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 作文十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语文 作文十讲

第一讲 审题求“准”‎ 作文审题的终极目标是准确到位、不偏不倚。可以说,准确审题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作文保险分的“奠基石”。‎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单个词的审题方法 作文题目是一个词语,这种形式浅显而醒目,较为容易。‎ 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龙应台《独立宣言》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人相处才是适合的?其实,我们生活学习、待人处事等,都需要寻找适合的方式。‎ 请结合你身边的事例,以“适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不得抄袭《独立宣言》一文的内容。‎ 审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审题立意】拿到作文题,我们从三大类主题入手思考。一、真情类:写亲情、师生情、社会真情。在与亲人朋友相处时,我们需要找到适合的沟通方式。然而,受阅读《独立宣言》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会从这个角度去写。从细节描写之处见真情,则是这类作文脱颖而出的关键。二、成长类:围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来思考。比如:我们做事、学习都要适合自己的节奏,找准自己的方向去努力;别人拥有的美好的事物、生活,不一定适合我们。三、社会类:思考角度从个人上升到社会现象、文化潮流,如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是否适合、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是否适合等。此类立意在考场中有较高优势,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等,但切忌空洞、泛泛而谈。‎ ‎【思路点拨】可选择一些带有冲突的事件来写:如:①在选择高中文理科时,父母认为孩子适合理科,但孩子认为自己更适合文科,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找到一个适合的方式去沟通与相处。②祖辈、父辈与伴侣相处的方式往往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都是为了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而磕磕绊绊,但这种在其他人看来平淡无奇的相处方式其实就是最适合他们的,平淡之处有属于他们的真情。③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适合的相处方式:摔倒了敢扶,赠送了馒头知谢,善款捐了知去向;邻里间的相互招呼,路人间的热心指路,困难时的帮把手。点滴之间,纯粹自然的真情即为“适合”。④现在同学间流行追星,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偶像,但是追星的方式各种各样,什么样的追星方式才是适合的呢?比如:有的同学喜欢追韩星、小鲜肉,迷恋他们的帅气,“我”也追明星、球星,因为他们的坚持与毅力能激发“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前进的动力,这样的追星方式才是“适合”的。还比如,外来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否“适合”,对于“韩流”等外来文化的过分追逐是否“适合”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这类文化素材,是立意较高的作文的首选。‎ ‎【文体选择】本题在文体上要求“文体自选”。但是考生应当注意,最好写规范的记叙文或者规范的议论文。‎ ‎1.记叙文。‎ ‎“适合”一词比较“虚”,考生应做到“虚实结合”,赋予具体事例,让文章丰满,由“己”及“人”。行文时,考生可从自身事例出发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共同点,与社会的共同点,进而升华主题。‎ ‎2.议论文。如写作议论文,考生也大有可为。‎ 题目指出,“适合”主要针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待人处事的方式。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角度一:谈个人成长。‎ 例如,在成长过程中对“适合”的不同体会。小时候追求美好的东西,认为“最美”的最值得追求,慢慢长大后,‎ 24‎ 发现“最美”的未必是“适合”的,相反“适合”的,才是最美的。‎ 角度二:谈与人交往。‎ 例如,在与朋友、亲人的交往中,通过对彼此的了解,慢慢找到最“适合”的方式相处。‎ 角度三:谈社会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有衰微的趋势,例如戏剧、雕刻等,是不是这些传统文化不“适合”我们的时代了呢?要怎样创新发展才能让传统文化“适合”这个时代?‎ ‎(二)短语的审题方法 ‎1.偏正短语的审题 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偏正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后面的名词。但从作文审题的角度分析,中心词往往规定了作文取材的对象或者范围。这些词语,通常才是“题眼”所在。只有抓住“题眼”来组织材料,才能做到中心明确。‎ 这类题目有:2016年吉林作文题《最美的时光》,烟台作文题《我们的节日》,杭州作文题《长大的感觉》,长沙作文题《凡人小事的背后》,漳州作文题《阅读的颜色》,呼和浩特作文题《我们班的故事》、聊城作文题《乡土情结》,内江作文题《寂寞的味道》,黄石作文题《亲切的怀恋》等。‎ ‎2.动词性短语的审题 作文题目中有动词或者是动词性的词语,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充当谓语的词语,那么,这个词往往就是“题眼”,选材和立意,都围绕这个“题眼”来确定。‎ 短语的审题举例:《共度好时光》。这个题目是动宾短语。‎ ‎1.抓住关键词,精准审题 ‎(1)审读已知。“共度好时光”中,“共”表明写作对象应该是两个人或更多。“度”就是“过”的意思,文章要体现的是在一起度过的过程,这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对“好”的理解,要在“美好”之意的基础上,理解其深刻含义,比如快乐、感动、温暖、幸福等。“时光”应为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比如童年、小学、初三、十四岁、青春等。由此可知,写作本题的关键是立足于生活,写出自己关于成长的真实、深刻的感悟,突出“时光”之于自我生命及心灵的意义与价值。‎ ‎(2)思索未知。题目“共度好时光”中缺少主语,“共”决定了主语部分应为复数,可以为“我与儿时玩伴”“我与同学们”“我与爸爸妈妈”“我与自己养的宠物”“我与邻居”“我与福利院的小朋友”等。主语部分外,状语中的时间、地点也需要考虑,因此可写“我与老家的小伙伴在乡下度过的美好时光”“我与同学初中三年的美好时光”“我与父母到外地经历的一次旅行”“我与狼狗黑贝一起度过的好时光”“与舍友同吃同住的好时光”等。这样拓展开来,题目就会变得更为具体,写作思路也更为广阔。‎ ‎2.追求高、新、深,多维立意 审准题可以做到“至少不偏题”。但是,立意的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以下几个写作角度及高分立意可以借鉴:‎ ‎(1)不单单有亲情,还有人生。好时光,不只是和家人一起体会亲情的可贵,还可以是共同领悟人生的真谛。如有一位考生写了一段他和父亲的“好时光”:“我和父亲很少说话,他沉默,我倔强。那次,我随父亲回乡下老家,和父亲睡在一起,秉烛夜谈。父亲谈起他年少时的理想,谈他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十几亩山地,谈他严寒酷暑中的苦读……父亲告诉我:青春最重要的就是打拼和勇气。那一夜,我和父亲谈了很久很久,太多太多,我好像突然间读懂了父亲。我懂得了,父亲不仅爱我,更希望我能靠自己得到更多的幸福。”文段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父亲的爱和对人生的真切感悟。‎ ‎(2)好时光稍纵即逝,且行且珍惜。关于一起度过的好时光,给你留下了哪些回忆和思索?从回忆中深挖好时光对你的意义,能使文章立意深刻。如有一位考生这样写道:“时常想起,田埂上的泥巴,山林里的蘑菇,草叶上的露珠,‎ 24‎ 以及一起粘知了,捉萤火虫,抓蝙蝠的玩伴,还有外婆……如今,我的童年在哪里?时常想起,小学时与同桌课上偷偷下棋,互相阅读对方笨拙的文字,我帮她补语文,她教我做数学题……可惜这样的好时光太过短暂,突然有一天,他不再是我的同桌。嘿,你还好吗?时间都去哪儿了?”文段的问句表达了对童年好时光的怀念,也表现了“莫负好时光,珍惜当下”的主旨。‎ ‎(3)好时光不是与亲人、朋友度过,而是和书一起度过。考场上写人物的较多,如果能独辟蹊径,写一写与“物”度过的好时光,能凭借新颖的题材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比如有位考生这样写道:“我从小就喜爱读书。每当我拿起一本书细细品读时,周围的一切都像一条小溪,悄悄地流淌着。夜晚是阅读的好时光。我枕边总有一本书,睡前必翻上几页,不这样,梦就不踏实……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生活,让我收获颇丰。与书相伴,让书沐浴心灵;有书陪伴,每分每秒都是好时光。与书共度的时光,再多都不够。”‎ ‎(三)完整句子的审题方法 一般来说,这种形式的作文题目较长,宜采用“切分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范围、题眼、数量、人称”等来分析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和要求。‎ 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自然的馈赠;诗书礼乐,衣食住行,我们分享人类文明、至爱亲情。‎ 分享与成长一路相伴。分享知识、见解、体验,激活思维,启迪了智慧;分享美食、雅趣、乐事,升华情谊,斑斓了岁月。分享是爱的给予式,令幸福加倍,痛楚减半,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丽。‎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个题目可切分为“分享”“为成长”和“添一抹亮色”等三部分。‎ 精准审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审读提示语。提示语第一段讲了分享的内容——大自然的馈赠、人类文明和挚爱亲情。第二段讲了分享的作用——激活思维,启迪了智慧;升华情谊,斑斓了岁月;令幸福加倍,痛楚减半,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丽。‎ ‎2.审清标题中关键词的含义。‎ ‎(1)“分享”,意思是指“和别人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 ‎(2)“成长”,指长大、长成成人,泛指摆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成长既包含个体成长,也包含群体成长。就人的个体成长而言,还包含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 ‎(3)“亮色”,指明亮的色彩。相对“暗色”而言,“亮色”指的是一些明度较高的颜色,比如绯红、亮橙、金黄、翠绿、粉蓝、淡紫等。它的比喻义是出彩、精彩之处等。‎ ‎3.整体把握标题的含义 材料关键词是“分享”,分享的内容非常广泛,分享物质可以帮人摆脱困境,也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分享精神可以寻找到朋友,也可以提升自己。‎ 如何分享?心胸豁达,态度坦诚,智慧分享。和谁分享?可以是身边的老师、同学、朋友、亲人等。也可以是古人或文学作品中的某一人物等,还可以是自然风物、动物、植物等。分享的意义?必须同成长联系起来,考生需结合自身体验来谈分享在成长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如写通过分享成长中的快乐、烦恼,成长路上遇到的挫折、打击、困难等,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经过不断地实践,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日渐提高,而个人的品德、思想水平、交际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4‎ 总之,此题要求考生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也要关注与他人的共同成长。考生写“分享”时,要写出其给自己带来的生活的喜悦、学习的进步、身体的健康、人格的完善、情感的增进、智慧的提升、精神的丰富、成功的获得、人生的精彩等。‎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补题。首先,反复琢磨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文体等有所提示或限制。读懂了这半个命题的含义,才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写作特长等将题目补充成一个自己有话可说且能说好的题目。其次,反复斟酌备选的半个题目。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精彩的题目,补题时还要考虑自己最擅长写的文体。第三,反复斟酌题目与主旨的关系。要在备选的一组词语中,进一步提炼出更有新意的、更能体现时代要求的词语,做到平中出新,平中出奇。第四,反复斟酌题目与文体的关系。要求中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 例如:掌声雷动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朋友的建议;埋头苦读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花开的声音;背包远行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亲人的叮嘱……‎ 请你以“留只耳朵听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难度不大,这个作文题目范围广,只要仔细观察生活,从自己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都能很好地表达。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 ‎【审题立意】就题目“留只耳朵听”的表达,“留”和“只”就意味着我们平时关注的焦点,主要的目光没有集中在所写的对象上,暗指对所写对象有忽略之意。考生的作文在表述时就要符合这个要求。其次,动词“听”,限制了文题后学生补充的对象,必须是声音一类可以与动词搭配的对象。‎ ‎【思路点拨】作文题目前的引言已经给了学生明确的提示,“掌声雷动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朋友的建议”,提示学生可写获得成绩或进步时,要听取别人的建议或忠告;“埋头苦读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花开的声音”提示学生可选择关注学习,也要关注生活和自然的相关主题,根据“背包远行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亲人的叮嘱”,考生也可选择学习或前进时要关注身边的亲人的主题。只要将引言分析明白,考生们会发现,试题本身提供的思路和引导已经十分具有指导意义了。‎ ‎【写作指导】如果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比如,“心跳声”代表着某位至亲对自己的爱,大自然的声响可以比喻为“大自然的呼吸”等等,那么这种限制反而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表达机会和更精巧的构思方式。‎ 三、话题作文(也适用于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话题作文一般要求学生自拟标题,而所给的话题又具有很大的宽泛性、抽象性,千万不要把话题当作文的标题。写话题作文时要遵循“小角度,具体化,易表达”的原则,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仔细审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要做到三审:审材料或提示语,审话题,审题目要求。研读提示语,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明确话题作文的要求,根据话题,进行发散性思维。然后从中抓住一点,进行写作。‎ ‎(2)找准入口点。‎ 要选取最佳、最小的切入口,确立文章的主题。话题作文不受文体限制,因而变得广阔无边,在写作时要注意将话题加以限制,把题目变小,“以小见大”,将宽题变窄。‎ ‎(3)精心拟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使人耳目一新,所以考生要匠心独具,精心拟题,并根据文体、内容和中心反复推敲,做到简洁、明确、生动、新颖、独到。‎ 24‎ ‎(4)注意点题。‎ 一般话题作文容易偏题、离题,结尾一定要适当点题,将之与所给话题联系在一起。‎ 例如:‎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火车与铁轨 铁轨:按照我设计的路径,你会到达远方,一个全新的世界。‎ 火车:按照你设计的路径,我会错过路径外的许多美丽。‎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可抒发情感,还可……‎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自选文体,诗歌不少于16行;(3)字数不少于600字。‎ 要写好这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应注意:‎ ‎1.准确审题,合理立意。‎ 按材料内涵的显隐分,可分为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一般来说,显性材料的内容是明显的,多指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某一事件。隐性材料多指寓言、寓意类材料,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化的物件来说明某个道理,意思是隐含的。对待隐性材料,考生审题时必须分析材料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并与现实对接。‎ 在题目中,“铁轨”与“火车”是一种显性的现象,但考生需要揭示的应该是它的隐性内涵。因而,考生必须依靠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由抽象到具体,深入挖掘其内涵。‎ ‎2.整体把握,抓住关键。‎ 材料的关键词是“路径”,前后出现了三次。因此,在拟题中可以点出这个关键词,如“最佳路径”“远方的路径”“路径外的美丽”“路径的思索”“选择·路径”等,也可找关键句“轨道外的风景独特迷人”。这一考题也是让学生思考自己今后的路,在思考中成长。‎ ‎3.辩证思维,挖掘角度。‎ 尝试从材料中挖掘出多个角度,也需要考生留心关键句或关键词,关键词句往往藏在概括性的语句中。考生也可以借助对比阅读的方式,如对象“铁轨”与“火车”、人称代词“你”与“我”、动词“到达”与“错过”等的比较,辩证思维,多元立意,挖掘角度,使作文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4.化大为小,虚实结合。‎ 实写真实的“轨道”与“火车”不是明智之举,因为它们实际隐射着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例如,“铁轨与火车”犹如“家长与孩子”,家长如轨道,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目标前进,但孩子如火车,不想要过多的束缚,有自己的理想,哪怕历尽挫折,都认为这是别样的美丽;也可以理解为“规矩与自由”。规矩可成方圆,但往往会磨掉个性。轨道无尽头,给了火车驶向远方的自由,但火车不能偏离轨道,要用规矩来约束,这是共性与个性的矛盾。考题同时也隐含“目标与达成”“预设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等。‎ 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你一定见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树。一棵树就是一处风景,一棵树就有一个故事。也许,你的心中还有一棵树……‎ 24‎ 请以“一棵树”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一、精准审题 ‎1.“见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树”,需要考生观察身边的树,从外形感悟其中的内涵。小树坚韧、顽强,大树伟岸、正直,象征生活中有同样品质的小孩、大人。也可以将伟岸正直的人比作一棵树,一棵参天大树。比如可以这样写:“善,是做人之始。人类的厚道、正直、公允、谦和都萌发在这胚芽之中,然后,才长成参天大树。”‎ ‎2.“一棵树就是一处风景”,这个风景可以是这棵树本身,也可以是这棵树与周边的景色;可以是自然风景,也可以是心中的风景。比如可以这样写:“树上有生灵,一棵树就是一个世界。有一年冬天,我从窗口望出去,总能望见菜园里的一棵常绿树。每到下午,就有一群鸟雀狂飞乱舞。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这是一棵鸟树。’”鸟儿因为有了树的庇护,心甘情愿做树的花朵。‎ ‎3.“一棵树就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这棵树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这棵树与人的故事;可以是传说中的故事,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还可以是发生在城市与乡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故事。比如可以这样写:“我知道,老家的那棵香椿树也紧随时令,一定和往年一样长得枝肥叶绿,生机勃勃。我常常思念故乡的那棵香椿树,思念和它那剪不断的故事!”‎ ‎4.“也许,你的心中还有一棵树……”。心中的这棵树可以是自然界中与你结下不解之缘的那棵树,也可以是心灵深处虚拟的一棵树;可以是你心中仰慕的同学——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树;也可以是你敬仰的父亲——一棵伟岸正直的大树。比如可以这样写:“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却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我生命的一根支柱……”‎ 二、精巧构思 ‎(一)大树小树 ‎1.从一棵小树在阳光下亭亭玉立的风景,写小树成长的曲折经历,再联系自己学习的艰苦历程,以树喻人,表述“不经风雨,不得见彩虹”的人生哲理。‎ ‎2.从一棵大树在夕阳下巍然屹立的风景,写大树与家人相依为命的关系,再联系家庭几经风雨的折磨,与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故事,以表达对大树的敬畏之情。‎ ‎(二)一路风景 ‎1.从自己的日常观察中,写小区一棵树与小鸟、花草那种鸟语花香的美丽风景,来烘托小区快乐宁静的环境,讴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建家园的美好前景。‎ ‎2.从庭院中一棵槐树英姿焕发的风景,描写大树的伟岸正直,再过渡到写人,描写父亲敢于担当重任,为儿女遮风挡雨的高大形象,来表达对父亲的敬仰与感激。‎ ‎(三)一个故事 ‎1.写一棵小树救助一个被敌人追杀的小孩的故事;或写一棵小树挡住被洪水冲走的小孩,让小孩躲过洪水吞噬的故事,由此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 ‎2.写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种植相思树的故事,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或写两国元首共同种植一棵友谊树的故事,来表现两个国家的深情厚谊。‎ ‎(四)心中树 ‎1.心中的梦想之树。描写你因为心中这棵梦想之树在人生的道路上匍匐前行,一年四季经风雨,见世面,‎ 24‎ 勇往直前,不折不饶。‎ ‎2.生活中的生命之树。描写心中母亲的高大形象,写母亲怎样一次次教导自己,自己怎样在母亲的鼓励中奋进,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崇拜。‎ ‎【满分作文】‎ 一棵树 我是一棵树,生长在荒郊野岭中,带有一丝倔强,几分遐想,披星戴月,在此安营扎寨。‎ 我不需要别人的陪伴与慰问。哪怕面对四季更迭的不定,狂风暴雨的袭击,我都毫无畏惧。‎ 迎着春暖花开的季节,我舒展身姿,与严冬告别,用嫩绿的芽儿,只与春的使者——燕子轻轻地握手。‎ 我不需要别人灌溉,因为我有云朵的庇护;不需要别人穿衣,因为我有阳光的沐浴。当桃花凋谢的时候,我的叶芽已经长大了,这时,我的枝头绽出一朵朵欢乐的小花。风吹,小花会跳;光照,小花会笑。我依仗着太阳的眷顾,越长越高。‎ 夏天来临,我身上的小花渐渐隐退,绿叶日益茂盛,慵懒的身子变得不想动弹。但我并没有忘记初衷。不管斗转星移,繁星陨落,不管春夏秋冬几番更替,我的梦想从未改变——收获丰硕的果实,繁衍子孙后代。‎ 叶儿更绿了,枝丫长大了。当小花儿渐渐陨落的时候。三两片残留的花瓣余留着清淡的芳香,再仔细看看,那枝丫间已经出现小小果儿的身影,那么青涩,那么娇柔。‎ 曾几何时,我的叶子开始染上美丽的黄色,枝丫间的果实长大了,沉甸甸的果实在秋风中摇曳,在叶子中隐约可见。那是我梦寐以求的果实啊!‎ 我是有思想,有意志,有毅力的一棵树,是一棵与众不同的树,一棵独一无二的树,一棵心怀梦想的树!‎ 在蔓延的夜色中,冰和雪包围了我,但是我不怕。狂风暴雨,严冬酷暑都过来了。我的心是执着平静的,我把丰收的喜悦深深藏在心底,等待春天的来临……‎ 很多年以后,我老了,旷野变得丰腴富饶。我的周围早已长满了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树,他们都是我的子孙,生生不息,繁荣昌盛。我实现了当年的梦想,还大地一片森林,让绿色天堂降临神州大地。‎ 我是一棵树,一棵有梦想的树,只想为生我养我的大地母亲尽一点绵薄之力。‎ ‎【名师点评】‎ 立意深刻,形式优美。全文通过一棵树的自白,反映出这棵树坚定顽强,迅速成长,繁衍后代,让绿色天堂降临神州大地的奉献精神。‎ 语言鲜活,可圈可点。文章的语言鲜活灵动,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比如“我的枝头绽出一朵朵欢乐的小花”。第二讲 构思要“活”‎ 构思就是根据文题或材料,结合要求,对本次作文进行全面的考虑。那么,考生如何运用灵活多变的思维来开创考场作文构思方面的新局面呢?‎ 一、角度要“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写作角度,越是奇妙无穷。考生在构思考场作文时,如果能从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入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顺序要“活”。“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构思还体现在对情节的设计上。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 24‎ 情节就没有起伏;缺少波澜,难以吸引读者。而情节的高潮需要组织和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要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 三、结构要“活”。文章的结构要灵活多变,一波三折,曲径通幽。在众多方法中,“抑扬法”尤为多见,考生屡试不爽,运用时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意料,从而使文章收到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 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者先从课本中选取有意义的写作素材,再把其中某个重要细节或某个重要话题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此生发出写作的题目。其目的不只是引发考生对旧知识的回顾,更是引导考生对现实生活中的“散步”作深层次的思考。“散步”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散步,而是要体现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探索。‎ 一般来说,如果考生能通过散步事件来表达对友情的享受,对梦想的追求,对忧愁的排遣,对人生的奋斗,对亲人的关爱,对健康的推崇等,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那么其所写的作文将获得不低的分数。‎ 具体构思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校园散步。校园散步是师生的生活常态,有心的考生会搜取有意义、有价值的镜头来描述,并从中寻觅到生活的真谛。‎ ‎2.在家乡散步。在家乡散步可以散散心,整理自我的思绪,净化自我的思想;还可以在散步中发现家乡的变化和美丽,从而生发出对家乡的某种期待和热爱。‎ ‎3.在公园散步。如今在马路、广场、公园、河边、江边、湖边等地散步已成为一种时尚,可以看出人们对健康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代表着人们思想观念在更新,生活在进步。‎ ‎4.在书林散步。读书乐趣无穷,尤其是读好书就如同在书林散步,峰回路转,收获多多。‎ ‎5.精神散步。把自我反思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散步,有益于自己的成长;汇聚古今中外哲学家的思想精华或者设想与几位著名的哲学家对话,又何尝不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精神散步?‎ 考生要对散步过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作细腻的刻画,将之组成动人的镜头或精彩的场景,让人具体可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凸显文章的主题思想。‎ 考生若写一件事,就要勾画一个大镜头或大场景,写两三件事,就要勾勒两三个小镜头或小场景,这时可以拟写小标题,有层次地推进情节发展。除了细节描写,考生还可以适当地议论事件,抒发感想,以画龙点睛之笔总结全文。‎ ‎【满分作文】‎ 散步 我喜欢散步。散步于江南水乡,我感受着水乡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景色;散步于幽静的古镇,我感受着一份安定与从容。‎ 24‎ 散步·西湖·断桥残雪 烟雨缭绕的西湖,明净如玉的西湖,散步于此,我仿佛走进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岸边珠翠罗绮,湖心清波画影。我信步向断桥走去,那断桥半拥在湖光山色中,娴静而清丽。目光所及,眼前的美景恍若隔世,浮游仙境。仿佛有千年流转的回风穿越千年时空而来,千年前的美丽传说朦胧地展现在西湖的烟波画船中:一烟雨,一素伞;一倩影,一书生。好一个断桥残雪,凄美了我的梦境。‎ 散步于西湖,驻足于断桥残雪,徜徉于柳岸花堤,我领略到水乡凄美梦幻的魅力,千年等一回的美丽。‎ 散步·乌镇·水墨氤氲 散步于素净娴雅的乌镇,看那温柔的船娘用一根长长的竹篙,撩拨着静止的时光,漾开了乌镇一天的生活。美丽的乌镇水汽氤氲,流露出水乡的风韵、江南的娉婷,弥散在我等旅客的周围,装饰了我的梦。‎ 古香古色的气息从枯朽的门板,从斑驳的墙粉,从青黛色的石阶,从翠碧的青苔上透出来。我缓缓地走着,怕惊扰了房屋和船只的美梦;我徐徐地行着,怕打破了乌镇的安闲宁静。乌镇这个洗净铅华的素雅女子,与你一同散步,我明白:所有的繁华都是转瞬即逝的烟花,朴素淡雅方能隽永。‎ 散步·丽江·溪水潺湲 散步于多情的丽江,丽江香溪一路伴我行。溪水叮咚潺湲,如鸣珮环,清清婉婉。与这些清冽的溪流同行,它们拂去了我心上蒙尘似的浮躁与杂念,唯余清澈静谧。‎ 散步于明媚忧伤的丽江,我感受到丽江的魅力、水乡的魅力:宁静中蕴了纯粹,纯粹中涵了安闲,给予我淡定从容的气质。‎ 散步于轻灵的溪畔,散步于多梦的桥头,散步于似水年华的故事里,我沉浸在水乡的古朴优雅、清幽明丽中,如一幅永不褪色的水墨画,镶嵌于心。‎ ‎【名师点评】‎ 意境优美,温婉动人。从西子湖畔到彩云之南,考生不疾不徐地讲述眼中景,心中悟,塑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从表面的美景欣赏跨越到性格气质的养成。步履从容间,心态平稳地成长。‎ 选材恰当,层次递进。“凄美”断桥,“娴雅”乌镇,“多情”丽江,考生善于抓住有相同格调的景物的不同特点,细致描绘;善用对偶句、短句,人和景自然融合,颇有诗意。而三者间内容层次分明,由“美”而“雅”而“宁静、从容”,反映了不同时期对景物的不同认知,使主题得以层层展示,最后于隽永的意境中升华。‎ 第三讲 立意要“深”‎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即文章的主题,这一表述形象地表明了千古文章意为高的观点。综观2015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满分作文,因立意而胜出者不在少数。考生如何在立意正确的基础上做到立意深刻、高远,是有法可循的。‎ 一、留心生活,由小见大法 在作文时,我们常常选取的是小角度,叙述的是小事情,描写的是小场景,刻画的是小人物,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有时却能表现出大的思想、意义。中考作文中,考生不妨借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小人物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二、善于类推,由此及彼法 24‎ 由此及彼,即运用发散思维,由此物联想到彼物。针对此类立意的文章,作者可以通过横向、纵向组合的方式展开笔墨,在横纵对比中表达主旨;也可用板块式行文,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支撑文章的主旨,从而使文章的主旨更为丰厚,更为深刻。‎ 三、关注热点,由浅入深法 作文时,考生要聚焦生活热点,揭示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及时代性的社会问题,由浅入深地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象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四、展开联想,由实到虚法 由实到虚,是指从眼前实在的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描述所选对象的表象,而且要揭示其蕴涵的精神实质,即由对现实中某一事物的描述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虚拟内容。‎ 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章不少于600字。‎ 本文叙事抒情的对象是“你”,所以在行文过程中要注意人称的选择。其中“你”和“我”,还有“最”和所要选择的词语,都是关键字词。根据不同的词语选择,“你”可以是你身边的父母、老师、同学,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也可以是某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是“我”和“你”之间一定要有联系。“我”受到了“你”的某种影响,可以是温暖的关怀,可以是感恩的情怀,也可以是道德品格的熏陶。“最”字,暗示考生一定要写出人物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或者最感人的品质。‎ 立意时要注意:‎ 写贴心,可以从“因遭遇挫折获得安慰或关爱”的角度写。比如: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哥哥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对“我”的照顾和指导;在学校生病时,好友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孤独无助时,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帮助……‎ 写感激,可以从“因受到帮助或鼓励获得进取的信心”的角度写。比如:“我”迷恋网络,老师让“我”迷途知返;“我”考试失利,想辍学时,父亲讲故事鼓励我;“我”受到误解和猜疑,老师解除了“我”的心魔;“我”英语成绩差,好友帮“我”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写牵挂,可以从“因离别或亲人的衰老而感到悲伤”的角度写。比如:中秋月圆,本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你独自一人在月光下赏月,表达对在外打工的父母的牵挂和思念;同窗好友转学,回忆相处的美好时光,表达对远方好友的牵挂;陪伴自己度过美好童年的姥姥或奶奶渐渐衰老,表达对她们身体状况的担忧……‎ 写欣赏,可以从“因成长中受到某人影响而受到心灵触动”的角度写。可以写你的同学有责任,有担当,成绩优秀,表达对其的敬佩和欣赏之情;可以写历史文化名人,如屈原、苏武、王昭君、李白、苏轼……挖掘他们身上的灵魂美质,表达对他们的赞美之情;如果你是追星族,可以写霍金、周杰伦、姚明、梅西等优秀人物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满分作文】‎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 24‎ 从小学开始,我的数学成绩就一直不好,每次考试都在及格线处打转。上初中时,依然没有逃过这个魔咒。直至初二,我遇见了您——陈老师,我的数学老师,我最感激的人。‎ 课堂上,你经常和我们分享你的中学生活。你曾说,大学时你的成绩很好,很多同学都会向你请教数学问题。你从来不会感到厌烦,会很细致地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心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向你问了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当时你没有答出来,对同学表达了歉意,并表示回去要好好琢磨。在那之后,你接连好几天都在研究那个问题,后来终于把难题攻破了。‎ 在你分享的每一个故事中,都暗含着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你告诉我们,要多和朋友分享,不要吝啬自己的发现。正如萧伯纳所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还是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种思想了。我感激你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你让数学课成为一种享受。‎ 在课堂上,你细细观察,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且使之表现得更为突出。记得初二开学不久,你发现我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期中考试,我依然没有及格。发试卷的时候,你没有报我的分数,而是向我点头,在你那充满期望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你对学生的鼓励与期待。下课后,你让课代表通知我放学去你办公室一趟。在去之前,我在心里彩排了各种挨骂受批的情节,然而,你没有让它们上演。你关切地问我多年来学习数学的感受,并且安慰我说,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一定会考好,并向我分享你的座右铭——“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让我学会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以认真虚心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从那一刻开始起,就算数学没有考好,我也不再闷闷不乐,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路上的每一天,我都有你的鼓励与陪伴。陈老师,此刻,内心的千言万语和万语千言都汇成“感激”二字,谢谢你,让我不再畏惧数学!‎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构思精巧的优秀作文。考生选材很机警,通过陈老师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和帮助“我”树立学习信心两件小事,表现了陈老师对“我”的关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陈老师的无限感激之情。文章语言生动,引用得当。萧伯纳的名言和古诗词的引用,都体现出考生的文学积淀,同时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形象。‎ 第四讲 选材要“精”‎ 有人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文章的立意、结构和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人的灵魂、骨架和肌肉。一篇文章中,立意和结构再好,如果没有内容(即材料)去体现,也是水中月、镜中花。‎ 一、撷取时代“浪花”,选材鲜活典型。‎ 考生要及时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锐地撷取时代的“浪花”,选择鲜活典型的素材。考生也可根据对社会的观察,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事迹,选取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选取不为人知的新鲜事物,选取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使文章内容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选取动人镜头,选材真实感人。‎ 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最能拨动读者感情的弦,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写作需要,认真选择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间、动人镜头和感人画面。‎ 三、大胆转换视角,选材新颖别致。‎ ‎“干花不如鲜花美。”选材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由于考生生活阅历浅,‎ 24‎ 不是每个考生都能捕捉到新的信息。这时,可以大胆转换视角,弃故纳新。有些内涵丰富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若能巧妙地转换视角,从新的角度来挖掘,必定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避开人云亦云,选材独特创新。‎ 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选择突出自己体验的材料,经过几轮精心地筛选,留下那些典型独特的材料,则能使文章在选材上“以一当十”,收到震撼读者的效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独立”的翅膀,能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庇护;长大后,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 请以“翅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文题材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翅膀”是本次写作的核心,但同时考生还应该注意“独立”“追梦”“超越”“自由”等关键词。结合材料内容我们不难看出,“翅膀”实际上象征着“心中的梦想”“人生的目标、方向”;象征着“努力与付出”;象征着“超越自我”“个性飞扬”。‎ 根据所给材料及提示语的要求,所写的内容要具体,感情要健康真实。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可以记叙熟悉的人和事;也可以谈感受与认识,抒发感情,发表看法。例如,考生可以写自己如何渴望拥有一双“独立”的翅膀,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庇护;可以写自己渴望拥有一双“追梦”的翅膀,为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追寻的经历;可以谈自己拥有一双“超越”的翅膀(“坚定人生目标”与“付出辛勤努力”),它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等等。当然也可以另辟蹊径,从“当鸟儿的翅膀被系上黄金,鸟儿就飞不起来了”中去挖掘关于“名利”“欲望”的内容,通过反面事例来揭示正面的道理,这样就极大地避免了与他人作文撞车的几率,从而使自己的作文获得更高的分数。‎ ‎【满分作文】‎ 翅膀 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人生的享受,是一种美丽的静谧,是一种诗意的栖居。——题记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我喜欢在“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静夜,沏一杯香茶,点一盏心灯,伴一窗冷月,持卷低吟。看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的妙语,在书香的氤氲中,陶冶情操,在书中升华自我。‎ 每一本书都有一双神奇的翅膀,纸页哗哗翻动,便流转了千百年时光,带我去从未见过的世界翱翔。在书海中,我可以与李白一同“举杯邀明月”,欣赏“诗仙”的绝世才华;与范仲淹一起登上岳阳楼,体会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与杜甫一起分享那“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心情……‎ 一首《相见欢》,把我带进一座落满梧桐叶的庭院,庭院里冷冷清清,只李煜一人独上高楼品味那如丝缕般的百般离愁。一篇《赤壁赋》,让我来到明月山风随流水的赤壁之下,听东坡讲述人生的得失,赏那遗留在历史中的动人美景……‎ 在那些尘封了的时间之中,我能够领略到“千骑卷平冈”的威风,感受“寂寞锁清秋”的哀愁,体会“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悲凉。‎ 24‎ 书本是一双隐形的翅膀,但它却永远不会长在谁的背上,它刻在人的心里,升华人的灵魂。灰心失意的时候,它带我看霍金怎样身残不屈,用一根手指感动世界;迷惘不前的时候,它带我飞向史铁生的身旁,和他一起数树下的光斑,思考生命的价值;疲惫不堪的时候,它送我去最轻松美丽的地方,为我讲那最温暖的家长里短……‎ 油墨书香,一行行,一字字,那都是飞翔的力量。当我徘徊于前路时,书使我懂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取得优异成绩时,书使我知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失意时,书又使我明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求知的心灵探索书海的奥秘,不仅是一件有滋味的事,更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只有不虚度年华,在书海中奋力邀游的求知者才能够真正体会到。‎ 学习之余的闲暇时光,阳光正盛的午后,皓月当空的夜晚,我总改不了这么一个习惯——读一本书。伴着书香,我仿佛长出了神奇的翅膀,在文字的广博世界里飞翔。‎ ‎【名师点评】‎ 本文立意高雅,选材别致。考生巧妙地将“书”比作翅膀,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题记的运用,既巧妙点题又总领全文,不失为一大亮点。‎ 考生才气纵横,诗词名句,信手拈来,行文过程中,考生根据表达的需要,或巧妙化用意境,或直接加以引述,如“我能够领略到‘千骑卷平冈’的威风,感受‘寂寞锁清秋’的哀愁,体会‘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悲凉”。这样的表达体现出考生较强的文字驾驭功底,令读者叹服。‎ 文章想象丰富,文采斐然。考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把我带进一座落满梧桐叶的庭院,庭院里冷冷清清,只易安居士带着哀伤寻寻觅觅”“让我来到明月山风随流水的赤壁之下,听东坡讲述人生的得失,赏那遗留在历史中的动人美景……”,拓展了文章的写作空间,增强了文章表现力。同时文章还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长句与短句相间,整句与散句结合,使得文章文采斐然,韵味十足。‎ 第五讲 结构要“巧”‎ 精巧的结构,就像一根“线”把那些材料之“珠”一下子全串联起来。在写中考作文时,结构讲究精巧,材料的安排和文章的结构形式要不落俗套,要给人新鲜之感。开头一般要单刀直入,引人入胜;结尾须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紧密;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上下连贯,浑然一体。考生应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灵活多样地谋篇布局。‎ 作文的结构,按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纵向式、横向式和纵横交错式三类,按材料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传统式和创新式两大类。‎ 常用的创新结构有:日记连缀式、镜头组接式、小标题式、书信体式等等。‎ ‎(1)日记有利于抒发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尤其是日记体写作有利于丰富文章的内容,对于平时写作水平欠佳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结构形式。‎ ‎(2)镜头式,也叫剪辑式,有些材料并不新鲜,但一些聪明的考生能借助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通过镜头组合、画面切换以及画外音的形式来展示丰富的内涵。这样的文章往往因结构新颖而平中显奇,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中考作文中就不乏这样的满分作文。‎ ‎(3)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更好地突出重点;既可使文章疏密有致,卷面整洁悦目,又可充分展示考生的人文素养,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4)运用书信的形式,可以面对面地倾诉,缩短距离,有利于表达真情实感。‎ 24‎ 题目:没想到,真没想到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抄袭。‎ ‎(1)行文时或采用倒叙、插叙等叙述方法,使文章结构生巧;或采用题记、后记、小标题的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完美,层次更清晰;或用改换人称、变换对象的方法,使文章构思呈现个性化。‎ ‎(2)打破常规思维,适度变通,制造波折。比如,大家都从正面肯定,你不妨从反面或侧面否定;大家都着眼于整体,你不妨着眼于局部;大家都从大处落笔,你不妨以小见大等等。顺序重新组合,制造亮点,夺人眼球。常见方法包括:尺水兴波法、悬念设置法、镜头连缀法、标题板块法等,避免平铺直叙,力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3)注重文章外树形象,内造悬念。当大家都用第三人称叙述,你不妨采用第一人称独白或第二人称对话;一般情况下,写说明文或用文言体、日记体、书信体、童话体的考生较少,不妨在这些方面下工夫。‎ ‎(4)结构上,考生要把握整体布局,合理设置情节发展线索。考生要想写好这道文题,就必须把情节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题目中的“没想到”提示考生要注意探索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考生在描绘自己的人生体验时,要注意在起落、表里、今昔等维度上进行着重描写,以使事件的进程富于变化,只有避免平铺直叙,才能使文章摇曳生姿。‎ ‎(5)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应有“心想——事件变化——出乎意料”的叙述结构,而在结尾时,可以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方式,在出乎意料的叙事后,得到更深层次的心灵感悟。‎ ‎【满分作文】‎ 没想到,真没想到 宋朝,一个积贫积弱、冗兵冗官的王朝;一个常打败仗、割地求和的王朝;一个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的王朝。‎ 我了解到的宋朝历史大多是负面的——其官僚机构过于庞大,产生了大量敷衍了事、无所作为的官员;在军事上它节节败退,与凭借武力威震四方、开疆辟土的汉、唐相比,它简直不值一提。南宋更是偏居一隅,苟延残喘;在外交上其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送岁币、割领土等行为,实在是有辱国体。在小说《水浒传》中,我们看到的是宋朝吏治腐化,忠良被逼造反,佞臣杀人越货的场面。在电视剧《精忠岳飞》里,宋朝的中兴四将不得其名,岳飞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提到宋朝,我们更多的是唏嘘……‎ 适逢暑假,我和朋友来到杭州西湖游玩。微风拂动,唤醒了西湖的水面;翠鸟鸣唱,惊扰了苏堤的杨柳。果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后来我去了南宋博物馆、关山城隍阁、灵隐寺等地,对宋朝,我逐渐泛起了一种别样的温情与敬意。‎ 打开1175年的宋史,我目瞪口呆。这一年的“鹅湖之会”开启了书院会讲的先河;这一年融合了书生柔情与金戈铁马之风的辛弃疾诱杀了湖南菜贩起义军首领赖文政;这一年年过半百的陆放翁惦记的是沈园相遇的唐婉还是北方的烽火狼烟?这一年因病赋闲在家的杨万里是否还在上书谏孝宗“戒贪吏、施廉吏”?这一年才气豪迈的陈亮是否还在谈兵言事、书写政论?这一年承载了宋朝太多的惊奇与喟叹,而其中又以宋人的诗意生活与山水情怀居多。‎ 这一年临安的街上熙熙攘攘,叫卖吆喝之声不绝于耳。那时的临安,是当时最现代化的都市。‎ 那是一个文化璀璨的时代,那是一个人们懂得生活的时代,那是一个充满着多样性与包容性的时代。没想到,真没想到,宋朝也会如此精致与富饶,如此让人心醉。‎ ‎【名师点评】‎ 24‎ 这是一篇意蕴丰厚的满分作文。‎ ‎①构思巧妙,角度新颖。文章首先从反面描写了宋朝存在的种种弊端,接着介绍了宋史中的繁华盛世,前后情节对比鲜明,切题自然。‎ ‎②语言精美,素材丰富。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画面定格在1175年的宋朝,通过旁征博引,来描绘当时的盛世繁华,既体现出考生课外知识的广泛,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第六讲 语言要“美”‎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用语贴切,意蕴深远 中考作文要使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考生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 二、活用修辞,精彩纷呈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说过:“修辞的作用就在于给平实的语言赋予超凡的表达效果。”修辞之于语言,犹如华美的服饰之于人。俗话说:“人靠衣装扮靓。”文章语言则需要修辞来装饰。‎ 在作文中,善用比喻能让作文生动形象,满篇生辉;善用拟人既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又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善用排比能增强语句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使用对偶句式则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 如《安塞腰鼓》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如果没有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语言带给读者的震撼是不会如此强烈的。‎ 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现代汉语词典》对“亮”的释义如下:①光线强。②发光。③(声音)强;响亮。④使声音响亮。⑤(心胸、思想等)开朗;清楚。⑥显露;显示。‎ 请以“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 ‎1.锁定义项,选定素材。当选材出现迷茫的情形时,宜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思考。时间方面,考生既可以自我成长的时间轴为思考路径,也可以自己的一次由“暗”变“亮”的经历为思考路径;空间方面,可从学校(教室、寝室、食堂、操场、休闲区等)、家庭(小区、家乡等)、户外(街道、公园、景区及其他公共场所)等角度思考,也可从祖国、“地球村”等大范围的空间角度构思立意。如果写成想象类作文,时间方面还可考虑从古至今的历史沿革,空间上还可考虑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等内容。‎ ‎2.实虚相生,写出不俗深度。实虚相生之“实”,是针对前四个义项而言,“虚”则针对后两个义项而言。写“实”方面,行文时要抓住人事景物与“亮”有关的特点,写活素材;写“虚”方面,行文收束时需总结提炼出让自己“‎ 24‎ 豁然开朗”的感悟启示或是大胆“亮”出自我风采(个性)所带来的坚强、乐观与自信。这样行文,虚实相生,文章自然会更有深度。‎ ‎3.先抑后扬,写活亲身经历。倘若选写记叙类文体,宜以亲身经历为写作素材。写“暗”时,可展现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困难或是不好的习惯、品质,等等;写“亮”时,可叙写某一人事景物给“我”带来的成长启示,在鲜明的对比之中突显文章主题,让文章与题意更为贴合。‎ ‎4.润饰语言,披一件华丽外衣。当立意和所选用的素材确定之后,还需要对文章语言加以润饰。考场写作的开头就需将语言功夫做足。虽然因为时间关系,大多考生都不会全文打草稿,但在列出全文提纲的基础上,至少要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打个草稿,尽量展示出自己最佳的语言能力。‎ ‎【满分作文】‎ 亮 初阳东升,晨光熹微。‎ 走出门,踏一条幽径,踩着濡湿的柔软泥土。路两旁的灌木静静地呼吸着空气中湿润的负离子。灌木丛中,几只不知名的虫子发出微弱的光。高大的乔木静静地立着,悄悄地收拢了幽绿的叶。浓浓的晨雾弥漫着,挡住了视线,让人无法看清前方的路。‎ 整个世界沉浸在一片乳白色的晨雾中。‎ 冷,无边无际望不到尽头的冷。清晨的风拂过,树叶轻轻地摇曳,原本排列在一起的虫儿被打散,发出的微光也没了秩序。花儿似乎受不了这刺骨的冷,都无精打采地耷拉下了脑袋。‎ 遥远的东边,微微送来一丝光亮,却终究敌不过那浓厚的晨雾。‎ 鸟儿似乎是受到了惊吓,毫无目的地乱鸣,又仿佛对什么不满似的,冲着那无边无际,探不到尽头的晨雾尖叫着,声嘶力竭。‎ 冷,仍是无法忍受的刺骨的冷。晨风漫不经心地拂过,原先就耷拉下脑袋的花儿,更是没了灵魂似的在晨风中摇曳。‎ 倏地,在那遥远的东边,穿来无数道光,透过浓浓的晨雾,透过层层的树叶,洒在地上,支离破碎。光束漫过的树叶,亮晶晶的;光束漫过的地面,黄灿灿的;光束漫过的行人身上,暖融融的。‎ 渐渐地,晨雾散去,整个世界都笼罩在光亮之中,前方的道路,一片绚烂。虫儿们有条不紊地在空中轻舞,鸟儿们停在树枝上,其乐融融地歌唱。‎ 漫射下来的阳光,照耀着整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小小的人。‎ 朋友啊,前行的道路上,若你遇到了挫折,一时间被浓雾环绕而看不清前行的路,请你不要焦虑。因为,就在你思想的东方,必定会有一束阳光穿透浓雾,指引你前行的方向。那束光亮,会引领着你,一往无前。‎ ‎【名师点评】‎ 这是一场雾与光的斗争,对于写景抒情散文而言,这两个意象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由于能驾驭此类素材的考生少之又少,故本文深得阅卷者好评。‎ 雾与光,构成了行文的一组矛盾体,光胜雾又是生活中的常理,这样的行文不可谓不巧妙,再让“路”进入文章将二者联系起来,主题便得以凸显。‎ 考生具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写景抒情的语言极为典雅,“倏地”“漫过”“思想的东方”等活用词汇随处可见,颇见其过人的文采。‎ 24‎ 第七讲 首尾要锤炼 ‎ 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中考作文中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西晋文学家陆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充分说明了开头的重要性。文章的开头技巧如下:‎ 技巧一: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 技巧点拨:这篇文章的开头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要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后来会怎样?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把你的目光带到了下文,使你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吸引读者阅读,效果很好。‎ 技巧二: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家,用眼泪尽情发泄;心烦的时候,你会回家,让家的温暖驱散心中的乌云;家——融进去的是悲伤,化解出来的是快乐;家——接纳的是难过,释放的是开心。家真好!‎ ‎(选自云南省中考满分作文《家,真好》)‎ 技巧点拨:记叙文也能开门见山。你看,这篇文章运用排比的形式将自己对“家”的感受毫无遮掩地表达出来。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技巧三: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技巧点拨: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结尾同样重要。锤炼一个精当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结尾技巧如下:‎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 ‎(选自河南中考满分作文《守卫精神的火种》)‎ 技巧点拨: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此例较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技巧二: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左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的爱……”在我看来,‎ 24‎ 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于其中了……‎ ‎(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陶醉》)‎ 技巧点拨:这里列举的例子引用了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学们应加以学习,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 技巧三: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 ‎(选自广州中考满分作文《从天空想到的》)‎ 技巧点拨:这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第八讲 情节要“波澜起伏”‎ 一般来说,中考作文应避免平铺直叙,特别是那种内容不具体的叙事更应该避免。精心选材,把握材料的特点和亮点,巧妙设计,讲究叙事与情节的波澜起伏,是考生写考场作文一个较好的努力方向。‎ 叙述性的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转变为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变得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考生要想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常用的方法有:‎ 一、悬念法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由于人本有追根问底的天性,而悬念法恰能将这一心理欲望激发出来。所以,悬念法是最容易收到引人入胜效果的方法之一。‎ 二、误会法 误会法,是指利用时间、地点、人为等因素,故意造成人物间的误解,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推波助澜,丰富情节戏剧性的一种表现技巧。误会法常常让本来能按常理发展的事情节外生枝,而文章就在这生枝之处显示出情节或主题的精彩。‎ 三、铺垫法 为了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对要写的人和事先不直说,而是先作种种铺垫,给人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与此同时,往往要不惜笔墨,渲染气氛,烘云托月,再入妙境,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收到“山外有山”的表达效果。‎ 四、倒叙和插叙法 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读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样更符合生活的实际。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这是使文章起波澜的重要手法。‎ 24‎ 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 ‎1.精准审题 关键词一:我。从写作导语来看,要写真实的经历,要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作时要围绕自己来谈,自我形象要鲜明。从题目特点看,该命题适合写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关键词二:毕竟。《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毕竟”的解释是“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因此文章所写的经历最终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表达对“走过”的一种肯定。‎ 关键词三:走过。“走过”非“度过”,这“走”含有不容易走过来的意思,是值得回味的。“走”自然联想到的是“路”,可以写真实存在的路;“走过”也可以理解为“经历”,写一段日子、生活、经历。无论写什么,都要有真情实感和反思总结,明确前进方向,感悟人生真谛。‎ ‎2.精巧构思 思路一:写走过的真实的路。写一次难忘旅行的所见所感,获得锻炼与体验;写过去熟悉的地方及如今的变化,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思路二:写经历过的一段日子。写初中三年与同学、老师的点滴,毕业在即,离别的感伤;写为梦想奋斗的日子,心路历程和成长收获。‎ 思路三:写与某人的一段交往。写与朋友的共同经历,收获了友谊;写与一个陌生人萍水相逢,获得了启发。‎ 因为“走过”是一个过程,是一段时间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过程应清楚详细,要以点带面,详略得当。另外,可写矛盾冲突后收获的领悟,比直接表现内心获得的温暖更具冲击力。‎ ‎【满分作文】‎ 我毕竟走过 我曾经走过那样一条路,许多年过去,依旧忘不掉。‎ 我上的小学是市里最好的小学。学校里有大学一样的社团,有生物地理博物馆,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电影院。很多家长挤破头都想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一到六年级都待在那里,却从来不想说我是从那里毕业的。在那个学校的时光,是我走过最刻骨铭心的路。‎ 这条路的起点是那个元宵晚会。按惯例,每个班都必须出一个节目。音乐老师看了看其他班级的节目名单,决定让我们班出个合唱节目。音乐老师是个很老的女人,她说,歌是让有气质的人来唱的。那天排位置的时候,我的位置是最后一个定的。她一边用两根手指捏着我的衣袖,一边张望着一个合适的位置将我安置。她一开始把我放在一个角落,然后又站在远处看了看,似乎不太满意,又朝我勾勾手指。我费力地从队伍的角落里挤出来,在众目睽睽下走到老师面前。老师用画着红色美甲的食指点着我的额头说:“你太胖了,站在那里好像凸出来什么。”老师话音刚落,利刃一样的笑声疯狂地在空中回荡。最后,我被反复地调配了几次,终于被她安排在四个很高的男生中间。嗯,完美。‎ 那天之后,我莫名多了许多外号,在走廊里会听到同学的起哄。“河马小姐”这样的外号算是好的,很多词语我到现在都说不出口。那时候,我非常想回头狠狠地回他们几句,可还是忍住了。那些人是希望你发脾气的吧,只要你还嘴了,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与其这样,倒不如装作什么都没听见。于是,我更加努力把自己伪装成透明的,‎ 24‎ 沉默地度过每分每秒,仿佛这样就可以听不到同学的冷嘲热讽。那是我人生最灰暗的时光,排挤和嘲笑充斥了整个世界,陷进去,无法自拔。‎ 在各种声音中熬到了毕业,照毕业照那天,回想起自己在那所小学被喊为胖子的时光,真可怕。每每看到有人说“我的童年被狗吃了”,我就想说,我也是。小学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我拼命地减肥,终于瘦到了正常的体重。走过那条属于胖子的、刻骨铭心的路,我学到了很多。‎ 一直到现在,我没有嘲笑过任何一个人,没有在背后议论过任何一个人。每天晨跑遇到胖胖的孩子,我都会在心底为他们加油,希望他们不要经历跟我一样的童年。‎ 我毕竟走过,我知道走那条路是什么感觉,痛彻心扉。‎ ‎【名师点评】‎ 角度新颖,独辟蹊径。这个题目在选材时,一般考生都是从“挫折”来谈,毕竟“走过”,无怨无悔,表达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可是本文,考生却另辟蹊径,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自己,并对自己进行警戒,“毕竟走过”,知道那种痛楚,不让他人走“我”走过的路。‎ 体验深刻,感情真挚。这篇文章考生写了自己最不愿回忆起的痛苦经历,老师的每一个有意或无意的动作都在考生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痕。这样的文章,读起来让人心疼。‎ 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小作者叙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就读小学条件的优越→被同学排挤和嘲笑的痛楚→勇敢面对不公→减肥成功→从不嘲笑别人→回忆小学生活,痛彻心扉。小小年纪,承受如此的波折,但依然善良、坚强,令人钦佩。曲折的情节,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第九讲 情感要“真切充沛”‎ 情感真切充沛有两层含义:一是情感要真,不能为情造文,更不能无病呻吟;二是情感要饱满充实,做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要做到情感真切充沛,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事件真实,有感而发 只有真实的事件,才能有感而发,才能引起读者共鸣。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所写的蔡芸芝老师就是实有其人,文中所叙述的七件事也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因此,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才能不时被这些事所感染。叙述第一件事“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后,作者写道:“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这种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的感情就显得非常真实。‎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写记叙文或小小说的时候,也可以虚构,但这种虚构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即生活中这样的事确实存在过或将来会发生),也非凭空编造。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即是如此。普鲁士军队侵占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强迫这些地方的学校改学德语,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二、抓住细节,精心雕琢 朱自清的《背影》何以如此动人?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父亲几次“背影”的细节,尤其是为“我”买橘子过铁道时的细节,做了细致的描绘。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对父亲外貌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拳拳之心,和父亲不顾年迈亲自为儿子买橘子的深沉的爱。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动作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抓住这些细节做精心描绘,你的情感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了。‎ 24‎ 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总是不可分割的。有时候我们只要把景物描绘出来,情感和心情也就表现出来了。如鲁迅的《故乡》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几句深冬荒凉景色的描写,就将“我”悲凉的心情融入了其中。‎ 此外,还可以融情于事,即在事件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请以“让我想一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1.从自然中感悟。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一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原,一株“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一座山,一片湖,一群团结协作的蚂蚁,一群忙忙碌碌的蜜蜂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考生可以通过观察与思考,来表达对自然与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从家庭中观察。父母一个期盼的眼神,一顿看似简单的饭菜,一个孤独苍老的背影,一个看似无心却充满爱的动作,我们能通过对其反复思考与体味,发现其中的爱与关心,感受生活简单的美好,充满信任的正能量,并学会珍惜,学会感动与感恩。‎ ‎3.从学习中感悟。繁忙枯燥的学习中总有一些感动。失意时,同学间一个真诚的拥抱,一张温暖的纸条,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提醒,在对其认真思考与感悟后,我们会发现繁忙的生活中的温暖与快乐,简单与幸福,会发现求知过程的“痛并快乐着”。‎ ‎4.在社会中辨别。在社会中,尤其是在媒体中,既有正能量的宣传,也有负能量的传播,既有“最美妈妈”,也有冷漠如小悦悦事件中的当事人,作为中学生,要学会思考与辨别,明白孰是孰非,明白如何传播正能量。‎ ‎5.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匆匆赶路的日子里,我们常常忘记反思,忘记了自己是谁。过多地关注别人的缺点,而忘记自己的不足会让我们停滞不前。所以考生可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三省吾身”,通过思考与感悟,找到自己的不足,查缺补漏,以求更好地进步。‎ ‎【满分作文】‎ 让我想一想 初中的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突然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是否能第一时间说出自己父母的生日。那一刻,很多同学都能流利地回答出来。可是我却说了一句“让我想一想”。当时我感觉自己无地自容,希望有个地洞能让我钻进去。那一刻,我不敢看同学们和老师的目光。‎ 每年我的生日,父母都会清楚地记得,并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而我竟然忘记了父母的生日。‎ 让我想一想,去年冬天正值几十年不遇的大雪天气,父亲为了做我喜欢吃的西红柿炒鸡蛋,徒步在大雪中走了一个多小时。当他披着雪花回到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眉毛和头发全变成了白色。“非要走那么远去买这几个西红柿吗?”妈妈嗔怪道。“孩子爱吃,而且明天是她的生日,我想做几个拿手菜给她吃。我担心明天雪不停,超市都关门了,所以提前去买好。”父亲小声地说。我假装塞着耳机听音乐没听见父母的对话,但其实并没有播放音乐。那一刻,我真正感觉到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 让我想一想,有多少个白天和黑夜,父母在忙忙碌碌,却从不让我插手。为了不耽误我的学习,母亲放弃了最喜欢看的电视剧,逼着自己读书看报。不爱下厨的父亲更是买了几本菜谱,每天变换着花样地做我爱吃的东西。‎ 24‎ 让我想一想,那次开完家长会,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然后问我:“你是不是过敏体质?你母亲告诉我,希望我能把你调到离黑板远一点的地方,害怕你过敏。”其实从小到大,我只有一次因吃虾过敏。但从那以后,母亲再也没让我吃虾。这些,母亲一直记得。‎ 我想了又想,父亲一直记得我最爱吃的东西,母亲一直记着我是过敏体质。而父亲的哮喘我却视而不见,母亲的腰椎间盘突出我也常常忽略,甚至忘记了他们的生日。我渐渐只记得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让我想一想”,是该好好想一想了,想想父母的辛苦付出,想想自己的麻木冷漠,我突然感到很后悔,后悔没有好好爱他们。同学们,不要等到父母都老去,才去牵住他们的手;不要等到失去时,才想着去珍惜,我们还来得及。希望我们能对父母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爱,记得他们的喜好,多给他们一些陪伴。不要只顾学习,而忘记了爱的含义。‎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好文章。考生通过一件寻常小事,思考了爱的含义。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文章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像电影慢镜头般为我们呈现了几个生动感人的画面,字里行间洋溢的都是真挚动人的情感。本文细节描写尤为精彩,无论是父亲在大雪天去买西红柿,还是母亲对老师说的话,都展现了朴实的生活中最温馨的感动。‎ 第十讲 描写要“鲜活细腻” ‎ 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都会有“内容充实具体”的要求。因此,考生在写作中,要使用鲜活细腻的描写,对人物、事件、景物做具体描绘和生动摹写,这样能够很好地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从而增强表达效果,使人印象深刻。‎ 一、多角度描写 描写一般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从人物刻画的角度来说,写外貌,应力求表现人物的风度、神韵;写动作,应精选动词,生动描摹;写心理,可运用内心独白、梦境或幻境揭示人物内心情感;写语言,可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态,使之富有个性化特征……从多个角度进行特征化、细节性的描写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人物情感就自然地流淌出来。‎ 从感官体验的角度来说,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写人叙事,铺陈景色,使人物性格鲜明,事件详略得当,景物层次丰富,文章内容更厚实。‎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来说,可以灵活选用多种方法。或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或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或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等。‎ 二、艺术性描写 写作是一种艺术,描写也追求艺术效果。‎ 首先,描写要真实可信,言语得体。根据表达需要,描写可以是白描式的,如鲁迅所讲“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可以是工笔细描式的,这与汉赋中的层层铺排类似。同学们应尽量少用脸谱式的描写,正面人物不一定完美无缺,反面人物也不一定一无是处。‎ 其次,描写要有取舍,要有特点。正如叶圣陶所说:“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印象。”描写忌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忌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差异;忌主次不分,没有典型形象。‎ 再次,要勤于观察,善于思索。巴金说:“要写人,得接近人,关心人,了解人,而且爱人。”写人也好,‎ 24‎ 写事也好,写景也好,经过仔细观察,提炼典型,才能细致独到;要使人物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色彩,不仅需画其形,而且需描其神、铸其魂,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文章内容才更加详实灵动。‎ 请以“不可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 ‎1.精准审题,明确写作方向。“可怕”是指令人害怕,“不可怕”,是专指某人或某事物本来是可怕的,因某种原因而变得不可怕,考生写作时选取的人或事物当属此类。比如你可以写“对手不可怕”,因为在我们的意识中,大部分人都是害怕对手的,然而经老师或其他人开导与点拨后,“我”发觉对手不可怕了,“我”要和他公平竞争,借助对手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因此,我们的着眼点应该放在那些我们本来感到可怕,后来却不再害怕的人或事物上。‎ ‎2.避免撞车,选材新鲜为上。为避免撞车,选择更新鲜的材料为佳。比如可以写“孤独不可怕”,因为孤独的时光都给了读书,读书充盈了每一个孤独的日子;再比如写“贫穷不可怕”,写自己在贫穷的家境中如何自立自强等等。‎ ‎3.要写出由可怕到不可怕的过程。这个题目意在引导考生正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与麻烦。若写记叙文,作文需将一开始为何害怕,后来又是因为什么不害怕了的过程交代清楚。开头的“害怕”是为了突出之后的“不怕”,可以前详后略,也可以前略后详,只要能够突出“不可怕”即可。‎ ‎4.可适当穿插心理描写。害怕与不害怕均是心理活动,若是写记叙文,在文中适当穿插一些心理描写能为作文增色,有利于将“我”由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转变过程写得更真实、更鲜活。‎ ‎5.议论抒情不可少。“不可怕”表达了考生对某人或某事的一种态度与评价,因此,在叙述过程中,可利用议论抒情句来巧妙扣题,突出主旨。文末也宜用议论抒情的语句升华故事的主旨,强化作文的中心。‎ ‎6.抒发真情实感。写作时宜从个人的生活圈子中取材,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这样的作文更易引起阅卷者的共鸣。如果所写事件不是个人经历的,而是自己的见闻,也应力求写出自己对其人、其事的个性态度与评价。‎ ‎【满分作文】‎ 挫折不可怕 人们都崇尚成功,可人生却总充满挫折,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缺乏战胜挫折的勇气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当挫折来临时,我们是选择迎难而上,还是选择退缩?‎ 镜头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 ‎1829年,法国巴黎一间贫民窟的破屋子里,瑟缩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年轻人。时间已是下午,但年轻人从早上开始一直到此刻,他都没有吃东西。饥饿让他写不出一个字,于是他只能来到餐桌旁。桌子上早已画好几个“餐盘”,盘子中“写”着他迟到的午餐——香肠、火腿、奶酪、牛排。年轻人坐在桌旁,拿起刀叉高兴地吃起来,不过真正进入他嘴里的只有半块干面包和一杯白开水,但年轻人还是吃得非常满足,回到书桌前继续工作起来。‎ 这位年轻人就是被称作“法国现代小说之父”的大文豪巴尔扎克。在刚从事文学创作时,巴尔扎克经历了一个个挫折。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弃文从商经营企业,接着又从事出版印刷业,但均以失败告终。不过此刻,他却凝视着书房里的拿破仑雕像,雕像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他用剑未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完成!”面对挫折,巴尔扎克用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镜头二:断了翅膀也要飞翔 24‎ ‎2005年春晚舞台,音乐响起,舞台上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孩随着音乐缓缓起舞。她灵活得像一条蛇,全身的关节可以自由地扭动。一个个波浪从她的左手流动到了右手,每一个动作都那么自然流畅。她身后的女孩子们也和她一起踏着节拍,变换着手的姿势,敏捷而整齐。灯光聚拢,她们的脸庞在灯光的映照下美丽极了。看,随着灯光色彩的变化,音乐节拍的转变,她们的表情也发生了变化,忽而笑颊粲然,忽而侧身垂睫,忽而张目瞋视……突然,音乐声戛然而止,舞台上的她们在音乐停止的那一刻爆发出了最大的力量,完美定格。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电视机前的我们都不觉啧啧称奇。这时候主持人的一段话震惊了全场:原来这群为亿万观众展现优美舞姿的舞者竟然是一群聋哑人,领舞的女孩就是邰丽华。‎ 邰丽华错过了聆听世间美妙声音的机会,却收获了灵动的身姿,走进了更为美轮美奂的舞蹈世界。‎ ‎“该放手的决不挽留,该挽留的决不放手。”世事无常,人生反复,不管什么时候,处在怎样的环境里,我们都要坚定自己的信仰,不能让遗憾吞噬了灵魂,不要让生命饮恨在荒废的时光中……‎ ‎【名师点评】‎ 巧用素材,层次清晰。文章采用分镜头结构,从国外的巴尔扎克到国内的聋哑舞者,从事业上的挫折到身体的残缺来展示挫折并不可怕,层次清晰,有理有据。‎ 描写生动,表达丰富。考生在写巴尔扎克的案例时通过夹叙夹议这种方式,让人明晓其中道理,挫折并没有给巴尔扎克带来坏处,反而成就了他。在描写聋哑舞者时,考生从个体到整体,从侧面衬托到正面细描,极尽笔墨,让人啧啧称赞。‎ 2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