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2节农业第2课时
1 第二节 农业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1.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 业面临的挑战。 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 教学重点 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 教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有关农业的资料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投影打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过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条件 和气候条件。那么,谁愿意利用这副中国地形图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地形和气候分布情 况呢?(老师对参与学生给以评价、鼓励) (过渡转折)由以上活动,我们又一次明白了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复杂多 样,五种陆地地形我国全都俱备,沿海还有广阔的大陆架,南北、东西在气温和降水上相差 也很大。这些都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类型提供了条件。 2 (分组讨论)同学们,假如现在你就是一个农业决策者,让你在以下不同地区选择农业类 型,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用投影打出:内蒙古草原、成都平原、太行山区、长江沿岸 等)学生分析后,老师评价。 (总结归纳)由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每个地区都有 农业发展上的优势与不足,在选择农业类型时必须考虑地域特点,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促 进农业的良性发展。即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 (板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讲授新课] (读图分析)怎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这要求同学们必须先搞清什么样的自然条件适合 什么样的农业。请同学们利用图 4.16,分析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考虑,哪些 地方适合农?哪些地方适合林?哪些地方适合渔?哪些地方适合牧? (师生总结)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耕作业。例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区等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优 越。2.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发挥森 林的环境效益。3.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4.河湖较 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这 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违背这些原则不合理利用土地或利用过度都将遭到大 自然的报复。 (讨论归纳)让学生结合以上分析,总结因地制宜的概念。 (板书)因地制宜概念、原则 学生归纳后用投影打出因地制宜概念: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 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 (事例分析)用投影打出以下例子,让学生明白不同农耕区、林区,只要存在一方面自然 条件差别都有可能导致农作物品种、林种的差异。 事例 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土壤差异、气候差异) 事例 2:我国海南岛上香蕉树、四川盆地柑橘树、山东丘陵苹果树。为什么?(热量条件的 差异) 事例 3: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为什么?(水源条件 差异) (教师总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仅要合理选择农业生产部门,还要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的 3 品种。 (事例巩固)投影打出以下资料 事例 1:贵州麻江成为“锌硒米之乡” 贵州省麻江县是一个苗族占 80%的内陆山区农业县,由于该县土壤富含锌硒元素,近几 年,他们大力开拓特色米产业,经科技专家的指导,目前,“锌硒多元素米”已成为该县的 特色产业。麻江县也由此成为“锌硒米之乡”。 据测定,麻江锌硒米平均含硒量达 0.04 mg/kg,能满足人体每天摄入量的要求,此外, 麻江锌硒米的其他十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于一般大米,使这一锌硒米成为一种优质保健 米,为山区群众增收创出了一条路子。 (引导分析)为什么麻江能成为优质保健米“锌硒米之乡”?(这里的土壤富含锌硒元素, 适合该种米的生长)(学生讨论) 事例 2: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给学生放出照片。提问: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 鱼塘周围植桑、种甘蔗,这种做法对不对?(对。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 方,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 “基”。“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 树叶等投入池塘可成为鱼的饵料,鱼类及微生物分解后的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 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利用构成基、塘互养的水陆物质循环体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 益,是我国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改造自然的突出典型。 事例 3: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湿地,包括一类保护珍 禽黑颈鹤在内的 140 多种候鸟在此越冬。草海周围居住着 3 万多农民,人均不到 5 分耕地, 农民生活贫困,人鸟争地,矛盾尖锐。 历史上的草海,水域面积 45 平方公里。上世纪 70 年代,人们围湖造田,水域面积减 小到 5 平方公里。80 年代重新筑坎蓄水,草海水域面积有所恢复,农民弃田上岸,骤感生 计艰难。 (学生讨论)草海地区农民围湖造田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不合理,这种做法违背 因地制宜的原则,破坏了草海地区的生态平衡)草海地区农民该怎么办?请你为他们出主 意?(开放式讨论,教师给以归纳) (学生交流)因地制宜或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例子可以说有很多,相信大家也收集了许 多成功与不成功的例子。现在我们就来讨论大家自己收集的案例成功与不成功之处在哪? (事先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根据课堂时间分析几个案例) 4 (提问启思)由以上对各种案例的分析,大家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因地制宜发展农 业生产尤其重要,人们不合理的行为最终必将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师总结)大家谈了很多成功、不成功的例子,由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 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 去。 (资料分析)用投影打出资料3: 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北方许多地区盲目扩大苹果的种植规模。到 1996 年,我国市场上苹果供过于求,不仅价格大跌,而且出现了严重的滞销局面。 (问题)苹果种植规模的扩大及后来的滞销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量) (承转过渡)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是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业品种选择必须要考虑的因 素,但同时农业生产还受市场需求等一些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才能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决策。 (板书)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见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析讨论“活动3”:图中A为城市中心区、B为城市郊区、C为远 离城市的地区。面对如下两种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 蛋生产。B、C应选哪一项?为什么?如果当地气候条件允许,种植果树,该在什么地方? 用字母D标出。 (分析归纳)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归纳:B处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因为 B 处靠近城市中心区,这些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C 处选择种水稻、小麦、玉米。这里远离 城市,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水源充足。在山区可发展林业,栽种果树。 (提问启思)该活动中考虑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等)考虑的社会经济条 件主要有哪些?(市场需求量、距离城市的远近、交通等) (学生交流)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还有许多,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例子介绍 给大家,并说明主要受哪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交流过程中教师板书所提到的社会经济因 素并补充学生没提到的影响因素。 (课堂总结)强调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说明要综合考虑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 宜,促使农业持续发展。 5 走科技强农之路 (教师讲述)科技兴农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些年来,我国通过实施“丰收计划”和 “星火计划”,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成绩。 (播放录像)播放有关本地依赖科技而发展起来的农业录像,让学生体会科技兴农所带来 的巨大变化,并观看科技兴农的照片资料。 (教师讲述)现在我国加入了 WTO,与国际市场接轨,我们的目标已不能单单局限于填满 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还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因此,我们还必须依赖科技,发展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承转过渡)由于我国的各地在自然、人文和经济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各地农业发 展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学生活动)对照活动 3,让学生分析讨论我国东中西三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差别及原因。 从而加深对因地制宜的理解。(同时用电脑打出我国交通图、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便于 学生对照分析) (归纳总结)学生边分析,教师边引导学生总结:“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 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 居民众多,市场大。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 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板书设计 走科技强农之路 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位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