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必修上册素养提升练习: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解析) Word版含解析
- 1 - 第 2 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 雀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语言建构与运用 基 础 知 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憎.(zēnɡ)恨 石砾.(lì) 慰藉.(jí) B.炽.(chì)热 揳.(xiē)入 荫.(yìn)蔽 C.罅.(xià)隙 云雀.(què) 巍峨.(é) D.脂.(zhī)膏 放号.(hào) 晨曦.(xī)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腊烛 铆钉 酣畅淋漓 甘霖 B.耕耘 彷徨 鸠占雀巢 蔚蓝 C.雕琢 晨曦 霞蔚云蒸 分辨 D.洪涛 消融 瞻前顾后 荧火虫 3.下列诗句中与“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啊啊!力哟!力哟! B.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C.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 D.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人有时候很多无奈 的心情都是自作自受,给自己一点空间,给未来一点期待, 生活才会更加自由洒脱。 ②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去铸炼自己高尚的情操, 自己的文化素养。 ③春山如笑,碧水含情,就像好客的主人,拉住了游客的脚步,令他们一个个 忘 返。 A.彷徨 积淀 流连 B.徜徉 积淀 留恋 C.彷徨 沉淀 留恋 D.徜徉 沉淀 流连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历史剧往往注重剧情和史实的吻合。郭沫若却独辟蹊径....,超越了史实的限制,借此来 实现自己借古讽今的目的,如历史剧《屈原》。 ②龙是中国的标志,然而,这一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产生一些 不可理喻....的联想。 ③最近几年来,许多中国人对食用野生动物极度狂热,尤其对珍贵的飞禽情有独钟,这 - 2 - 导致国内哀鸿遍野....。 ④王立群教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汉初历史,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得到了 学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⑤实现“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 千家万户。 ⑥闻立鹏教授是闻一多先生的小儿子,他最近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父亲一生危言危行...., 对自己人格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④⑤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位于四川乐山沙湾的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曾在这里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 方,至今已有 200 多年历史。 B.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的《死水》以想象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 的整饬著称,因而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C.在《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全国之后,导演陈晓卿的名字渐渐为人所熟知,因为他既是 广受尊重的导演,又是酷爱美食的吃货。 D.海南豇豆事件再次警示我们,检测的漏洞才是最可怕的“结石”。因此,必须从检测 机制、手段、程序等诸多方面入手,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 “ 五 四 ” 之 前 , 中 国 诗 坛 还 是 旧 诗 一 统 天 下。 。 。 。 。 。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僵死的典故,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 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 20 世纪初,却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格式、格律, 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也是为发起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向旧诗所代表的 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并且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读者的审美要求 A.①④②③⑤ B.②③⑤①④ C.①④③②⑤ D.②①④⑤③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 本 阅 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 3 -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1.诗的开头不直接说“我”发现了什么,而是“迸着血泪”喊:“这不是我的中华,不 对,不对!”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答: 2.“我会见的是噩梦”中的“噩梦”指什么? 答: 3.“追问”的内容是什么?“追问”和“逼迫”分别表达的是什么心情?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天 狗 郭沫若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 X 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 的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 4 -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篇都以“我”的口吻来写,诗人把自己比拟成天狗,采用的是拟物的手法,并通过 天狗气吞宇宙的非凡之势抒发内心的豪情。 B.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感情,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塑 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 C.“我”横空出世,“我”雄踞宇宙,“我”主宰一切,“我”与宇宙本体合而为一, “我”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 D.诗人紧紧抓住“我”的“动”的精神,表现出扫荡一切、摧毁一切的神奇的自我力量, 唱出对具有无穷潜能的自我力量的赞歌。 5.诗中运用了很多的排比句,试对这种写作手法在本诗中的作用进行赏析。 答: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 白介绍给普通读者。《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它写于 1932 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 题,娓娓道来,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① 。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 外去看,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 暴殄天物。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 ② ,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多 姿多彩。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 - 5 - 走,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他将自己对艺术 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 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 引用 拟人 B.比喻 引用 夸张 C.借代 排比 夸张 D.借代 排比 拟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 花会笑,也会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答: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很多人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①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 的本体就是意象,意象的基本规定是情景交融,所以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 ② 。但并不是情景交融的艺术作品就有意境。意境除了有意象一般的规定 性外,还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那就是“境”要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有限的“象”,体现为 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因此,二者相较:③ ,意境的外延要小于意 象。 5.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败,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 修正,并发表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 我们将不忘初心,严肃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 答: 拓 展 阅 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母亲的灯 刘向东 那灯是泥的 那灯 是在怎样深远的风中 微微的光芒 豆儿一样 - 6 - 除了我谁能望见那灯 我见它端坐于母亲的手掌 一盘大炕 几张小脸儿 任目光和灯光反复端详 夜啊夜啊 多么富裕 寰宇只剩了一盏油灯 于是吹灯也成了乐趣 而吹灯的乐趣 必须分享 “好孩子,别抢 吹了 妈再点上” ……点上 吹了 吹了 点上…… 当我写下这些诗行 我看见母亲粗糙的手 小心地护着她的灯苗儿 像是怕有谁再吹一口 她要为她写诗的儿子照亮儿 哦 母亲的灯 豆儿一样 在我模糊的泪眼中 蔓延生长 我看见茫茫大野全是豆儿了 金黄金黄 金黄金黄的 涌动的乳汁啊 我今生今世用不完的口粮 一九九三年秋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诗描述的“灯”是泥的,灯光是微弱的,对“灯”形象的勾勒使一个贫穷的家 庭形象呼之欲出。 B.“任目光和灯光反复端详”一句描写得十分传神,将母亲的目光与灯光融合在了一起, 画面温馨。 C.“夜啊夜啊多么富裕/寰宇只剩了一盏油灯”具有一定的反讽意味,反映了那个时代物 质的贫瘠。 D.诗歌的第五节转换了时空,写母亲为“我”写诗而小心翼翼地护着灯苗儿,体现了母 亲深深的爱。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借助“母亲的灯”切入,展开对往事的追忆和复述,其中的细节虽经过提炼,但 处理得非常自然。 - 7 - B.“微微的光芒/豆儿一样”使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灯光的渺小微弱,呼应后面“母 亲的灯/豆儿一样”。 C.“几张小脸儿”使用了借代手法,与下面吹灯的乐趣以及“好孩子,别抢/吹了妈再点 上”等内容相照应。 D.全诗围绕“灯”展开叙述和抒情,“灯”在诗中既象征母爱,也象征“我”——需要 母亲爱护的孩子。 8.诗人为什么由“灯”联想到“茫茫大野全是豆儿”? 答: 9.诗歌以“母亲的灯”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夕旅怀 李 白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秋风带来的寒意袭人,“吹”字表明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飞” 字突出了乡思之浓烈。 B.七、八句写萧瑟的深秋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人赶快置备御寒衣物,表现出 诗人羁旅的愁苦。 C.九、十句写诗人梦到灿烂的银河,而梦醒后只看到天上星星稀少,表明诗人美好的理 想追求难以实现。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夜里含悲流泪,思念故乡,却无人安慰。“谁能挥”突出 了诗人的孤独无依。 11.诗中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 8 - 第 2 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解析:A 项“藉”读“jiè”;B 项“荫”读“yīn”;D 项“号”读“háo”。 答案:C 2.解析:A 项,腊—蜡;B 项,雀—鹊;D 项,荧—萤。 答案:C 3.解析:例句与 C 项都是拟人;A 项是反复;B 项是排比;D 项是比喻。 答案:C 4.解析: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由前文的“无奈”一词, 可知①应填“彷徨”。积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沉淀:凝聚、 积累。由后文的“文化素养”一词,可知②应选“积淀”。流连:指舍不得离去,多指名胜、 风景等让人舍不得离去。留恋:指依恋、牵挂某个地方不忍舍弃或离开,多指故乡、母校等。 由语境可知③应选“流连”。 答案:A 5.解析:①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②不可理喻: 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合语境。③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 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望文生义。④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 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⑤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不指“容易实现”。⑥危言危 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答案:A 6.解析:A.句式杂糅,“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曾在这里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 地方”应为“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B.“因而”强加因 果。D.“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不合逻辑,应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答案:C 7.解析:文段的整体思路是从旧诗写到新诗,注意“它”“不仅仅”等词语。 答案:B 关键能力综合练 1.解析:此题实际上考查对本诗情感的把握,这要结合本诗的背景来理解,诗人怀着美 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答案:突兀,吸引人,把悲痛欲绝的情感表达得十分突出。 2.解析: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结合喻体“噩梦”,找二者的相似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比喻当时祖国黑暗、破败、恐怖和令人失望的情况。 3.答案:“追问”的内容: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心情:“追问”表达的是一种 极度痛苦的心情,“逼迫”表达了诗人急于知道答案的心情。 4.解析:A 项,“拟物”错,应是比喻,诗人以天狗自喻。 答案:A 5.解析:排比能增强语势,结合语境谈一下如何增强语势,带给人怎样的感觉。 答案:全诗通过排比句式的运用和天狗形象的塑造,烘托了一种奔腾汹涌的气势。这种 - 9 - 气势正是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产物,它具有一种激励人们奋勇战斗的鼓舞力量。全诗通体 以“我”字领句,从头至尾,构成连珠式排比,层层推进,步步强化,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气 势,渲染了抒情氛围。加之诗句简短,节奏急促,韵律铿锵,诵读之时,状如狂暴的急雨、 奔腾的海潮,具有一种夺人心魄的雄壮气势。 学科素养升级练 1.解析:“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是比喻手法;“天若有情天 亦老”“慢慢走,欣赏啊!”是引用手法;“花会笑,还会哭”是拟人手法。故选 A。 答案:A 2.解析:本题要求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可知原句“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 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可知,“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与“花会 笑,还会哭”“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之间用“所以”连接,构成逐层因果关系,句子的逻 辑清晰,表达连贯。改句三个分句之间逻辑混乱不清,表达不连贯。 答案:(1)原文赋予天地万物的情感,因此,才有花会笑还会哭,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 阐明了美学的本质,句与句之间是因果逻辑。(2)改后不合逻辑,也不能准确阐明美学的特点。 3.解析:本文主要是介绍朱光潜的《谈美》,第 1 空,在段首,具有总括段意的性质, 根据下文“譬如美和距离问题”“又如讨论‘移情作用’”,推知应填“《谈美》谈论了许 多美学问题”;第 2 空,根据下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可知 本空与下句形成转折关系,应填“宇宙本来是无所谓情的”。 答案:(1)《谈美》谈论了许多美学问题 (2)宇宙本来是无所谓情的 4.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前面的句子指出很多人的 错误看法,故此处应当是对错误看法的矫正,同时具有领起全段的作用,可以填“其实二者 并不相同”之类的语句。②处,横线前的“所以”之前说到“意象”和“情景交融”,“所 以”之后说到“都要创造意象”,故此处应填“都要情景交融”之类的语句。③处,是对上 文的小结,后有“意境的外延要小于意象”,故此处应填“意境的内涵要大于意象”之类的 语句。 答案:①其实二者并不相同 ②都要情景交融 ③意境的内涵要大于意象 5.解析:致歉声明态度要诚恳,用词要准确,还要注意搭配。“剪辑”不能“失败”, 只能说出现了“失误”;“曲解”指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此处不 能说是“故意”,使用错误,可改为“误解”;节目组发表致歉声明不是让观众“认可”, 而是求得观众的原谅;“散布”指广泛传播,含有贬义,很明显感情色彩不合适;发表致歉 声明,是因为剪辑不谨慎,所以在声明的最后做保证时,用“严肃剪辑”不太合乎语境,应 将“严肃”改为“严谨”。 答案:将“失败”改为“失误”;将“曲解”改为“误解”;将“认可”改为“谅解”; 将“散布”改为“传播”;将“严肃”改为“严谨”。 6.解析:联系上文可知,这里的“目光”应是孩子们的,不是母亲的。 答案:B 7.解析:“几张小脸儿”没有使用借代手法。 答案:C 8.解析:由“灯”联想到“茫茫大野全是豆儿”,首先就要分析“灯”与“豆儿”二者 的相似处,再根据原文“金黄 金黄金黄金黄的/涌动的乳汁啊/我今生今世用不完的口粮”, - 10 - 结合诗歌的主题,便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油灯灯光和豆儿金黄的颜色相似;豆汁与乳汁相似,以豆汁象征伟大的母爱。 9.解析:解答本题,可从内容、主旨等角度分析诗歌标题的作用。诗歌全篇都在写“母 亲的灯”,因此“母亲的灯”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抒情对象,起到了统领全诗的作 用。另外,“灯”的作用是照明,诗歌将“母亲”与“灯”结合在一起,意在说明“母亲” 对于自己的人生如“灯”一般,起到了温暖、守护的作用,因此以“母亲的灯”为标题有利 于表达主旨。 答案:统领全诗,全诗围绕着“母亲的灯”展开,以此为标题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和 抒情对象;将“灯”这一意象与“母亲”结合在一起,写母亲如“灯”一样照亮、守护自己 的人生,有利于表达诗歌歌颂母爱的主旨。 10.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 项,“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 错,诗人梦到银河落下,醒来后看到天上星星稀疏,衬托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答案:C 1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结合意象所在位置分析 诗 句 的 内 涵 、 情 感 ; 再 总 体 点 明 作 用 , 即 用 了 什 么 手 法 , 表 达 了 什 么 感 情 。 “山”“水”“云”“月”在第三句至第六句中。三、四句写连绵的山岭没有边际,看不到 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地向远方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就像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家一样。 诗人借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把“愁苦”具体化,突出离家之远、归 家之难、归乡无期。五、六句写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目之所到, 体之所感,只有漂泊的孤寂和深深的愁思。总体而言,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山、 水、云、月这些意象来抒发羁旅之愁、乡思之苦。 答案:①写山的连绵无边,突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流水自喻,说明归乡无期;借 浮云暗示自己漂泊孤寂;借明月表明自己的乡思之浓。②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凄寒的秋夜景 象来突出羁旅之愁、乡思之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