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万物有灵》7课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万物有灵》7课时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万物有灵 ‎——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 ‎ ‎ 一、单元整体概述 ‎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4.学习这几篇课文中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抒发人物情感的方法。‎ ‎5.练习写作。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依据预习单完成预习任务。但如何让学生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还需要老师进一步指导。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四、单元整体设计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基础知识检测 ‎“预习过关课”‎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力求美观,有一定的书写速度,注意易错字的写法。‎ ‎3.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单元主题。‎ ‎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2.合作学习,扫清阅读障碍。‎ ‎3.学习生字,指导学生书写。‎ ‎4.朗读课文,初步感悟。‎ 第二课时 ‎《白鹭》‎ ‎“语言品读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 ‎3.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1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2合作学习,扫清阅读障碍 ‎3再读课文,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4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5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第三课时 ‎《落花生》‎ ‎“精读感悟课”‎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1.谈话导入课题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悟“种花生”、“收花生”的部分 ‎4.学习“谈花生”部分 ‎5.总结拓展 ‎《落花生》‎ ‎1.默写词语,复习导入 第四课时 ‎“读写联动课”‎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熟读课文重点句。能分清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事物。‎ ‎2.探究特点,详略得当 ‎3.读写结合,感悟借物喻人 ‎4.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5.体会表达,迁移写法 ‎6.阅读推荐,课内外延伸 第五课时 ‎《桂花雨》‎ ‎“朗读感悟课”‎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1.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2.合作学习,精读课文。‎ ‎3.对比阅读,交流体会。‎ ‎4.阅读延伸,小结作业。‎ 第六课时 ‎《珍珠鸟》‎ ‎“方法指导课”‎ ‎1.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和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的。‎ ‎2.领悟文章中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与信赖的理想境界。‎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2.品味文字,诵读文本 ‎3.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4.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5.延伸拓展 第七课时 单元总结检测 ‎“回顾提升课”‎ 回顾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扎实基础知识,完成作业。‎ ‎1.整体把握文章,引入单元主题。‎ ‎2.合作学习,回顾总结单元知识重点。‎ ‎3.拓展延伸,回顾提升。‎ ‎4.布置作业 自主预习课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特别关注易错字“鹤”“嫌”“慕”“箩”“糕”“茶”的写法。‎ ‎3.学习整体把握单元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特别关注易错字“鹤”“嫌”“慕”“箩”“糕”“茶”的写法。‎ 难点:学习整体把握单元主题。‎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学生: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够运用识字方法熟练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练写一类字,做到正确、规范、美观。学习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的书写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3.读书思考:四篇课文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编者把它们编写在一个单元里是什么原因?‎ 老师:调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准备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明确主题 ‎1.同学们,我们第一单元共有四篇课文,课前老师让大家读课文并思考:编者为什么要把这四篇课文放在一个单元里学习呢?请同学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学情预设:这四篇课文有两篇写鸟的,两篇写植物的。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 板书:一花一鸟总关情 ‎2.作者总是想通过一篇篇的课文表达一些情感,这四篇课文分别向我们表达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呢?‎ ‎(学情预设:第一课让我们感受白鹭的美,表达了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二课写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第三课写了作者对家乡桂花的喜爱及怀念;第四课写了作者与珍珠鸟互相信赖的过程,表现了对珍珠鸟的喜爱。)‎ 这些情感需要我们在细读课文时细细地去品味,从字里行间中感悟这些情感。品味作者为了表达这些情感所使用的关键的语言?‎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一单元。‎ ‎(二)合作学习,扫清阅读障碍 过渡:这四篇课文你读得怎么样?能做到正确、流利吗?‎ ‎1.检查第1课《白鹭》—— 同桌轮读互评,纠正错误,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全班交流 预设1:强调“隽永juàn” “绮丽qǐ” “铿锵kēng qiāng” “鸿鹄hóng hú” 等词语读音。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 预设2:精巧:精致、小巧、美妙。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检查第2课《落花生》——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全班正音(注意空地、买种、播种、吩咐、便宜) ‎ 预设1: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并理解词语。‎ 尝尝      辟      居然    收获 吩咐      羡慕     辨     体面 ‎(1)这些词语你是如何理解的?师相机指导。‎ ‎(2)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几个词语都可以。‎ 注: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师给方法:近义词互换、造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身边事情联系着理解。‎ 预设2: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归纳小标题: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检查第3课《桂花雨》——抓住重点句段,集中练读。尽量找后进生分段读课文(这样容易发现问题,便于及时纠正指导)‎ 预设1:(出示生字)开火车读一读,注意纠正字音。‎ 左右 新鲜 谢落 吩咐 挑拣 尤其 即时 沉浸 糕饼 帮忙 笨笨拙拙 炉烟袅袅 桂花卤  口占一绝 湿漉漉 檀香 撮 预设2:老师觉得课文中有几个句子特别难读,你会读吗?(课件出示这两个句子) ‎ ‎“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儿可就差多了。”(注意如任的停顿) ‎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1)谁先来读第一句?真好听!你看这长句子读得时候要注意停顿。‎ 出示: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 谁再来读一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 ‎(2)第二句谁来?生读,这个句子当中的“和”是一个多音字,在这读“huò”。一起读这句。 ‎ 预设3:课文围绕桂花都写了些什么?(引导学生概况课文三部分的内容,并板书:桂花香  摇花乐  忆家乡)‎ ‎4.检查第4课《珍珠鸟》——引导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指名认读生字词语后,全班齐读。‎ ‎(2)重点读音、字形指导。字音:“巢、雏、瞅、睁、茏、蓬、框、腻”;字形:“腻、巢、框”。‎ ‎(3)理解词语。‎ 信赖:信任并依赖。‎ 深幽:深而幽静。‎ 细腻:本课指珍珠鸟的羽毛精细光滑。‎ 神气十足:本课指珍珠鸟精神饱满的样子。‎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课前我们布置了同学对生字的预习,现在来看那一看部分同学的书写情况。(投影出示部分有代表性的同学的书写作业。)‎ ‎2. 我们从正确和规范两个方面来评价一下同学的作业。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过程中注意些什么?教师随学生的生成指导易错字的书写要领:‎ 预设:‎ ‎ “鹤”左右结构,注意左面部首下面是四横。‎ ‎ “嫌”的左面是“女”,注意与“谦”区分出来。‎ ‎ “慕”注意下面不是“小”。‎ ‎ “谢” 的“谢”中间的一撇不出头。‎ ‎ “痕”:病字框加两点,下面不是“良”。‎ ‎ “拣”字字右边的横折钩,右边第三笔是横折钩,要一笔写成 ‎3.对照正确的书写,请大家把把错字每个书写两遍,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师评价:通过我们一起努力,掌握了一些把字写正确、规范的小细节,平时写字时,就应该注意这些细节。‎ ‎4.课件分类出示难写的生字 ‎ ‎(1)左右结构的字 框 韵 矮 糕 指导书写:“韵”左右宽窄大体相当,“框、矮、糕”左窄右宽,要注意左右部分笔画的穿插。‎ ‎(2)上下结构的字 嵌 亩 箩 指导书写:“嵌”写时“山”要写扁一些,不能过大,下面部首要紧凑一些。“亩”上面的横要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田”。“箩”分为三部分记“竹头四个夕”,写时上下宽些,中间要紧凑。‎ ‎(3)学生对照书写两遍 ‎(4)师评价:看来把生字分类,留心观察,把生字写漂亮,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熟读课文。‎ ‎2.练写生字,争取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 六、板书设计:‎ ‎ ‎ ‎ 一花一鸟总关情 白鹭 落花生 桂花雨 珍珠鸟 ‎ (台儿庄明远实验小学 任佩)‎ ‎《白鹭》语言品读课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3.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 前置性活动 学生: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够运用识字方法熟练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练写一类字,做到正确、规范、美观。学习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的书写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3.读书思考:文章从哪些角度描写了白鹭的美?‎ 老师:调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准备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1.谈话导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谜底: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郭沫若先生的《白鹭》这篇课文。(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二)合作学习,流利朗读课文 ‎1.小组合作轮流朗读课文,交流讨论易错词语和难读句子。‎ ‎2.指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师生合作攻克难读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2.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明确:白鹭-----外形美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明确:作者描绘了三幅图:清田独钓图、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 ‎3.指名朗读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师生共同纠错。‎ ‎(五)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思考题,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2)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3)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5)“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2.师生共同学习,解决上述问题。‎ ‎(1)明确: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2)明确: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3)明确: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4)明确: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5)明确: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3.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赏析白鹭的美。‎ ‎(1)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明确: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2)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明确: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3)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明确: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六)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明确: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七)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八)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六、板书设计 ‎ 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外形美 ‎ 身段美:流线型结构、 喜爱 ‎ 长喙、脚 白鹭(精巧的诗) 赞美 ‎ ‎ 图画美——青田独钓图 ‎ 优然美——清晨望哨图 ‎ 清澄美——黄昏低飞图 ‎ ‎ ‎(台儿庄明远实验小学 钱成君)‎ ‎《落花生》精读感悟课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推想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意思,实在不理解词语可以问别人,也可以查工具书理解。‎ 教师:准备教学用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默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课件,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理清记叙线索 ‎1.教师提问引导: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话概括出来。‎ ‎(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分开层次,确定重点 请学生们结合文本找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相应段落。‎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共用了2个自然段,议花生用了13个自然段,借以引出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环节二 精读感悟 ‎(三)读中感悟,突破难点,感悟“议花生”部分 ‎1.想象情景,学生自由读再分角色朗读一家人谈论花生的部分 ‎2.教师提问:从这段对话中知道了花生的哪些好处?(榨油、味美、价钱便宜)‎ 进一步提问:除了这些大家知道生活中花生还有什么好处?学生畅谈自己了解的花生的好处,营造课堂自由讨论氛围 ‎3.重点读父亲的两次对花生的评价 父亲第一次谈论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课件出示花生和其它果实的图片并完成表格,请学生画出写花生及其它果实特点的词语,教师在对比讲解中让学生明确花生的特点。并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4.学生再读父亲的话,体味父亲的话。要求学生把二者的不同读出来,并分角色读出他们的不同生长特点。‎ ‎5.随机提问:他们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但他们的相同之处在哪呢?(激发学生兴趣,畅谈自己的想法)‎ ‎(四)合作探讨 ‎1.学生自由交流想法,思考父亲的话的深意。‎ ‎2.师生探讨“落”的好处。(落到土里才结果,更能体现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 ‎ 3.学生齐读父亲第二次议花生部分并交流作者听了父亲的话后的感受。‎ 请学生说出对父亲话的理解,并用相应的句式来表现:‎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虽然( ),但( ) 。‎ ‎(五)总结拓展 ‎1.引导提问:‎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的权利,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不能选择呢?‎ ‎(启发学生思考花生的价值,进一步懂得做一个有内在的人的重要性)‎ ‎2.师引导,生举例:生活中的落花生,由课文走进生活,进一步教育孩子要做有用的人,学习花生的品质。‎ ‎3.略讲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适当举例。‎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作者的感受,即“深深的印在心里”‎ 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2.出示作者简介,引出许地山的一句话,做有用的人。作者受父亲的 ‎3.练习:写一写你身边像落花生一样的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种花生 ‎ 收花生  不图虚名 ‎(借物喻人)  吃花生      默默奉献 议花生 ‎ (台儿庄区明远实验小学 孙发亮)‎ ‎《落花生》读写联动课 ‎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熟读课文重点句。能分清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难点: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或事物,让你感动的人或者物品。‎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默写词语,复习导入 ‎1.默写字词,2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在“练字本”上书写。提笔练字时,注意书写双姿。‎ ‎2.点评书写(点评要点一是正确;二是规范;三是美观)。‎ 课件出示: 吩咐 尝尝 便宜 石榴 半亩 ‎ 茅亭 榨油 收获 可贵 爱慕 ‎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探究特点,详略得当 ‎1.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学的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学生回答: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几件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2.回顾段落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详略,分清主次。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 ‎3.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为了让学生认识文章的重点,分清主次,根据课文的不同情况,可采用三种比较的方法:‎ ‎(1)比较详略抓重点 在课文“种花生”与“收花生”、“尝花生”与“议花生” 的比较中,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详略,详者为重点。‎ ‎(2)比较内容抓重点 在“兄弟姐妹们谈”与“父亲谈”的内容比较之中,“父亲谈”的内容更加重要,学生通过比较内容,抓住了重点。 ‎ ‎(3)比较目的抓重点 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两个方法显然无济于事了。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写作目的,于是,“学花生——做有用的人”这一最重点便抓住了。)‎ ‎4.揭示本文写作特点 小结:课文的特点是详略得当。根据中心,作者把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中心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 ‎(三)读写结合,感悟借物喻人 请大家组内合作朗读课文的第3-15自然段,思考: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评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2.再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 (姐姐说味儿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他是怎么说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2)指名交流,教师适时引导表达。‎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3)师生合作完成下表填写。(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理解,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外表 位置 印象 ‎(4)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通过两者的对比,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5)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说的?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6)作者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7)你理解作者的话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联系生活实际,同桌交流,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交流,适时引导、评价。‎ ‎(8)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第三至十五段。‎ ‎(9)小结:孩子们将种子种在地里,收获了花生;而父亲却把花生的种子种进了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终身受益。正如父亲所希望,许地山不仅这样说,也是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成为了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四)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花生一样的人,你知道他们是谁吗?我们一起夸夸他们吧!指名交流,引导用词,句子形式可不固定,只要用词恰当,句子完整即可。‎ 完成填空:‎ 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有在抗洪赈灾前线保家卫国的武警官兵,有 的清洁工人,有 的邮递员,有 的教师,有 的医务工作者,还有……他们都是像花生一样 。‎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体会表达,迁移写法 ‎1.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既然无论花生还是石榴、桃子、苹果都值得赞扬,那么父亲为什么还要拿花生与它们作比较呢?指名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小结“借物喻人(理)”的写法。 ‎ 明确:父亲这样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的可贵品质,借议花生,是为了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理)”。‎ ‎2.阅读链接,学法迁移 接下来我们用刚才的方法阅读另一篇课文——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写的《桃花心木》,再次感受借物喻人(理)的写法。‎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与《落花生》一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借物喻人(理)”。)文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把它画出来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发现(悟出)这个道理的?(认真观察种树人的奇怪行为,与种树人交谈,解答心里的疑问。)‎ ‎(3) 种树人是怎么种树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他为什么要这么种呢?‎ ‎(4)课文借树木的成长来比喻什么?‎ ‎(5)两篇课文是怎样运用“借物喻人(理)”的手法的?指名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两篇文章都是紧紧抓住事物与人(理)的共通之处,(结合叙事情境来展现的。)这说明“借物喻人(理)”手法的运用的关键在于什么?(找到事物与人(理)之间的联系,找到共通之处。)‎ ‎3.运用写法,学以致用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 六、课后作业 ‎(六)阅读推荐,课内外延伸 出示: 《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白杨》——袁鹰。课后请大家继续用这样的方法阅读这两篇文章,再将四篇文章放在一起对比,进一步领悟“借物喻人(理)”的写法。七、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 略 写 ) (详写)‎ ‎↓ ↓‎ 借物—————喻—————人(做有用的人)‎ ‎(台儿庄区明远实验小学 邵翠)‎ 附:《桃花心木》《心田上的百合花》《白杨》原文 ‎ ‎ ‎ (一)桃花心木 林清玄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两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无数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们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 ‎(三)白杨 袁 鹰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 ‎“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桂花雨》朗读指导课 ‎ (第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学生:复习生字词和课文,全班准备硬纸、软纸、剪刀、针和线提前做一棵桂花树。‎ 老师:检查复习情况,帮助准备手工桂花树,准备好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箩筐 婆婆 ‎ 浸入 尤其 缠着(出示课件2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 ‎2.《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出示课件3)‎ ‎3.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答 师总结:通过初步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板书题目和这些内容)这篇文章主要写作者回忆儿时的“摇花乐”,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朗读课文,深入学习。‎ ‎(二)、合作学习,精读课文。(出示课件4)‎ ‎1.出示自学提示 快速的默读课文,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思考:(1)“总是”、“乐”、“使劲”表达了我对桂花怎样的感情。‎ ‎(2)理解“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2.同桌合作学习后,师生交流 ‎(1)指名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师总结:(出示课件5)指导朗读“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总是 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 桂花嘛?”读出“我”对摇桂花的急切心情。“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读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2)再次指名读(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 ‎(3)指名答“总是”表达了我对桂花怎样的感情。‎ 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急切心情。‎ 再次引导学生带着体会读一读。‎ ‎(4)指名答“乐”、“使劲”表达了我对桂花怎样的感情。‎ 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时兴奋、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带着体会再读一遍。‎ ‎(5)引导学生“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这句话告诉我 们摇桂花需要我帮大人,同时也说明了(师生共同说出)“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师总结:“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很急切、兴奋、快乐,同时也充满了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6)然后请两名同学再现摇桂花场景:一名同学朗读要桂花的句子,一名同学用手工做的桂花树展示摇桂花。‎ ‎(7)指名读摇桂花句子,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8)最后全班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对比阅读,交流体会 ‎1、大声朗读课文小组间讨论:‎ ‎(1)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后指名答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 ‎(1)生答:家乡桂花香。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引导学生带着体会齐读这句话。‎ ‎(2)生答: 杭州的桂花香,因为我念中学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总结: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出示课件6)最后找两组同学带着自己的体会对比朗读。那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再指名答(出示课件7)‎ ‎(3)生答 师总结: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出示课件8)‎ ‎3、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所以作者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生思考后答,师总结(出示课件9)‎ ‎“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又感染了作者。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带着自己的体会指名读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话,再齐读。‎ 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四)、阅读延伸,小结作业。‎ ‎1、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出示课件10),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让我们带这种感动和思念跟着音乐再来读一读有关故乡的几句话:‎ 每回我写我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选自琦君的《烟愁》后记 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在尝呢?”——选自琦君的《家乡味》‎ ‎(播放音乐《故乡》,齐读课件11阅读链接。)‎ ‎2、作业: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六、板书设计 ‎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 摇桂花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充满欢乐 ‎ 桂花雨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点点桂花雨 ‎ 片片思乡情 ‎ 杭州赏桂花 ‎ 思桂花 深埋心中 给母亲带桂花 ‎ ‎(台儿庄区明远实验小学:闫华)‎ ‎《珍珠鸟》方法指导课 ‎(第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3.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4.品味语言,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细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三、前置性活动 学生:‎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够运用识字方法熟练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学习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的读写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 ‎3.读书思考: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和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的?‎ 老师:调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准备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先来听一听他的声音,播放珍珠鸟的叫声。‎ ‎2.你们喜欢鸟儿吗?那能不能用古诗来表达一下对鸟儿的喜欢呢?‎ ‎3.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情趣。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人与鸟和睦相处的赞歌——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生将课前收集的有关珍珠鸟的资料介绍,出示课件:珍珠鸟图。 ‎ ‎5.学生介绍作者。(师出示课件)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儿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二)品味文字,研读文本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1.从哪里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 ‎2.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意思?(课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四)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依次弄清以上问题。‎ ‎1.找出文中写珍珠鸟活动的语句,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并交流,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全班讨论交流,指名几位学生作讨论总结)‎ ‎(1)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2)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 ‎(3)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4)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5)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6)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板书)(怕人——亲近)‎ ‎2.文中的珍珠鸟是一只怎样的鸟?作者是如何写出它的可爱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学生自由回答。‎ ‎(1)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可爱 ‎(2)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活泼 ‎(3)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淘气 ‎(4)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5)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亲近人)‎ ‎3.思考: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爱、宽容、尊重动物等)是啊,正因为作者是一位懂得关爱、宽容、尊重小动物的人,所以作者与小珍珠鸟的距离才能慢慢(缩小),最后,小珍珠鸟不仅不怕接近作者,甚至还在作者的肩头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到这里,作者感慨无限,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探究:作者说的仅仅是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 ‎(不仅是人与鸟,还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 ‎5.拓展:原来信赖有如此美好的内涵,那么,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写一写对“信赖”一词的赞美与认识。 ‎ ‎(出示例句:信赖是一座桥梁,让人与动物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6.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的真挚感情。‎ ‎(五)深入探究,延伸拓展 课文通过作者记录的与小珍珠鸟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因有了信赖,才会创造出如此美好的境界。同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因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亲身经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写一篇关于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彼此信赖的小作文。‎ 六、板书设计 ‎ 初到家中 小心翼翼 怕人 ‎ 在笼子四周飞 信赖,‎ 珍珠鸟 熟悉过程 在屋里飞 亲近人 往往创造出 ‎ 落在桌上 美好的境界 ‎ 落在肩头 ‎ ‎ ‎(台儿庄区明远实验小学 贾雯)‎ 单元总结检测回顾提升课 ‎(第7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熟练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会运用。‎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领悟文章中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与信赖的理想境界。‎ ‎4.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5.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6.能够从整体上牢固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并灵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领悟文章中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与信赖的理想境界。‎ ‎2.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3.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能够从整体上牢固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学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内提问本单元的生字新词默写,并将默写情况做统计。‎ ‎3.组内交流本单元的学习收获: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什么?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从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掌握了哪些好词佳句?懂得了哪些人生哲理?‎ 老师:调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准备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文章,引入单元主题 ‎1.同学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单元已经学完了,下面的时间我们就来一起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本单元中,一共安排了几篇课文呢?(四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在此基础上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板书:一花一鸟总关情 ‎2.尽管四篇文章体现的是一个主题,但细细读来,每篇文章向我们传递的情感却大有不同。作者的写作视角,写作方法以及在文章中所寄予的情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因此,这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回顾这四篇课文的重点知识。 ‎ ‎(二)合作学习,回顾总结单元知识重点 ‎1.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师提问默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同桌之间相互批改,师统计易错字,并范写。‎ ‎(3)订正出现错误的词语 ‎2.出示本单元的重点词语,‎ 尝尝   收获 吩咐    羡慕   体面 沉浸 信赖 檀香 新鲜 谢落 挑拣 尤其 即时 糕饼 细腻  撮 笨笨拙拙  炉烟袅袅 桂花卤  口占一绝 湿漉漉 深幽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表达)‎ ‎3.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同学们在读完这四篇课文以后,有什么发现吗?(提示:四篇课文有什么共同之处?)‎ ‎( 预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者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就再次回归课文,去品读,去回味。‎ ‎(1)《白鹭》‎ 指名背诵课文,及时评价生背诵的情况。‎ 出示问题: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借此激发对鸟类的热爱,并练习设计爱护鸟类的宣传语或广告语。‎ ‎(2)《落花生》‎ 出示问题:从课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指名回答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补充,再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从《落花生》这篇文章中你想到了哪些人物?并能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再次明确借物喻人这个写作方法。‎ ‎(3)《桂花雨》‎ 出示问题:‎ 这篇课文主要分为哪三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如何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联系课文内以及自己的感悟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再次感悟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 ‎(4)《珍珠鸟》‎ 出示问题: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和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的。在学生回答的时候,重点强调作者运用的承接词,让学生明白正是运用了这些承接词,内容才会显得更有层次感。并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师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勃勃生机,也接触到了一群群可爱的鸟儿,同时体会到了花生的平淡无奇,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也感受了童年的摇花乐以及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也就是本单元所要阐述的主题——一花一草总是情。‎ ‎(三)拓展延伸,回顾提升 ‎1.比较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出示语句: ‎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认真读读这两句话,细细品味句中的加点词语,你能说说有什么不同吗?(指名说)‎ ‎(预设: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 过渡:因此,同学们以后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或者联系上下文,才能够正确理解词语。下面这个词语你能根据要求 写句子吗?‎ ‎(2)出示:‎ ‎(形容气候) ‎ 温和 ‎ ‎(形容性格) ‎ 指名造句,并相机指导 ‎2.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 出示:‎ 带有“花”字的词语: ‎ 带有“鸟”字的词语: ‎ 提示:找生说说自己积累到的关于花、鸟的词语,师加以补充。‎ ‎3.给“然”字组词,并填写在句子中。‎ 出示: ‎ 然:___ ___ ___ ___‎ 每每看到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 )‎ 我们姐弟几个在空地上种花生,没过几个月,( )收获了。‎ 花生( )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过不多久,( )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提示:可以现在练习本上写答案,然后找生回答问题,统计正确率。‎ 师小结:看来大家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说明在课下一定下了不少的功夫了,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希望同学继续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扎实有效地掌握各种知识。本单元是围绕“一花一草总关情”这个主题来展开的,是啊,花草有情人亦有情,接下来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读这样一首小诗,看看从中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出示:‎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jiè)秋风。‎ 师提问:熟读古诗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这首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表面在写蝉实际上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作者以蝉自许,雍容不迫的风度和气韵。)‎ ‎(四)布置作业 ‎1.课下完成新课堂第一单元过关测试 ‎2.课下搜集梁秋实的《鸟》并认真阅读,写出自己的阅读收获。‎ ‎ 六、板书设计:‎ ‎ ‎ 一花一鸟总关情 白鹭 美 ‎ 落花生 借物喻人 桂花雨 思乡 ‎ 珍珠鸟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