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讲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讲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突破点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说“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形象的说明了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怎样把握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1)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矛盾的基本属性包括同一性(统一属性)和斗争性(对立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应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②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正确区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即只要能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和相互转化的事例或名言,均是矛盾同一性的体现,同一性是相对的;而斗争性则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即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3)口诀法巧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两方面 同一性(统一属性):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斗争性(对立属性):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相互对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高考警示】‎ 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混同矛盾双方 ‎ (2019·天津文综·T11选项B)无知是相对的,有知是绝对的 ‎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不能说矛盾双方(无知和有知)是绝对或相对 - 8 -‎ ‎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加强党的团结必须同破坏势力作坚决斗争,这是基于 (  )‎ ‎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③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矛盾的属性。加强党的团结必须同破坏势力作坚决斗争,强调了团结与破坏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体现了与破坏作斗争对促进团结的作用,①②符合题意;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错误;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④错误。‎ ‎2.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①事物的整体从地位和功能总是大于部分,部分服从整体 ‎②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B。“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这说明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③符合题意;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说法错误,排除①;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④错误。‎ ‎3.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民众需要的是轻松的娱乐感,而不是“枯燥”的文化沉重感,所以产生了娱乐至上、文化至下的尴尬景象。而丢了娱乐精神、不能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即便内涵再丰富,也很可能会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 ‎《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后,有评论说:“(该节目)用现代最流行的方式去介绍古老中国的文化之美,用‘新瓶装老酒’的方式让更多人被中国悠远的传统文化迷醉,让每个人真正在传统文化的又一春里找到我们心底的文化自信。”‎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在文化节目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娱乐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 - 8 -‎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及其基本属性。娱乐与传统文化传承是矛盾双方,回答时要从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联系材料思考并组织答案。‎ 答案:(1)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2)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在文化节目发展过程中,娱乐强调的是轻松愉悦,而文化传承强调的是文化的继承发展,两者各有侧重。(3)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丢了娱乐精神,不能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即使内涵再丰富,也很可能会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促进娱乐形式与传承传统文化内容的互补,可以促进文化节目的发展。(4)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不断运动、变化、发展。在文化节目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握娱乐性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对立性,又要看到二者的同一性,坚持娱乐形式与传承传统文化内容的统一,用现代最流行的方式去介绍古老中国的文化之美。‎ ‎【突破点2】‎ 讲述好中国故事,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愿意听中国故事。为此,需要遵循文化传播的共同规律(普遍性),传播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特殊性)的文化。怎样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图示二者关系:‎ ‎(2)准确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这是挖掘这一哲学道理的关键。‎ ‎①要弄清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怎样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8 -‎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寓于”即“存在于”“包含于”的意思。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其意是指任何“个别”都包含着“一般”,任何“共性”都存在于“个性”之中。千万注意,不能认为一般包含个别、共性包含个性,因为共性撇开了事物的具体特点,只是概括、抽象了共同点、共同本质。导致这样的错误往往是对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的含义理解不够,混同于“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或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总是与它同类的事物有某种共同点,总是具有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②我们要弄清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怎样相互转化的。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阶段上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 ‎(3)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认识的误区 ‎①误认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没有联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②误认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③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混同于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高考警示】‎ 误认为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 (2013·全国卷ⅠT19题肢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4.开展“以房养老”在国外一些国家已有成熟的做法。目前,国务院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开展这方面的试点,目的是探索符合国情、满足老年人不同需要、供老年人自主选择的养老保险产品,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这一做法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①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②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矛盾的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其所制约 - 8 -‎ ‎④离开了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选C。“目的是探索符合国情、满足老年人不同需要、供老年人自主选择的养老保险产品,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说明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④说法不科学。‎ ‎5.2019年7月16日,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孟玮表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但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这一分析 (  )‎ ‎①既坚持了联系的普遍性,又坚持了矛盾的特殊性 ‎②既看到了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又看到了次要矛盾 ‎③既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④看到了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世界经济增势疲弱等问题对我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并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向好态势。这一分析既坚持了联系的普遍性,又坚持了矛盾的特殊性,既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了矛盾的次要方面,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主次矛盾,②与材料无关;材料不强调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转化,④不符合题意。‎ ‎【突破点3】‎ ‎“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这是201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特点。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的看法,是抓住了主要矛盾,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怎样判断和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1)概念法 主次矛盾之分在于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主次矛盾适用于通过做事情促进事物发展;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在于对事物的性质所起的作用不同,故适用于分析事物。‎ ‎(2)图示法 - 8 -‎ ‎(3)关键词法:区分二者的一些重点词语 比较 点睛之词 主要 矛盾 ‎“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 矛盾主 要方面 ‎“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总体看”等 ‎【高考警示】‎ 误认为矛盾的主次方面都决定事物的性质 ‎ (2018·全国卷ⅡT21题肢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 ‎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6.习近平主席引用“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提醒大家,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往往影响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风气。从严治党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这体现了 (  )‎ A.领导干部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D.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解析】选C。从严治党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体现了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关键体现的是主要矛盾,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B不符合题意;整体统率部分,部分要服从服务于整体,D错误。‎ ‎7.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①事物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 - 8 -‎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本题的题眼是“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体现了事物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①②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材料不体现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④与材料无关。‎ ‎ 【突破点4】‎ 我们常说应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既要求我们做到从实际出发,也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怎样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关系?‎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区 别 侧 重 点 侧重于矛盾各自特点,反对“一刀切”‎ 侧重于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角 度 辩证法角度 唯物论角度 原 理 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 联系 ‎①二者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都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深入体现和必然结果,离开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是正确的方针政策也难以贯彻和落实。‎ ‎(2)综合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常与一切从实际出发一起考查,注意题目知识范围的要求。唯物论角度考虑“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法角度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知识范围限定,两个都要考虑。‎ - 8 -‎ ‎【高考警示】‎ 误认为唯物论与辩证法等同 ‎ [2016·浙江卷T31题肢①(改编)]从辩证法角度看,这是因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 该题经过改编之后,①就不能再选。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的知识,与设问要求不符,故需要注意排除。‎ ‎8.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集中力量对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等重点领域进行整治。从唯物辩证法看,上述材料体现了 (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善于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①属于唯物论的知识,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创新,而是加强整治;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 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