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讲义-【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纲要上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 标 解 读 时 空 坐 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领域的成就,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3.结合港澳回归和两岸关系的发展,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 知识点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它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2)召开时间和地点:1978年12月,在北京。 (3)指导思想: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12 (4)主要内容 ①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②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③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5)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1)原则: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2)概况 ①为“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为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恢复名誉。 ②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 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重申侨务政策等。 3.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召开时间和地点:1981年在北京召开。 (2)内容: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影响:科学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4.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召开时间:1982年底。 (2)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影响: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知识点二 改革开放进程 1.改革开放的实施 (1)对内改革 12 ①农村改革起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城市改革起步: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2)对外开放 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改革开放的深化 (1)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3)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国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4)2000 年10 月,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知识点三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方针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2)内容: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意义:“一国两制”成为我国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 2.港澳回归:1997年,香港成功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港、澳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12 3.台湾问题的进展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2)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4)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5)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1.阅读教材P169“《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论员文章”图片:材料中这篇文章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提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这篇文章被视为当时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宣言”,在全党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批注: 2.历史学者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提示:①思想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批注: 12 3.阅读教材P171“思考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历史巨变,成功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批注: 4.阅读教材P174“问题探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提出“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我们的国民经济就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试用史实证明这一结论。 提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在这一体制下,我国的经济长期保持高速稳定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批注: 5.阅读教材P172“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图:澳门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澳门的顺利回归,标志着在中国的土地上彻底结束了外国的殖民占领,中国的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批注: 6.阅读教材P172“学思之窗”: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及实施,对深化内地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起到怎样的作用? 提示:有利于促进内地和香港、澳门等经贸联系,有利于加强内地和香港、澳门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交流。 批注: 7.阅读教材P173“习近平、马英九历史性握手”图:“习马会”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重大影响? 提示:会议总结了两岸交往的历史经验,共同书写了两岸关系的最大公约数;会议发出了台海事务作为中国内部事务,应当由两岸中国人民共同解决的信号;会议开辟了两岸良性互动的新空间。 12 批注: [思维导图] 由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史料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史料二 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今日商品任意挑选 (1)根据史料一,分析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什么调整。有何作用? 提示: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2)史料四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体制?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第一幅图片反映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幅图片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12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及其特点 (1)原因 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特点 ①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 ③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①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 ④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 (2)特点 所有制结构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其基本标志 宏观调控 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根本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 1.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此期间迈出对内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 12 A.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C.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此期间迈出对内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C项符合题意。] 2.某同学开展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大锅饭”“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政企分开”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由题干中“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可以看出他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故选C项。]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史料一 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邓小平 史料二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我们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分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 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2 (1) 史料一中的“新办法”是什么?地位如何? 提示:新办法:“一国两制”。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2)根据史料二,分析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 提示:海峡两岸是一家的民族意识;“九二共识”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历史潮流。 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基本内容 ①“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 ②实行两种制度: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障港、澳、台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③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重要意义 ①“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②“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造成的不良后果。 ③“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 ②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③祖国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2 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陆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拥有巨大的感召力。 ⑤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2)不利因素 ①“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相当猖獗。 ②国际反华势力的横加干涉。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顾维钧代表中国提出香港何时收回的问题时,丘吉尔说,以后再说吧。1997年,香港顺利地实现了回归。实现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B.“一国两制”构想的高明 C.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英国对香港统治的力不从心 A [弱国无外交,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是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 4.2001年,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这反映出( ) A.大陆提出“一国两制”理论 B.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 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根据材料“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属于两岸达成的经贸往来,故C项正确。]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史料一 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正式管辖始于元代,元世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明代沿袭此机构设置。1624年,荷兰殖民者曾占据台湾,1662年, 12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改台湾府为台湾省。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8月15日,台湾光复。1949年,在解放战争中失败的国民党集团退据台湾。 史料二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广大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我们的骨肉天亲。我们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一如既往尊重台湾同胞、关爱台湾同胞、团结台湾同胞、依靠台湾同胞,全心全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广大台湾同胞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不分阶层、不分军民、不分地域,都要认清“台独”只会给台湾带来深重祸害,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共同追求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 发表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和平统一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香港、澳门问题都已顺利解决,祖国统一大业仅剩下台湾问题尚待解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责任。 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已经具备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在这些有利条件中,最根本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作为当代中学生,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以便将来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解决台湾问题的道路上,肯定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但我们有信心能够克服这些障碍和困难。因为我们有坚强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 12 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5.国台办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政府一再申明,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但是,“国际生存空间”的提法,是要搞“两个国际法人”“平行的国际代表权”,对此,中国政府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体现了在台湾问题上党和政府( ) A.力求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坚持原则和立足发展相结合 C.尽可能增加交往和取得互信 D.双方以经济贸易合作为前提 B [由材料“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但是,‘国际生存空间’的提法,是要搞‘两个国际法人’‘平行的国际代表权’,对此,中国政府不能不坚决反对。”可见,在台湾问题上党和政府坚持原则和立足发展相结合,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是党和政府对台湾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的态度,排除C项;在台湾问题上党和政府以“一个中国”为前提,排除D项。] 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