 发电 20.该水库夏季入库泥沙最多,是因为其上游地区 A. 植被破坏 B. 来水量大 C. 土质疏松 D. 积雪消融 【答案】18.B 19.C 20.B 【解析】 (【全国省级联考】湖北省六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4月联考试题)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的吞吐,下图为湖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关于鄱阳湖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鄱阳湖水位最高时,输沙量最大 B. 输沙量和径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 C. 4—6月湖水输沙能力减弱 D. 7—8月份长江干流水位高于鄱阳湖 22.关于鄱阳湖2—4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A. 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 B. 长江干流水位低 C. 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 D. 江水倒灌鄱阳湖,输沙能力增强 23.三峡水库9—11月蓄水后,对鄱阳湖的影响不可能的是 A. 蓄水期湖泊水沙输出量增大 B. 鄱阳湖蓄水量减小 C. 有利于减缓湖泊淤积,湖泊萎缩现象减轻 D. 不利于鄱阳湖鸟类生存 【答案】21.A 22.B 23.C 22.鄱阳湖2—4月输沙量大,成因最可能的是长江干流水位低,湖水流入长江干流流量大,B对。此时湖口站上游来水水量小,含沙量小,A错。输沙量大,说明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大值,C错。此时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湖泊水补给长江,D错。 23.三峡水库9—11月蓄水后,下游长江干流水位下降,蓄水期湖泊水沙输出量增大,鄱阳湖蓄水量减小,A、B可能。湖水外泄多,湖泊萎缩现象可能加重,不可能减轻,C不可能,选C。湖泊水面变小,不利于鄱阳湖鸟类生存,D可能。 (【全国省级联考】福建省莆田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3月教学质量检查)等水压线是指水压相等的点的连线,在等水压线上各点的水压相等,即这些点上的水在水压作用下都可以升到同样的海拔高度。下图为华北局部区域某时期深层地下水等水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下列四地中水压最大的( ) A. 北京 B. 沧州 C. 德州 D. 衡水 25.天津的水压值可能是( ) A. -8米 B. -46米 C. -35米 D. -53米 【答案】24.A 25.B 【解析】 【点睛】等值线“大于大的,水于小的”判读方法:在等值线图中,如果两条等值线之间又有闭合等值线,图中的天津,两侧有-20和-30两条等值线,-20大于-30,则-20为大的,-30为小的,天津外侧等值线若是-30,取了小的,天津的数值就应比-30还小,-50<天津<-40;若外侧等值线是-20,取了大的,天津的水压就应比-20还大,-10<天津<0。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下图为某地1、7月等温线分布图(等温距为4℃)。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图中①地1、7月的温差可能为 A. 8℃ B. 12℃ C. 16℃ D. 20℃ 27.导致图中②地7月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 洋流 B. 海陆热力性质 C. 地形 D. 冬季风的影响 28.图中R河的汛期可能出现在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2~次年2月 【答案】26.B 27.C 28.D 【解析】 27.读图可知,图中②地7月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说明气温较两侧高,结合图中地势来看,该地位于河谷地区,地势较两侧低,气温高,导致等温线弯曲的因素为地形,故选C。 28.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美洲东部,R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上游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径流量最大在夏季,南半球夏季在12-2月,故选D。 【跟踪热点模拟创新】 下面三图为部分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暖流 B.②为寒流 C.③位于北半球 D.④位于南半球 2.有关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B.②洋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C.③洋流能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 D.④洋流能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 【答案】1.C 2.C 在河边垂钓是人生一大乐趣,关键是地点的选择,应在饵料丰富且利于观察到浮漂的地方,小明同学来到一条河流的下游河段(该河段水位较稳定)垂钓,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地点最适合垂钓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该河段水位较稳定的原因可能是( ) A.降水全年丰富且均匀 B.上游水库的调蓄作用 C.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作用 D.地下水的补给作用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可知,丙地位于沙洲下游地区,水流较缓且饵料丰富,最适合垂钓,选C。第4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主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水位较稳定的原因可能是上游水库的调蓄作用,选B。 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示意图、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深受海水活动的影响,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伦敦距离水闸处的水位落差变化为每千米小于23厘米。读图完成5~6题。 5.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 A.拦水发电 B.储存淡水 C.供旅游活动 D.防海水入侵 6.泰晤士河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段( ) A.泥沙沉积量减少 B.泥沙沉积量增加 C.河流水质下降 D.河流含沙量增加 【答案】5.D 6.A 下图是印度洋(局部)某季节洋流示意图,箭头为b洋流流向。读图,回答7~9题。 7.此时,有关a、c、d洋流流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洋流流向西南 c洋流流向东南 B.a洋流流向东北 d洋流流向东南 C.c洋流流向西北 d洋流流向西北 D.a洋流流向东北 c洋流流向西北 8.该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附近海域渔获量较其他季节少 B.乙地降水量较其他季节多 C.丙地蒸发量较其他季节多 D.丁海峡货运量较其他季节少 9.半年后,洋流流向不发生改变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7.B 8.B 9.C “屋顶花园”是指在屋顶以绿化的形式建设花园。读“屋顶花园”结构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各层有利于雨水下渗与干旱时供给植被水分的分别是( ) A.种植层、过滤层 过滤层 B.过滤层、蓄排水层 保湿层 C.过滤层、保湿层 隔根层 D.蓄排水层、保湿层 防渗漏层 11.一个城市若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将会( ) A.减小风速,增加灰霾天气的出现频率 B.增加承重,缩短房屋的寿命 C.截留雨水,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D.增大空气湿度,城市雾日增多 【答案】10.B 11.C 12.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将图中的线段标上箭头,表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6 000米,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第(2)题,结合图中山脉的高度、湖泊、海洋等信息可判断出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第(3)题,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结合图中的植被可判断出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判断出河流的水文特征。第(4)题,植被的破坏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都会产生影响。 【答案】 (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导致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上游侵蚀作用加剧,沟谷加宽加深,中下游沉积作用增强,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 13.下图为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乙 (1)甲、乙两图所示季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甲图中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发生了弯曲,请分析其影响因素。 (3)在甲、乙两图中各有一洋流,用“→”标出其运动方向。并标明洋流的名称。 (4)分析甲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和乙图中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 【答案】(1)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夏季 (2)海洋上是受洋流(寒流)的影响;陆地上是受地形的影响。 (3) 甲 乙 (4)甲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乙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使流经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