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 北京版 (11)
压路机里的数学 ——圆柱的再认识 一、 教学内容 北京2011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 2.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三、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了圆柱体,本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广泛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五、 教学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六、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三角尺、直尺 七、 教学过程 ㈠简单回忆,导入新课 1、 出示压路机的图片。 师:这节课我们把压路机请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大家觉得压路机最特别的地方在哪里? 师:一年级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柱,这些生活中的物体,哪些形状是圆柱体的? 师:像这样的物体叫做圆柱体。 1、 导入新课。 师:压路机的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柱呢?圆柱到底有什么特征?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圆柱。(补全课题) ㈡观察讨论,探究特征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请大家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圆柱,看一看、摸一摸它的整个表面,在小组里说一说圆柱是由几个面组成的?有什么特征?(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介绍“平面”“曲面”) 2、观察、比较圆柱底各面的特征。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对圆柱体的形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把它画下来,会得到这样的图形。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那么,圆柱的两个底面有什么特点?请在小组里面动手验证。 引导学生观察,并推测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 通过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验证方法: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验证推测,得出结论:圆柱体两个底面大小相等。 3、联系生活,体会知识的应用。 师:学到这里,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一下,压路机的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柱呢?我们可以拿出盒子中的学具,滚一滚,感受一下,并说出理由。 师:看来人们设计压路机的时候是充分利用了圆柱的特征:3个面,侧面是曲面,很容易向前滚动;两个底面是大小一样的圆,这样才能直直地向前滚动。 4、对比探究,认识圆柱的高及特征。 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圆柱的高度跟两个面的什么有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高度和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请一位学生画出黑板上圆柱的高。 师:如果要量实物圆柱的高度,怎么量?有什么方法能准确地测量出圆柱的高?(多媒体课件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 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小组里圆柱体的高度,并集体交流。 师:为什么每个同学量的地方不一样,却得出一样的结果呢?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圆柱高的特点:无数条、长度相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说法。比如水井的深,硬币的厚,水管的长……(多媒体课件展示) ㈢动中思辨,发展思维 1、实验操作,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师:圆柱作为一种数学形体,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同时,还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其中有一种美,是图形的运动而形成的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一颗流星划过天空形成的线;一条线段运动形成的面;一个长方形向上运动形成的体。(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那么圆柱可以由什么图形运动而成呢?请你拿出学具,试着快速转动一下,看看转出来是什么形状?(多媒体课件演示) 师:如果把长方形纸沿着宽贴在木棒上,会得到同样的形状吗?为什么同一个长方形,旋转出不同的圆柱呢? 引导学生发现,贴的边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圆柱可能会不同。所贴的边是圆柱的高,相邻的边是圆柱的底面半径。 2、巩固新知,发展能力。 出示习题:一个长方形,长3厘米,宽2厘米。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形成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这个圆柱吗?以长方形的宽为轴旋转而成的圆柱呢? 3、动中思辨,渗透数学思想。 师:看来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决定了圆柱的高矮粗细。现在大家一起来想象一下,如果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变短、变短、再变短,圆柱的形状将会发生什么改变?变成0呢?如果圆柱的底面半径不变, 高不断地变小、变小、再变小,圆柱的形状将会发生什么改变?变成0呢?如果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不断地变小变小,最终圆柱又会发生什么改变?(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 师:点、线、面、体,看似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它们相互联系,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学会自觉主动地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学习更全面。 ㈣整理归纳,补全板书 回顾整节课,我们主要从圆柱的面和高两个方面来研究圆柱。现在,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圆柱的特征,并把板书补充完整? ㈤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与启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