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9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探究试题汇编100题
2011 届高考化学探究试题汇编 100 题 1、(10 分)科学家对 H2O2 结构的认识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最初,科学家提出了两种观点: ① O H H O 、②H-O-O-H。式中 O→O 表示配位键,即共用电子对由某原子单方面提供(在 化学反应中氧氧键遇到还原剂时易断裂)。 化学家 Baeyer 和 Villiyer 为研究 H2O2 的结构,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a、将 C2H5OH 与浓 H2SO4 反应,生成(C2H5)2SO4 和水; b、将制得的(C2H5)2SO4 与 H2O2 反应,只生成 A 和 H2SO4; c、将生成的 A 与 H2 反应(已知该反应中 H2 作还原剂)。 ⑴用电子式表示①、②两种结构: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⑵如果 H2O2 的结构如①所示,实验 c 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 写结构简式,下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 H2O2 的结构如②所示,实验 c 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了进一步确定 H2O2 的结构,还需要在实验 c 后添加一步实验 d,请设计 d 的实验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 分) 243 )(POCa 、 4CaHPO 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某同学向 42HPONa 溶液中 滴加 2CaCl 溶液至恰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证明所生成的白色沉 淀是 243 )(POCa 还是 4CaHPO .(已知: 2 4HPO 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品及试剂: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石蕊试液、酚酞、pH 试纸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可以不填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题共 12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 Cu 与浓 H2SO4 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 (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实验选用细铜丝、98.3% 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l4、NaOH 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 成螺旋状,一端没入浓 H2SO4 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A 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D、E 两支试管中 CCl4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 (2)加热过程中,观察到 A 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析出淡黄 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写出淡黄色固体消失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3)对 A 试管中的浓 H2SO4 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 C 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 D 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你的猜想是:________ ___ 。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上述研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是_____。(写化 学式) 材料一:小组交流摘录 学生 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 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 学生 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 固体极有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的 CuSO4。 学生 3:你们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 S 固体凝聚,会不会液面以上的铜丝与硫发生了反应,我查资料发现:2Cu+S=Cu2S(黑色)。 材料二:探究实验剪辑 实验 1 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铜丝重新变得 光亮,溶液呈蓝绿色;将光亮的铜丝置入加热的硫蒸气中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无变 化。 实验 2 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 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 3 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经过滤、稀硫酸洗、蒸馏水洗、干燥后放入 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少 10%左右。 △ 4.(9 分)茶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饮品,其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据测定茶叶中含 有 450 种以上的有机成分与 15 种以上的元素。某化学研究小组欲探究茶叶中钙元素的含量,设计 了探究实验方案如下:(已知茶叶中的铝、铁元素对钙离子的测定有影响) 步骤 1:称取 500 克干燥的茶叶,置于通风橱中,充分灼烧使茶叶灰化,再用研钵磨细后移入 烧杯中,然后将 200mL 1 mol·L-1 盐酸加入灰中搅拌、过滤、洗涤。 步骤 2:向步骤 1 所得滤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 pH 为 6~7 左右,使铝、 铁的氢氧化物完全沉淀,再加热煮沸 30 min,加入 7.95 g 无水碳酸钠,充分搅拌,待沉淀完全后, 过滤,洗涤,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沉淀。 步骤 3:将步骤 2 所得的滤液稀释至 500 mL,取其中的 20.00 mL 溶液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 0.1000mol·L-1 的 HCl 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20.00 mL,计算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1 中,使茶叶灰化需要三角架、泥三角、酒精喷灯、 、 等仪器。 步骤 2 中,改用试剂________________来调节 pH 将更为方便;判断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 是 。 步骤 3 中,滴定操作时,眼睛注视 。被滴定的 20 mL 滤 液 中 CO32 - 的 物 质 的 量 为 ______________mol , 原 茶 叶 中 钙 离 子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__________________。若碳酸钠试剂不纯,且所含杂质不与 Ca2+反应,则测得的钙离子的质量分数 将__________________(填下列序号之一:①偏小 ②偏大 ③不偏 ④偏小或偏大或不偏) 5.(11 分)某化学研究小组以铜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 1】:如右下图装置,电源接通后,与电池负极相连的铜丝上有大 量气泡产生;与电池正极相连的铜丝由粗变细。电解开始 30s 内,阳极附 近出现白色浑浊,然后开始出现橙黄色浑浊,此时测定溶液的 pH 约为 10。 随着沉淀量的逐渐增加,橙黄色沉淀慢慢聚集在试管底部,溶液始终未出 现蓝色。 【实验 2】:将实验 1 中试管底部的橙黄色沉淀取出,分装在两支小试管 中,以后的操作和现象如下: 序号 操作 现象 ① 滴入稀硝酸溶液 沉淀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最 终得到蓝色溶液。 ② 滴入稀硫酸溶液 橙黄色沉淀转变为紫红色不溶 物,溶液呈现蓝色 阅读资料:常见铜的化合物颜色如下: 物质 颜色 物质 颜色 氯化铜 固体呈棕色,浓溶液呈 绿色,稀溶液呈蓝色 氢氧化亚铜 (不稳定) 橙黄色 碱式氯化铜 绿色 氢氧化铜 蓝色 氧化亚铜 砖红色或橙黄色 氯化亚铜 白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 铜 的 常 见 正 化 合 价 为 ___ _ 、 _______ , 最 终 试 管 底 部 橙 黄 色 沉 淀 的 化 学 式 _______________ (2)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阳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3)写出实验 2 中①、②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2 分)下列是某兴趣小组研究浓硫酸的氧化性的结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①一般认为 1:1 的硫酸浓度大于 60%,就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越浓氧化性越强,60%以下的 H2SO4 氧化性就不怎么强了。 ②温度也影响氧化性,如铜放于冷的浓硫酸中反应不明显,如果加热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 ③98%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mol·L-1,密度为 1.84g·cm-3 据以上信息回答: (1)如图装置,同学甲先向带支管的试管中放入铜粉和 3mL 水,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 98%的 浓硫酸 10—15 滴(约 0.5mL),加热至沸腾,该试管中液体是否有有明显变化______ ___。试用数据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甲 同 学 再 用 分 液 漏 斗 加 浓 硫 酸 10mL 再 加 热 至 沸 腾 , 现 象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利用所示装置直接从分液漏斗中加浓硫酸 10mL 与铜片反应。所观察到与甲不同的 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最终看到与 甲类似的现象,乙同学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乙 同学 进行 加热 ,还 在带 支管 的试 管中 观察 到有 黑色 物质 出 现, 大胆 假设 此物 质是 _______________。 (以上试题由宝安中学江和平老师供稿) 7、农民使用的氮肥主要是“氢铵”和尿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氢铵”化肥进行了专项 研究: (1)预测:根据已有知识和“氢铵”的名称,该小组预测该“氢铵”是碳酸或亚硫酸或硫酸 的铵盐。 (2)验证和探究:①NH4+的验证: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 。 ②阴离子的探究: a.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溴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再向滴加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 Ba(OH)2 溶液,无明显现象。 56、初步结论:“氢铵”是 的铵盐。 b.要进一步确定“氢铵”的成分还需要补做如下实验:取适量“氢铵”配制成溶液,取试液于 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 。 (3)该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二个实验方案测定该化肥的含氮量,请你阅读后解释方案中提出 的问题并进行评价: 方案(一):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上图方案(一)的烧瓶中,滴加过量 NaOH 浓溶液, A 充分微热,按如图装置,通过实验测定烧杯增加的质量(忽略漏斗中附着溶液的质量)。然后进行 计算,可得化肥的含氮量。 方案(二):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上图方案(二)的烧瓶中,滴加过量 NaOH 浓溶液, 充分微热,按如图装置(A 管可以上下移动),测量生成的氨气体积(设所测体积为标准状况下的体 积)。然后进行计算,可得化肥的含氮量。 方案(二)图中导管 a 的作用是 请你评价上述两套方案是否合理。若合理只需要说明结论;若不合理,请简要说明原因,并指出修 改方案(若要添加仪器、药品,请说明添加的位置、名称) 方案(一): 方案(二): 8、某省 2005 年工业(主要是热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 1.24×106 t,全省酸雨污染比较严 重。分析降雨成分发现,雨水中阴离子仍以硫酸根离子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的 61.9%,阳离子以 铵根离子为主,约占阳离子总量的 84.1%。阴离子中 SO42-和 NO3 -的质量比为 4.13∶1,NO3 -的比 例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回答下列问题: ⑴ 该省大气污染特征是 A.煤烟型 B.机动车尾气型 C.由煤烟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转化 D.由机动车尾气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转化 ⑵ 请你提出该省防治酸雨的两条主要..措施 ; 。 ⑶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选择“不同地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分析”的课题进行探究。 ①如果你参加该课题的探究,在小组讨论测定地点时,你建议选择的测定地点分别 是 。 ②通过查阅资料后发现,1994 年以前,人们常采用 HgCl2、NaCl 的混合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1994 年国家颁布标准(GB/T15262-94)规定用甲醛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变更吸收剂的原因除了用 甲醛溶液的吸收效果比较好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 。 ③甲醛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以后发生了如下反应,生成稳定 的羟基甲磺酸: 0.2 0.4 0.6 0.8 1.0 SO2(μg) A 0 5.0 10.0 15.0 20.0 HCHO+H2SO3→ 该反应类型属于 。测定时,只需向吸 收空气的甲醛吸收液中加入适量 NaOH 和指示剂,SO2 与指示剂、甲醛反应生成可溶性紫红色化合物,根据 溶液颜色深浅(用吸光度 A 表示,可由仪器进行测量), 就能确定二氧化硫的含量。实验测得 SO2 含量与溶液 的吸光度 A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欲测定某地空气中 二 氧 化 硫 的 含 量 ( mg·m - 3 ), 除 需 要 测 定 吸 光 度 A 外 还 需 要 记 录 的 数 据 为 。 9、某教科书对“铝热反应”实验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 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已知:Al、Fe 的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Al Fe 熔点(℃) 660 1535 沸点(℃) 2467 2750 (1)某同学猜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热能使铁熔化,而 铝的熔点比铁低,所以铁和铝能形成合金。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2)根据已有知识找出一种验证产物中有 Fe 的最简单..方法: 。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请填写下列表格: 所用试剂 实验操作及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一月初党中央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胡锦涛在大会报告中 向全党全国人民庄严宣告,利用十五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同学们,请积极行动起来,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将来挤身科研前沿做准备。 以下素材是某课外实验小组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内容:铜与硝酸反应有关问题的探讨。 实验器材:电线细铜丝,1mol•L-1H N O 3 ,14mol•L-1H N O 3 ,碱石灰,Cu(NO3)2 晶体, 玻璃丝,酒精灯,试管,夹持器械,火柴。 实验记录如下。 步骤 实验操作 现象记录 1 将 1g 细铜丝放入盛有 10mL1mol•L-1 HNO3 的 试管中加热 铜丝表面有无色气体逸出,溶液变成天 蓝色 2 将 1g 细 铜 丝 放 入 盛 有 10mL 的 14mol•L-1HNO3 的试管中 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绿色由深到浅,未见到蓝色。 3 将硝酸铜晶体配成饱和溶液 深蓝色溶液 4 向 饱 和 的 硝 酸 铜 溶 液 中 不 断 滴 加 14mol•L-1HNO3 溶液仍呈深蓝色 已知:Cu2+可以和 NH3 形成类似[Ag(NH3)2]+的复杂离子[Cu(NH3)4]2+,NH3 分子也可以换成其他 分子或离子。 请回答: ⑴稀硝酸与铜丝反应后,所得溶液呈天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是 (写化学式)。 ⑵使饱和硝酸铜溶液呈深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可能是 。 ⑶有资料上介绍浓硝酸与铜丝反应后所得溶液颜色显蓝色,实验中得到却是绿色 溶液,试写出显绿色的可能原因 ,设计两种不同的简单的实验 方法证明你的解释: 方案① ; 方案② 。 (选自山西《学习方法报》) 11、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 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 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 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 (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①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H2SO4,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② ③ ④ ⑤ ⑥ 检验沉淀 是否洗净 12、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同学们对第四周期过渡元素氧化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否只有 二氧化锰能催化氯酸钾受热分解?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等对氯酸钾的受热分解有没有催化作 用?对此他们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部分实验报告。 I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带铁夹的铁架台、带橡皮塞的导管、量气装置、过滤装置、电子天平、药匙、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 实验试剂: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和氯酸钾 III 实验步骤:略 IV 实验数据: 实验 编号 KClO3(g) 氧化物 产生气体(mL) 耗时 (s)化学式 质量(g) 回收 (已折算到标况) 1 0.60 - - - 10 480 2 0.60 MnO2 0.20 90% 67.2 36.5 3 0.60 CuO 0.20 90% 67.2 79.5 4 0.60 Fe2O3 0.20 90% 67.2 34.7 5 0.60 Cr2O3 0.20 异常 67.2 188.3 V 实验讨论: (1)在氧化物的回收过程中,要进行过滤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编号 3 的实验中 KClO3 的分解率为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在用 Cr2O3 做研究实验时,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同时绿色的混合物变成了橘黄色。该 刺激性气体是________(填分子式),可用______________试纸检验。上述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工业制纯碱时,第一步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它的 反应原理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以 上反应的总结果是放热反应。请设计一个实验:用最简单的实验装置模拟实现这一过程,获得碳酸 氢钠晶体。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6mol/L 的盐酸、6mol/L 的硫酸、浓氨水、氢氧化钠、消石灰、 石灰石、氯化氨、食盐蒸馏水和冰,以及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包括反应时容器中的物质),并在图中玻璃容器旁自左至右分别用 A, B,C 等符号标明(请见题后说明)。 (2)请写出上图中 A,B,C 等各玻璃容器中盛放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3)利用在本题所提供的实验用品,如何判断得到的产品是碳酸氢钠的结晶,而不是碳酸氢铵或食 盐结晶。 说明:本题装置示意图中的仪器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示。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玻璃导管之间的连接胶管等,在示意图中不必画出,如需要加热, 在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标以“Δ”表示。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二氧化硫的制备实验探究。 ⑴当用过量的铁粉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时,发现生成的气体冷却后体积比理论计算所得 二氧化硫的体积要多。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并说明验证的方法: 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当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时发现,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后没有得到预期的蓝色溶 液,而是得到白色沉淀。请你预测可能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白色沉淀主要成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同学为研究硝酸与镁的反应,进行图示实验,实验现象及相关数据如下:(a)A 中为一 定浓度的硝酸与 Mg 片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 B 后,在 B 中只生成一种盐,剩余气体遇空气不 变色,其体积为原体积的一半。(b)从 C 进入 D 中的气体有两种,且体积比为 1∶1。(c)将 D 加热一 段时间后,E 中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逐渐恋蓝。(设实验前,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气体的体积均在 同温同压下测定) 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且水蒸气的 体积忽略不计,实验中的液体药品均过量。请回答: 敞口玻璃容 器 有塞玻璃容 器 玻 璃 漏 斗 分 液 漏 斗 玻 璃 导 管 ⑴硝酸与 Mg 片反应生成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⑵硝酸在装置 A 的反应中所表现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向反应后的 A 中加入足量的 NaOH 固体,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其体积为硝酸与 Mg 片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的 1/4(同温同压),写出符合上述实验事实的硝酸与 Mg 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试题由松岗中学何建文老师供稿) 16、某化学学习小组欲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测量电解产生的氢气的体积(预计 H2 的体积 6ml 左右)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现有以下的仪器可供选择: (1)若要完成以上的实验,将所给仪器连成一整套装置,各种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填编号)是: A 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接 ; (2)炭棒接直流电源的 极; (3)能说明氯气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假定装入的饱和食盐水为 50mL(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当测得的氢气为 5.6mL(标 准状况)时停止通电。摇匀 U 形管内的溶液后溶液的 pH 约为__________。 17、已知 SiO 2 、SO 2 和 CO 2 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Mg 和 Na 的化学性质 也具有一定相似性。 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 Mg 与 SO 2 反应的实验。 (1)选择制取 SO 2 的合适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10%的 H2SO4 溶液 ②80%的 H2SO4 溶液 ③Na2SO3 固体 ④ CaSO 3 固体 (2)写出装置 B 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装置 C 中 NaOH 溶液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有不足之处?______。如果有,请一一说明__________。 Ⅱ.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室制 Si”的研究,它们以课本为基础,查阅资料得到以下可供 参考的信息: ①业上在高温时用 C 还原 SiO2 可制得 Si ②Mg 在点燃的条件下即可与 SiO2 反应 ③金属硅化物与稀 H2SO4 反应生成硫酸盐与 SiH4 ④Si 和 SiO2 均不与稀 H2SO4 反应 ⑤SiH4 在空气中自然 他们在研究报告中记载着“……选用合适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再用足量稀硫酸溶解 固体产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称量……在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 花,其产率也只有预期值的 63%左右”。 (1)该小组“实验室制 Si”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你估计“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的原因是 。 18、硫酸铁(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水的处理。用铁的氧化物 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铁,为控制水解时 Fe3+的浓度,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原料中的 Fe3+必须 先还原为 Fe2+。实验步骤如下: (1)用 98%的硫酸配制 28%的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 。 (a) 容量瓶 (b) 烧杯 (c) 烧瓶 (2)步骤 II 取样分析溶液中的 Fe2+、Fe3+的含量,目的是 。 (a) 控制溶液中 Fe2+与 Fe3+含量比 (b) 确定下一步还原所需铁的量 (c) 确定氧化 Fe2+所需 NaClO3 的量 (d) 确保铁的氧化物酸溶完全 (3)用 NaClO3 氧化时反应方程式如下: 6FeSO4 + NaClO3 + 3H2SO4 → 3Fe2(SO4)3 + NaCl + 3H2O 若改用 HNO3 氧化,则反应方程式如下 6FeSO4 + 2HNO3 + 3H2SO4 → 3Fe2(SO4)3 + NO↑ + 4H2O 已知 1mol HNO3 价格 0.16 元、1mol NaClO3 价格 0.45 元,评价用 HNO3 代替 NaClO3 作氧化剂 的得弊,利是 ,弊是 。 聚合硫酸铁溶液中 SO42¯与 Fe3+物质的量之比不是 3:2。根据下列供选择的试剂和基本操作,测 定聚合硫酸铁产品溶液中 SO42¯与 Fe3+物质的量之比。 (4)测定时所需的试剂 。 (a) NaOH (b) FeSO4 (c) BaCl2 (d) NaClO3 (5)需要测定 和 的质量(填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6)选出测定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操作 (按操作先后顺序列出)。 (a) 萃取、分液 (b) 过滤、洗涤 (c) 蒸发、结晶 (d) 冷却、称量 (e)烘干或灼烧 19、从含银、铜、金和铂的金属废料中提取金、银、铂的一种工艺如下: I 酸溶 II 取样分析 IV 氧化、水解、聚 III 还原 FeO Fe2O 3 Fe3O 红 褐 色 溶 液 28%H2SO4 Fe 产品 NaClO 3 H2SO4 根据以上工艺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时,以金属废料为阳极,纯铜为阴极,CuSO4 溶液为电解液,写出电解方程式: 阳极: 阴极: ; (2)AgCl 溶于氨水后所得的溶液含有的一种阳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也可用葡萄糖将其还原 为银,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步骤(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4)金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u + 6HNO3(浓)= Au(NO3)3 + 3NO2↑+ 3H2O 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金和浓硝酸几乎不反应,但金却可以溶于王水,试简要解释之: 。 20、有 A、B、C、D、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 和 C、B 和 D 分别位于同主族,且 B、D 质子数之和是 A、C 质子数之和的 2 倍;E 在同周期 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1)A2B 和 A2D 的沸点较高者是 (填化学式),其原因是 ; (2)B 形成的双原子分子里,从轨道重叠的角度来看共价键的类型有 ; (3)E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3)用多孔的石墨电极电解滴有酚酞的 C 和 E 形成的化合物的饱和溶液。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 极(填电极名称)附近出现红色;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可用 检 验 该 极 所 得 产 物 。 电 解 的 总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 21、研究表明,火灾中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死因并非高温烘烤或火烧,而是慌乱奔跑时吸入烟雾中毒。 且起火的建筑装修越豪华,这一点越明显。聚氯乙烯是制作装修材料的最常用原料,失火时聚氯乙 烯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其过程大体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火灾中由聚氯乙烯产生的有害气体,其化学成分主要是 ,你认为其 中含量最大的为 ,在火灾现场,为防止气体中毒的防护措施 是 ; (2)工业上用乙烯和氯气为原料经下列各步合成 PVC: 乙烯 甲 乙 PVC一定条件 ① 一定条件 ② 一定条件 ③ 乙是 PVC 的单体,其结构简式为 ,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3)聚氯乙烯可以制成保鲜膜,化学工作者十分关注聚氯乙烯(PVC)保鲜膜的安全问题。PVC 保鲜膜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塑料中残留的 PVC 单体以及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增塑剂 DEHA。 邻苯二甲酸辛酯(DOP)是国家标准中允许使用的增塑剂之一,邻苯二甲酸酐( ) 是制造 DOP 的原料,它跟过量的甲醇反应能得到另一种增塑剂 DMP(分子式为 C10H10O4),DMP 属于芳香酸酯,写出制取 DMP 的反应方程式: 。 22、有机物 A(C10H20O2)具有兰花香味,可用作香皂、洗发香波的芳香赋予剂。已知: ①B 分子中没有支链。 ②D 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③D、E 互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E 分子烃基上的氢若被 Cl 取代,其一氯代物只有一 种。 ④F 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B 可以发生的反应有 (选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氧化反应 (2)D、F 分子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依次是 、 。 (3)写出与 D、E 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可能结构简式: 。 (4)E 可用于生产氨苄青霉素等。已知 E 的制备方法不同于其常见的同系物,据报道,可由 2—甲 基—1—丙醇和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制取 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以上试题由富源学校黄蒲生老师供稿) 23.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课题】: 探究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 【查阅资料】: 该小组同学通过查询,获得草酸及草酸晶体的相关知识: 名称 化学式 颜色、状态 溶解性 熔点(℃) 密度(g/cm3) 草酸 H2C2O4 — 易溶于水 189.5 1.900 草酸晶体 H2C2O4·2H2O 无色晶体 — 101.5 1.650 备注:草酸晶体 175℃以上开始分解。 【提出猜想】:请根据草酸晶体的组成对分解可能生成的产物进行猜想。 ⑴ ; ⑵分解产物中的气体可能是 CO、CO2 或它们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①为验证“猜想⑴”,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设计装置图,并标明所需药品: ②该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继续进行“猜想⑵”的探究。A、C、F 中盛澄清石灰水,B 中盛浓 NaOH 溶 液,D 中装碱石灰(CaO、NaOH 固体混合物),E 中装 CuO 粉末。 ①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 CO2 的现象: ; 证明分解产物中有 CO 的现象: 。 ②若未连接 G,要达到同样目的,可采取的措施: 。 【交流讨论】:小李同学查阅资料发现:草酸是二元弱酸,但比碳酸强,受热分解时有少量升华, 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因此对实验中 CO2 的检验提出质疑,试根据信息,指出原 设计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24.(10 分)某学习小组做以下实验:在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充分反应,溴水褪色; 为探究褪色的原因,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溴水中的 Br2 可能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产生 HBr; ②乙醛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溴水可能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③乙醛具有还原性,溴水可能将乙醛氧化为乙酸,Br2 转化为 HBr 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 Br2 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 Br-的物质的量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1)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 Br2 的物质的量为 a mol, 若测得反应后 n(Br-)= 0 mol, 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 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 n(Br-) = a mol,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 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 n(Br-)= 2a mol,说明溴水乙乙醛发生了 反应。 (2)向含 Br2 0.005mol 的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使其褪色,然后加过量的 AgNO3 溶液,过滤、洗 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 1.88 克。已知 CH3COOAg 易溶于水,通过计算,判断溴水与乙醛发 生的反应为 (填序号): ①氧化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加成反应 [反思与评价]: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 , 是: 。 A.NaOH 溶液 B.酸性 KMnO4 溶液 C.Na2SO3 溶液 D.BaCl2 溶液 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 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 NO2 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忽略 N2O4 的存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Ⅰ.实验装置如下图 1 所示 带火星的木条 65%的硝酸 带火星的木条 硝酸铜 图 1 图 2 (1)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 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 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 是 。 Ⅱ.实验装置如上图 2 所示 (1)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 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 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 是 。 Ⅲ.为了更直接说明“NO2 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 26. 某学生取纯净的 Na2SO3·7H2O 50.00g,在密闭容器中经 6000C 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 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 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同时配制的亚酸钠溶液。经过他的实验和思考,这位同学解释 了这种反常现象。 (1)他将恒重后的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为加速溶解,可采取 的措施,观察发现样品 全部溶解,溶液澄清。 (2)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加入足量的用 (填一种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 淀,说明产物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 (3)另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看到气泡产生,通过 方法 闻 到 臭 鸡 蛋 气 味 , 说 明 生 成 气 体 , 写 出 生 成 该 气 体 的 离 子 反 应 方 程 式: ;同时发现溶液变浑浊,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 示) 。 (4)根据以上实验,该同学经分析解释了以上实验中的反常现象,请你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 示: 。这一反应在上述实验中 (填“是”或“否”)能确定反 应完全。 27.三农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化肥是土地的营养品。某农资商店出售一种化肥,其有效 成分为氯化铵,现欲测定该种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设计实验步骤如下(杂质中不含氮元素, 且杂质均不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①配制 1.00mol/L 的 HCl 溶液和 1.00mol/L 的 NaOH 溶液; ②每次取 1.00g 此化肥样品,溶于 20mL 蒸馏水中; ③加入 30.00mL1.00mol/L 的 NaOH 溶液,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煮沸约 1 分钟,冷却至常温; ④……………………; ⑤重复②③④步操作 1-2 次; ⑥记录整理实验所得数据,计算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④中的实验内容 ,写出实验步骤④中的 离子方程式: 。 (2)下列仪器中,配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用到的是( ) A.玻璃棒 B.托盘天平 C.烧杯 D.漏斗 (3)步骤⑤的实验目的是 。 (4)配制本实验所需的 1.00mol/L 的盐酸和 1.00mol/L 的 NaOH 溶液从节约化学药品的角度出发, 最好应选用的容量瓶规格分别为 (填字母选项)。 A.50mL,50mL B. 150mL,100mL C. 100mL,150mL D. 250mL,500mL (5)若以 Vx(mL)表示实验所测定消耗盐酸数据的平均值,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表 达式为 。(不需要化简) 28.⑴高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3mL 稀盐酸,将两个分别装有 0.3g NaHCO3、0.3g Na2CO3 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 NaHCO3、Na2CO3 同时倒入试管 中,观察到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填产生沉淀或气体及反应速率等相关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试管中气球大小(包含试管) 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单整数比)(盐酸均足量)_________; ③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 NaHCO3 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 Na2CO3 的试管温度有升高。由此 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 和 HCl 反应为吸热反应,而 Na2CO3 和 HCl 反应为放热反应。类似 如中和热,甲同学写出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无限稀释的含义): HCO3 -(aq)+ H+(aq) =H2O(l)+ CO2(g) ;△H>0 CO3 2-(aq)+ 2H+(aq)= H2O(l) + CO2(g); △H<0 甲下结论的方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 ⑵ 为研究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 3 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序号 试剂 1 试剂 2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 ① 50mL 水 2.5g NaHCO3 固体 20℃ 18.5℃ ② 50mL 水 3.2g Na2CO3 固体 20℃ 23.0 ℃ ③ 35mL 稀盐酸 含 2.5g NaHCO3 的饱和 溶液 15mL 20℃ 18.8℃ ④ 35mL 稀盐酸 含 3.2g Na2CO3 的饱和溶 液 15ml 水 20℃ 20.6℃ ⑤ 50mL 稀盐酸 2.5gNaHCO3 固体 20℃ 17.4℃ ⑥ 50mL 稀盐酸 3.2g Na2CO3 固体 20℃ 23.5℃ 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①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 V 型纸槽)、气球、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外,还 需要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多条结论,如: a:NaHCO3 的溶解是__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 b:Na2CO3 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反应; c:NaHCO3 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约是______的热效应之和。 2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 HNO3 的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盛有新制 FeSO4 溶液的试管中滴入 2 滴 KSCN 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滴入几滴浓 HNO3, 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儿则发现溶液由红色快速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 这一奇特现象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对此现象设计了探究性实验。 ⑴甲同学认为是溶液中的 Fe2+的干扰造成的,大家经过理性分析,认为可以排除 Fe2+的干扰,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乙同学认为红色消失,说明 Fe(SCN)3 被破坏,红棕色 NO2 说明了某些离子与 HNO3 发生了氧 化还原,推测可能是 KSCN 与 HNO3 作用。KSCN 溶液是一种无色液体,根据 C、S、N 的原子结 构和共价键的相关知识推测 SCN-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⑶根据乙同学的观点,设计了实验方案 1,往浓 HNO3 中逐滴加入 KSCN 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 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而 溶液红色消失变为浅绿色,溶液温度升高;继续滴入 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成无色。将 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 Ba(OH)2 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非极性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向浓 HNO3 中滴入 KSCN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丙同学认为 SCN-的性质还可进一步探究,设计了方案 2,向 Fe(SCN)3 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 溴水,溶液的红色均消失变为黄色,而加入碘水时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丙同学的设计意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通过本次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用 SCN-间接检验 Fe2+时应注意___________;b、与 SCN-反应使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 Fe3+。 (以上试题由观澜中学何贵明老师供稿) 30、现行高一教材中有一个演示实验:用脱脂棉包住约 0.2g 过氧化钠 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 来。 (1) 由实验现象所得到的有关 Na2O2 和 H2O 反应的结论是: a. 有氧气生成; b. (2) 写出 Na2O2 和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 (3) 某学校拟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1 用以验证结论 a 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2 用以验证结论 b 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 (4)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 Na2O2 和 H2O 反应可生成 H2O2,现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以证明 Na2O2 和足量的 H2O 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 H2O2 存在。(只要求列出实验所用的试 剂及观察到的现象)。 试剂: 现象: 。 (5) 进一步猜想滴入的酚酞先变红后褪色的原理是什么: c.酚酞被过氧化氢氧化而褪色; d. 生成的氢氧化钠被 H2O2(查资料:H2O2 显弱酸性,是比水稍强的弱酸)中和,碱性减弱而 褪色。 (6) 用以验证结论 c 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用以验证结论 d 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31.(10 分)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 1~2 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 (1) 甲同学认为是 Br2 溶于水变成黄色溶液 ; 乙认为是 Fe2+被氧化成 Fe3+使溶液变成黄色。 (2)现提供试剂: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四氯化碳 D.硫氰化钾溶液 请判断 (填“甲”或“乙”)的推断正确,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 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3)①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正确,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由: ; ②向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32、下面是关于硫化氢的部分文献资料: 资料:常温常压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饱和硫化氢溶液的 物质的量浓度为 0.1mol.L-1。硫化氢有剧毒,经黏膜吸收后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等多种器官 造成损害。硫化氢的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硫化氢及氢硫酸能发生的反应 主要有: 2H2S+O2=2H2O+2S 2H2S+3O2=2H2O+2SO2 2H2S+SO2=2H2O+3S H2S+Cl2=2HCl+3S H2S=H2+S H2S+CuSO4=CuS↓+H2SO4 H2S+2NaOH=Na2S+2H2O H2S+NaOH=NaHS+H2O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资料中“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这一记载十分感兴趣,为了探究其 原因,他们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 H2S 气体溶于蒸馏水制成氢硫酸饱和溶液,在空气中放置 1-2 天未见浑浊现象。 用相同浓度的碘水去滴定氢硫酸溶液测其浓度。图一所示为两只烧杯中氢硫酸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 小的情况。 实验二:密闭存放的氢硫酸,每天定时取 1mL 氢硫酸,用相同浓度的碘水滴定,图二所示 为氢硫酸浓度随放置天数变化的情况。 实验三:在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以极慢的速度通入空气(1-2 个气泡/min),数小时未见变浑浊 的现象,如图三。 实验四:盛满试剂瓶,密闭存放的饱和氢硫酸溶液隔 2-3 天观察,直到略显浑浊。当把满瓶 的氢硫酸倒扣在培养皿中观察 2-3 天,在溶液略显浑浊的同时,瓶底仅聚集有少量的气泡,随着时 间的增加,这种气泡也略有增多(大),浑浊也更明显些,如图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见图一)中,氢硫酸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 2 ) 实 验 一 和 实 验 二 中 , 碘 水 与 氢 硫 酸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 。 两个实验中准确判断碘水与氢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请设计实验方案,使实验者准 确掌握所加碘水恰好与氢硫酸完全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中,出现浑浊现象是由于生成了____的缘故。 (4)该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三说明他们认为“氢硫酸长期存放会浑浊”的假设原因之 一是(用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中通入空气的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四的实验现象说明“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原因的准确性,你认为还应做哪些实验(只需用 文字简单说明实验设想,不需要回答实际步骤和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 33.下面是某同学研究过氧化钠(Na2O2)性质过程中的一个片断。 (1)请你帮助他完成部分实验并补全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 观察: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色; 态。 预测:从组成上分析,过氧化钠为金属氧化物,可能会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及结论 ○1 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少 量过氧化钠固体,然后加入少量 蒸馏水,反应后再向其中滴加酚 酞溶液。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应怎样继续试验? 结论: ○1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 。 ○2 通过比较过氧化钠与其他曾经学习过的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发现: 。 (2)这位同学是按照怎样的程序研究物质的? (3)在上述过程中,他用到了哪些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34.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 NaOH 稀溶液中,直至红色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含有哪些物 质? ; (2)实验室保存新制的饱和氯水的方法 是 ; (3)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1 是由于 ; ○2 是由于 ; (4)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1 或者○2 (以上试题由石岩公学张文灿老师供稿) 35、在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请设计实验,证明还 原铁粉与水蒸气能够发生反应。 (1)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证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的方法是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帮助该同学完成设计,用下列简图画出未完成的实 验装置示意图(铁架台可省略,导气管的形状可根据需要选择) (4) 停 止 反 应,待 装置冷 却后, 取出反 应过的 还原铁 粉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过滤。简述检验所得滤液中 Fe3+的操作方法: (5)经检验上述滤液中不含 Fe3+,这不能说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所得产物中不含十 3 价 的 Fe 元素。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6)某同学利用上述滤液制取白色的 Fe(OH)2 沉淀,向滤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后,观察至生成的白 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①沉淀由白色→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为了得到白色的 Fe(OH)2 沉淀,并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其白色,可采取的措施有多种,请写出其中 的两种。 第一种: 第二种: 36、新制氯水中含有多种粒子,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其性质,做了如下实验,请 你帮助完成: (1)HClO 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 HCl 和 O2。请设计实验证明有 O2 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对于使红色布条褪色的物质,同学们的看法不一致,认为氯 水中存在的几种粒子都有可能。请你设计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提出问题 收集资料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氯水中何 种物质能 使湿润的 红色布条 褪色? ①氯气有强氧 化性 ②氯气与冷水 反应生成盐酸 和次氯酸 ③次氯酸有强 氧化性 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④ H2O使布条褪色 实验①:把红色干 布条放入充满氯气 的集气瓶中,布条 不褪色; 实验②: 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把红色布 条放在水里,布条 不褪色。 ________ _________ (3)平衡常数表明了封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在给定的温度下进行的程度,对于同一个类型的反应, 平衡常数越大,表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H2CO3 HCO3 - + H+ Ka1(H2CO3) = c(HCO3 -)·c(H+)/c(H2CO3) = 4.45×10-7 HCO3 - CO32- + H+ Ka2(H2CO3) = c(CO32-) ·c(H+)/ c(HCO3 -) = 5.61×10-11 HClO H+ + ClO- Ka(HClO) = 2.95×10-8 请依据以上碳酸和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写出在下列条件下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将少量的氯气通入到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氯气和碳酸钠按照 1︰1 的比例恰好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过量的氯气通入到少量的碳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某学生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 X 的组成,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他把 气体 X 由注射器 A 缓慢送入装有 CuO 的 B 装置,使之完全反应,得到如下结果: ①实验前 B 管和药品的总质量为 21.32g,实验后为 21.16g。 ②C 管中收集到的物质电解后得到 H2 和 O2,在 D 中收集到的是 N2。 ③X 中两元素的质量比是 14:3,问: (1) C 中 收 集 到 的 液 体 , 质 量 是 _______g, (2)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8、现有 1、2、3、4 号四瓶未知溶液,它们是 0.1mol·L-1 的 NaCl 溶液、0.1mol·L-1NaOH 溶液,0.1mol·L-1 的盐酸和 0.1%的酚酞试液。某同学不用其他试剂,就将它们一一鉴别开 来,其实验步骤如下: (1)各取溶液少许两两混合,据此将四瓶溶液分成两组; (2)取一组混合液,不断滴入另一组的一种未知溶液,据此可鉴别出 1 号和 2 号溶液; (3)再取已鉴别出的 1 号未知溶液 2mL,滴入 3 滴 3 号未知溶液,再加入 4 号未知溶液 4mL,在 这个过程中无明显实验现象。综合以上实验,可以确认 1 号是__________,2 号是__________,3 号是__________,4 号是__________。 (以上试题由机场学校吴耀清老师供稿) 39.有资料显示,几种甜味剂的相对甜度如下: 甜味剂名称 相对甜度 蔗糖 1 由上表可知目前发现的最甜的甜味剂是纽甜(NTM),它的结构简式如下: 试根据纽甜的结构简式回答下列问题: (1)纽甜的分子式为 ; (2)在纽甜分子中,除含有肽键(—CO—NH—)、酯基(—COO—)、苯基外,还含有亚 氨基(—NH—)和 ,因此该物质既具有 性,又具有 性。 (3)如果将纽甜在一定条件下完全水解(假设生成的产物中没有形成盐),则含有苯环的有机 物的结构简式为 ,名称为 ;如果保持该物质的碳链结构和羧基不变,则含 有氨基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含自身 1 种)共有 种;该物质可发生 (填反应类型) 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4)纽甜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 ① ②将①的主要产物在催化剂作用下氢化使碳氮双键消失。 糖精 500—700 阿斯巴甜 180—200 纽甜 7000—13000 CO—NH—C—H CH2 COO H3C—C—CH2—CH2—NH—CH CH3 CH3 COOCH3 CH2 脱 H3C — C — CH2 — CH3 CH3 COO CH2 +H2N — C — COO H3C—C—CH2—CH CH3 CH3 COO CH2 N—C—H+H2O COO H2N — C —H COOCH3 CH2 ③ 与②的产物成肽便 得纽甜(NTM)。 以上三个反应中,②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③属于 反应。 (本题由教研室左香华老师提供,属原创题) 40.当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的安全也受到社会的关注。专家介绍说,正规的一次性筷子所 用的都是质地较好的木材,不用特殊加工。但是很多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劣质木材。 为了使筷子看上去白一些,他们常用硫磺进行熏蒸漂白,结果造成 SO2 严重超标,同时硫磺中 含铅、汞等重金属,也会对人体造成铅中素养或汞中毒。 ⑴.“硫磺熏蒸”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用水浸泡可降低 SO2 的含量。试说明 SO2 易溶于水的 原因 。 ⑵.减小毒筷“中毒”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凉水清洗筷子表面,减少 SO2 的 含 量。为研究 SO2 的溶解性质,某学生做如下实验(如图):集气瓶中 收 集 的是 SO2,瓶塞系着瘪气球,向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现象 是 。 为比较 SO2 和 CO2 在水中溶解性的大小,某学生采取同样的装置 和 操 作 , 能 说 明 SO2 在 水 中 的 溶 解 性 大 于 CO2 的 实 验 现 象 是 。 某学生取出瓶中溶液,将其滴入品红溶液中,充分振荡后,实验现象为 ;接着向溶 液中加入足量氯水,实验现象为 ,所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在制备一次性筷子的过程中要有“抛光”程序:加入滑石粉和木签一起搅拌,起到干燥、打磨 的作用,使筷子变得光滑,以免毛剌剌伤人的口腔。已知滑石粉是一种含水的具有层状结构的 硅 酸 盐 矿 物 , 其 质 量 组 成 折 算 为 MgO31.88% , SiO263.37% , H2O4.75% , 其 化 学 式 为 。 41.火柴头上通常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等物质。某研究 性 学 习小组进行火柴头中有关物质的实验探究。 ⑴.检验火柴头中含有硫 将两根火柴放在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中漏斗下面,用 一 根 燃着的火柴点燃它,慢慢拉动注射器活塞抽气,让火柴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稀品红溶液,观察 到品红溶液褪色。 ① 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 ; ② 可用于替代试管中品红溶液的试剂有 (填标号) A.稀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B.饱和石灰水 C.稀溴水 D.烧碱溶液 ③ 某同学提出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更为简便。他的操作是: ⅰ.当图中所示火柴头燃烧完时,立即移出火柴; ⅱ. 。 ⑵.测定火柴头中 KClO3 的含量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 刮取火柴头,小心研碎,称得质量为 2.45g; ⅱ 用适量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洗涤残渣; ⅲ 往装有滤液和洗涤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NaNO2 溶液、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沉淀; ⅳ 干燥沉淀物,称得其质量为 1.435g。 ①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 KClO3 + 3NaNO2 + AgNO3 = AgCl↓+ 3NaNO3 + KNO3,其中 NaNO2 是 剂,反应中 AgNO3、NaNO2 均需要过量的原因是 ; ② 实验测得火柴头中 KClO3 的质量分数为 ; ③ 如果第ⅱ步中未洗涤沉淀残渣,测得 KClO3 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 “无影响”,下同);如果第ⅲ步中未洗涤 AgCl 沉淀,测得 KClO3 的质量分数将 。 42.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 ⑴.将 3.9g 过氧化钠放入烧瓶中,加入 100mLH2O,用 排 水 法收集气体。 ①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集气瓶充满气体后,怎么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 简 述 操作方法。 。 ⑵.已知:酚酞在 c(OH-)为 1.0×10-4mol/L~2.5mol/L 时呈红色,且 0.5min 内不会褪色;H2O2 具有 氧化性和漂白性。取上述实验得到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2 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片该红色 褪去。 ① 有人认为“红色迅速褪去”是由于溶液中 c(OH-)过大造成的,试通过估算并对比数据加以说 明。 ② 还有人认为“红色迅速褪去”是因为溶液中存在 H2O2。试设计实验证明烧瓶内的溶液中可能 含有 H2O2 存在,请简述实验操作。 。 ③ 补充实验,证明“红色迅速褪去”与溶液中存在 H2O2 有关,请简述实验操作。 。 43.(2006 济宁 3 月)下面是关于药物华素片(西地碘片)使用说明中的部分内容: 华素片(西地碘片)使用说明书 [品名和组成] 品名: 西地碘片 商品名:华素片 英文名:Cydiodine tablets 华素片(西地碘片)的主要活性成份是分子碘,含量 1.5g/ 片。 将碘利用分子分散技术制成分子态西地碘,并含适量薄荷 脑等。 ⑴根据上述说明书和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① 华素片中含有的活性成份是 (写分子式); ② 请推断华素片 (“是”或“不是”)白色的。 ⑵某学生为验证华素片中确实含有上述成份,设计完成如下实验。请填空: ① 取一粒药片放入研钵中研碎,再将药粉装入试管中并加入约 2mL 蒸馏水;向试管中加入约 0.5mL (填字母),并用力振荡; A.酒精 B.热裂汽油 C.四氯化碳 D.甘油 ② 描述加入该液体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⑶.请再设计另一种方法,验证华素片中的成份(注意叙述实验操作方法、现象和实验结论) 。 44.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 c(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 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 空白: ⑴.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它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 只有以下五种可能: 原因①: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 SO2 - 4 对反应没有影响; 原因②: ; 原因③: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 SO2 - 4 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④:Cl-、SO2 - 4 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 Cl-影响更大; 原因⑤: ; ⑵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他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积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 同体积、c(H+)相同的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中(两试管的规格完全相同)。 ① 在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 NaCl 或 KCl 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② 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 Na2SO4 或 K2SO4 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或观察到实验①中 ,而实验②中 ,则说明原因 ③是正确的。依次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 ⑶为了使实验“定量化”、使结果更精确,可以对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① 配制 c(H+)相同的盐酸和稀硫酸:现有浓度为 1mol/L 的盐酸和密度为 1.225g/mL、质量分数 为 20%的硫酸,若要准确量取该硫酸 20.00mL,需要用 (填仪器名称)量 取;将量取的硫酸配成 c(H+)=1mol/L 的溶液,计算可知溶液的体积应为 ; 配制溶液时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胶头滴管和量筒等。 ② 比较反应速率:反应时间可以用秒表测定。如果要对上述实验中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可以 通过测定哪些物理量来确定?(要求回答一种即可) 。 (以上试题由宝安高级中学王彦策老师提供) 45.I 实验室中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立即产生大量的白雾:把盛有浓氨水的 试剂瓶打开,在瓶口却看不到白雾。对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假设: 甲:NH3 与水蒸气的结台能力不如 HCl 强,瓶口附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达不到肉眼可见的 程度。 乙:浓氨水的挥发性不如浓盐酸强.瓶口附近空气中的 NH3 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 产生的白雾达不到能被肉眼观察的程度。 丙:NH3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HCl 小,NH3 的扩散速率比 HCl 快,由于挥发出的 NH3 快速地向 四周扩散,形成的氨水小液滴不易集中.所以看不到白雾。 为了验证假设的正确性,三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下列实验: 如下图所示-取—根长 50cm 直径约 2cm 的玻璃管,水平放置,在其两端分别同时塞入蘸有浓盐 酸与浓氨水的棉球,立即用橡皮塞塞紧两端。数分钟后,玻璃管中在距离浓盐酸一端约 18cm 处开 始产生白烟。 (1)在进行上 述实验之前,甲 同学就发现自己假 设中的错误,确 定甲假设中错误 的理由 是: 。 (2)上述实验中白烟产生在离浓盐酸一端约 18cm 处的事实.说明 。所以,关于浓氨 水试剂瓶口看不到白雾的原因 的假设是正确的。 Ⅱ 氯化铵除了用作为肥料以外.也用在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层。最近, 我国又有学者将氯化铵用于制备无水氯化镁,其流程为: 氯化铵的这两项用途也与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密切相关。试同答下列问题: (3)氯化铵的电子式为: 。 (4)在加热条什卜氯化铵能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的原因: (5)在制备无水氯化镁的过程中如果不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铵可能造成的结果: 46.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 HClO 溶液的方法之一。2005 年的《化学教育》报道了如 下实验研究: 实验一、定性研究: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 20mL 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 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 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 CO2。 请回答: (1)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 CaCl2、HCIO 外,还含有______ ___; 实验二、定量研究: 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 150mL 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 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 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请回答: (3)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中 CO2 因溶解而 造成的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请你对装置Ⅲ进行 改进, 最简单的方法是 (4)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塑料网内的碳酸钙质量减少 A g,总共收集到标准状 况下的 CO2 气体 BL,发现 22.4L/mol BL 明显小于 100g/mol Ag 。若不考虑实验操作和 CO2 的溶解等因 素造成的误差,从化学反应原理来看,导致这一大小关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5)实验后发现,装置Ⅱ中的液体增多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47.(Ⅰ)已知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溶解度为 8.2g/100g 水,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0.8mol/L。为了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 验方案: 甲: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注入 0.8mol/L 的乙醇和苯酚溶液 3mL,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反 应产生 H2 的速率。 乙: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 1 g 乙醇和苯酚晶体,各注入 3mL 蒸馏水,振荡,得到乙醇溶液 和苯酚浊液,再向两试管中逐滴加入 5molL 的 NaOH 溶液,观察其中的变化。 (1)苯酚溶液与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甲、乙两个实验方案,他们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理由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分析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丙同学进行了下列对比实验: 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 2 g 无水乙醇和苯酚晶体,用约 60℃的水浴加热,待苯酚熔成液态后, 再向两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在乙醇中,钠块能与乙醇反应产生气体,约 3min 后钠块消失, 溶液保持澄清;在苯酚中,钠块表面有少量气泡,约 2min 后出现少量白色悬浮物,10min 后白色 悬浮物充满苯酚熔融液,振荡后发现钠块尚未完全消失。 (3)丙同学的实验表明,苯酚熔融液与钠的反应速率不如无水乙醇与钠的反应快,其主要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苯酚熔融液和 无水乙醇与钠反应的有关事实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判断分子里羟基上氢原子哪个 更活泼的依据。 (4)请你设计一个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的实验方案: 48、〔I〕在 75℃左右,实验室用 HgSO4 做催化剂,可使乙炔与水反应生成乙醛,资料提示 HgSO4 遇到 H2S 等物质会发生催化剂中毒而失去活性。 供选用试剂:块状电石、HgO 粉末、浓 H2SO4、NaOH 溶液、蒸馏水 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和热源均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药品前,检验装置 A 气密性的简单操作方法 (2)装置 B 中盛放的试剂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烧瓶 C 中应分别直接加入三种试剂,操作方法是 。 ( 4 ) E 装 置 的 作 用 是 , 尚 需 添 加 的 仪 器 名 称 及 位 置 。 (5)该方法制乙醛纯度较高,但在操作中易发生汞中毒,不安全。再设计一种实验室制乙醛的 方法,写出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II〕若用 A、B、D 装置相连(导管长短、数量可调整)进行苯与溴反应的实验。为验证反应产 物,B 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为 。 反应后得到的粗溴苯中溶有少量的苯、溴、三溴苯、溴化铁和溴化氢,下列是三个提纯方案: 甲 :①水洗 ②碱洗 ③水洗 ④干燥 乙:①碱洗 ②水洗 ③干燥 ④蒸馏 丙: ①水洗 ②碱洗 ③水洗 ④干燥 ⑤蒸馏 三者中最合理的方案是 。其它方案的不足是 。 49、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设计了甲、乙、丙三套装置(图中的 夹持仪器均未画出,“△”表示酒精灯热源),每套装置又可划分为①、②、③三部分。仪器中盛放 的试剂为:a-无水乙醇(沸点:78 ℃);b-铜丝;c-无水硫酸铜;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1)简述三套方案各自的优点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中三套方案的优点,组成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装置,可按气流由左至右的顺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甲①,乙②,丙③) (3)若要保证此实验有较高的效率,还需补充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能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中,若撤去第①部分,其它操作不变,则无水硫酸铜无明显变化,其余现象与(4)相同, 推断燃烧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 某 化 学 课 外 活 动 小 组 , 从 化 学 手 册 上 查 得 硫 酸 铜 在 500 ℃ 以 上 按 下 式 分 解 : CuSO4 CuO+SO2↑+SO3↑+O2↑,便决定设计一验证性实验探索测定反应产生的 SO2、SO3 和 O2 的物质的量,并经计算以此确定该条件下 CuSO4 分解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实验可能用到的仪器如下图所示: 实验测得数据及有关结果如下: ①准确称取 6.0 g 无水 CuSO4;②干燥管总质量在实验结束时增加了 2.4 g;③测出量筒中水的体 积后,折算成排水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80 mL;④实验结束时,装置 F 中的溶液变 为 NaHSO4 溶液(不含其他杂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按装置从左至右的方向,各仪器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装置 F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 D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确定装置 E 的进、出口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 (5)首先应计算的是物质__________的体积;通过计算,推断出该条件下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设计中,可能给测定带来误差最大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51.某同学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来探究 CO2、SO2 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 CO2 可以看到先 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 SO2 没有能看到浑浊现象。经过思考分析后,该同学改用图二的装 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能看到石 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 SO2 产生现象明显比通入 CO2 快。 ⑴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一装置实验时,通入 SO2 不 能 出 现 浑 浊 的 原 因 可 能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用图二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 CO2 或 SO2,SO2 产生浑浊、澄清的现象比 CO2 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图一进行 SO2 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从安全角度考虑装 置应做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 Fe3+和 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 提出了两种可能: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32-+H2O=2Fe2++SO42-+2H+;二是发生双水解反 亚硫酸钠 或碳酸钠 稀硫酸 图一 澄清 石灰水 图二 澄清 石灰水 SO2 或 CO2 应:2Fe3++3 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为了证明是哪一种反应发生,同学们设计并 实施了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Ⅰ:学生选择的实验用品:Na2SO3 浓溶液、BaCl2 稀溶液、稀盐酸;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若干。从选择的药品分析,实验作者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取 5mLFeCl3 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 Na2SO3 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 红棕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 Na2SO3 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 褐色。这种红褐色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 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 KSCN 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份加入 BaCl2 稀溶 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换用稀释的 FeCl3 和 Na2SO3 溶液重复实验Ⅱ。实验Ⅱ、Ⅲ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由上 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 FeCl3 浓溶液中加入 Na2CO3 浓 溶 液 , 观 察 到 红 褐 色 沉 淀 并 且 产 生 无 色 气 体 ,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形式上看,Na2CO3 和 Na2SO3 相似,但 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试题由沙井中学刘培荣老师供稿) 53、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制取氧化铜 ①称取 2 gCuSO4·5H2O 研细后倒入烧杯,加 10 mL 蒸馏水溶解; ②向上述 CuSO4 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所得混合物转移到蒸发皿, 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步骤①、③中研磨固体所 用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步骤③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 25 mL 气体为准,其 它可能 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见下表: A B 实验序号 KClO3 质量 其它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④ 1.2 g 无其他物质 ⑤ 1.2 g CuO 0.5 g ⑥ 1.2 g MnO2 0.5 g 回答下列问题: ⑶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_____________; ⑷本实验装置图中量气装置 B 由干燥管、乳胶管和 50 mL 滴定管改造后组装而成,此处所用滴定管 是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⑸若要证明实验⑤中干燥管内收集的气体是 O2,可待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 B 中乳胶管, 拔去干燥管上单孔橡皮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⑹为探究 CuO 在实验⑤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 54、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碘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 预防碘缺乏病,我国卫生部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 40~50 mg KIO3。回答下列问题: (1)加碘食盐的包装袋上通常标有如下食用建议:勿长时间炖炒。其包含的原理是 (2)KIO3 可用电解的方法制得,原理是:以石墨为阳极,以不锈钢为阴极,在一定温度和电流下电 解 KI 溶液。总反应方程式为 KI+3H2O===KIO3+3H2↑,则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阴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检验某食盐中是否含有 KIO3,某同学取食盐样品 428 g 完全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用盐酸酸 化的淀粉-KI 溶液,结果溶液呈蓝色,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证 样品是否为合格产品,该同学又用 0.030 mol·L-1 的 Na2S2O3 溶液滴定,当用去 18.00 mL 时蓝色刚好 褪去(反应方程式为 I2+2S2O 2 3 ===2I-+S4O 2 6 ),由此可判定该加碘食盐为 ______________(填“合 格”或“不合格”)产品。 55、下图是某药物中间体的结构示意图: 用 H2SO4 酸化的 KMnO4 溶液 a b 100mL 注射器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观察上面的结构式与立体模型,通过对比指出结构式中的“Et”表示 ;该药物 中间体分子的化学式为 。 ⑵请你根据结构示意图,推测该化合物所能发生的反应及所需反应条件 。 ⑶解决有机分子结构问题的最强有力手段是核磁共振氢谱(PMR)。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几种化学环 境不同的氢原子,在 PMR 中就有几个不同的吸收峰 现有一种芳香族化合物与该药物中间体互为同分异构体,其模拟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上图所示,试 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56.(14 分)常温下甲醛是一种无色、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确定的致癌物和致畸形物之一。我国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 0.08mg/m3。某研究 性学习小组设计用如下方法测定某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假设空气中无其它还原性气体): ⑴ 测定原理: KMnO4(H+)溶液为强氧化剂,可氧化甲醛和草酸, 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4MnO4—+ 5HCHO + 12H+ == 4Mn2+ + 5CO2↑+ 11H2O 2MnO4—+ 5H2C2O4 + 6H+ == 2Mn2++10CO2↑+ 8H2O ⑵ 测定装置:部分装置如图所示(a、b 为止水夹) ⑶ 实验步骤: ① 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② 用 (填仪器名称)准确移取 25.00 mL 1.00×10-3mol·L—1 的高锰酸钾溶液(过 量)于广口瓶中并滴入 3 滴 6mol·L—1H2SO4 溶液备用。 ③ 将 2.00×10—3mol·L—1 的草酸标准溶液置于 (填仪器名称)中备用。 ④ 打开 a,关闭 b,用注射器抽取 100mL 新装修的 室内空气。关闭 a,打开 b,再缓缓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充分 反应。再如此重复..4.次.(共 5 次)。如果压送气体时速度过快,可能会产生什么不利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将广口瓶中的溶液转入锥形瓶中(润洗广口瓶 2~3 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入锥形瓶)。 如果没有润洗,所测甲醛的含量将 (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⑥ 用标准草酸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记录滴定所消耗的草酸溶液体积。本实验是否需 要 指 示 剂 ? ( 如 果 需 要 , 请 写 出 指 示 剂 的 名 称 ; 如 果 不 需 要 , 试 说 明 终 点 时 的 实 验 现 象)。 。 ⑦ 再重复实验 2 次。 ⑷ 数据处理:分别于装修完工后的第 1 天、第 7 天、第 30 天(室内始终保持通风换气状况) 对室内空气进行取样,通过实验测得以下三组数据(每次实验所取的 KMnO4 溶液均为 25.00mL): 装修后 第 n 天 草酸溶液(mL) 甲醛的浓度 mg/m31 2 3 平均值 1 15.86 15.72 15.67 15.75 7 26.17 26.36 26.38 26.27 30 30.90 30.67 30.81 30.79 设 KMnO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1,KMnO4 溶液的体积为 V1(mL);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2 , 草 酸 溶 液 的 平 均 体 积 为 V2(mL) 则 : 计 算 室 内 空 气 中 甲 醛 浓 度 ( mg/m3 ) 的 代 数 式 为 (用 c1、c2 、V1、 V2 表示),计算第 30 天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为__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 后二位),并判断此时主人________(填“能”或“否”)入住。 [56B.](12 分)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致癌物和致畸物质之一。我国规定:室内甲醛含量 不得超过 0.08 mg·m-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酸性 KMnO4 溶液测定空气中甲醛的含量,请你 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测定原理】: KMnO4(H+)溶液为强氧化剂,可氧化甲醛和草酸 4MnO4-+5HCHO+12H+=4Mn2++5CO2↑+11H2O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测定装置】: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 【测定步骤】: (1)用 量取 5.00 mL 1.00×10-3 mol·L-1 KMnO4 溶液于 洗气瓶中,并滴入几滴稀 H2SO4,加 水 20 mL 稀释备用。 (2)将 1.00×10-3 mol·L-1 的草酸标准溶液置于酸式滴定管中备用; (3)打开 a,关闭 b, 用注射器抽取 100 mL 新装修的房屋室内空气。关闭 ,打开 (填“a” 或“b”),再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再重复 4 次; (4)将洗气瓶中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包括洗涤液),再用标准草酸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滴定所消耗的 草酸溶液的体积; (5)再重复实验 2 次,(每次所取的高锰酸钾溶液均为 5.00 mL)。3 次实验所消耗草酸溶液的体积平均 值为 12.38 mL。 【交流讨论】: (1)计算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为 mg ·m-3,该居室的甲醛 (填“是”或“否”) 超标; (2)某同学用该方法测量空气中甲醛的含量时,所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含量低,请你对其可能的原因(假 设称量或量取、溶液配制及滴定实验均无错误)提出合理假设: 、 。 (至少答出 2 种可能性); (3)实验结束后,该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一致认为: ①实验原理可以简化 实验中无需用草酸标准液滴定,可多次直接抽取室内空气,再压送到洗气瓶中,直至 ; ②实验装置应加以改进 可将插入 KMnO4 溶液的导管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右图),有利于提高实 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 57.(14 分)化学科研小组的同学在精确测试 Na2SO3 溶液的 pH 时,遇到了困惑。为此,他们进行 了冷静的思考和准备,决心重新实验,揭开奥秘。请你了解情况,参与交流讨论。 [查阅资料]①常温下 0.1mol·L-1 的 H2SO3 溶液的 pH 约为 2.1。 ②通常情况下,H2S 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常温下 0.1mol·L-1 的 H2S 溶液的 pH 约为 4.5。 [实验操作]①准确称取纯净的 Na2SO3·7H2O 晶体 25.20g,配成 1L 水溶液,测得其 pH=7.8。 ②以坩埚再次准确称取 25.20g 上述晶体,继而隔绝空气在 600℃以上高温下强热至恒重, 质量为 12.60g。 ③将②所得之 12.60g 固体进行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组成与 Na2SO3 无异。将其溶于水得 250mL 溶液,测得 pH=10.3。 [分析猜想] Na2SO3·7H2O 在强热下,失去结晶水,进而发生了分解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交流讨论] (1)实验操作②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次。 (2)给 Na2SO3·7H2O 加热时要隔绝空气,请以简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给以说明。 。 (3)猜想 Na2SO3 在高温强热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①和③中,两次测得的溶液 pH 相差明显,其合理的解释是 。实验③中溶液的 pH=10.3 的原 理是(以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 (5)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给上述分析、猜想及解释以佐证。请简单叙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58. (9 分)为了测量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小明按如图所示的装置, (其它夹持装置已 略 去 )在锥形瓶内放入 2g 的锌,然后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40mL 1mol/L 的硫酸,测量收集 10mL H2 所用 的时间为 t 分钟。他正准备做锌与 4mol/L 的硫酸反应的实验时,刚好下课了。在写实验报告时,他 参考了另一组同学的数 据 ,发现锌与 4mol/L 的硫酸反应,收集 10mL H2 所用的时间也为 t 分钟, 于是他得出结论:浓度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影响不大。 (全班同学所用的仪器气密性良好,所用硫酸均为统一配制。) (1)结论是 A.可靠的 B。不可靠的 C。基本正确,有疑点 D。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请说出你做出此结论的理由: (2)如果仍以测量 H2 的体积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除了用注射器测量 H2 的体积外,还有别的方 法测量 H2 的体积。请你在氢气的发生装置后画出其中的一种测量方法的装置图。 ( 3) 你还能够通过测量哪些相关的量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 59.(共 17 分) t(时间) Ⅰ Ⅱ 0.6 HI% (1)(4 分)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 5 种物质: S 、 2H S 、 3HNO 、 NO 、 2H O 。 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该反应中还原产物是______;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 0.3 mol 电子,则氧 化产物的质量是______ g 。 (2).(2 分)同一物质存在气态的熵值最大,液态的熵值次之,固态的熵值最小。若同温同压下一个化学反 应生成物气体的体积等于反应物气体的体积就可粗略认为该反应的熵变为 0。某化学兴趣小组,专 门研究了氧族元素及其某些化合物的部分性质。所查资料如下: a.碲(Te)为固体,H2Te 为气体,Te 和 H2 不能直接化合生成 H2Te b.等物质的量氧气、硫、硒、碲与 H2 反应的焓变情况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H2 与硫化合的反应 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请解释为什么 Te 和 H2 不能直接化合 。 (3)(4 分 )在复杂的反应中,要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已知 NH4 ++AlO2 -+H2O=Al(OH)3↓+NH3·H2O,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 NH4 +、Al3+、H+混合溶液中, 慢慢滴加 NaOH 溶液,直至过量,并不断搅拌,依次发生了数个离子反应;其中: 第二个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最后一个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7 分)将 1molI2(g)和 2molH2(g) 置于某 2L 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 应: H2(g) + I2(g) 2HI(g); △H<0。并达平衡。HI 的体积分数 HI%随 时间变化曲线如图Ⅱ所示: ①达到平衡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②保持加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变,若改变 反应条件,在某一条件下 HI%的变化如曲线 I 所示,则该条件可能是(写出所有的可能性) 在这种条件下,平衡常数 K 值 (填增大、变小、不变或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③若保持温度不变,在另一相同的 2L 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 H2(g)和 2mol HI(g),发生反应达到平衡 时,H2 的体积分数为 60.(15 分)红矾钠(重铬酸钠:Na2Cr2O7·2H2O)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在印染工业、电镀工 业和皮革工业中作助剂,在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用作氧化剂,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1)实验室中红矾钠可用铬铁矿(主要成分:FeO·Cr2O3)利用以下过程来制取。 ①步骤 I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4223232 8)(2)(87)(8)(4 COsOFesCrONaOsCONasOCrFeO 该 反 应 的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在常温下该反应速度极慢,下列措施中 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升高温度 B.通入过量的空气 C.将原料粉碎 D.增加纯碱的用量 ②步骤Ⅱ中所得溶液显碱性,其中除含有 Na2CrO4 外还含有铝、硅元素的化合物,它们的化学 式可能是 、 。 ③步骤Ⅲ需将溶液的 pH 调至 7~8 并煮沸,其目的是 。 ④步骤Ⅳ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将红矾钠与 KCl 固体 1:2(物质的量比)混合溶于水后经适当操作可得到 K2Cr2O7 晶体。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上述过程。 序号 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①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搅拌直到固 体不再溶解。 ② ③ ④ ⑤ 过滤、干燥 得到 K2Cr2O7 晶体 61.(10 分)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的工业电石 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和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 现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甲在制得的气体中还含有少量的还原性 杂质气体,由此乙同学提出必先将其除去,再与溴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Ⅱ浸取I 氧化 Ⅲ Ⅵ加 H2SO4 酸化 Ⅴ 产品:Na2Cr2O7·2H2O 铬 渣 ( 含 硫 酸 铬铁矿等原 料 Na2CrO4 溶 液 A B C D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多选扣分)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乙同学推测乙炔气体中必定含有一种杂质气体是(填化学式) ,它与溴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验证乙炔气体的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如果选用下列编号为 A、B、C、D 的四种装置(有的可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 请你写出所选择装置编号(填在方框中)及装置中的化学药品名称(填在括号内) 62.(10 分)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到自来水厂进行参观,了解到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1)源水中含 Ca2+、Mg2+、HCO3-、Cl-等,加入 CaO 后生成 Ca(OH)2,进而发生若干个复分解反应, 试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加入凝聚剂可以除去其中的悬浮固体颗粒,该过程是 (填写下列各项的序号); ①只有物理过程,无化学过程 ②只有化学过程,无物理过程 ③既有化学过程又有物理过程 B (电石、水) ( ) ( ) ( ) 暴 晒 加入 CaO 一 级 沉 降 二 级 沉 降加入凝聚剂 再通入 CO2 加入 A 过滤池 源水 自来水 FeSO4·7H2O 是常用的凝聚剂,加入后最终生成红褐色胶状沉淀,则这种沉淀是 ; (3)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和 ; (4)物质 A 的作用是 ; (5)A 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填写序号) 。 ①ClO2 ②SO2 ③浓氨水 ④Ca(ClO)2 ⑤浓硫酸 63、(8 分) (1)化学平衡常数 K 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 值越大,表示 , K 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 值 。 (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 10L 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 CO 和 H2O,在 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 + H2O(g) CO2(g) + H2 (g) △H1 <0 CO 和 H2O 浓度变化如下图,则 0~4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 mol/(L•min) (3) t℃(高于 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 3min~4min 之间反应处于 状态; C1 数值 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 4min~5min 之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表中 5min~6min 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64.(14 分)为测定碳酸钙的纯度(设含杂质 SiO2),有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请回答每个方案 中的问题。 方案一: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g; (2)用 cmol·L-1 的盐酸 VmL(过量)溶解样品; (3)取溶解后的溶液的十分之一,用 c′mol·L-1NaOH 溶液滴定,恰好用去 V′mL。 问题①:列出本实验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加盐酸后是否需要滤出 SiO2 后再用 NaOH 溶液滴定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需要 B.不需要 C.均可 问题③:碳酸钙纯度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g; (2)高温烧煅到 1 000℃直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量,质量为 M′g。 问题①:为什么要煅烧至 1 000℃且“直至质量不再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本方案中的“冷却”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g; (2)加入足量 cmol·L-1 盐酸 VmL 使之完全溶解; (3)过滤并取滤液; (4)在滤液中加入过量 c′mol·L-1Na2CO3 溶液 V′mL; (5)将步骤(4)中的沉淀滤出洗涤,干燥、称重为 M′g。 问题①:此方案中可以不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c、V B.c′、V′ C.M′ D.M 问题②:步骤(5)中要将沉淀进行洗涤,如果未经洗涤,则测定结果:碳酸钙纯度将_________(偏高、 偏低、无影响) 综上所述,你认为三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__________。其他方案的缺点分别是:方案三:沉淀 的洗涤、干燥、称量操作过程复杂,容易造成较大误差。方案_________,_________。 65.(10 分)铝的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能使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 膜,该氧化膜不溶于稀硫酸。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按下列步骤模拟该生产过程。填写下列空 白: (1)配制实验用的溶液。要配制 200mL 密度为 1.2g·cm-3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6% 的 NaOH 溶液,需要称取 gNaOH 固体。 (2)把铝片浸入热的 16%NaOH 溶液中约半分钟左右洗去油污,除去表面的氧化 膜,取出用水冲洗。写出除去氧化膜的离子方程式 。 (3)如图,组装好仪器,接通开关 K,通电约 25min。在阳极生成氧化铝,阴极产生气体。写出 该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 阳极 阴极 (4)断开电路,取出铝片,用 1%稀氨水中和表面 的酸液,再用水冲洗干净。写出该过程发生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 66.(9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2)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 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 (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 3.20g 氧化铁 2.00g 碳粉混合均匀,放入 48.48g 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选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 N2 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 52.24g。 (5)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 0.48g,氧元素质量为 0.96g。得出原假设不 成立,理由是 。 (6)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判断,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实验优化: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应对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你认为应作如何改进? 。 67.(12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专门研究了氧族元素及其某些化合物的部分性质。查得的资料如下: ①常温下硒(Se)和碲(Te)为固体,H2Se 和 H2Te 为气体; ②Te 和 H2 不能直接化合生成 H2Te; ③氧气、硫、硒、碲与 1 molH2 反应的焓变情况如下表所示。 物质 O2 S Se Te △H(kJ·mol-1) -242 -20 8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氧族元素中含有 18 个电子的两种氢化物的化学式 、 。 (2)写出硒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 (3)已知 298K 时,H2Te 分解反应的 2 1.154,0 HTemolkJHS 和请解释 不能直接 化合的原因 。 (4)H2S 的水溶液显弱酸性,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它的第一级电离常数可用 Kal 来表示.当温度升高时,Kal 的值 (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不能确定”)。 (5)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均为 1L(容器容积不可变)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 2 mol SO2、 1 mol O2 和 4 mol SO2、2 mol O2,在相同条件下使其反应。最终达到平衡后,甲、乙两容 器中SO2转化率分别为50%和a(乙),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 L·mol -1 (填写具体数据),此时 a(乙) 50%(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68.(8 分)科学探究是非常注意方法和原则的。往往采用控制条件不变、每次只有一个变量 的方式来探究事物变化的规律。 已知气体 X2 和气体 Y2 在一定条件下能化合生成气体 C,并知 C 的化学式只有三种可能:分别 为 XY、X2Y 或 X3Y。请设计实验(实验装置任选)来确定 C 的化学式,YC 简述实验过程,分析 说明结论。 实验过程: 结论及分析: ①若实验结果是: ,则生成物 C 的化学式为 XY。 判断的依据是: 。 ②若实验结果是: ,则生成物 C 的化学式为 X2Y。 判断的依据是: 。 69.(11 分)已知氨水的电离度与醋酸的电离度在同温同浓度下相等,溶有一定量氨的氯化铵溶液呈 碱性。现向少量的 Mg(OH)2 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固体完全溶解。甲同学的 解释是. Mg(OH)2(固) Mg2++2OH-……① NH4++H2O NH3·H2O+H+……② H++OH- H2O……③ 由于 NH4+水解显酸性,H+与 OH-反应生成水,导致反应①平衡右移,沉淀溶解;乙同学的解 释是. Mg(OH)2(固) Mg2++2OH-……① NH4++OH- NH3·H2O……② 由于 NH4Cl 电离出的 NH4+与 Mg(OH)2 电离出的 OH-结合,生成了弱的电解质 NH3·H2O,导 致反应①的平衡右移,Mg(OH)2 沉淀溶解。 (1)丙同学不能肯定哪位同学的解释合理,于是选用下列的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两位同学 的解释只有一种正确,他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NH4NO3 B.CH3COONH4 C.Na2CO3 D.NH3·H2O (2)请你说明丙同学作出该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入 Mg(OH)2 的浊液中,Mg(OH)2 溶解;由此推知,甲和乙哪位同学的 解释更合理___________(填“甲”或“乙”);完成 NH4Cl 饱和溶液使 Mg(OH)2 悬浊溶解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14 分)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速力 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 人体中的胃酸。 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 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 1 是 ,试剂 2 是 ,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 式是 , ; (2)加入试剂 2 后溶液中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淡红色是因为 ,写出 +2 价 Fe 在空气中转化为+3 价 Fe 的化学方程式 ; (3)该同学猜想血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3 价铁被还原为+2 价铁, 你认为该同学的猜想合理吗? 。若你认为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 合理,该空不要作答) ;若你认为不合理请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简单的 实验加以验证(若你认为合理,该空不要作答) 。 71.(15 分) 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 O2 的作用,人如果缺铁就可能出现缺 铁性贫血,但是摄入过量的铁也有害。下面是一种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该药品为无水碱 式盐,含 Fe2+ 34%~36% ,是薄衣片,……,与 VC(维生素 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 某同学设计实验对其中的铁成分进行了验证。请一起完成该实验: 第一步: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可以氧化 SCN- 生成 N2、CO2 和 SO42-,也可以将 Fe2+氧化成 Fe3+。 第二步:向去掉糖衣、研磨好的药品中加稀盐酸,出现淡绿色浑浊液,说明有 离子存在(填 离子符号); 第三步:往上述溶液中滴入几滴 KSCN 溶液,出现浅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少量 Fe3+离子存在。 该离子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药品中的铁本来就是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②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③本实验过程 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 第四步:将第三步所得溶液分成 2 份,分别装在 A、B 两个试管中。 第五步:向 A 试管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再慢慢滴入过量的 H2O2 溶液,溶液的红色先变 深,之后红色逐渐褪去。 红色变深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溶液红色又褪去的原因可能是: ; 请自选中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药品,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 第六步:向 B 试管的溶液中加入一片 VC 片,片刻后溶液红色也褪去,说明 VC 有 性; 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中所述“与 VC 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这句话? 。 72. (12分)空气中的SO2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可用g/cm3表示)都是重要的空气质量指标。 在工业生产上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不得超过0.02mg/L。 ⑴为测定某地方的空气中 SO2 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 应 用 上述装置测定空气中的 SO2 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除测定气体流速(单位:cm3/min)外,还 需要测定 。 ②已知:碘单质微溶于水,KI 可以增大碘在水中的溶解度。 请你协助甲同学完成 100mL5×10-4mol/L 碘溶液的配制: 第一步:准确称取 1.27g 碘单质加入烧杯中, ; 第二步: ; 第三步:从第二步所得溶液中,取出 10.00mL 溶液于 1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 ⑵乙同学拟用下列简易装置测定空气中的 SO2 含量:准确移取 50mL5×10-4mol/L 的碘溶液,注 入右图所示广口瓶中,加 2~3 滴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在指定的测定地点抽气,每次抽 气 100mL,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记录抽气次数(n)。 ①假设乙同学的测量是准确的,乙同学抽气的次数至少为 次,方可说明该地空气中的 SO2 含量符合排放标准。 气体流速管 颗粒吸附剂 棉花 注:气体流速管是用来测量单位时间 内 50mL5×10-4mol/L 碘溶液(滴有 2~3 滴淀粉试液) ○A ZnCu CuSO4 溶液 ②如果乙同学用该方法测量空气中 SO2 的含量时,所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含量低,请你对其可能 的原因(假设溶液配制、称量或量取及各种读数均无错误)提出两种合理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需要抽气的次数太多,操作麻烦。与乙讨论后,决定将抽气 次数降到 100 次以下,请你设计合理的改进方案: 。 73.(10 分) 国家环保总局“2006 年环境监测 公报”指出,减少 SO2 的排放和生活废水 的处理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主要 任 务。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SO2 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某 地区酸雨 pH 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地区酸雨pH 随时间增 加而减小的原因 。 ⑵ 新型氨法烟气脱硫技术采用氨吸收烟气中 SO2 生成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再用一定量的磷 酸进行反应, 在 反 应 回 收 SO2 后 的 混 合 物 中 通 入 适 量 的 氨 气 得 到 一 种 产 品 。 该 技 术 的 优 点 是 。 ⑶ 为进一步减少 SO2 的污染并变废为宝,人们正在探索用 CO 还原 SO2 得到单质硫的方法来除 去 SO2。该方法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为:SO2+2CO=2CO2+ x 1 Sx 、CO+ x 1 Sx=COS、 2COS+SO2=2CO2+ x 3 Sx 。其中 COS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⑷ 生活污水中含大量细小的悬浮物,可加入某些物质使之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请你举一 种常见的能使生活污水中悬浮物聚沉的物质,其化学式为 。若生活污水中含大 量的氮化合物,通常用生物膜脱氮工艺进行处理:首先在消化细菌的作用下将 NH4 +氧化为 NO3 -:NH4 ++2O2=NO3 -+2H++H2O,然后加入甲醇,NO3 -和甲醇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请写 出加入甲醇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74.⑴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 101kPa 时,32.0gN2H4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放出热量 624kJ(25℃时),N2H4 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⑵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 20%~30%的 KOH 溶液。肼—空气燃料电池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5 10 15 20 25 30 354.8 4.8 4.8 4.9 4.9 p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⑶右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示意图。 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②假设使用肼—空气燃料电池作为本过程中的电源,铜片的质量变化 128g, 则肼一空气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 L(假设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 20%) ⑷传统制备肼的方法,是以 NaClO 氧化 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75.(12 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 Fe3+和 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请你一起参与并协助他 们完成实验。 ⑴提出猜想: 甲同学认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 乙同学认为发生双水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2Fe3++3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 …… ⑵实验验证: 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来探究反应的可能性。 ①为了检验所用 Na2SO3 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 ②取 5mLFeCl3 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 Na2SO3 溶液至过量,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 红棕色(无气泡产生,也无沉淀生成)。 ③将②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再加入 BaCl2 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 成;另一份滴入几滴 KSCN 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⑶得出结论: ①根据丙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②实验③中溶液变成血红色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⑷拓展探究: ①丁同学在 FeCl3 溶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是 。 ②从形式上看,Na2CO3 和 Na2SO3 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 溶 液 反 应 的 现 象 差 别 很 大 , 其 可 能 的 原 因 除 SO32 - 水 解 能 力 较 CO32 - 小 外 , 还 有 。 76.(10 分)近年来,镁在汽车、航天、航空、机械制造、军事等产业中应用迅猛发展。 ⑴新型镁合金被大量应用于制成笔记本电脑外壳、竞赛自行 车 框 架 等 , 是 由 于 镁 合 金 具 有 等 优异性能。 ⑵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以镁条、铝片为电极,以稀 NaOH 溶 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如右图所示)时发现,刚 开 始,电表指针向右偏转,镁条做负极;但随后很快指针向左偏转,镁条表面有极少量的气泡 产生。 ①开始阶段,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 ②随后阶段,铝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条表面只有极少 量的气泡产生,其原因是:2H2O+2e-=H2↑+2OH-,试写出 镁电极发生的主要反应的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经研究测定,镁与不同浓度的硝酸反应,生成气体产物的含量 随 HNO3 浓度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溶液中的产物有 Mg(NO3)2, NH4NO3 和 H2O。某同学拟用 1.2g 镁与 100mL 硝酸反应制取二氧 化氮,硝酸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 [76B.]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铝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目前我 国铝消费超过 430 万吨,在众多的金属中仅次于钢铁。 经查阅,铝及其氧化物的有关实验数据如 下: 熔点/℃ 沸点/℃ 铝 660 2467 氧化铝 2050 2980 ⑴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它占地壳总质量的 7.51%,比铁几乎多 1 倍,是铜的近千 倍 。 但 人 类 发 现 和 利 用 铝 比 较 迟 , 你 认 为 其 主 要 原 因 是 。 ⑵ 用坩埚夹住一小块铝箔(箔厚约 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 化, 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 不滴 落 , 好 像 有 一 层 膜 兜 着 。 铝 箔 “ 卷 缩 不 脱 落 ” 是 因 为 。 ⑶将铝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铝片表面灰暗,用湿布擦试后,铝片上附着了液态银白色的物质。 将该铝片静置一段时间,铝片表面长出白色须状物,手持铝片时,白色须状物脱落,铝片发烫。 经实验白色须状物能溶于稀盐酸且无气体放出。试写出直接导致铝片发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Mg Al 1mol/LNaO 20% 40% 60% 0 2 4 6 8 10 H2 N2 NO2 NO mol/L Mg Al 1mol/LNaOH ⑷剪取大小、表面积相近的镁条和铝片,用砂纸打磨其表面,使镁条与铝片与电流计相连接后迅 速插入盛有 1mol/LNaOH 溶液的烧杯中(如图)。预期的实验现象是:铝片溶解,镁片上有大量 气泡放出。然而实验事实是:开始,铝片表面有许多气泡,随后,铝片表面气泡减少,镁条表面 只有少量气泡产生,电流计显示电流方向与开始时相反。请写出后一过程镁片上的电极反应 式 。 ⑸能源问题是人们关心的热点,有人提出用金属铝作燃料,这真是一种大胆而新颖的设想。对此, 你的观点是 (填“A”或“B”),其理由是 。 A.可行 B.不可行 77.(10 分)为了探究硫化钠晶体(Na2S•nH2O)在空气中的变化,某兴趣小组的实验步骤及现象 记录如下:①将少量硫化钠晶体置于表面皿上,暴露在空气中。②三天后将样品放入盛水的烧杯 中,搅拌后得无色澄清溶液。③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过量盐酸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保持澄清。 ⑴请你根据上述记录猜想所放出气体的成分可能是(至少写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所放出气体为两种气体的混合气体,请使用品红溶液、浓溴水、澄清石灰水三种试剂设计一 个组合实验分析该混合气体的组成,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 实验方案 可能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⑶如果要检验硫化钠晶体是否被氧化生成了硫酸钠,请简要说明检验的方法、现象和结论(可在 兴趣小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本题共 14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由 Fe2+制备 Fe(OH)2 的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 方法一:按照图 1 进行实验,容器 A 中的反应 开始时,弹簧夹 C 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 关闭弹簧夹 C,容器 A 中的反应仍在进行。最 终在_______容器中观察到白色沉淀,该实验中 涉 及 到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有: 。 方法二:按图 2 进行实验,最终在两极间的溶液中首先观察到白色沉淀。请从所提供的试剂或电极 材料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①纯水 ②NaCl 溶液 ③NaOH 溶液 ④四氯化碳 ⑤CuCl2 溶液 ⑥乙醇 ⑦Fe 棒 ⑧植物油 ⑨碳棒 图 1 图 2 a 为___________,b 为___________,c 为___________,d 为___________。(填序号) 【探究思考】实验表明上述实验中出现白色的沉淀会逐渐转变为灰绿色或绿色,那么如何解释出现 灰绿色或绿色的现象呢? (1)甲同学查阅资料后,得到 Fe(OH)2 如下信息: 资料名称 物理性质描述 化学性质描述 《化学辞典》,顾翼东 编,1989 年版 P637 白色无定形粉末或白色至淡绿 色六方晶体 与空气接触易被氧化,将细粉喷 于空气中,则立即燃烧出火花 《大学普通化学(下 册)》傅鹰著 P637 白色沉淀 此 沉 淀 易 被 氧 化 成 微 绿 色 Fe3(OH)8 《普通化学教程》(下 册)P788 白色 能强烈吸收 O2,迅速变成棕色 Fe (OH)3。这时作为氧化的中间产 物为土绿色,其中含有 Fe2+、Fe3+。 阅读该资料后,你对上述实验中出现灰绿色或绿色的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 ;资料 中提及的微绿色 Fe3(OH)8,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可写成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依据配色原理:白色和棕色不可能调配成绿色或灰绿色的常识,认为绿色可能是形成 Fe(OH)2·nH2O 所致。用热水浴的方式加热“方法一”中生成的绿色沉淀,观察到沉淀由绿变白的趋势。 加热时,“方法一”中弹簧夹 C 应处于_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状态,容器 A 中的反 应须处于___________(填“停止”或“发生”)状态。写出该实验中支持乙同学观点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3)欢迎你参加该研究小组的讨论,请提出一种在研究由 Fe2+制备 Fe(OH)2 的过程中,有助于对沉 淀由“白”变“绿”的现象进行合理解释的实验设计新思路。 。 79.(11 分) I、下表是百姓超市出售的“粤牌”加碘精制盐的有关说明: 产 品 标 准 号 Q/320000JYJ03-2004 许 可 证 号 食盐批字第 100070 号 配 料 表 精制盐、碘酸钾 含 碘 量 35±15mg/kg 卫生许可证号 粤食字(2005)第 00015 号 分 装 日 期 见封口 储 藏 方 法 通风、防潮 食 用 方 法 根据烹调所需适量加入 食品标签认可号 粤食签(2002)007 号 II、下面是某网站上刊出的有关碘及碘的化合物的有关信息: 自然界中碘主要以碘化物和碘酸盐的形式存在。碘在海水中的含量甚微(5×10-8%),但海洋 中某些生物如海带、海藻等具有选择性吸收和聚积碘的能力,因而干海藻是碘的一个重要来源。目 前世界上碘主要来自智利硝石,其中含碘 0.02%~1%,智利硝石中碘主要以碘酸钠(NaIO3)的 形式存在。通常情况下碘是一种紫黑色固体,易升华,只能少量溶于水得棕黄色的碘水溶液,但易 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紫色的碘蒸气有刺激性气味,能强烈刺激眼、耳、鼻、气管等粘膜, 吸入较多的碘蒸气会发生中毒,甚至造成死亡。碘遇淀粉(面粉的主要成分)会出现明显的蓝色。 碘离子(I-)具有明显的还原性,而高价态的碘则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2NaI+3H2SO4+MnO2====2NaHSO4+MnSO4+2H2O+I2 …………(1) 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 …………(2) 反应(1)是从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2)是从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两 个反应均在水溶液中进行。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1)、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是: 反应(1): ; 反应(2): ; I2 在反应(1)中是 (填“氧化”或“还原”,下同)产物,在反应(2)中是 产 物; (2)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上述 “粤牌”精制盐中是否真的含有碘元素。 实验名称:探究“粤牌”精制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实验目的:1.认识碘酸钾中的碘元素转变成碘单质的化学反应; 2. 。 实验原理:用 NaHSO3 还原 KIO3 生成单质碘,再用淀粉检验碘单质的存在 实验用品:试管、滴管,“粤”牌精制盐、亚硫酸氢钠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 实验步骤:(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完成下表第 1 步的操作及第 3 步的现象两个空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固体在水中溶解 食盐及碘酸钾能溶于水 2.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适量的 亚硫酸氢钠溶液,振荡。 溶液出现棕黄色 3.再向上述溶液中滴加淀粉 溶液,振荡。 “粤”牌精制盐中含有碘元素。 80.(12 分)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请关注以下两个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 I、2001 年 11 月 20 日,《解放日报》报道: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被迫全国移民”到新西兰。该 国前总理佩鲁曾声称图瓦卢是“温室效应的第一个受害者”。目前该国正面临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的局 面。该国岛屿近 20 年来已经被海水侵蚀得千疮百孔,岛上的淡水日益减少;海水的大量侵入使土 壤盐碱化,粮食和蔬菜无法正常生长。图瓦卢陆地最高处仅海拔 4.5m,由于海平面日渐升高,据 估计这些岛屿将于 50 年内被海水淹没。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图瓦卢是由多个珊瑚礁形成的岛国。由于大气中 CO2 含量的剧增,大量珊瑚礁(主要成 分是碳酸钙)被海水侵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 ____ ___。 (2)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有人根据液态 CO2 密度大于海 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 CO2 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小大气中 CO2 的浓度。为使 CO2 液化, 可采用的措施是 A.减压、升温 B.增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增压、降温 (3)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 物质。如将 CO2 和 H2 以 1∶4 的比例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的 能源。请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 C O H H O2 2 24 2 ( ) 若将 CO2 与 H2 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以 1∶3 的比例发生反应,生成某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 该化工原料可能是( ) (填序号)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芳香烃 II、“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汽车起动引擎用电火花去点燃汽缸 中的燃料蒸气(辛烷)和空气混合物,汽缸内发生燃烧,燃烧是急速而猛烈的,温度很高,当活塞 从气缸里往外推出时,燃烧的气体在不到百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受到膨胀和冷却,因此燃料必有一部 分不完全燃烧。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气缸内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不填满) ①: 2 C8H18 + 25 O2 → 16 CO2 + 18 H2O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辛烷蒸气在气缸内完全燃烧,则空气体积与辛烷蒸气体积之比是 。(假设空气 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4:1) (3) 若空气体积与辛烷蒸气体积之比小于(2)中的值,则汽车尾气中含量较多的有害气体 是 。若空气体积与辛烷蒸气体积之比大于(2)中的值,则汽车尾气中含量 较多的有害气体是 。 81.某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3mL 某浓 度的稀盐酸(足量),将两个各装有 0.3g NaHCO3 和 Na2CO3 粉 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 NaHCO3 和 Na2CO3 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右图: (1)盛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试管中气球变得更大, 大小 气球(不计气球的弹力和气体温度影响) 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单 整数比)____________。 (2)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 NaHCO3 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 Na2CO3 粉末的试管变热。由此 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 和 HCl 反应为吸热反应,而 Na2CO3 和 HCl 反应为放热反应。 甲同学写出了如下热化学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无限稀释的含义): HCO3 -(aq)+ H+(aq) →H2O(l)+ CO2(g) +Q1; Q1<0 CO32-(aq)+ 2H+(aq) → H2O(l) + CO2(g) +Q2; Q2 >0 甲同学所作结论的方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为研究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某研究小组以《NaHCO3、Na2CO3 和盐酸反应过程中热 效应的研究》为研究课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每次实验各做三次,取平均值): 序 号 试剂 1 试剂 2 混合前 温度 混合后最高 或最低温度 ① 35mL 水 2.5g NaHCO3 固体 20℃ 18.5℃ ② 35mL 水 3.2 Na2CO3 固体 20℃ 24.3℃ ③ 35mL 稀盐酸 含 2.5g NaHCO3 的 饱 和 溶 液 32.5mL 20℃ 19℃ ④ 35mL 稀盐酸 含 3.2g Na2CO3 的 饱 和 溶 液 23.1mL+10ml 水 20℃ 24.2℃ ⑤ 35mL 稀盐酸 2.5gNaHCO3 固体 20℃ 16.2℃ ⑥ 35mL 稀盐酸 3.2g Na2CO3 固体 20℃ 25.1℃ 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 V 型纸槽)、气球、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外, 还需要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NaHCO3 的溶解是吸热过程 B、NaHCO3 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Na2CO3 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D、Na2CO3 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5)结论:影响 NaHCO3 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10 分)金属镁和镁合金在航空、汽车制造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金属镁的 冶炼有多种方法,其中之一为皮江法。该方法是以白云石(CaCO3•MgCO3 为原料,经高温煅烧生成 氧化物(CaO•MgO),氧化物在还原炉中经 1200℃真空条件下用硅铁还原生成镁蒸汽(铁在反应前 后化合价不变),镁蒸汽经冷凝器冷聚为粗镁,粗镁再经精炼、铸锭得到成品金属镁。反应工艺流 程如下图: ⑴在冶炼过程中反应温度对生成金属镁的影响如图,从图中分析,还原反应的反应热 △H 0(填“<”“>”“=”)理由是 。 ⑵还原炉中需要在 1200℃真空条件下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温度与压强的关系如下 剩余压强 mmHg 760 10 1 0.1 平衡时的温度℃ 2370 1700 1430 1235 真空条件对制备金属镁来讲,可以达到的目的是: ① ② ⑶含镁矿物常见的有菱镁矿(MgCO3)、白云石和光卤石(KCl••MgCl2• 6H2O),其中 KCl••MgCl2• 6H2O 属于 。 A.复盐 B.混合物 C.配合物 ⑷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煅烧白云石 。 ②CaO•MgO 与 Si 的反应 。 83.现有含 CaO 杂质的 CaC2 试样。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用以下三种方案测定 CaC2 试样的 纯度。请填写下列空白: (1)第一种方案: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测定 CaC2 试样的纯度。 ①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各接口的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时称取的试样为 1.40g,产生的乙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448mL,此试样中 CaC2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2)第二种方案:根据试样和水在锥形瓶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测定 CaC2 的质量分数。先称 取试样 1.60g、锥形瓶和水的质量为 195.00g,再将试样加入锥形瓶中,反应过程中每隔相同时 间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读数次数 质量/g 第 1 次 196.30 第 2 次 196.15 锥形瓶十水十试样 第 3 次 196.05 第 4 次 196.00 第 5 次 196.00 计算 CaC2 的质量分数时,必需用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作第 6 次读数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种方案: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1.60g),操作流程如下: ①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 ②还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 CaC2 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_________(填“偏大”、“偏 小”或“不变”)。 (以上试题由西乡中学刘广军老师提供) 元素及其化合物 操作Ⅰ 溶 液 转 操作Ⅱ 称量 样品 冷却 稀盐酸 84、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某一化学反应,现对反应体系内的 X、Y、Z、Q 四种物质进行测定, 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0.0 4.6 37.8 0.0 反应后质量/g 43.6 待测数据 12.6 3.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待测数据”的数值是 ,此密闭容器反应类型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若 X 是水,Y 是氮的氧化物,且反应式的计量系数比 n(X)︰n(Y)︰n(Z)︰n(Q) ==2︰4︰4︰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反应结束后若将反应体系内的 Y 物质取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其体积小于 11.2L,其原 因是 。 85、现有 X、Y、Z、W 四种含氧酸,其成酸元素分属周期表中的第ⅣA 族到第ⅦA 族。若将 四种含氧酸溶液,分别进行光照或微热测得如下数据: 含氧酸 X Y Z W 含氧酸质量/g 25.2 a 3.1 10.5 生成物 U/g 3.2 / / 3.2 生成物 V/g 3.6 0.9 0.9 / 不同生成物 Q/g 18.4 3.2 b c 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含氧酸名称 Y ,Z ,生成物名称 U ,V 。 (2)上表中数据:a g,b g,c g。 (3)试分析 W 能生成 U,而 Y 不能生成 U 的原因。 (4)实验过程中若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W 生成的气体 Q,进而测定气体 Q 的摩尔质量发 现其数值小于理论值(不考虑测定方法误差),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选自 2007 年《化学教学》第 3 期) 86、某学生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 Ⅰ.实验方案 ①用砂纸擦净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②向新制的 H2S 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④镁带与 2 mol·L-1 的盐酸反应 ⑤铝条与 2 mol·L-1 的盐酸反应 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 Ⅱ.实验现象 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C.反应剧烈,产生气体可燃烧。 D.剧烈反应,产生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E.生成白色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F.生成淡黄色沉淀。 现在请你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验证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砂纸、镊子、滤纸、小刀、 、 药品:(略) (3)实验内容(在下列空格内填写相关内容) 实验方案顺序 实验现象 3 A E 2 (4)实验结论: 。 (5)问题和讨论: ①请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补充一组实验方案(简单易行),证明此周期中另外两种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题由松岗中学何建文老师原创) 87.已知:水体中存在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英文简写为 DO)。溶解氧是大气中的氧 气经过与水体充分接触或经过化学、生物化学等反应后溶解与水中的氧。水中 DO 的含量在生 产、生活、科学研究中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某学习小组针对不同水位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做了实 验,数据如下: 不同水位对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记 录 次 数 水面(mg/L) 水中 10cm(mg/L) 水中 20cm(mg/L) 池底 35cm(mg/L) 1 5.52 5.83 6.75 6.91 2 5.21 6.22 6.57 5.22 3 5.77 7.41 6.73 4.30 平均值 5.50 6.49 6.68 5.48 1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的出的规律是:‗‗‗‗‗‗‗‗‗‗‗‗‗‗‗‗‗‗‗‗‗‗‗‗‗‗‗‗‗‗‗‗‗‗‗‗‗; 2 该研究小组在测定 DO 含量过程中,还需要记录的数据为:‗‗‗‗‗‗‗‗‗‗‗‗‗‗‗‗‗‗‗‗ 3 请结合以上信息猜测,在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大多数的鱼常在‗‗‗‗‗‗‗‗游动。 A、水面; B、水底, C、水中一定的深度 如果你是一名鱼养殖人员,你的鱼塘 DO 含量较低,你应如何解决?‗‗‗‗‗‗‗‗‗‗‗‗‗ ④DO 含量的测定除了可以应用在鱼养殖业外,还应用于生产中。如给锅炉进水时,往往要预 处理除去水中的各种气体,防止锅炉内的铁被氧气腐蚀。问:此类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中的‗‗‗‗‗ 腐 蚀 , 负 极 发 生 的 电 极 反 应 为 : ‗‗‗‗‗‗‗‗‗‗‗‗‗‗‗ 正 极 发 生 的 电 极 反 应 为 : ‗‗‗‗‗‗‗‗‗‗‗‗‗‗‗‗‗‗‗‗‗‗‗‗‗‗ (该题由龙华中学邓丽瑛老师原创) 88.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变化的探究 (12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探究中发现,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 色总是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为此,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①MnO4-在酸性环境下的还原产物是 Mn2+ ②2KClO3 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 【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若干个)、胶头滴管(2 支) 试剂:0.1mol/L H2C2O4 溶液、0.1mol/L KMnO4 溶液、稀硫酸、MnSO4 固体 【实验内容】 在 1 号和 2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10ml H2C2O4 溶液,在 1 号试管中加入硫酸锰固体。然后在两支 试管中加入 0.1mol/L KMnO4 溶液。现做如下对比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加入药品 不加 MnSO4 的硫酸 加少量 MnSO4 的硫酸 酸化的 H2C2O4 溶液 酸化的 H2C2O4 溶液 实验现象 (褪色时间) H2C2O4 褪色很慢 (31 秒) H2C2O4 褪色很快(4 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进行该实验还缺少的实验仪器是: 。 (2)H2C2O4 溶液与酸性的 KMnO4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甲同学测出的褪色时间是以下列哪个选项为依据的( ) A.从 KMnO4 溶液滴加到刚好接触 H2C2O4 溶液开始,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近乎无色,半分钟之内 不再出现紫红色为止。 B.从 KMnO4 溶液滴加到刚好接触 H2C2O4 溶液开始,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为止。 C.从 KMnO4 溶液滴加到刚好接触 H2C2O4 溶液开始,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近乎无色为止。 (4)甲同学认为该反应褪色由慢到快是何种原因引起的? 。 (5)乙同学和丙同学从甲同学的实验探究中得到启示,他们也分别提出了能影响该溶液化学反应 速率因素的另外两种可能原因,你认为他们提出的两种可能原因是: ① ② 。 (该题由机场实验学校吴耀清老师原创) 89(7 分) 潜在储氢材料——化合物 A 是第二周期两种氢化物间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 是乙烷的等电子体,相对分子质量 30.87,常温下为白色晶体,稳定而无毒。刚刚融化的 A 缓慢释 放氢气,转变为化合物 B(乙烯的等电子体)。B 不稳定,易聚合成聚合物 C(聚乙烯的等电子 体)。C 在 155oC 释放氢气转变为 X(聚乙炔的等电子体),其中聚合度为 3 的化合物 D 是苯的 等电子体。高于 500oC 时 D 释放氢气,转变为化合物 E,E 有多种晶型,有类似金刚石的原子晶 体,也有类似于石墨的片层结构的过渡型晶体。 (1) 写出 A、B、C、D、E 的化学式。 (2)为使 A 再生,有人设计了化合物 D 在水蒸气存在下与甲烷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90.(7 分)某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存在 Na+、Ba2+、AlO 2 、S2-、SO 2 3 、SO 2 4 。取该溶液进 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甲的化学式为 ; (2)由溶液甲生成沉淀乙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沉淀丙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4)综合上述信息,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 (5)气体甲的成分可能有哪几种?(可以不填满也可以补充) 1 2 3 4 5 6 91、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请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 下列问题: (1)我们知道,稀盐酸与铜不反应。在稀盐酸中加入 H2O2 后,则可使铜顺利溶解。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 某同学未加入氧化剂,而是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也能使铜溶于稀盐酸。请在方格中画出该 装置: (2)在一定体积的 18mol/L 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是 0.9mol。 则该硫酸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若欲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 可在其中加入硝酸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分别等体积、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 后者呈兰色,某同学提出可能是 Cu2+浓度不同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 另一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溶液中 Cu2+与 NO2 共存的结果,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此说法正确与否 (简述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以上试题由新安中学吴强老师供稿) 92.传统的定量化学实验受到计量手段的制约而研究范围狭窄、精确度不高。随着 DIS 系统 (即数字化信息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的发明和使用,这一问题有了很大程 度的改善。某学习小组利用中和反应原理和 DIS 系统测定某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以测量溶液导电 能力来判断滴定终点。 实验步骤如下: ⑴.用 (填仪器名称)量取 10.00mL 氨水样品,在 (填仪器名称)中 用一定量蒸馏水稀释并 后转移(含洗涤液)到 100mL (填仪器名称)中, 用 (填仪器名称)加蒸馏水定容、混匀后,将所得溶液装入试剂瓶备用。 ⑵.量取 20.00mL 上述溶液倒入洁净干燥锥形瓶中,连接好 DIS 系统。 如果锥形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是否会影响测量结果 (填“是”、“否”、“不能确定”), 理由是 。 ⑶.向锥形瓶中滴加 0.1000mol/L 的盐酸,计算机屏幕上显 示 出 溶液导电能力与加入盐酸体积关系的曲线图(见右)。 ①.滴定管盛放盐酸前,要先用蒸馏水 ,再 用 少 量蒸馏水 ,再用 ,然后才能 盛 放 盐酸。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排净 后,凹液面的最低点应处于滴定管 的 。 ②.氨水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简述判断滴定中点的理由 。 ④.该氨水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⑷.另一学习小组乙认为上述测量结果仍存在一定的误差,因为生成的 NH4Cl 是强酸弱碱 盐,会发生水解而使 NH + 4 浓度下降,这样,恰好完全反应时 NH + 4 浓度不是最大值,溶液导电性 就不会是最大值。 ①.你认为学习小组乙的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不正确”),理由 是 。 ②.当溶液 pH=7 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是 。 93.DIS 数字化信息系统因为可以准确测量溶液的 pH 而在中和滴定的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 某学习小组利用 DIS 系统探究强碱和不同酸的中和反应的过程如下: 20 VHCl(mL) 导电性 实验步骤: ①.分别配制 0.1mol/L 的 NaOH、HCl、CH3COOH、H3PO4 溶液备用。 ②.在锥形瓶中加入10mL0.1mol/L的HCl,在25.00mL碱式滴定管中加入0.1mol/L的NaOH, 连接数据采集器和 pH 传感器。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 NaOH,接近估算的 NaOH 用量附近时,减慢滴加速度,等读数稳定 后,再滴下一滴 NaOH。 ④.存储计算机绘制的 pH 变化图。 用 0.1mol/L 的 CH3COOH、H3PO4 溶液代替 HCl 重复上述②~④。 ⑤.结果分析。 ⑴.NaOH 滴定 HCl、CH3COOH 的 pH 变化曲线分别如下,你能从中得到的信息有: ①. ; ②. ; ③. ; ⑵.你认为前述的步骤中,NaOH 滴定磷酸是否可行? (填“可行”、“不可行”), 理由是 ;如果不可行,你建议 的简易改进方法是 (如认为可行,此空不答)。 ⑶.右图是改进后的 NaOH 滴定磷酸的 pH 变 化曲线图,已知曲线右端 NaOH 已过量。 ①.该图与上述两图的不同点是: ; ②.写出磷酸的电离方程式: ; ; ; 0 5 10 15 V(NaOH)(mL) NaOH 滴定盐酸 pH 12 10 8 6 4 2 pH 12 10 8 6 4 2 0 5 10 15 V(NaOH)(mL) NaOH 滴定醋酸 pH 12 10 8 6 4 2 0 5 10 15 V(NaOH)(mL) NaOH 滴定磷酸 ③.你认为曲线中没有第三个突跃的可能原因是 。 (编题:深圳市宝安高级中学 王彦策;审稿:深圳市沙井中学 刘培荣) 9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在实验室再现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过程,并制取少量三氧化 硫晶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已知三氧化硫遇水生成硫酸并放出大量热,容易形成酸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6.4 g 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成气态三氧化硫,放出 9.83 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A 装置可用来观察二氧化硫和氧气的进气量,试剂瓶内的药品是浓硫酸。实验时使 A 中氧 气导管冒出的气泡与二氧化硫导管冒出的气泡速率相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且加入药品后,开始进行实验。此时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此操作不能持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 a g 铜跟足量浓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硫,实验结束时得到 b g 三氧化硫,该实验中二氧 化硫的转化率不小于________。 (5)老师说该实验装置设计不完整,请你协助该研究小组设计出所缺装置并在右边方框中画出。 95.I.课本中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 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 2 mL 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 丝表面的变化。 ⑴实验室可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写出该化学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⑵某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 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两种猜想: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 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 。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 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 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 丝,约 lmin 后鼓入空气。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⑵实验时,常常将甲装置浸在 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____;由于装置 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 ____________。 ⑶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表明, 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试解释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 ;你认为该 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可用 来计量。 96.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改进后的装置: (1)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 。 (3)为了进一步验证 NO2 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先关闭弹簧夹 ,再打开弹 簧夹 ,才能使 NO2 气体充满②试管。 (4)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 作 。 (5)②试管中的 NO2 和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 (标况)。 97.四氯化钛是无色液体,沸点为 136℃。它极易水解,遇空气中水蒸气即产生“白烟” (TiCl4+H2O=TiOCl2+2HCl↑)。在 650℃~850℃下,将氯气通过二氧化钛和炭粉的混合物可得到四 氯化钛和一种有毒气体。下图是实验室制备 TiCl4 的部分装置。 请回答: (1)B 装置中试剂为 ,其作用是 。 (2)C 装置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 (3)D 装置中冷凝水的方向为 进 出,该装置的作用为 。 (4)评价此装置的缺陷和不妥之处: 编号 装置缺陷和不妥之处 (1) (2) (3) (以上试题由宝安中学李德文老师供稿) 98.某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把酚酞滴入碱溶液中出现了这样三种情况: ⑴ 红色很快(半分钟内)消失;⑵ 红色过一段时间后消失;⑶ 红色永不消失。为了进一步 研究此实验“反常”的原因,该学生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 将 2.0mol/L、1.0mol/L、0.5mol/L、0.25mol/L、0.1mol/L、0 .01 mol/L 等六种 NaOH 溶液各 5ml 于 6 个试管中,分别滴入 1~2 滴酚酞试液,实验结果于下表: 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证明, ,生成的红 色酚酞才是稳定的。 (2)取 5ml0.01 mol/L 的 NaOH-酚酞红色溶液,滴加 1~2 滴试剂 H2O2,溶液红色很快消失。在该 溶液中滴入稀 NaOH 溶液,不再出现红色,表明 . (3)取少量已褪成无色的 NaOH-酚酞溶液,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溶液会重新出现红色;当盐酸 过量时,红色又会消失。说明: . (4)从上面实验现象与分析,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猜测 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着一个平衡体系:当溶液碱性增强,平衡 , 酚 酞 ; 当 溶 液 碱 性 更 强 时 , 平 衡 , 酚 酞 便 . 99.孔雀石绿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长期以来渔民都用它来预防鱼的水霉病、 鳃霉病、小瓜虫病等,它的抑菌机理是当细胞分裂时,抑制细胞内的谷氨酸转变为肽类和有关产物, 从而使细胞分裂受到抑制,产生抗菌效果。渔民为了使鳞受损的鱼延长生命,在运输过程中和存放 池 内, 也 常 使 用 孔 雀 石绿。现在科研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在鱼内残留时间太长,且其具有高毒素、高残留和致癌、致畸、 致突变等副作用。下面是它的结构式: 时间 NaOH (min) 颜色 变化 (目测) 2.0 mol/L 1.0 mol/L 0.5 mol/L 0.25 mol/L 0.1 mol/L 0.01 mol/L 明显变色 立即 0.5 3 6 18 颜色不变 褪成无色 1 2.5 6 18 颜色不变 颜色不变 (1)请写出无色孔雀石绿的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为 . (2)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孔雀石绿既易溶于水,又溶于甲醇、乙醇和戊醇; B.无色孔雀石绿可能表现出一定的碱性; C.它能杀真菌剂,其致癌、致畸、致突的原因是因为能使蛋白质变性; D.以前渔民常常使用的孔雀石绿实际上是图 A .1 所示的物质。 100.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过氧化钠性质过程的一个小片段。 (1)请帮助完成部分实验并补全活动记录。 观察: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色; 态。 预测:从组成上分析,过氧化钠为 ,可能会与 等反应; 从化合价进 行分析,过氧化钠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处于 ,所以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既有可能 表现为 ,又有可能表现为 。 活动探究与结论: (2)往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少许 MnO2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现象是: 原因是: (3)往盛少量过氧化钠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加酚酞。 现象是: “反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原因,我们可以进行相关实验:往褪色的溶液中滴加盐酸,如果出现 ,则证明是原因 ①;反之则为原因②。 (4)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是按照怎样的程序来研究物质? (5)在上述活动过程中,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了哪些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101. 下面是化学历史上的一张对元素的排布表 (1) 请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猜测着指出该表中位置不正确的元素。 (2)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请说明该元素所处位置不正确的理由。 102.下表是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对五组原电池装置进行的数据采集: HH LiLi BB CC BeBe NN OO FF NaNa MgMg AlAl SiSi PP SS ClCl KK CaCa 相对相对 原子原子 质量质量 11 77 1111 1212 13.513.5 1414 1616 1919 2323 2424 2727 2828 3131 3232 35.535.5 3939 4040 化合化合 价价 +1+1 +1+1 +3+3 +4+4 -4-4 +2+2 +5+5 -3-3 -2-2 -1-1 +1+1 +2+2 +3+3 +4+4 -4-4 +5+5 -3-3 +6+6 -2-2 +7+7 -1-1 +1+1 ++ 22 试根据原电池知识对所涉金属的活动性进行排序,并简要说明理由。 103.借助数字化设备和相关的数学工具进行的数据分析,利用已有的原理和方法在充分利用各种 科学探究中的统计方法,让我们能透过反应现象看到反应的本质,使我们的结论更加科学,使我们 对问题的解释更加客观,真实、有效。 下表是某科学探究小组利用温度探头和 CO2 探头组合同步测定绘制而成。 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分解温度测定的图像 试根据图表信息,设计一个实验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进行区分,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104.某老师在指导学生用氢氧化钠与氯化亚铁制取 Fe(OH)2 实验时,发现按照理论上应该是“试管 内的物质先是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变成灰绿色,振荡最后会变成红褐色的 Fe(OH)3”。可是直至下 课了,除了在试管壁上有少量的红褐色痕迹外,试管内的物质仍为灰绿色,学生们看不出理论预测 的那种变化 在课后,学生们分成了两派:一种意见是现象灰绿色为红褐色与白色的混合色;一种意见认 为是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的颜色。 (1)请你设计一组实验来确证持第一种意见学生的观点正确与否。 (2)根据许多实验可知,介质的酸性越强,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强,介质的酸性越弱,氧气的 氧化能力越弱。有专家指出:氧气在碱性介质中的氧化能力很弱,Fe(OH)2 在试管里与空气的接触 面很小,不可能顷刻间被氧化成绿色的过渡产物。他提出 Fe(OH)2 未水合呈白色,水合后呈绿色, 白色、绿色都是 Fe(OH)2,不存在“氧气氧化了白色 Fe(OH)2 就变成绿色的物质”之说。请你根据该 专家的观点,设计一个实验来实现“先是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变成绿色,最后会变成红褐色的 Fe(OH)3”;并说明你的理由。 (以上试题由龙华中学李双峰老师供稿) 105.下表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 用 10mL H2O2 溶液制取 150mL 氧气所需的时间(单位:s) 请 你 分 析 回答: (1) 该 研 究 小 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浓度、 、 等反应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2)从上述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该因素对分解速率有何影响? 。 106.(06 佛山)CuSO4 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有同学猜想其他盐溶液也能在这个 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的探究。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5ml5%的 H2O2 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 FeCl3 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 入试管。 实验现象:① 实验结论:FeCl3 溶液可以催化分解 H2O2 (2)以知 FeCl3 在水中可解离出 Fe3+ 和 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 H2O2 的是 FeCl3 溶液中的 H2O; 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 H2O2 的是 FeCl3 溶液中的 Fe3+; 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 H2O2 的是 FeCl3 溶液中的 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 ② 同学的猜想, 理由是 ③ 。 (3)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 实验过程:向盛有 5ml5%的 H2O2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HCl,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结论④ 。 浓 度 反应条件 30% H2O2 15% H2O2 10% H2O2 5% H2O2 无催化剂、不加热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无催化剂、加 热 360 480 540 720 MnO2 催化剂、加热 10 25 60 120 实验过程:向盛有 5ml5%的 H2O2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⑤ ,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试管. 实验现象:⑥ 。 结论:⑦ 。 107.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叫过氧化钙的淡黄色固体,用来增加鱼池 中的含氧量。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知道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钠(Na2O2) 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于是他想可否 用过氧化钙来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 300℃时分解生成氧气;贮存时注意: 低温、防潮;可作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验证] 猜想: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 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开手后,有液体进入导管。 ②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导管口有气泡昌出。 ③收集满一瓶气体。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_______________。 ⑤检验气体,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①小明认为农民向养鱼池中撒过氧化钙作增氧剂的化学反应原理与上述实验原理并不相同。请谈 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希望对上述实验进行改进,使过氧化钙更快地放出氧气,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 你的合理建议是: 。 ③试写出过氧化钙产生氧气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看法或建议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 (以上试题由宝安中学江和平、王大全老师提供) 探究性试题汇编参考答案(2007.3) 1. ⑴ ⑵ OC2H5 C2H5 O +H2→C2H5OC2H5+H2O ; C2H5―O-O―C2H5+H2→2C2H5OH ⑶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 c 的反应产物中有没有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2. ( 1 ) 原 理 : 若 生 成 物 的 混 合 物 显 强 酸 性 , 则 生 成 的 沉 淀 为 243 )(POCa 2HCl4NaCl)(POCa3CaClHPO2Na 243242 . 若 生 成 物 的 混 合 物 不 显 酸 性 , 则 生 成 的 沉 淀 为 4CaHPO , 2NaClCaHPOCaClHPONa 4242 (2)A:将氯化钙溶液滴入到 42HPONa 溶液中过量至不再沉淀为止. B:沉淀静置 C:取一 小段 pH 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 pH 试纸 D:与标准比色 卡对照,若溶液呈酸性,则证明生成的为 243 )(POCa ;反之则证明为 4CaHPO . 3.[答案](12 分)(1)冷凝、回流。防止倒吸。(共 4 分,各 2 分) (2)S+2H2SO4(浓)═3SO2↑+2H2O(2 分) (3)由于 SO2 溶解度较大,生成了 Ca(HSO3)2 溶液的缘故。(2 分)取样后,向其中加入氢 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或者加热、加盐酸检验 SO2 气体等方法,开放题,正确即可 给分。2 分) (4)CuO、CuS、Cu2S(共 2 分,完全正确给 2 分,对 1-2 个给 1 分) 4.[答案](9 分)步骤 1:坩埚、坩埚钳(每空 1 分,共 2 分) 步骤 2:氨水(1 分)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 CaCl2 溶液(其他合理的答案等均可),若无沉淀产生, 则已洗净。(1 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步骤 3: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和滴定管内液体流出速率。(1 分,只答前者也给分) 0.001 (1 分) 0.4%(或 0.004)(2 分) ④(1 分) 5.[答案](11 分)(1)+1(1 分)、+2(1 分)(不写“+”不得分) Cu2O (1 分) (2)阴极上发生的反应:2H++2e-=H2↑ 或 2H2O+2e-=H2↑+2OH- (2 分) 阳极上反生的反应:答Cu+Cl-—e-=CuCl↓给2分,仅答 Cu- e-=Cu+ 或 Cu+OH-—e-=CuOH↓ 给 1 分(不写“↓”不扣分)(2 分) (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u2O + 14H+ + 2NO3-= 6Cu2+ + 2NO↑ + 7H2O (2 分) Cu2O + 2H+ = Cu + Cu2+ + H2O (2 分) 6.[答案](12 分) (1)否 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23%<60%,其氧化性不突出所以无明显现象(2 分) (2)铜片慢慢溶解,带支管的试管中溶液渐成蓝色,小试管中品红褪色。(2 分) (3)现象是: 液体无色或浅蓝色,有白色固体在试管底部析出。(2 分) 原因:98%浓 H2SO4 有吸水性只剩无水硫酸铜。(2 分) 待支管的试管冷却后沿烧杯壁缓缓加入到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2 分) (4)Cu2S 或硫化铜或 Cu2S 与硫化铜的混合物(2 分) 7.答案.①滴加 NaOH 浓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部,加热试管,若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则证明含 NH4+。 ②碳酸;足量 BaCl2 溶液振荡充分反应,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 NH4HCO3;若 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取滤液加适量的 Ba(OH)2 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 (NH4)2CO3 和 NH4HCO3 的混合物;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NH4)2CO3。 导管 a 的作用:保持烧瓶与分液漏斗的压强相同,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流出;滴入锥形瓶的氢 氧化钠溶液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引起的氢气体积误 差。 方案(一):不合理;装置中没有干燥装置,稀硫酸吸收了较多水蒸汽,误差太大;在烧杯前加一 个装由碱石灰的干燥管。 方案(二):合理。 8.答案.⑴ C △ ⑵ 加强燃煤的脱硫处理和燃煤尾气中 SO2 的处理;强化机动车的尾气净化装置的安装管理等。(凡 涉及减少空气中 SO2 和氮氧化物含量的正确方法均能得分) ⑶ ①工厂、学校、村庄(或居民住宅区)、公园(或农田)等(至少答出 3 种不同类型的地点); ②汞盐毒性大污染环境; ③ 加成反应, 吸收的空气的体积,吸收空气时的温度、大气压强。 9.答案、(1)合理 (2)用磁铁吸引,若能吸附,说明有铁生成(2 分,只回答用磁铁吸引,给 1 分;其它答案若 合理且完全正确给 1 分) (3)NaOH 溶液、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加入 NaOH 溶液,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熔融物中有 铝。 OHNaOHAl 2622 24 3])([2 HOHAlNa (其它答案若合理且完全正确酌情 给分) 10.答案、(10 分)⑴ [Cu(H2O)4]2+(2 分) ⑵ [Cu(H2O)4—x(NO3)x](2—x) (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