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六15-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作业
核心素养提升练 三十六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示意“工业化与城市化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读图,回答1、2题。 1.在图中所示的因果关系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 A.新工业建立、人口迁入、对外贸易扩大、经济收入增加 B.人口迁入、对外贸易扩大、经济收入增加、新工业建立 C.对外贸易扩大、经济收入增加、新工业建立、人口迁入 D.经济收入增加、新工业建立、人口迁入、对外贸易扩大 2.图中所示发展模式 ( ) A.广泛分布于我国青藏地区 B.产业全部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 C.可能导致环境承载力提高 D.决定因素是城市需临近国界线 【解析】1选B,2选C。第1题,促进就业增加的是④新工业建立, 新工业建立带来①人口迁入;城市规模扩大会带来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③经济收入增加,则②为促进对外贸易扩大。第2题,图中所示发展模式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环境承载力提高。 【知识拓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回答3、4题。 3.2016年广州市全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 693.48亿元,增长7.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9.57%。广州大力发展石化、汽车等产业的主要目的为 ( ) A.推动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B.扩大珠三角的市场腹地 C.推动珠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D.改善珠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 4.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可以 ( ) ①加剧城市间竞争,有利于城市的共同提高 ②促进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模式的转型 ③提高珠三角地区的整体实力 ④加强地区间的分工与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3选A,4选D。第3题,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大力发展石化、汽车等产业可推动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第4题,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利于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提高珠三角地区的整体实力。 下图示意1982年和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据此完成5、6题。 5.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比,人口级别 ( ) A.没有提升 B.显著提高 C.中部提升明显 D.提升幅度不明显 6.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人口级别提高快的原因是 ( ) ①邻近港澳 ②基础设施好 ③经济发展水平高 ④自然增长率高 ⑤就业机会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5选B,6选D。第5题,据两幅图的对比分析可知,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比,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而西部提升不明显。第6题,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人口级别提高快的原因主要是迁入人口多,而迁入人口多的原因主要是地理位置优越,邻近港澳,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等,而不是因为自然增长率高。 “资源诅咒”是指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陕北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下图示意新常态下“资源诅咒”的规避与城镇化增长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7、8题。 7.陕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的可能原因是 ( ) A.当前煤炭等能源价格低 B.能源的开采量没达到最大值 C.工业以能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 D.陕北距能源消费主市场较远 8.新常态下要规避“资源诅咒”,提高城镇化水平,转型期内陕北地区应该 ( ) A.大力提高能源开采量 B.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C.延长能源工业产业链 D.改变当地能源消费结构 【解析】7选C,8选C。第7题,由“资源诅咒”概念可知,丰裕的资源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陕北地区虽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没能对能源,特别是矿产能源煤炭进行深加工,处在工业发展的低端水平,故城市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第8题,要规避“资源诅咒”,就应该充分利用能源资源优势, 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固训练】 我国东部某城市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控制城市蔓延,提高土地集约混合利用,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下图示意三种建筑布局类型。据此完成(1)、(2)题。 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 建筑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例 (1)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 ( ) A.甲类型 B.乙类型 C.丙类型 D.以上都是 (2)紧凑型城市应该 ( ) A.不划分功能区 B.鼓励无人汽车 C.增加立体绿化 D.杜绝城市扩张 【解析】(1)选A,(2)选C。第(1)题,读图可知,甲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小,土地利用率高, 属于发展紧凑型城市的选择。第(2)题,紧凑型城市应该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密集,应该增加立体绿化,以改善居住环境;紧凑型城市也应该划分功能区,杜绝城市扩张不符合实际;无人汽车与紧凑型城市关系不大。 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工业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反映技术研发投入的多少。下图为中国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部分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注:正值表示空气质量的正向效应,负值表示负效应 9.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空气质量越差 B.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 C.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D.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10.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区域说明 ( ) A.珠三角技术水平较高 B.工业化速度最快 C.人均GDP最低 D.能源以清洁能源为主 11.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与R&D经费占GDP比重相关性不同说明 ( ) A.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 B.不同区域技术进步程度不同 C.珠三角区域出现异常影响因素 D.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 【解析】9选C,10选A,11选B。第9题,据图可知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为正相关关系,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说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人均GDP越高越有利于环境保护投入;而工业化程度高并不一定空气质量差,如珠三角工业化程度高,但城市空气质量较好;图示中显示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为负相关关系。第10题,读图可以发现,珠三角R&D经费占G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影响较大,说明珠三角在经济发展中技术研发已经进入到较高水平,工业发展水平高,且污染较少。珠三角改革开放后,工业化速度快,人均GDP位于我国前列,单从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地区,无法得出工业化速度最快和人均GDP最低的结论;珠三角能源消耗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其能源结构不是以清洁能源为主。第11题,读图可以发现,无法得出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的结论;珠三角的影响因素有工业结构、技术进步程度等,无特殊影响因素;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小和两者相关性无联系;据图可知R&D经费占GDP 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在不同区域相关性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程度对资源利用能力与效率不同。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湖北省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近年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下图为湖北省工业和城市发展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归纳湖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的主要表现。 (2)说出湖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3)简述湖北省城市化对该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题,工业化迅速发展表现为工业总产值及其占GDP的比重增加,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是城市化率的显著提升。第(2)题,区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也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第(3) 题,城市化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可从市场需求扩大方面分析,不利影响可从农业用地减少方面分析。 答案:(1)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工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增加。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城市化率的显著提升。 (2)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也会促进工业化。 (3)有利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带来广阔的市场。不利影响: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农业用地减少,影响农业产值和农产品产量。 13.(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兰斯塔德地区是荷兰经济发展的重心,因其多中心环状城镇格局与大面积的“绿心”农业区并存而闻名于世,被国际社会誉为开放空间保护的典范。兰斯塔德“绿心”战略于1960年被提出,正值荷兰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保护”作为“绿心”战略的唯一原则,但在实施过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绿心”战略并未完全实现“保护”目标。下图示意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 (1)简述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的优点。 (2)试说明在兰斯塔德“绿心”战略实施过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的原因。 (3)请为实现“绿心”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兰斯塔德多中心环状城镇格局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疏散城市职能;城市人口规模减小,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绿心”农业区有大面积农田、绿地利于改善都市区的生态环境。第(2)题,结合图例分析,“绿心”地区到达周边各大城市距离较短,但“绿心”战略要求城市环状连接,提高了城市间的交通成本;在快速城镇化时期,“绿心”战略的实施限制了廉价土地的供应量,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成本上升;“绿心”内人口增加,且单纯发展农业,经济价值较低,“绿心”政策限制土地开发,无法满足“绿心”内居民发展的需求;“绿心”与外围城市长期割裂,影响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绿心”地区结构单一,游憩功能不足,保护价值小。第(3)题,实现“绿心”地区可持续发展, 即要实现经济、生态的共同发展。 答案:(1)大面积农田、绿地有利于改善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多中心环状城镇格局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疏解城市职能,减轻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 (2)“绿心”战略提高了城市间的交通成本;在快速城镇化时期,“绿心”战略的实施限制了土地的供应量,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成本上升;“绿心”内单纯发展农业,经济价值较低;“绿心”政策限制土地开发,无法满足“绿心”内居民发展的需求。 (3)限制城镇化对“绿心”的侵占,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农业质量,促进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提升农业经济价值;加强财政支持,改善乡村环境,促进乡村地区发展;提供更多的游憩和自然空间,提升“绿心”的生态服务功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