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2
妙招2 地理非选择题解题妙招(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俄罗斯亚洲地区森林资源丰富。2007年,中俄共同投资5亿美元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建设了一座以木材为原料的纸浆厂,产品主要销往我国。下图示意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附近地区的铁路线和河流。 简述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建设纸浆厂的有利条件。 【答案】邻近原料产地(离木材产地较近);邻近铁路枢纽(铁路交会点),交通运输方便;邻近两国交界处,接近市场(中国);临江(河),用水、河运方便;基础设施较好。 【解析】以木材为原料的纸浆厂、俄罗斯亚洲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接近原料产地。位置临近产品主要销往我国→接近市场。多条铁路交汇→交通便利→便于原料、产品运输。临河流→工业用水充足、水运方便。有城镇、铁路→基础设施较好。 3.原因阐释思路建模 (1)地形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2)气候成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等)。 (3)“水环境”成因=气候+地形+植被。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及长短;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的含沙量,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 (4)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人为原因(侧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解答策略】 (1)明确考查方向:是分析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侧重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人为原因突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理清因果联系: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3)多角度综合分析:依托宏观或微观的区域地图,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人地关系”多角度综合分析,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 (4)由果溯因搭建:首先弄清题中已知信息与所设问题的内在联系,由果到因搭建思维;最后再由因到果,正向综合形成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 【解析】该题通过茶树生长的区位因素分析考查区域气候的形成原因。图中等高线、海陆分布、经纬度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点所在,需要从位置、地形、盛行风等角度阐释该地独特气候条件的形成原因。根据文字材料中茶树的生存环境,多图示信息进行推理:纬度、海陆位置→地中海气候→夏季热量充足,冬季山地挡北方冷空气,黑海调节→冬季气温较高;西风带、黑海、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4.过程预测思路建模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地理过程预测包括描述归纳地理过程和对地理过程的简单预测。 【解答策略】 描述地理过程要按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顺序,从时间的视角建立地理“思维链”,其基本思路如下。 (1)原型启发:分析所给素材,找到可以借鉴的地理过程原型或经典案例。 (2)迁移转化:运用所学原理,理解和突破“新”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3)逻辑推理:抓住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对地理过程进行分析与追溯。当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同一结果时,可用逆推法:从结果入手,按照地理因果关系追溯源头,即将结果与试题中的条件(图文信息)对接起来。然后按照逻辑关系,从间接到直接正向推理,形成结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解析】(1)读图锁定:沼泽地带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是沼泽的稳定水源补给。按图索骥: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地下水在低洼处蓄积。 (2)两图对照:找出桉树种植前后天然次生林、灌丛、沼泽的变化。阐释原因:速生桉树能大量吸收地下水→地下水的变化→天然次生林、灌丛、沼泽的变化。 5.意义措施类思路建模 (1)意义影响。 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其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通常可以将意义、积极影响、作用三者划等号。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 ①地理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②某地理要素变化带来的影响,根据整体性原理从环境各组成要素展开,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③人类活动的地理影响=经济(资源开发、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区际联系等)+生态(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社会(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等)。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三个方面的各个角度进行微观深入分析。 【解答策略】 ①瞄准对象,要点齐全:抓住关键词,明确探讨的对象及其组成要素,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如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可从线路长度、地势起伏(桥隧工程量)、地质基础等角度分析。 ②全面分析,辩证评价: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往往有利、弊两方面,因此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全面分析、辩证阐述。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墨西卡利是墨西哥西北边境城市,位于科罗拉多河支流纽河河畔,气候干燥。1937年建成从科罗拉多河引水的莫雷洛斯水坝后,周围地区成为灌溉农业区。墨西卡利被称为“硅谷边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此建立了芯片制造基地,得到了墨西哥政府的大力支持。 科罗拉多河三角洲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沙漠水生生态系统之一,由于该河干、支流上兴建了许多大型引水工程,使科罗拉多河自1993 年以后就没有入海河水,河口三角洲环境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1)分析墨西卡利发展芯片制造业的有利条件。 (2)说明墨西卡利建立芯片制造基地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3)指出科罗拉多河过度引水对河口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位于墨西哥边境,邻近美国,距离美国“硅谷”较近,位置优越;有连接美国、墨西哥两国铁路、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土地价格低;国家政策支持。 (2)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领域,增加经济收入;培育科技人才,减少人才流失;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3)河流水量减少,淡水资源匮乏;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入海泥沙减少,海浪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萎缩;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了三角洲盐渍化现象。 【解析】 (1)文字材料:墨西哥政府的大力支持。图示信息:位置、交通。推理:墨西哥为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相比,土地、劳动力价格低。 (2)冲产业结构、收入、就业、基础设施和人才科技等角度,分析墨西卡利建立芯片制造基地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3)从水、地貌、土壤、生物等相关联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展开,要依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进行推理分析。 (2)问题措施。 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往往与“问题”结合在一起,解答时要先找出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找出对策。 ①区域发展中的问题表现不同、成因各异,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矛盾关系。区域发展问题主要有两类:区域特征→限制性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矛盾。 ②对区域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要从区域特征出发遵循“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答策略】 ①瞄准问题,分析原因。对于措施类问题,在解答时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多是区域发展中的限制性因素,如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源短缺;人为原因多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人地关系矛盾,如长江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萎缩导致洪涝威胁加重。 ②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解题时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遵循“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针对不同问题“对症下药”。如资源问题=开源+节流;灾害防治(环境治理)措施=组织管理措施(法律法规、意识宣传、应急预警机制等)+工程措施(因地制宜)+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