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
福州三校联盟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连江文笔中学 郑秋芳 审核人: 长乐高级中学 谢德英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说明:1、本试卷分第I、II 两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基、语用选择题(5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熟稔(rěn) 迤逦 洗练(xǐ) 涔寂 学富五车 B. 祈祷(qí) 通宵 付梓(zǐ) 纯粹 碎琼乱玉 C. 赍发(jī) 车篷 夭阏(è) 险衅 叨陪礼对 D. 鼙鼓(pí) 疏朗 窸窣(cū) 鹧鸪 不落言筌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从而赢得了先机。 B.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C.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有些传统产业真是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很难再正常维持下去。 D.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关美学的论断,用语虽然简洁,却能不落言筌,读之让人颇受启发。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B.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C.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D.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毕业之后,我们有十多年没见了,明天一定专程到府上拜访,看望你的家父、家母。 B.这家咖啡厅咖啡味道醇厚,服务也很周到,所以店里总是坐满客人,我也经常光顾。 C.刘教授,您的专著我已收到并惠存,初读后感觉对我论文写作启发很大,非常感谢。 D.李老师,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关心,这次外出我带了一点特产给您尝鲜,还请笑纳。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B. 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巴尔扎克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C. 沈从文,现代小说家。其作品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长篇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 D. 《出师表》、《陈情表》中“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每题3分,共9分)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式来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为“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凡事先通报自己是尊重对方的必需,今天的社会有时并不注意这些传统了。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听这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的文雅逐渐远去。原因其实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少了一份酸腐。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著作中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贺卡,这绝对是一份经典收藏,如保留到今天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连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以多送,如亲自前往,所送数量极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礼;派人呈送好处多多,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故发明了拜匣。拜见时仆人所持长方形匣盒,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接用手持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大户人家会制作自用拜匣,收藏专家马未都藏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其中清代红木制作的“福臻堂赵”的拜匣,制作精良,显示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也从宋代开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载,每逢冬至、元旦年节,“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这应该是邮政作为贺卡的信使最早的记载了。 传统纸质卡片,其材料多为高档木浆纸,而生产这种纸消耗的是木材资源。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传统的贺年卡在与现代的网络技术融合后,又在虚拟的社会里,创造了自己新的辉煌——电子贺卡(E-card)。电子贺卡以其快速便捷、节约环保的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贺卡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敬贺正旦”,今天一看亦言简意赅。久而久之,贺语就出现了程式化,讲究喜庆,互送吉语,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憧憬。 6.下列关于传统贺卡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形式庄重,便于提早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为方便,所以汉朝以来,传统贺卡一直在民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B.贺卡先后有过“名帖”“谒”“名刺”“门状”“飞帖”“红单”等名字,至今日本仍把贺卡叫做“名刺”。 C.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首倡,在质地精美的贺卡上书写姓名、祝语的形式在民间迅速普及。 D.电子贺卡具有快速便捷、节约环保、样式时尚的特点,现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贺卡。 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宋以后,由于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所以贺卡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 B.随着时代的推移, 贺卡的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的文雅逐渐远去。 C.张世南的《游宦纪闻》记载了中国最早的邮政贺卡的使用情况。 D.为了追求效率和减少繁文缛节,进入商业社会后,贺卡逐渐变得程式化,少了一份酸腐。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贺卡由最初的本人亲送,发展到后来的派人呈送,虽郑重气氛稍减,但效率大为提高。 B.贺卡内容讲究的喜庆、吉祥,贺卡形式追求的精致华美,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冀与憧憬。 C.传统的纸质贺卡,因为消耗木材资源及传递效率的低下,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将被时代淘汰。 D.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电子贺卡的使用将超过传统贺卡成为时尚。 三、文言文阅读(35分)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每句2分,共16分) 9. 下列各组加点实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恭疏短引:奏章 善万物之得时:善良 B.门衰祚薄:福分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合 C.形影相吊:安慰 聊乘化以归尽:姑且 D.家君作宰:宰相 披绣闼,俯雕甍:推开 10.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2分) A.登东皋以舒啸 或植杖而耘籽 B.云销雨霁 而征一国者 C.辩乎荣辱之境 夙遭闵凶 D.小知不及大知 旬有五日而后反 11.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翱翔蓬蒿之间 B.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C.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12.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之二虫又何知 审容膝之易安 B.但以刘日薄西山 奉宣室以何年 C.实迷途其未远 其正色邪 D.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门虽设而常关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或棹孤舟 ②窜梁鸿于海曲 ③雄州雾列 ④宾主尽东南之美 ⑤上出重霄 ⑥而后乃今将图南 ⑦当敛裳宵逝 ⑧谨拜表以闻 ⑨历职郎署 ⑩水击三千里 A.①③⑤/②⑧/④⑥⑨/⑦⑩ B.①③⑦/②⑧/④⑥⑨/⑤⑩[] C.①⑥⑨/②⑧/③⑤⑦⑩/④ D.①⑥⑧/②⑤/③⑦⑨⑩/④ 14. 对下列句子句式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怀帝阍而不见 ②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③今臣亡国贱俘 ④农人告余以春及 ⑤奚以知其然也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⑦都督阎公之雅望 ⑧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⑨而莫之夭阏者 ⑩遂见用于小邑 A.①⑩/②③⑥/④⑤/⑦⑧/⑨ B.①⑩/②③/④⑥/⑤⑧⑨/⑦ C.①⑦/②④⑤/③⑥⑧/⑨⑩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⑩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分)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19分)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人也。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以病去官。复为洛阳令。及齐王冏辅政,摅与左思俱为记室督。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冏不纳。因丁母忧。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摅为征南司马。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节选自《晋书•曹摅传》) 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 B. 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 C. 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 D. 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姑指妻对夫母亲的称谓,夫称妻的母亲也为姑,夫之父母合称姑嫜,妻之父母合称舅姑。 B. 辅政,辅佐治理政事,即代替君主处理国政,帝王幼年时出现的一种短期政权构成形式。 C. 丁母忧,又称丁外艰,即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得做官。 D. 永嘉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位皇帝所用年号至少一个。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曹摅善于断案,明察秋毫。临淄孝妇被同乡控告,自行捏造供词认罪,曹摅审查得出真象;宫门口在夜间失去栏架,众官检察都未查出,曹摅准确指出下落。 B. 曹摅怜悯囚犯,宽仁以待。曹摅年终释放狱中死囚回家会见家人,并替属隶担责。囚犯都遵守时间回狱,并没有违令的人,全县感叹佩服,传称圣明县令。 C. 曹摅审时度势,答复齐王。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时,曹摅担任记室督,面对齐王询问,他提出策略,并认为齐王若能返归封地,便可上下同庆,但未被采纳。 D. 曹摅战败遇难,吏民怀念。王逌等聚众侵犯城镇,曹摅作为崔旷的都护,请求担任前锋作战,战败遇难。官吏及百姓送葬,一路号啕,像奔父母之丧一样。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 (2)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 四、古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0~21题。 夏夜 【唐】姚合 闲斋深夜静,独坐又闲行。密树月笼影,疏篱水隔声。 断猿时叫谷,栖鸟每摇柽。寂寞求名士,谁知此夕情。 20.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题为“夏夜”,却无一字着“夏”,真可谓不着痕迹。 B.颔联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描绘了密树丛中静态的月影和疏篱外动态的水声,共同展现了夏夜户外的宁静。 C.断猿意为孤独悲啼之猿。颈联中“断猿时叫谷”借猿声反衬了山谷的幽静。 D.尾联表现了作者心怀天下、想招揽人才为己用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1.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8分)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生命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大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夏日里的最后一趟班车 符浩勇 夏日的黄昏,西斜的日头仍不肯减弱炽烈灼人的威力,贪婪地俯视着金黄的田野。李茂的粗布汗衫已被汗水湿透,贴在他单薄的身上,裤袋里那只借来的小灵通又响起短信息铃声。他真想停下手中的镰刀,直起身子歇息一会儿,看看小灵通里传来什么信息。 其实,他知道,小灵通里一定是城里的朋友发来的有关民办教师转正的信息。他读完高中,就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八年后转为民办教师,山里人简称民师。二十多年过去,期间每隔三年,县里都组织人员来山里小学听课,考察民师的教学质量,优中选优,推荐转正。尽管每次他都被推荐填写申请表,可最后批下来的却总是别人。听说,今年是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了,赶不上这趟班车,就别想再找到座位了。但是,他身后“嚓嚓”的割稻声追了上来,妻子在后面说:“天不早了,赶紧些,割完这一畦,明天就结束得早些,你还可以赶回学校去。” 他顾不得腰酸腿痛,掏出小灵通匆匆看过信息,知道明天县教育局就敲定民办教师转正名单,朋友说他凭硬件是最有希望的。他心中不由掠过一阵喜悦,手里的镰刀也快多了。 这时,隔河那边的田野传来一个男人的喊声:“ 收工吧,别累坏了身子,明天再割。我再请几个小工,一天割完。”喊话的是王详堂。他在小学当教师没几年,就称病转行,后又开商店。如今手头松了,每逢收割季节,总是请人来帮忙。 他生怕妻子听见后生出埋怨,妻子却已经甩过话来:“你看人家王详堂,早下海经商,农家活都不用自己忙。这次,如不能转正,你就乖乖回来帮我干活!” 为缓和气氛,他赔着笑脸说:“你说离开学校,离开孩子,我还能干什么?人各有志嘛!都说我这回一定会民师转正。” “你离不开学校?学校都放农忙假了,可你班上李记那帮学生,也不见谁来帮你一把。”妻子唠叨着挖苦他。 “你……你怎么能这样说?”他好像受了侮辱,陡生怒气,可看到妻子黑瘦的脸,看到前面待割的那片田,心一软,愤怒又咽下去了。 回到家里,天已黑透,他掏出小灵通再看信息内容。其实在田头时他不止一次看过城里朋友发来的信息:最后一趟民师转正明天就可确定,但竞争非常激烈,如可能,今晚进城来疏通关系,以防万一。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吃过饭,他给城里的朋友回了信息:听天由命吧,吉人自有天相。 妻子对他说:“听说,你班上李记他们家里已收割完了,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去请他们,要是他们肯来帮忙,明天一个上午就可割完。”他听后犹豫了:李记他们是毕业班学生,平日功课紧,放假又帮家里忙,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怎可又烦扰他们?但一想到妻子明天又要在烈日下蒸烤一天,而时令也不等人,他便硬着头皮走出家门。 刚走近李记家,未进门就听见屋里王详堂的嗓门:“明天,你让孩子们来帮我,有酒有肉,一天每人20元。”下面的话他没听完就拔腿回家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李茂和妻子拖着疲惫来到田头,却见薄雾中十多个人头在稻穗中起伏,他走上去:“李记,你们怎么来了?王老师不是请你们了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我们不稀罕他的钱,我们在放假前早约好了,等家里收割完就一起过来帮忙……” 妻子显然被孩子们的言语感动,她对李茂说:“你招呼孩子们收割,我回家张罗饭菜,你们师生今天叙叙情。”孩子们却婉言拒绝了。李茂很生气,说:“你们瞧不起老师了,老师再穷,也请得起一顿饭。”没想到,李记颤抖着声音说:“我们不嫌老师穷。要是你像王详堂一样去经商,也早富了,但谁来教我们啊?……” 他听罢竟一时语塞,心想,这回如果民师转正了,他会潜心一辈子陪伴山里的孩子。 正午时分,稻子终于割完了,李茂的心里充满收获的喜悦,他同孩子们约好明天就回学校去。孩子们走远,他又接到城里朋友的电话:最后一次转正名单已确定,可惜他落选了。本来会议上对他是有争论的,都说像他这样的条件,早些年就应该转正了,可现在,他的年龄早过了规定年限…… 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朋友在电话那头还在说:“最大的遗憾是,这一次没能转正的民师将被清退,离开教师队伍……”他听不清后面的话,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个恍惚的画面:一辆破旧的班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手里却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过期车票…… 2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讲述了民办教师李茂在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中落选的故事。第二段用倒叙方式简要交代他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有利于突出故事主线,使情节不蔓不枝。 B.对称病转行后经商发财的王详堂,小说着墨不多,仅用两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就刻画了一个财大气粗的暴发户形象,与李茂形成了鲜明对比。 C.李茂的妻子虽对丈夫有埋怨和挖苦,但从她催促丈夫快些割稻以便赶回学校,以及想为孩子们准备饭菜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她也是个顾全大局、通情达理的人。 D.小说揭示了坚守岗位却被剥夺转正资格甚至教书权利的反常现象,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和命运的残酷,深化了主题。 24. 小说中李茂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25. 从全文看,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七、作文(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像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5月20日“网络情人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福州三校联盟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1.B (A. “涔”应为“岑”;C.“礼”应为“鲤”;D.“窣”sū ) 2. A (A.“惨淡经营”是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与语境不符。B.结草衔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后世用结草衔环代指报恩。C.日薄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D.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3. D (A项,语序不当,“除了”二字应在“出版社”前面。B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或“仰赖的”。C项,主谓搭配不当,“受到各界一致好评”的应该是“节目”,而不是“观众”。) 4.D (A项“家父”“家母”只能用于向别人称自己的父母;B项“光顾”是敬辞;C项“惠存”是敬辞,指希望别人保存我送的东西,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恩惠。) 5. B (B项,张冠李戴。“巴尔扎克”错,应为“莫泊桑”。) 二、6. A (B项移花接木,日本所称“名刺”是指名片;C项张冠李戴,李世民没有首倡在贺卡上书写姓名的做法;D项答非所问,电子贺卡不是传统贺卡,而且它只在虚拟社会中使用,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贺卡。) 7. B (A项时空混乱,所述内容为贺卡出现初期,并非唐宋之后;C项偷换概念,《游宦纪闻》中的有关记载是已见最早的,而非对最早使用的记载;D项强加因果,减少酸腐并非追求效率和减少繁文缛节所致。) 8. C (虽然传统贺卡有诸多缺点,但是它也有独特的价值而将继续存在,文中并无信息表明它将被时代淘汰。) 三、9.C (A,疏,撰写。善,羡慕。B.适,往。D.宰,县令。) 10.A (B项,“销”通“消”。“而”通“能”。C项,“辩”通“辨”。“闵”通“悯”。D项,“知”通“智”。“有”通“又”。“反”通“返”。 ) 11.A (B逢迎:古义是迎接,今义是违心趋奉迎合。C不行:古义是不能行走,今义是不可以。D海运:古义是海波动荡,今义是海洋运输。) 12.D (D项的“而”均表转折。 A项,“之”分别为代词,这和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以”分别为介词“因为”和“在”;C项,“其”分别为“还是,表商量的语气”和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是……还是……”。) 13.C (C项分别是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 14.B (B项分别是被动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 15(1)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奚以……为”固定句式1分,“南”名作动1分。) (2)(我)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不被允许。(“苟”1分,“则告诉不许”被动句1分) 16.A ( 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冏”“摅”“天子”“贼臣”“吾”“四海义兵”“王室”“朝廷”“时(时局)”“国”“卿意(你的意见)”,虚词“为”“所”“于”,标志性词“曰”,“摅”是“问”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吾”作“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的主语,意思是“我率领四方义兵起来恢复王朝”,不能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司马冏曾经从容问曹摅说:“天子被叛臣威逼,没有人能挺身拯救。我率领四方义兵起来恢复王朝,如今入朝辅佐朝廷,挽救时局艰难,有人劝告我还归封地,而你的意见是怎样的呢?”句子可以断开为: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故选A。) 17. C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丁母忧,又称丁外艰”说法错误,“丁外艰”指遭逢父亲丧事。故选C。) 18. D (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D项,“请求担任前锋作战”分析错误,曹摅担任前锋是受崔旷欺哄,并非请求。故选D。) 19. (1)曹摅年少时孝顺父母,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太尉王衍见面后很器重他。(“孝行”1分,“善”1分,“属文”1分,“器”1分,句意1分。) (2) 曹摅通知打开监狱使他们出去,约定时间使他们返狱,下属官吏坚持争辩,都说不可放归。(“出”1分,“克”1分,“固”1分,“咸”1分,句意1分) 【19题详解】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孝行”,孝顺的行为,指孝顺父母;“善”,擅长;“属文”,写文章;“器”,器重。(2)中的“出”,使……出;“克”,约定;“克日令还”,约定时间使他们返狱;“固”,坚持;“咸”,都。 参考译文: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县人。曹摅年少时孝顺父母,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太尉王衍见面后很器重他。调补为临淄县令。县境有一寡妇,奉养婆母很恭敬。婆母因她年轻,劝促她改嫁,媳妇守节毫不动心。婆母怜悯她,悄悄自杀了。亲戚乡党控告她谋害婆母,司法官用严刑拷问,寡妇忍受不了苦楚,便自行捏造供词认罪。按罪行临处决时,适逢曹摅接任到职。曹摅知道此案有冤情,重行辨析查究,完全得知了案情的真象,时人称颂他英明。狱中有判死罪的囚犯,年终,曹摅查狱,怜悯他们,问道:“你等不幸到这非人住所,感受怎样?新年向来为人情所重视,难道不想在此时会见家人吗?”众囚犯齐哭诉:“如果能暂得归家,死无遗恨。”曹摅通知开狱放归,约定时间使他们返狱,下属官吏坚持争辩,都说不可放归。曹摅说:“他等虽是小人,却不会背义,我替大家负担责任。”限期到了,都遵守时间回狱了,并没有违令的人,全县感叹佩服,传称圣明县令。进入朝廷任尚书郎,转任洛阳县令,广施仁爱明断讼事,百姓都怀念他。时遇天降大雨雪,宫门口在夜间失去了栏架,经众官检察,都未查出它的下落。曹摅令收监门卫,众官都说不妥。曹摅说:“宫门近旁禁令森严,决不会有外人敢作盗,必是宫门卫士把它烧掉驱寒罢了。”经责问卫士,果然服罪。因病辞去官职。后又重任洛阳县令。当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时,曹摅和左思同为记室督。司马冏曾经从容问曹摅说:“天子被叛臣威逼,没有人能挺身拯救。我率领四方义兵起来恢复王朝,如今入朝辅佐朝廷,挽救时局艰难,有人劝告我还归封地,而你的意见是怎样的呢?”曹摅说:“希望大王身居高位考虑到危乱,在充裕时逆料到空虚,精心选拔百官,心存公道排除私欲,举荐贤能进献善人,致力求得良才,然后整顿车马,拱手告别返归封地,便可上下同庆,曹摅等亦当极为庆幸。”司马冏没有采纳。继之而来的是母亲去世服丧。永嘉二年(308),高密王司马简坐镇襄阳,任用曹摅为征南司马。当年流窜人王逌等聚众,入侵城镇掠夺。司马简派参军崔旷讨伐,命令曹摅为崔旷的都护。崔旷,是个狡诈残暴之人,欺哄曹摅为前锋作战,自己约期作后援,曹摅接战后崔旷未能如期到达,曹摅孤军与王逌战于郦县,军队战败遇难。旧吏属及百姓同往奔丧会合送葬,一路号啕,像奔父母之丧一样。 四、20.D (尾联表现的是作者的寂寞和无知己的孤独。) 21.孤寂和知音难觅的伤感。(2分)前两联叙述静夜中一人或坐或行看到眼前一幅夏夜宁静冷寂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此时的孤寂之情;颈联描写了断猿哀鸣、栖鸟摇柽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哀伤;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的孤寂之情和世无知音的感慨。(4分) 五、22.(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六、23.(3分) A (“倒叙”错误,应为“插叙”。) 24.(5分)①热爱教育(爱岗敬业,执着于教育事业):扎根乡村教育二十多年,虽然一直未能转正也不愿离开学校和学生,始终坚守民师岗位;教学能力过硬,每次都被推荐为转正人选。 ②体谅妻子:面对妻子的埋怨和不理解,他陪着笑脸缓和气氛;心疼妻子劳作辛苦而强忍愤怒。 ③爱护学生:听到妻子挖苦学生,他陡然生气;担心学生们功课紧张、休息短暂而不忍心请他们帮忙。 ④自尊,正直:不愿意为转正而疏通关系打点评委,宁可听天由命。 25.(6分)①突出了夏日炽热灼人、稻谷成熟待收的季节特点; ②表现李茂在工作之余还要冒着酷热收割稻谷的艰辛,烘托了李茂在各种生活压力下内心的焦灼不安; ③为后文写李茂因为心疼妻子以及想要按时赶回学校而不得已请学生帮忙等情节作铺垫。 七、2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本题先给定了一个“年轻人对各类节日的不同态度” 的材料,再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三个问题,并明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切忌对材料和问题不管不顾、随意发挥。立意角度:(1)题目提出了三个问题,围绕其中一个或几个问题,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均可;作文不必对所有问题都要一一作答。(2)可以结合材料提出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并加以阐述,也是可以的。诸如:文化与生活。(3)如果以本材料为由头(并表明了对题中问题的明确态度),从而引发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只要言之有理,也应视为切题。参考构思材料涉及三种节——传统节日、外来节日、人造节日,传统节日渐被淡化,后二者日益张扬;其中有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也有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关系,充满思辨性。学生可择其一端,生发思考。可侧重对传统的继承,也可侧重于中外文化的融合,也可侧重于文化的创造。但不限于这几个方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