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主体)第02课典型例题(含解析)
第 02 课 典型例题 例一:(2017 新课标 2 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 中两三 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奋斗不止 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君子应靠自身的努力,来强大自己,在天地间找到属于 自己的 一片区域。 自强的人生才有意义,自强的民族才有希望。 人生当自强。自强是立身之本。柳传志,联想集团董事长。其父柳谷书作为我国知识产 权事业 的先驱,为柳传志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但柳传志不依赖家庭,在 40 岁时创办联想 集团,一步 步走向人生巅峰。王宝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没有背景,没有颜值,凭借多 年的自强拼搏, 从不起眼的群众演员,成为今天的著名演员,他的人生很“传奇”,他的逆袭 很“励志”。他们 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平台,起点如何,都应自强拼搏, 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让 自己的人生有意义。 人人当自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呐喊警醒着每位国人。只有人人自强,国家 才能强 大。百年前,梁启超更大声喊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口号,将希望和责任置于少年肩 头,不知激 励了多少少年奉献自我,拯救屈辱下的中国。如今的我辈少年,恰逢“天行健”, 更应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奋斗自强,共创未来。 国家当自强。如今,我国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显现出一种大国风范,有一种“数风流人物, 还看 今朝”的自信。这种自信,从何而来?是国家实力。国家实力又从何而来?源于国家的自 强不 息。抗战期间,中日两国的综合实力相差很大。日本已建立起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装 备堪称世 界一流。而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但正如《义勇军进行曲》中所唱的那样:把我 们的血肉筑 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中华英勇儿女,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自强不息,谱写了壮丽 的诗篇。如今,五 星红旗在联合国上空飘扬,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大手笔实施国家级顶层战 略“一带一路”。由 “东亚病夫”到“巨龙腾空”,由洋油洋货到自主知识产权,有着五千年 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靠 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卓越出众! 唐人李咸用《送人》说得好:“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自强不息是人生应有的 昂 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得以千载延绵、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中华儿女都应谨记:奋斗不止,自强不息。 【点评】 本文以材料中的①和⑥为基础,探讨当代国人及中国自强奋发的问题。文章先解释材 料 ①的含意,然后单独成段,点明“自强”对人生及民族的作用,简要醒目。主体部分依次从 “人 生当自强”“人人当自强”“国家当自强”三个角度,由点到面、由个人到国家进行论证,很有 层次感。接着引用唐人诗句作结,恰如其分,扣合紧密。文尾发出号召,重申论点,照应标题 和 开头,结构完整。 【解析】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为六个名句,要求选择其中的两三句,自行立意。首先,需要理解 材料 的意思。就这道作文题本身来讲,材料内容一目了然,理解这六个名句意思的难度比较小。 综合这六句话的意思,选择意思相近的或有共同点的句子立意。立意角度如下: (1)自信、自强,活出真实的、个性的自己。 (2)不断奋斗,积极追求进步,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思乡、爱家,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家乡做贡献。 (4)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做到“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当然也可以综合评价,综合立意。 例二:(2017 新课标 3 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 40 周年。40 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 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40 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 含着无数家庭 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 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 你正与全国千万 考生一起,奋战在 2017 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我的求知,我的根 ——我的高考 1978 年,是爷爷的根系深扎入地,枝干开始繁茂的时候。 爷爷瘦,却极精壮。茂密的毛发从突起的毛囊里长出来,覆盖在那两条肌腱坚实的腿上, 鼻孔下 的地方一茬儿青。他昔年在学校里念过书,做知青时又是队里的劳模,正如他后来对 我说,这庄 稼不是一日长起来的,得先等它长根,根长齐整了,这庄稼的籽粒才饱满、才踏实。 29 岁的爷爷吃了一碗面、一个鸡蛋,觉得自己已经极踏实,是该奋力一顶、冲破土壤的 时候了,便与卖凉粉的我的奶奶一起推车出了门,自己走上大路,到考场考试。 爷爷填了考号,把准考证置于桌子左上角后,便专心答题。爷爷考得好,后来几乎一生都 会解导 数题,老人家活得“欣欣向荣”,宛若一棵笔挺的大树,单是拿起笔来,就有使我敬畏 的资本。 爸爸却不会解导数题,我一说导数,他就会说“倒数”,却连“倒数”也抓瞎,被我逼急了, 便说他们生意人,会算数就成,正数就正数,倒什么倒。在他那个年代,念书,兴许不是来钱最 快的法子,大 姑上幼师,二姑当女工,只余下他,也不肯念书,只成日地野。爷爷工作忙,高考 前一晚,带他去看 《少林寺》,半晌才问,你明天高考了?他“嗯”了一声,心中只想着那些踢 打。 那一次,爸爸连高考成绩都没去看。 爸爸的根系终究还是壮大起来了。社会是所大学校,他经过风,历过雨,一次又一次地被 吹倒,却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他的枝干,拼尽全力地吸吮每一束阳光、每一滴雨露,终于枝 繁叶茂,为我们家提供了一片阴凉。即使他不会做我的作业,在我六年级后,答不出我习题本 上的任何一道数学题,我对他仍永远敬畏,不仅由于血缘的关系,更由于他的勤奋、他的踏实。 4 岁时,我拿着爸爸的钱去上学。如今我 17 岁,与爸爸一般高,却仍拿着他的钱去上学。 我渴望做 一只满天飞的小鸟,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可当我一次次迈出家门,企图寻找我想 要的自由时,却 发现我一无所有。 我甚至带不走一样属于我的东西。除了知识,我仍一无所有。 一无所有。是的,我们生来便是这样,直到我们有了自己的根系,足以汲取这世界的养分。 父母 的枝叶兴许可以给予我们庇护,却无法给予我们一切,比如自由,比如尊严。 高考,是一场公平的竞争,也给了我们一个拥有不一样人生的机会。祖辈父辈的高考也是 对他们 人生的考试,我从中看到了我的高考,我的人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方式兴许有 千千万万, 一如爷爷的高考,一如父亲的闯荡,一如我的求知。但是,不管是人生的高考还是 现实的高考,都 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根系,给了我成为自己的可能。 在高考的路途中,有的人欢畅,有的人迷失。有的人躺在父辈的庇护下,然后被牢牢锁住; 有的人 勇敢鼓翼,飞向未来。 病房里,一片寂静。我站在爷爷的床前,一下一下地数他的心跳与脉搏。他的毛发早已稀 疏,我 把书放在他身旁,安静地看我的下一道导数题。 【点评】 文章将明暗两条线索巧妙交织,明线写爷爷的认真踏实,爸爸的不以为意,“我”的努力 备战;暗线写“我”在亲人不同的奋斗之路上获得了人生启示,即只有扎扎实实地奋斗,才能 长 成自己的根系,拥有自己的尊严。立意深刻,构思巧妙。写爷爷与爸爸看似与“我的高考” 无 关,其实都与“人生启示”这一中心紧密联系,形散神聚。 【解析】 (2)看写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 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故题目要用心拟,争取出彩。 如果写“我看高考”,重点在“看”,要谈对高考的看法、理解,注意结合材料,运用历史眼光, 客 观公正地评价,谈出自己对高考的独特理解。此题最适宜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如果写“我的高考”,重点在“我”上,要写出“我”与高考的关系,即高考对“我”的影响、 启示,“我”对高考的理解、感悟。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抒情散文。 例三:(2017 新课标 1 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 广场 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 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 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印 记 来自远方的外国友人: 当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辉煌都已随岁月的流逝而消逝在时光尽头,唯有中国,以其独特 的魅力屹立于世界东方。欢迎你们不远万里,来到这个热情与内敛、古老与时尚并存的神奇 国度。让我 们一起用脚步丈量她辽阔的土地,用心灵感受她有力的脉搏。 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影响人类的聚散。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 中华美食 承载着我们最深厚的情感。 红亮如玛瑙的热油在锅中热闹地叫嚣着,锅里满是配料,肉卷、蔬菜还沾着水珠,便被一 双双热 情的筷子夹起放进锅中。混着各种食物香味的雾如白纱一般,让我们看不清对面人的 脸,却听得 清他爽朗的笑声。这便是中国人魂牵梦萦的美味——火锅。从舌尖沾上热油的那 刻起,身体的 每个细胞便热情地躁动着,更不必说带着几分不怕烫的勇气咀嚼美食时的幸 福。火锅能够最集 中地体现中国大一统的思想,就像费孝通曾说过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 同”。羊肉、豆腐、白菜,各有各的美味,在火锅这里,便成了一个大家庭。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 族,各有各的独特魅力,却巧妙地融成一个大中华,也使得中国更加缤纷 多彩。如今的中国,兼容 并包,以一个大国应有的胸怀,包容着世界各地的文化,也使这片古 老的土地焕发着新的生机。 同时,火锅也使家庭观念甚重的中国人,几代同桌,长幼有序,尽 享天伦之乐。 若美食的意义在于长久相依,那么京剧的魅力便在于那深入中国血液的历史与文化的沉 淀。京剧的唱腔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具有端庄娴雅的古典美。这便是独属中华的文 化,用浅吟 低唱表达百转千回的情感。京剧的唱词则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妙。“忙移步隔 花荫留神觑 定,原来是秋风起扫叶之声。”这是京剧中的唱词,令人拍案叫绝。京剧中,只以 “秋风起扫叶 之声”便点出了萧瑟悲苦。四两拨千斤的道理,中国人再明白不过了。中华民 族是一个崇尚智 慧的民族,常以小胜大,以弱胜强。随着时代的进步,京剧也与时俱进,运用 了京剧唱腔的摇滚乐 《北京一夜》就让观众如痴如醉。这又何尝不是中国如今践行的价值 观呢?不断创新,却不忘 初心。这或许就是中华文化能抵挡住时光侵蚀的原因。 也许,所谓文化,也就在这点滴之间了。中国人,中国事,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整体。美食, 京剧,抑 或其他,相信你会一一发现和感受到它们的魅力。这些带着中国印记的点点滴滴, 在岁月的长河 里,定会愈发明亮夺目! 此致 敬礼! 中 国一友人 201 7 年 6 月 7 日 【点评】 本文具有以下两个亮点: 角度新颖。文章以书信的方式展开,然后通过美食和京剧来介绍中国,最后总结全文,认 为美食和京剧都带着中国的印记,在岁月的长河里,定会愈发明亮夺目。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文章以火锅作为中国美食的代表,认为火锅能够最集中地体现中 国大 一统的思想;以京剧的特点来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智慧的民族,常以小胜大,以弱 胜强。这 些推理源自现实,所以并不给人突兀之感,反而彰显了考生的智慧。 【解析】 这道作文题意在让考生通过对材料中提及的某些关键词的阐述,“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 国”,可谓极具国际视野,奏响时代最强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紧扣时政,关注热点,极具国际视野。作文材料中的十二个关键词涵盖了经济、文化、民 生、 科技、环保、城乡、出行、购物等众多门类,充分体现了关注时政热点的特征,引导考 生关注并 思考现实问题;同时具有国际视野,从国家发展的大局着眼,承担中国公民向外国 青年推介中国 的责任。材料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展望国家发展的美好前景,具有明显的 “立德树人”的导 向功能。 容易写作,却又难以出彩。“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耳熟能详的话题,特别是文科生,在政治 课 上肯定对此多有接触,即使是理科生,也会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会议等对其有一定的 了解。 试题多角度的提示,使考生极易忽视本次作文的核心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 成有机的关 联”,以致从十二个关键词中任选了两三个来写,导致偏题。因此,应先将关键词 归类,再找到它 们之间的联系,这对于写出高分作文尤为重要。当然也可以把已有的成就与 尚存的问题(如空 气污染与食品安全)结合起来做一番辩证分析和介绍,也许更能帮助外国 青年读懂中国。然而, 由于考生掌握的典型材料、生动材料是有限的,且选择写议论文的考 生占多数,大部分考生的作 文可能只是一篇“主题先行,讴歌中国”的应景之作,很难写出真 情实感,因此难以出彩。 例四:(2016 新课标 2 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 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 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语文素养的提升 从掉书袋的角度说“语文素养”,就是我们在语文方面具有的基本的、符合时代特征的 学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增强我们的学识,需要课堂的有效学习和课外大量的阅读;提升我们的能力需要社会生 活实践;培养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三条途径的共同作用。因此,我认为,提高语文素养, 课堂的有效学习、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三条途径缺一不可。 提升语文素养就像攀登一座山峰。如果是座小山包,我们可以就凭借一双脚,随便地走, 可能很快能够登顶。但语文素养不是一座小山包,而是高高的山峰,说它是珠穆朗玛峰也不为 过,攀登这样的山峰,只凭借两只脚,恐怕就不行了;这就需要付出我们所有的精力、树立我们 百倍的信心、调动我们所有的资源去奋力拼搏,最终才有可能登顶。 任何知识、技能的获得都至少经过两个步骤:从旁人的直接指导或者书写的经验中获得 知识,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得能力。 语文课堂的有效学习,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教材中文章表述的内容、体现的情感、写 作手法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这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基础。我们还可以想见,语文课堂中老师 的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我们的心驰神往、会心一笑,就这样在一节节、一年年的语文课上, 我们快乐地徜徉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劈风斩浪、扬帆远航。 课外的大量阅读,让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天文地理、文化历史、哲学法律等,一本本翻 开的书,就像一道道登高的阶梯;每阅读一本书,我们就好像踏上了更高的阶梯,似乎离洁白 的云朵、明澈的天空更近一步。 社会生活实践是知识付诸行动的必由之路。西汉学者戴圣说“无征不信”,意思是说没有经 过验证的说法都不能相信,这就说明了社会生活实践之于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孟子说“权, 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更是强调实践在学习知识方面的重要性;陆游也说“纸上得来 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是叮嘱我们学习必须亲自实践,唯有如此才能显出真知灼见。 所以,我要说:提升语文素养,需要课堂的有效学习、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 唯其如此,我们才能知行合一,成为语文素养更高的人。 【点评】 结构严谨,论述全面。文章开篇先解释了“语文素养”的内涵,然后分析提升语文素养的 三条途径的重要作用;接着使用类比的方法从攀登山峰的角度分析三条途径相结合的重要作 用,以此点明文章的论点;随后,文章分别论述了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 践三条途径对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最后再次点明观点,照应前文。 【解析】 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表述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即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 自信;第二部分,表述了语文素养提升的三个途径,即课堂的有效教学、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 会生活实践。值得注意的是,作文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语文素养提高的 三条途径,并阐释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例五:(2016·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 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答案】 闭口若悬河 咸阳,乾陵。 那座无字碑,就高高矗立在那里。斑驳的碑身,记载着历史的沧桑。沉默在风雨中,朦胧 在山野里,千百年来,一代女皇留下的空白,不知招惹了多少有关是与非的猜想? 站在无字碑前,思绪难平。想起了武媚娘,想起了武才人,想起了武昭仪,想起了一代女 皇。男尊女卑了几千年,小女子抖擞精神,捧起大唐锦绣河山,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 盛世”,用心镌刻着最美丽的风景。在你之前,女人涂脂抹粉,穿金戴银,被男人塞进了箱笼。 你一个红颜女子,不爱胭脂爱乾坤,谋划着一个大国十万里的出路,描绘着千万人生活的蓝 图。 而肩上扛着的,是已知的未知的多少困难、艰险。你叱咤风云,勇敢面对世俗的疯狂袭击。 你高瞻远瞩,用智慧驾驭着大唐历史的车轮:收复安西四镇,平定契丹叛乱…… 匆匆去了,万事皆休。你的美丽已随大唐而逝,如今只留下荒冢草青青,还有墓碑上尚未 风干的泪珠。冷冷的唐月,凄凄的唐风,也许你太累了,懒得为自己撰写碑铭。留下空碑一座, 犹如空空的寂寞,谁来书写你的一生?大唐那些丰采俊驰的才子,面对你也会是文思枯竭,无 从下笔。为何树碑而不立传?碑上无字是因为你的临终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天地之大,莫过无边。日月之辉,莫过无限。碑石之妙,莫过无字。有字则有限,有文则有 止。有限则难尽,有止则难全。无字碑是你绝顶智慧的彰显,是你宽阔胸怀的体现,是你对自 身名誉的保护,更是你对肆意诋毁者的轻视。武则天,突破世俗禁区的第一人,填补空白的第 一人。无字碑,不正是“巾帼何必让须眉”的最好写照吗?在无字碑前,任何的诬蔑与谩骂都 显得无谓、渺小甚至是轻薄可笑。 高原上淡蓝的天空,没有绚烂的云彩,没有欢鸣的鸟儿,只是一片空旷与寂寞,却能深深 地震撼人的心灵;万顷碧波的海域,没有汹涌的风浪,没有飞翔的海鸥,只是一片深蓝的浩渺, 却叫人想起天涯海角、天荒地老;一块傲然沧桑的无字碑,一个顶天立地的惊叹号! 千种风情尽入土,万种仪态都随风。生亦奇人,死有壮举,留下史书永远新,让我记住了 “天朝第一君,是个女儿身”! 所有蝇营狗苟,絮絮叨叨,往往更显个性的卑污;什么也不说,却深沉若渊,屹立于天地之 间。中华大地上,不妨多立几座无字碑。 【点评】 内容厚重,文采飞扬。 边述边评,结构严密。文章以游记的形式来写,却不重在写景纪行,而是由无字碑引发思 考,想象武则天的功绩,揣测立无字碑的原因,评论立碑无字展现的伟岸人格。记叙为议论提 供基础,议论为抒情充分张本,逐层递进,丝丝入扣。 形象鲜明,情感激越。文章选取的事例具有概括性,寥寥几笔,凝形象于笔端。在叙述中 融入理解、尊重、赞叹,情感打动人心。多种修辞手法综合使用,增进了气势,使情感表达更 为激越。 精于选材,内容厚重。选材立足于家国,着眼于兴衰。高远的视野观照下,文章具有厚重 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文化意味。 【解析】 材料表述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提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和“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两 种情况;第二层,解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体现的意义,即彰显个性、体现创新意识等。审 题立意时,可以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和“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当作格言进行诠释,进行 多角度辩证分析;也可以从彰显个性、体现创新意识的角度论证,即说与众不同的话、做与众 不同的事,体现创新精神等。 例六:(2016·天津卷)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 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 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 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 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阅读的三重境界 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而阅读,则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阅读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消遣性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 说得高雅点,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热点新闻, 搜集几条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 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阵,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 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大部分上班族的阅读也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 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消遣” 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为褒义词,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这总比无所事 事、无事生非要好得多。 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趸 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然 后挑灯夜战,快速扫描,从中筛选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 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 越有品位。出于很“功利”的目的,其效果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 阶。 听说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这不是坏事。关键是 要将阅读所得的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复制。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 副作用非常。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 阅读的过程,也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世 界的存在,能因剧中人的命运而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 然忘食”。可惜的是,我还没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 而是要多加思索。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 【点评】 恰当对比,明确阐释。 全面对比,准确表述。文章对三种阅读的特点概括得准确,所作的评价全面恰当,体现出 较强的思辨性。如对消遣性阅读,作者并没有一概否定,而是指出这是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 “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对充电式阅读,作者认为“出于很‘功利’的目的,其效果却是 长久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将阅读所得的信息合理转化”;对精神性阅读,作者认为要解决 好“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 引用恰当,阐释具体。全文思路清晰,阐释具体,引用恰当,语言朴素流畅,在娓娓道来中 给读者以有益的启发。 【解析】 材料表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方式的多元化,可以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借助多媒体技术阅读;二是阅读内容的丰富,可以阅读中外名著,与古圣今贤对话;三是阅读 的重要作用,可以获得知识,开阔眼界。材料要求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谈谈自己的青春阅读。 构建书香社会是社会的共识,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青年人的阅读方式是多元的、阅读 内容是丰富的,所以文章讨论的对象可以是阅读方式的利弊、阅读对成长的作用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