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校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寒假返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十校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寒假返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十校联盟 2020 届高三寒假返校联考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蓦(mò)然回首,船已经到了出海口,面前波涛汹涌,潮润的海风扑面而来,一轮巨大的太阳在云层空当(dàng)处闪耀着柠檬色的光芒,全船人都被这壮丽的景色震摄住了。‎ B. 壁虎居住在妻子的一幅版画后面。画面很抽象,着(zhuó)墨不多,有发呆的白鹭,还有渔网小船什么的。一般时候,壁虎就在画框(kuāng)后面蜇伏。‎ C. 夏日溽热难耐,气温直逼40度,动辄(zhé)大汗淋漓,无法外出,只好躲在家中饮茶读字帖(tiè)消暑。如今有空调,有曼妙的音乐,可稍解暑热之苦。‎ D. 然而有一天,地球剧烈地痉(jīnɡ)挛起来,一声爆炸的巨响,随后是千千万万声爆炸,血红的燎天烈焰,一阵密密匝匝(zā)的放射性尘埃雨过后,幸福的日子就此告终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A项,空当(dāng),“震摄”应改为“震慑”;‎ B项,画框(kuàng)“蜇伏”应改为“蛰伏”;‎ D项,痉(jìng)挛。‎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 25 -‎ 自沦为诗人之后,俯首甘为笔下囚。【甲】回想和笔初恋时那份颤栗,那份期待,那份默契,仍然是一种甜蜜的深愁。那时无论日常生活多么单调,工作多么劳累,环境多么孤独,都有一位忠实伴侣可以依靠。与笔成亲后,从此为其劳也受其荫,日日相守无需芳心设约。有时也怒其跋扈,怨其唠叨,嫌其年岁渐长,不复当年明眸皓齿,却自知再无一个法庭能判决这宗离婚案,甚至死刑。‎ 最初卧于掌心的是一支儿童钢笔。【乙】用它抄了一部又一部诗集,《普希金诗选》《海涅诗选》;抄整章的《奥勃洛摩夫》,整本的《飞鸟集》,还写了第一首成形的小诗《致杭城》。直至这钢笔鞠躬尽瘁,笔尖分岔,写出来的字音容全改,只好忍痛弃之。在这其间有了一首《致大海》,用圆珠笔誊出来,字迹肥头胖脑,市侩气十足,真是恶心!从此恨极圆珠笔。‎ 对于笔的侍奉是这样挑剔,这样仔细,其他方面我却糊涂得出汁。【丙】有些文艺界同行大会小会见过,握过手,通过信,再见面时心里还要嘀咕:这是张三,是李四?‎ ‎(节选自舒婷《笔下囚投诉》,有删改)‎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眸皓齿 B. 甚至 C. 鞠躬尽瘁 D. 其间 ‎3. 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B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A项,使用正确。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文段中,作者将笔拟人化,当作姑娘来写。‎ B项,使用正确。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 C项,使用正确。鞠躬尽瘁: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 25 -‎ D项,使用不正确,“这其间”改成“这期间”。“其间”跟“期间”都可以表示某段时间内,但“期间”只能出现在“××期间”这种说法里,不出现在句子开头(在句号或逗号之后)。“其间”常出现在停顿(常见的是逗号)之后,还可以表示某个空间内或某个范围内。‎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标点符号题,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 B项,乙句中《飞鸟集》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将形成深度融合、互利合作的新局面。‎ B. 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C.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不满足于吃饱,还要吃好,农科院也改变了战略,既要优质,又要高产,但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求优质。‎ D. 本届财经峰会汇聚全球一流思想家和实践者,围绕中国制度变革与技术革新两大议题为核心进行深入讨论,寻找大变革时代通往繁荣的未来之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B项,成分残缺,在“那些企业”前加“对”;‎ C项,语序不当,“既要…,又要……”后的内容互换;‎ D项,结构混乱,“围绕……”和“以…为核心”两种句式杂揉,可去掉“为核心”。‎ 故选A。‎ - 25 -‎ ‎【点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空不超过15字。‎ 高考文言文的选材以人物传记为主,又多是二十四史中的列传,在列传中又多是官吏。可以说“清官廉吏”占据了主流,他们身上①________,如忠君爱国、勤政爱民、正直无私、任劳任怨、廉洁自守等等,而其他人物传记和议论说理等文章,也多提倡洁身自爱、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这些精神和品质不仅在古代为人景仰,②________,是我们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参照。选文一般由多则故事连缀而成,既有对人物经历的概要说明和总体评价,也有③____,从事迹中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品格。‎ ‎【答案】 (1). ①凝聚了许多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或展现出许多优秀精神品质) (2). ②即便(或而且)在今天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3). ③典型事迹的具体描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第一空,依据前文的“清官廉吏”和后文的“忠君爱国、勤政爱民、正直无私、任劳任怨、廉洁自守”可知,第一空中应该填入“凝聚了许多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相类似的表述。‎ 第二空,由前文关联词“不仅”可知第二空应该以关联词“而且”开头,再依据后文“是我们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可知此句应该填入“而且在今天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相类似的表述。‎ 第三空,由前文的“既有对人物经历的概要说明和总体评价”和后文的“从事迹中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品格”,可知第三空应填入“典型事迹的具体描写”相类似的表述。‎ - 25 -‎ ‎【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感恩最本质的意义是“记得”。学会感恩,意味着你需随时记起现在的一切来自于爱的支撑和赐予。生活中的每一部分都与你有关,你与他们的连接都是爱的连接。缺少了爱,眼前的一切都将消失。因为,造物主用爱支撑了一切。这些爱都理应“记得”。‎ 感恩还是一种回馈,对爱的回馈。当你感恩时,其实就是对周围的人或事表示“我收到了,谢谢你的爱”。周围世界带给我们各种感受的人、事乃至万物,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在为你付出,都在给你爱。那些同意出演你生命中所需角色的人或事,都是因为爱你才带给你生命的体验。没有这些爱,我们无法体验人生的历程,一切经验将无从谈起。没有这些爱,我们将无法成为矛盾统一的完整的人。温柔地向他们表达你的感激,会增进爱的能量的流动,滋养助推彼此的生命。‎ ‎(1)概括上面文字的要点。不超过16字。‎ ‎(2)这两段文字运用了一个相同的论证方法,请指出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1)感恩是记得并回馈爱(或“感恩是记得并回馈爱的支撑与赐予”)‎ ‎(2)方法:①假设论证(或反面论证、对比论证)说明:①第一段中“缺少了爱……”,第二段中“没有这些爱……没有这些爱……”,两者都是通过反面假设“没有爱”产生的结果,有力地论证了文段的观点。‎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 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都在第一句,第一段主要阐述了“感恩最本质的意义是‘记得’”,第二段主要阐述了“感恩还是一种回馈,对爱的回馈”。综合这两个中心句,要点就可以概括出来了。‎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了解不同论证方法的特点,其次要认真品读文段,把握其论证的思路,然后加以概括,结合文段进行分析说明。‎ - 25 -‎ 第一段文字中说“缺少了爱,眼前的一切都将消失”,第二段文字中说“没有这些爱,我们无法体验人生的历程,一切经验将无从谈起。没有这些爱,我们将无法成为矛盾统一的完整的人”。这些都是从反面假设“没有爱”的危害,从而有力论证了“记得并回馈爱”的重要性。‎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纪之交,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16年过去,大多数试点结果却难如人意。总体而言,垃圾分类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进展迟缓。一直以来,很多地方将垃圾分类简单等同于设置一个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前不见分类投放者,后不见分类处理者,唯垃圾桶最迷茫。问题不在一处,而在全流程。何为可回收物?何为不可回收物?一旦标准模糊,公众便会手足无措。何况,还有些垃圾桶更是假把式,外面明明区分“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里面却“心心相印”、连在一起;一些高档小区尽管设置了智能垃圾箱,但不是容量不够,就是清运不及时,变得中看不中用。更荒唐的是,在有的地方,分好类的垃圾一上车又混同了,前端垃圾分类,末端一勺乱烩,谁又愿意费时费力多此一举?‎ 长期以来,游商、拾荒者这些“散兵游勇”充当了低成本的垃圾分拣者,如何将这些市场力量组织起来,实现社区垃圾分类的转型升级?垃圾分类不只是物理拆拣,更指向生产生活观念的变迁。通过分类让垃圾减量,就是为城市减负。‎ ‎(摘编自何鼎鼎《垃圾分类,让城市“轻”下来》,《人民日报》2016年11月8日)‎ 材料二:‎ - 25 -‎ 为了加强生活垃圾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9年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垃圾分类采用“四分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实行干湿分离。比如,“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废弃物。《条例》针对特定对象提出了强制性要求,积极推进产品包装物、快递包装物减量工作,规定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应当按照要求配置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建立可回收物回收体系,点、站、场要齐全,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扶持政策,培育回收服务市场。此外,上海市也将鼓励采用“互联网+回收”、智能回收等方式,激励社会资本参与收运设施建设。确立分类管理责任人,区分单位、居住区、公共场所的不同情况,确定相应的管理责任人,并明确其权利义务。实行全程分类:分类投放,驳运,收集运输及处置。‎ 以前,很多市民担心,自己分好了类,垃圾车却混装拉走,挫伤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今后,这种情况将被严格禁止,《条例》规定,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上海党政机关内部办公场所不得使用一次性杯具,旅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日用品,餐馆、外卖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条例》明确全程分类:单位和个人要源头分类,物业公司要分类驳运,收运企业要分类收集和运输,最后处置企业要分类处置。落实生活垃圾管理各项要求,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条例》通过完善社会动员体系,规定将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行正向激励、提倡志愿服务、加强行业自律、广泛宣传教育、纳入创建活动、实行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全面宣传、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减量。‎ ‎(摘编自《上海垃圾分类将步入强制时代》,《中国环境报》2019年2月15日)‎ 材料三:‎ 日本垃圾分类取得成功的原因 ‎(摘编自吕维霞、杜娟《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认为北京、上海等 8 个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 16 年的实践之所以没有取得成绩,主要是因为缺标准、少管理。‎ B. 材料一认为垃圾分类应重视生产生活观念的变迁,将“散兵游勇”式的市场力量组织起来,实现社区垃圾分类的转型升级,而不只是物理拆拣。‎ C. 从材料三的图中可以看出,全民参与和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是日本垃圾分类取得成功占比最高的两项原因。‎ - 25 -‎ D. 根据材料三,虽然科技含量高、技术创新只占日本垃圾分类成功原因的 10%,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技创新不重要,比重较小也可能有关键作用。‎ ‎8.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上海市《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B. 按照上海市垃圾分类的“四分法”,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都属于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只是目前的暂时状态,并非一成不变。‎ C. 根据《条例》,上海市将实行垃圾全程分类,涉及单位和个人以及物业公司、收运企业、处置企业等,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 D. 一次性用品容易产生过多垃圾,所以《条例》规定,上海市党政机关内部办公场所、旅馆、餐馆、外卖不得提供一次性用品。‎ ‎9. 根据材料概括2016年到2019年我国垃圾分类经历的变化。‎ ‎【答案】7. A 8. D ‎ ‎9. ①从有倡议、缺标准转变为有明确的法律条例,垃圾分类由模糊的“可不可回收”转变为细致的“四分法”。②从有试点,少管理,转变为建立健全的垃圾回收管理制度,有奖有惩,并确立分类管理责任人,明确其权利义务。③从零散无组织的垃圾回收转变为实行全程垃圾分类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逐渐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扩大范围,材料中说的是“16年过去,大多数试点结果却难如人意”,而选项中“北京、上海等 8 个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 16 年的实践之所以没有取得成绩”,将“大多数”的范围扩大为“全部”。‎ 故选A。‎ ‎【8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项,原文是“上海党政机关内部办公场所不得使用一次性杯具,旅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日用品,餐馆、外卖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选项去掉了“主动”二字,理解不准确。‎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 材料一发表于2016年,其中提到垃圾分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垃圾分类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材料二中则指出“2019年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垃圾分类采用‘四分法’”,这是从有倡议、缺标准转变为有明确的法律条例,垃圾分类由模糊的“可不可回收”转变为细致的“四分法”;另外,材料二指出,上海颁布的《条例》“确立分类管理责任人,区分单位、居住区、公共场所的不同情况,确定相应的管理责任人,并明确其权利义务”,这是从有试点,少管理,转变为建立健全的垃圾回收管理制度,有奖有惩,并确立分类管理责任人,明确其权利义务;除此之外,材料一中说“长期以来,游商、拾荒者这些‘散兵游勇’充当了低成本的垃圾分拣者”,垃圾分类零散无组织,而材料二《条例》明确全程分类,从单位和个人到物业公司,再到收运企业,最后到处置企业,都明确其职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20 分)‎ - 25 -‎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间春色 朱强 我是在春天结束的时候来到人间的。当我经历过漫长的夏天、秋天和冬天,才真正有机会与春天接触。‎ 我觉得这样挺好。经历过夏天秋天冬天的我,对于事物的变化已经更加从容,我会打开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门槛上的白色阳光。因为长期的准备工作,我生命中接触到的第一缕春风,第一片落花,第一声春雷,第一抹春色都是完整的,在漫长的轮回之后,藏着这样一个季节,似乎一切也没有白等。‎ 春光年复一年,在经历了人生第29个春天的时候,我终于从沉醉的春风中醒来。发现所有美好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种看不见的残酷,很多东西就在这明媚中丢失了。新的获得,又把那些空白填补起来,让我依然有理由在热闹的人间说啊,唱啊,闹啊,写下心中的各种想法。‎ 其实,在我的那个大家庭中,我的那些长辈们对于事物的描述向来是朴实的。比如,他们从来不会用大而无当的口吻说“春天来了”这样的话,他们只会说,“起南风了”或者“天暖了”。特别是我的爷爷,他会从那间昏暗的屋子里走到远处高峻或空旷的地方,然后穿上被熨得笔挺的中山装到我的大姑姑家、小姑姑家还有我们家来住上一段时间。我爸爸刮胡子也由原来的三天一刮变成一天一刮。他们似乎都被一种无形的东西影响着,变得多言、多动,爱整洁也爱热闹。他们开始主动和陌生人搭讪,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然后又把家里箱子底下的东西翻出来,搬到太阳底下晒。太阳也从铅灰色的云堆里钻出来,开始还有些腼腆,然后火球越烧越红,天底下都是明媚的阳光了。‎ 我家房间的地板和所有家具都因为南风的原因而回潮了,我妈就用拧干的拖把在房间里来回劳作。窗子和门都打开了,浩浩荡荡的南风像撒野的孩子从这扇门来,又从另一处看不见的地方跑了。南风的味道是黏稠的,水蒸气将封存在各种物件中的气息带出来,樟木箱,彩电,被褥中的棉絮以及铁锁中的气息被南风带出来,于是人的鼻子就不够用了。春天就这样热热闹闹地进行着,大家跟在春天的后面,手忙脚乱,累得气喘吁吁,但心里面都是美滋滋的,像美媳妇娶进门了。‎ - 25 -‎ 关于春天的细节,我是说不完的。在我看来,桃红柳绿的背后,其实是另一种更加广大的人间春色。我们都居住在这春色中,然后期待或幻想着什么。在柴米油盐中接受生老病死。当自然的春天与人间的喜怒哀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当暖风、细雨、飞花和琐碎的日常紧紧相连,你就发现,其实春天中的那些看似最中心的部分,其实都是配角。都是为那些人、那些事服务的。杨柳绿了,别人院墙里的藤萝开了,你在房间里读书码字,闻到松软的气味,它们使人感到欢喜或惆怅,使人产生各种私人化的情绪,春天在人的心中所造成的影响反过来又直接影响着春天的形象。我想,每座城市的春天都是不一样的,处在生命中不同年龄不同思想层面的春天也是不一样的。那些遥远的有关于春天的记忆总是会在春风吹绿大地的时候被唤醒。我不知道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春天才能成熟,是不是经历的春天越多,他就越不容易长大。‎ 现在,透过透明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某栋烂尾楼已经封顶,玉兰与海棠的花瓣落了一地,鹧鸪鸟正好在枝条叫着;阳光与楼房的阴影在马路中间形成黑白相间的条纹,早春的阳光是嫩黄色的,像刚刚长出的新芽。午餐饱饱地吃过一碗汤粉,出门就觉得热了,顺便把扎在皮带下的白色衬衫拉出来。一边走,一边抓着有些微痒的头皮。眼前一阵黑,写字楼大厅里阴森森的,有一股潮湿的、好似苔藓的味道涌入鼻腔与肺腑。这是另一种春光,它和存在于我的那个大家庭中的春光截然不同。我打量着春天的城市。楼房修长,道路宽阔,每一栋楼都拥有光亮的玻璃或金属外壳。里面装着白云、太阳和月光,偶尔也有飞机与飞鸟的影子从里面经过。但是春天大多数是在地上的,蚯蚓、蝼蚁,不知名的昆虫,还有从冬眠中醒来的蛇。可是,城市的地面大多被水泥、柏油硬化了。地上并没有春天,春天只有仰望才能获得,你看那些生长在天空的枝条,每一根枝条都丰盈圆润,里面丰沛的汁液像一条条春天的河流。雨下了一夜,你在枕上听雨,雨纺了一夜纱,早上出门,吹面不寒杨柳风,小区里的空气好像细嫩的肌肤施了粉,耳朵里、鼻子里、眼睛里都是鸟声。那鸟声在去年春、前年春听过,明年春、后年春你又将听见。我想,只要地球的转动不止,宇宙的火焰不息,春天总会来的,南风与春鸟总会来的。‎ 时间就像一条奔腾的长河,它的两端到底在哪里呢,谁也无法回答。我们都各自处在自己的那一段河流中,看待人生与万物。一个人,从一个个春天中经过,他从亲人的关爱与呵护中走到另一个喧嚣的世界里,当他把自己的腰杆直起,臂膀张开,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会发现,其实每一个春天都是不一样的。那些往事在他的背后投下长长的影子,那些影子和春天的大树在春阳中所投下的影子几乎没有区别。‎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10. 文章第三段写到“我终于从沉醉的春风中醒来”,有何作用?‎ ‎11. 请赏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 ‎12. 散文构思讲究“形散而神不散”,请联系全文说说这一构思的体现。‎ - 25 -‎ ‎13. 请综合全文理解文章结尾“其实每一个春天都是不一样的”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答案】10. ①内容上,作者过去沉醉于春风中,现在终于醒来,发现了明媚中的丢失以及用新的获得去填补空白;②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关于人间春天的许多想法。 ‎ ‎11. ①运用拟人、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枝条丰润、春雨连绵、风轻气爽的景象,表达生命孕育、成长的美好;②运用联想、想象(或移就)手法,写出鸟声不仅充满整个空间,还在时间中延绵不绝的意蕴;③语言优美、新奇,富有诗情画意(或画面感与诗意美)。 ‎ ‎12. ①“形散”的体现:开头先写“我终于从沉醉的春风中醒来”,引发对人间春天的思考;文章主体部分多方(多角度)描绘人间春天的种种景象以及作者所思所感;结尾由春天联想到时间长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万物的思考。②“神不散”的体现:全文紧扣“人间春天”行文,条理清晰,主旨明确。 ‎ ‎13. ①人们在不同地方(家庭或城市)经历的每个春光都是不一样的;②人们都各自处在自己的那一段时间河流中,处在生命中不同年龄、不同思想层面的春天也是不一样的。③当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看待人生与万物各有个性,即使是对同一时空的春天,看法也因人而异,也是不一样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句子的作用,首先定位到原文相应的段落,然后结合前后文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从结构、内容、情感、主旨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在结构方面,第三段“我终于从沉醉的春风中醒来”一句, 一方面,承接上文对春光年复一年,作者度过了自己生命中的29个春天的描述,另一方面,引出下文关于人间春天的许多想法。‎ 在内容方面,作者在春风中沉醉了29年,终于醒来,“发现所有美好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种看不见的残酷,很多东西就在这明媚中丢失了”,这一“醒来”,作者叙说了自己的很多关于“人间春色”的感想,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11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赏析其语言风格,语言特色;其次,要抓关键词,从词语运用方面进行赏析;然后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最后,从对结构、内容、主旨、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来赏析。‎ 品读画波浪线的句子,其语言优美、新奇,富有诗情画意,这是其语言风格;“里面丰沛的汁液像一条条春天的河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枝条丰润的特点;“雨纺了一夜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描绘出了春雨连绵的特点;“耳朵里、鼻子里、眼睛里都是鸟声”运用了联想和移觉手法,写出鸟声不仅充满整个空间的特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文体,然后要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的文体特征,答题时结合题干要求,具体作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形散神不散”这一文体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文章先写“我终于从沉醉的春风中醒来”,引发对人间春天的思考;而主体部分多角度描绘人间春天的种种景象以及作者所思所感;结尾由春天联想到时间长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万物的思考,内容多而散。但是,所有内容都紧扣“人间春天”行文,条理清晰,主旨明确,看似散漫而实际上有一根主线串联,故“形散神不散”。‎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题干要求,“综合全文”内容进行理解,不可将句子孤立起来自由阐发,所得出的答案在原文中要能够找到依据。‎ 综合全文来看,作者写到了在大家庭中对春天的印象,也写到了在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里对春天的印象,可以发现,人们在不同地方经历的每个春光都是不一样的;29岁之前的作者沉醉在春风中,29岁之后的作者,突然明白了很多道理,可见,人们都各自处在自己的那一段时间河流中,处在生命中不同年龄、不同思想层面的春天也是不一样的;最后一段说到,“时间就像一条奔腾的长河,它的两端到底在哪里呢,谁也无法回答。我们都各自处在自己的那一段河流中,看待人生与万物”,当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看待人生与万物各有个性,即使是对同一时空的春天,看法也因人而异,也是不一样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北水田 ‎(明)沈徳符 - 25 -‎ 西北开垦之说,始于元之虞集,畅于本朝邱浚,俱未见之施行。今上乙亥,徐孺东(贞明)新入省垣,首申其.说,盖即所著《潞水客谈绪论》也。疏上,江陵亦以为然,方见施行。而徐以所厚同里御史傅应祯,讥切时事,牵连谪去。‎ 又十年,孺东从田间起,始奉上命,以尚宝少卿兼河南道御史,奉敕专理水利,事体甚重。未匝岁,竟无绩可叙,徐亦自请归,寻卒于家。然谈者至今叹功之.终于可成,惜徐未尽其用。余观徐疏,或给牛于贫民,或责成于富室,俱窒碍未妥,惟选健卒分屯,及招南人占籍二说可用,但又欲为补军丁之费,转解京师,说又支矣。予以为不当官开,但当私开,又不当竟自私开;当设便利之术,不勒其必开,但诱之争先愿开。京师蛙蟹鳗虾螺蚌之属,余幼目未经见,今腥风满市廛矣。皆浙东人牟利,堰.荒积不毛之地,潴水生育,以至蕃盛耳。水族尚尔,独不可垦辟种蒔,如江南圩田之法乎?下令江浙之人,能开田若干,即畀以勇爵,多者递与加级,得世有其田,不愿者俟其功大著,子孙得读书,附入庠序。定额每邑若干人以待试,不得滥收。则浙东之胥吏有力者,悉先相倡, 自部署其曹.偶.以往矣。久之,土著惰民,见硗确化为良田,亦见猎而喜,不待劝诱,争占为己业矣。至于起科岁月之稍缓,履亩勾较之略宽,是在当事者,临事时变通之矣。‎ 今上庚子,保定抚臣王应蛟,曾以海滨屯田奏效,上疏云:“天津一路,从来斥卤,无人耕垦。臣以江浙地治之法行之,耕得五千余亩。非独天津饷足,而司农亦不匮矣。”味.此疏,则北方水利, 明白著效如此。推之畿辅南北,再推之大河南北,其风土可施耕耨皆然矣。‎ 徐孺东之开水利,已渐有绪。徐遽疏言:“此役必.成,可省江南漕运之半。”此语闻,而畿辅士绅大怖:“是且.加赋吾乡!”遂入王御史弹章,而水田之役遂辍。王为直隶宁晋人,以故有桑梓巨害之疏。是后中原士夫深为子孙忧恨入心髓牢不可破至是汪澄源复兴此议其不掇奇祸幸矣敢望施行哉!孺东夸词,真足为大言败事之戒。‎ ‎(选自《万历野获编》卷十二,有删改)‎ ‎14.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堰荒积不毛之地 堰 :堤坝 B. 自部署其曹偶以往矣 曹偶:同类 C. 味此疏,则北方水利,明白著效如此 味:辨析 D. 此役必成,可省江南漕运之半 必:如果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首申其说 失其所与 B. 而徐以所厚同里御史傅应祯 以资政殿学士行 - 25 -‎ C. 然谈者至今叹功之终于可成 极视听之娱 D. 是且加赋吾乡 若属皆且为所虏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北开垦之说,始于元朝,盛于明朝,后来徐孺东去管理水利,未取得成功。‎ B. 作者认为徐孺东奏疏中的“选健卒分屯”“招南人占籍”两项措施还是可行的。‎ C. 王应蛟以徐孺东的江浙之法开垦了天津海滨大量田地,作者认为这可以为北方水利提供借鉴。‎ D. 徐孺东开发水利,本可节省江南漕运一半的费用,最终却因为遭到北方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是后中原士夫深为子孙忧恨入心髓牢不可破至是汪澄源复兴此议其不掇奇祸幸矣敢望施行哉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未匝岁,竟无绩可叙,徐亦自请归,寻卒于家。‎ ‎(2)至于起科岁月之稍缓,履亩勾较之略宽,是在当事者,临事时变通之矣。‎ ‎【答案】14. A 15. D 16. C ‎ ‎17. 是后中原士夫深为子孙忧/恨入心髓/牢不可破/至是汪澄源复兴此议/其不掇奇祸幸矣/敢望施行哉 ‎ ‎18. (1)不满一年,最终没有功绩可陈述,徐孺东也自己请求归乡,不久在家里去世。‎ ‎(2)至于起征捐税的时间稍稍延迟,丈量田亩的尺度略微放宽,这在当权者,面对事情的时候变通一下就可以了。‎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堰荒积不毛之地”中的“堰”,结合“荒迹不毛之地”分析,此处应该译为动词,筑堤拦水。句意:在荒迹不毛之地筑堤拦水。‎ 故选A。‎ ‎【15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文言文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解答此类题,平时要多积累,对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要熟悉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解答时还需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A项,“首申其说”的“其”是代词,他的;“失其所与”的“其”是代词,我们的。‎ B项,“而徐以所厚同里御史傅应祯”的“以”是介词,表原因,因为;“以资政殿学士行”的“以”是介词,凭借。‎ C项,“然谈者至今叹功之终于可成”的“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的“之”是结构助词,的。‎ D项,“是且加赋吾乡”和“若属皆且为所虏”都是副词,将要。‎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徐孺东的江浙之法”说法错误,原文是“臣以江浙地治之法行之”,意思是“我用江浙地区土地治理的方法在这里推行”,江浙之法并不是徐孺东的。‎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划波浪线句的翻译是:这以后中原士大夫,为子孙后代感到深深的担忧,对徐孺东的愤恨也深入心髓,牢不可破。到了汪澄源再次提出这个建议,他没有遭致大祸是很幸运的了。岂敢奢望(这项措施)得以施行呢?‎ ‎“中原士夫”是主语,“深为子孙忧”是谓语,后面要断开;“恨入心髓”是省略句,应是“恨(之)入心髓”,意思是对徐孺东的愤恨深入心髓;“牢不可破”常见结构,后面要断开;“其”做主语,指代汪澄源;“矣”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 ‎【18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匝”,意译为满;“竟”,最终;“叙”,陈述;“归”,归乡;“寻”,不久;“于”,介词,在;“寻卒于家”(状语后置句)。‎ ‎(2)“起科”译为“起征捐税”;“ 履”,动词,丈量;“是”指示代词,这;“临”,面对。‎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西北开垦的论述,始见于元朝的虞集,兴盛于本朝的邱浚,但都没有看到这件事得到实施。当今皇上乙亥年间,徐孺东(贞明)刚刚进入朝廷,首先表述了他的观点,就是他所著的《潞水客谈绪论》。奏章上奏后,江陵也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他的建议)才被施行。徐孺东却因为交情深厚的同乡御史傅应祯讥讽时政,受牵连被贬谪调离。‎ - 25 -‎ 又过了十年,徐孺东从民间被起用,才奉皇上旨命,以尚宝少卿的身份兼任河南道御史,奉皇命专门管理水利,事情非常重大。不满一年,最终没有功绩可陈述,徐孺东也自己请求归乡,不久在家里去世。然而评论者至今感叹功绩最终是可成的,对徐孺东没有充分发挥他全部才能感到惋惜。我看徐孺东的奏疏,有的供给贫民耕牛,有的要求富家完成任务,这两个措施全都受到阻碍而未办妥,只有选拔强健的士兵分营屯田,以及招募南方人入籍的两条建议可以用,只是又想要征调补充军丁的费用,转运押解到京师,建议又出偏差了。我认为不应当官府开垦的,只可以私人开垦,又不应当擅自私开;应当设置(让百姓)获利的方法,不勒令他们一定要开垦,只要诱导他们争先愿意开垦。京城的蛙蟹鳗虾螺蚌这一类东西,我小时候不曾看见,现在腥鲜的味道充满了整个市井。这全是浙东人为了牟取利益所致,在荒迹不毛之地筑堤拦水,蓄水养殖,以至水产品众多。水产品养殖尚能这样,难道不可以垦荒种植,像江南圩田的方法吗?下令江浙之人,能开垦一定数量的农田,就授予勇爵的称号,开田多的按数量递加爵级,能够世代拥有自己的田地,不愿要田的等到功劳大了,子孙可以读书,让他们进入学校。限定每个县若干人的名额来参加科举,不得滥收。那么浙东有能力的官吏,全部先倡导起来,(这些官吏)自会安排他们的同类人前去了。时间久了,当地懒惰的居民,看见坚硬贫瘠的土地化为良田,也见猎而喜,不等劝诱,就争着抢占荒地作为自己的家业了。至于稍稍延迟起征捐税的时间,稍稍放宽丈量田亩的尺度,这在当权者,面对事情的时候变通一下就可以了。‎ 当今皇上庚子年间,保定巡抚王应蛟,曾把在海滨屯田的成效上奏,奏章中说:“天津一带,从来都是盐碱地,没有人耕种。我用江浙地区土地治理的方法在这里推行,耕种得到五千多亩良田。”我辨析这篇奏章,(认为)如果北方水土治理,也会像这样有明显成效。‎ 徐孺东开发水利,已经逐渐有了头绪。他立刻上疏说:“这件事如果成功,可以省去江南一半的漕运费用。“一听到这个话,京城附近的士绅非常害怕:“这将增加我家乡的赋税!”于是王御史弹劾徐孺东的奏章被送入朝廷,而水田的工程就被迫停止了。王御史是直隶(属河南道管辖)宁晋人,因此有关于给故乡带来大灾难的上疏。这以后中原士大夫,为子孙后代感到深深的担忧,对徐孺东的愤恨也深入心髓,牢不可破。到了汪澄源再次提出这个建议,他没有遭致大祸是很幸运的了。岂敢奢望(这项措施)得以施行呢?徐孺东夸大其词的做法,真足以成为因说大话而败事的官员的警告啊。‎ ‎(二)(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9. 全词按_____顺序展开,运用________风格的语言写景状物。‎ ‎20. 这首词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并赏析。‎ ‎【答案】19. (1). 游春足迹 (2). 清新、通俗(或口语化)、生动、朴素(写出一个即可) ‎ ‎20.‎ - 25 -‎ ‎ ①动静结合。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②白描手法;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如“正莺儿啼”三句,在客观的再观中,营造一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画图。③寓情于景。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一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思路和语言特色的鉴赏评价能力。具体考查对诗歌写作思路的分析和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词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思路,另外,平时要多积累关于诗歌语言风格的专业术语,答题时根据诗歌具体来鉴赏。‎ ‎“倚东风,豪兴徜徉”是说,我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信步而行。这两句中点明了出现游春的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全词就是按照词人的游春足迹路线展开,描写了自己信步闲游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本词用清新朴素的语言、轻快的格调描写农家风景,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20题详解】‎ 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此题可结合词的注释,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动静结合;“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营造一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画图,这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这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一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流露出词人愉快悠闲的心境,这是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 ‎【点睛】诗词鉴赏中的表达技巧类题目,熟练地掌握各种常见的表达技巧并准确地识别判定是关键,答题时,要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总述),结合诗句具体的内容来体会运用了技巧的句子或词语,并还原诗境(分述)。明确此技巧的表达效果,它描写了事物怎样的特点,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1. 指出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的异同。‎ - 25 -‎ ‎22. 2012年,“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颁布,其中有“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答案】21. 同:能赡养,提供物质保障。异:孔子认为孝更在于“敬”,和颜悦色,从内心尊敬、关爱父母。 ‎ ‎22. 跟孔子的孝道观的精神实质一致。“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更关注父母的精神生活,表现出子女对父母的敬重,使父母的生活更具品质,这正是孔子所倡导的“敬”的体现。‎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指出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的异同”,然后认真理解文段,概括孔子对“孝”的观点和世人对“孝”的观点,再进行比较。‎ 从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世人认为“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就是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而孔子认为仅仅这样算不上孝,真正的孝是发自内心的,“色难”和“不敬,何以别乎”说明孔子认为最重要的是对父母要尊敬,要和颜悦色。‎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此题较为开放,但是要结合孔子的孝道观来谈;然后认真理解文段,概括孔子的孝道观具体是什么内涵,并和题干中提到的“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进行对比,看他们是否有相通之处。‎ 孔子认为,孝的根本是“敬”,要从内心里尊敬父母,理解父母,就要了解他们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中“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都恰恰体现了对父母的“敬”。‎ 参考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天谈到孝,说能赡养就行了。马狗也能被养活,如果心里不把父母当回事,赡养父母和饲养马狗有什么区别呢?”‎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 25 -‎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2)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3)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_____,_____?(《渔父》)‎ ‎(5)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答案】 (1). 有杀身以成仁 (2). 无求生以害仁 (3). 一鞭残照里 (4).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5). 申之以孝悌之义 (6).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 众人皆醉 (8).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9). 莫使金樽空对月 (10). 天生我材必有用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字词:鞭、胸臆、颁白、餔其糟、歠其醨、樽、材。‎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国藩曾讲过一个故事,两个挑重担的人相遇在南方农村狭窄的田埂上,谁都不愿意让路,这时候来了一个旁观者,自己跳到了水田里,对其中一位说,来,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一会儿, 你侧身过去。曾国藩总结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他的《树上的男爵》里塑造了一个生活在树上却始终热爱大地的形象, 提出“因为想看清尘世,就应当同它保持必要的距离”。荣者自安安,庸者自碌碌,关怀则乱,当局者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置身事外,可以多一分自由超脱,于人于事,都是大有裨益。‎ - 25 -‎ 请综合以上材料,对“躬身入局”和“置身事外”这两种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做“躬身入局”之人 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耀眼的光辉不在道路坦途,未经风浪,而是在能够于磨难中坚强、于困顿中奋起、经风雨而初心依旧。疫情防控是一场关乎全民的战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辈皆应躬身入局。‎ 领导干部“躬身入局”,于“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赢得这场战斗的最终胜利,“关键少数”有着关键作用。领导干部“躬身入局”,走入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坚决不做“一问三不知”的挂名干部。躬身入局掌握真实、准确的一手资料,才能制定出关乎决胜的方向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防疫方案,才能切实增强责任之心,在疫情防控的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奋勇担当、积极作为,才能增强仁爱之心,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进行防疫考量,统筹布局、精准施策,既做到严防疫情扩散,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又不会防疫过度,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党员同志“躬身入局”,把初心落在实处,把使命抗在肩上,在群众中扬起鲜红的旗帜。疫情就是命令、就是集结的号角,党员同志们无论身处哪个岗位、担任何种工作,此刻都要以各自的方式“躬身入局”,逆行进入疫情战场。他们是奋战在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武汉市的医护人员,他们是日刷步数三万多、入户排查的基层工作者,他们是散落在街道、社区、机场、火车站的志愿者。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寻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党员同志躬身入局,把自己放到疫情中去,放到群众中去,而后扬起一面面鲜红的旗帜,筑牢疫情防控线,共同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媒体人“躬身入局”,聚民心、暖人心,用镜头和笔尖传递着“疫”情之下的中国声音。不实地采访、不深入一线就不能传达出准确的疫情战况,就无法生动地记录下白衣天使奋战的模样,就无法把即使被病毒感染却依旧乐观向上的精神传递给大家,于是媒体朋友们全副武装“躬身入局”,在疫情一线捕捉那忙碌而坚定的身影,记录下最美的“口罩妆”,向大家传出战“疫”的最新进展情况。每个镜头、每篇文字的主角都不是他们,但媒体人早已“躬身入局”。‎ - 25 -‎ 普通群众“躬身入局”,守好自己的阵地,共同赢得战役胜利。朋友圈流传着一句玩笑话,“现在是躺在家里就是为国家做贡献”,虽说是玩笑话却透露着普通群众共抗疫情的决心,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群众闭门不出,才阻断了病毒的传播,为赢得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有许多群众主动报名支援防疫工作,主动为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医生捐献物资,无论是自我隔离还是尽己所能支援防疫的群众,他们都早已“躬身入局”,进入了疫情战场,为赢得最终胜利贡献力量。‎ 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鲁迅先生说中国青年要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如今疫情防控进入了关键期、决胜期,我辈皆躬身入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大获全胜、鸣金收兵的时刻就在眼前!‎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 首先分析材料,第一则材料中曾国藩强调“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意思是说做任何事,仅仅在局外呐喊议论是没有用的,必须要自己投身其中,才有可能成功。对于“躬身入局”的观点,我们可以衍生开来,联想到“参与”、“行动”、“付出”等关键词。第二则材料主张“置身事外,可以多一分自由超脱,于人于事,都是大有裨益”,认为我们要学会置身事外,不必事事都参与其中,保持一份距离,反倒更容易看清本质。对于“置身事外”的观点,我们可以联想到“距离”、“旁观者清”、“超脱”等关键词。两则材料看起来是完全对立的两种观点,我们在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进行立意,但是其实两则材料的观点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躬身入局”强调的是做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一种态度,要参与其中,付出行动,而“置身事外”则强调的是面对大千世界的一种平和的心态,有时候我们要学会置身事外,因为距离产生美,距离让人更容易看清事情的本质。所以在写作时,也可以对两种观点加以综合,阐述自己的见解,观点要明确,立意要深刻。‎ 立意:‎ ‎1.躬身入局,参与才有机遇 ‎2.躬身入局,行动胜过呐喊 ‎3.躬身入局,付出才有收获 ‎4.直面挑战,躬身入局 - 25 -‎ ‎5.置身事外,旁观者清 ‎6.既要能躬身入局,也要会置身事外 素材:‎ ‎1.抗疫阵前,每个人都应“躬身入局”‎ ‎“躬身入局”出自于曾国藩的名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意思是面对大事,置身其外议论指点,并无作用,必须参与其中,敢于担当,才可能做好事情。面对席卷各地的疫情,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应该“躬身入局”,做好分内的事情。‎ ‎2. 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耀眼的光辉不在道路坦途,未经风浪,而是在能够于磨难中坚强、于困顿中奋起、经风雨而初心依旧。疫情防控是一场关乎全民的战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辈皆应躬身入局。‎ ‎3. 什么叫“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4. 在美国登月之前,中国早已流传着嫦娥奔月等关于月亮的美丽的传说,然而,当宇航员带回来几块冰冷的石头,发回几幅月球“满目疮痍”的图片后,童话、传说便不复存在了。从此,人们说起月亮,脑海中只会浮现出一个荒凉的大球,而不再有玉兔、广寒宫与吴刚了。 远观月亮,人们产生了美好的遐想;近观月球,人们得到的却只有几块冰冷的石头,这便是距离的奇妙作用吧。‎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我们都应‘躬身入局’”这一中心论点从“领导干部、党员同志、媒体人、普通群众”这些不同的主体来论述在特殊时期应该如何“躬身入局”以及“躬身入局”的重要性;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 ‎ - 25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