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作文最有可能考的10道类型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高考语文作文最有可能考的10道类型题

‎2018高考语文作文最有可能考的10道类型题(含深度解读)‎ 每年高考,备考者和命题人都要进行一场押题与反押题的较量。究其本质,“押题”不过是高考研究者在挖掘高考作文命题规律和命题思路的基础上对未来命题方向做出的一种预测,而绝非完完全全猜中高考题目。然而这种预测是基于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探究而从中把握住的规律性趋势,因此,对于备考者而言,知晓这一“预测性信息”则是考前最具针对性的作文备考方式。‎ 所谓文以载道,高考作文体现着考生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与认知,命题者正是借助于此跟未来的社会建设者进行对话和交流。因此近年来的作文命题越来越注重核心价值理念的渗透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命题者通过精心选编的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试题材料,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 ‎2018作文命题会在延续前两年风格的基础上集中凸显以下特点:‎ 材料立意高远,育人春风化雨;彰显文化自信,古今传承发展;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写作指令明确,利于个性发挥。‎ 我们精心挑选出10道最能体现社会性、时代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的作文模拟题,站在命题者的角度,让试题开口说话,让考生解得命题人“风情”。‎ ‎1.价值观念类 ‎【推荐老师】徐巍 ‎【推荐学校】济南市历城区第五中学 ‎【题源出处】(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其实这个词条跟佛教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的青年。如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多走两步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在网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支持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 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试题引导考生结合个人体验对当前生活中存在的“佛系青年”生活哲学进行思考,具有认知意义和价值观引导意义。材料列举了“佛系”哲学的一些行为,并指出这种生活方式在社会上引起了分歧,考生要对题目提供的现象进行充分思考,分析现象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需要联系自身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等方面思考个人对待“佛系”哲学所应采取的态度。‎ 材料语言通俗,表达清晰,且对核心概念““佛系青年””做了必要的界定: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的青年。这样的呈现方式消除了审题障碍,为考生节约了时间,从而更好落实作文所要求的测量目标,非常吻合全国卷高考“任务指令”型作文命题的趋势。‎ 另外,材料内容贴近生活,考生身边也不乏“佛系青年”,因此这样的话题契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让考生有话可说,使得测量更集中于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 考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考题的思考不仅能考查他们的作文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增加生活中的理性因素。本话题写作时搜集整理的大量有关价值观的素材,可以迁移运用到同类型其他作文题目中,因此本题目写作是一次一举多得的训练。‎ 立意参考:支持,“佛系”体现的是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并不是放弃生活,也不是毫无作为;反对,“佛系”这种生活哲学必然导致不求上进,漫无目的,没有目标追求,不愿背负风险,不希望承担责任,缺乏奋斗、拼搏精神,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辩证,对于生活,无欲无求可以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纷扰,调适心灵,保持心理健康;对于工作、理想等要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2.人生成长类 ‎【推荐老师】许静 ‎【推荐学校】邯郸市磁县一中 ‎【题源出处】(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临近“五四青年节”,学校要组织一次以“感知时代律动,做新时代的青年”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从下列热词中任选两三个词语,写一篇演讲稿。‎ 热词:中国梦、普通人、幸福、奋斗、道德模范、雷锋精神、工匠精神、实干、创新、享受、佛系青年、网红。‎ 要求:选好热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从形式上来讲,这是一道多元素选择式写作题型。材料给出12个热词,要求考生任选两三个词语,写一篇演讲稿。以“演讲稿”作为任务指令,利于考生从个人感受出发,畅所欲言,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精神状态。并且“演讲稿”属于实用性文体,体现了高考命题回避个体虚无情感的宣泄而转向社会功用文章写作的导向。‎ ‎“感知时代律动,做新时代的青年”暗暗隐含的演讲主题要落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这一正面意义上,12个热词是考生写作的抓手,但又不限定从某一角度立意,“任选两三个词语”给了考生发挥的空间,比如“幸福”与“奋斗”相关联,得出立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比如“普通人”与“中国梦”相关联,得出立意“中国梦是一群人的梦想”……每一个热词体现着时代青年的一种特质,既可独立存在又可兼容于一人身上,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下的青年风采。‎ 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空间。比如“佛系青年”“网红”等社会现象,学生可以站在批判的立场上进行演说,对“佛系青年”有亦可无亦可的生活态度与“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神的辩证论述,或者“网红”靠一张脸、一个摄像头红遍天下与“实干”‎ 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而默默无闻的人生境界的辩证论述。‎ 从情境设置上来讲,材料选择的是贴近高中生活实际的演讲活动,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没有写作障碍。演讲主题“感知时代律动,做新时代的青年”迎合的是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素养 ,这样的立意取向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功能导向,是新时代高考命题绕不开的话题。‎ 整体来看,真实情境、核心素养、多元取向是本试题最大的价值所在,考生适宜在此类写作上多下功夫,训练写作模式,搜集同类论据,表达个性化思考。‎ ‎3.文化传承类 ‎【推荐老师】杨琳 ‎【推荐学校】邢台市会宁中学 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大年初一播出后,改编自清代袁枚诗作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啦/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由经典传唱人、支教老师梁俊演唱后,一夜之间刷屏。‎ 评委康震说,“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但是因为梁老师和孩子们,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它的传播量可能超过过去三百年来的总和,也因此可以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它所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是歌声,更是真、善、美的梦想种子。”‎ 近年来,《中华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综艺节目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大众对诗词的兴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受到热捧;融合应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上线就获9.3高评分……‎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当代人的新命题,高考改革中也提出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要求。本题并没有简单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而是从热点时事取材,将写作指令指向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材料一、二段,借助于诗歌《苔》的刷屏现象和康震的评论,意在说明电视媒介传播手段的介入加上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材料第三段,由点到面,指出彰显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蹿红,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本身并不缺乏群众基础,关键还是在于表现形式上,能否“与时俱进”。 因此,考生只要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立意的,都视为符合题意。‎ 文化传承,顾名思义是指对文化的传递与继承。创新是指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形式、体制、手段、技术等方面进行革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赋予时代意义。‎ 传统文化在过去主要表现为文字、图片的传播方式,在当下的影像传播时代,若依然只限于过往的传播路径,就难免陷入“好酒还怕巷子深”的尴尬。‎ 创新要赋予文化鲜活的生命力,能有利于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与突破。‎ 创新要能够使文化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带动文化的运用,使得传统文化更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当今的社会。‎ ‎【推荐老师】曾凡华 ‎【推荐学校】江西赣州一中 ‎【题源出处】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4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代知名人文学者刘再复说,孔夫子是中国最可怜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命运可谓变化多端,时而是圣人,时而是罪人;时而是真君子,时而是“巧伪人”;时而是文曲星,时而是“落水狗”;时而是王者师,时而是“丧家犬”。‎ 对于孔子的命运,一直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是无辜的,孔子只不过被后人利用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为什么偏偏是孔子被利用了?一定与孔子思想学说中的某些缺陷相关。‎ 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就上述分歧谈谈自己的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本题选取诸子百家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孔子作为写作对象,并在写作指令中要求结合《论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理解, 直接指向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和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体现了高考命题回归课本的特点和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 材料前两段为“写作情境”,给出了关于孔子的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三段为写作指令,要求针对两种观点的分歧发表看法,这种命题方式就为批判性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立意可以同意第一种看法,也可以同意第二种看法,还可以对两种看法比较鉴别,进行思辨性分析。不管哪一种,一定要围绕孔子的具体思想(《论语》中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抽象谈孔子,或剥离孔子具体的思想内容来谈的都是偏题离题作文。‎ 本题除了考查基本的写作表达能力之外,还间接考量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阅读与积累、儒家思想的了解和思考,以及比较鉴别和综合思辨的能力,因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命题形式。‎ ‎4.家国情怀类 ‎【推荐老师】王丽华 ‎【推荐学校】山西翼城县清华园中学 ‎【题源出处】(2018届全国名校高考模拟测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 材料三“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读了上面这些话,我们会产生许多的感想和联想。请你以“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这是一道时代感很强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抒写自己的感想和联想。单看第一则材料,会认为命题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说大话、写套话、喊口号,但是仔细体会第二则和第三则材料,尤其是“写给2035年”这一副标题,就会明白,这其实是在引导考生思考“青年”与“责任”、 “个人”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等命题。将个人的成长与时代发展的宏观目标结合起来,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是本题材料的巧妙之处, 也吻合高考作文命题在“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开放进取、勇于担当”等内涵方面的选材导向。‎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以下写作角度,行文时注意紧扣时代的脉搏,引用现实中的生动事例进行论证分析:①青春梦是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②青年人应该有责任与担当;③个人对未来要做好准备和设计;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⑤个人的命运与他人、社会都有联系。 ‎ ‎【推荐老师】徐巍 ‎【推荐学校】济南市历城区第五中学 ‎【题源出处】(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二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1)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 ——英国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2)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就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中国共产愿交天下朋友。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经常性联系,“朋友圈”不断扩大。‎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的讲话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此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 ‎【试题解读】‎ 本试题由两则材料组成,一为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的诗句,一为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的讲话。一个属于文学作品,一个属于政治活动,看似不相关的两则材料却要从中提炼出合理的立意角度,这就使考生作文在逻辑性上和立意深度上呈现出高下之分。其实命题人的意图并不在材料处处上,而是考查考生是否能够捕捉到材料语言文字的真实内涵。‎ 多恩诗句表达的是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论语》“益者三友”名句表达的是选择朋友的标准,习近平引用《论语》中“益者三友”名句,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交友观,是向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将以宽阔的胸怀结交天下朋友,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全球视野、天下情怀和时代担当。‎ 因此命题人是在引导考生将个体内心世界的体悟外化到国家发展层面,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避免假大空的政治口号。‎ 材料意思可概括为:个人是人类的一部分,是集体的一分子。个体离不开集体,个人离不开人类,彼此命运相连。据此,可围绕全球视野、天下情怀、担当意识等展开论述。‎ ‎5.辩证思维类 ‎【推荐老师】杨琳 ‎【推荐学校】邢台会宁中学 ‎【题源出处】(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二诊)‎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一《孟子》‎ 生活不是静止,而是对“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一一罗曼·罗兰 请以上面两句名言为基础确定立意,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试题解读】‎ ‎“逻辑思辨能力”属于“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所涵盖的“关键能力”的一项,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陈友芳教授针在谈论2018高考动向时指出语文学科“更加注重对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本题选用两则观点相悖的材料,旨在引导考生进行辩证思考,从而实现对考生思辨能力和表达水平的考查。两则材料,第一则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孟子》,第二则引用世界名人罗兰罗兰的语言,一中一外两则材料的对举体现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同时引导考生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对古典箴言做出全新的解读。‎ 两则材料实际是辩证统一的。《孟子》中的“规矩”指的是人类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必要的、积极的、有益的约束 ,可以是道德约束、纪律制度、规则规范、法制法规等等,人们遵循这些规则,社会才能有序进行。第二则材料中的“旧事物”可以理解为以前为人们所遵守的约束、准则,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不适用于的当前时代,因此要敢于突破规则。‎ 所以,两则材料实际上说的是“守规则”与“打破规则”及“创新”的关系。没有规则,社会文明无法延续;没有创新,社会文明无法进步。既要坚守规则,又要不拘泥于陈规陋习,敢于突破,大胆创新。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善于区分哪些规则已经陈旧,阻碍发展,哪些规则应当遵守,发挥作用。或者:规则保护着人类及文明,时过境迁,成了阻碍;于是规则被打破,重新拟定规则,新规则又保护人类文明。如此循环,螺旋式前进、发展。‎ ‎6.热点评论类 ‎【推荐老师】许静 ‎【推荐学校】邯郸市磁县一中 ‎【题源出处】(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表情包”是一种通过图片来表示感情的方式。表情包一经诞生,就统治了中国人的社交圈,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社交方式是所谓“天可不聊,图不可不输”,几乎任何对话都会出现表情包的身影。‎ 材料二:一位教授表示,他感觉自己“落伍”‎ 了,常常不知道该怎么跟学生在手机上进行交流。最典型的例子是,现在学生都喜欢用表情包,有时他苦口婆心劝告学生几句,学生啥也不说,回一个表情包;表扬或批评学生几句,他们常常也是发来一个表情包。老师说,表情包简直是结束聊天的“利器”,学生发“包”,他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回应;这不是对话结束,而是沟通中止了。‎ 材料三:美国学者伯德惠斯特尔称,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7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曾提出公式: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语调、语速(38%)+表情、姿态(55%)+语言内容(7%)。‎ 表情包是丰富了人们的表达能力,还是阻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这是一道带有明确任务指令的多则材料作文,选取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颇高的“表情包”作为写作话题,大大拓宽了写作空间。题目共包含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概述表情包在当今社会引起的共性现象,第二则材料举个体实例表达表情包对沟通交流产生的影响,第三则材料则直接引用沟通领域相关学者的理论知识。三段材料从共性到个性,由现象到本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材料本身的逻辑组合意在引导考生在分析问题和写作表达时要注重思维的逻辑性,这点吻合了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也是未来高考着重考查的层面。‎ 从丰富了人们的表达能力的角度立意:表情包可涵盖表情、姿态和语言内容,能够满足人际沟通的多种需求。而且表情包简单易懂,用于沟通交流省时省力,在适当的语境下还能缓解聊天中的尴尬气氛,缓和人际关系。‎ 从阻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的角度立意:表情包助长了人们表达的惰性,削弱了文字表达能力。汉语本身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而长期使用制式化的表情包,思维就会出现同质化倾向,也降低了汉语在日常交际中的活跃性。另外很多表情包都带有恶搞属性,滥用表情包助长了娱乐恶搞之风。‎ 从辩证分析的角度立意:表情包不失为一种新的语言补充,也的确具备一定的叙事功能,但其内核则是思想的贫乏,缺乏精致的美感与对时代的沉思洞见。‎ ‎7.高中生活类 ‎【推荐老师】华禄 ‎【推荐学校】江西赣州一中 ‎【题源出处】(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第七次测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誓师,原指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示决心的意思,后也泛指在集会上举行庄严的仪式来表示决心。“誓师”现在已成为高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是高中学生冲刺高考的标配。很多高中的各年级在迎战高考的重要节点(千日、五百日、三百日、两百日、一百日、八十天、六十天、五十天、三十天、考前一天等)都要举行隆重的誓师大会,不仅高三的全体师生要参加,高一高二的师生也参加,学生家长也参加,甚至社会上的一些团体、企业也参加……‎ 请以“我看高考誓师大会”或“我与高考誓师大会”或“2018高考誓师大会”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本题具有两个亮点,一是给定副标题,二是三选一。这样的命题形式既带有明确的任务指令,又提供了选择的空间。第一个副标题指向理性思考,第二个则侧重于感性体验,第三个突出了与当下的结合。这让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利于展示考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这种命题形式正式高考作文改革一直追求和探索的目标。‎ 高考誓师是每一个考生都会经历的一项仪式,不论选择哪一个副标题,考生都可以进行深度立意:‎ ‎(1)选择以“我看高考誓师大会”为副标题写作,要写出自己对高考誓师大会有怎样的认识,可以肯定高考誓师大会引导和激励个人追求、学校育才、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意义与 价值,也可指出高考誓师大会中一些负面问题如过于功利、形式主义、兴师动众等问题;还可辨证讨论。‎ ‎(2)选择以“我与高考誓师大会”为副标题写作,写作范围要宽泛很多,着重从自己高中三年与高考誓师大会相关的经历入手。可叙写个人在高考誓师大会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如自己、父母、同学、学校、社会在高考誓师大会中表现出的种种境况或态度;也可对比不同时间点参与的本校或了解的不同学校的高考誓师大会的情况或想法,以个人感受的不同方面或某一方面来反映高考誓师大会对自己的影响。‎ ‎(3)选择以“2018 高考誓师大会”为副标题写作,要注意“2018”这一时间界定,文章可以结合 2018 年的时代特征,体现国家进入新时代的发展顶层设计和宏伟蓝图队自己高考目标和人生追求的影响。可以对自己学校 2018 年高考已进行过的誓师大会谈自己的见闻感受;也可指出这场高考誓师大会的价值意义。‎ ‎8、生活现象类 ‎【推荐老师】王丽华 ‎【推荐学校】山西省翼城县清华园中学 ‎【题源出处】(山西省2018届高三一模)‎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都说中国人有种菜天赋,这话真有道理。‎ 小到饮料品、塑料管、泡沫箱,大到楼层露台、小区空地,住房周围边边角角,都可以被中国人利用来种点绿菜。‎ 从雪域高原住所,到南海岛礁驻地,战士们自给自足,吃到了时令蔬菜;远赴南极的骨科医生王征,在中山站成功培育了无土蔬菜,让外国南极考察站的人羡慕不已;武警宁夏总队后勤基地养殖员孙鹏,当兵15年,种菜15年,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建成占地2000亩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到美国帮儿女照看孙辈的中国大爷大妈很难融入当地文化,种菜可以帮他们打发时间,也算是一种寄托乡思的方式。‎ 非洲每年都会因为缺粮食而申请国际援助,大多数人常年挣扎在温饱线上。中国人去了,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种地,不但帮他们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建了农贸市场。‎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试题解读】‎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源自某种生活现象,表面上谈的是种菜,而命题人的真正意图在于往社会生活方面引导,即透过生活现象,探究生活的本质。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立足社会现实、考查考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的要求。‎ 材料整合起来其实就是说:不同的地方,种菜有不同的作用:(1)什么地方都可以种菜。(2)多么恶劣的环境都可以种菜。(3)陌生的环境,种菜可以寄托乡思。(4)贫困的地方,种菜既可以帮助穷人,也可以创造商机。再往深层立意就是:(1)什么样的环境都可以创造幸福。(2)什么样的环境都可以有所作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