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教案:第六章第15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教案:第六章第15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15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纲 考点 考法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分析。(重点)‎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重点)‎ ‎3.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 人口的迁移(5年1考)‎ ‎1.人口迁移的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 ‎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如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 ‎ 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2.我国的民工流 ‎ 人口的迁移 ‎(高考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解析:第1题,根据总人口增长柱状图的变化可知,总人口增长速度变慢,A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虽变慢,但总人口数还在增加,B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状态,C项错误;国际净迁移量为正值,前后十年变化不大,而国内净迁移量均为负值,且1991~2000年期间比1981~1990年增加很多,显示从该城市迁出人口增多,人口净 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第2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有所增加;此外该国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故选A项。日本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排除B项;俄罗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是负增长,排除C、D两项。‎ 答案:1.D 2.A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5年2考)‎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表现为“两个变化”“四个因素”。‎ ‎1.“两个变化”‎ ‎(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2.“四个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如图:‎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16·高考全国卷丙)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上海市吸引外来人口的主要动力在于其经济发达,工、商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可以为外来劳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外来人口减少反映其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结合材料 “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判断:由于上海市的劳动力导向型企业转移到了周边中小城市,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人口出现了负增长;食品价格、环境质量、交通状况是影响人口变化的次要因素。第2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外来常住人口”。结合我国实际可知,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就业和生活,因此人口迁往中小城市说明中小城市适宜的就业机会多。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人口流动趋势与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的产业转移有关。‎ 答案:1.A 2.C ‎(2016·高考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第3题,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第4题,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 答案:3.D 4.C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人口迁移统计图中,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迁出率、迁入率(如图1);另外也有坐标图(如图2),它的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迁出率和迁入率,显示静止的人口迁移状况。‎ 图1 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 图2 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示意图(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图3 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示意图 ‎1.看坐标轴,明确表示的含义 图1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大小。图2中横坐标表示迁入人口比重,纵坐标表示迁出人口比重。图3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人口年变化率。‎ ‎2.比较人口迁出数量(或迁出率)‎ 从图1中能直接读出各年的迁出率大小。图2中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稍大于四川,但四川省人口基数远比贵州省多,故贵州迁出人口数少于四川。‎ ‎3.比较人口迁入数量(或迁入率)‎ 从图1中能直接读出各年的迁入率大小。图2中上海市迁入人口比重约为24%、广东省迁入人口比重约为14%,但广东省人口总数远大于上海市人口总数,故广东省人口迁入数多于上海市。‎ ‎4.比较人口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图2 中浙江和江苏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比较图中数据可知,浙江省机械人口增长远大于江苏省,故浙江省的人口增长率大于江苏省。从图3中可以比较两个时间段内,自然增长、国内净迁移、国际净迁移、总人口增长的大小。‎ ‎5.结合省级区域间人口的迁移,判断老龄化、城市化水平 图2中人口迁移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会加快迁出区老龄化进程,延缓迁入区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会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高考全国卷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标准答案] (1)C (2)B ‎(2017·甘肃联考)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丁四个阶段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相比,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3)近几年,由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解析:第(1)题,从图中数据分析,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是乙年龄段。该年龄段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所以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D对。第(2)题,老年人一般不愿离开家乡,迁移率低。少年儿童随父母一起迁移的可能性大,青壮年迁入多的地区,‎ 新生儿比重较大,所以甲、乙有明显相关,A对。中老年人迁移与儿童、青壮年迁移的关系不大,B、C、D错。第(3)题,人口迁移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A正确。人口迁移缩小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B错误。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C正确。人口迁移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D正确。故选B。‎ 答案:(1)D (2)A (3)B ‎(2017·山西四校一模)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据显示(  )‎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 B.农村劳动力以15~19岁年龄段为主 C.农村的劳动力逐渐高龄化 D.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大 ‎2.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是(  )‎ 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B.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交通条件改善 D.城乡经济收入差异较大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年轻人口的迁移率比重最大,年轻人口大量迁移,必然使农村劳动力高龄化。第2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因,当前导致我国劳动力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收入差异。‎ 答案:1.C 2.D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3~4题。‎ ‎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解析:第3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故C项正确。城市自然环境不如农村优越,故A项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故B项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故D项错。第4题,“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的浪费,“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的荒芜,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因此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城乡协调发展、农村老龄化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关系不大。‎ 答案:3.C 4.A ‎5.(2017·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阅读江苏省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江苏省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说出该省的人口迁移流向,并简述对迁入地的影响。‎ ‎(2)结合材料描述江苏1997~2007年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特征和差异。‎ 解析:从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来看人口的迁移方向。对迁入地的影响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对经济的贡献率各不相同。‎ 答案:(1)人口迁移流向:由北向南。‎ 对迁入地的影响: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2)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基本稳定在40%以上,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劳动力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比较大,近年有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贡献率始终比较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