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
文言文对比阅读 1.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全品中考网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成列:指摆好阵势。既:尽,全部。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陈:通“阵”,指摆好阵势。门官:国君的卫士。重(chó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品中考网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1)赐福,保佑。(2)大腿。 11、(1)下/视其辙 (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1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 1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2.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6-9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全品中考网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6.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 9.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 3(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全品中考网 【答案】 10.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共2分。 11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12.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13.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4.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案】 7.答案:①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 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评分:共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5.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8题(10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26.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答案】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 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 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 28.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6.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回答7~9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九:九种(攻城的方法)。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8.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挺剑而起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虽杀臣,不能绝也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子墨子九距之 D.仓鹰击于殿上 子墨之闻,起于鲁 9.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7.B 8.A 9.B 7.(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 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7.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前人之述备矣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4)岁衣缣一匹 18.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20.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21.《孟子 ·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3分) 【答案】 17.(1)通“俱”,全、皆 (2)详尽 (3)轻视、看不起 (4)每年 (每小题1分) 18.D(3分) 19.(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 (以上每小题2分) 20.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多写不给分,如有错别字,每个扣1分。)(2分) 21.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继承和发展”,1 分,“忧国忧民”1 分,两点都能兼顾到,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7-31题。(12分,30题4分每小题2分,其他每题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煎墨≤瞳曼致受支怨搀童受妻堡。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若见而不收养 2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C.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9.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31.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①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② 的主旨。 27.C(均为转折连词,但是。A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汪汪之声不已”;B①代词,指马,②代词,指狗的生死;D①通假字,通“现”,②动词,看见) 28.A(都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BCD项加点词都活用为动词) 29.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30.①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②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 31.托物寓意(或托物言志)关爱动物,善有善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