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届高三(11月)模拟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届高三(11月)模拟考试(解析版)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届高三(11月)模拟考试 一、选择题 ‎1.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不合理的是 A. 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一氧化氮的排放 B. 工业用水封闭化 C. 建立污水处理厂 D. 发展生产工艺无害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水生生态系统是水中的生物与水域环境形成一个统一体。包括内陆水域(湖泊、水库、河流、湿地等)、河口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就是保护水中的生物与水域环境。‎ ‎【详解】A、防治酸雨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A符合题意;‎ B、工业用水封闭化可减少污水的排放,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B不符合题意;‎ C、建立污水处理厂,可减少水污染,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C不符合题意;‎ D、发展生产工艺无害化,减少污水排放,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理解水域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是解题关键。‎ ‎2.由枯草芽孢杆菌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肽,是一种高效环保材料已经在化妆品、洗涤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化合物的合成至少要经过7次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 B. 枯草芽孢杆菌分泌脂肽需要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 C. 该化合物加热后仍能与双缩脉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 该化合物三维结构主要由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脂肽是由一条脂肪酸链和一条由7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高温变质后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氨基酸没有空间结构。‎ ‎【详解】A、由图可知,该脂肽中有7个氨基酸形成七肽,含有6个肽键,故需要6次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A错误;‎ B、枯草芽孢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 C、该化合物加热后肽键没被破坏,仍能与双缩脉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 D、该化合物的三维结构主要由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D错误;‎ 故选C。‎ ‎【点睛】知识易错点:细菌是原核生物,只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氨基酸没有空间结构,多肽有空间结构。‎ ‎3.下图甲、乙、丙、丁为细胞内某些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单层膜结构,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分拣和转运 B. 乙中至少含四种色素,分布在其内膜和类囊体膜上 C. 丙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核糖体,可以合成部分自身所需的蛋白质 D. 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助于某些物质出入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是高尔基体,乙是叶绿体,丙是线粒体,丁的一侧有糖蛋白,是细胞膜。‎ ‎【详解】A、甲是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分拣和转运,A正确;‎ B、乙是叶绿体,含有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B错误;‎ C、丙是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可以合成部分自身所需的蛋白质,C正确;‎ D、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助于某些物质出入细胞,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种类和作用,解题关键是根据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分析图中各细胞器的种类及相应的功能,识记细胞膜的结构和结构特点。‎ ‎4.幽门螺杆菌(含有脲酶)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图中X表示 A. 调节PH值 B. 接种 C. 加入酚红指示剂 D. 将培养基倒置 ‎【答案】B ‎【解析】‎ ‎【分析】‎ 幽门螺杆菌(Hp)的分离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分离两个阶段:即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接种→培养。‎ ‎【详解】A、灭菌前先调PH值,A错误;‎ B、步骤X表示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涂布到培养基平面上,B正确;‎ C、配制培养基时,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C错误;‎ D、培养时将培养基倒置,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细菌的筛选和分离培养,解题关键是掌握微生物培养的操作过程。‎ ‎5.在氧气充足条件下,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主要依赖效率较低的糖酵解途径,并产生大量乳酸。甘油醛一3-磷酸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抑制乳酸脱氢酶活性会使癌细胞中糖酵解过程受阻 B. 若仅考虑葡萄糖为氧化底物,癌症患者消耗的氧和产生的CO2的比值小于1‎ C. 由题干信息可知,肿瘤细胞所需能量比正常细胞少 D. GAPDH基因只在肿瘤细胞中表达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甘油醛一3-磷酸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主要依赖糖酵解途径,抑制乳酸脱氢酶活性会使癌细胞中糖酵解过程受阻。‎ ‎【详解】A、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抑制乳酸脱氢酶活性会使癌细胞中糖酵解过程受阻,A正确;‎ B、产生乳酸的细胞呼吸过程不产生CO2,若仅考虑葡萄糖为氧化底物,癌症患者消耗的氧和产生的CO2的比值等于1,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肿瘤细胞需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能量供应,而不是比正常细胞需要能量少,C错误;‎ D、甘油醛一3-磷酸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所有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中GAPDH基因都能表达,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的信息,联系教材中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点,根据癌细胞的能量供应特点分析各选项。‎ ‎6.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杂交产生F1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B. P杂交产生F1过程对母本去雄后需要等待1-2天再进行人工授粉 C. F1自交,其F2中同时出现四种表现型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D. F1自交,授粉前需对母本去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P杂交产生F1过程中发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A错误;‎ B、P杂交产生F1过程对母本去雄后需要等待1-2天,再进行人工授粉,B正确;‎ C、杂种后代中显出不同性状的现象,就叫做性状分离,C错误;‎ D、F1自交,授粉前不需对母本去雄,D错误;‎ 故选B。‎ ‎【点睛】知识易错点:1.对母本去雄是在花蕾期花粉尚未成熟时,所以母本去雄后需要等待1-2天,等花粉成熟后再进行人工授粉;2. 完成人工授粉后套上纸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7.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过程中因基因重组产生的新基因可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多肽链中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 C. 种群中近亲交配几率升高,会导致纯合的基因型比例提高 D. 种群之间的互有迁入迁出使种群间遗传差异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可产生新基因型;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种群间的遗传差异是指种群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等的差异。种群间互有迁入和迁出,使种群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减小。‎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不能产生的新基因,A错误;‎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突变,合成异常血红蛋白,B错误;‎ C、种群中近亲交配几率升高,会导致纯合的基因型比例提高,C正确;‎ D、种群之间的互有迁入迁出使种群间遗传差异减小,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8.某同学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的实验。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A. 缺少适宜pH的对照组 B.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 C. 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 D. 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选择恰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内容: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PH值,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详解】A、表格中只有酸、碱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缺少适宜pH的对照组,A正确;‎ B、强酸下酶失活,但淀粉在酸性条件下能分解,因此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B错误;‎ C、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应先将酶分别用酸、碱处理后再与淀粉混合,C正确;‎ D、根据实验原理,可选用碘液来检验实验结果,D正确;‎ 故选B。‎ ‎【点睛】易错点:在酶的最适pH探究实验中,操作时必须先将酶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加清水、加氢氧化钠、加盐酸)处理,然后再加入反应物。不能把先把酶与反应物混合,否则在酶的作用下底物会发生水解。‎ ‎9.从生长状况相同的一些胚芽鞘上分别对应截取三种切段即S1、S2和S3,然后把这三种切段分别放在不含IAA和赤霉素、含赤霉素、含IAA三种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培养3天后,测量切段长度,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从幼根获取相应切段进行处理,结果与上图一致 B. 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对切段伸长具有两重性 C. 该浓度IAA对切段S2的促进生长作用低于切段S3‎ D. 该实验结果可证明赤霉素和IAA共同作用促进伸长效果更好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S1为胚芽鞘尖端,具有分裂能力,S3段为成熟组织,不具有分裂能力。柱状图: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促进切段S1生长,IAA抑制切段S1的生长;赤霉素明显促进S2的生长,而对于S3的促进生长的效果不太明显;IAA对S3的促进生长的效果比赤霉素要强,即S2切段对于赤霉素的敏感性要高于切段S3的细胞,而S2切段对于生长素的敏感性要低于切段S3的细胞。‎ ‎【详解】A、由于根和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若从幼根获取相应切段进行处理,结果与上图有所不同,A错误;‎ B、图中三个实验结果中赤霉素对切段伸长都是促进作用,没有体现出两重性,B错误;‎ C、据图可知该浓度IAA对切段S2的促进生长作用低于切段S3,C正确;‎ D、由于缺少赤霉素和IAA共同作用的实验组,因此无法得出“赤霉素和IAA共同作用促进伸长效果更好”的结论,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应的实验设计,解题关键是对题图的分析:先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分析坐标图中各柱形的变化规律,结合教材的知识点,分析各选项。‎ ‎10.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所需的营养素都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进入细胞 B. 肝的活动不能调节组织液中的糖浓度 C. 流经肺组织后动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分压上升 D. 神经与肌肉间的信号传递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实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细胞不需经过内环境;肝细胞通过合成肝糖原和分成肝糖原维持了血糖的浓度以及组织液中糖浓度的稳定;神经末梢与肌肉间的结构类似“突触”,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到组织液,作用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使肌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 ‎【详解】A、口腔细胞可直接吸收水分,不需要经过内环境,A错误;‎ B、肝细胞通过合成肝糖原和分解肝糖原维持了血糖的浓度以及组织液中糖浓度的稳定,B错误;‎ C、流经肺组织后动脉血中氧的分压上升,二氧化碳的分压下降,C错误;‎ D、神经与肌肉间的信号传递需要通过内环境(组织液)才能实现,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1.科学家通过体外诱导技术,将从人体中分离的某种干细胞诱导分化成白色和褐色脂肪细胞,两种脂肪细胞都是胰岛素的靶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与受精卵相比,这种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B. 脂肪细胞和干细胞中一定存在相同的蛋白质分子 C. 白色和褐色脂肪细胞功能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胰岛素进入脂肪细胞,促进脂肪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搪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细胞的全能性越低;胰岛素作为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通过与受体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分解和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元或非糖物质。‎ ‎【详解】A、受精卵是未分化的细胞,全能性最高,A正确;‎ B、脂肪细胞和干细胞中一定存在相同的蛋白质分子,如细胞呼吸酶,B正确;‎ C、干细胞能分化成白色和褐色脂肪细胞,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 D、脂肪细胞的胰岛素受体位于细胞膜上,胰岛素作为信号分子不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D。‎ ‎【点睛】知识点拔: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其全能性越低,全能性最高的是受精卵;基因选择性表达使不同体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同,但也有相同的蛋白质分子。‎ ‎12.某四大家鱼混养的人工池塘中,鲢鱼可捕食浮游植物,鳙鱼可捕食浮游动物,草鱼和青鱼可捕食池底水草、螺蛳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四大家鱼池塘混养技术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良性循环技术 B.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和人工投入饲料中的能量 C. 鲢鱼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大部分用于生长繁殖 D. 鱼塘中鳙鱼所含的生物量可能高于鲢鱼所含生物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四大家鱼能混合放养的原因是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食物和生活空间不同。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池塘中全部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和人工投入饲料中的能量。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 ‎【详解】A、根据题干可知,四大家鱼池塘混养能合理利用水体的资源,主要是应用了物种多样性原理,A错误;‎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池塘中全部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和人工投入饲料中的能量,B错误;‎ C、鲢鱼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C错误;‎ D、鱼塘中鳙鱼所含的生物量可能高于鲢鱼所含生物量,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以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为载体,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工程的原理,解题关键是根据各种鱼类栖息空间和食性正确区分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 ‎13.在细胞工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克隆培养容易获得大量单一类型细胞 B. 选择胚胎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 C. 除去细胞壁有利于植株组织的培养和克隆 D. 烟草的培养细胞能在多个世代中保持全能性的表达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胚胎干细胞有很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烟草细胞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详解】A、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因此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不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A错误;‎ B、胚胎干细胞有很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选择胚胎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B正确;‎ C、植物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除去细胞壁有利于植株组织的培养和克隆,C正确;‎ D、烟草细胞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烟草的培养细胞能在多个世代中保持全能性的表达能力,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动物核移植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解题关键是识记动物核移植技术的概念及类型、识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过程及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RrXTY,其中A,B基因在同一对常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甲和乙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丙和丁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其中甲的基因型为AbRXTY,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MII时期的变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可能有3种基因型 B. 乙的基因型只能是abRXTY或AbRXTY C. 产生丙、丁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rr或aaBbrr或aaBBrr D. 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都含有控制生长发育全套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如果没有变异则四个精细胞应有两种基因型。A、B基因在同一对常染色体上,而甲的基因型为AbRXTY,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如果A和a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两个次级精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RRXTXTYY、 AaBBrr;若B与b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RRXTXTYY、aaBbrr。‎ ‎【详解】A、据分析可知,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可能有3种基因型或4种基因型,A错误;‎ B、乙的基因型可能是abRXTY或ABRXTY,B错误;‎ C、产生丙、丁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rr或aaBbrr或aaBBrr,C正确;‎ D、丙、丁两个精细胞中缺少性染色体,不含有控制生长发育的全套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异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信息,结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分析各选项。‎ ‎15.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电极(两电极均与神经纤维的外侧接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B的胞体位于脊髓 B. 人体内的反射都需B、C、D三类神经元的共同参与 C. 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射 D. 刺激细胞E,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出现偏转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根据突触结构分析,细胞A为感受器,细胞E为效应器,其中细胞B的胞体位于神经节中。细胞B为感觉神经元,细胞C为中间神经元,细胞D为运动神经元。‎ ‎【详解】A、由图可知,细胞B的胞体位于神经节中,A错误;‎ B、人体的膝跳反射只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参与,B错误;‎ C、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D、刺激细胞E,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出现偏转,D正确;‎ 故选D。‎ ‎【点睛】知识点拔:1.若从图一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但它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弧不完整;2.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细胞E,兴奋不能传递到b处,故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出现偏转。‎ ‎16.下列关于绵羊“多莉”克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产生的“多莉”羊与提供细胞核的芬兰母羊性状完全相同 B 将代孕母羊经同期发情并配种处理,可降低胚胎移植过程中排斥反应 C. 营养限制性培养有利于细胞融合后基因表达分子开关的启动 D. 2细胞胚时,原乳腺细胞的调节蛋白全部被卵细胞中的蛋白因子替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培育多莉羊的过程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分4个步骤进行:从白面母绵羊(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为“供体细胞”;步骤二:从黑面母绵羊(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步骤三: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步骤四:将胚胎细胞转移到另一只黑面母绵羊(C)的子宫内,胚胎细胞进一步分化和发育,最后形成小绵羊--多莉。‎ ‎【详解】A、 “多莉”羊的基因来自供核的母羊A和供质的母羊B,因此产生的“多莉”羊与提供细胞核的芬兰母羊性状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对良种母羊和代孕母羊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保证胚胎移植入相同的生理环境,B错误;‎ C、营养限制性培养有利于细胞融合后基因表达分子开关的启动,C正确;‎ D、重组卵细胞开始第三次分裂时,原乳腺细胞的调节蛋白全部被卵细胞中的蛋白因子替换,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核移植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识记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的过程和应用、胚胎移植等过程,结合多莉羊的培育过程,分析各选项。‎ ‎17.蓝莓富含花青素,对人体有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消脂减肥、解酒护肝等功效。利用蓝莓可生产蓝莓果汁、蓝莓酒、蓝莓醋、蓝莓果酱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蓝莓酒发酵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无菌条件,并定时通入无菌空气 B. 在制作蓝莓醋时,高压蒸汽灭菌后的果酒需冷却后才能接种醋杆菌 C. 在制作蓝莓果汁时,果胶酶可破坏蓝莓细胞壁提高果汁产量 D. 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时所需控制的最适温度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果酒制作的原理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CO2,酒精发酵时需控制无氧环境;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杆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果醋发酵时需通入无菌空气。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详解】A、蓝莓酒发酵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无菌条件和无氧环境,A错误;‎ B、在蓝莓酒基础上制作蓝莓醋时,对果酒不需高压蒸汽灭菌,B错误;‎ C、在制作蓝莓果汁时,果胶酶可破坏蓝莓细胞壁提高果汁产量,C正确;‎ D、制葡萄酒时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将温度控制在30~35℃,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和步骤,注意区别两种不同发酵条件的控制。‎ ‎1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群中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高于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B. 人群中显性遗传病发病率高于隐性遗传病发病率 C.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会造成流产,成年人中不存在染色体异常患者 D. 单基因遗传病中,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详解】A、多基因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A错误;‎ B、遗传病发病率与显、隐性无关,B错误;‎ C、成年人中也存在染色体异常患者,C错误;‎ D、单基因遗传病中,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知识点,解题关键是识记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19.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在相同的位置上可能发生部分交换(称为SCE).将连续分裂的细胞放入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并用姬姆萨染料染色,可观察到SCE。其原理是,BxdU可取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TdR)掺入到新合成的DNA中。双链都掺入BrdU的DNA分子所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着色较浅;而DNA分子中仅有一条链掺入BrdU或两条链都不掺入BxdU,所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着色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有色差,可观察到交换现象,如下图。将根尖分生组织放入含BrdU的培养液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经染色后,可观察到SCE B. 第三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若发生SCE,经染色均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C. SCE现象需经过染色体片段的断裂并重新连接后形成,因此属于染色体畸变 D. SCE现象不会改变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第一次复制时每个DNA上都有一条单链掺入BrdU。第二次复制形成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其中一个染色单体的DNA上两条链都掺入BrdU,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只有一条链掺入BrdU。‎ ‎【详解】A. 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DNA分子中仅有一条链掺入BrdU,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没有色差,观察不到SCE,A错误;‎ B、第三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若发生SCE,只有一部分经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到,B错误;‎ C、SCE现象发生在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相同位置,不属于染色体畸变,C错误;‎ D、SCE现象不会改变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信息,抓住关键句“SCE现象发生在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相同位置上片段的交换”,而染色单体是经复制产生的,所以SCE现象不会改变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20.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M、m表示。从ABO血型看,I-1和I-2的基因型相同,I一3和I一4的基因型相同,I-1和I-3基因型不同,III-1的血型为AB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ABO血型看.I-1的基因型有5种可能 B. II一3和II-4,再生一个孩子,患该遗传病且为AB型的概率有4种 C. 在利用细胞杂交技术进一步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理论上可选择I-1中的细胞 D. M对m为完全显性,IA对IB、i为共显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I-1和I-2表现正常而 II一1患病,则该单基因遗传病为隐性遗传;‎ 在利用细胞杂交技术进一步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可选择I-1中的细胞,如果I-1中的细胞中有该基因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ABO血型由IA、IB和i控制,IA对i显性、IB对i显性、IA与IB为共显性。‎ ‎【详解】A. 从ABO血型看,I-1的基因型有6种可能,A错误;‎ B、该单基因遗传病为隐性遗传,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或伴X遗传,II一3和II-4,再生一个孩子,患该遗传病且为AB型的概率有6种,B错误;‎ C、在利用细胞杂交技术进一步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理论上可选择I-1中的细胞,C正确;‎ D、IA对i显性、、IA与IB为共显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题关键是:1.根据系谱图分析遗传病遗传方式;2.提取题干信息,分析各个体可能的血型及对应的基因型。‎ 二、非选择题 ‎21.将菠菜叶肉细胞浸润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质膜及其以内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在实验过程中,显微镜下可观察的细胞结构有____(写出3个即可)‎ ‎(2)0-T1段细胞吸水能力____(增强、减弱、不变)。原因有____‎ ‎(3)T1时细胞液浓度____(填“>”或,“<”或“=”)T3时细胞液浓度。当原生质体体积不再改变时,若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则此时原生质体体积____(填“>”或“<”或“=”)初始原始原生质体体积。‎ ‎【答案】 (1). 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2). 増强 (3). 细胞失水、吸收离子(K+、NO3-)使细胞液浓度增大 (4). < (5). >‎ ‎【解析】‎ ‎【分析】‎ 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如果不染色可看到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分析题图:0~T2时间段由于KNO3溶液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原生质体体积减小;T2之后的时间,由于细胞能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导致细胞液浓度上升,细胞发生渗透吸水,原生质体的体积逐渐增大。‎ ‎【详解】(1)在实验过程中,显微镜下可观察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2)0-T1段细胞吸水能力増强,原因是随着细胞失水、吸收离子(K+、NO3-)使细胞液浓度增大。‎ ‎(3)T1时细胞还在继续失水,T3时细胞仍在继续吸水,因此T1时细胞液浓度< T3时细胞液浓度;当原生质体体积不再改变时,若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则此时原生质体体积>初始原始原生质体体积。‎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22.(1)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免疫过程中,大肠杆菌AKP属于____。注射AKP后会引发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这一过程必须有辅助性T淋巴细胞参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乙酰胆碱(Ach)受体当作抗原,使B淋巴细胞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d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分化成T细胞,从而抑制_____免疫的应答。‎ ‎【答案】 (1). 抗原 (2). 致敏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需要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多种蛋白质)参与 (3). 化学 (4). 淋巴(造血)干细胞 (5). 体液 ‎【解析】‎ ‎【分析】‎ 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体内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说明AKP是使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抗原。辅助性T淋巴细胞能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促进致敏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兴奋在突触中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乙酰胆碱(Ach)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 ‎【详解】(1)在免疫过程中,大肠杆菌AKP是使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抗原。注射AKP后会引发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这一过程必须有辅助性T淋巴细胞参与,是因为致敏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需要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多种蛋白质)参与。‎ ‎(2)兴奋在突触中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Ach受体抗体与Ad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将导致突触后膜上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淋巴(造血)干细胞分化成T细胞,从而抑制体液免疫的应答。‎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3.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表示ATP 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或dA-Pα-Pβ一P)。回答下列向题:‎ ‎(1)DNA复制需要__________酶的参与,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 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1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填“α”、“β”或“”)位上。‎ ‎(2)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搅拌、离心并进行放射性检测,其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悬浮液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的原因有____。(写出两点即可)。‎ ‎(3)DNA复制过程中某基因中部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该基因控制合成的多肽中的氨基酸数目______‎ ‎【答案】 (1). DNA聚合酶(解旋酶 (2). α (3). 使细菌外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 培养时间太短,标记的噬菌体未进入大肠杆菌;培养时间太长,细菌裂解子代含32P标记的噬菌体进入悬浮液 (5). 增加、减少或不变 ‎【解析】‎ ‎【分析】‎ dATP的分子简式为 dA-Pα-Pβ一P ,脱去-Pβ和-P 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后,放射性理论上只存在于沉淀物中。基因中部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由于氨基酸的密码简并性,基因突变对该基因控制合成的多肽中的氨基酸数目可能没有影响,也可能使终止密码提前或延后,而使氨基酸数目增加或减少。‎ ‎【详解】(1)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的参与,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1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上。‎ ‎(2)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搅拌、离心并进行放射性检测,其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外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如果培养时间太短,标记的噬菌体未进入大肠杆菌,或者培养时间太长,细菌裂解子代含32P标记的噬菌体进入悬浮液,都会使悬浮液中检测到放射性。‎ ‎(3)DNA复制过程中某基因中部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该基因控制合成的多肽中的氨基酸数目增加、减少或不变。‎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ATP的结构简式,掌握ATP水解是脱去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并能分析基因突变对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影响。‎ ‎24.在某农场中,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共有____条捕食食物链。‎ ‎(2)农场玉米地中玉米螟卵块的分布型属于____,原因是____若调查玉米螟卵块的数量____(填“能”或“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适宜,灌丛逐渐被森林取代,这种演替类型属于____。当该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_______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我们把演替所达到的该状态就叫____群落。‎ ‎【答案】 (1). 3 (2). 随机分布 (3). 种群成员之间既不相互吸引也不相互排斥 (4). 不能 (5). 次生演替 (6). 平衡 (7). 顶级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该生态系统共有3条食物链:玉米→人,玉米→鸡→人。玉米→牛→人;‎ 种群分布类型中的随机分布,是因为环境条件均一,种群成员之间既不相互吸引也不相互排斥而引起的。初生演替的起点是从来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原生裸地;次生演替是由原生演替发展途中出现的,起点是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后所形成的次生裸地。‎ ‎【详解】(1)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共有3条捕食食物链。‎ ‎(2)农场玉米地中玉米螟卵块的分布型属于随机分布,原因是种群成员之间既不相互吸引也不相互排斥若调查玉米螟卵块的数量不能用标志重捕法,应用样方法。‎ ‎(3)由于气候越来越适宜,灌丛逐渐被森林取代,这种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当该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我们把演替所达到的该状态就叫顶级群落。‎ ‎【点睛】知识易混点: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5.阅读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间题:‎ 材料1:德国科学家瓦尔堡在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前提下研究“间歇光”(极短时间的照光与极短时间的黑暗轮番交替)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短时间内的实验后发现:一定量的光,间歇照射比连续照射的效率要高。‎ 材料2:英国生物学家罗伯特·希尔发现,从细胞中分离出的叶绿体,在有氧化剂(如高铁盐)存在的条件下照光后,即使不提供CO2,叶绿体也可以释放氧。罗伯特·希尔发现该现象的实验被称为希尔反应。‎ 材料3:景天科植物有一种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抱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出CO2用于光合作用。‎ ‎(1)材料1实验中,合适的测量指标有____(只需写出两点)。实验过程中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考虑实验过程中植物材料中叶绿体数量或叶绿素含量变化带来的影响,原因是____‎ ‎(2)材料2中,分离出的叶绿体在不提供CO2的条件下,O2的释放并没有明显的被抑制,原因是______‎ ‎(3)材料3实验中,为研究碳元素去向常用的技术方法是______。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推测景天科植物的原始生活环境条件可能是__。进一步研究表明,很多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夜晚有机物含量继续增加,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 ‎【答案】 (1).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02释放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有机物积累量 (2). 不需要 (3). 各组实验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实验进行的时间短 (4). 水裂解产生的氢(H+和电子)及时与氧化剂结合,不会因氢的积累限制水的裂解 (5). 同位素标记(示踪)法 (6). 炎热干旱 (7). 白天储存在叶绿体中的淀粉分解,夜晚继续转化成蔗糖运送至非绿色营养器官储存,所以夜晚非绿色营养器官的有机物继续增加 ‎【解析】‎ ‎【分析】‎ 一般可测定的光合速率称净光合速率,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CO2量或放出的O2量或有机物的积累量。叶绿体类囊体上发生的光反应阶段将水光解产生O2、[H]和ATP,[H]和ATP用于暗反应,如果没有提供CO2进行暗反应将制约水的光解。景天科植物白天气孔关闭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是对炎热干旱环境的适应。‎ ‎【详解】(1)材料1实验中,测量的数据反映的是净光合速率,可测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02释放量或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有机物积累量。由于各组实验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实验进行的时间短,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实验过程中植物材料中叶绿体数量或叶绿素含量变化带来的影响。‎ ‎(2)材料2中,分离出的叶绿体在不提供CO2的条件下,O2的释放并没有明显的被抑制,原因是水裂解产生的氢(H+和电子)及时与氧化剂结合,不会因氢的积累限制水的裂解。‎ ‎(3)材料3实验中,为研究碳元素去向常用的技术方法是同位素标记(示踪)法。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推测景天科植物的原始生活环境条件可能是炎热干旱。进一步研究表明,很多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夜晚有机物含量继续增加,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白天储存在叶绿体中的淀粉分解,夜晚继续转化成蔗糖运送至非绿色营养器官储存,所以夜晚非绿色营养器官的有机物继续增加。‎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信息题,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1. 认真阅读材料,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充分联系教材,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2. 给合题文要求,对于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 ‎26.已知某昆虫(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昆虫与一只黄体雄昆虫杂交,得到足够多的的子代,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请回答下列间题:‎ ‎(1)B与b的本质区别是__‎ ‎(2)若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如图所示),则子代中雄性黄体昆虫的基因型有__种。‎ ‎(3)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____(能或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原因是____‎ ‎(4)同学乙通过杂交实验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则同学甲所进行实验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昆虫为材料设计实验,证明同学乙的结论。___(要求: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 (1). 碱基对(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 1 (3). 不能 (4). 杂交后代中♀♂都有黄体和灰体,且比例都为1:1,没有出现黄体和灰体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现象 (5). XBXb 和Xb Yb 或者XBXb 和XbY (6). 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解析】‎ ‎【分析】‎ 一只灰体雌昆虫与一只黄体雄昆虫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子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不能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置。若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由于子代中♂灰体:♂黄体=1:1,说明亲代雄性个体的Y染色体上为隐性基因,亲代雌性个体为杂合子。‎ ‎【详解】(1)B与b是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产生,它们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若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由于子代中♂灰体:♂黄体=1:1,则亲代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b,则后代雄性黄体昆虫的基因型只有1种,即XBYb;‎ ‎(3)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杂交后代中♀♂都有黄体和灰体,且比例都为1:1,没有出现黄体和灰体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现象,因此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4)如果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则同学甲所进行实验中亲本基因型为XBXb 和Xb Yb 或者XBXb 和XbY;如果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该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可选用甲组实验后代中♀黄体×♂灰体,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点睛】知识点拔:(1)判断某性状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染色体遗传的依据,通常是子代雌雄中的表现型及比例,若雌雄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不同,则相关基因最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2)要证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选择的亲本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应与性别相关联,即雌雄的表现型不同。‎ ‎27.有些细菌可将原油分解为无机物,从而消除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分离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分离过程中,应从________的土壤中采集样品,并土集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原油”“葡萄糖”“原油+葡萄糖”)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培养得到的单菌落,有些单菌落周围出现较大的分解圈,有些单菌落周围不出现分解圈,说明细菌降解原油的酶可以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分解原油的效率,研究人员尝试将分离得到的分解菌通过固定化技术,制成原油污染水体的去污处理装里,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为了达到较好的去污效果.处理过程中除了控制温度,PH值外还可以采取____等措施(答出一点),说明理由____‎ ‎【答案】 (1). 受原油污染 (2). 原油 (3). 其它两组都含有葡萄糖,能分解原油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原油的细菌都能利用葡萄糖,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4). 细胞内(细胞膜上)或细胞外 (5). 可重复利用(易于底物分离) (6). 控制待处理污水流速(处理过程中通气) (7). 控制污水流速可让原油充分分解(原油降解菌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将原油彻底分解)‎ ‎【解析】‎ ‎【分析】‎ 欲筛选出能降解原油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只含有原油而无其它碳源,不能降解原油的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分离纯化菌种时,需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使聚集在一起的细菌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降解原油能力越强的菌株,在菌落周围形成的分解圈(透明圈)越大。‎ ‎【详解】(1)欲筛选出能降解原油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只含有原油而无其它碳源,不能降解原油的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这类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其它两组都含有葡萄糖,能分解原油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原油的细菌都能利用葡萄糖,不能起到筛选作用。在分离过程中,应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采集样品。‎ ‎(2) 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中的细菌都是能降解原油的,如果细菌降解原油的酶在细胞内,则单菌落周围不出现分解圈,如果细菌降解原油的酶在细胞外,则菌落周围出现较大的分解圈。‎ ‎(3)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可重复利用且易于底物分离;为了达到较好的去污效果.处理过程中除了控制温度,PH值外还可以采取控制待处理污水流速的措施让原油充分分解,或处理过程中通气,让原油降解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原油彻底分解。‎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8.青蒿素是有效的抗疟疾药物,但野生黄花蒿青蒿素产量低,为缓解青蒿素供应不足的状况,科学家将tms基因和tmr基因导入黄花蒿的愈伤组织从而获得了黄花蒿的冠瘿组织,实验过程用到的部分结构如图。‎ ‎(1)在获得转基因的冠瘿组织过程中,____是核心步骤,在具体操作中常使用两种能产生不同黏性末端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目的基因和Ti质粒分别进行切割,这样做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将目的基因导入黄花蒿愈伤组织细胞前,先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农杆菌,农杆菌的作用是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农杆菌时,一般情况下,需先将农杆菌进行一定的处理或改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准确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并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所选的Ti质粒至少应包含____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以便筛选和鉴别。‎ ‎(4)与愈伤组织相比,冠瘿组织的生长速度更快,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构建重组Ti质粒 (2). 可以避免目的基因和Ti质粒的自身连接成环和反向连接(可使目的基因定向插入Ti质粒) (3). 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4). 处理和改造后的农杆菌吸收重组Ti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提高 (5). 2 (6). t ms和tmr基因编码产物控制合成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了冠瘿组织的生长 (7). 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操作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具体操作中常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防止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自身环化;Ti质粒中P为启动子,T为终止子。‎ ‎【详解】(1)基因工程操作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构建重组Ti质粒;在具体操作中常使用两种能产生不同黏性末端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目的基因和Ti质粒分别进行切割,可以避免目的基因和Ti质粒的自身连接成环和反向连接(可使目的基因定向插入Ti质粒)。‎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是因为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并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农杆菌时,一般情况下,需先将农杆菌进行一定的处理或改造,经处理和改造后的农杆菌吸收重组Ti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提高。‎ ‎(3)为了准确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并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所选的Ti质粒至少应包含2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以便筛选和鉴别。‎ ‎(4)据Ti质粒图示可知,Ti质粒中的t ms和tmr基因编码产物控制合成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了冠瘿组织的生长,因此与愈伤组织相比,冠瘿组织的生长速度更快。‎ ‎(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中并能表达,说明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理解基因工程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 ‎29.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在理解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当氧气缺乏时,细胞表达一种缺氧诱导因子(H1F),该蛋白质会诱导刺激组织制造新的红细胞,并开始生长出新的血管。科学家为了探究H1F对癌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一:‎ ‎(1)取实验所需肿瘤细胞团若干,分为数量相等的3组 甲组:HIF基因敲除的肿瘤细胞团+适当缺氧培养 乙组:未进行基因敲除的肿瘤细胞团+适当缺氧培养 丙组:未进行基因敲除的肿瘤细胞团+正常供氧培养 ‎(2)放在其它条件适宜的装置中培养,每隔2天分别测各组肿瘤细胞团的重量,并记录数据,‎ ‎(3)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请对上述实验步骤进行评价并完善。‎ ‎___‎ 实验二 测定三组实验中三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如下图(条带宽窄代表相应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 请以柱形图的形式画出三组实验中H1F的含量 ‎____‎ 分析与讨论 ‎(1)HIF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参与,核搪体RNA分子是以 DNA上的基因区段为模板____而来的,该过程需要____酶参与。‎ ‎(2)根据实验二图示结果,推测___从而促进癌组织生长出新的血管。‎ ‎【答案】 (1). 实验前没有前测,应改为:分组后分别测量各组肿瘤细胞团的重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 检测指标不全面,尚需检测内皮因子(VEGF)含量。 (2). (3). 转录 (4). RNA聚合 (5). HIF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抑制血管生产抑制素的表达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和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HIF基因是否敲除和是否缺氧培养;检测指标是肿瘤细胞团的重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变化。‎ ‎【详解】实验一:根据分析可知,该步骤不完善,实验前没有前测,实验中检测指标也不全面。应改为:分组后分别测量各组肿瘤细胞团的重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培养中每隔2天分别测各组肿瘤细胞团的重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 实验二:根据测定的三组实验中三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图示可知,HIF基因敲除的甲组中血管生产抑制素最高,是因为没有HIF的合成;乙组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最高,说明HIF含量最高;丙组中HIF含量少于乙组。如图所示: ‎ 实验分析与讨论:‎ ‎(1)HIF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参与,核搪体RNA分子是以 DNA上的基因区段为模板转录而来的,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2)根据实验二图示结果,推测HIF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抑制血管生产抑制素的表达,从而促进癌组织生长出新的血管。‎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实验目的的分析,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完善实验步骤,并对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结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