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新课标必修1精品教案(4 烛之武退秦师 第1课时)
1 4 烛之武退秦师 从容说课 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积累文言知识、鉴赏人物形象、借鉴叙事 手法和训练提要钩玄技能”,而本课正是积累与鉴赏的很好的范本。本文所记述的是公元前 630 年秦、晋联合攻打郑国前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 郑大夫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服秦穆公撤围。文章的重点是烛之武的说辞。他利用秦、晋 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分条陈述,说服秦伯撤走围郑的军队,最后晋军也不得 不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在记叙事件的方法处理上做到详略得当,详说劝说过程, 而略说战争的场面、行军布阵等,突出重点,并且文章中多次运用伏笔和呼应,使本文如行 云流水般流畅。再有本文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 退秦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赞扬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法、合作学习法、启发教学法、朗读法等教学方法。因为本文 是一篇精读课文,要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又由于本文的 字词并不难,在教师示范之后,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进行积累与归纳。进入高中阶段,要 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文言文 由于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多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且本文要求背诵,故采用朗读的教 学方法。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简介作者,朗读课文,根据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内容,归纳课文字词,理清写 作思路。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知课文内容,分析劝谏艺术,把握人物形象,鉴赏 本文跌宕多姿的叙事艺术,体会构思的巧妙。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左传》的相关知识,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 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掌握概括要点的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其基本技能,学习跌宕多姿的叙事方法和详略得 当的叙事结构,多角度审视人物形象。 3.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左传》的相关内容及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归纳、整 理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探究学习,学习概括要点的方法和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艺术,挖掘人物深层次的精 神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退秦军,维护了国家安 全的爱国精神以及体会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教学重点 积累和归纳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学习概括要点的技能方法。 教学难点 2 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古代战争的实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是我们在初中时学过的文 章,叫—— 生(齐声):《曹刿论战》。 师:对。出处是—— 生(齐声):《左传》。 师:很好。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篇选自《左传》的文章——《烛之武退秦师》。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关于《左传》相信大家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在初中时我们已经掌握了些基本的常识, 哪个学习小组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四人学习小组”用课件的形式展示。】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 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相传为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多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 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 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 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各种历 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 象描绘。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 社会历史面貌。 请同学们现在做一下填空题。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_________,相传是由_________所作,这部史书与_________、 _________合称为“春秋三传”。 师:这个小组讲得非常好,还有练习让大家反馈。现在,我们来学习新课。首先来看看 本文发生的背景。请出学习小组的同学来讲背景资料。 【“四人学习小组”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简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 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 632 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 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 好。但仍未感化晋国。两年后,晋国联合秦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情景 下发生的。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 元前 632 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 3 郑四国联军,另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 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师:介绍很详细,让我们具体地了解到故事发生的背景,并把我们带回到春秋时期的古 战场。现在,我们来朗读课文。 先让我们来听本文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把你不认识的字音注到课本上去。 【生静静地听朗读,注音。】 师:请小组同学合作,看看有哪些字音需要特别注意?然后请出同学来给大家说说。 生:议论后,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重点字音。 氾.南(fàn) 佚.之狐(yì) 夜缒.而出(zhuì) 亡郑以陪.邻(péi) 共.其乏困(ɡōnɡ) 阙.秦(jué) 秦伯说.(yuè) 逢.孙(pánɡ) 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生朗读课文。】 师:很好,不过有些字音还要注意。譬如:“秦伯说(yuè)”的“说”,应该读“yuè”, 有同学还是没掌握好。通过朗读,我们大概可以知道本文大意,哪个同学跟大家说说? 生:讲的是:烛之武只身前去秦军说服秦伯退军的故事。 师:很好,现在先由我来给大家示范讲解课文的第一段,然后小组四位同学按照这一思 路进行讲解。 朗读第一自然段,讲解重点字词。 以:因为,介词。 贰:从属二主。 于:介词,可解释为“向,对,与”。 军:由于后面带了地点宾语“函陵、氾南”,故活用为动词,解释为“驻军”。 特殊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 另外,晋侯和秦伯中的“侯”和“伯”,是一种爵位名称。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 男五等爵位。 本段的译文是: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 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战争形势。 师:现在,请各位同学根据注释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把字词的解释写到字里行间 去。然后小组同学合作归纳本课的重点字词、句式、翻译以及归纳段意。 【学生默读,根据注释阅读课文,写注释,归纳字词。教师轻声回答学生的问题。】 师:好,我们先请第二小组的同学起来给大家讲解、疏通课文。 【学生上台,带上同组同学一起准备好的字词、翻译以及段意等有关资料。】 生:我们来分析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我们认为有如下字词。 于:介词,向。 师:军队。 从:听从。 辞:推辞。 “臣之壮也”中的“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已:通“矣”。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今急而求子”中的“而”:才,连词,表顺承。 是:指示代词,解释为“这”。 4 然:然而,转折连词。 焉:句末语气词,可以解释为“啊、呀”。 特殊句式方面,我们觉得主要是“省略句”,都是承前省略主语。还有就是介词结构后 置: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危险啊,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就一定 会撤退。”郑伯听从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 不能干什么了。”郑伯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 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段意:经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真诚恳请,烛之武答应前往游说秦君。 师:概括得非常准确。大家想一下这么一句翻译有什么遗漏: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 秦国的军队就一定会撤退。 生:好像分句间缺乏必然的逻辑,应该是漏了“让烛之武去游说秦伯”。 师:对,我们在直译的时候,要注意理顺句子的意思。但如果这样填上去就显得累赘, 该怎么办? 生:把“见秦伯”改为“游说秦伯”就行了。 师:聪明!现在请第三小组给大家讲解、疏通课文。 【学生上台,带上同组同学一起准备好的字词、翻译以及段意等有关资料。】 生:我们来讲解第三自然段。 首先,请看翻译: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 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 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 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 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 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 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 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扬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段意:烛之武游说秦伯,秦军撤退。 字词:“夜缒而出”中的“而”表修饰,连词。 鄙: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作边邑。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朝济而夕设版焉:是句末语气词。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翻译为“把它当作为”。 行李:出使的人。 共:通“供”,供给。 尝:曾经。 厌:通“餍”,满足的意思。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说:通“悦”,高兴。 盟:动词,结盟。 乃:于是。 特殊句式: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师:不错。不过请同学们思考:还有没有遗漏呢? 5 生:有不少的词类活用,没有明确,我来补充。如: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 作疆界。) 师:很好。请第四小组给大家讲解、疏通课文。 【学生上台,带上同组同学一起准备好的字词、翻译以及段意等有关资料。】 生:我们来讲解最后一自然段。 我们也先来翻译: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 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 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 撤离了郑国。 段意:晋文公反驳进攻秦军的建议,晋军撤退。 字词:微:没有。 夫人:夫,指示代词,“那”,解释为“那人”。 因:依靠。 与:结交,亲附。 知:通“智”。 其: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解释为“还是”。 去:离开。 师:讲解得不错。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尽可能背下来。 【学生齐读。】 师:为了使我们的背诵更加顺畅,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文的写作思路。哪个同学能够 给我们总结一下? 生:我觉得本文的思路是:先交代背景和战争形势,然后写佚之狐推荐烛之武游说秦君, 接着具体写烛之武游说的经过,最后交代秦军退兵以及晋军撤退。 师:不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逻辑顺序来结构成文的。大家按这样的顺 序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 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是背诵全文;以及总结、归纳字词。下课! 板书设计 秦 : 以 郑 无 礼 于 晋 , 而 贰 于 楚 郑 : 佚 之 狐 烛 之 武推 荐 烛 之 武 退 秦 师 退 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