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珠海市2020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珠海市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摸底考试 生物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B. 核酸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C. 麦芽糖、蔗糖和淀粉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均为葡萄糖 D. 细胞内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叫结合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此外在R基中也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1分子蔗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组成;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此外在R基中也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A正确; B、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极其重要作用,B正确; C、麦芽糖和淀粉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为葡萄糖,蔗糖水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C错误; D、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D正确; 故选:C。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 B. 细胞膜既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也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生物膜系统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又能让生命活动有序进行 D. 细胞核既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又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细胞膜可以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 C、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生物膜系统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又能让生命活动有序进行,C正确; D、细胞核既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不是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3.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双缩脲试剂可用于蛋白质活性的鉴定 B. 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均能观察到染色体 D. 诱导植物根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卡诺氏液起解离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双缩脲试剂可用于鉴定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分离,在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从而造成两者分离的现象。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时,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在制片之前,可以将诱导处理的根尖放在卡诺试液中浸泡0.5~1小时,以固定细胞形态。 【详解】A、双缩脲试剂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是因为蛋白质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络合成紫色的化合物,不管蛋白质有无活性,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 B、质壁分离与复原是因为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伸缩性不同,细胞膜具有伸缩性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表现,因此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能观察到染色体,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是染色质的状态,观察不到染色体,C错误; D、诱导植物根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卡诺氏液起固定细胞形态的作用,解离液的作用是解离,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D错误; 故选:B。 4.下表是丽藻细胞液与池水中相关离子浓度比值,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离子 细胞液浓度/池水浓度 K+ 1065 Cl- 100 Na+ 46 SO42- 25 Mg2+ 10 A. 这几种离子进出细胞都是主动运输 B. 运输不同离子的载体数量可能不同 C. 运输离子所需能量主要由光合作用提供 D. 这些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BD 【解析】 【分析】 1、主动运输的特点:(1)逆浓度梯度运输;(2)需载体蛋白的协助;(3)需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分析表格数据:五种离子在丽藻细胞液中浓度都大于外界池水中的浓度,也就是说五种离子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被细胞吸收的。 【详解】A、从表格分析,五种离子在丽藻细胞液中浓度都大于外界池水中的浓度,说明五种离子被细胞吸收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但是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是协助扩散的方式,A错误; B、由表格可以看出,不同离子在丽藻细胞液中浓度不同,说明吸收量不同,可能与载体数量有关,B正确; C、运输离子所需能量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C错误; D、这些离子进入细胞都要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故选:BD。 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 B. 水的光解在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 C. 叶绿体中4种光合色素均可以吸收蓝紫光 D.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ATP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个用途,一是:H2O的光解形成[H]和O2,二是:使ADP和磷酸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 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ATP有两个去向,一是以热能形式散失,二是转移到ATP中。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详解】A、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A错误; B、水的光解属于光反应阶段发生的物质变化,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 C、叶绿体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叶绿体中4种光合色素均可以吸收蓝紫光,C正确;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没有ATP的合成,D正确; 故选:A。 6.下图曲线是温度和酶活性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A. 在B'之前,随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 B. A点时,酶的活性很低 C. 当温度达到B'时,酶的活性最高 D. C点活性很低,温度降低,酶活性上升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结合曲线图分析,在最适温度B'时,酶的活性最高,催化速率达到最大值,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低温条件下,如A点时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高温条件下,如C点时酶的活性很低,但其空间结构被破坏,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不会上升。 【详解】A、据曲线图分析可知,曲线图中的B点所对应的温度B'为该酶的最适温度,在B'点之前,随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A正确; B、由图可知,A点时酶的活性很低, B正确; C、据曲线图分析可知,曲线图中的B点所对应的温度B'为该酶的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C正确; D、C点时酶的活性很低,其空间结构被破坏,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不会上升,D错误; 故选:D。 7.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活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B. 姐妹染色单体在分裂前期形成 C.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中基因的改变 D. 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不是活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 B、姐妹染色单体在分裂间期形成,在前期出现,B错误;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基因并没有改变,C错误; D、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故选:D。 8.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没有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其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会产生含两种类型的4个精细胞 B. 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会产生含有一种类型的1个卵细胞 C. 1000个初级精母细胞会产生含四种类型的4000个精细胞 D. 1000个卵原细胞不会产生含四种类型的1000个卵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精子的形成过程:一个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4个,但只有2种)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一个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 【详解】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会产生4个精细胞,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没有突变的情况下,4个精细胞只有两种类型,A正确; B、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只会产生1个卵细胞,没有突变的情况下,1个卵细胞只会有一种类型,B正确; C、由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中含有两对等位基因,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最多可产生22=4种配子,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1000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精子四种类型的精细胞4000个,C正确; D、每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四个子细胞是AB 、Ab 、ab、 aB 其中有三个要变成极体,由于是随机的,所以是1000个卵细胞中,4种类型的卵细胞都有可能出现,D错误; 故选:D。 9.下列有关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测交实验可以检测F1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B. F2代中,隐性个体所占比例与隐性基因所占比例相同 C. F1高茎豌豆自交,一个含4粒种子的豆荚中,高茎种子一定有3粒 D. F2代出现9:3:3:1的表现型与F1产生的配子种类无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A、因为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出F1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 A正确; B、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亲本基因型为DD×dd,产生的F1代为Dd,F1自交可得到F2,其基因型比例为DD:Dd:dd=1:2:1,隐性个体(dd)所占比例为1/4, 而隐性基因(d)所占的比例为1/2,B错误; C、F1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DD:Dd:dd=1:2:1,即4粒豌豆种子中每一粒是高茎种子的概率均为3/4,所以高茎种子可能是0、1、2、3、4粒,C错误; D、F2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约为9:3:3:1, 是因为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四种类型,它们的数量比为1:1:1:1,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随机结合,有16种组合方式,D错误; 故选:A。 10.DNA复制与转录的共同点是 A. DNA分子双链需要全部打开 B. 都需要解旋酶 C. 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相同 D. 都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 复制的过程为解旋、配对、合成。DNA解旋,以两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子链,子链与对应母链螺旋化。 转录的过程是解旋、配对、形成单链。DNA解旋,以其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mRNA单链,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 【详解】A、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转录也是边解旋边转录都不需要全部打开DNA双链,A错误; B、DNA分子复制需要解旋酶打开双链,转录时RNA聚合酶沿DNA分子移动时,就可以把双链打开,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 C、DNA分子复制和转录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但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NA复制时,有A-T,G-C,T-A,C-G的配对;转录是DNA形成RNA的过程,是A-U,G-C,T-A,C-G的配对方式,C错误; D、DNA分子复制和转录都需要消耗能量,都由ATP直接供能,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变异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 基因互换 B. 基因重组 C. 基因突变 D. 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的意义:(1)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3)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这些能导致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但不能产生新基因。 【详解】A、基因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的一种类型,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 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基因,B错误; C、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能产生新基因,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C正确; D、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变异能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但不能产生新基因,D错误。 故选:C。 12.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杂交矮杆抗病小麦、太空育种的原理依次是 ①基因重组②染色体变异③基因突变 A. ②③①③ B. ①③③② C. ①③②③ D. ①②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育种的方法一般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等,它们分别利用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原理。要将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的原理区分开,无籽西瓜属于多倍体育种,而无籽番茄是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 【详解】生产上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即②; 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即③; 培育杂交矮秆抗病小麦属于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即①; 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即③; 故选:A。 13.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B.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C. 新物种都是长期地理隔离而形成的 D.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详解】A、自然选择就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这样就有种群(一定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即发生了进化, A正确; B、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B正确; C、新物种的形成大都是由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但不全是,有些生物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如低温),染色体加倍,与原物种形成生殖隔离,于是形成新物种,C错误; D、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自然选择的动力就是生存斗争,也就是自然选择就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D正确; 故选:C。 14.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构成细胞的内环境 B. 与血浆相比,组织液含有较少的蛋白质 C. 内环境中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内环境就稳定 D. 机体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内环境处于恒定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细胞外液体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 B、血浆和组织液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血浆蛋白,B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C错误; 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D错误; 故选:B。 1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元有序连接构成了反射弧 B. Cl-流入细胞,可提高细胞兴奋性 C. 神经递质以主动运输方式释放 D. 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迅速、准确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 【详解】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肌肉或腺体不是神经元, A错误; B、Na+流入细胞,可提高细胞的兴奋性,Cl-流入细胞,细胞更不容易兴奋性,B错误; C、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C错误; D、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作用的时间较短,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D正确; 故选:D。 16.下图为体液免疫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细胞与B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产生作用 B. 记忆B细胞可以直接分化成浆细胞 C. 抗原能直接刺激浆细胞 D. 切除胸腺会减弱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体液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包括:①吞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③在T细胞作用下B细胞增殖和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详解】A、T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A错误; B、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B错误; 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D、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丧失大部分体液免疫功能,D正确; 故选:D。 17.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含量少,运输不需要消耗ATP B. 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细胞伸长 C. 果实的成熟与乙烯的作用有关 D. 植物激素的合成受相关基因的控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产生,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五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 ,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 。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 。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 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A错误; B、赤霉素能够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赤霉素还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正确; C、乙烯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 D、植物激素的合成也是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或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基因组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合成相应的酶,然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相应的激素,D正确; 故选:A。 18.下列有关种群及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的密度大小 B. 样方法可以精确测量种群密度 C. 群落的垂直分层有利于群落丰富度的提高 D. 弃耕的农田,若干年后一定会变成森林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稳定型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是处于动态平衡的或者说在近期内相对稳定。 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动物的分层现象由食物和栖息场所决定。 【详解】A、种群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不能预测种群的密度大小,A错误; B、 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不能精确测量种群密度,B错误; C、 群落的垂直分层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有利提高于群落丰富度,C正确; D、 弃耕的农田,只有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若干年后会变成森林,D错误; 故选:C。 【点睛】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数量。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 (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弃耕农田在自然状态下不一定会变成茂密的森林,也要受环境条件约束,可能会停留在演替过程中某一阶段。 19.如要研究羊同化量的去向,不应该包含下列选项中的 A. 羊的生长量 B. 羊的呼吸消耗量 C. 羊的粪便量 D. 死亡羊的质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2、某一个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详解】A、羊的同化量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A正确; B、羊的同化量有一部分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B正确; C、羊的粪便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仍然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 D、羊死亡后,羊的部分同化量流向分解者,D正确; 故选:C。 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B. 生物圈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C.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 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禁止开采利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就是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即其生态功能,A正确; B、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错误;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错误; 故选A 【点睛】1、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注意: (1)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 二、 非选择题 21. 下图是甲、乙两种作物在自然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常用_____( 填试剂)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 光的种类)。 (2)在 A 点, 通过适当增加_____( 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可提高甲作物的光合速率。 (3)甲、 乙两种作物在株高上甲高于乙, 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两种作物是否可以间种( 两种或多种作物同时间行种植) 以提高两种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 【答案】 (1). 无水乙醇 (2). 蓝紫光和红光 (3). 二氧化碳浓度 (4). 不能,乙的光饱和点大于甲,而株高小于甲,如间种,乙得不到充足阳关,不利于其生长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乙植物对光能的利用高需要较强的光照,甲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较低,需要的光照强度弱一些。在A点,光照强度不再是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提高光照强度不能提高光合速率。 【详解】(1)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由于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因此提取叶绿素需要用无水乙醇;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A点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不再加快,说明限制A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等,因此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甲植物的光合速率。 (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乙植物比甲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高,需要较强的光照。由题意知,甲植物比乙植物高,所以两者间种,不能提高两种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原因是:乙的光饱和点大于甲,而株高小于甲,如间种,乙得不到充足阳关,不利于其生长。 【点睛】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无水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作物间作选择搭配适宜的作物和品种非常重要。作物种类和品种搭配要合理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是高、矮秆作物搭配;深、浅根作物搭配;喜光作物与耐阴作物搭配等。 22.水稻( 雌雄同花,花药暴露在外) 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 糯性花粉遇碘液显橙红色。现有此相对性状纯合的水稻种子。 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学中, 相对性状指_____生物的_____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设计一个实验判断此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_____。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最快的方法是:_____。 【答案】 (1). 一种 (2). 同一种 (3). 将两种纯合的水稻种子种下去,进行杂交,F1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4). 对F1植株的花粉用碘液染色,显微观察不同花粉的比例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孟德尔发现的第一遗传定律。在大量的实验过程中,孟德尔发现,在一对相对性状中,表现型不同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都表现为显性性状,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据此可以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孟德尔分离定律验证方法有测交法、自交法、花粉鉴定法。 【详解】(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 (2)题中所给材料为具有相对性状纯合的水稻种子,根据定义: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据此可以将两种纯合的水稻种子种下去,进行杂交,F1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孟德尔分离定律验证方法有测交法、自交法、花粉鉴定法。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 糯性花粉遇碘液显橙红色,在上述实验基础上最快的验证方法就是花粉鉴定法,即:对F1植株的花粉用碘液染色,显微观察不同花粉的比例。 【点睛】1. 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如高茎×矮茎→高茎,则高对矮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可用公式表示为A×B→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2. 性状分离法: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如高茎×高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可用公式表示为A×A→A、B,B为隐性性状。 3、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直接通过鉴定花粉来确定配子的基因型,从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 23. 请回答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饭后血糖浓度短暂升高后,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此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_____,人体正常血糖浓度的范围_____g.L-1。 (2)夏天出汗多,_____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为了维持激素的平衡, 机体需不断产生激素,其原因是_____。 (3) 抗体是由_____细胞产生,能否作用于靶细胞内的病原体? _____。 【答案】 (1). 胰岛素 (2). 0.8-1.2 (3). 抗利尿 (4). 激素起作用后会被灭活 (5). 浆 (6). 不能 【解析】 【分析】 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夏天大量出汗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增多,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尿量减少。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详解】(1)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泌胰岛素,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降低。人体正常血糖浓度的范围0.8-1.2g.L-1。 (2)夏天人体大量出汗,体内失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机体需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3)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但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因此不能作用于靶细胞内的病原体。 【点睛】1、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两种激素间是拮抗作用。 (1)胰岛素的作用: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2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 2、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24.某地在新农村建设中, 利用雏鸭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 用稻秆培养蘑菇, 产生沼气, 鸭粪、 沼渣肥田。 请回答下列相关的生态学问题: (1)鸭与害虫的关系是_____,题干中涉及的生产者是_____。 (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设计上述新农村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 (3)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_____( 低/高),要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需要进行相应的_____投入。 【答案】 (1). 捕食 (2). 水稻和杂草 (3).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5). 低 (6). 物质和能量的投入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生态系统中通过养鸭子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该生态系统将鸭粪和秸秆引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沼渣做水稻的肥料;水稻秸秆养蘑菇,蘑菇分解有机物用于自身生长需要,也为水稻提供营养物质,实现了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1)鸭以害虫和杂草为食,故鸭与害虫的关系为捕食关系。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题干中涉及的生产者有水稻和杂草。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该生态系统将水稻秸秆引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做燃料,沼渣做水稻的肥料;水稻秸秆养蘑菇,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3)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由于人类要从农田生态系统中获取能量和物质,所以会有大量的能量物质损耗,要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类要定期的向其中输入能量和物质,比如施肥、浇水等等。 【点睛】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主要成分的生产者。 2、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有关,一定的范围内,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反之亦然。 25.下表是某固氮菌的培养基的配方, 请回答相关问题: 物质 用量 物质 用量 KH2PO4 0.2g K2HPO4 0.8g MgSO4.7H2O 0.2g CaSO4.2H2O 0.1g Na2MoO4.2H20 微量 甘露醇 20g FeCl3 微量 蒸馏水 1000mL 琼脂 15g PH 7.2 (1)此固氮菌所用氮源是_____。 从表中可知,该培养基属于_____( 物理性质划分)培养基。 在培养基倒平板的过程中, 在_____过程中调 PH 值, 平板冷却后应该_____(放置方法)。 (2)此培养基能抑制其他微生物,其原因是_____。 (3)如要进行菌落计数, 则需要_____( 接种方法)。若培养基灭菌彻底, 某同学同时对样品接种了 3 个平板, 其菌落数分别为 40、 42、 61。 其中 61个菌落平板与其余平板的差异较大,分析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 (1). N2 (2). 固体 (3). 溶化之后灭菌之前 (4). 倒置 (5). 此培养基缺乏氮源 (6). 稀释涂布平板法 (7). 接种过程有污染,接种前涂布器未消毒灼烧,菌液量加多了,菌液接种前未摇动,吸取了下层菌液 【解析】 【分析】 分析培养基成分可知,该培养基中加入了琼脂作为凝固剂,因此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中没有氮源,不能够固氮的微生物在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基配制时,应先调pH后灭菌。 【详解】(1)分析表格可知,该培养基中没有氮源,因此该固氮菌所用氮源是空气中的氮气。该培养基中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因此属于固体培养基。不论何种培养基,为防止灭菌后培养基被污染,在各成分都溶化后灭菌之前,要先进行PH 调整。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为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应将冷凝后的平板倒置。 (2)微生物生长需要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此培养基中缺少氮源,不能利用空气中氮气的微生物则不能再此培养基上生长。 (3)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培养基灭菌彻底,在统计的3个平板中,两个平板菌落数为40左右,有一个为61,数目偏大,可能的原因有:接种过程有污染;接种前涂布器未消毒灼烧;菌液量加多了;菌液接种前未摇动,吸取了下层菌液等。 【点睛】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培养基中含有琼脂的一般为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 2、接种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目。 26.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移入到棉花细胞内并成功表达, 培育出了抗虫棉。 请回答下面问题: (1)抗虫棉培育过程中, 所用基因“ 剪刀” 是_____。植物基因工程中天然的载体是_____。 (2)“毒蛋白基因移入棉花细胞内并成功表达” 中“成功表达” 的含义是指:__________。毒蛋白能否在棉花细胞内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 (3)引物在基因工程中有哪些用途:__________( 写出两个) ,PCR 中所用的引物是_____。 (4)与诱变育种相比, 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优点是:_____。 【答案】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 Ti质粒 (3). 毒蛋白基因在棉花细胞内转录和翻译合成了毒蛋白 (4). 毒蛋白基因是否插入到棉花细胞的DNA分子上 (5). 合成探针,合成cDNA分子,用于PCR反应,序列分析 (6). DNA (7). 目的性强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1)抗虫棉培育过程中, 所用基因“ 剪刀” 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 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因此Ti质粒是植物基因工程中天然的载体。 (2)在基因工程中,毒蛋白基因移入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说明毒蛋白基因在棉花细胞内转录和翻译合成了毒蛋白。毒蛋白基因是否插入到棉花细胞的DNA分子上是毒蛋白能否在棉花细胞内稳定遗传的关键。 (3)引物是一小段单链DNA或RNA,引物可以做为DNA复制开始时D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细胞外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引物,DNA才可以开始进行复制。引物在基因工程中可以合成探针,合成cDNA分子,用于PCR反应,序列分析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中人工合成的引物通常为DNA引物。 (4)诱变育种相比,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点睛】Ti质粒是在根瘤土壤杆菌细胞中存在的一种染色质外自主复制的环形双链DNA分子。它控制根瘤的形成,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其特定部位与植物核内DNA组合来表达信息,使植物细胞肿瘤化。即此质粒既有在细菌中表达的基因,又有在高等植物中表达的基因,这是很独特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