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3课宇宙的未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 13 课 宇宙的未来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1942 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 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 年,霍金患上了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在经历了一 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 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演讲稿,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演讲的目的在于表达个人的主张或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以便交流思想和感情。 演讲稿要求主题鲜明,例证动人,感情深厚,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生动形象。演讲稿的表达方式主要有: 叙述式、议论式、说明式。 【重点理解】 1.作者讲演的题目是“宇宙的未来”,却先讲了许多历史故事,这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认为这是跑题了还 是还是与话题有关联? 提示 如同中国古代说书人先讲一段别的故事以引出正题一样,属于反面落笔,这篇讲演先从古代的先知 和女巫谈起,以引起听众的兴趣,起到了引出话题的作用。作者敢于讽刺那些古代预言家,正是代表科 学界表明了一种自信,因为科学的预言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是可以用科学原理加以说明的。 所以说,“讲史”是为了“衬今”,不是“跑题”,而是与话题相关的。 2.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有何不同? 提示:前者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而后者是没有科学根 据可言的。——其实,从上面的题目就可知道,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因为方程是混沌 的,所以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 3.作者在第八自然段中为什么说“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 遥远的未来”?为什么第十自然段又说“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 它”? 提示: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同样,“制约大脑的方 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 4.阅读第 11——13 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却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提示:人类社会的未来是混沌的,不确定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 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5.根据作者的论述,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宇宙物质最多是“临界值”的百分之一,似乎不足以使宇宙坍 缩。然而作者又指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呢。宇宙中存在暗物质的证据是什么? 提示:“一个证据来自于螺旋星系”,“必须存在某种看不见的物质形式,其引力吸引足以把这些旋转的星 系牢牢抓住”。“另一个证据来自于星系团”,“要不是引力吸引把星系抓到一起,这些星系团就会飞散开 去……所以,在星系团中我们观测到的星系以外必须存在额外的暗物质”。 【难点探究】 1.作者关于宇宙的未来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提示:(1)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它就会永远膨胀。 如果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值,宇宙就会坍缩,时间本身就会终结。 (2)在螺旋星系和星系团中应该存在有某种看不见的暗物质,它的引力吸引足以把高速旋转的星系牢牢 抓住,不至于使这些星系或星系团飞散开去。 (3)如果宇宙继续膨胀下去,五十亿年后,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变成一颗白矮星。在大约一百亿年 后,具有太阳质量的恒星将变成白矮星或中子星,具有更大质量的恒星会变成黑洞。 (4)黑洞中粒子的速度有可能超过光速逃出黑洞,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巨大的黑洞也可以“蒸发” 掉。 (5)在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应该存在有足够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能使密度达到临界值,从而可能会使 宇宙最终坍缩。但这个时间肯定在一百五十亿年之后。 2.体会这篇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提示 幽默风趣。作为一篇关于宇宙未来的演讲词,本文的大量篇幅是较为严肃的科学话题,运用了好多 专业术语,容易使人感到沉闷。但是霍金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运用了许多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这样一篇 旨在说明科学道理的学术演讲,让人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真听下去。 (1)“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 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用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即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 遥远的未来”。 (2)“这有一点像是再投胎。如果有人声称一个新生的婴儿是和某一死者等同,如果该婴儿没从他的以 前的生命遗传到任何特征或记忆,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可以同样地讲,它是完全不同的个体。” 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宇宙在大挤压处终结后,并不是任何发生在之后的事件都是另一个相分离的宇宙 的部分。 (3) “据说,1844 年是第二次回归的开始,但是首先要数出获救者名单。只有数完了名单,审判日才 降临到那些不列在名单上的人.幸运的是,数人名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 这句话幽默中含着讽刺,揭露了宗教预言师的荒谬,表现了对方屡测屡败却又想方设法自圆其说的尴尬 与可笑。 (4)“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 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听众明知作者做的是科学的预言,和巫师他们完全不同,可作者却有意将自己降为他们的同类,一是说 明自己恰好也有两种预测,二是顺势又对他们进行嘲讽。这种智慧的表达既带来了轻松愉悦的气氛,又 大大增加了自己与听众的亲和力。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混沌(hūn) 椭圆(tuǒ) 坍缩(tān) 悬崖勒马(lè) B.宇宙(yǔ) 暴涨(zhǎnɡ) 膨胀(zhànɡ) 诘责问难(jié) C.估算(ɡū) 荫庇(yīn) 旋转(zhuǎn) 模棱两可(lénɡ) D.尴尬(ɡān) 褴褛(lán) 槛车(lán) 泛滥成灾(làn)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全国、全省 三门峡市自身发展情况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三门峡市也已具备了进 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能力。 ②有人建议意大利甲级联赛应该停赛一年,这 不是一个好办法,尽管停赛对足球经济将是一个 性的打击,造成的损失也将不可估量,但至少可以让他们有一个反思的空间。 ③2016 年 8 月 7 日晚,《大唐荣耀》剧组在拍摄时不小心引起大火,剧组搭建的廊桥 ,所幸没 有造成人员伤亡。 A.以至 未曾 消灭 坍塌 B.以致 未尝 消灭 坍缩 C.以至 未尝 毁灭 坍塌 D.以致 未曾 毁灭 坍缩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奥巴马对中国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即在经济方面严厉指责中国,但在政治、军事方面持包容态度。 B.日前,“窃听风暴”主角、臭名昭著的好莱坞私家侦探安东尼·佩利卡诺,被法庭重判入狱 15 年,此 外他和两名同伙被罚款 200 万美元。 C.物流业的前景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无论目前多么成功的企业,其实都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大家 心里都没底。 D.西方为中国救市方案叫好,摩根公司的经济学家龚方雄说,这是中国的大动作,相比之下,之前宣布 的种种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都显得微不足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实现了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和国内教育资源库 建设新思路。 B.因全球密集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安全措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 C.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 21 世 纪的新能源。 D.9 月 15 日,“天宫二号”成功发射,这不但为中国在 2020 年前后建成永久性空间站打下基础,而且使 我国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几十年,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 , , , 。 他以极度残缺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着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永远膨胀下去的宇宙的未来相当乏味。但是一点也不能肯定宇宙是否会永远膨胀。我们只有大约为使宇 宙坍缩的需要密度十分之一的确定证据。然而,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暗物质,还未被我们探测到,它会 使宇宙的平均密度达到或超过临界值。这种附加的暗物质必须位于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否则的话,我们 就应觉察到了它对星系旋转或星系团中星系运动的效应。 为什么我们应该认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只相信我们已有确 定证据的物质呢?其理由在于,哪怕宇宙现在只具有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都需要不可思议地仔细选取 初始的密度和膨胀率。如果在大爆炸后一秒钟宇宙的密度大了一万亿分之一,宇宙就会在十年后坍缩。 另一方面,如果那时宇宙的密度小于同一个量,宇宙在大约十年后就变成基本上空无一物。 宇宙的初始密度为什么被这么仔细地选取呢?也许存在某种原因,使得宇宙必须刚好具有临界密度。看 来可能存在两种解释。一种是所谓的人择原理,它可被重述如下:宇宙之所以是这种样子,是因为否则 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观测它。其思想是,可能存在许多具有不同密度的不同宇宙。只有那些非常接 近临界密度的能存活得足够久并包含足够形成恒星和行星的物质。只有在那些宇宙中才有智慧生物去诘 问这样的问题:密度为什么这么接近于临界密度?如果这就是宇宙现在密度的解释,则没有理由去相信 宇宙包含有比我们已探测到的更多物质。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对于星系和恒星的形成已经足够。 然而,许多人不喜欢人择原理,因为它似乎太倚重于我们自身的存在。这样就有人对为何密度应这么接 近于临界值寻求另外可能的解释。这种探索导致极早期宇宙的暴涨理论。其思想是宇宙的尺度曾经不断 地加倍过,正如在遭受极端通货膨胀的国家每隔几个月价格就加倍一样。然而,宇宙的暴涨更迅猛更极 端得多:在一个微小的暴涨中尺度的至少一千亿亿亿倍的增加,会使宇宙这么接近于准确的临界密度, 以至于现在仍然非常接近于临界密度。这样,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宇宙就应包含足够的暗物质,使 得密度达到临界值。这意味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但是这个时间不会比迄今已经膨胀过的一百五十 亿年左右长太多。 6.下列对宇宙“临界密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宙密度的临界值很重要,大于它或者小于它最终都会导致宇宙膨胀而产生大爆炸。 B.为何宇宙必须刚好具有临界密度,人择原理和暴涨理论都是两种可能的解释。 C.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超过临界密度,那么宇宙就会坍缩。 D.如果宇宙的密度小于临界密度,它就不会坍缩而会永远膨胀下去。 7.下列对“人择理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择原理的提出是人们通过对宇宙的观测从而得出的理论。 B.人择理论者认为只有那些有智慧生物的宇宙,因为密度接近于临界密度,所以才得以“存活”。 C.人择原理实际上就是对宇宙密度的人为确定,因此宇宙密度也可以任意改变。 D.人择原理实际上就是从现行的宇宙状况出发去认识宇宙的临界密度,其思想即“存在就是合理的”。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暴涨理论反对人择理论那种对人们自身存在的过分倚重,而对宇宙的临界密度寻求另外可能的解释。 B.根据暴涨理论,宇宙的密度就是在一次次迅猛、极端的暴涨中接近于准确的临界密度。 C.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在星系和星系团之外可能存在着其他种类的暗物质。 D.现在的宇宙“安然无恙”既没膨胀也没坍缩,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1.B 【解析】A 项,“混沌”的“混”应读“hùn”;C 项,“荫庇”的“荫”应读“yìn”;D 项,“槛车” 的“槛”应读“jiàn”。 2.C 3.A 【解析】A 项,模棱两可:对事情不置可否,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没有明确的态度或意见。此处不合语 境。B 项,臭名昭著:坏名声谁都知道。C项,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D项, 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4.C 【解析】A 项,“实现了……新思路”搭配不当,应改为“开创了……新思路”。B 项,成分残缺,应删 掉“因”或“使”。D 项,语序不当。“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应将这两个句子的内容互 换位置。 5.A 【解析】根据横线前一句“身体禁锢在轮椅中”找出紧跟在它后面的对应句式“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 太空”;然后根据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寻求→发现→震动”,依次排出后边三句的顺序为①③②。 6.A 【解析】“最终都会导致宇宙膨胀而产生大爆炸”错,根据文意,小于这个临界值会膨胀,大于这个临 界值会坍缩。 7.D 【解析】A 项,“通过对宇宙的观测”错,人择原理就是人们的主观认识;B 项错在“那些有智慧生物的 宇宙”,没有智慧生物的宇宙也会“存活”;C 项,不是人为确定和改变宇宙密度。 8.D 【解析】由最后一句话可以得出,宇宙这一百五十亿年来都是处于膨胀状态。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无论是天文学家还是普通人,当我们眺望浩瀚星空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不免有这样一种感觉:宇宙太 宏大了,相比之下人类和地球都太渺小了。在这茫茫太空之中,有没有其他生命的存在? 虽然人们曾一度想象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但迄今为止,无论在火星还是在太阳系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 天体上,人们都还没有找到过生命。 以我们现在对生命的理解,液态水在孕育生命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能够存在生命的行星,既不能 离中心恒星太近,因为那样会太热而导致水沸腾汽化;也不能离中心恒星太远,那样会太冷而导致水结 冰。当然,由于大气气压的不同,其他行星上水的沸点和冰点可能与地球上有所不同,但也不会差得太 远。而行星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到中心恒星的距离。因此,恒星周围那些适于生命存在的距离范 围,被称为宜居带,处在这些区域内且质量接近地球的行星,才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 近年来,人们使用凌星法找到了很多行星,其中不少是在宜居带内。所谓凌星,是指行星从恒星前经过 而挡住一部分恒星的光,这样我们观测到的恒星的亮度会略微减弱。如果我们长期以高精度的设备来监 测恒星的亮度,就会发现这样的凌星事件。通过周期性的凌星事件,我们可以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当 然,凌星发生的条件是,地球与恒星的连线恰好在这些行星的轨道面上,显然大部分系外行星的轨道面 并不满足这一条件。不过,我们总还是有可能幸运地观测到一小部分系外行星。 开普勒卫星是美国于 2009 年发射的一颗天文卫星,专门“盯着”天鹅座的一小块天空中的恒星,通过凌 星法寻找行星。现在,经过几年观测,已经找到了一些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目前,这些行星大部分还 是所谓的“超地球”(指质量明显大于地球,但小于巨行星的行星)。当然,这并不奇怪,因为行星越大, 就越容易被发现。不过,开普勒卫星已经发现了一些有待证实的候选行星,其大小可能与地球差不多, 而且有的位于宜居带内,因此在它们上面也有可能存在生命。 在已发现的这些系外行星中,有一些就像我们的太阳系一样,是几个行星在一个系统内。当然,那些现 在还只发现了一个行星的系统,也很可能其实有着更多的行星,只不过还没有被我们发现而已。 由欧罗斯博士等人组成的团队,利用“开普勒”镜首次观测到一个双星系统中,有两个行星围绕一对恒 星运转,这一新发现的双星系统被命名为“开普勒-47”。这一系统中的一个恒星具有类似太阳的体积, 另一个的体积则仅有前者的三分之一。两个行星的大小则与海王星接近,它们在相当近的轨道上围绕双 星公转,而且最外围的那颗行星还恰巧处在宜居带内。不过,这个双星系统中很可能存在第三个行星, 但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选自陈学雷《寻找太阳系外的地球》,有删改) 9.下列关于“凌星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凌星是指行星从恒星前面经过时会遮挡一部分恒星光,从而使恒星亮度有所减弱的一种天文现象。 B.科学家们如果能用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设备来长期监测恒星的亮度变化,就完全可以发现凌星事件。 C.恒星亮度的减弱是否具有周期性,是运用凌星法判断地外行星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D.由于大部分系外行星的轨道面并不在地球与恒星的连线上,因此,所能观测到的系外行星其实是很有 限的。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类曾以为火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在火星上发 现生命存在的迹象。 B.就人类目前对生命的认知而言,液态水在生命孕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也是地外生命存在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C.经过几年的观测,开普勒卫星通过凌星法在宜居带内发现了一些类地行星,这些有待证实的“超地球” 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 D.在已发现的系外行星中,有的是几个行星组成一个系统;有的则是一个系统内只有一颗行星,但并不 排除还有更多行星的可能。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人们眺望浩瀚星空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自身存在的渺小感和对地外生命的好奇感,并激发 起人类探索研究的兴趣。 B.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发现了地外生命,那么,这些地外生命也就只能是存在于宜居带内的质量大小与 地球差不多的行星上。 C.由于行星的质量与被发现的几率成正比,而地外生命最可能存在于和地球大小差不多的行星上,所以, 人类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地外生命。 D.人类对地外生命存在的推断,都基于现有的科学体系和认知水平。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探 索地外生命的方法和途径将会越来越多。 9.A 【解析】原文是说“观测到的恒星的亮度会略微减弱”,而恒星的亮度并非真的减弱。 10.C 11.B ·典型例题· 【好题展示】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5 分) 宇宙是唯一的吗? 吴炎 上世纪 70 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即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宇宙之一,它们都有着各 自的物理学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到了 80 年代,现 代宇宙学中的某些理论则证明,这样的“平行宇宙”的确可能存在。近年来,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个 “宇宙”在我们的宇宙中遗留的痕迹,他们认为有可能证明了多元宇宙的存在。 “宇宙膨胀”产生更多宇宙? 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转瞬即逝的超高速扩张阶段,科学 家将这个阶段称为“暴涨宇宙”模型。简单地说,就是宇宙在极其短的时刻(远小于 1 秒),将其体积瞬 间扩大,就像吹气球一样。而如果膨胀的速率稍微改变一点儿,那我们的宇宙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因 此,许多科学家开始怀疑“暴涨宇宙”模型。他们提出,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宇宙空间,更贴切的说法是 类似一个泡沫,在宇宙之外还存在无数个泡沫,也就是说,存在无数个宇宙。所有的宇宙有着同样的或 者说类似的机制进行各种限制,每个宇宙都经历了一次大爆炸,他们都是在大爆炸中诞生,并且存在着 相同的物理定律。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宇宙都能“存活”下来,只要将大爆炸的“参数”进行细微的 调整,各种宇宙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了。 多元宇宙论的观点 支持“宇宙永恒膨胀论”的科学家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只是一个更大宇宙中的其中之一,不管是 我们的宇宙还是其他的宇宙都处于不停地膨胀当中,同时之间也有更多宇宙产生,此论点也被称为“多 元宇宙论”。其他宇宙的特性与我们存在差异,但与我们所处的宇宙共存。虽然宇宙膨胀说仍然没有切实 的理论模型,但理论表明,的确可以有若干宇宙以不同的速率同时膨胀。在这个更为广大的“多元宇宙” 中,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极渺小的一个单元罢了。其他的宇宙中可能无法产生银河系、恒星、行星 和生命,甚至根本无法产生物质。然而我们所认为的必备条件也许并不唯一,同时修改若干常量或定律, 组合得出的物理学定律体系与我们的条件大相径庭,但却可能营造同样宜于生存的和谐世界,甚至可以 有生命在其中诞生。 另一个“宇宙”被发现的证据 不久前,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称已经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另一个宇宙的证据。他在对宇 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神秘的同心圆现象,可以认为宇宙诞生之前还有宇宙,并且提供了在 前一个宇宙中所发生事件的痕迹。根据他的研究报告称,一共发现了 12 个同心圆辐射“印迹”,其中有 5 个圆具有特别的意义,分别对应着宇宙演化历史上 5 次大规模的事件。出现星系团附近的神秘“圆环” 的变化幅度在背景辐射上看却显得非常低。因此研究人员似乎开始抛弃“暴涨”宇宙模型,“暴涨”理论 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中,并在将来会继续膨胀直到一个临界点,这种宇宙模型不仅有开端,也有 结束。 这一发现并非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相反,它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大爆炸可能发生过很多次。 科学家们解释说我们生活于一个“循环”的宇宙中——当我们的宇宙终结,标志着一个“世代”的结束。 但是它会立即引发一次大爆炸,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世代”,也就是一个新的宇宙,这样永恒循环。两位 著名宇宙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斯泰恩哈特和牛津大学的尼尔•图洛克曾出版图书表示:“无论是 时间还是宇宙都没有开始或者结束。宇宙进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大爆炸’每一万亿年发生一次,每一 次都伴随着新物质和新辐射的产生,并形成新的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命。我们不过是最近一次循环 的组成部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除我们的宇宙之外的宇宙都有着各自的物理学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 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 B、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在极其短的时间(远小于 1 秒) 内其体积瞬间扩大的阶段。 C、“多元宇宙论”指的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包含着众多的宇宙,所有的宇宙都处于不停膨胀当中,同 时之间也有更多宇宙产生。 D、罗杰•彭斯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着另一个宇宙的证据, 这一发现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 E、有科学家认为宇宙进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时代”结束后,就会立即引发一次大爆炸,从 而产生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一个新的宇宙。 2.文章标题“宇宙是唯一的吗?”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3.根据文意,你认为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否可以证明多元宇宙的存在?(6 分) 1.BE 2.①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1 分),容易引发读者思考,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1 分)②标题是“宇宙是 唯一的吗?”而正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宇宙的多元化”(1 分),标题与正文形成了一种一问一答的 结构形式,文题结合紧密。(1 分)。(这是一道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试题。题目的 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 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 3.不能证明。①这些成果是科学家的一种推理,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是没有经过全面的检验,也没有 形成被所有人认可的理论。②多种研究成果虽然都承认“多元宇宙”的存在,但是科学家们所认为 的“多元宇宙”存在形式是不一样的。这些研究成果之间的抵触撕咬对立表明了他们成果的不可靠 性。(若答“能证明”言之有理亦可)(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 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 成理即可。)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 分) 宇宙之谜: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细节 李淼 没有什么谜语比写在天上的更加巨大了。我们的宇宙存在了多长时间?它由什么组成?宇宙中的结 构是怎么一步一步地形成的?这些不同的能量成分的起源是什么?最后,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是什么? 最近欧洲航天局的普朗克卫星让我们更加接近了这些巨大谜语的答案。 最近十年来,宇宙学家掌握的宇宙的细节超出了过去整个宇宙学史所掌握的,几乎可以给出一个精 确的宇宙进化史,只剩下不多的细节了。各种不同的天文学观测手段对我们的知识做出了贡献,宇宙学 家尤其喜欢谈论 WMAP,这是一个在太空中观测宇宙中无所不在的射电信号的航天器。 这两年,大家的注意力和谈话内容转移到了欧洲发射的普朗克卫星,这颗卫星的寿命虽然比 WMAP 短, 但造价更高,能力更强。2013 年 3 月 21 日,欧洲航天局和普朗克卫星科学工作组第一次发布了研究成果, 全世界的宇宙学家正忙于解读这些成果。 最初的宇宙学 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解开太阳系之谜之后,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是上世纪才慢慢解开宇宙之谜的。 哈勃等人先发现银河系不是整个宇宙,后来,哈勃又发现银河系之外的遥远的天体相对我们作退行 运动。哈勃用类似的方式发现了河外星系和宇宙膨胀,但他得出的宇宙膨胀速度比现在大了近十倍,这 和当时测量距离的粗糙方式有关。即使测量非常不准确,但不妨碍他的定性结论的正确性:远离我们的 星系相对我们的退行速度与距离成正比。 自然,理论家总是历史中的先知。在哈勃发现哈勃定律之前的十年,第一代宇宙学家在爱因斯坦的 时空理论的基础上发现了宇宙膨胀的规律,亚历山大•弗里德曼在 1922 年从爱因斯坦方程解出宇宙膨胀 解,1927 年,工程师兼神父勒梅特也发现了膨胀宇宙解,他干脆建议宇宙起源于一个原初“原子”,起源 于这个原初“原子”的大爆炸。勒梅特的理论非常接近宇宙学的现代理论了。 当然,最先研究宇宙学的还是爱因斯坦,可惜他引进了一个静态宇宙,为了这个静态宇宙,他还引 进了“宇宙学常数”,这个常数现在普遍被称为暗能量,因为在爱因斯坦那里,这个常数就是真空能量, 在现代宇宙学理论中,这个能量可能更加复杂,不只是一个常数。它是不是常数,现在还是一个巨大的 难题。 大爆炸理论 在更大的尺度上,宇宙虽然在膨胀,但天体的退行速度不严格遵循哈勃定律。宇宙的膨胀速度与宇 宙中的能量组成有关,例如,普通物质使得宇宙膨胀的速度慢慢变慢,而暗能量会引起无所不在的斥力, 使得宇宙膨胀的速度慢慢变大。当然,由于爱因斯坦的时空理论,不论在哪种情形,非常遥远的天体的 退行速度不严格与距离成正比,宇宙学家有一整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这些退行速度。 正是由于我们对理论的熟知,导致 1990 年代末发现暗能量,此时,哈勃用的造父变星已经不够用了, 天文学家用非常遥远的超新星确定了宇宙膨胀的速度在加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天文界和物理界,发 现的三个主要人物在 2011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发现宇宙加速膨胀之前,物理学家早就建立了当时认为的成熟的宇宙学。这个宇宙学理论认为, 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个发生在大约一百亿年前的大爆炸。在发生大爆炸的时候,宇宙还很小,物质密度 异常高,也没有天体,只有一锅等离子原始电浆,里面什么粒子都有。 这个理论是伽莫夫等人在 1948 年就提出来的,他们预言了几个轻元素在宇宙中的丰度,还预言了宇 宙中无所不在的射电波,后来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摘编自 2013 年 4 月 4 日《南方周末》,作者系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 4.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近十年来,宇宙学家掌握的宇宙的细节超出了过去整个宇宙学史所掌握的,因此,能给出一个完 整精确的宇宙进化史。 B.作为航天器的 WMAP 深受宇宙学家们的喜欢,它可以在太空中观测宇宙中无所不在的射电信号。 C.由于测量距离的关系,哈勃得出的宇宙膨胀速度与实际相差甚远,但他的退行运动的定性结论是 正确的。 D.普通物质使宇宙膨胀速度变慢,暗能量则使宇宙膨胀速度变大,这说明宇宙中的能量组成影响不 了宇宙的膨胀速度。 E.虽然遥远的天体的退行速度不严格遵循哈勃定律,但宇宙学家还是可以计算出这些退行速度。 5.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因为在爱因斯坦那里,这个常数就是真空能量”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其语言特 色。(4 分) 6.精读“最初的宇宙学”部分,简述宇宙学理论的发展脉络。(6 分) 4.A D 5.含义:由于时代与条件的限制,爱因斯坦引进了静态宇宙观,在他看来“宇宙学常数”就是真空能量, 但在现代宇宙学理论中,这个常数普遍被称为暗能量,这个能量可能更加复杂,是不是一个常数, 现在还是一个巨大的难题。(2 分)语言特色:加上“在爱因斯坦看来”这一限制语,符合实际情况, 体现了科普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2 分)(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中“含义”和“语言特色”两个 词。解答“含义”,要包括“时代与条件的限制”、“静态宇宙观”、“宇宙学常数”、“现代宇宙学理论”、 “暗能量”、“是不是一个常数,现在还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等意思。再赏析“语言特色”时,可从 这句话的限制语、严谨准确等方面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9 分)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渐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 对星空的认识。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 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能都在天上对应的 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 系。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 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 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 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 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 年承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 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垣” 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 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在划分成七宿,于 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 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 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 1097 年周公时代称北极星“微帝”等。这是 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 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 目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北方的天空。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 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星 宫,根据人的出生时刻,人的生命可以被七个星君分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主管星。 7.下列关于星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古代星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B、由于强调星空和人间的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比较复杂。 C、三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区,在二十八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D、星宿的划分方便对星空的观测,对制定精确的历法有很大意义。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各个民族都有对星空不同的认识,今天我们似乎很熟悉西方星座,却忽略了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 深刻的思考。 B、把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每一种划分方法都有重要的用途,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经世致 用的特点。 C、中国古代的占星术的占测对象都是军国大事,并且与皇权关系密切,对政治、军事活动能有很大 的影响。 D、古代的占星家将星宿和国州对应,认为通过对天上的星星的观测,能预测出它所对应的地面区域 吉凶祸福。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四象”是将黄道及其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星宿体系。 B、北极星因为在天空中特殊的位置,往往被古人视作统治者的象征,地位自然非比寻常。 C、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勺子的形状十分醒目,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 D、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认为是掌管生死的星宿,所以其地位越来越高。 7.C 8. A 【解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照,以发现异同。题中,A 项关于“中国古代 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的表述错误。 9. D 【解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照,以发现异同。题中,D 项表述错误在于: 强加因果。原文是“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