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人教地理8年级上:同步试题(农业)
1 第二节 农业 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思路解析: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狭义 的农业是指从事农作物栽培的生产事业,广义的农业还包括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 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答案:A 2.我国东部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说说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 人文条件: 思路解析:自然要素上可以结合对中国地形和气候的内容进行分析。地形:东部地区地形上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耕作。西部地区则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不利 于发展耕作;气候:东部地区临海,降水多,大部分地区地处温带,气温适宜作物生长。人 文要素上:东部地区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同时在这里发展种植业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 力和对粮食的需求。种植业在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答案: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气候适宜; 人文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缓解对土地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历史悠久。 10 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是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海南岛 思路解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虽然位于我国季风区,但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少 于 800 毫米,从气温上看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海南岛气候条件适合,但是土地面积小, 不适合大面积种植。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这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C 2.我国牦牛主要生长在( ) A.青海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新疆牧区 D.东北平原 思路解析:牦牛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 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栖息于海拔 3 000—4 000 米的高山草甸地带,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 有很强的适应性。内蒙古牧区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的细毛羊都是当地牧区的代表。 答案:A 3.我国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最大的是( ) A.油菜 B.花生 C.芝麻 D.大豆 思路解析: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受到自然条件和 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油料作物在我国分 布地区上和分布面积上都存在着差异。从分布面积上看,油菜在南方和北方地区都有播种, 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一类油料作物。 答案:A 4.在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原因是( ) A.该地牧业发达,牲畜需要大量的饲料 B.该地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 C.该地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脆弱 D.该地少数民族擅长种植牧草 思路解析:西部地区由于气候干燥,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这里降水量少,地形崎岖,山地高 2 原为主的地形都使得这里在发展种植业的时候有很大的阻碍,如果一味地继续发展种植业, 只会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环境继续恶化。 答案:C 5.下面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的是( ) A.三江平原 B.江汉平原 C.成都平原 D.珠江三角洲 思路解析:三江平原是在东北地区,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位于长江上游,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附近。所以正确的选项是 B。 答案:B 6.有关我国经济作物的生产,说法错误的是( ) A. 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业中是仅次于粮食作物的重要农作物 B.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C. 我国棉花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D. 甜菜喜温好光,适宜在深厚疏松的土壤中生长 思路解析: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业中是仅次于粮食作物的重要农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 流域,棉花的分布主要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等地,产量居世界首位。甜菜喜凉耐盐 碱,所以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因此错误的选项是 D。 答案:D 7.列表比较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种植业上的区别。 表 4-2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南方地区)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思路解析:此题是通过对比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在种植上的差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的划分大致界限是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是我国冬季 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也是 我国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区。正因为这样的差异,导致这里的耕地类型在北方地区 以旱地为主,而南方地区则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上也有差异:北方地区因为冬季气温低, 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南方地区因为冬季温和,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因为自然环境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作物上的不同:北方作物以耐凉、耐旱为主;南方则以耐 水、耐热为主。 答案: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南方地区)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淮河以南:一年两熟 海南岛:一年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快乐时光 一年两季 格桑家里开了个小店,有时格桑放学回家,也帮着照应一下。一天课堂上,地理老师问 他:“一年有几季?分别是什么名字?”学生格桑说说:“两季,淡季和旺季。” 3 30 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 我国农业生产在“确保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是由 于( ) A.土地面积广大,人口众多 B.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C.气候复杂多样,人口众多 D.国家建设和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思路解析: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因此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应当因 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类型。 答案:B 2.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 A.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B.努力扩大耕地面积,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 C.大量进口农产品,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D.实行科学种田,增加粮食产量,走“科技兴农”之路 思路解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要解决 13 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一定要从农业 入手。扩大粮食产量是解决 13 亿人口温饱问题的主要方法。提高粮食产量有很多方法:扩 大耕地面积,增加劳动力数量、科学种田等都能够增加粮食产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实行科学种田,走“科技兴农”的道路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最优选择。 答案:D 3.目前,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是( ) A.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仍采用集体经营的模式 B.农业的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 C.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大部分地区仍以传统的农业方式为主 D.农业的发展还没有依靠科学技术 思路解析: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很多地方依然是以传统的农 业方式为主,农作物的单位产量还比较低。 答案:C 4.适宜建立“农业科技开发试验园区”的地方是( ) A.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B.科技人才密集、科研基础良好、自然条件适宜的地方 C.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 D.乡村人口稠密的地区 思路解析:农业科技开发试验园区是近些年在一些地区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类型。由于科技 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建立“农业科技开发试验园区”的地区都是科技 人才密集、科研基础良好的地区。此外,由于发展的是农业,农业的类型受到自然条件的影 响,所以还应该选择自然条件适宜的地方来发展。 答案:B 5.从干湿地区上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区 D.青藏高原区 思路解析:从干湿状况上可以把我国分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青藏高原 区。我国种植业的大致分布是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以降水量 400 毫米作为划定界限,以西则 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以东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从作物的习性看,多数作物应该分布在降 水量超过 400 毫米的地区,即半湿润区和湿润区。题干中给出的最佳选项为 C。 4 答案:C 6.读图 4-2“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 4-2 (1)图中主要种植业区和非种植业区的界线大致与____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2)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3)从地形上看,种植业区的地形主要以____________为主。 (4)我国种植业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 (5)我国的农业生产在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有很大差异,该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____________,其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思路解析:从降水上看,种植业应该多分布在降水量多,适宜作物生长的地方;从干湿状况 上看,这里应该是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从地形上看,种植业应该分布在平坦 开阔的地区,所以应该是以平原地形为主的地区。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应该属于经济发达 的地区。种植业的种类在南方和北方的分布也不相同,在北方地区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 答案:(1)400 (2)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3)平原、盆地 (4)人口密集 (5)小麦 7.读图 4-3、图 4-4 基塘生产的相关图示,分析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生产方式与生态的关系。 图 4-3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连环图 图 4-4 桑基鱼塘图 思路解析:基塘生产是珠江三角洲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形式。西江、北江、东江汇 集冲积出土地肥沃的珠江三角洲,这里低山丘陵、低洼易涝之地颇多,自古以来人们饱受水 害之苦。农民为求生存,逐步摸索出挖深鱼塘、垫高基田的巧妙方法,形成基塘系统。早在 15 世纪 20 年代,珠江三角洲农民便开始“凿地蓄鱼”“堆泥成基”,基面“树果木”,而后 这种基、塘生产形式逐渐演变成“塘以养鱼、基以植桑”的桑基鱼塘耕作制。其以鱼塘养鱼 5 (主要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塘基种作物,桑叶养蚕、杂粮养猪,蚕沙(蚕粪)、猪 粪和作物残茎回塘养鱼,塘泥又培基种作物,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 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桑茂蚕壮猪肥鱼大,塘肥基好茧多丝优”。这就是珠江三角洲人 民在长期与水涝灾害斗争中创造出的经济效益高、物质循环利用好的人工生态系统。 答案: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利用洼地,挖塘筑基,塘中养鱼,基堤植桑、育蔗、栽种果树, 复用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又以蚕粪、蚕蛹、蔗渣为鱼饵,如此塘基互养形成完整的 人工生态系统,能量循环使用,是一种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海,地势低洼,容易被水淹浸的地方,筑堤挡水,以防止外 边的水侵入稻田。明清时期,圩田更由长江下游向长江中游发展,在鄱阳湖和洞庭湖都有大 片圩田的分布,使这些地区成为新的粮食供应基地,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梯田,就是在山区、丘陵区坡地上,筑坝平土,修成许多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的半月 形田块,上下相接,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功效,也有的地方称它为雷鸣田。主要是靠天吃饭, 一旦天不下雨,就容易干旱。 你有没有在电视上、报刊上看过与上则材料类似的内容?请谈谈上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路解析:此材料说明了有关围湖造田的相关内容。 围湖造田首先是加快了湖泊沼泽化的进程,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地表径流调蓄出现困难, 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其次是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劣变,使鱼的种类不断 减小,数量减少。 答案:围湖造田改良了土地,保证了农业的生产增产,这也是长江中下游自古以来是产粮大区 的原因之一。但是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对长江洪水的吞吐能力,导致长江排洪不畅;梯田 对于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使天然植被受到了破坏,导致水土 流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