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04--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
考法03 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 2019年6月5日,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当前,国际社会正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时各国仍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挑战。建设全球生态文明,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 韩正指出,习近平主席专门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这次主场活动的高度重视。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环保行动。今年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的举办地中国浙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起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在这里举办主场活动,对提高各国人民的环境意识,推动全球环保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材料二 习近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显著进步。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全面落实2030年议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建设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材料三 在全球主场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将发布《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颁发中国生态文明奖,公布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发布优秀公众参与典型案例。全国各地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2019年世界环境日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主题,敦促各国政府、产业、社区和个人共同探索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改善世界城市和地区的空气质量。中方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分享中国“蓝天保卫战”的经验做法,共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材料四 这次世界环境日以“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为主题,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和坚定决心。韩正表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携手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共同呵护美丽地球家园。他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实践经验共享,共同改善区域和全球环境质量;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三是积极开展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共同遏制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四是共商共建共享绿色“一带一路”,共同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经济归因类题型考查确立世界环境日的理由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分析确立世界环境日的理由。 【答题要素】市场经济缺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范解答】(1)市场经济自发性和盲目性等弊端会导致一些无效供给,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确立世界环境日有利于促进改善环境质量,使市场健康得到健康发展。(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发展。确立世界环境日,可以引导人们重视环境质量,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3)确立世界环境日,有利于引导公众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 二、政治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政治如何类题型考查如何搞好生态环境保护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知识说明应如何搞好生态环境保护。 【答题要素】政府宗旨和原则+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规范解答】(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2)履行政治职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加强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3)履行经济职能,制定和落实相关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同时,履行好文化建设职能,加强绿色、环保理念的教育和宣传。(4)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防治污染,优化生态环境。 三、文化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文化如何类题型考查如何促进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如何促进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答题要素】荣辱观教育+发挥教育作用+发挥大众传媒作用+文化影响表现和特点 【规范解答】(1)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场所,适当增加一些生态环境的课程,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 (3)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通过大众传媒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意识,有助于提高人的环保意识。(4)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要在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命题方向】以哲学如何类题型考查怎样打好蓝天保卫战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四,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怎样打好蓝天保卫战。 【答题要素】坚持系统优化方法+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支持新事物成长+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重视量的积累 【规范解答】坚持系统优化方法以寻求整体最优目标。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2)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严密监控。(3)积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重污染天气,要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5)要重视量的积累。打好蓝天保卫战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 2019年世界环境日以“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为主题,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和坚定决心。据此回答1-3题: 1.打好蓝天保卫战,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不懈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因为( ) ①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可以驾驭社会发展规律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社会意识的作用等。坚持不懈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②符合题意。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④符合题意。①属于唯心主义,排除。思想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C。 2.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提高消费的科学性,可以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助力。这意在强调( ) ①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 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总体小康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④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的消费观。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提高消费的科学性,对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具有重要意义,①④符合题意。我国早已实现总体小康,排除②。材料强调消费,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方式,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A。 3.打赢蓝天保卫战,对公司的要求主要是( ) ①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 ②要注重品牌效应、名牌战略 ③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 ④企业要诚信经营,注重自身的信誉和形象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公司经营。企业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这对于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名牌战略和诚信经营,排除②④。故本题答案为B。 近年来,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的国家,将应对气候变化努力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投入巨额财政资金,加大减排行动,发展低碳减排的新兴产业,为共建人类美好家园而不懈努力。据此回答4-5题: 4.从哲学上说,上述做法蕴涵的辩证法原理是( ) ①统筹全局能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自在事物的联系 ③要立足整体,从全局出发 ④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关系。将应对气候变化努力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体现了对整体的重视,①③ 符合题意。②中“对立”表述欠妥,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B。 5.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材料中的做法是政府在( ) ①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 ②调整经济结构 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④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宏观调控。①中“克服”表述欠妥,排除。投入巨额财政资金,加大减排行动,是政府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意在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减排,排除③,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6.要通过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各地发展质量,使节能减排和低碳生产变成一桩减排越多、收益越大的好生意。对这种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下列看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它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这种价值取向很可能导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 ③这种价值取向做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④这种认识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节能减排和低碳生产变成一桩减排越多、收益越大的好生意,体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③符合题意,排除②。通过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各地发展质量,尊重了生态平衡等规律,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①。故本题答案为C。 以当前环境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以及在协议达成前的预估排放量来推算,全球气温恐难免再上升2摄氏度,达到全球广泛认同的气候变暖上限。据此回答7-8题: 7.该材料警示消费者应( ) A.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鼓励科学的超前消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消费观。全球气温恐难免再上升2摄氏度,达到全球广泛认同的气候变暖上限,警示我们要保护环境,进行绿色消费,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艰苦奋斗、避免盲从和超前消费,排除ABD。故本题答案为C。 8.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 B.量变一定程度要抓时机促成质变 C.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D.先量变,然后质变,把二者分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全球气温恐难免再上升2摄氏度,达到全球广泛认同的气候变暖上限,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否则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抓时机和为质变创造条件,排除BC。量变与质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A。 近年来,我国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环境督察,确保行动目标落到实处,有效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状态。据此回答9-10题: 9.面对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公民应该( ) A.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B.加快立法进程,严格公正司法 C.行使政治权力,直接参与管理 D.创造多种条件,充分表达意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面对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公民既要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又要行使改善生活质变的权利,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公正司法和表达意愿,排除BD。C中“直接”表述欠妥,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10.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 ) ①有利于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保障 ②使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③进一步强化了制度保障和法律约束 ④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职能。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利于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保障,①④ 符合题意。②中“彻底”表述欠妥,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约束,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B。 11.打赢蓝天保卫战,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增强了环境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了环境道德水平。下列属于公民参与蓝天保卫战民主决策行为的有( ) ①针对区政府治理当地河流的方案建言献策 ②打市长热线电话举报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③用电子邮件发表对市政府关于治理生态环境规划的意见 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产品质量问题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决策。针对区政府治理当地河流的方案建言献策,用电子邮件发表对市政府关于治理生态环境规划的意见,均属于公民参与蓝天保卫战民主决策行为,①③ 符合题意。②属于民主监督行为,排除。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产品质量问题属于消费者维权问题,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12.打赢蓝天保卫战,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意味着( ) ①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②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政府运用行政手段促进科技事业发展 ④政府积极有效的实施宏观调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发展理念。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手段和宏观调控,排除③④。故本题答案为A。 13.当前,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引导企业统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护能源资源长期稳定可持续利用,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体现了( ) A.政府机关公正司法原则的落实 B.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党和政府依法履行国家职能 D.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工作原则。引导企业统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有利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公正司法以及政治文明建设,排除AD。党不能履行政府职能,排除C。故本题答案为B。 14.一直以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在环保领域长期存在,法律在不断完善的同时,执法也必须要加强。这启示政府部门( ) ①完善制度,强化责任 ②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 ③令行禁止树立权威 ④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职能和依法行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在环保领域长期存在,要求政府部门要完善制度,强化责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权力,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腐败和政府权威,排除②③。故本题答案为D。 15.开展蓝天保卫战,要加强地方党组织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 ①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 ②具有环境立法的职能 ③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指导思想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加强地方党组织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①③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具有立法职能,排除②。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等,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A。 16.政府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蓝天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其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政府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体现了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尊重,①②符合题意。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排除③。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A。 17.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人文环境和自然遗产遭到破坏。一些短视的做法在经济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要( ) 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④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些短视的做法在经济上虽然取得成绩,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表明人们应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①③④符合题意。规律不能创造,排除②。故本题答案为C。 18.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丰富,实现路径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应根据各自国情选择最佳的实施路径。这启示我们( )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变化发展 B.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二者相互联结 C.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要看到主要矛盾 D.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国家应根据各自国情选择最佳的实施路径,表明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矛盾的作用和主要矛盾,排除A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排除B。故本题答案为D。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竣,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完全得到有效的遏制。这启示我们( ) ①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②矛盾总有主次方面之分 ③要坚持矛盾分析法 ④任何事物都包含成就和问题两个方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材料没有涉及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排除①。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竣,表明矛盾总有主次方面之分,要坚持用矛盾分析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②③符合题意。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两个方面,成就和问题并非任何事物所具有的,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B。 20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就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材料蕴含的深刻哲理,启示我们( ) A.充分利用有利的社会条件努力奋斗,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B.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完全统一 C.摆脱社会历史对我们的制约,永做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志青年 D.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明辨现实生活中的是非曲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建设生态文明就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地价值标准,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条件,排除A。B中“完全统一”以及C中“摆脱”表述欠妥,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