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高考荟萃 必看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详解绝对知识无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五年高考荟萃 必看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详解绝对知识无价

第八章 第三节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第三节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 填空题 ‎1.若等边的边长为,平面内一点满足,则_________ ‎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0,2),B(1,-3,1),点M在y轴上,且M到A与到B的距离相等,则M的坐标是________。‎ ‎【解析】设由可得故 ‎【答案】(0,-1,0) ‎ 二、解答题 ‎3.(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五面体ABCDEF中,FA 平面ABCD, AD//BC//FE,ABAD,M为EC的中点,AF=AB=BC=FE=AD ‎ ‎(I) 求异面直线BF与DE所成的角的大小;‎ ‎(II) 证明平面AMD平面CDE;‎ ‎(III)求二面角A-CD-E的余弦值。 ‎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点为坐标原点。设依题意得 ‎ ‎(I) ‎ 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II)证明: ,‎ 37‎ ‎ ‎ ‎(III)‎ 又由题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 ‎ ‎4.(本题满分15分)如图,平面平面,‎ 是以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为,‎ ‎,的中点,,.‎ ‎ (I)设是的中点,证明:平面;‎ ‎ (II)证明:在内存在一点,使平面,并求点到,的距离.‎ 证明:(I)如图,连结OP,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B、OC、OP所在直线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 则,由题意得,因,因此平面BOE的法向量为,得,又直线不在平面内,因此有平面 ‎6.(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两个正方行ABCD 和DCEF不在同一平面内,M,N分别为AB,DF的中点 。‎ ‎(I)若平面ABCD ⊥平面DCEF,求直线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值弦;‎ ‎(II)用反证法证明:直线ME 与 BN 是两条异面直线。 ‎ 37‎ ‎ 设正方形ABCD,DCEF的边长为2,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射线DC,DF,DA为x,y,z轴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M(1,0,2),N(0,1,0),可得=(-1,1,2). ‎ 又=(0,0,2)为平面DCEF的法向量,‎ 可得cos(,)=· ‎ 所以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cos· ……6分 ‎(Ⅱ)假设直线ME与BN共面, ……8分 则AB平面MBEN,且平面MBEN与平面DCEF交于EN 由已知,两正方形不共面,故AB平面DCEF。‎ 又AB//CD,所以AB//平面DCEF。面EN为平面MBEN与平面DCEF的交线,‎ 所以AB//EN。‎ 又AB//CD//EF,‎ 所以EN//EF,这与EN∩EF=E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所以ME与BN不共面,它们是异面直线. ……12分 ‎7.(13分)‎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且MD=NB=1,E为BC的中点 (1) 求异面直线NE与AM所成角的余弦值 (2) 在线段AN上是否存在点S,使得ES平面AMN?若存在,求线段AS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17.解析:(1)在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依题意,得。‎ 37‎ ‎,‎ 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2)假设在线段上存在点,使得平面.‎ ‎,‎ 可设 又.‎ 由平面,得即 故,此时.‎ 经检验,当时,平面.‎ 故线段上存在点,使得平面,此时.‎ ‎8.(本小题满分12分)‎ ‎ 如图,直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平面 ‎ ‎(I)证明:‎ ‎(II)设二面角为60°,求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分析一:求与平面所成的线面角,只需求点到面的距离即可。‎ ‎19.(本小题满分12分,(Ⅰ)问5分,(Ⅱ)问7分)‎ 如题(19)图,在四棱锥中,且;平面平面,;为的中点,.求:‎ ‎(Ⅰ)点到平面的距离;‎ 37‎ ‎(Ⅱ)二面角的大小. ‎ ‎(Ⅰ)如答(19)图2,以S(O)为坐标原点,射线OD,OC分别为x轴,y轴正向,建立空间坐标系,设,因平面 即点A在xoz平面上,因此 又 因AD//BC,故BC⊥平面CSD,即BCS与平面 yOx重合,从而点A到平面BCS的距离为.‎ ‎(Ⅱ)易知C(0,2,0),D(,0,0). 因E为BS的中点.‎ ΔBCS为直角三角形 ,‎ 知 ‎ 设B(0,2, ),>0,则=2,故B(0,2,2),所以E(0,1,1) .‎ 在CD上取点G,设G(),使GE⊥CD .‎ 由故 ‎ ① ‎ 又点G在直线CD上,即,由=(),则有 ②‎ 联立①、②,解得G= ,‎ 故=.又由AD⊥CD,所以二面角E-CD-A的平面角为向量与向量所成的角,记此角为 .‎ 因为=,,所以 ‎ ‎ 故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为 .‎ 37‎ 作于,连,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不妨设,则.在中,由,易得.‎ ‎ 设点到面的距离为,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利用,可求得,又可求得 ‎ 即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分析二:作出与平面所成的角再行求解。如图可证得,所以面。由分析一易知:四边形为正方形,连,并设交点为,则,为在面内的射影。。以下略。‎ 分析三: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求出面的法向量,则与平面所成的角即为与法向量的夹角的余角。具体解法详见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总之在目前,立体几何中的两种主要的处理方法:传统方法与向量的方法仍处于各自半壁江山的状况。命题人在这里一定会兼顾双方的利益。‎ ‎9.(本小题共14分)‎ 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点E在棱PB上.‎ ‎(Ⅰ)求证:平面; ‎ ‎(Ⅱ)当且E为PB的中点时,求AE与 平面PDB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法2】如图,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设 则 37‎ ‎,‎ ‎(Ⅰ)∵,‎ ‎∴,‎ ‎∴AC⊥DP,AC⊥DB,∴AC⊥平面PDB,‎ ‎∴平面.‎ ‎(Ⅱ)当且E为PB的中点时,,‎ ‎ 设AC∩BD=O,连接OE, ‎ ‎ 由(Ⅰ)知AC⊥平面PDB于O,‎ ‎ ∴∠AEO为AE与平面PDB所的角,‎ ‎ ∵,‎ ‎∴,‎ ‎∴,即AE与平面PDB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10.(本小题满分13分,(Ⅰ)小问7分,(Ⅱ)小问6分)‎ ‎ 如题(18)图,在五面体ABCDEF中,AB//DC,∠BAD=,CD=AD=2.,四边形ABFE为平行四边形,FA⊥平面ABCD,FC=3,ED=,求:‎ ‎ (Ⅰ)直线AB到平面EFCD的距离: ‎ ‎ (Ⅱ)二面角F-AD-E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4,在正三棱柱中,‎ D是的中点,点E在上,且。‎ (I) 证明平面平面 (II)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 37‎ 解 (I) 如图所示,由正三棱柱的性质知平面 又DE平面ABC,所以DEAA.‎ 而DEAE。AAAE=A 所以DE平面AC CA,又DE平面ADE,故平面ADE平面AC CA。‎ 解法2 如图所示,设O使AC的中点,以O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 A A=,则AB=2,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 A(0,-1,0), B(,0,0), C(0,1,), D(,-,)。‎ 易知=(,1,0), =(0,2,), =(,-,) ‎ 设平面ABC的法向量为n=(x,y,z),则有 解得x=-y, z=-,‎ 故可取n=(1,-,)。‎ 所以,(n·)===。‎ 由此即知,直线AD和平面AB 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7‎ ‎11.(本小题满分12分)‎ ‎ 如图3,在正三棱柱ABC-中,AB=4, A=,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C上,且DEE ‎(Ⅰ)证明:平面平面; ‎ ‎(Ⅱ)求直线AD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法2 如图所示,设O是AC的中点,以O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相关各 点的坐标分别是A(2,0,0,), .(2,0, ), D(-1, ), E(-1,0.0)‎ 易知=(-3,,-),=(0,-,0),=(-3,,0)‎ 设n=(x,y,z)是平面DE的一个法向量,则 ‎ ‎ 37‎ 解得 故可取n=(,0,-3,)于是 ‎ ‎= ‎ 由此即知,直线AD和平面DE所成的角是正弦为 ‎12.(本小题满分12分)‎ 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平面,,. 以的中点为球心、为直径的球面交于点,交于点.‎ ‎(1)求证:平面⊥平面; ‎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方法二:‎ ‎(1)同方法一;‎ ‎(2)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由可得:,令,则 ‎。设所求角为,则,‎ ‎ 所以所求角的大小为。‎ ‎(3)由条件可得,.在中,,所以,则, ,所以所求距离等于点到平面距离的,设点到平面距离为则,所以所求距离为。‎ 37‎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正方形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所在平面互 相垂直,△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I)求证:;‎ ‎(II)设线段的中点为,在直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若存在,请指出点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III)求二面角的大小。‎ ‎(Ⅰ)因为△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 所以AE⊥AB.‎ 又因为平面ABEF⊥平面ABCD,AE平面ABEF,‎ 平面ABEF∩平面ABCD=AB,‎ 所以AE⊥平面ABCD.‎ 所以AE⊥AD.‎ 因此,AD,AB,AE两两垂直,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 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A-xyz.‎ 设AB=1,则AE=1,B(0,1,0),D (1, 0, 0 ) ,‎ E ( 0, 0, 1 ), C ( 1, 1, 0 ).‎ 因为FA=FE, ∠AEF = 45°,‎ 所以∠AFE= 90°.‎ 从而,.‎ 所以,,.‎ ‎,.‎ 所以EF⊥BE, EF⊥BC.‎ 因为BE平面BCE,BC∩BE=B ,‎ 所以EF⊥平面BCE.‎ ‎ (Ⅱ)存在点M,当M为AE中点时,PM∥平面BCE.‎ ‎ M ( 0,0, ), P ( 1, ,0 ).‎ ‎ 从而=,‎ 于是·=·=0‎ ‎ 所以PM⊥FE,又EF⊥平面BCE,直线PM不在平面BCE内,‎ ‎ 故PMM∥平面BCE. ………………………………8分 37‎ ‎(Ⅲ)设平面BDF的一个法向量为,并设=(x,y,z).‎ ‎ , ‎ ‎ 即 ‎ 取y=1,则x=1,z=3。从而。‎ 取平面ABD的一个法向量为。‎ ‎。‎ 故二面角F—BD—A的大小为arccos。……………………………………12分 ‎14.(本题满分14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中,,‎ ‎,求二面角的大小。 ‎ 简答:‎ 第一部分 五年高考荟萃 ‎2009年高考题 ‎2005—2008年高考题 解答题 ‎1. A B C D E A1‎ B1‎ C1‎ D1‎ (2008全国Ⅱ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正四棱柱中,,点在上且.‎ 37‎ ‎(Ⅰ)证明:平面;‎ ‎(Ⅱ)求二面角的大小.‎ 以为坐标原点,射线为轴的正半轴,‎ A B C D E A1‎ B1‎ C1‎ D1‎ y x z 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依题设,.‎ ‎,‎ ‎.‎ ‎(Ⅰ)证明 因为,,‎ 故,.‎ 又,‎ 所以平面.‎ ‎(Ⅱ)解 设向量是平面的法向量,则 ‎,.‎ 故,.‎ 令,则,,.‎ 等于二面角的平面角,‎ ‎. ‎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 ‎2. (2008安徽)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四边长 为1的菱形,, , ,为 的中点,为的中点 ‎(Ⅰ)证明:直线;‎ ‎(Ⅱ)求异面直线AB与MD所成角的大小; ‎ ‎(Ⅲ)求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 37‎ 作于点P,如图,分别以AB,AP,AO所在直线为 轴建立坐标系 ‎,‎ ‎(1)证明 ‎ 设平面OCD的法向量为,则 即 ‎ 取,解得 ‎(2)解 设与所成的角为,‎ ‎ , 与所成角的大小为.‎ ‎(3)解 设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 则为在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 由 , 得.所以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 ‎3. (2008湖南17 )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的底面 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BCD=60°,E是CD 的中点,PA⊥底面ABCD,PA=2.‎ ‎ (Ⅰ)证明:平面PBE⊥平面PAB;‎ ‎(Ⅱ)求平面PAD和平面PBE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如图所示,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相关各点的 坐标分别是A(0,0,0),B(1,0,0),‎ 37‎ P(0,0,2),‎ ‎(Ⅰ)证明 因为,‎ 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是,‎ 所以共线.从而BE⊥平面PAB.‎ 又因为平面PBE,‎ 故平面PBE⊥平面PAB.‎ ‎ ‎ ‎(Ⅱ)解 易知 ‎ ‎ 设是平面PBE的一个法向量,则由得 所以 ‎ 设是平面PAD的一个法向量,则由得所以故可取 ‎ ‎ 于是,‎ ‎ 故平面PAD和平面PBE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是 ‎4. (2008福建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则面PAD⊥底面 ABCD,侧棱PA=PD=,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 其中BC∥ AD,AB⊥AD,AD=2AB=2BC=2,O为AD中点.‎ ‎(Ⅰ)求证:PO⊥平面ABCD;‎ ‎(Ⅱ)求异面直线PD与CD所成角的大小;‎ 37‎ ‎(Ⅲ)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Ⅰ)证明 在△PAD中PA=PD,O为AD中点,所以PO⊥AD,‎ 又侧面PAD⊥底面ABCD,平面平面ABCD=AD, 平面PAD,‎ 所以PO⊥平面ABCD.‎ ‎(Ⅱ)解 以O为坐标原点,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 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依题意,易得 A(0,-1,0),B(1,-1,0),C(1,0,0),D(0,1,0),P(0,0,1),‎ 所以 所以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的角是arccos,‎ ‎(Ⅲ)解 假设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 由(Ⅱ)知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x0,y0,z0).‎ 则所以即,‎ 取x0=1,得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n=(1,1,1).‎ 设由,得 解y=-或y=(舍去),‎ 此时,所以存在点Q满足题意,此时.‎ ‎5. (2007福建理•18)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 棱长都为2,D为CC1中点。‎ ‎(Ⅰ)求证:AB1⊥面A1BD;‎ ‎(Ⅱ)求二面角A-A1D-B的大小;‎ ‎(Ⅲ)求点C到平面A1BD的距离;‎ ‎(Ⅰ)证明 取中点,连结.‎ 为正三角形,.‎ 在正三棱柱中,平面平面,‎ 平面.‎ 37‎ 取中点,以为原点,,,的方向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 x z A B C D O F y ‎,.‎ 平面.‎ ‎(Ⅱ)解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 ‎,,‎ 令得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由(Ⅰ)知平面,‎ 为平面的法向量.‎ ‎,.‎ 二面角的大小为.‎ ‎(Ⅲ)解 由(Ⅱ),为平面法向量,‎ ‎.‎ 点到平面的距离.‎ ‎6.(2006广东卷)如图所示,AF、DE分别是⊙O、⊙O1的直 径.AD与两圆所在的平面均垂直,AD=8,BC是⊙O的直径,‎ AB=AC=6,OE//AD.‎ ‎(Ⅰ)求二面角B—AD—F的大小;‎ 37‎ ‎(Ⅱ)求直线BD与EF所成的角.‎ 解 (Ⅰ)∵AD与两圆所在的平面均垂直,‎ ‎∴AD⊥AB, AD⊥AF,故∠BAD是二面角B—AD—F的平面角,‎ 依题意可知,ABCD是正方形,所以∠BAD=450.‎ 即二面角B—AD—F的大小为450.‎ ‎(Ⅱ)以O为原点,BC、AF、OE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O(0,0,0),A(0,,0),B(,0,0),D(0,,8),E(0,0,8),F(0,,0)‎ 所以,‎ ‎.‎ 设异面直线BD与EF所成角为,‎ 则 直线BD与EF所成的角为 ‎7.(2005江西)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点E在棱AB上移动.‎ ‎(1)证明:D1E⊥A1D;‎ ‎(2)当E为AB的中点时,求点E到面ACD1的距离;‎ ‎(3)AE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1—EC—D的大小为.‎ 以D为坐标原点,直线DA,DC,DD1分别为x, y, z轴,建 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E=x,则A1(1,0,1),D1(0,0,1),‎ E(1,x,0),A(1,0,0),C(0,2,0)‎ ‎(1)证明 ‎ ‎(2)解 因为E为AB的中点,则E(1,1,0),‎ 从而,‎ ‎,‎ 设平面ACD1的法向量为,‎ 37‎ 则 也即,得,从而,所以点E到平面AD‎1C的距离为 ‎(3)解 设平面D1EC的法向量,‎ ‎∴‎ 由 令b=1, ∴c=2,a=2-x,‎ ‎∴‎ 依题意 ‎∴(不合,舍去), .‎ ‎∴AE=时,二面角D1—EC—D的大小为.‎ 第二部分 三年联考汇编 ‎2009年联考题 解答题 ‎1.(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0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如图,P—ABCD是正四棱锥,是正方体,其中 ‎ ‎(1)求证:;‎ ‎(2)求平面PAD与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3)求到平面PAD的距离 以为轴,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证明 设E是BD的中点,P—ABCD是正四棱锥,∴ ‎ 37‎ 又, ∴ ∴∴ ‎ ‎∴ , 即。‎ ‎(2)解 设平面PAD的法向量是, ‎ ‎ ‎ ‎∴ 取得,又平面的法向量是∴ , ∴。‎ M P D C B A ‎(3)解 ∴到平面PAD的距离。‎ ‎2.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09届高三12月月考)如图,边长为2的等 边△P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BC=,‎ M为BC的中点 ‎(Ⅰ)证明:AM⊥PM ;‎ ‎(Ⅱ)求二面角P-AM-D的大小;‎ z y x M P D C B Á ‎(Ⅲ)求点D到平面AMP的距离。‎ ‎(Ⅰ) 证明 以D点为原点,分别以直线DA、DC为x轴、y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依题意,可得 ‎ ‎ ‎∴‎ ‎ ‎ ‎∴ ‎ 即,∴AM⊥PM . ‎ ‎ (Ⅱ)解 设,且平面PAM,则 ‎ 即 37‎ ‎∴ , ‎ 取,得 ‎ 取,显然平面ABCD, ∴‎ 结合图形可知,二面角P-AM-D为45°; ‎ ‎(Ⅲ) 设点D到平面PAM的距离为,由(Ⅱ)可知与平面PAM垂直,则 ‎=‎ 即点D到平面PAM的距离为 ‎ ‎3.(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高三数学第四次月考)已知点H在正方体的对角线上,∠HDA=.‎ A B C D x y z H ‎(Ⅰ)求DH与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DH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解:以为原点,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则,.连结,.‎ 设,由已知,‎ 由 可得.解得,‎ 所以.(Ⅰ)因为,‎ 所以.即DH与所成的角为.‎ ‎(Ⅱ)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 37‎ 因为, 所以.‎ 可得DH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A C D O B E y z x ‎4.(广东省北江中学200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如图,‎ 在四面体ABCD中,O、E分别是BD、BC的中点,‎ ‎(1)求证:平面BCD;‎ ‎(2)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 ⑴ 证明 连结OC ‎,. ‎ 在中,由已知可得 ‎ 而, ‎ A C D O B E y z x 即 ‎ ‎ ∴平面. ‎ ‎ (2)解 以O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 ‎∴ 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⑶解 设平面ACD的法向量为则 37‎ ‎,‎ ‎∴,令得是平面ACD的一个法向量.‎ 又 ∴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 A B C D E F ‎5.(广东省高明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如图,‎ 已知平面,平面,△为 等边三角形,,为的中点.‎ ‎(1) 求证:平面;‎ ‎(2) 求证:平面平面;‎ ‎(3)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设,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 ‎.‎ ‎∵为的中点,∴. ‎ ‎ (1) 证明 , ‎ ‎∵,平面,∴平面. ‎ ‎ (2) 证明 ∵, ‎ ‎∴,∴. ‎ ‎∴平面,又平面,‎ ‎∴平面平面. ‎ ‎ (3) 解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可得:‎ ‎ ,取. ‎ ‎ 又,设和平面所成的角为,则 ‎ .‎ ‎∴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37‎ ‎6. (2009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如图,已知 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90º,.‎ 点A、D分别是、的中点,现将△沿着边 折起到△位置,使⊥,连结、.‎ ‎(1)求证:⊥;‎ ‎(2)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证明 ∵点A、D分别是、的中点,‎ ‎∴. ‎ ‎∴∠=90º.‎ ‎∴.‎ ‎∴ , ‎ ‎∵,‎ ‎∴⊥平面. ‎ ‎∵平面,‎ ‎∴. ‎ ‎(2)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1,0,0),(-2,1,0),(0,0,1).‎ ‎∴=(-1,1,0),=(1,0,1),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x,y,z),则:‎ ‎, ‎ 令,得,‎ ‎∴=(1,1,-1).‎ 显然,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 ‎∴cos<,>=. ‎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是. ‎ ‎9月份更新 ‎1. 连结球面上两点的线段称为球的弦.半径为4的球的两条弦AB、CD的长度分别等于2‎ 37‎ ‎、4,M、N分别为AB、CD的中点,每条弦的两端都在球面上运动,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弦AB、CD可能相交于点M ②弦AB、CD可能相交于点N  ③MN的最大值为5 ④MN的最小值为l,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 C ‎2.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和b的线段,则a+b的最大值为( )A. B. C. D.‎ 答案 C ‎3.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有一公共边,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分别是的中点,则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 A C B D P 答案 .‎ ‎4.如图,在三棱锥中,,,.‎ ‎(Ⅰ)求证:;(Ⅱ)求二面角的大小;(Ⅲ)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法一:(Ⅰ)取中点,连结.,.,.‎ A C B E P ‎,平面.平面,.‎ ‎(Ⅱ),,.又,.‎ 又,即,且,平面.取中点.连结.‎ ‎,.是在平面内的射影,.‎ A C B D P H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二面角的大小为.‎ ‎(Ⅲ)由(Ⅰ)知平面,平面平面.过作,垂足为.‎ 平面平面,平面.的长即为点到平面 37‎ 的距离.‎ A C B P z x y H E 由(Ⅰ)知,又,且,平面.平面,.‎ 在中,,,‎ ‎.. 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解法二:(Ⅰ),,.又,.‎ ‎,平面.平面,.‎ ‎(Ⅱ)如图,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设.,,.取中点,连结.‎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 ‎.二面角的大小为.‎ ‎(Ⅲ),在平面内的射影为正的中心,且的长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Ⅱ)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为..‎ 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5.如图,已知是棱长为的正方体,点在上,点在上,且.‎ 37‎ ‎(1)求证:四点共面;(4分);(2)若点在上,,点在上,,垂足为,求证:平面;(4分);(3)用表示截面和侧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求.‎ 证明:(1)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 所以,故,,共面.又它们有公共点,所以四点共面.‎ ‎(2)如图,设,则,而,由题设得,‎ 得.因为,,有,又,,所以,,从而,.故平面.‎ ‎(3)设向量截面,于是,.‎ 而,,得,,解得,,所以.又平面,所以和的夹角等于或(为锐角).‎ 于是. 故.‎ ‎2007—2008年联考题 ‎1. (江西省鹰潭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已知斜三棱柱,,,在底面上的射影恰为的中点,又知.‎ ‎ (Ⅰ)求证:平面; ‎ ‎(Ⅱ)求到平面的距离;‎ 37‎ ‎ (Ⅲ)求二面角的大小.‎ ‎(Ⅰ)证明 如图,取的中点,则,∵,∴,‎ 又平面,以为轴建立空间坐标系,‎ 则,,,,,,‎ ‎,,由,知,‎ 又,从而平面.‎ ‎ (Ⅱ)解 由,得.设平面的法向量 为,,,,‎ 设,则 ‎∴点到平面的距离.‎ ‎ (Ⅲ)解 设面的法向量为,,,‎ ‎∴‎ 设,则,故,‎ 根据法向量的方向可知二面角的大小为.‎ ‎2. (山西大学附中2008届二月月考)正三棱柱所有棱长都是,是棱的中点,是棱的中点,交于点 ‎ (1)求证:;‎ ‎ (2)求二面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 ‎ ‎ ‎ ‎∵ ‎ ‎∴ , 即AE⊥A1D, AE⊥BD , ∴AE⊥面A1BD ‎(2)解 设面DA1B的法向量为 由 , ∴取 37‎ 设面AA1B的法向量为 , ‎ 由图可知二面角D—BA1—A为锐角,∴它的大小为arcos .‎ ‎(3)解 ,平面A1BD的法向量取,‎ 则B1到平面A1BD的距离d= .‎ ‎3. (安徽省皖南八校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已知斜三棱柱 ‎,,,‎ 在底面上的射影恰为的中点,‎ 又知。‎ ‎(I)求证:平面;‎ ‎(II)求到平面的距离;‎ ‎(III)求二面角的大小。‎ ‎(I)证明 如图,取的中点,则,因为,‎ ‎ 所以,又平面,‎ ‎ 以为轴建立空间坐标系,‎ ‎ 则,,,‎ ‎,,‎ ‎,,‎ ‎,由,知,‎ ‎ 又,从而平面;‎ ‎(II)解 由,得。‎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所以,设,则 37‎ ‎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 ‎ (III)解 再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 所以,设,则,‎ ‎ 故,根据法向量的方向,‎ ‎ 可知二面角的大小为。‎ ‎4. ( 四川省成都市2008一诊) 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PA=AB=BC=2,E为PA的中点,过E作平行于底面的平面EFGH,分别与另外三条侧棱相交于点F、G、H. 已知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AD∥BC,AB⊥AD,∠BCD=135°.‎ (1) 求异面直线AF与BG所成的角的大小;‎ (2) 求平面APB与平面CP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 解 由题意可知:AP、AD、AB两两垂直,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AD=4, D (0, 4, 0), B (2 , 0 , 0 ), C ( 2, 2, 0 ), P (0, 0, 2), E (0, 0, 1), F (1 ,0, 1), G (1 ,1 ,1) (1)=(1,0,1),=(-1,1,1) ∴·=0, ∴AF与BG所成角为 . (2) 可证明AD⊥平面APB, ∴平面APB的法向量为n=(0,1,0) 设平面CPD的法向量为m=(1,y,z) 由 Þ 故m=(1,1,2) ∵cos= ∴平面APB与平面CP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为arccos.‎ 37‎ ‎5. (安徽省淮南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正三棱柱ABC-的底面边长是2,D是侧棱C的中点,直线AD与侧面所成的角为45°.‎ ‎( 1 )求二面角A-BD-C的大小;‎ ‎(2)求点C到平面ABD的距离.‎ 解 (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设为平面的法向量.‎ 由 得.‎ 取 ‎ 又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 ‎. ‎ 结合图形可知,二面角的大小为. ‎ ‎(Ⅲ)由(Ⅱ)知 D A1‎ D1‎ C1‎ B1‎ E1‎ B A C P O 点到平面的距离=.‎ ‎6. (安徽省巢湖市200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如图,‎ 37‎ ‎、分别是正四棱柱上、下底面的中 心,是的中点,. ‎ ‎(Ⅰ)求证:∥平面;‎ ‎(Ⅱ)当时,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 z x y D A1‎ D1‎ C1‎ B1‎ E1‎ B A C P O ‎(Ⅲ) 当取何值时,在平面内的射影恰好为的重心? ‎ ‎ ‎ 以点为原点,直线所在直线分别为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 则得、、、、 ‎ ‎(Ⅰ)证明 由上得、、‎ ‎,设得 解得, ∴‎ ‎, ∴∥平面 ‎ ‎_‎ ‎(Ⅱ)解 当时,由、得、、‎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由,得,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 ‎(Ⅲ) 解 由(Ⅰ)知的重心为,则,‎ 若在平面内的射影恰好为的重心,则有,解得 ‎∴当时,在平面内的射影恰好为的重心. ‎ ‎7. (北京市东城区2008年高三综合练习二)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 37‎ 平面PAB⊥平面ABCD,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 ‎△PAB等边三角形. ‎ ‎(1)求二面角B—AC—P的大小;‎ ‎(2)求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 解 (1)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A(-1,0,0),B(1,0,0),‎ 则P(0,0,),C(1,2,0)‎ 设为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 则 又 令z=1,得 ‎ 得 又是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 ‎ 设二面角B—AC—P的大小为,‎ 则 ‎(2)设为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 则 由D(-1,2,0),可知),可得a=0,令,则c=2.‎ 得,‎ 设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为d,则 ‎∴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为 ‎8. (北京市十一学校2008届高三数学练习题)如图,‎ 37‎ 在正四棱锥中,,点在 棱上. ‎ ‎(Ⅰ)问点在何处时,,并加以证明;‎ ‎(Ⅱ)当时,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Ⅲ)求二面角的大小.‎ 解 (Ⅰ)当E为PC中点时,.‎ 连接AC,且,由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O为AC的中点,又E为中点,‎ ‎∴OE为△ACP的中位线,‎ ‎∴,又,‎ ‎∴.‎ ‎(Ⅱ)作,依题意是正方形的中心,如图建立空间坐标系.‎ 则, , ,,.‎ ‎∴ , ,‎ ‎,,‎ 设面的法向量为 ‎ , ‎ 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 ‎ (Ⅲ)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平面的法向量为.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 37‎ ‎. ‎ ‎9. (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4月高三抽样测试)如图,在三棱锥中,,,平面平面. ‎ ‎(Ⅰ)求证:; ‎ ‎(Ⅱ)求二面角的大小;‎ ‎(Ⅲ)求异面直线和所成角的大小. ‎ 作于点,‎ ‎ 平面平面,‎ 平面.‎ 过点作的平行线,交于点.‎ 如图,以为原点,直线分别为轴,‎ 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 ‎. ‎ ‎.‎ ‎,‎ ‎.‎ ‎ ‎ ‎(Ⅰ)证明 ‎ ‎ . ‎ 又. ‎ ‎ ‎ ‎(Ⅱ)解 作于点,连结.‎ 平面, 根据三垂线定理得 ,‎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 在中, ,‎ 37‎ ‎ 从而,‎ ‎, ‎ 即二面角的大小是. ‎ ‎(Ⅲ)解,‎ ‎,‎ E O1‎ O D1‎ C1‎ B1‎ D C B A A1‎ ‎ 异面直线和所成角的大小为arccos.‎ ‎10.(广东地区2008年01月份期末试题) 如图,直四棱柱 ABCD—A1B‎1C1D1的高为3,底面是边长为4‎ 且∠DAB=60°的菱形,AC∩BD=O,A‎1C1∩B1D1=O1,‎ E是O‎1A的中点.‎ ‎(1)求二面角O1-BC-D的大小;‎ ‎(2)求点E到平面O1BC的距离.‎ 解 (1)∵OO1⊥平面AC,‎ ‎∴OO1⊥OA,OO1⊥OB,又OA⊥OB,‎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底面ABCD是边长为4,∠DAB=60°的菱形,‎ ‎∴OA=2,OB=2,‎ 则A(2,0,0),B(0,2,0),C(-2,0,0),‎ O1(0,0,3)‎ 设平面O1BC的法向量为=(x,y,z),‎ 则⊥,⊥,‎ 37‎ ‎∴,则z=2,则x=-,y=3,‎ ‎∴=(-,3,2),而平面AC的法向量=(0,0,3)‎ ‎∴cos<,>=,‎ 设O1-BC-D的平面角为α, ∴cosα=∴α=60°.‎ 故二面角O1-BC-D为60°. ‎ ‎(2)设点E到平面O1BC的距离为d,‎ ‎ ∵E是O‎1A的中点,∴=(-,0,),‎ 则d=,∴点E到面O1BC的距离等于.‎ 3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