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及口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及口诀

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及口诀 文言文断句和我们诵读现代文经典一样很注重语感,而语感的培养 非一日之功,所以我们除了平常多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课内外文言文 来阅读外,还需掌握一些断句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词性 (一)名词、代词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 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 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 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 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 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 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 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 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 曰子非吾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 的重要标志。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 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 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二)动词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 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 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 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 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 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 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 (三)虚词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 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 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 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 “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 已”等后面可断句;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 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既而、俄而”等 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示例】(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筑扞蔽也?筑犹齿之有唇也?筑唇亡则齿寒? 筑今日亡赵?筑明日患及齐楚矣?筑且救赵?筑高义也?筑却秦师?筑显 名也?筑不务为此而爱粟?筑为国计者过矣。”(选自《资治通鉴 · 周 纪五》) 【注】扞蔽——屏障。 【分析】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有“夫、犹、且”,位于句末 的虚词有“也、矣”。找出这些虚词,这一语段的断句就差不多都解 决了。 找句式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还有一些固 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 “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 “不亦 ┅┅┅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 ┅┅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 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 ┅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如: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例如: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这个句子中"以……为"连用,表判断不能断开,相当于现代 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整句话 翻译为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 的上面。 看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 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 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示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 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 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 事不谐矣。 【分析】第一步划出人名,根据人物与动词关系确定主语,这一段中, 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就不难做出正确答案了。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 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 ∕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 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示例】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 曰寡人信之矣。 【分析】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但中间有两句省略 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此【答案】庞葱与太子质于邯 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 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战国策》) 据修辞 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 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 断句很有帮助。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 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是用了顶真手法,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 间断开。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又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 之弥繁∕侵之愈急”,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 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 不舍∕金石可镂。”这一段句式整齐,四六句和对偶多。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文言文断句技巧 1.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 动手把句断 大多数同学在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 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 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 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当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反复钻研,然 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层次,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 2.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 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 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 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 思,认真推敲,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 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 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4.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虚词的主要作用是 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 位置有助于断句: 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 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 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 后面可断句; ③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 “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 “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 “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 点断,也可不点断。 5.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记住 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 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 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 无……乎”等,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 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 “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 “于是”“然则”等。 6.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 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 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 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 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 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 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 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 7.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 中间要点断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 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 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 处。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 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 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8.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 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 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 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 理,就有可能点错 9.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 也要常实践 以课本为本,掌握常用实词、虚词、句法和词法,培养扎实的 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也要适当做一 些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