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案

第 21 讲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 1.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1927~1936 年) (1)主要原因 ①整顿税务。即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 ②控制金融。即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 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 ③改革币制。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 民银行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 纸币。币制改革顺应了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即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 (2)表现:棉纺织业和面粉业以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国民生 产总值逐年增长,1936 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作用: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2.全国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萎缩(1937~1945 年) (1)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华北,日本采取“军 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2)国统区经济政策的调整 ①调整表现 a.改组有关行政管理机构,确立战时经济体制。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战争紧迫的 情况下,加强了中央尤其是军事委员会对经济的干预,对金融和经济行政机构进行了一系列 调整,形成比较集中的经济领导体制。对促进战时社会经济的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b.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加强了政府干预和控制经济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国家财 政,对抗战产生了重要影响。 c.制定开发大后方的建设方针,将战时经济纳入长期抗战的轨道。国民政府基于长期抗战的 设想,运用国家资本,在大后方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于民营工矿业,国民政府采取鼓励海内 外投资和奖励等政策。除此之外,国民政府还制定计划,采取许多措施,发展大后方的交通 建设。 ②作用 a.民族工业历尽艰辛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后方经济发展和支持抗战,发挥着重要 作用。 b.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西南、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 3.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1946~1949 年) (1)原因 ①美国商品的排挤:蒋介石集团为取得美国援助以发动内战,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 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②官僚资本的垄断。 ③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④苛捐杂税不断增加。 (2)表现: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概念辨析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 (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 般是中小资本。 (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 有的资本。 (3)“官僚资本”是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毛泽东思想 1.形成与发展 阶段 时间 著作 内容 萌芽 国民革 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形成 土地革 命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 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理论 成熟 抗日战 争时期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 论》《论联合政府》 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 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解放战 争时期 《论人民民主专政》 (1)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党的基 本政策和总任务 (2)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发展 新中国 成立后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 设方针,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2.地位与影响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 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具有承上 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轻巧识记 毛泽东思想可归纳为“一、三、三、三、四” 一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三个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大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 三项实践: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社会主义革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四个阶段:萌芽、形成、成熟、新发展。 考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定位 1.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 (1)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 重压迫。 (2)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 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 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发展繁荣,时间很短,具有曲折 发展的特点。 2.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 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 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 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 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 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 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1.论从史出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 史料 1932 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 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 1937 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 1937 年 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 146 家,各种机件 14 600 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 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 1938 年 7 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 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 304 家,物资 511 825 吨。 结论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 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内迁的路线: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 西南等地。 2.史由证来 阅读下面史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 面发生的变化。 史料 20 世纪 40 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 1947 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 1947 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 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 月至 8 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 132 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 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全面抗战前 1936 年 57 万锭之数。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 1947 年》 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内:国民党发动内战,极大破坏经济发展;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 打击;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 发展造成极大困难。外: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入 中国,排挤国货;美国资本输出几乎完全垄断中国市场,造成民族工业发展困境。 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1)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2)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4)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 (5)国际条件——十月革命后,苏俄对中国革命的积极影响。 2.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 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1.论从史出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功绩 史料一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 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结论 理解史料关键是围绕“先导”和“借鉴”理解“探索”。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取得的重要成就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正 确决策和措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发表了《论十大关 系》,召开中共八大会议。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注意防止“左”倾错误。 史料二 邓小平曾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 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结论 理解邓小平论证的关键点:多次从危机中挽救党。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的两次史实,一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二是遵 义会议使得革命转危为安。 2.获取材料信息 分析材料,解读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之处。 材料 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 胜利之路。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 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由于共产党的领导,新式的农民战争不同于旧式的 农民起义;由于农民参加了革命,土地革命战争又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强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 社会基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材料肯定了毛泽东创造性地找到了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与依靠力量。主要表现在: ①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国民革命失败后,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受挫,毛泽东正确分 析形势,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 命指明了方向。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战争的特殊性:与旧式农民战争和辛亥革命相比,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于是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 础。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把农民阶级作为革命力量,让农民发挥出其巨大的潜力。 1.法币改革与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 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 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 交困下被迫改革,于 1935 年 11 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 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 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 1 先令 2.5 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 卖外汇。币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 “如无 1935 年之币制改革,亦无 1937 年之抗战。”——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 发现问题 1935 年的币制改革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意义巨大。 命题角度 1935 年币制改革的背景和目的;法币改革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内在联系。 2.实业家宋棐卿的实业救国之路 著名的实业家宋棐卿 1932 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 路。……1935 年 4 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 佼佼者。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 8 年,多次陷于困境,到 1948 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百年巨商》 发现问题 民族工业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的艰难发展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 缩影。 命题角度 东亚企业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及衰落的原因;“实业救国”的实践与评价。 3.从留俄(苏)的人数看中国革命的变化 时间 在俄(苏)人数 学习内容 1899~1911 28 俄语、矿业、商业 1921~1927 约 1 400 马列主义基础、俄国革命理论与实践、联共(布)党史、 国际工运史、武器性能、战略战术 1927~1930 约 1 100 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西方革命史、唯物史观 ——《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 发现问题 从清末到民国,中国留俄(苏)的人数有了较大增长。 命题角度 留学人数增加与中共建立和国民革命兴起的关系;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转折。 4.毛泽东的民族主义观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 年 4 月 5 日清明节 发现问题 毛泽东的祭文对于团结抗战,凝聚民族力量起了重要作用。 命题角度 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毛泽东的祭文对抗战的作用。 全国卷 5 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6 全国Ⅱ,30 全国Ⅲ,30 2015 全国Ⅱ,30 1.命题点: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加强 (2016·课标全国Ⅱ,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 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 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答案 D 解析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并不是为了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故 A 项 错误;材料主要针对的是所接收之敌伪纱厂,而不是对整个轻纺工业的统制,故 B 项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出现困境,并不是抗战胜利后才开始衰落的,故 C 项 错误;材料表明由国民政府合并的日伪纺织企业,事实上仍需政府予以维持,说明南京国民 政府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故 D 项正确。 2.命题点:抗日救亡与民族工业发展的关系 (2016·课标全国Ⅲ,30)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时间“1932 年”,可知当时中国处于局部抗战时期,又由图片中“挽回利权”“振 我中华”“十九路军”等字样,可知当时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选择 D 项。A 项材料中 没有体现。利用国人的爱国热情推销国货在此之前就有,不是新的营销方式,中国实业救国 思潮兴起于 19 世纪末,故 B、C 项错误。 3.命题点:从经济角度考查日本侵华的目的 (2015·课标全国Ⅱ,30)1938 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 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 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日本侵华分析。抗战时期,日本控制沦陷区的金融,通过发行“联 银券”“军用票”等掠夺财富,以战养战,其目的是转嫁经济负担,故 B 项符合题意;日本 侵略者的这些行径扰乱的是沦陷区的金融秩序,故 A 项错误;封锁抗日根据地主要是依靠物 资管制制度,故 C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日本在金融领域的举措,与物资管制关 系不大,故排除 D 项。 4.命题点: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017·天津文综,9)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 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 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来看, 毛泽东这段话发表于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完成后。《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发 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故 A、B 两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故 C 项 错误。正确答案为 D 项。 1.命题点:抗日救亡运动与民族工业发展的结合 (2017·宣城二模,29)下图为 20 世纪 30 年代初刊登在《申报》上的整版广告。以下对这些广 告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将企业利益置于中华民族利益之上 B.体现出实业救国与抗日救亡相结合 C.表明日本侵华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 D.有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广告都有爱国内容,故不能体现将企业利益置于中华民族利益之上,故 A 项 错误;材料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当时中国局势相联系,是实业救国与抗日救亡相结合的 体现,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广告反映的是东北沦陷的内容,不是日本威胁民族工业的体现, 故 C 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建立的,不是爱国商人推动的,故 D 项错误。 2.命题点:国民政府前期对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视 (2017·威海二模,30)1935 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 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 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  )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答案 C 解析 在国家的经济统制政策之下,民族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机会是在减少而非增加,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团结抗日的相关信息,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 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可知,这份“国 民经济建设计划”的突出重点就是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民族经济,故 C 项正确;该份“国民 经济建设计划”是在为官僚资本的扩张提供契机而非遏制其发展,故 D 项错误。 3.命题点: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017·保定、唐山高三摸底,29)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 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 一时期(  ) A.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逐渐探索出来 B.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特点 C.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明确提出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 答案 A 解析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 A 项正确;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特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形成完整的 体系是在抗战时期,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明确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是国民大革命 时期,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4.命题点: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的贡献 (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30)毛泽东为中国民主 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 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 甚至超过了列宁。”这表明毛泽东(  ) 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答案 D 解析 农民阶级只是毛泽东认为的中国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军而非单单依靠农民,这属于对 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故 A 项错误;毛泽东并没有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这属于脱离 材料的主观臆断,故 B 项错误;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而非全盘吸收,故 C 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1928 年某报刊登了啤酒公司的广告:“国货啤酒,商标马棋,中西医士,迭经化验,众口 一词,卫生妙剂,功能杀菌,开胃健脾。”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B.提倡国货是当时的社会主要思潮之一 C.国民政府将发展民族工业放在首要地位 D.西方文明传入推动传统饮食文化结构变化 答案 C 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较快发展阶段,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提倡国货,实业救国是当时的社会主要思潮之一,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28 年国民政 府正在南方围剿红军,将军事斗争放在首要地位,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啤酒公司的 广告反映出西方生活方式传入推动传统饮食文化结构变化,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下图为 1922~1936 年中国境内纱厂纯利率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1922~1930 年,技术落后导致华商纯利率始终低于日本 B.1930~1936 年,世界经济危机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契机 C.1931~1936 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促进民族纺织企业发展 D.1922~1936 年,国内外政局变化影响民族经济曲折发展 答案 D 解析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 1929 年华商纯利率高于日本,故 A 项错误;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 危机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国企业也受到了影响,故 B 项错误;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纺 织企业发展受到日本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制,抗日战争的爆发促进民族纺织企业发展 不合题意,故 C 项错误。 3.(2018·菏泽一模,9)1928 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赤白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 白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后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白区进行贸易,也保护来 苏区进行贸易的白区商人。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  ) A.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 B.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 C.缓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 D.打击地方土豪劣绅的势力 答案 A 解析 1928 年处于国共对峙时期,国民党为了围剿红军,对苏区进行围剿,根据地物资供应 十分困难,材料中的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是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故 A 项正确;材料主 要说的根据地的贸易政策,没有涉及农民问题,故 B 项错误;1928 年处于国共对峙时期, 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根据地的贸易政策,没有涉及地方土豪劣绅,故 D 项错误。 4.1929 年日本片仓日华蚕丝会社派人到无锡抬价收茧,“较诸本县(无锡)茧业协会议决之限 盘每担五十元,竞超过三十元”。此次茧价上涨(  ) A.保证生产原料来源充足 B.影响民族资本发展壮大 C.反映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D.促使日企完成市场垄断 答案 B 解析 茧价上涨是日企竞争的结果,会导致生产原料来源不足,故 A 项错误;茧价上涨也就 是原料价格上涨,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B 项正确;经济危机的影响是蚕茧供大于求, 而不是茧价上涨,故 C 项错误;茧价上涨促使日企完成市场垄断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D 项错 误。 5.(2017·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9)下表为 1935~193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表。促 成这一时期贸易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出口 出口指数 进口 进口指数 1935 576 61.7 941 62.4 1936 706 75.6 953 63.9 1937 838 89.7 771 64.7 ——摘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述略》 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C.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 D.经济危机对西方经济的打击 答案 C 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材料中进口减少、 出口增多就是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故 C 项正确。 6.(2017·武汉一模单科,10)从 1937 年 8 月到 11 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 148 家、机器 设备 12 400 多吨、工人 2 100 多名。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 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 “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这说明(  ) A.工业不平衡格局得到改变 B.国民政府干预经济发展 C.战争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 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 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可以得出战争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故 C 项正确。 7.(2017·长沙三模,30)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止 1939 年 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钢铁厂 纺织厂 机械厂 食品厂 电器厂 化学厂 文教用品厂 其他 1 家 92 家 168 家 22 家 28 家 54 家 31 家 14 家 A.内迁企业类型存在不平衡性 B.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为西南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D.中国工业基础仍旧非常薄弱 答案 A 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机械、纺织、化学等企业内迁较多,钢铁等企业内迁较少,内迁企业类 型存在不平衡性,故 A 项正确。 8.1942 年 10 月,美英两国政府公开声明,将与中国政府谈判,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订立平等 条约。1943 年 5 月,中国与美、英正式交换批准文本,新约开始生效。其主要内容有美、英 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废除《辛丑条约》等。中国外交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努力的结果 B.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提高 C.中国遭受沦陷,美英特权形同虚设 D.美英通过外交行为打击汪伪政权 答案 B 解析 抗战时期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但不是主要原因, 故 A 项错误;美英放弃在华特权,主要是鉴于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的重要性,为了争 取中国继续抗战以减轻其压力,故 B 项正确;日本始终都没有完全占领中国,故 C 项错误; 美英放弃在华特权,与打击汪伪政权无关,故 D 项错误。 9.(2018·黄冈新联考高三联考,29)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 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 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说明了(  ) A.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 B.农民问题依然为革命重心 C.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完善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而应上山”可知是主张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故 A 项正确;材料中重点不是说要解决农民问题,而是动员农民,故 B 项错误;城市中心论 从此无人问津说法绝对,故 C 项错误;材料属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萌发,与完善不符,故 D 项错误。 10. 下图为油画《毛主席在井冈山》,反映了毛主席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场景。他当时思 索的是(  ) A.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如何把苏联的革命指导落到实处 C.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 D.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答案 A 解析 1927 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 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材料意思相符,故 A 项正确。 11.(2018·荆门高三元月调研,28)1937 年 9 月,毛泽东撰写《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指出自由 主义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并强调在“革命队伍中不应保留它的地位”。这实 际上反映出(  ) A.中共强烈反对自由民主 B.民族危机促进国共合作 C.现实挤压自由主义空间 D.自由主义不符合中国需要 答案 C 解析 中共是主张自由民主的,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共合作,故 B 项错误;联系 历史背景可知,日本侵华所致的民族危机加剧,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加强,而民族主义 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主义的空间,导致了自由主义的逐渐退潮而民族主义的逐步 高涨,故 C 项正确;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 12.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 以下言论出自抗战时期的是(  ) A.“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 C.“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 阶级。” D.“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答案 B 解析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是 土地革命时期的观点,故 A 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 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是抗战时期的观点,故 B 项正确;“人民是什么?在 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 1949 年解放 战争末期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观点,故 C 项错误;“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 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是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关于《论 十大关系》的观点,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 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 1929 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二 100 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 1927~1937 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2)1945~1949 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 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答案 (1)曲折而艰难地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 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 措施,使民族工业在 1929 年后仍能坚持下去。 (2)处于困境。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 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解析 回答第(1)问时注意时间上的限制,联系 1927~1937 年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加 以思考。分析经济危机对民族工业影响时应依托材料观点,同时考虑到帝国主义国家转嫁危 机的影响。材料二从法币贬值角度折射出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对民族工业的影响,而第(2) 问要求从政策角度分析造成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可以依据时间(1945~1949 年)回顾国 民政府的反动政策。 14.(2017·孝感高三六校联盟期末,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 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 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 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1930 年 6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 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 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 年) 材料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 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 要因素。——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 (1)不同:材料一认为中心城市的工人斗争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材料三则 认为农民运动才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 (2)道路:以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 不正确。 理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 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 (3)发展: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革命思想,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