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年9月丽水四校高二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卷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3.请用黑色水笔或钢笔将姓名、考生号、试场号、座位号分别填写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 1.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 B. 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 C. 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 D. 以上说法全部都不对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是从历史事实的角度积极方面说明其地位。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是从儒家“仁政”的治国标准和道德标准评价的。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故A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 【详解】 2.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A. 宣扬国威,安定天下 B. 平定叛乱,安定一方 C. 奢侈享乐,玩物丧志 D. 金戈铁马,王道霸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多次进行巡游,主要目的是巩固天下统一的局面,同时向六国故地展示国威,故选A。B项错误,秦统一后,并未发生明显的大规模的叛乱;C项明显错误;D项错误,秦始皇巡游天下是在统一之后进行的,并非为了实现霸业。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3.《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这段史料反映出秦始皇是一个 A. 杰出的政治家 B. 残暴的统治者 C. 伟大的战略家 D.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奠基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体现出秦始皇因为一个小事情杀了众多的无辜,反映了秦始皇的残暴性,B正确;材料不是说明秦始皇是个杰出的政治家,A错误;战略家不符合材料暴君的特点,C错误;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奠基人与材料中暴君信息不符合。D错误。 4.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 【答案】D 【解析】 题中材料指出选官标准中片面注重言辞刀笔(语言、文章)的而不注重品行(道德)的弊端是害已害民,即D项所述。 5.唐太宗自评:“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唐太宗的这段话体现的统治思想是 A. “存百姓” B. 知人善任 C. 济世安民 D. 轻徭薄赋 【答案】B 【解析】 材料意思是国君多厌恶正直之士,或明或暗地诛杀无辜,没有哪一代不是这样;我即位以来,正直之士并肩立于朝廷,不曾贬退、责罚一人,故B正确。 6.唐太宗曾经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 B. 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C. 让庶族地主获得晋身仕途之道 D. 实行各民族和睦的政策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俸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说明了唐太宗的执政理念是以民为先,他通过设喻阐明了民为邦本的道理,这是中国古代以民为本思想的重要表现,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四项特征不符。 点睛: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时期,首先是孔子的仁爱思想为后世孟子创立民本思想奠定了基础,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是这一思想的正式形成时期,到荀子时期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主张,这主张得到了完善,但随着百家争鸣的结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该思想日益淡化。 7.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谓之驼城……我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遂破其垒”。这一战役 A. 打击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 B. 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C. 打击准噶尔叛乱分裂势力 D. 战沙俄,签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材料“大战于乌兰布通”可知应是巩固西北边境的措施,属于康熙皇帝亲征打击准噶尔叛乱分裂势力,C正确;打击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是西南地区,A错误;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是东南地区,B错误;战沙俄,签条约.是东北地区,D错误。 8.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面对郑氏集团的请求,康熙帝采取的举措是 A. 封土赐爵,接受朝贡 B. 御驾亲征,攻占台湾 C. 设台湾府,中央管辖 D. 击退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侵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康熙帝拒绝了郑氏集团的请求,并派施琅收复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与福建,故C项正确;封土赐爵,接受朝贡不是对台湾管理的措施,A错误;康熙皇帝没有御驾亲征,攻占台湾,B错误;击退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侵略不符合对于台湾管理的措施,D错误。 9.下列与康熙帝有关的史实及其评价,搭配正确的是 A. 亲征噶尔丹——解决了中国和俄国东段边界问题 B. 多伦会盟——巩固了清朝对天山南北地区的统治 C. 智除鳌拜——增进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巩固海防 D. 册封活佛——加强了清朝对蒙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答案】D 【解析】 A选项错误,解决中俄之间东部边界问题的战役是雅克萨-尼布楚战役;B选项错误,巩固了清朝对天山南北地区的统治的事件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选项错误,增进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是将台湾隶属于福建省;D选项说法正确。 10.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 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 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C.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 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明显绝对化,春秋战国至秦朝时期,法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汉武帝时期开始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确定汉武帝时期开始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11.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记载了埃菲比亚军训制度。参加军训的青年在暂时放弃一些权利、服役两年后,才正式取得雅典公民权。这一制度的存在说明当时雅典 A. 民主政治的范围较狭窄 B. 对外殖民扩张战争频繁 C. 履行义务是获取权利的前提 D. 城邦体制漠视个体权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暂时放弃一些权利、服役两年后,才正式取得雅典公民权”说明青年人要想取得公民权必须先对国家履行相关的义务,C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范围较狭窄,A错误;材料也没有说明对外殖民扩张战争频繁的信息,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权获取的条件,而不是说明城邦体制漠视个体权利,D错误。 12. 有人说克伦威尔是一位“未戴王冠的英国国王”,其主要依据是( ) A. 率“新模范军”打败王军 B. 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C. 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 D. 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内容的含义是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成为英国的独裁者的史实,所以作答时应该选择与这个意思相近或是能证明这个内容的相关史实。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 13. 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外交的基石。商业资本及商业精神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美国早期外交。建国初期,外交以维护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争取海上自由、发展贸易为主要内容。华盛顿的活动,与此一致的是 A. “七年战争”中,参加民兵对法国作战 B. 起草《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C. 制定《联邦宪法》,建立联邦制的中央政府 D. 在欧洲英法开战的情况下,宣布“严守中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外交的基石”可知,“严守中立”与孤立主义相一致。所以答案选D。 考点: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华盛顿 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作者赞赏华盛顿的原因应该不包括 A. “不设王侯之号” B. “君民共治天下” C. “公器付之公论” D. “不循世及之规” 【答案】B 【解析】 美国是总统制共和政体,不是君主立宪制,因此不存在“君民共治天下”。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美国实行共和制,“不设王侯之号”;美国实行民主制,“公器付之公论”;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和联邦制共和政体是制度创新,“不循世及之规”。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15.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 ①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②走上独裁道路 ③主持政局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内外措施 ④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华盛顿、拿破仑在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都充当了领袖,而在暴力革命中的领袖当然会具备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华盛顿没有走上独裁道路,所以并非两者的共性;两者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当然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两者者都曾经担任自己国家的执政者,且都采取过行之有效的措施。故选①③④组合,选C。 16.关于下面连环画封面反映的战役,说法错误的是 A. 这一战役发生于法兰西帝国成立后 B. 这一战役彻底摧垮第三次反法同盟 C. 拿破仑将他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 D. 拿破仑凭借此役成为欧洲大陆霸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拿破仑登上欧洲大陆霸主宝座是在1807年后,奥斯特里茨战役爆发于1805年,D错误,符合题意。法兰西帝国成立是1804年,A正确,不符合题意;这一战役彻底摧垮第三次反法同盟,B正确,不符合题意;法军在奥斯特里茨以少胜多。突出体现了拿破仑的统帅才能,他把谋略与冒险,勇敢与灵活有机的相结合,此战拿破仑将他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C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睛】奥斯特里茨战役,又作奥斯特利茨战役,发生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因参战方为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所以又称"三皇之战",是世界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 17.恩格斯指出:“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由此可见,他强调 A. 法兰西共和国只能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B. 拿破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取得战争胜利 C. 拿破仑上台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D. 法兰西第一帝国坚决打击封建复辟势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恩格斯论述的是英雄人物对于创造历史的必然性。材料“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说明拿破仑上台与法国当时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C正确;法兰西共和国不是军事独裁统治,A错误;材料不是说明拿破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取得战争胜利,B错误;材料中没有直接提及法兰西第一帝国对于封建复辟势力的打击,D错误。 18. 回顾历史可见,华盛顿所缔造的共和国不仅保留下来并逐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拿破仑创立的帝国虽一度称雄欧洲但最终在十几年中就消亡了了。造成这样截然相反结果的主观因素是这两位开国者 A. 所面对的地方割据势力强弱不一 B. 在建国前的军事斗争是否都成功 C. 有无通过法律来强化中央的权力 D. 对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态度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联系华盛顿与拿破仑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华盛顿缔造的共和国,且采取三权分立,对权利进行制衡,防止集权,而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灭亡后,拿破仑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资产阶级帝制,随后发动了对外的侵略战争,据此分析可知是两位对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态度不同,影响了两国的发展,故选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发共和制的建立 19.以下孙中山建立和维护民主制度的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发动二次革命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建立中国同盟会 ④发起护国运动 A. ③①②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①③ 【答案】C 【解析】 二次革命是在1913年;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建立中国同盟会是在1905年;护国运动是在1915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故选C。 20. 1925年孙中山病逝,北洋军阀将领徐树铮送了一副挽联: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对该联的理解适当的是 A. 该联反映出北洋军阀对国民大革命的恐惧 B. 北洋军阀统治独裁专制,所谓“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是言不由衷 C. 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 D. 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维护民主共和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此联上句典出《论语·子路》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 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上联的“民”字一语双关,既指人民又指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而下联的一个“公”字,既指孙中山,又有“天下为公”之意。下句典出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意为“假如国家没有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这是曹操炫耀自己在保持东汉朝廷的名分,防止国家进一步分裂方面的作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则是说,曹操在太平社会中会是一个有才干、有作为的大臣,在分裂纷乱的社会中他将是奸诈的豪强。这里改了一下,将“我”替换为“孙中山”。由此可知,这是肯定了孙中山在维护民主共和中的重要作用,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 21.下图是宋庆龄为孙中山守灵照片。下面挽联上书写:“功高华盛顿,识迈马克思,行易知难,并有史言传海内”。若为此联进行注释,可选的事例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制定“实业计划” ③进行国共合作 ④发动北伐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文字,识别图片,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孙中山的一生”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④项“发动北伐战争”,不符合史实,北伐战争发起于1926年7月,而孙中山1925年3月12日已经逝世。进一步可知,①②③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及其革命活动 22.孙中山和甘地经济思想的相同点是 A. 主张本民族经济独立 B. 提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C. 鼓励发展传统手工业 D. 制定较系统的发展方案 【答案】A 【解析】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领导人,其思想中包含了实现民族独立的因素。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其思想中也包含了民族独立的因素,故A项正确;甘地的经济思想中不包含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中不包含发展传统手工业,故C项错误;甘地的经济思想中没有制定系统的发展方案,故D项错误。 23.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A. 有利于甘地非暴力思想宣传 B. 为谴责英国的殖民压迫提供了理论武器 C. 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D. 有利于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 【答案】C 【解析】 甘地提出非暴力思想时,印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但印度五花八门的宗教与迷信不利于印度各族、各阶层人民的团结,甘地的这种思想有利于将印度人民团结在“真理”这一统一的“神”之下,有利于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故C正确;AB都是发动群众进行斗争的需要,排除;D是非暴力思想的消极影响,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当时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甘地的真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和目的分析解答。 24.当代法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把马克思在1845年的著作称为“断裂时期”。“断裂”产生的成果是 A.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立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成 D. 《法兰西内战》的发行 【答案】B 【解析】 1845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立。故答案为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在恩格斯的整理下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成,排除C项;1871年马克思发表《法兰西内战》,排除D项。 25. 列宁说:“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他认为1921年的主要环节是实行“有秩序的退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 实行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 B.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 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列宁领导苏俄经济探索,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21年和“退却”,应当是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C项农业集体化的措施;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的措施。所以答案选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二、非选择题 26.华盛顿、甘地的个人品德在他们领导本国人民寻求民族发展的道路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是华盛顿具有高尚的品德,所以他既没有像英国克伦威尔那样从革命军的总司令演变成一个独裁者,也没有像法国的拿破仑那样利用自己的威望戴上皇冠。他的美德阻止了旧制度的复活,推动了新制度的诞生,许多做法演变成了日后的规则 ——郝铁川《一个人和一个国家:华盛顿美德催生美国式民主》 材料二在印度宗教理念的背景下,他让内在的精神自我达到与真理的统一,把“体验真理”基础上的非暴力当作一种斗争方式,同时也当作一种生活方式。非暴力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可以使暴力冲突得以转化,它强调忍受痛苦,遵循爱的原则,投入正义的活动中。 ——杜星、王巍《非暴力作为解决冲突之法——甘地的政治伦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华盛顿具有什么品德?在他的政治活动中,这些品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采取的斗争方式,这一方式体现了甘地怎样的品德? (3)上述材料侧重从个人品德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品德:不慕权势;崇尚民主。 体现:拒当国王;建立和维护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创立美国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的范例。 (2)斗争方式:非暴力不合作。 品德:坚持真理;遵循爱的原则。(或坚持爱与真理的统一) (3)认识:重要历史人物的个人品德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宜夸大其作用;对历史人物需要多角度进行评价。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从题干中“所以他既没有像英国克伦威尔那样从革命军的总司令演变成一个独裁者,也没有像法国的拿破仑那样利用自己的威望戴上皇冠”可以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华盛顿具体发挥民主措施来回答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把“体验真理”基础上的非暴力当作一种斗争方式,同时也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信息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甘地历史知识从“坚持真理;遵循爱的原则”的角度思考回答。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只要围绕评价历史人物标准角度从重要历史人物的个人品德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宜夸大其作用;对历史人物需要多角度进行评价的角度思考回答即可。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资产阶级革命家·华盛顿和甘地 【名师点睛】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1799年),美国开国总统。早年当过土地测量员。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任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789年当选总统,1793年再选连任。由于他对争取美国独立、发展美国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和巩固联邦基础所作的贡献,被美国人尊称为“国父”。1797年两届任满后,华盛顿拒绝再参加竞选,隐退回乡。此举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制及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材料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上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列宁选集》第2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同列宁在共产主义革命问题上认识的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哪些实践活动体现了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创新? 【答案】(1)差异:马、恩认为:共产主义革命会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国家;并且会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也可以实现共产主义革命;共产主义会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成功。 (2)创新: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十月革命,在一个资本主义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国家;实施新经济政策,为生产力水平落后的苏俄找到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正确方式。 【解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信息,比较、分析能力。本问在审题和作答的时候,要注意分别对材料一、材料二关键信息给予解读,如“共产主义,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等,然后得出答案。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此问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在审题和作答的时候,首先要明确题干“共产主义理论”,即马、恩《共产党宣言》里的相关内容;其次,围绕列宁的相关活动,主要包括政治活动(领导十月革命,并取得胜利)和经济活动(实施新经济政策)展开认识,这是本问的重点。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