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唐杜佑《通典》∶"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 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这反映了黄帝时代 A. 土地私有,家庭合作 B. 授民以田,设立田制 C. 确立井田,实行分封 D. 井田充足,纷争消除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可以看出,黄帝时代授民以田, 设立田制,缓和争端,故 B 项正确;当时不是私有,排除 A;黄帝没有分封,排除 C;消除 的说法错误,排除 D。 2. 孔子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反映了当时 A. 私人教育的盛行 B. 人才培养的标准 C. 社会人伦的失序 D. 新兴阶级的愿望 【答案】C 【解析】 【详解】孔子强调的内容正是当时社会匮乏的内容,结合孔子的言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可知,这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伦的失序,C 正确;题干 主旨与私人教育无关,而且当时私人教育刚刚兴起,排除 A;孔子言论并未涉及人才培养的标 准,排除 B;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 D。 3. 如表是西汉皇帝颁布"罪已诏"情况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皇帝 下诏次数 下诏原因 史料来源 武帝 1 总结失政 《汉书·西城传下》 宣帝 2 地震;总结失政 《汉书·宣帝纪》 元帝 5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汉书·元帝纪》 成帝 4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汉书·成帝纪》 A. 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B. 自然灾害爆发频繁 C. 皇帝自省意识普遍 D. 深受儒学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汉武帝及以后,汉代最高统治者屡屡因自然灾害和失政下罪己诏,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的理论,因此影响了统治者的行为,D 正确;A 与题无 关,排除;自然灾害爆发频繁与题干中“罪己诏”的次数明显不符,排除 B;C 错在“普遍”,排 除。 4. 如表是有关唐代长安城西市的三则史料。史料可确正当时 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馍,可立办也 《唐语林》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 《酒肆行》 (张)通妻陶氏,常于西市鬻饭,精而价贱 《两京新记》 A. 西市饮食业适应市场能力较强 B. 市的管理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 餐饮行业成为西市的主要行业 D. 西市已经开始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知,唐代商业可以支持举办大型礼席;第二则材料反映了当时西 市饮食商业的繁荣景象;材料三反映了西市售卖粥饭的小商贩活动。三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当 时西市饮食业的市场适应能力较强,A 正确;题干未涉及政府对市的管理,排除 B;通过题干 信息无法判断当时餐饮业是当时主要的行业,排除 B;D 中的“开始”在材料中无法界定,排除。 5. 如表是明清江南部分市镇的记载,它反映了明清时期 乌青镇 各处大郡商客投行收买 濮院镇 客商来自闽广、两湖,北方各地 朱家角镇 京声标客往来不绝 罗店镇 镇上商贾凑集,大多徽商,贩卖棉布 A. 商业发展依赖商帮 B. 市镇主导经济发展 C. 长途区域贩运盛行 D. 全国形成统一市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 客商来自闽广、两湖,北方各地”等信息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市镇的商业联 系已经可以到达全国各地,说明当时的长途区域贩运盛行,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帮,排 除 A;材料不能体现主导,排除 B;D 项太绝对,排除。 6. 如图是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办军用工业的资金来源情况(183-184 年)。如图反映出 A. 清我府支持兴办军事工业 B. 地方政府控制了军事工业 C. 经济开始被列强控制 D. 多种经济形式均衡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饼状图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军工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海关洋税,而这部分 经费属于中央财政,说明当时中央政府支持洋务运动,A 正确;地方政府提供的资金占比较少, 而且通过这一数据无法判断当时地方政府对军事工业的控制情况,排除 B;C 错在“开始”,排 除;D 与题干数据无关,排除。 7. 《周氏三续族谱》载∶"族中孀妇……或有志不能守及家贫无一可守,而势难终守者,听其 别为调停,族规无庸苛责。"《白沙陈氏支谱》载∶"至若子女俱亡,公姑无靠,不能谋生者, 亦可不必强夺。"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 南宋时期 B. 明清时期 C. 民国初年 D. 新中国成 立初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民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瓦解和新社会制度探索的阶段。 在这短暂的一百年间,延续了千年的封建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各种“祖宗传来”的东西都开始 在外来思想的冲击下发生改变。因此 C 正确,ABD 排除。故选 C。 8. 20 世纪初期,"求进步的中国人"认为,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 传染,更无闻焉"。1920 年代中后期以降,逐渐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 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这说明 A. 对中医学的认识与时代需求相适应 B. 中医具有经验主义医学的局限 C. 中医学进步必须学习西医学 D. 中医学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20 世纪初期,西学正盛,因此中医被否定轻视,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随着对新 文化运动中激进一面的反思,国人逐渐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 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这说明对中医学的认识与时代需求相适应,A 正确; 题干主旨并不是强调中医的局限性,排除 B;C 不符合史实,排除;D 与题无关,排除。 9. 1906 年,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三地在奏请获批后,主动开埠通商,逐步形成了如图所示 的经济发展轨迹。材料所示现象 A. 体现出以国际竞争为主的开放意识 B. 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C. 根源于德国强租胶州湾的辐射带动 D. 构建起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三地”及示意图可以看出,主动开放通商,促进了当地商 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际竞争为主,排除 A;C 项不是根源,排除 C;材料不能说明构建体系,排除 D。 10. 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这些家族控制了政治、商业和手工 业。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 时期文化的复兴,即使这些赞助人中包括诸如米兰的史佛拉这样的公爵家族,以及教皇尼古 拉斯五世、庇护二世、朱利斯二世和利奥十世等。这说明 A. 文艺复兴理念得到各阶层认可 B. 先进文化的兴起取决于城市发展 C. 意大利的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的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格局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大商人赞助了当时的艺术家和作家,同时 这部分群体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由此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推 动了社会进步,D 正确;A 错在“各阶层”,排除;B 表述绝对,而且题干主旨并未涉及城市发 展和文化兴衰之间的关系,排除;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当时意大利世俗权力和教会权力的关系, 排除 C。 11. "新兴工厂内,女工们成群结伴一起工作,并且有生以来第一次在每星期发放工资时,手中 握有实实在在的劳动所得",如英国兰开夏地区,参加工厂劳动的多是 16~25 岁的女孩子。材 料说明英国 A. 工业革命使妇女角色发生转变 B. 工人的工资收人大幅度提高 C. 工厂内主要使用女工劳动 D. 男女平等得到法律保障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使女性走出家门,步入社会,成为产业工人,使其角色发生了 转变,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收入大幅度提高,排除 B;没有比较不能得出 C 项结论,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法律,排除 D。 12. 1920 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 约有一半是由"青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这一 现象 A. 巩固了城乡工农之间的联盟 B. 推动了新的经济政策的出台 C. 促进了城市工业的迅速恢复 D. 探索出过渡时期的正确道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下自由贸易被取消,而人们对于"背口袋的 人"所贩卖的东西又有需求,因此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由此推动了新的经济政策 的出台,B 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利于巩固联盟,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工业,排除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弊端,不是过渡的正确道路,排除 D。 13. 它既对垄断资本的某些方面进行扶植或抑制,又对劳动人民做出部分让步,以换取劳动人 民对现政府的支持,从而保证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它"是 A. 美国奴隶制度的废除 B. 美国罗斯福新政推行 C. 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 D.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一方面压制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同时又实行 社会保障制度,以缓和社会矛盾,最终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与题干描述相符,B 正确; 奴隶制度的废除是在 1865 年,当时垄断资本主义刚刚产生,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 A;苏联 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排除 C;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是在二战后,是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行为,不是单一的某个国家的举措,与题干“以换取劳动人民对现政府的 支持”不符,排除 D。 14. 如图是 20 世纪 50 年代至 90 年代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图。它反映了美国 A. 科技发展推动就业率提高 B. 经济结构存在严重失衡 C. 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变革 D. 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第三产业的人数显著上升,第一二产业人数有所下降,这主要和 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发展有关,D 正确;材料未涉及科技发展和就业率直接的关系,A 排除; B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未发生彻底变革,C 排除。 故选 D。 15. 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没有一个经济强国能够完全控制全球贸易和商业,因此众多国 家建立经济联盟,旨在全球经济中获得优势地位,拥有更大的竞争力。这反映了 A. 经济民族主义全球兴起 B. 大国主导全球经济发展 C. 全球经济发展的依存性 D. 经济联盟成员的平等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为了在全球经济中获得优势地位,拥有更大的竞争力,众多国家建立经济联盟,说 明全球经济发展各国间的依存性增强,故选 C;材料反映众多国家建立经济联盟,体现经济民 族主义的弱化,排除 A;材料说明没有一个经济强国能够完全控制全球贸易和商业,说明大国 不能主导全球经济发展,排除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济联盟成员的平等性,排除 D。 【点睛】 二、非选择题 16. 图 1、图 2、图 3 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归纳图 1 所反映历史时期思想状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国。 (2)分析图 3 和图 2 之间学术思想有何关联,并说明这一关联折射出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答案】(1)特点:具有一定地域性,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百家争鸣,各种思潮兴 起。 原因:社会大变革;私学兴起,学风下移;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文化比较先进。 (2)关联:图 3 是对图 2 的批判继承,儒家思想焕发生机。 变化: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思想:理学僵 化。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可知,图一涉及的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思 想具有一定地域性,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从形势看,形成百家争鸣,各种思潮兴起。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私学兴起,学风下移; 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文化比较先进。 (2)关联:根据图 2 涉及人物可知,其是北宋理学。图 3 是明清时期的儒学新发展。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图 3 是对图 2 的批判继承,儒家思想焕发生机。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 清时期与宋代相比,政治方面,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思想方面,明清时期理学僵化。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人的房屋里既无卫生设备、玻璃窗,也没有壁炉。房间的地面一般铺石板, 要不就铺松软、易渗透的砖。我把一堵锗的隔墙都砸去,做成五大间"外国式"的房间,铺上 了木地板,把纸育提成了玻璃窗,接上了水管、电线。另外,我还铺张了一下,造了两个壁 炉和三个火炉。如此华居,算租金的话,每月只需三十五元中国货币,相当于十二美元。当 时的兑换率是一美元兑两块九角中国货币。 这栋中式房屋因这些院于而生辉,更显得美轮关奥。我来时,其中的两个院子已经覆盖 了绿菌,用的草种是英伦进口的。一些院墙涂了象牙色,显得奢华。那段日子里,历史的脚 步题短勃急骤。中日济南冲突发生后,北洋联置败象已现。… ——【美】哈需特·阿班(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真实民国》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民国社会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答案】 角 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 料 来 源 材料选自一个美国记者在中国的记 录 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作为亲历者,其生活记录是 研究民国历史发展的手史料 材 料 内 容 中国人的房屋里既无卫生设备、玻 璃窗,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落伍 可用于研究民 国时期物质生 活的状况 新闻工作纪录从政治、经济、军 事、社会生活等方面反映了民国 历史发展状况;新闻记者的报道 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中式房”“水管、电线”“英 伦”等,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传统 民居与西式生活方式的结合以及社 会生活的近代化 “兑换率是一美元兑两块九角”, “草种是英伦进口的”反映了北洋 军阀时期的对外贸易的相关情况 可用于研究民 国时期的对外 贸易 “中日济南冲突”“北洋联盟”, 反映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北洋军 阀混战 可用于研究民 国时期的政 治、军事、外 交状况 【解析】 【详解】史料价值:根据材料来源“【美】哈需特·阿班《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真实民国》”可 知,材料选自一个美国记者在中国的记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作为亲 历者,其生活记录是研究民国历史发展的手史料。根据材料“中国人的房屋里既无卫生设备、 玻璃窗,也没有壁炉。房间的地面一般铺石板,要不就铺松软、易渗透的砖”可知,材料可用 于研究民国时期物质生活的状况;根据材料中提及“中式房”“水管、电线”“英伦”等,反映了民 国时期中国传统民居与西式生活方式的结合以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根据材料“兑换率是一美 元兑两块九角”,“草种是英伦进口的”反映了北洋军阀时期的对外贸易的相关情况;根据材料 “中日济南冲突”“北洋联盟”,反映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北洋军阀混战”。综合来看,材料涉 及内容是新闻工作纪录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历史发展状况;新 闻记者的报道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18. "打工潮"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到 1980 年代,潘海工业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有了极强地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 全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中西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土又离乡,向沿海城市转移。 1992 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当年就有大约 4000 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和城市 去打工,此后外出打工农民越来越多。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后,随着内地承接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员回到家乡工作创业。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劳工"来到中国工作和 生活。 ——摘编自《百度文库》 (1)编写一幕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打工人物的对话。(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 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图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 整,逻辑清晰。) (2)结合打工人员流动的变化,说明"打工潮"的变化是一部"经济史"。 【答案】(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浦东的 开发、“安居工程”、铁路的建设、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等。从中选取事件组成主题,进行阐述。) 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层 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 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 (2)从打工人员的变化与国内外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沿海对劳动力 的需求,“打工潮”出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发展,“打工潮”达到高潮;互 联网等科技的发展,让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打工人员“返乡”工作创业。随着经济全 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密切,打工人员的流动中出现了外国“劳工”。 【解析】 【详解】(1)根据“ 到 1980 年代,潘海工业快速发展”“1992 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 打工潮”“21 世纪第一个十年后”可从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和发展、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浦东的开发、“安居工程”、铁路的建设、通讯技 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方面根据主题。论述时结合改革开 放时期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 (2)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的学可从从打工人员的变化与国内外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进行概 括。主要是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 确立等方面。 19. 社会保障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 1601 年 英国政府制定“济贫法”(史称“旧济贫法”),建立“贫民习艺所”,强迫 贫民劳动 1883—1889 年 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法令,批准由国家建立健康保险计划、工伤事故保险计 划和退休金保险计划 1905 年 英国通过了“失业工人法”,后又相继制定了“教育法”“退休金法”“劳 工介绍法” 1911 年 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包括工人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20 世纪 30 年 代 法国通过立法,规定为低收入的劳动者提供补贴和援助 1945—1947 年 法国连续通过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最终形成了包括个体劳动者和农业劳动 者在内的全民社会保障网 1946 年 英国通过囊括失业、疾病、生育、死亡、孤寡、退休等方面保障的国民保险 法,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享有保障 1948 生 英国宣布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 ——据周弘《欧洲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摘编、整理 依据如表内容,概括归纳"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特点:发展过程长;体系逐步完善;世界领先;英法成就突出;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通过立法形式。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要与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资产阶级民主、 人权思想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斗争。 【解析】 【详解】特点,根据材料“济贫法”“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法令”“失业工人法”等信息可 得出通过立法形式促进欧洲社会保障体系;根据材料“1601 年”“1883—1889 年”“1948 年”等信息可得出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过程长;根据材料“批准由国家建立健康保险计划、工 伤事故保险计划和退休金保险计划”“包括工人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规定为低收入的劳 动者提供补贴和援助”等信息可知,欧洲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并且其覆盖范围逐渐扩大; 根据材料“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享有保障”“英国宣布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等信息可知, 英法成就突出。原因,根据材料“1883—1889 年”“20 世纪 30 年代”“1948 年”等信息结 合所学可知,欧洲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是与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有直接关系,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也是欧洲国家通过保障 体系缓和社会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结果;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和完善也 是广大人民群众斗争及资产阶级民主、人权思想影响的结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