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单元小结与测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6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 一、从《本草纲目》看中西方科学成就的不同及成因 1.不同:从15世纪开始,中国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逐步丧失,西方以崭新的近代科学体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明清时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集大成之作,是对传统科学的总结,大多为应用科学。 (2)西方科学注重对理论的研究,注重科学实验,促使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2.成因: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 二、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应用之间的关系 1.科学精神主要是指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其具体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 (2)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 (3)辩证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4)协作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构成要素。 2.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科学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 3.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 - 2 - 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应用。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同时,在自然科学知识的积累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为近代学科的形成和近代学校教育的重大改革奠定了基础。科学精神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播在社会上深入人心,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使科学在生产领域广泛持久的应用成为可能,科学在实践领域所表现出的巨大威力,使人们更加认同科学精神,更深入地探索自然的奥秘,更加强烈地追求科学知识,进而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应用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4.古代中国的自然科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立足点放在了应用领域。正是因为15世纪以后的中国自然科学没有走上良性循环的正确道路,其落后的趋势已不可避免。在技术领域,虽然中国同西方相比没有明显处于落后地位,但其发展速度趋缓,优势地位的丧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中国在技术领域的落后,其原因在于自然科学的落后,而自然科学的落后,就其本身而言,是由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领域的落后造成的。 - 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