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突破练习 专题五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突破练习 专题五

第1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纲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B)。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B)。3.人脑的高级功能(A)。4.动物激素的调节(B)。5.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B)。‎ ‎[构建网络]‎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与机制 ‎1.兴奋的产生机制 Na+流入细胞内,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2.兴奋的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1)膜外: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流动方向相反。‎ ‎(2)膜内: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流动方向相同。‎ ‎3.兴奋的传递 ‎(1)特点:单向传递。‎ 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2)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与神经递质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有: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细胞膜等。‎ ‎[错混诊断]‎ ‎1.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2014·海南,11A)( √ )‎ ‎2.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011·天津,3D)( × )‎ ‎3.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 √ )‎ ‎4.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2010·课标全国,5D改编)( √ )‎ ‎5.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2011·海南,8A改编)( √ )‎ ‎6.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011·海南,9C)( √ )‎ 题组一 根据反射弧判断兴奋的传导方向 ‎1.(2014·海南,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 判断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上传导方向的三大方法 ‎(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宽)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看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 题组二 从兴奋产生与传导的机理进行考查 ‎2.(2014·江苏,1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答案 B 解析 A项,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只有当兴奋传导到轴突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才能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项,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项,由于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D项,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是K+的外流。‎ ‎3.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K+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形成一个小电位 答案 AB 解析 据图示可以看出,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②是零电位,处于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此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项正确;处于③与④之间时,处于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此时Na+通道关闭而K+通道开放,此过程K+外流也不消耗ATP,B项正确;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所以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C项错;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故不能形成小电位,D项错误。‎ ‎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分析 ‎(1)图示 ‎(2)解读 ‎①a~b段:静息电位。Na+不能内流(Na+离子通道关闭)、K+却能外流(K+离子通道打开。此过程中物质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耗能,为协助扩散),呈外正内负。‎ ‎②b~c段:动作电位产生过程。Na+能内流(Na+离子通道打开。此过程中物质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耗能,为协助扩散),K+却不能外流(K+离子通道关闭)。‎ ‎③c:0电位。Na+内流、K+不外流。‎ ‎④c~d段:动作电位。Na+内流、K+不外流,呈外负内正。‎ ‎⑤d~e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钠—钾泵泵出Na+、泵入K+(此过程中物质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耗能,属于主动运输)。‎ ‎⑥e~f段:静息电位。‎ 题组三 以图示为载体考查兴奋的传导过程 ‎4.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的两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含有________个神经元,其中神经细胞________是传入神经元,细胞________是效应器。‎ ‎(2)在细胞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为______________。‎ 若在细胞C上给予一个适宜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 ‎(3)在神经元上,兴奋可以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但在生物体内,兴奋沿着神经元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 ‎(4)切断a处,刺激b处,效应器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发生反应,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称为反射。‎ 答案 (1)3 B E (2)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偏转一次 (3)双向 单向 (4)可以 不可以 解析 (1)依据图中神经细胞B的结构可知,细胞A为感受器,神经细胞B为传入神经元,神经细胞C是中间神经元,细胞D为传出神经元,细胞E为效应器。(2)‎ 感受器感受刺激,兴奋沿反射弧传导至效应器,反射弧中a、b两点先后兴奋,所以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若直接刺激中间神经元上某点,因为传入神经元与中间神经元之间是突触联系,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故电流计只偏转一次。(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在正 常生物体内,都是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后并产生兴奋,兴奋再沿着反射弧单向传递到效应器。(4)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会有反应,但不能称之为反射,因为反射弧结构不完整。‎ ‎ 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 ‎(1)细胞膜内外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①静息电位时,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指针向右偏转。‎ ‎②动作电位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 ‎(2)神经元之间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图中,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尽管ab与bd距离相等,但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所以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只能由c点传到d点,不能传到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考点二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1.激素分泌的调节 ‎(1)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2)反馈调节: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①正反馈的实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 ‎②负反馈的实例: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 ‎2.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错混诊断]‎ ‎1.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2014·海南,11D)( √ )‎ ‎2.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2012·海南,13C)( √ )‎ ‎3.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2012·重庆,5A)( × )‎ ‎4.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2010·江苏,22B)( √ )‎ ‎5.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2011·天津,3C)( √ )‎ ‎6.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2011·新课标,5C和2009·宁夏,4A改编)( × )‎ 题组一 通过图示信息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过程 ‎1.(2014·天津,7)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Ⅰ.通常情况下,下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图回答:‎ ‎(1)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Kp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器官A 是________。‎ ‎(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Kp释放量_______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排卵。‎ Ⅱ.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到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下图。‎ ‎(3)据图可知,Kp10__________(影响/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综合分析 ‎(4)综合Ⅰ、Ⅱ分析,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答案 (1)核糖体 GnRH神经元 垂体 (2)减少 通过反馈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 ‎(3)不影响 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加强 (4)神经—体液 解析 (1)Kp是一类多肽类激素,核糖体是将氨基酸合成多肽或蛋白质的场所,因此,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根据图示可以看出Kp神经元产生的Kp作用于GnRH神经元,促进其产生GnRH,因此,Kp作用的靶细胞是GnRH神经元。器官A能产生促性腺激素,因此A为垂体。(2)通过题图可以看出,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1的活动,从而使Kp释放量减少,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促进Kp神经元2释放Kp,从而促进GnRH神经元分泌GnRH,作用于垂体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从而使雌激素分泌量增加,说明排卵前启动过程②,可通过反馈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的雌激素含量。(3)分析曲线图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是在日龄为42天时开始产蛋,因此,Kp10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实验组的产蛋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而对照组的产蛋率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加强。(4)通过Ⅰ、Ⅱ分析可知,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过程有Kp神经元、GnRH神经元的参与,也有雌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激素的参与,因此调控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 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类型 ‎(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 ‎(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 题组二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考查激素的调节作用 ‎2.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新鲜的下丘脑和脑垂体。然后把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图:‎ ‎(1)实验中,设置A瓶的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A、C瓶对比,D瓶和E瓶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培养基不会产生TSH(或不含TSH)‎ ‎(2)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垂体分泌TSH,下丘脑能促进垂体分泌TSH 解析 (1)A瓶没加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激素,只有培养基,起空白对照作用,目的是排除培养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比较C、D两瓶,可以说明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垂体分泌TSH,而E瓶比C瓶产生的TSH量多,说明下丘脑有促进垂体分泌TSH的作用,实际上是下丘脑通过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产生促甲状激素。‎ ‎ 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过程中相关激素含量 变化分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甲状腺激素TSH)‎ ‎(1)寒冷、精神紧张→TRH↑→TSH↑→甲状腺激素↑‎ ‎(2)缺碘或甲状腺功能障碍→甲状腺激素↓→TRH↑、TSH↑‎ ‎(3)甲亢→甲状腺激素↑→TRH↓、TSH↓‎ ‎(4)垂体功能障碍或切除→TSH↓→甲状腺激素↓→TRH↑‎ ‎(5)注射过量TSH→甲状腺激素↑→TRH↓‎ ‎(6)下丘脑功能障碍或切除→TRH↓→TSH↓→甲状腺激素↓‎ ‎(7)注射过量TRH→TSH↑→甲状腺激素↑‎ 专题突破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安徽,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答案 C 解析 A项,根据题意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过程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项,感觉是高级生命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食物引起味觉是条件反射,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类型相同。C项,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使狗建立铃声和分泌唾液的联系,这是通过不断刺激形成的,是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与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D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控制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同,因此两种反射是通过不同的反射弧完成的。‎ ‎2.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阻断了部分K+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答案 A 解析 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大量外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元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用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时动作电位,可推知Na+内流减少,进一步推测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故选A。‎ ‎3.离体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K+借助膜上的Ⅱ,从细胞膜②侧向①侧移动 B.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移到②侧,不耗能 C.d→e过程中,K+从①侧向②侧移动,同时Na+从细胞膜②侧向①侧移动,耗能 D.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 答案 D 解析 由图1中糖蛋白在①侧说明①侧为细胞外,②侧为细胞内。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外含有较多Na+,细胞内含有较多K+。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K+顺浓度梯度外流,维持静息电位,该过程不耗能,A正确。当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受到适当刺激时,该部位膜上Na+通道打开,大量Na+顺浓度梯度内流(不耗能),使局部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B正确。d→e过程中,细胞膜上Na+-K+泵消耗ATP,同时吸K+排Na+,恢复静息电位,C正确。b点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相等,D错误。‎ ‎4.(2014·重庆,6)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A项,突触小泡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TP),这些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项,囊泡运输并非只有神经元才具有,所以决定突触小泡运输方式的基因并非神经元所特有。C项,据题意可知,囊泡的运输及释放运输物与特定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有关,因此,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位置与特定的蛋白质有关。D项,当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前膜时,会刺激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使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二、多项选择题 ‎5.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记录仪指针的偏转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答案 ABD 解析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Na+内流而产生兴奋,A项正确;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a、c两点)为正电位,指针应不偏转,但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说明c点为负电位,由此推测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B项正确;当在a点左侧给予刺激时,a点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变为负,当传至b点时,a点又恢复为正电位,而此时c点由于受损仍为负电位,故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C项错误;根据刺激前后记录仪指针的偏转情况可推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D项正确。‎ ‎6.春天日照逐渐变长,多数野生鸟类进入繁殖期。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不是野生鸟类进行繁殖活动的重要环境因子 B.鸟类的繁殖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C.只能在鸟的性腺处检测到B物质的存在 D.在下丘脑和垂体上都存在物质C作用的受体 答案 AC 解析 图中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C是性激素。由图可知,光是野生鸟类进行繁殖活动的重要环境因子,鸟类的繁殖活动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其中神经调节支配体液调节,所以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故A错误、B正确;因为激素产生后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对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起作用,所以在鸟的性腺处可以检测到多种物质的存在,但只有B物质对性腺起作用,故C错误;性激素进入血液后又通过反馈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在下丘脑和垂体上都存在物质C作用的受体,故D正确。‎ 三、非选择题 ‎7.科学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物质——瘦素。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然后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人体储量大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下图所示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局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下丘脑神经元合成和分泌的神经递质使饱中枢的兴奋性________,使摄食中枢的兴奋性________,从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重的效果。若图中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此时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膜电位是________,g神经元不能将信息传递到________而无饱感,机体不断摄食而导致肥胖。‎ ‎(2)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的,图中共有________条反射弧。‎ 答案 (1)增强 减弱 外正内负 大脑皮层 (2)单向 0‎ 解析 (1)瘦素使人体消瘦,因此瘦素发挥作用后,应使饱中枢兴奋,减少摄食,而使摄食中枢兴奋性降低。如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的电位仍是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从而不能使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2)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图中无感受器和效应器出现,依据反射弧的组成可判定图中反射弧的数目为0。‎ ‎8.(2014·重庆,7Ⅱ)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刺激类型 刺激强度 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 产生的感觉类型 感觉强度 针刺激 较小 刺痛 较弱 较大 较强 热刺激 较低 热感 较弱 较高 较强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____________。‎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______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________,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外正内负 神经冲动 (2)感受器 频率 (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解析 (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属于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2)由于刺痛和热感都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中形成,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仅仅起传导兴奋的作用,则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是因为感受器不同。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强度的刺激在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产生的频率不同,所以可以推测不同强度的刺激是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3)可以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说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正常,因此,不能产生感觉最有可能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受损。‎ ‎9.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舒张活动和伸肌收缩活动协调进行。如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的机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一般是由轴突和________或轴突和________构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神经递质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与递质的合成与释放直接相关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题意可知,传入神经元释放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 性神经递质,使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此时伸肌运动神经元神经纤维膜上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号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同时,传入神经元释放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后者再释放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此时,屈肌运动神经元神经纤维膜上膜电位________(填“有”或“无”)电位转换。‎ ‎(4)神经递质一旦发挥作用,一般要立即被递质水解酶水解,若某药物能特异性抑制图中传入神经元轴突处递质水解酶的活性,则造成的结果是屈肌________________,伸肌________________。‎ ‎(5)完成图中反射活动的反射弧至少含有______个神经元。‎ 答案 (1)树突 细胞体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内质网、高尔基体 ‎(3)兴奋 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 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兴奋 兴奋 抑制 无 (4)持续舒张 持续收缩 (5)4‎ 解析 (1)突触一般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细胞体型两种,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2)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类型,与递质的合成与释放直接相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传入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同时作用于伸肌运动神经元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两者兴奋后,伸肌运动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使伸肌收缩,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即屈肌保持舒张,从而保证动物的运动。抑制性递质作用于屈肌运动神经元,会导致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增强,阻止兴奋的发生,所以屈肌运动神经元神经纤维上不发生膜电位的转换。(4)若递质水解酶活性被抑制,则传入神经元释放的兴奋性递质持续作用,屈肌运动神经元持续抑制造成屈肌持续舒张,伸肌运动神经元持续兴奋造成伸肌持续收缩。(5)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至少含有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屈肌运动神经元和伸肌运动神经元共4个神经元。‎ ‎10.(2014·浙江,31)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 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中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 答案 (1)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实验的预测结果及结果分析表 思路 预测结果 结果的原因分析 ‎①‎ 是 反射弧完整,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 ‎②‎ 否 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时间,故刺激与屈腿不会同时发生 ‎③‎ 是 电刺激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或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④‎ 否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坐骨神经上测不到电位变化 ‎(2)⑤捣毁该蛙的脊髓,刺激其右后肢的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解析 (1)‎ 实验 预测结果 原因分析 ‎①‎ 发生屈腿反应 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枢在脊髓,反射弧完整,可以发生屈腿反应 ‎②‎ 刺激与屈腿不同时发生 从刺激到作出反应要经过兴奋的传导与传递,此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刺激与屈腿不同时发生 ‎③‎ 收缩 电刺激可以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兴奋,引起收缩 ‎④‎ 不能 腓肠肌是效应器,兴奋是沿着反射弧的方向单向传递的,不可逆 ‎(2)因为实验材料是捣毁脑的脊蛙,若①②两个实验都没有发生屈腿反应,则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若①②两个实验都发生了屈腿反应,则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枢在脊髓,所以为了进一步验证,应该加上第⑤项损毁脊髓的对照实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