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部分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 基础自修实践应用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部分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 基础自修实践应用学案

第2课时 共性归纳·实践应用 命题点一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典题示例]—————————————————‎ ‎[例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苏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轻、重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主要工业有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其中纺织和丝绸工业居全国首位。下图为江苏省略图。‎ 材料二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8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与其基本一致。‎ ‎(1)简述江苏境内长江的水文特征。‎ ‎(2)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3)简析江苏发展纺织和化学工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 第(1)题,从流量、流速、水位变化、结冰期等方面总结河流水文特征。第(2)题,读图判断甲位于淮河以北地区,是北方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区,旱田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乙位于淮河以南,是南方地区,亚热带,湿润区,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第(3)题,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又是我国的蚕丝产区,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又有政府支持,临海,有丰富的海盐资源,近海港,海陆交通便利,产品远销国际市场。劳动力丰富廉价,位于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经济区之间,易接受先进的技术,工业基础雄厚。‎ ‎[答案] (1)水量大、江阔水深;水量平缓(流速缓);水位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 ‎(2)小麦 水稻 差异的原因:甲区域地处淮河以北,为暖温带,降水量少于800 mm(为半湿润区),旱田为主;小麦具有喜温、耐旱的习性。乙区域地处淮河以南,为亚热带,降水量大于800 mm(为湿润区),水田为主;水稻具有喜热喜水的习性。‎ ‎(3)盛产棉花、蚕丝,有盐类资源,分别为纺织工业和化学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产品可远销国内外市场;地处沿海地区,临近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江苏省人口众多,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工业基础雄厚,先进的技术,社会协作条件好。(任答四点即可)‎ ‎—————————————[师说技法]————————————————‎ ‎(一)宏观把握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类试题分析思路 ‎(二)微观理清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角度 ‎1.分析区域地理位置特征 角度 内容 绝对位置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经纬度来确定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海陆位置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相对位置 山河 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政治地理位置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交通地理位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分析区域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角度 内容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植被特征 主要从植被的种类、植被覆盖率的高低方面分析 自然资源 主要分析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丰富程度、开发条件等 ‎3.分析区域的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角度 内容 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环境问题 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命题点二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 ‎—————————————[典题示例]—————————————————‎ ‎[例2] (2018·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图1‎ 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2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2‎ 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 767 m,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3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图3‎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图3可以直接得出结论,从坡向、季节两方面描述其差异即可。第(2)题,读图可知,关中地区地处渭河平原,地势较低,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因此气温较高;24 ℃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两侧高,原因是该地处于黄河河谷地带,地势低。第(3)题,读图1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西以秦岭为界,北部和中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形主要包括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形以山地和谷地为主。第(4)题,渭河平原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黄土高原水资源较短缺,靠近内蒙古高原,应该农、林、牧相结合;南部以山地、谷地为主,应该农、林相结合。‎ ‎[答案] (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地形 ‎(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 ‎—————————————[师说技法]——————————————————‎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技巧 ‎1.明确区域差异分析的三大线索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环境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明确区域环境差异的形成及影响,循线索分析区域的环境差异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具体表现如下:‎ 线索一: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线索二:按照“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线索三: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 ‎2.归纳区域差异比较的类型 ‎(1)位置、轮廓相似的地理事物相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和台湾岛纬度位置(回归线穿过)接近,轮廓相似,可对比两岛半球差异、气候差异等。‎ ‎(2)两区域气候、地形等地理要素比较。如刚果河和亚马孙河两大河流水文特征及综合利用比较,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和20°S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差异比较,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与非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及成因比较,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地形比较等。‎ ‎(3)区域经济特征比较。如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比较;我国东北与美国中部地区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比较;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在东南部的原因比较。‎ ‎(4)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面临问题的比较。如黄土高原与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比较等。‎ 题型技法 区域差异分析类问题的答题规范 ‎—————————————[技法指导]—————————————————‎ ‎1.分角度把握区域差异分析类问题的思维流程 角度一 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比较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三 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思维流程为:‎ ‎2.抓关键词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答题模板 ‎(1)自然要素差异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海较远(近);位于××大陆××部,××大洋××岸 气候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灾害 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季节变化大(小);光照充足(不足);易受××灾害影响 地形 地形类型、地势特征 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多××地貌 河流 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汛期××,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凌汛;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东西(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度大(小)‎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 以××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 土壤 类型及肥力状况 肥沃的土壤(紫色土、黑土等);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差异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 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高(低);老龄化问题××;人口就业压力××‎ 城市 数量、规模、布局、城市化 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多沿××分布;城市化水平××‎ 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土地价格、科技。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是××‎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 以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交通 运输方式、便利程度、区位因素 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有利因素是××,不利因素是××‎ 环境 环境问题类型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应用体验]————————————————‎ ‎ 读世界两个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图1、图2)和两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①②两城市冬半年降水比夏半年降水丰富的原因。‎ ‎(2)简述图1、图2所示区域河流开发利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判断图2的甲、乙、丙三地区中哪一地区小麦种植业比较发达,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①位于日本海沿岸,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②位于大西洋沿岸,受强盛西风的影响,冬季降水多。第(2)题,从两地的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题,从地形、气候、市场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1)①城市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作用,水汽凝结,降水丰富。②城市冬半年西风强盛,水汽充足,降水丰沛。‎ ‎(2)图1中河流以水能开发为主。原因: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多山地丘陵,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图2中河流以航运为主。原因: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水量丰富;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落差小;各河流间有运河相连,水运条件优越。‎ ‎(3)乙地区。原因: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光热条件相对较好;城市人口集中,市场需求大。‎ ‎1.(2018·北京高考·节选)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据图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简述自然地理特征,因此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带等方面组织答案。由图可知,京杭运河沿途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如黄河、淮河、长江等;自北向南,由温带季风气候变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变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降水南多北少,季节变化大,因而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 答案: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北纬30°~40°之间,季风气候显著,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 ‎(2)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观,拦海大坝使荷兰拥有世界著名的围海造田景观。分别说明风车和拦海大坝两处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 ‎(3)荷兰和中国的江苏省都经历了从围海造田到退耕还海的过程。分别说明两地围海造田和退耕还海的共同原因。‎ 解析:‎ 第(1)题,从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两地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亚欧大陆上;从相对位置看,两地位于不同大洲,临不同海洋。第(2)题,分析荷兰风车景观的形成原因,应从该国风力资源丰富入手,主要考虑大气环流(西风带)、地理位置(沿海)。修建拦海大坝有利于保护陆地免遭海浪侵蚀,有利于填海造陆。第(3)题,围海造田的原因主要从扩大耕地面积角度考虑;而退耕还海的原因主要从生态保护角度考虑。‎ 答案:(1)相同点: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不同点:荷兰位于欧洲,西临大西洋(北海);江苏省位于亚洲,东临太平洋(黄海)。‎ ‎(2)风车:荷兰地处大陆西岸或大西洋(北海)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拦海大坝:荷兰国土面积小,地势低洼,修筑拦海大坝可以防止海浪侵袭,有利于填海造陆(围海造田)。‎ ‎(3)围海造田可以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扩大耕地面积或陆地面积)。退耕还海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减轻土地盐碱化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