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东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湘东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湘东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资治通鉴》记载。东周时期,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赵、韩三家大夫为诸侯国,出现 了“三家分晋"的局面。司马光评价,“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这表明东 周时期 A.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B. 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C.政权不再具备等级特征 D.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橋。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 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哪位先秦思想家最有可能主张 这种“贵柔戒刚"的思想?‎ A韩非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3.汉武帝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性的地方监察法规一-“六条问事", 刺史的监察对象第一条涉 及地方豪强,其余五条都针对二千石郡守。这表明汉武帝在监察上 A.以强化中央集权为核心 B.意在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c.以解决王国问题为目的 D.不注重划定监察官员权力 ‎4.西汉初年,晁错向汉文帝上奏《论贵粟疏),提出“贵五谷而贱金玉”、“使天下人入票子 边,以受爵免罪”。晁错的奏疏 A.意在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B.重视商业的发展 C.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D.旨在控制农业劳动力 ‎5.唐朝时期楷书的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草书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纵放态肆、‎ 奇宕瑰伟",和槽书艺术平分秋色。这体现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D.唐代国家统-、繁荣开放的时代特征 ‎6.《宋史.选举志》记载。“制举无常科,所以特天下之才杰,天子每亲策之。”殿试及第者 称进士,都是“天子门生”,而非主考官的门生。据此可知,束朝的科举制度 A成为了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B.皇帝加强了对取士过程的控制 C.已经走向成熟 D.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7.北宋时期,虽然宋儒对节义之说多有提倡,但民间改嫁之风司空见惯,如四川妇人刘娥,‎ 本是银匠龚美之妻,因嫌弃夫贫面改嫁襄王赵元侃。后襄王当上皇帝,是为宋真宗,刘氏则 被册封为皇后,时人不以为怪。这表明 A.皇帝有意打击儒家学说 B.妇女拥有婚姻自主权力 C.理学思想尚未成为官方哲学 D.经济发展导致道德墮落 ‎8.土地神在宋代以前是各个地城的保护神,地位崇高,城隗只是一一个具体城池的保护神,但宋代之后土地神却成了城隍的下属。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统治者对神祗利用的变化 B宋代之前是农业社会,宋代之后是商业社会 C.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的传统地位受到冲击 D.城市的政治、军事统治功能增强 ‎9.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品秩较低,- 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 ‎ 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土的品秋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一品。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 A.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 B.表明清代内阁成为法定中央决策机构 C.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D.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 ‎10.明朝以后,尤其是清代,贵州铜仁地区民间出现了大量“地契",地契清晰注明土地所 有者、地界、面积等。这。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传统经济模式的发展与巩固 B.传统农业强调精耕细作 C.西南地区人地矛盾得到有效解决 D.封建土地制度走向崩溃 ‎11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 万两)所含信息的本质性解读,合理的是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关税1887年2054万两: 1911‎ 年3617万两。‎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政府财政收支失衡 C.农民负担有所减轻 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12.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奕诉提出“外敦信睦”的方针,管国落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 此后清政府“无-事无-时不守条约"。 以上反映出这时候的清政府 A.传统的朝贡体系开始崩溃 B.标志着洋务派形成 C.传统的夷夏观念有所改变 D. 谙熟国际外交规则 ‎13. 1905年,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留学生欢迎会上说道“否济(同辈)不可谓中国不 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 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平? ...‎ 影人愿请君于是等课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魔幸甚!”由此可知,孙中山 A通过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B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 C.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 D.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 ‎14.据《近代中国史纲》记款:“截止1930年初。红军的为六万余人,有枪者三分之二,活 动区城达一百二十余县,苏维埃区已初步建立。”符合以上信息的结论是 A.中共在根据地开展土地改革 B.国民党的统治土崩瓦解 C.工农武装制招局面初步形成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15.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 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当时这规 定日在 A.为根据地土地革命提供保障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根据地的力量 D.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6.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 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A.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B.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力图消除两极分化 C.应对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消除了列强对华的经济压迫 D.過制了官僚资本势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 1957年, 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50.战下降为40.3%,‎ 第二产业由20. %上升为29.7%。第三产业由28.成上升到30.1%.由此可见,此时 A.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倾向 B.工业布局得以优化 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D.产业结构趋于协调 ‎18. 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 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 1972年3月,中英 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19. 184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 人民政府要积极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并放宽其落户政 策,在进行入口统计时,将新落户的农民统计为非农业户口,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从户籍上 限制农民进城的旧规定。这反映出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C.城乡差距和矛盾得到有效解决 D.社会管理适应改革进程的需要 ‎20.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据篮,在中西方的古代先贤中,人们常常将春秋时期的孔子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相提并论。两人都受到后人尊崇的原因在于 A.提出了国家统一主张 B.主张带有人文色彩 C.敢于挑战神学的权威 D.代表共网阶级利益 ‎21.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无论是在比雷埃夫斯港的造船场工作的员工,在偏远的乡下耕种狭 小土地的农民,还是在雅具海军的战船上的划桨手,都有机会通过抽签拥有参政权,并能得 到津贴。这说明。当时的雅典 A注重激励公民参政 B.公民等级不复存在 C.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D. 公民素养得以提高 ‎22.公元前204年,罗马颁布了《肯奇亚法》,禁止竞选中的普遍捐赠行为,以后又通过一 系列限制候选人举办赛会或宴会资格的法律。然而,由于权力阶层对法律的过多介入,选举 舞弊现象并没有得到遏制。这一-现象表明 A.当时社会道德普遍沦丧 B.行政干预使法律效力受损 C.罗马民主政治走向袁落 D.万民法有待于完善 ‎23.长久以来,中国垄断着茶的种植与贸易,但自18世纪下半叶起,英国各界派出“植物 猎人”。尝试将中国茶苗移种到印度的殖民地,后又聘用中国茶工来优化印度茶的品种和种 植方式。20世纪初,迅猛发展的印度茶取代了中国茶,成为英国茶叶消费市场的主要供应 者。英国移种中国茶、发展印度茶的活动 A.体现了英帝国政治、经济的强势地位 B.改变了印度人的饮食结构 C.不利于世界市场的扩大 D.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24.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取消或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让人口增加和新 兴工业城市的速区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 围。而1837年伦教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题书一(人民亮章》 则要求:年澜21岁且精 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 年举行一次改速,平均分配选区。据此可知 A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 B.政党制度的成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C妥协精神是政治智慧的体现 D.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希望的民主存在差距 ‎25.下国是一位欧洲名人的航行路线。这次航行 A.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 B.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 C.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D.为进化论产生创造了条件 ‎26.自然神论是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出现的一个哲学观点。自然神论者并不直接否认 上帝的存在,也仍然承认世界为上帝所创。他们把上帝形象地比喻成一个“神秘的钟表师”,‎ 在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字由和-整套法则后就不再插手世事,不再干预自然的进程和人类的行 为,而是让自然和人类按自然法则行事。对自然神论的认识,比较恰当的是 A.自然神论承认上帝的存在,是中世纪基督較神学思想的延续 B.自然神论观点和启蒙运动反对传统神学思想的精神背道而驰 C.自然神论是一一种在理性和信仰之间解释上帝存在的折衷观点 D.自然神论没有摆脱来教的落篱,缺乏进步性,应当予以损弃 ‎27.根据表格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 B.工业革命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 C.殖民扩张助推农业发展 D.农业阻碍工业革命的发展 ‎28.在西方绘画史上,有些画家“以表现罕见的或带有异邦情调的景象,或表现理想化的山 水风光为主。在构图、用色、造型等方面均加以主观处理,并将浓厚的个人激情寓于风景的 描绘之中,使人观后联想无限,回味无穷"。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格尔尼卡》‎ C.《最后的晚餐》 D.《拾穗者》‎ ‎29. 1933 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教举行。罗斯福致信会议,宜称“健全的国内经济体制是 比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值更为重要的因素",直接导致了会议的失败。次年美国单 方宣布美元贬值,井拒绝削减高关税。这表明当时美国 A.无意为全球治理承担责任 B.积极推助美元的国际化进程 C利用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 D.率先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 ‎30.1928年7月,苏联以入民委员会的名文提出“活跃租让政策"口号,给予优惠,并在 报刊上登出在矿业、加工工业、农业和土壤改良、建筑和住宅架设方面的租让意向计划。此 举意在 A开始撞行新经济政策 B.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积极应对经济大危机冲击 D.激活社会经济发展资源 ‎31.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新的社会流动。内容大致包括含文相 左的“向上”和“向下”两个方面内容,从职业分层角度看,社会流动出现明显的向上流动 的趋向。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区城集团化明显加速 B. 经济全球化向以深发展 C.国家基断资本主义的鼻端显现 D. 新科技革命助推社会流动 ‎32.下表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世界的经济和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由上表可推知 A.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优势 B发达国家的工业产业衰落 C.发展中国家原有经济基础薄致 D.发展中国家发展急躁冒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2分,共55分)‎ ‎33. (25分)社会流动。从广义上讲,包括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迁徒等:从获义上讲,是指 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包括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量变过程。也包括职业结构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士农工商既是一种职业划分, 又是一种社会等级。中唐以后,伴随着财富力量的崛 起。商人越来超多地与权费交通。与士宦联烟以及纳时买官和墙暴于弟科举入任。另一方面,‎ 由于贵者米必富和封建政治结构的调整,官僚士大夫阶层出于各种目的,也迫切寻求与商人 交站,这为商人争取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国此士商之间从原来对 立的关系不断向两者还为一体特变。士农工商等级制在贵者贯和民者富的上下对立运动中被 财富力量程毁了。富民阶廣成了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因此我们可以说,家元明 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民阶层"。‎ ‎——摘编自林文勋等 《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美国社会分层并非一点不变, 从16世纪开始,英国通过社会流动给整个社会注入 了活力,之后英国社会阶层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 下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英国青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 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 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两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连渐明确的集团,他 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富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地 位:社会下层遲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是英国社会 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改编自舒小肉 (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富民阶层"的特点及其成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杜会阶层流动的影响。根据以上材料井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杜会阶层流动的认识。(13分)‎ ‎34.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张德美 《探索与扶择:晚晴法律移植研究》等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井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 史实。加以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35. (s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4月,在中央召开的经济建设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领导网志向小平周志汇 报时指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允许在深圳、‎ 珠海、汕头奉办出口加工区。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想法,他向中央偶议批准了广东的这一 ‎..圳经济特区子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国最平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 ‎——摘编自谷牧 《回忆邓小平)‎ 材料二 有言道 “80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以上海浦东为经济发展龙头,长江流 城主要城市设立了一杜经济开发区。1992年起,我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000‎ 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20周年纪念。从阡阿农回到林立楼字。从冷僻土地到繁 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改编 自唐任伍《中国经济改革30年》‎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深圳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背景和条件(8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7分)‎ 历史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三家分晋”的史实,可知周威烈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A;B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政权依然具备等级特征,周天子和诸侯依然存在,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王位世袭制度,不能说明王位世袭制度消亡,排除D。故选A。‎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材料出自《道德经》,老子通过辩证的思想,列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倡导世人不要争强好胜、锋芒毕露,反映了道家“无为”的思想,选项D正确。韩非子、墨子、孟子的思想均与之不符,排除A、B、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在监察对象上注重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以强化中央集权,故选A。强调中央集权,而不是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B。材料的主旨体现出不是以解决王国问题为目的,排除C。根据题目信息不能得出“六条问事”不注重划定监察官员权力,排除D。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朝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汉初年农业生产没有完全恢复,粮食储备不足,晁错针对这种情形,提出了“重农”的具体措施:贵五谷,以刺激农业生产。故选C项。A、B、D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发展。从材料“楷书的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草书的风格 走向飞动飘逸,‘纵放恣肆、奇宕瑰伟’”中可以看出,唐代书法既讲究法度又狂放不羁,这 体现出唐代国家统一、繁荣开放的时代特征,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B项“完 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三教合一,排除C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的科举制度。根据材料可知,“天子每亲策之”,表明皇帝欲通过殿试 加强对选拔人才的控制,以强化皇权,故选B。题干中无法体现此时科举制已经成为了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排除A。题意没有反映宋朝科举制度走向成熟,排除C。虽然“重文轻武” 是宋朝的基本国策,但题干没有直接体现,排除D。‎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宋代儒学家虽然提倡节义,但是民间改嫁成风,甚至皇后亦是 改嫁而来,这说明理学思想尚未成为官方哲学,宋儒对社会影响有限,C正确;儒学有利于君主统治,深得君主扶植,排除A;改嫁并不能证明妇女具有婚姻自主权,B以偏概全,排 除;妇女改嫁不等于道德堕落,排除D。‎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土地神是封建社会农民对土地崇拜的产物,代表了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而“城隍”更多的是代表普通市民阶层的保护 神,所以土地神的地位下降并附属于城隍,反映的是农业经济的传统地位因为市民阶层为主的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而受到冲击,故选 C,排除 D。材料中未涉及统治者,排除 A 项;B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明代内阁大学士的品秩较低, 这是因为明代内阁虽然不是法定的机构,但内阁大学士是皇帝决策的辅佐人员,有可能出现 威胁皇权的局面,因此,明代把内阁大学土的品秩压得较低;而清代随着南书房、军机处的 先后设立,内阁逐渐成为一个单纯的办事机构已不能威胁皇权,所以,清代提高了内阁大学 士的品秩,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折射出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位高权重与史实不符合,故A错误。内阁从来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故B 错误。内阁大学士的变化并不能表明中央权力体系的完善,故D错误。‎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铜仁地区民间出现了大量“地契”,地契清晰注明土地所有者、地界、面积等,地契保护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所有权,从本质上说明传统经济模式即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小农经济模式的发展和巩固,故A 正确,排除D。材料信息与精耕细作无关,故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地矛盾得到解决,故排除C项。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从材料可以看出,工商业税收的比例不断增加,最 终超过了农业税收比例,说明中国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超过了农业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发生 明显改变,故D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只是工商杂税收入和比重增加的原因之一,且以偏概全,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府收入,看不出政府的支出,排除B项。材料 中不能体现农民负担有所减轻,排除C项。‎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政府的外交近代化。依据材料“奕䜣提出‘外敦信睦’的方针,曾国 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传统的夷夏观念有所改变,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的朝贡体系,更不能得出传统的朝贡体系“开始崩溃”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变化,没有涉及洋务派是否形成等方面的信息,故B项排除;清政府谙熟国际外交规则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根据材料“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可知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故选B项。从材料看,此时的孙中山主张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不主张通过改革实行君主立宪,故排除 A项;据材料看不出孙中山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中国同盟会),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民主共和思想是否是孙中山首创的信息,故D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从材料的时间1930年看,正是全国许多地方举行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工农武装起义,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纷纷建立苏维埃政权,初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故选C项。A 项错在“土地改革”,时间开始于1947年的解放区;“国民党的统治土崩瓦解”过于夸大,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时间不符,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敌后根据地的政权建设。1940年3月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意在团结一切力量携手抗日,故选B项。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作出了调整,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 而非土地革命,排除A项;1940年国共处于合作时期,携手抗日,故C项错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是在1949年9月后实行的,排除D项。‎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经济统制是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国家干预经济 的表现,经济统制有利于国民党政权调动一切军事力量围剿中共力量以及后来抵抗日本的侵略,故选 A 项。根据题干时间1935年,结合所学知识,B项中“计划经济体制”、C项中 “消除了列强对华的经济压迫”、D项中“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都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 C、D选项。‎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从材料主旨看,主要涉及“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产业 结构的变化,因此选D。材料并未涉及工业布局,排除B 项。我国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倾向是在1958年以后的“二五”时期,排除A项。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是在建国之初的1952 年底,排除C项。‎ ‎1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并不 是中英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排除A 项;这一时期的欧洲基本上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故B项错误;中英关系从开始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建立外交关系,都是从两国的利益和现实需要出发所做出的调整,意识形态的区别与对抗依然存在,故D 错误,C 符合题意。‎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材料反映了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 为了适应改革进程的需要,国家对户籍制度进行了调整,体现了社会管理适应改革进程的需要,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是户籍的调整,并不能说明我国农村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且A项说法史实错误,排除A 项;户籍制度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城乡差距和矛盾得到有效解决,C项错误;国家对户籍制度进行了调整,不能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因 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故B项错误。‎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孔子的主张和苏格拉底的主张都具有人文色彩,故选B项。希腊是小国寡民,没有体现国家统一,排除A项;两者都未挑战神学权威,故C项错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不是受后人尊崇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雅点的民主政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将抽签与工资结合能够激励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有利于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取消公民等级,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排除 C项;材料中的措施并不能提高公职人员的素养,排除D项。‎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颁布《肯奇亚法》以禁止竞选中的舞弊行为,但由于权力阶层对法律的介入使舞弊现象并没有得到遏制,说明法律效力受到一定的损害, 故B项正确。题干只是体现了竞选中出现的舞弊现象,没有表明当时社会道德普遍沦丧,A 项错误;“罗马民主政治”的说法错误,C项错误;由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是罗马共和国时期, 还是公民法,排除D项。‎ ‎2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殖民扩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需要大量的茶 叶,而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在印度培植茶叶能获取更大的利润,材料中英国移种中国 茶并主导印度茶兴起的过程,实际上正是英帝国利用日益增长的权力为帝国的商业资本获取 创造了条件,是英帝国政治、经济强势地位的表现,故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印度人的饮食结构,排除B项;英国移种中国茶、发展印度茶的活动有利于世界市场的扩大,排除C 项;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从材料可以看出1832年议会改革后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普选,人民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故选D 项。A 项对材料的解读不全面,排除A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党政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不同阶级阶层的妥协,排除C项。 2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进化论。从图中可以看出,航行路线从英国西南部的城市普利茅斯出发, 没有经过东南亚,从澳大利亚进入印度洋,由此可知是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为时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故D项正确。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但是麦哲伦船队是从西班牙出发的,且经过菲律宾群岛,与达尔文的环球航行路线并不一样,故排除A 项;引发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是哥自尼的日心说,故B项错误;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的是哥伦布,故排除C项。‎ ‎2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在批判宗教迷信和专制统治过程中形成了两种重要理 论:自然神论和主权在民说。启蒙运动对神学的最大挑战就是提出了“自然神论”。自然神论的提出是针对信仰无处不在而且积极干预人间事物的上帝的有神论而言。鉴于当时的历史 条件,人们,包括大多数启蒙思想家,尚不能完全抛弃宗教信仰,自然神论的提出,显然是一种思想进步。自然神论认为,人们通过自然的理性而不借助与神的启示即可认识上帝,通过研究上帝所造的有形世界而得知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性质。这样,自然神论把上帝的作用限制在单纯依据可为人类了解的理性法则创造世界的范围之内,故 C 项正确,排除D项。自然神论是启蒙思想的重要理论之一,不是中世纪神学思想的延续,也没有与启蒙运动反对 传统神学思想的精神背道而驰,排除A、B项。‎ ‎2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材料反映1800年比1700年农业经济效益得到较大的提高,也 有利于农业为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和自由劳动力,工业革命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故B 符合题意,D 项错误。A 中“普遍”说法太绝对,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殖民扩张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 ‎2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美术的发展。根据“表现理想化的山水风光为主”“加以主观处理”“个人 激情寓于风景的描绘之中”等关键信息,可得出这与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突出个人主观感受、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的特点相符合,故A项正确,排除B、C、D项。‎ ‎2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美国导致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并单方面宣布美元贬值,拒 绝削减高关税,都体现了美国为了自己利益而拒绝承担责任,故A 项正确。美国无意承担化解世界经济危机的责任,并非在积极推动美元的国际化进程,排除B项;1933年美国尚未摆脱经济大危机,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美国“率先”,排除D项。‎ ‎3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对“矿业、加工工业、农业和土壤改良、建筑和住宅架设”‎ ‎ 实行“活跃租让政策”,并给于优惠,意在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激活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因此D正确;新经济政策开始推行时间是1921年,A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在二战以后,因此B 错误;材料时间经济大危机尚未发生,排除C 项。‎ ‎3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方式及生产结构、生产过程、生产规律和生活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生产自动化的采用和发展,助推了社会结构的调整,大大扩展了许多传统意义上的“高级”职业的需求,社会流动明显呈上出向上流动的趋势,因此D 正确;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与向上流动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A、B、C错误。‎ ‎3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90—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率超过世界,但是2001年发展中国家的货物进口量、货物出口额、货物进口额的增长率变为负值,这充分说明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形势稍有变化就会引起大的波动,C 正确。A 说法不符合史实和现状,错误;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B 结论,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发展中国家发展急躁冒进,排除D项。‎ ‎33、(1)特点:“士商相混”( 答“士商之间从原来对立的关系不断向两者混为一体转变” 也可);具有高度整体性;富民阶层是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核心。(6分)‎ 成因:商品【答案】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的崛起;商人与官僚的结交;封建政治结构的调整。(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2)影响:有利于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加速了社会整合;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社会价值观的取向等。(每点2分,答到4点或4点以上9分)‎ 认识:社会阶层流动是社会变迁的反映;公正合理的社会流动,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4 分。言之有理即可。)‎ ‎34、【评分标准】‎ 观点3分,论证6分,结论2分,卷面1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或引用非“中国近代史” 范畴的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要求学生结合晚清时期的社会现实以及材料的内 容来综合进行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后期的法制建设的过程,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清末新政的内容,这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世界潮流密切相关,从内容也可以看出,这一系列的法律,适应了当时的时代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发展,也有利于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可以提炼出下列观点:“20 世纪初中国的法律近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只要列举材料内容就可以分析出来;“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推动了法律近代化发展”,可以结合列强对华侵略的影像来进行证明;“法律近代化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这要从中国后来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思想政治变化的过程来存证明。‎ 思路一:‎ ‎20世纪初中国法律近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0‎ 世纪初,在世界近代化潮流影响下,晚清政府制定了多部法律,其中不少法律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制定;形成了包括民法、刑法在内的初步的近代法律体系;开始重视经济立法;‎ 立法逐渐和国际接轨。(学生答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法律建设成就亦可。) 思路二:‎ 中国近代的特殊国情推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米逐渐轮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过程中西学的不断传播为中国法律 近代化提供了参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政府日益重视经济方面的立法;不断高涨 的革命运动也迫使晚清政府改革法制以挽救统治危机。‎ 思路三:‎ 法律近代化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经济领域的一系列立法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法与刑法分离有利于 中国政治进步;仿效西方立法推动了西学进一步传播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吸纳和参照国际惯 例制定法律也有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35、【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决定实行对外开放;中央给予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允许深圳举办出口加工区;深圳海陆交通便利;靠近港澳,便于联系和吸引外资(任一点2分 ,共8分)‎ 答:(2)是九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浦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推动 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带动了长江流域的开发与开放;进一步巩固了上海的经济龙头地位;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发展治理之路(浦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新的排头兵)(任一点2分,四点7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