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高考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练习题:复习任务群2 2、散文阅读 任务2 词句含意题——群文通练 含解析
(限时 30 分钟) 导读 唐朝诗人张九龄写下:“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 本心,它们并不需要别人来欣赏。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到处都是草木旺盛的生长, 树木发出的新绿,带着一股清新之气。花开在当季,树扎根于土里。草木有心, 它活着是因为懂得春天的美好。守一颗本心,过安宁的日子,与草木相亲,便是 好光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16 分) 写景散文 天下美荷 棣花之荷 徐祯霞 对于棣花的荷,我好奇着,疑惑着,一直处于隔县观望的状态。天下美荷, 多在南方,北方甚少,荷生之地,多是水源涵养之所,棣花乃旱地,何以养得如 此多的荷?更何况是千亩之荷,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传说。 去过棣花的人都说棣花的荷美,有水道,能划船,花开之际,一眼望不到边, 荷头攒动,绿叶招展,真真是个美煞人也。人如此说,我是有些不相信的。我始 终以为,不是荷有多美,而是荷因为棣花这片土地而被人高看一眼,荷花长在棣 花的土地上,贾平凹出生在棣花,人因贾平凹而来棣花,因贾平凹的大名而仰视 棣花的荷,棣花的荷便因贾平凹而与其他的荷大大不同了。 这些年见的荷多了,有私人庭院的荷,有公园的荷,有水塘的荷,更有南方 的荷。尤其是在济南,看到了大明湖的荷,天下的荷在我的眼里顿时逊色,大明 湖的荷,那可真真是不辜负传说,石桥、曲廊、画舫、古亭,都是最美的风景画, 湖中荷韵飘香,岸边绿柳垂绦,在绿柳婆娑间,远处烟波浩渺,青山如黛,忽然 楹联出现在我的面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联是对大明湖景 色最好的概括,大明湖的荷花确实浩瀚无边。 棣花的荷塘开放好久了,我一直没有去,常见之物,也少了去探究它的兴致。 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丹凤,同行之人要去看棣花的荷,便陪同前往。来到棣花, 放眼四望,棣花的荷竟不逊于大明湖的荷花,我诧异,在秦岭山中,一个崇山峻 岭的县城,也会有如此浩瀚的江南之地,烟波水乡,让我吃惊不小,千亩荷塘, 真不是一个传说。我不仅诧异了,而且惊喜了,我常常追逐于江南的水乡,而就 在我所处的商洛,也一样有着一个水光潋滟荷叶田田的水乡,我竟然几年视而不 见,太辜负这片生机勃勃的荷塘了。 来到荷塘边,我放眼望去,荷塘在我的眼前便如铺开的一幅硕大的锦画,绿 荷、拱桥、长亭、游船,一眼望不到边。我静静地打量了数分钟,心中顿有豁然.. 之象,总是喜欢江南的开阔,喜欢江南的无遮无拦,喜欢一眼可以看出几里外的 视觉,眼前的荷塘,又让我有了找到小江南的感觉,看到那些在荷塘中穿梭迂回 的船只,我不禁心动起来,划船去,划船去! 我们上了船,船顺着水道“嗖”地向前驶去。第一次坐船。坐北方荷塘中的 船,这种感觉是兴奋且激动的。我一边用手拍水,一边欣赏着满塘的荷花,突然 想起了杨万里的诗:“红白莲花共塘开,两般颜色一船香。疑是汉殿三千女,半 是红妆半淡妆。”此诗恰好写出了此时荷塘的景色。水波两边,荷花开得正艳, 粉的,白的,竞相在望出窜,共争一池春色。正是赏荷时节,我们在无意之中赶 上了一塘荷的盛宴,观赏到了荷生命中最美的姿态,袅袅婷婷,如豆蔻少女一般 的绽放。 蓦然想起了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 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此时,不是采莲的季节,我只 能臆想一下。我是没有采过莲子的,愈是没有机会体验的事,愈是充满着无限的 好奇。船依然在行进,我们已经置身在满满的荷丛当中,纵眼四周,全是荷,挤 挤挨挨,将我们簇拥着,心也如这船儿荡漾了起来。 自此,对于一个没有考察论证过的事情再也不敢妄下断言。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物都有自己的不同,在荷的世界里,每一朵荷 看似相同,其实又是不同的,生长的土壤、气候、环境以及地域地貌特征,都会 让它们产生很大的不同,有的肥厚,有的瘦削,有的丰硕,有的娇艳。而在花的 世界里,它们又都有着自己的生命轮回。有早开的,有晚开的,有绽尽一生风华 的,也有被无情的风雨摧折的,而我们看到的,都只是它们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 它们的艰辛与磨砺我们却不知。棣花的荷,也注定有过艰辛的,也是从一个个小 的叶片逐渐成长起来的,长成这郁郁葱葱健硕丰满的荷塘,而最终盛开成这一片 天光灿烂的荷花。因此,任何的成长和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正如贾平凹辉煌的 文学成就,也是贾平凹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如果没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的辛苦耕耘,他如何能著作等身?如果没有写出优秀深刻的文学作品,他又如何 能屡屡获奖,以至“荷叶田田”呢? 棣花的荷,注定是与别处的荷不同的,它有着别的荷所没有的成长经历和故 事,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品格,有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和人文情怀。它与天下荷是相 同的,又与天下荷是不同的。 正如,众生有别。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开始没有去棣花观荷,原因在于不相信北方旱地能拥有千亩荷塘,认 为人们因为作家贾平凹的大名而仰视棣花的荷花。 B.看到棣花的荷塘,作者感到惊诧和惊喜,为崇山峻岭中的棣花千亩荷塘的 美景而陶醉,为对距离自己最近的美景却视而不见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C.作者看到棣花之荷,心中顿有豁然之象,有了找到小江南的感觉,说明作 者骨子里还是喜欢江南的荷花,对北方的荷花看不上眼。 D.经过棣花观荷这件事,作者得到了人生有益的教训和经验,那就是只要对 于一件事情考察论证过,就可以下结论,否则不能妄下断言。 B [A 项,“作者开始没有去棣花观荷,原因在于不相信北方旱地能拥有千亩 荷塘”错误,表述不全面,原因还有“看到了大明湖的荷,天下的荷在我的眼里 顿时逊色”;C 项,“说明作者骨子里还是喜欢江南的荷花,对北方的荷花看不上 眼”错误,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讲对北方的荷花看不上眼;D 项,“只要对于一件 事情考察论证过,就可以下结论”错误,原文只是说“自此,对于一个没有考察 论证过的事情再也不敢妄下断言”,并不能得出“只要对于一件事情考察论证过, 就可以下结论”。]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自己没有探究棣花荷花的兴致,后写被 棣花的荷所惊诧,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读者对棣花之荷留下比较深 刻的印象。 B.文中“湖中荷韵飘香,岸边绿柳垂绦,在绿柳婆娑间,远处烟波浩渺,青 山如黛”,句式整齐中有变化,有韵律感,与大明湖荷之美相得益彰。 C.“竞相在望出窜,共争一池春色”,运用了拟人手法,“袅袅婷婷,如豆蔻 少女一般的绽放”,运用引用、比喻手法,表现棣花之荷不同于南方之荷的美。 D.通过对棣花之荷的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作者引发联想,由荷花联想到了 人,由棣花之荷联想到了贾平凹,认为人的成长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C [C 项,“表现棣花之荷不同于南方之荷的美”错误,“袅袅婷婷,如豆蔻 少女一般的绽放”,运用引用、比喻手法,表现棣花之荷的特点,此处没有进行 比较。] 3.文章中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举三例加以分析。(4 分) [答案] ①引用大明湖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能更好地 概括大明湖荷花浩瀚无边的美丽景色。②引用杨万里的诗,恰好写出了荷塘的景 色,各色荷花竞相开放,共争一池春色,便于表达作者的情意。③引用乐府《江 南》,引发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4.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6 分) 我静静地打量了数分钟,心中顿有豁然..之象,总是喜欢江南的开阔,喜欢江 南的无遮无拦,喜欢一眼可以看出几里外的视觉,眼前的荷塘,又让我有了找到 小江南的感觉。 [答案] ①眼前如铺开的一幅硕大的锦画的荷塘让作者视野开阔,心胸顿时开 朗起来;②棣花的荷塘也似江南“开阔”“无遮无拦”,“找到小江南的感觉”令 作者内心产生了惊喜之情;③“豁然”也表达出作者对棣花之荷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16 分) 写景散文 中原大地的回味 苍茫中原 朱以撒 ①这些日子里,经孟州、孟津,到洛阳、安阳、开封,总是会日复一日地迎 受一种与江南不同的厚重感。是这里带有寒意的凌厉的风,是那看起来比故乡大 而深红的落日,还是落日背景下那卸去累累果实的无垠原野?感觉总是难以言明。 可是肌肤与心灵明明白白地体验着与我所居住的都市不同的气息,心弦不由地被 撩拨得颤动起来。挑一个我以为合适的词来表达,那就是:苍茫。 ②这些有过古都兴衰千年激荡的土地,在经过世事翻覆、鹿鼎频争的烽烟之 后,已经变得和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了。我这么说当然是指城市里的格调,在 入夜霓虹灯的频繁闪烁里和轻歌曼舞中,你是不大会感觉得到中原气息与江南有 什么不同的。现代文明已深深地弥漫其中。可是,只要你抽身出来,到郊原,到 旷野,你仍然会感慨不已。这方水土曾有过的英雄气概和草莽纷争,并不因时光 的流逝而飘散,只要你有心撩开一角,那些带有图腾、饕餮、甲骨、金文的古风 就会扑面而来。 ③这个晚秋的黄昏,我在远离城区的郊外散步,原野苍茫秋风苍凉,深红的 落日把远山映衬出一个绵延的剪影。这么大的空间,有几个农夫在拉扶着犁耙。 他们不是借助牲畜的力量,而是尽自己的力量破开土层。这在广袤的原野上就显 得十分邈远,他们的移动,成为黄昏中最动人的一笔。在他们劳作的不远处,散 落着的一些短粗的城堞纹丝不动。时日久远,风雨侵蚀无歇,城堞外表如同千疮 百孔的马蜂窝,只要看着那厚实沉甸的分量,就很容易使人想起宝剑和英雄,每 一块土疙瘩里都可能掉下一则传奇故事,每一阵风卷出的黄尘都可能扬起战马的 嘶鸣。如期而至的黄昏笼罩在空寂的城堞上,引人无限遐想:岁月真是无从再现 么?其实我已逐渐能够由此领悟中原的笔墨情怀了。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特有的 意象时时刻刻地熏染,笔下自然就野犷起来,亘古的南北有别,是渗透于艺人艺 事的方方面面的,你看看他们手执长锋狼毫在雪白的宣纸上驰骋,多是乘势翻卷 的草书,与沙场上的箭镞飞鸣、刀光剑影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表现形式更换 了罢了。 ④在我们感慨岁月的磨洗使许多鲜明的过往人事化为乌有的同时,还是会看 到许多不畏惧风霜刀斧剔抉的古典依然如故。我看到并抚摸到了这些昔日古都的 石像、石碑。四季轮回春秋迭代,石像中的文官武将,已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 或威武睥睨,在改朝换代的风云中一脸漠然。他们有的依旧兀立于田头篱角,有 的则离开原来坐落的方位,被人集中一室面面相觑。他们是留恋秦时汉时的明月 呢,还是渴望唐时宋时的清风呢?令人乐意驻足的是与石像同存的石碑。时光的 清冷沁入了石表,损伤了点画结构,使句读时不免受阻。可心灵却因之而酣畅, 分明品味出碑文深处的内涵,丰富而深沉。这使我们面临它的时候,看出旧日创 造的美丽辉煌的闪耀;在触摸它的时候,感觉到岁月翩翩远去的雪泥鸿爪,不免 能领悟上苍的一点暗喻,一点象征,一点意趣。这是如今一些雕琢精美的石像石 碑所无从具备的。这些古代的石头荡起的历史回声,很有可能会令我们捡拾起精 神上的一些遗失。 ⑤我又一次地见到黄河。这个季节,黄河正走向安静,两岸萋萋芳草,正随 着晚秋的劲风扭动腰肢。我内心自然有荒凉之意,因为在此之前我才欣赏到壶口 那一泻千里的瀑布,怎么也想不到在这里化为宁静。不过,话说回来,黄河毕竟 是黄河,和芳草碧连天的江南溪流大有不同,还是罄露出了它的雄浑和宽博。随 便俯身掬一捧水,都可以察觉出积淀下来的桀骜不驯,黄河就是这一捧水的无限 放大。 ⑥在中原的大地上穿行,有一种纵横六合天高地迥的开阔逼进心胸。像我这 样方向感不强的人,如果向匆匆前行的中原人讨教,他们总是会站定了,缓缓抬 手,至眉端,“诺,向南猛走,再向西拐”。他们的方位感特别强,又有一种指挥 若定、胸有成竹的意气。我从中得到的暗示是,当年中原逐鹿的后代,血液中还 流动着纵横捭阖的气概,犹如指点江山那般。 ⑦一弯寒月升上来了,远处近处层次分明。这不是十五的月亮,却由此衬托 出了空间的苍茫无限,朦胧色调更平添这一古老地域的神秘与辽远。流连在历史 往事的废墟上,思想无处不达地展开,灵活并且随意。在搜寻这方土地的遗留时, 有许多次,视觉是徒劳无获的,只有靠心灵去感受,用知觉去捕捉。像这样有着 悠久历史积淀的地方,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根 本不会因时光潮水的浸漫而退却。 ⑧我想,我也许还有不少机会走入这苍茫的中原。 (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第①段选取“风”“落日”“原野”等极富特色的意象,概括出了中 原“厚重”“苍茫”的特点,总领全文并点出题意。 B.中原的都市和其他城市并没有什么不同,它依旧是霓虹闪烁、轻歌曼舞, 只有在旷野、在郊外,人们才能感受到它的“苍茫”。 C.第③段中作者所说的“中原的笔墨情怀”实际上指的是浸润着中原历史文 化的艺术所表现出的野犷与豪放。 D.第④段写到了经受岁月磨洗的昔日古都的石像、石碑,作者借此表达了对 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之意以及对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 D [D 项,“对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之意”有误,不符合作者的表达意图。]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第③段中写到“他们的移动,成为黄昏中最动人的一笔”,作者细腻 地描写了农夫的辛勤耕作,表明了作者对中原农民的敬仰。 B.文章第⑦段写到了“寒月”,衬托了中原大地的苍茫无限、神秘辽远,引 出作者对中原历史文化的感悟。 C.文中“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一句,结构 整齐,酣畅淋漓,表现了中原大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丰富内涵。 D.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表现手法,用凝重而沉重的语 言表达了作者对苍茫中原的敬畏之感。 A [A 项,“细腻地描写”错,这里应是“粗笔勾勒”;该段主旨也非表达对 中原农民的敬仰,而是表达对中原历史文化的感悟。] ★7.理解下列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 分) (1)城堞外表如同千疮百孔的马蜂窝,只要看着那厚实沉甸的分量,就很容易 使人想起宝剑和英雄。 (2)随便俯身掬一捧水,都可以察觉出积淀下来的桀骜不驯,黄河就是这一捧 水的无限放大。 [答案] (1)此句运用了比喻和联想手法,把散落的短粗的城堞比作马蜂窝, 并由此联想到宝剑和英雄,写出了城堞的悠久和其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表达对 苍茫中原的敬畏之感。 (2)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黄河的性格,也含蓄地点明了中原人的性格。 8.作者感受到的中原大地的“苍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作 答。(6 分) [答案] ①中原凌厉的风、深红的落日、无垠的原野等自然景象;②中原弥漫 着浓厚历史气息的城堞、石碑、石像等历史遗迹;③流存于中原人血液中的纵横 捭阖的气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