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春期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陕西凤翔泥塑是我国著名泥塑艺术之一,是在传统乡土社会中由当地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需要而创造,并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广为应用和流传的一种造型艺术。在当地举行的祭祀、庆祝、婚丧等仪式和活动中,凤翔泥塑担当着特定的民俗功能,是民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体现着广大乡民精神诉求的泥塑艺术,以积极、乐观、喜庆的基调和不断丰富、完善的形制样式,协调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②经过世代历史积淀,凤翔泥塑形成一套程式化塑造模式,并通过子承父业的家庭传授方式得以传承数百年。泥塑原型是由艺人手捏的实心塑作,再依型制成模具。然后再经过筛土、砸泥、擀泥饼、制坯、粉洗等塑型步骤以及勾墨线、教色、上光等的绘彩步骤。一件作品制作完成需经过十余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省。 ③凤翔泥塑按形制分为浮雕半立体造型和圆雕立体造型两大类。浮雕类的“挂片”有虎头、福禄寿三星、麒麟送子、菩萨、关公、钟馗等,代表作是虎头挂片(又称“挂虎”),一般体型较大。圆雕类作品分为“摆件”和“立人”。“摆件”是以坐虎、坐狮为代表的“坐兽”,还有以十二生肖动物为题材,规格大小与挂片一样;“立人”一种是用作供奉的神祇塑像,如福禄寿三星、财神、八仙、菩萨等。 ④祈子延寿、纳福招财、驱邪禳灾是中国民间艺术表现的三项恒常主题,凤翔泥塑在这方面表现得同样明显。 - 26 - ⑤凤翔泥塑讲究平正规矩。作品采用正面、正面侧身、正侧面塑型,一般突出正面刻划。如“坐虎”头部为正面,身子则取侧面,集中绘制正面,也是民间“求全”观念的体现,符合中国民间的一般审美习惯。凤翔泥塑造型还讲究饱满圆浑。作品结体概括凝练,形态夸张变形,略显凹凸以划分五官、四肢等细部。这种造型既是针对泥材特性所作适应性处理,也是强调作品功能的实用性选择和精神性选择。这种处理,一方面使作品孕育着勃勃生机,显示出一种向外扩张的力度,更加表现出威严勇猛、震慑鬼宗的气势(如“坐虎”的脸部处理为暴额怒目、呲牙咧嘴,身躯则大幅度收缩,四肢也极度简化,糅合了动物特有的凶猛性格,以增驱邪之功效);另一方面,使纹饰有足够的施展空间,一些祈福纳祥的作品可以充分表达出人们追求圆满的幸福、对生命的赞美及展示出人们生机勃勃、达观进取的人生观。 ⑥凤翔泥塑上常用的莲花、佛手、葡萄等花草蔬果纹样以及贯钱、云气纹等抽象几何纹样,均是有富贵、平安、福寿、生子等吉祥寓意的象征图形或表意符号。这些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符号,具有强烈的历史延续和顽强的稳定性。凤翔泥塑纹饰的空间布局,讲究对称和均衡。这种纹饰处理习惯除了对端正、圆满等吉祥含义的追求外,也体现了人们因此形成的审美趣味。在绘制过程中,艺人往往适形勾绘,以对称形式展开纹饰,花卉与抽象纹样交替组合,在简单的塑形中造就出千变万化的审美效果。 ⑦凤翔泥塑色彩浓厚热烈,以红、黄、绿为基本色,加上勾线的黑和粉洗的白五种色绘制。这五种色彩与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一致,古代称为“正色”,其他的色彩为“间色”,这五色被艺人们赋予了深刻的民俗文化观念和主观情感,如红色代表四季红火,绿色代表万年长青,旨在传达求吉纳福的意愿。“五色”对比极其强烈,但经过艺人巧妙地搭配组合又显得和谐统一,造成塑作鲜明、艳丽,又浑厚、沉着的色彩效果。 (摘编自杨萍《凤翔泥塑艺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陕西凤翔泥塑是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以当地祭祀、庆祝、婚丧等仪式活动场景为创作题材,具有明显的乡土性特征。 B. 凤翔泥塑按形制分为浮雕半立体造型和圆雕立体造型两大类,前者多挂放,后者多摆放,可满足人们不同的生活需要。 C. 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凤翔泥塑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体现着乡民祈子延寿、纳福招财、驱邪禳灾等精神诉求。 D. 为使作品呈现向外扩张力度、强化威猛气势,扩展纹饰空间、充分展现人的精神追求,凤翔泥塑大都采用饱满圆浑造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6 - A. 文章第①段概述了凤翔泥塑的创作起源和社会文化功能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 文章第⑤⑥⑦自然段分别从造型、纹饰和色彩三个方面说明了凤翔泥塑的特点。 C. 凤翔泥塑采用与传统五行对应的五种色彩绘制,突出泥塑相克相生的辩证观念。 D. 文章简述凤翔泥塑制作工艺同时,还突出呈现了其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因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百年来,凤翔泥塑通过子承父业的家庭传授方式得以传承,形成一套程式化塑造模式,其形制样式一直保持稳定不变。 B. 每一件凤翔泥塑作品的制作完成都需要先后经过塑型、制模、绘彩等一系列步骤,工序繁杂,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省。 C. 凤翔泥塑讲究平正规矩,一般突出正面刻划;还注意用凹凸对比来划分五官、四肢等细部,体现了工匠创作的写实意识。 D. 凤翔泥塑多将具有吉祥寓意的花草蔬果和几何纹样交替组合,并通过对称的形式进行布局,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审美效果。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选项曲解文意,“以当地祭祀、庆祝、婚丧等仪式活动场景为创作题材,”错误,由原文“在当地举行的祭祀、庆祝、婚丧等仪式和活动中,凤翔泥塑担当着特定的民俗功能,是民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知,是“当着特定的民俗功能,是民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以……为创作题材”。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选项曲解文意,“突出泥塑相克相生的传统观念”错误,由原文“‘五色’对比极其强烈,但经过艺人巧妙地搭配组合又显得和谐统一,造成塑作鲜明、艳丽,又浑厚、沉着的色彩效果。”可知,是显得“和谐统一”,并非“相克相生”。故选C。 - 26 -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选项无中生有,“其形制样式一直保持稳定不变”于文无据。B选项篡改文意,“先后经过塑型、制模、绘彩等一系列步骤”错误;由原文“泥塑原型是由艺人手捏的实心塑作,再依型制成模具。然后再经过筛土、砸泥、擀泥饼、制坯、粉洗等塑型步骤以及勾墨线、教色、上光等的绘彩步骤。一件作品制作完成需经过十余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省。”可知,是先“制模”,再“塑型”。C选项曲解文意,“体现了工匠创作的写实意识”错误。由原文“作品结体概括凝练,形态夸张变形,略显凹凸以划分五官、四肢等细部。这种造型既是针对泥材特性所作适应性处理,也是强调作品功能的实用性选择和精神性选择。”可知,强调的是“作品功能的实用性选择和精神性选择”,而不是体现“工匠创作的写实意识”。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华清与中国航母的发展之路 陈良飞 2011年1月14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我国对航母做过可行性研究,我也为此做了一些工作。”尽管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工作”,人们却早已将“中国航母之父”桂冠加冕于他。 - 26 - 早在1970年,刘华清根据上级指示,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方案。1982年,刘华清就任海军司令员,航空母舰在刘华清的心中越来越重要。刘华清分析到: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随着海洋开发事业和海上斗争形势的发展,中国面临的海上威胁和过去大不相同,要对付具有远战能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舰载航空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海军的实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中国的海防边疆辽阔,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海上发生战事,只能望洋兴叹。发展航空母舰,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国要大搞经济建设,还需从国外进口某些重要战略物资,必将大大发展海外贸易,掩护海洋交通和保护海洋资源的任务都是繁重的。执行这些任务离不开去远海,要到远海作战就不能违反这个立体协同作战的客观规律。 1986年11月,刘华清主持召开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不少与会者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及收复南沙、台湾回归等战略任务的需求出发,建议国家支持发展航母,这和刘华清的想法不谋而合。航母发展的论证终于正式提到海军建设的议程上来。 1987年1月,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召开,刘华清又提到,要把航空母舰搞得能适应未来战争需要,要很好地研究和论证。刘华清还认为,解放军搞航空母舰,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会发生大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将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从长远看,对国防建设是有利的:这装备不仅为了战时,平时也是一种威慑力量。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上世纪 80 年代,要发展航母,经费始终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问题。刘华清选择了一个能最大限度降低领导顾虑的切入点——着重说航母的作战费效比。就是说相对于其他保护海权的形式,对航母的单位投入能带来更大的安全效益。这次汇报在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机关产生了一定影响。1988年12月,国防科工委科技委评议申报的软科学课题“我国航母及舰载机发展可行性研究”被列入12个入选项目之一。 在1988年的南沙冲突发生以后,刘华清更加感到中国海军空中力量的薄弱,而航母则是唯一能显示前沿力量存在、掩护海上机动编队远程活动的重器。他认为在当今世界,航母不仅是一个强有力的战术单元,是海上作战体系的核心,也是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是综合国力的象征。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建立完善的武器装备体系,不能不考虑发展航母的问题。 2011年8月10日,中国第一艘航母举行首次海试。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 (选自“澎湃新闻”,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001A 型航空母舰是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国产航母,基于对前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研究,由中国自行改进研发而成,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 - 26 - ②2019年4月23日,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在青岛附近海空域展开,辽宁舰编队精彩亮相。军事专家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此次阅兵基本将我国海军的主战装备体系较完整地展现出来,人民海军正在向世界一流海军迈进。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航母论证工作正式提到海军建设的议程,得益于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的召开。 B. 刘华清认为,海军搞航母主要为解决台湾、南沙等争端,维护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 C. 上世纪 80 年代,航母发展的最大困难是经费;解决经费,就扫清了航母发展障碍。 D. 南沙冲突发生后,刘华清意识到我国要建立完善的武器装备体系,应优先发展航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华清基于对航母做过的一些可行性研究,认为中国已具备把航母搞得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能力。 B. 刘华清认为,发展航母符合未来战争立体协同作战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C. 辽宁舰编队和未来 001A 型航空母舰编队入列,表明了中国海军跨入了世界一流海军行列。 D. 庆祝人民海军成立 70 周年海上阅兵活动的顺利展开,反映出我国已建成完整的主战装备体系。 6. 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人们将“中国航母之父”桂冠加冕于刘华清的原因。 【答案】4. A 5. B 6. ①作为海军领导人,认识到了航母的重要性(汇报)。②多年来,力推航母的论证、立项和批准。③最终让中国海军拥有了自己的航母编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B项,“刘华清认为,海军搞航母主要为解决台湾、南沙等争端,维护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表述错误,原文相关表述是“刘华清还认为,解放军搞航空母舰,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选项混淆了“维护世界和平” - 26 - 和“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两个概念。C项,“解决经费,就扫清了航母发展障碍”不合文意,根据原文“经费是80 年代要发展航母始终难以跨越的问题”,但并不是全部障碍,除此外还有技术等其他因素。D项,“南沙冲突发生后,刘华清意识到我国要建立完善的武器装备体系,应优先发展航母”不合文意,原文中“早在1970年,刘华清根据上级指示,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方案。1982年,刘华清就任海军司令员,航空母舰在刘华清的心中越来越重要”“ 1986年11月,刘华清主持召开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不少与会者和刘华清的想法不谋而合。航母发展的论证终于正式提到海军建设的议程上来”“ 在1988年的南沙冲突发生以后,刘华清更加感到中国海军空中力量的薄弱,而航母则是唯一能显示前沿力量存在、掩护海上机动编队远程活动的重器”,根据这些信息可知优先发展航母的意识早在七十年代就出现了,选项中时间错误,应排除。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A项,“认为中国已具备把航母搞得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能力”表述错误,原文只是说“1987年1月,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召开,刘华清又提到,要把航空母舰搞得能适应未来战争需要,要很好地研究和论证”并未提及“已具备能力”。C项,“表明了中国海军跨入了世界一流海军行列”表述错误,原文相关链接中表述为“人民海军正在向世界一流海军迈进”,选项错误地把未然表述成已然。D项,“反映出我国已建成完整的主战装备体系”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是“此次阅兵基本将我国海军的主战装备体系较完整地展现出来”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 【6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本题要求为“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人们将‘中国航母之父’桂冠加冕于刘华清的原因”,文章标题为“刘华清与中国航母的发展之路”,文章从第二段起介绍了刘华清与中国航母的关系,根据第二段“早在1970年,刘华清根据上级指示,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方案。1982年,刘华清就任海军司令员,航空母舰在刘华清的心中越来越重要”,可概括出刘华清作为海军领导人认识到航母的重要性积极上报,这是被加冕的第一重原因;根据第三段“1986年11月,刘华清主持召开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不少与会者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及收复南沙、台湾回归等战略任务的需求出发,建议国家支持发展航母,这和刘华清的想法不谋而合。航母发展的论证终于正式提到海军建设的议程上来”和第四段“1987年1月,刘华清在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可见刘华清在筹建航母方面做出的努力,积极论证,立项并获得批准,这是刘华清被加冕的第二重原因;第五段写刘华清解决资金难题,结尾段“2011年8月10日,中国第一艘航母举行首次海试。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总结了刘华清在航母方面的重大成就,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由中国自行改进研发而成,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在刘华清的坚持和努力下,中国海军拥有了自己的航母编队,这是刘华清被加冕的第三重原因。考生可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土炕 大娘住在陕北羊儿沟。她娘家是关中人,十九岁时她嫁到这里。丈夫姓王,比她小了三岁。她觉得这地方不错,尤其是那土炕,在关中没有见过,她就感兴趣了。土炕很大,占了整整后半个窑。她提议把炕盘小,丈夫不同意,说将来要生儿育女。她想:真有七八个儿女了,那炕下的鞋子会一摆一长溜呢,就又痴痴地笑。 土炕成了她的天地,她在上边纺线、纳鞋帮;在炕上摊开包袱,一有空闲,就翻弄那些各色布头、丝线;晚上在上边和丈夫说悄悄话。她想:男人家走州过县,女人家就是要守住这块土炕。 这时候,日子不安宁起来。这一天,一个掉队的女八路来到窑洞。这女八路腰身很笨,她一眼看出有着身孕,就做汤烧水,让女八路坐在土炕上。她说: “快上炕,咱们陕北,就是这风俗,家里人几辈睡一个炕哩。” 她让女八路睡在西边,让丈夫睡在东边,她在中间躺下,作了个界墙。那女八路还是不肯睡下。她只好推醒丈夫,让他睡到灶口前的脚地,说只许面朝外。丈夫一夜没敢翻身。 她知道了这女八路叫龚娟,是个宣传员。龚娟后来生了个女儿,她们就叫她猫猫。龚娟要去追部队。临走,给她跪下说:“大姐,这孩子带不走,就托付给你。” - 26 - 她开始在这土炕上养着猫猫长大。她让丈夫去卖了炕上一条新被子,买回来一头奶羊,天天给孩子挤着吃。猫猫长到三岁,丈夫得了痨病,没了。她哭了一场,不去改嫁,从此做了寡妇。那年她刚刚二十六岁。 家里一切开支全靠她纺线,她纺线又快又好。新中国成立后,猫猫长大了,她供着去读小学。可是这年秋天,她们正在院子里打枣儿,嘟嘟地开来一辆小车,车上下来一位壮年妇女叫她一声“大姐”就哭了。那女的说她是龚娟。龚娟说:“你跟我一块进城去吧,我永远叫你姐姐,猫猫也永远叫你娘。” 她笑笑,说她有什么功劳,要到城里去?就劝说猫猫认了亲娘,猫猫不去,她倒变了脸。第二天,她欢欢喜喜打发龚娟母女走了。车一拐过山弯,她却扑腾在路上,哭得哇哇的伤心。 后来,龚娟病故了。猫猫参加了工作,信便来得少了,也越写越短,最后竟再没有来过一句话了。她却老是盼着,过两天就去邮电所打问。 村里人都说她应该去找猫猫,让猫猫养活她。 “如果是为了如今养活我才收养她,那我成什么人啦!” 她不埋怨猫猫。只是这大炕,睡起来觉得太硬。她什么都可以丢下,就是不舍这土炕,夜里睡在上边,可以做好多梦,梦见她的丈夫,也梦见猫猫母女。 那几年里,干部经常下乡。村里就把女干部派到她炕上来睡。她很乐意,十个八个都让挤在土炕上。她睡的迟,挑灯看她们每一张漂亮的脸,一看见那炕下的鞋,就想起当年和丈夫说的话,没笑出声来,却去把各色格式的鞋放得整整齐齐。 有人说,猫猫成了走资派,被剃光了头游街。一日,猫猫给她来了一封信,说自己的孩子受人歧视,想让大女儿落户到养母这。 猫猫的十六岁的大女儿秀秀不久就来了。从此,土炕上睡了秀秀,她夜夜给孩子讲猫猫小时候的事,婆孙俩就笑一笑。村里人见她护着秀秀,谁也不敢作践。 过了两年,秀秀进城看猫猫,一个月没有回来。她很着急,拍了电报去才收到回信说,猫猫平反了,让把秀秀的户口迁回城里。 她一颗心放了下去,又一颗心提了起来。村里人都在说秀秀在城里不会回来了。“秀秀说要回来的,她说我这土炕好呢。”她总是这么说。 但是秀秀到底没有回来。她一个人睡在炕上,只觉得炕大,炕空……这天天明时,浑身发烧,睡倒不起了。又过了三个月,她知道自己不行了。村里人说,“给秀秀母女打个电话,接你去大医院看看,或许会好了呢”。 - 26 - 她不同意,说是活到时候了,不必告诉秀秀母女,更没必要进城去治了。第三天黎明,她气弱得只有出的,没有入的。村里人都围在土炕边,她说:“都上炕坐吧,这土炕大,能坐得下,大家都来看我,我也死得下了。” 窑空起来,没几年就在雨天里塌了,把大土炕埋在里边。后来,好些下乡的女干部都问起她。知道情况后都伤心落泪,怀念那土炕,说土炕上好,又大,又舒服。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时间跨度很大,从女主人公出嫁到去世,但风格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B. 女主人公知道秀秀没事,所以她“心放了下去”,“又一颗心提了起来”是怕秀秀不再回来,自己曾经的付出得不到回报。 C. 小说描写朴素中见真情,如写女主人公夜里看女干部熟睡的脸,摆整齐炕下的鞋,直击读者内心,让人感动。 D. 小说结尾写女主人公去世后,窑塌了,土炕被埋。下乡女干部伤心落泪,怀念舒适的土炕,其实是对女主人公的感恩和怀念。 8. 文中画波浪线处,女主人公的情感几经起伏,试结合文本分析。 9. “土炕”见证了女主人公的一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土炕”在作品中承载着怎样的精神内涵。 【答案】7. B 8. ①欣慰。龚娟说接她进城是对她的一种肯定,她心里是满足的,但不愿以此居功;②着急。猫猫不肯认亲生母亲,她心里着急,“变了脸”;③高兴。猫猫跟着龚娟回去有更好的条件,她真心地为孩子欢喜;④悲伤。当作亲生女儿一样抚养的孩子离开了自己,她有一种亲人难以割舍的悲痛,极为伤心不舍,再也支撑不住。 9. ①女主人公在土炕上生活作息,守着土炕守着家,一辈子辛劳勤恳,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小说表现了普通群众的质朴坚忍。②在战争年代,女主人公在土炕上收留过掉队的八路军,也收养了八路军的孩子,保护她们,供养她们。小说赞扬了善良忠厚的品格。③在土炕上,女主人公养大了别人的孩子,也接纳过许多下乡的干部,但她从未想索取什么,更没有埋怨、不满。小说歌颂了不求回报、无私宽容的精神。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人物形象、手法分析、环境描写、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B - 26 - 项,“怕秀秀不再回来,自己曾经的付出得不到回报”错,原文“她一颗心放了下去,又一颗心提了起来。村里人都在说秀秀在城里不会回来了。‘秀秀说要回来的,她说我这土炕好呢。’她总是这么说。”“不必告诉秀秀母女,更没必要进城去治了”,她并不是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就只是担心秀秀不回来,体现了人物的善良。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段及人物情感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关键词理解含义,解答时需根据上下文理解把握。本题关键词有“笑笑”,说明龚娟说接她进城她很欣慰,“她有什么功劳,要到城里去”,表现她不以此居功;“变了脸”说明猫猫不认妈妈,她着急;据“欢欢喜喜”说明她替猫猫母女高兴;“哭得哇哇的伤心”表现她割舍不下这段亲情,离别让她很悲伤。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发掘作品的意蕴和精神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从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出发,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本题“土炕”与故事情节及人物情感息息相关。本文围绕土炕,写了她与丈夫过着平凡的日子,“土炕成了她的天地,她在上边纺线、纳鞋帮;在炕上摊开包袱,一有空闲,就翻弄那些各色布头、丝线;晚上在上边和丈夫说悄悄话”,土炕平凡质朴又默默承载着一切,一如普通人的质朴坚忍。围绕土炕,写了她收留女八路、收养她的女儿猫猫,“就做汤烧水,让女八路坐在土炕上”“买回来一头奶羊,天天给孩子挤着吃”,表现她的善良忠厚。她做这些不图回报,“她笑笑,说她有什么功劳,要到城里去?就劝说猫猫认了亲娘,猫猫不去,她倒变了脸。第二天,她欢欢喜喜打发龚娟母女走了。车一拐过山弯,她却扑腾在路上,哭得哇哇的伤心”, 表现了她的无私宽容。 【点睛】(1)对小说标题的探究,要从标题本身的内涵、标题与小说情节结构的关系、标题对人物塑造的作用、标题对情感主旨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2)对于人物探究题,要说明小说的主人公是某一位,要从小说的思想情感、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分析某某作为主人公的合理性。(3)对小说主旨的多维解读,要从不同的角度(情节内容、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社会环境等)归纳出不同的主旨。(4)对结尾效果的不同看法的探究,首先要亮明自己对作者结尾艺术的态度,然后判定作者的结尾手法是什么,最后从小说内容、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旨表达等方面论证分析这种结尾艺术的作用与效果(或不足),以证明自己的观点。(5)对情节(或段落)安排是否合理的探究,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小说的主要内容、人物塑造、主旨表达、手法运用等方面阐述这种情节安排是否科学合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2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除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时中书范缜闻其行业而善焉。会缜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等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选自《梁书·裴子野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B. 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C. 子野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D. 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偏孤,指早年丧父或丧母。古人对死很忌讳,故称父母之死为“见背”“弃养”。如《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 - 26 - 国子博士,学官名。始设于晋朝,最初只有一名,此后历代沿袭此官,唐代时,隶属国子监祭酒,共有六名,分掌六学。 C. 五鼓,也叫五更或五夜。因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得名。文中指五鼓时分,即凌晨五点到七点。 D. 中表,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属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属为“外”。内为中,外为表,合而称之“中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子野恪尽孝道,感动苍生。祖母去世时,他才九岁就悲痛泣血;父亲去世,他离职服丧,每到墓所,哭泣处草木都为他枯萎。 B. 裴子野才华横溢,令人叹服。年少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尚书仆射范云、撰写《宋书》的沈约甚至高祖,都对其文才赞美有加。 C. 裴子野施行德政,以理服人。任诸暨县令时,不施行鞭打刑罚,以理服人,以理息讼;大家都称赞他,全县没有诉讼事件。 D. 裴子野自守操行,舍家济人。家里没有住房,借用官地二亩修建茅屋得以栖身;妻子儿女常挨饿受冻,所得俸禄分给贫困的亲戚。 13.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 (2)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当时廷尉三官共同签署判决文书,裴子野曾不在场,同僚就签署了他的名字,上奏后皇帝不同意,子野因受牵连获罪被免官。 (2)不久皇帝又命令裴子野写文书晓谕魏国宰相元叉,当天夜里接到命令,裴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来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子野写文章的特点和他人对子野文章的态度。“速”与“典”,是子野写文章的两个特点,不能断开,排除CD,“古”是动词“法”的宾语,故中间不能断句,排除A,故选B。 【11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C项,“凌晨五点到七点”错,“五鼓”指凌晨3点到5点。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B项,“都对其文才赞美有加”以偏概全,据原文“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可知范云是赞美子野的品行,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通:共同,一起;尝:曾经;辄:于是,就;署:签署;坐:受牵连;(2)俄:不久;敕:(皇帝)命令;喻:使……知晓,明白;旦:天明;方:才;未之为:宾语前置句,没有写这篇文章。 【点睛】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译。 - 26 - 【译文】裴子野,宇凡原,河东郡闻喜县人。于野刚生下来母亲就去世了,被祖母抚养。他九岁时,祖母去世,他悲痛泣血,家人感到诧异。年轻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子野出仕后,做了齐武陵王封国的左常侍,因父丧离职。他守丧时充分尽到了礼节,每次到墓地,他哭泣的地方连草木都为之枯萎了。天监初年,尚书仆射范云很欣赏子野的品行,要上表向皇帝启奏,恰逢范云死了,没有结果。很长一段时间以后,裴子野被授以右军安成王参军,随即迁任缣廷尉正。当时,刑事判决文书是由三方官员共同签署,有一次裴子野不在,同僚就署上他的名字,奏章没有批准,裴子野受牵连被免职。自此被罢免很久,始终没有遗憾之意。当时中书范缜与裴子野没有交往,听闻他的品行业迹也褒扬他。恰逢范缜升迁为国子博士,(范缜)立即上表推让裴子野。有关部门认为从裴子野的资历来看,他不符合按惯例提升的条件,没有通过。出任诸暨县令,在县任时不实行鞭罚,百姓有争执时,向他们明示道理,百姓称赞,全境无诉讼事件。到了齐永明末年,沈约所撰写的《宋书》已经流行,子野将自己所撰写的删改为《宋略》二十卷,他的叙事坪论有很多好的地方,沈约见了,感叹说:“我比不上他啊!” 普通七年,王师北伐,皇帝命令子野写讨伐魏国的辙文,子野接受了诏书立刻就写好了。高祖因为这件事关系重大,就召来了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等人一起看文章,当时所有人都很叹服。不久皇帝又命令子野写文书让魏国宰相元叉明白自己的意思,当天夜里接到命令,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等到五更,皇帝下令催促,让子野开始写檄文并赶快交上去,子野慢慢起床拿起笔,拂晓就写好了。上奏后,高祖十分赞赏他。从此,凡是各种命令檄文,都叫子野起草。子野写文章典雅而迅速,不崇尚华丽的词藻,他的作品多仿效古人,和现在的文章体例不同。刚开始有人指责,到了后来都完全看重他了。裴子野在皇宫任职十多年,静沉缄默,洁身自爱,不曾有什么要求,母亲家与父亲家亲戚贫困,就把所得俸禄全分给他们。没有住宅,借用官地二亩,盖草屋数间。妻子儿女经常受饥寒,而他只以教诲为本,子侄敬畏他,像侍奉父亲一样。晚年深信佛教,严守教规,终身只吃麦蔬素食。中大通二年,在官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二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昧旦出新亭渚① 梁·徐勉 驱车凌早术②,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③,终朝意殊悉。 【注】①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 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②术:道路。③游衍:恣意游逛。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意在强调诗人忙于赶路的急切心情。 B. 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 C. 五、六两句,景物动静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 D. 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 15. 诗人是如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 26 - 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②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③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④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A项,“意在强调诗人忙于赶路的急切心情。”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应该强调的诗人出行时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手法的分析和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和情感。本题中,根据诗句“山华映初日”“复值清江谧”“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可以看出,诗人是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根据诗句“揽辔且徘徊”一句可以看出,诗人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根据诗句“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一句,可以看出诗人采用了正面衬托的手法,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根据诗句“春堤一游衍③,终朝意殊悉”总结全诗,直抒胸臆,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点睛】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 - 26 - 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本题,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出下面空缺处。 (1)李白《蜀道难》一诗想象奇特,其中“①_____,②_____”两句写出了连峰之高、绝壁之险,衬托出蜀道之艰难。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③_____,④_____”两句采用虚实结合手法,表达了词人渴望保家卫国的心理。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⑤_____,⑥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与神仙相交、与明月永存的理想。 【答案】 (1). ①连峰去天不盈尺 (2). 枯松倒挂倚绝壁 (3). ②醉里挑灯看剑 (4). 梦回吹角连营 (5). ③挟飞仙以遨游 (6). 抱明月而长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盈、倚、挟、遨、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刘兰芳6岁开始学艺,在曲坛耕耘已逾半个世纪,其表演独具一格,热情奔放、神采飞扬、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形神兼备、潇洒大方,她的声音早已成为_______的“中国好声音”,深受百姓喜爱。尤其是她的代表作长篇评书《岳飞传》,曾先后在百余家电台播出,轰动全国,享誉海内外。 评书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已有千年历史。说到如何应对来自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介的冲击,这些年刘兰芳_______,对此看得很清楚,也有了应对的方法。让传统评书艺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这方面,刘兰芳一直是个“赶潮人”。面对这样一个时髦的刘兰芳,好多书家也只能_______。 - 26 - 从早年用广播搭建“空中舞台”,把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到后来录制电视评书节目,用画面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刘兰芳都收获了成功的经验。如何适应今天的信息时代,如何做好“网络评书”,刘兰芳和她的学生们早已着手在做:首先是技术上的改进,用网络搭建评书新舞台,将播出后的评书节目及时传到网上,方便听众在手机、电脑上随时点播:其次是内容上的创新,运用当下年轻人喜欢的网络语言,( )。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希望文艺家要使我们更多的青年都有“精神上的故乡”。对此,有些人_______,刘兰芳却有着深刻的认识,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评书艺术要宣传正能量,得有感人至深的好作品,还需要我们的表演者踏踏实实练好基本功,只要好的表演加上好的作品,年轻的听众就能被吸引,他们才能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名噪一时 耳濡目染 望尘莫及 不以为然 B. 家喻户晓 耳闻目睹 望其项背 不以为然 C. 家喻户晓 耳闻目睹 望尘莫及 不以为意 D. 名噪一时 耳濡目染 望其项背 不以为意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评书艺术更加趣味化、生活化,跟上时代的脉搏 B. 使评书艺术更加生活化、趣味化,跟上时代的脉搏 C. 评书艺术跟上时代的脉搏,更加生活化、趣味化 D. 使评书艺术跟上时代的脉搏,更加趣味化、生活化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要好的作品加上好的表演,年轻的听众就能被吸引,就能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B. 只有好的表演加上好的作品,年轻的听众才能被吸引,才能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C. 只要好的表演加上好的作品,就能吸引年轻的听众,就能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D. 只有好的作品加上好的表演,才能吸引年轻的听众,才能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此处是说刘兰芳的声音早已是人所共知,所以填“家喻户晓”。第二处,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根据语境“说到如何应对来自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介的冲击,这些年刘兰芳……,对此看得很清楚,也有了应对的方法。”,所以填“耳闻目睹”。第三处,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此处是说好多书家只能远远落在时髦的刘兰芳之后,应选“望尘莫及”。第四处,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是说有些人的态度,结合语境“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希望文艺家要使我们更多的青年都有“精神上的故乡”。对此,有些人……,刘兰芳却有着深刻的认识,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应选“不以为意”。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题目要求补写的是第三段的结尾句,要结合上文的语境来答题,这一段主要是叙述刘兰芳和她的学生们为适应今天的信息时代,从改进技术和创新内容两方面着手做好“网络评书”。此处要求补写内容上的创新的效果,根据语境“其次是内容上的创新,运用当下年轻人喜欢的网络语言,……”,因AC项缺少使令性动词,可排除AC两项;再从应该首先满足基本需求,然后才是更高需求,先生活,再趣味,又可排除D项。故选B。 【19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子,即“只要好的表演加上好的作品,年轻的听众就能被吸引,他们才能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好的表演”与“好的作品”,“好的作品”应放在“好的表演”前;二是“年轻的听众就能被吸引”主被动混乱,应改为“才能吸引年轻的听众”。三是混淆充分与必要条件关系,“他们才能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应改为“才能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就可排除ABC三项。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某校高三毕业典礼上高二学生代表的发言草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我谨代表全体兄弟姐妹,祝贺尊敬的学长们圆满完成高中学业!三年来,你们发愤图强,励精图治,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搜寻着智慧的光芒,殷切期望你们不负母校厚望,创造更多的辉煌! 【答案】⑴“兄弟姐妹”改为“在校同学”⑵“尊敬的”改为“亲爱的”⑶“励精图治”改为“刻苦学习”⑷“搜寻”改为“探寻”⑸“殷切期望你们”改为“希望我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得体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先明确语体要求,看清是用书面语还是要用口语,然后认真阅读正文部分,根据语境,结合词语的谦敬色彩和使用对象、使用场合等认真分析。这是“某校高三毕业典礼上高二学生代表的发言草稿”, “兄弟姐妹”不适合毕业典礼这一庄重的场合,应该改为“在校同学”;“尊敬的”是对长辈或宾朋的尊称,是敬辞,此处修饰对象为“学长们”,应改为“亲爱的”;“励精图治”指的是治理国家等大方面兢兢业业,用在这里词义太重,应改为“刻苦学习”;“搜寻”指无目的的寻找,此处是说“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智慧的光芒”,有探索寻找之意,应改为“探寻”;“殷切期望你们”是长辈对晚辈的谆谆告诫,此处不合人物身份,应改为“希望我们”。 21.研究大国经济发展时,常会用到“大国内生能力”这个术语。根据下面的图示,给其下一个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5个字。 - 26 - 大国内生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国利用本国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增长和利用本国的市场优势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发展能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既考查下定义的方法,有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回答本题,首先确定“大国内生能力是……的国家发展能力”;然后根据图表的内容确定概念的特征:人口众多的市场优势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物资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最后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本题最终可整合成:大国内生能力是大国利用本国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增长和利用本国的市场优势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发展能力。 【点睛】下定义走好三个步骤: 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邻近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找出来;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1916) - 26 - ②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1934年) ③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1949年) ④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1960)年) ⑤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1985) ⑥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习近平,2018年) ⑦创新就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就要敢做没人做过的事情。(潘建伟,2019年) 请从上面的材料中选出二至三则,结合时代特征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选材料角度一致;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900字。 【答案】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习近平主席指出“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 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莫负韶华,与我同振国家。 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力、创造力、冲劲的时期,易被时代感染,易无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懊悔,青年人若不发挥目己的光和热,便是辜负了上天的馈赠,所以青年应秉承先辈精神,发扬责任意识,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负韶华,振兴国家。 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 26 - 可青年人也不全是如此有担当的。近来竟有青年网红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生他养他育他的父母竟排在末位,而更重要的是他的排序里竟然不见社会与国家!这哪里是青年人该有的样子?整日沉迷声色犬马,只想“娱乐至死”“佛系度日”,从未想过对他人和社会做一点贡献,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和绝望的自堕心态。而这种人竟成为“网红”,此理论一旦扩展传播,将污染多少青年的心灵!诚应诫止之。 “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青年人应胸怀祖国,奋发图强,像鲁迅曾言的那样:“摆脱冷气,只顾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们应抛开尘俗浮华,勇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辜负韶华。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对国家的责任、担当,青年人的创新意识等。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时期必须树立远大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青春时期,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之中等。“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我憎恨自己没有为了抗日事业而死,以至于今天感到如此的羞耻。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国家都成了这样,我又何必珍惜我这颗头!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他看着南京市民欢迎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捷报,为人民欢呼解放而动情,为人民的欢呼而高兴。体现的是爱国情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体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强调改革的作用。“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奉献”,强调青年应该肩负起使命,有理想,不断奋斗,有奉献精神等。“创新就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就要敢做没人做过的事情”,强调创新,做事情需要胆识等。 参考立意:结合①④分析,可以从奉献,责任与担当等角度立意;结合②③分析,可以从爱国角度立意;结合⑤⑦分析,可以从创新与改革角度立意;结合①②④⑥分析,可以从青年人应该有一颗爱国之心;青年的理想与奋斗;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等角度立意等。 - 26 - 行文思路:如确定标题“放飞青春,勇于担当”。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青年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的希望。青年不仅要有理想,更应有担当”。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青年在不同的时代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但永远不变的是青年一代的责任和担当;放飞青春,勇于担当,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放飞青春,勇于担当,还要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对未来的期待,如只有树立责任,勇于担当,并付诸行动,才能让青春的梦想飞得更高;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放飞青春的梦想,勇于担当等。 可用素材: 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当我们也拥有勇气、信念和智慧时,我相信,我们定能为国担当,使中华于今世闪耀无尽的光芒。 岁月周而复始,而奋斗赋予其独特的意义,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个个奋斗者托举了这个大有希望的新时代。既然心向至道,何不以奋斗为舟? 鲁迅先生说过:“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筑成的,我们何妨做那一木一石呢?”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这是最好的际遇,也是最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永葆青春理想主义情怀,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全国人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实现梦想,需要每个人响应奋斗号召,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融入日常。城然,奋斗之于个人,是成就自身的必然选择,之于国家,是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途径。奋斗,是最实在的人生脚本。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要创新精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 26 -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26 -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