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绥德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 语 文 ‎ ‎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众所周知,“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对知行关系的总体概括。“知行合一”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在动态之维,它意味着先天的“良知”通过“行”的过程,逐渐形成比较自觉的意识。“知行合一”同时涉及“知”和“行”之间的互动,在这一意义上,一方面,行要由知加以引导以取得自觉形态:没有知的引导,行往往无法摆脱盲目性;另一方面,知必须落实于行——知而不行就等于未知,真正的知需要通过落实于行而得到体现。‎ 从知和行相互统一的角度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便可以注意到,这一观念对把握、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其理论上的意义。就“知”而言,讨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涉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内涵的理解,包括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血缘意义上的自然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区分开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有可能的条件和前提等等。‎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现成的存在形态,它需要通过实践过程加以构建,所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表明了这一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总是会涉及经济、生态、安全等不同方面。从经济上说,促进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合理互动,形成有序的经济运行模式,包括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等,这一切表现为经济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所以可能的前提。从生态上说,以温室效应的控制、环境的保护等为指向的生态关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面前,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全球不同地区的共同努力才能加以建构。在人类安全问题上,一方面,需要反对单边主义,避免仅仅从特定国家和地区的需要出发,罔顾全球性的安全关切;另一方面,又应当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真正的全球性安全格局的形成,离不开以上的双重努力。同时,在历史的衍化过程中,基于多样的历史背景,人类形成了不同的文明形态,从文明形态之间的关系看,其中任何一种文明形态,都不应被赋予主导性或绝对的优越性,相反,需要从宽容、尊重多样性的角度来对待文明的不同形态。对文明差异和多样性的这种尊重和包容,也是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人类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这里又涉及多样的前提,包括合理面对文明发展与科学的关系。科学是一把双刃之剑,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另一方面,科学本身如果缺乏引导和控制,也可能导致负面的结果。科学应当造福人类,而不是对人类发展构成威胁。今天,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科学的发展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其结果也难以完全预知,如何通过调节、引导、控制,避免科学技术可能产生的负面结果,使之能够真正造福于人类,并进一步引向和谐的人类共同体,无疑也是今天在实践层面上需要关注的问题。这里既涉及“知”,也关乎“行”,心学中的“知行合一”观念,则为理解和处理以上问题提供了思考的背景。‎ - 14 -‎ ‎(摘编自杨国荣《心学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动态之维,“知行合一”的内涵指先天的“良知”通过“行”的过程,逐渐形成比较自觉的意识。‎ B.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通过实践过程加以构建,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人类现成的存在形态。‎ C.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面前,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D.反对单边主义,同时,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两者并重,真正的全球性安全格局才能形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从“知”和“行”之间的互动角度阐述两者的动态关系,具有辩证分析意味。‎ B.文章第三段从经济、生态、安全、文明四个角度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和成果。‎ C.文章第四段在论证科技的两面性时,指出科技有可能导致负面,结果有较强的现实性。‎ D.文章先阐述有关知行合一的内涵,然后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明与科学的关系复杂,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但是,当今科学对文明的破坏力量超过了其对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 B.如果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血缘意义上的自然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区分开来,就可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有可能的条件和前提。‎ C.没有一种文明形态可以被赋予主导性或绝对的优越性,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就是对文明差异和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 D.如何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并进一步引向和谐的人类共同体,要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心学中的“知行合一”观念可以提供思考背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绿色包装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描金彩绘、绢丝锦带、红木雕镂等产品过度包装现象得到一定遏制。然而,每逢节日过度包装总会“露头”,“锦衣加身”的月饼也会出现在市面上。过度包装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垃圾中三分之一是过度包装,尤其是逢年过节,粽子、月饼等更是被包装“绑架”,包装成本可达商品本身价值的数十倍,纸张、木材、丝绸、金属等被大量消耗,令环境、资源不堪重负。过度包装屡禁不绝,倒逼治理手段完善和治理方式创新。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将过度包装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加强对流通领域和商家的法律约束。在鼓励简约包装的同时,加强对过度包装的处罚力度。‎ - 14 -‎ 企业是包装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生态和环境效益。推广使用绿色包装袋,多采用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让那些企图用过度包装在市场上投机取巧的企业,没有出路。‎ 个人的微小行动可以汇聚成环保大作为。让包装回归“绿色”,缓解环境压力,同样有赖于全社会消费端的绿色化。每个人应当从自己做起,树立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理念。毕竟,对生态环境负责,就是为自己的生存环境负责。‎ 材料二:长期以来,过度包装屡受诟病,为何仍大行其道呢?很大程度是商家推波助澜。精致的外观,华美的装饰,更能抓人眼球,让消费者在众多商品中多看一眼。包装豪华了,商品显得更上档次,身价自然水涨船高,赚取的利润也更多。这背后的商业逻辑,不难理解。‎ 除了商家的利益驱使,最根本的还在于高价买“面子”的不理性消费观念。事实上,普通家庭购买商品,大多还是讲究物美价廉,不会过分追求高档包装。可见,过度包装的商品,市场最主要还在于礼品消费。送礼的人抱着“好包装上档次,送礼出手有面子”的心态,对商品本身质量是否过硬,反倒不那么关心,最重要的是看着“高大上”就行。好面子、爱虚荣,在这般社会心态的影响下,过度包装似乎从不缺市场。‎ 过度包装使一些消费者盲目攀比,反过来商家瞅准了消费者心理,不断升级包装,生产更多华而不实的产品,导致恶性循环。一些经过特别包装的商品,价格一般都是平常包装的几倍,甚至更高。但是,商品质量并没有什么两样,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再往大了看,“一流包装,三流产品”,一个企业,不在“里子”上讲究,却只在“面子”上下功夫,也不利于国产品牌的成长。‎ 礼品原本寄托的是纯真质朴的情感,一旦过度包装,反而使感情变了味儿,成了利益输送和交换。特别是那些公款送礼者,“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谊”,最终财友两空,正是教训。‎ 材料三: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商超发现,月饼过度包装问题明显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改变。200元左右价位、包装朴素的月饼礼盒成了主流。不过,一些给亲友送礼的消费者还是希望包装更精致一些,精明的网店为此专门推出了月饼豪华包装礼盒。‎ ‎“自家吃月饼没啥讲究,太繁复的包装反倒是浪费;如果是送给长辈,我就单独买个包装。”今年中秋节,市民彭女士换了种买月饼的方式:先买好月饼,再到网上另买合适的包装盒,既便宜实惠,也能图个漂亮体面表达心意。‎ ‎“超市里的月饼礼盒包装太同质化了,可选择的样式太少。网上单卖的包装盒花样多,可以慢慢挑,针对不同的送礼对象选不同的包装盒。”彭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买来的月饼不足百元,而网购一个包装盒也就十几块钱。‎ 以“月饼包装盒”为搜索词,在淘宝网上能搜到4000多件相关商品,在京东商城上能搜到近200件相关商品。看似简单的月饼包装盒,被商家们玩出了新花样,清新插画包装、文艺牛皮纸包装、竹篮礼盒……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心仪的包装。‎ 网上销售的月饼包装礼盒价格并不贵,10元上下、纸质的月饼包装盒占主流,工序稍复杂、文艺范儿的包装能卖到几十元的价位。‎ ‎“这几年,月饼企业几乎都不怎么做豪华包装的月饼了,更看重月饼本身的口味。”本市一家知名月饼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针对以往过度包装屡禁不绝的问题,‎ - 14 -‎ 提出应当进一步完善治理手段和创新治理方式,加强治理的力度。‎ B.材料二分析了过度包装长期以来大行其道的原因,显然商家难辞其咎,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消费者好面子、爱虚荣、重攀比的非理性需求。‎ C.材料三关注到了消费者的明显改变,现在购买月饼时,大部分人更关注的不再是包装而是月饼的口味,消费理念越来越理性。‎ D.三则材料都关注了月饼的包装问题。现在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过度包装的现象,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也还有很多,前景不容乐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则材料关注点相同,但内容各有侧重,风格也有不同。材料三关注百姓心声,具有生活气息,但较材料一、二严肃探讨问题来看,显得没那么客观专业。‎ B.三则报道的发布时间都选择在中秋节前夕,新闻媒体及时、集中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减少过度包装的舆论氛围。‎ C.治理过度包装问题,单纯地依靠媒体舆论、理念倡导是很难奏效的,但如果通过立法手段加强整治,必将解决这一难题。‎ D.过度包装不仅会造成价格虚高,给消费者带来经济的损失,还会造成国家环境的污染,甚至充当利益输送和交换的始作俑者。‎ 2. 杜绝过度包装有什么好处?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魂系高原 杨晓敏 两次都陪同我到哨所采访的团政治处刘干事是湖北人,1970年入伍,正连职,是全团的“二号老兵”。他曾长期在哨所执勤,对各种环境非常熟悉。我们每每闲聊,无话不谈,但主要话题还是西藏兵在边防服役的众多感受。‎ 恋爱婚姻问题自然是一个重要方面。刘干事诙谐地说,他当年谈恋爱八次,没能挽住一个姑娘的胳膊走进洞房,原因之一就是他在选择爱人时条件太“苛刻”。后来我才了解清楚,原来刘干事谈对象时,总是以西藏兵的憨直坦露心迹,问姑娘的第一句话老是“你爱不爱西藏?”好像他心目中的西藏远比他本人重要得多。因为他知道,谁嫁给西藏兵就首先要和那个地方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在丈夫服役期间乃至转业回来,都要比别的女人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否则便不会有太美满的结局。‎ ‎“爱不爱西藏”几乎是“爱不爱丈夫”的同义词。家乡的县服装厂一个叫小何的姑娘犹豫一阵后,终于向他敞开了心扉,点了点头。然而他们结婚一年后,当小何孤零零地躺在产房时,却禁不住泪湿枕巾,不得不用最刻薄的语言,诅咒起远在西边的西藏兵丈夫。说自己瞎了眼,找了一个没心肝、冷血动物和天下第一没用的人。医生说她胎位不正,会难产,让她提前入院。小何忧心如焚,发报去告急。刘干事当时正在3号哨点。大雪早已降临,除了电台联络外,哨所已完全与世隔绝。连续三封电报把团首长也吓慌了,只得用军用电台通知刘干事。他面对无垠的雪线一筹莫展,阴沉着脸,急得像一头囚笼困兽团团转,连嘴唇都咬出血来。‎ - 14 -‎ 小何要剖宫产了,手术前非要有亲人签字才行。岳父见女婿迟迟不归,望着痛苦不堪的女儿,只好颤抖着手接过医生早已递过来数次的笔。小何专门给女儿起名叫“刘晓疆”,说是以后让孩子知道,生她时爸爸在边疆。刘干事从西藏回来正赶上女儿周岁生日。此后每次他休假,幼小的女儿根本不“欢迎”他,仿佛他是天外来客。三个月的假期好不容易“培养”点儿感情,又要匆匆离去,惴惴不安的心绪又会延续到十八个月以后。小何对丈夫下结论说,“谁嫁给你们西藏兵,谁就是世界上最无助的女人。”‎ 刘干事的家庭,是众多西藏兵生活中的一个缩影。‎ 我问他为什么苦恋这个令他做出牺牲的地方?他对我讲起这样一件事——他刚入伍不久,便参加了一次追悼会,棺材里,安放的不是人的血肉尸体,而是两具白骨。迟来的葬礼,差点儿使两名战士永远蒙受冤屈,牵出两个家庭悲剧。‎ 团部的两名战士到三十公里外的哨点送信。那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雪线泛着白炽的光芒。在翻越海拔‎4000米的大雪山时,一声闷响,天崩地裂,约七十五公分厚的雪块呈板状訇然滑塌。他俩被推出五十米开外,双双坠落雪崖,摔昏冻死在三十多米的河滩上。‎ 纷扬的雪花骤起,覆盖了他们弥留的痕迹。当时边境线上情况复杂,团里查无下落,草率定为越境潜逃。半年后通知两名战士家乡的当地政府对其家属按叛属处理。翌年秋季,团里明副政委到哨所检查工作,在通过狭窄的雪道时,牵着的军马也坠落崖下。警卫员绕道下山抢救,在奄奄一息的军马旁,发现有两具形体依稀可辨的白骨和遗物。追悼会上,两战士的骨骸被葬于烈士陵园。组织上对两战士各追记三等功一次,装入档案。尔后又派人专程到两战士的家乡,宣布为其平反,家庭按烈属对待。‎ 刘干事和我先后上了哨塔。他仰起黝黑的脸庞,眼睛盯着连绵的雪山说:‎ ‎“军人是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职业,应该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培养、冶炼自己的品质和美德。我的日记本上,记载着数名死去的战士的名字。有一个班长,叫孙居顺,在即将退役的前夕,去执行最后一次巡逻任务,在离界碑的不远处,被雪崩夺去生命。有一个连长,准备修建篮球场改善哨所的文体生活条件。他在带领战士们炸石头时,由于心脏病发作,没听到警戒信号,被一块飞石当场砸死。还有一个战士叫李明高,后来当上排长,一次为抢救被冰川掩埋的烈士遗体,拼命刨冰,几天的辛勤劳作,活活累死在抢险现场。他们没有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大都死得并不壮烈,平平常常,甚至死于事故。然而他们是以西藏兵的一员,默默地倒在风雪边关,就死得有无限价值了。我们在雪山哨所生活、思考、站岗、巡逻,眼看着西藏在进步,祖国在腾飞,难道这些还不够一个边防军人骄傲吗?”‎ 他摁下录音机,倾听一支歌,一支属于西藏兵喜爱的曲调:‎ ‎“温暖的太阳照在雪山,‎ 雅鲁藏布江水金光闪闪,‎ 万恶的叛匪被消灭,‎ 解放军来到咱们家乡……”‎ 刘干事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我分明窥见,他眼眶里饱含深情的泪水。‎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通过写小何临产时因孤单无助而对丈夫发出的刻薄的诅咒与怨怼,从侧面烘托了刘干事作为一名戍边军人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B.‎ - 14 -‎ 小说中讲述团部两名战士遇雪崩而献身却被误判为越境潜逃的故事,一方面讴歌了戍边战士的牺牲精神,一方面也抨击了敷衍塞责的官僚主义作风。‎ C.“阴沉着脸”“急得像一头囚笼困兽团团转”“嘴唇都咬出血来”这些细节描写生动而逼真地刻画了刘干事知悉妻子难产时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的心理。‎ D.小说结尾部分引用了一段西藏兵所喜爱的曲调的歌词,借以抒发刘干事热爱祖国、坚守边疆、恪尽职责的崇高精神,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 小说中通过刘干事之口,讲述了几位戍边战士的事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说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通读全文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佰五十 - 14 -‎ 五万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 (《元史·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 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B.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C.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D.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2.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京师,指古代帝王所在的京城,一般是一国的政治中心,但不定是经济中心。 B.辟,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指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晦,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朔,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 D.缗,古代穿铜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一千文为一缗,又叫一贯。‎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养浩颇受百姓感戴。他调离堂邑十年后,当地百姓为他立碑颂德;他去世后,关中百姓十分悲哀。‎ B.张养浩廉洁轻财。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散尽家财给贫困的乡亲,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C.张养浩心系百姓。赴任途中,华山祷雨,“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大雨如注。虽带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系百姓。‎ D.张养浩仁德宽厚。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等暴戾之人皆能以宽容感化。‎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5分)‎ - 14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书怀寄中朝①往还②‎ 杜 牧 平生自许少尘埃,为吏尘中势自回。‎ 朱绂③久惭官借与④,白头还叹老将来。‎ 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 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 ‎【注】①中朝:朝廷。②往还:往来,此处指朋友。③朱绂:古代系印章或玉佩的红色丝带。④借与:即借绯。唐代五品以上官员穿绯衣,官阶不到五品而特许穿绯衣的称为借绯。‎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标题说明诗人想借写诗给在朝廷为官的朋友之机,表露自己的心声。 B.首联写诗人本自不愿为世俗沾染,却发现做官后自己仍然难免沦于世俗。 C.颔联写面对自己的官服感到惭愧,自责鬓角已白,却无所作为,白拿俸禄。 D.颈联写诗人明白仕途是艰难的,虽然朝廷大门对天下人才都是大大敞开的。‎ 2. 诗歌后两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名句默写(每句1分,共8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金”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变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氓》中表达什么事物都有个限度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今天,虽然高考与科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_____________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 )。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 ‎“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_____________。然而,目前网上的“状元笔记”大都是“赝品”。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_____________,进行营销。‎ 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与其 - 14 -‎ ‎_____________,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这些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让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当成制胜的法宝。‎ B.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也会将此当成制胜的法宝。‎ C.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 D.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之所以会当成制胜的法宝,是因为这些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擦点边。‎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蹴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拾人牙慧 B.一蹴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亦步亦趋 C.一挥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亦步亦趋 D.一挥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拾人牙慧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B.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C.但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D.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充满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5分) 植物的传粉方式主要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① ,一棵植物就能产生种子;异花传粉则需要传粉媒介的帮助。通常的观点可能认为,在恶劣的环境中多数植物应该通过不依赖媒介传粉的自花传粉的方式产生种子。 ② ,高海拔地区采用异化传粉产生种子的植物比例要高于低海拔地区。在高海拔地区,传粉媒介通常是昆虫。 ③ ,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就是增强花的展示度以增加对昆虫的吸引能力。‎ 5.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周忠和等人发现侏罗纪具膜质翅膀的恐龙——长臂浑元龙化石。长嘴浑元龙标本是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带领团队在辽宁晚侏罗纪地层考察时获得的一件新化石,发现于燕辽生物群晚侏罗纪早期(距今约1.63亿年)的海房沟组。经过长达一年的室内修理、实验和对比研究,研究团队复原了浑元龙,它体长约‎32厘米,体重约‎306克,为杂食性。研究人员认为其代表一种新的善攀鸟龙类。浑元龙的正型标本是目前已知最完整的善攀鸟龙类化石,为了解这类恐龙提供了大量形态和生态学信息。 ‎ - 14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就读家政学的大学生最怕人问的话题就是:“读什么专业?毕业后去做保姆吗?”这令他们深感尴尬。‎ 这个话题早在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了36条具体政策扶持家政行业发展后,就进入热议期。随后,‎7月5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谢俐表示,每个省份原则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 这些规定和政策进一步在社会上激起千层浪,其中的核心就是,大学家政专业出来还不是做保姆?这个大学是不是白上了?‎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一位就读家政学的大学生的身份,给读者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看法,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 14 -‎ ‎4、D【解析】(“前景不容乐观”错,材料三报道月饼包装问题明显改善,消费观念已发生重大改变。) 5、B【解析】 (A.“显得没那么客观专业”说法不准确; C.“必将”推断绝对; D.始作俑者并不是过度包装,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商家的推波助澜和消费者的需求。)‎ ‎6、【参考答案】①有利于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 ②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注重生态和环境效益,有利于缓解国家环境压力;④使商家在品质上下功夫,有利于国产品牌的成长;⑤有利于消费者个性化、实用化、体面的表达心意。‎ - 14 -‎ ‎10、B;‎ ‎11、C;【解析】(“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 ‎12、D; 【解析】(对李虎这样的为害百姓的土匪头子依法惩办,并不宽容。) 13、【参考答案】(1)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加”是刑罚,“目”是看待,“绝”为断绝和状语后置“加之以刑”,其中“目”是名词作动词的活用,语意完整给1分。)‎ ‎(2)他(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落实的字:奉,奉养;恸,大哭;济,救济;各一分,句意3分)‎ 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御史的好材料啊!”‎ 后来他做了宰相的属官,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人们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免除灾难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为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 14 -‎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3分)C(“朱绂久惭官借与”是对自己为官已久却未得重用的痛心。)‎ ‎15. (6分)对自己官场不得志的抑郁和不满。(2分)颈联说朝廷对天下打开了大门而自己仕途难进,其实是反嘲自己不获重用,表达了不得志的抑郁。(2分)尾联写自己的同窗好友在朝廷做了大官,看似称赞居高位者必有其材,实则表露自己对未受重用的不满。(2分)(意思相近即可)‎ ‎16. 名句默写(每句1分,共8分)‎ ‎(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7.C【解析】(A项的主语是“东西”,与括号后的主语“他们”不一致,应排除。B项中说“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过于绝对化,故排除。括号前面说“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括号后面说“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可见中间是转折关系,据此排除D项。C项既体现与上文的转折关系,又突出后文“他们”承前指代的内容,故为最恰当的一项。)‎ ‎18.A【解析】(“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第一处说的是“任何人的成功”,应使用“一蹴而就”。“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第二处说的是这种做法不必过分责难,应使用“无可厚非”。“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第三处说的是“笔记”,应使用“鱼目混珠”。“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亦步亦趋”,‎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第四处说的是“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应使用“拾人牙慧”。)‎ ‎19.B【解析】(A项,“国人……寄寓着”主谓搭配不当;C项,“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介词残缺,“从”与后面的“中”搭配,就不能再与后面“……的身上”搭配了,故应在“从”前加“在”,就变成“在……的身上”;D项,“充满……‘精英’崇拜”动宾搭配不当。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B)‎ ‎20. ①自花传粉不依赖传粉媒介 - 14 -‎ ‎ ‎ 四.写作(60分)‎ ‎22.参考立意:‎ ‎(1)从时代和社会背景角度,谈家政服务业的必要性。‎ ‎(2)从新时代家政服务的特点对从事家政工作者的要求角度,谈大学生的优势。‎ ‎(3)从实现人生价值角度,谈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4)从当前人们对服务行业的偏见角度,谈应该正确看待家政服务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