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讲)(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讲)(含解析)

专题 12 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 讲目标 1.了解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 ※考点一: 表达技巧 【高考典例】 1、【2017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8 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 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 分) 【答案】采地黄 卖地黄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因题干中已经指出“前八句”和“后六句”,所以此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解 答时首先要通读全诗,简单翻译诗句内容,注意抓感情词、反复出现的词语和过渡句、结论句来分析, 逐联概括诗句内容,最后分别归纳前八句和后六句的内容即可。前八句写了采地黄的原因,采地黄的 过程,所以中心内容是采地黄;后六句集中写了卖地黄的对象以及央求买者的话语,所以中心内容应 为卖地黄。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 分)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阐运用, 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 人怎样的感情。本题题干要求答出“叙述与对比”手法的特色,解答时,对“叙述手法”可以从叙述 角度、叙述顺序、叙述特点等角度分析,首先指出诗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叙述顺序,有什么 样的叙述特点,然后分别指出其表达效果;对“对比手法”则要先通读全诗,找出诗中用到对比手法 的具体内容,一一列出,然后再分析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突出了怎样的主题,有什么表 达效果。 2、【2017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8 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C 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结合 地理位置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 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 一项是(3 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答案】B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 (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借景抒情是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 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 抒发。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叫“移情入景”。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6 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 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解析】本题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抒发情感 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 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类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重点是在自己 的答案中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 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考点精解】 考纲要求,能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 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 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 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命题规律】 高考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高考对表达 技巧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手法,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表达技巧有修辞手 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近年高考体现出综合性命题趋势。2018 年高考仍 会沿袭上述高考命题特点。 【技巧点拨】 1.立足课本积累常用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到的常用表达技巧都是学生在课内诗歌学习中接触过的, 所以备考中可以通过对 课内诗词的复习,积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研究高考表达技巧类试题,把握命题规律。 历年高考表达技巧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 面可以了解高考表达技巧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考 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3.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表达技巧。 如修辞手法中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 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要洞悉各种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解答时适当加入,从而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回答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 不要仅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 5.注意表现手法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区分容易混淆的表达技巧。 一般用“艺术手法”“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通常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还要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 表达技巧,如衬托和对比的区别。(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 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二者的区别主要 是:(1)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2)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6.了解表达技巧类题目提问方式: 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术语),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 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诗(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诗(词)中某句 抒发情感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诗歌ⅩⅩ句。 7.掌握答题思路和模式: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阐运用】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析效果】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注意:这三个步骤不是固定的,答到哪一层,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处理。若手法不止一种,则要由主 (最典型突出的)到次,分条作答。 8. 常用表达技巧表解: (1)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 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 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春望》)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诗经》) 托物言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 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2)描写方法 按描写的 角度分 正面描写(明 写) 侧面描写(暗 写)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 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 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 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赋 得暮雨送李胄》〕 按笔法的 繁简分 白描(用最少 的笔墨,不加 烘托地描绘出 鲜明生动的形 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 刻画人物,不绘背景, 只突出主体;叙写事件, 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描写景物,不尚华丽, 务求朴实 工笔(对事物 进 行 精 雕 细 刻、浓墨重彩 的描绘)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 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 《绝句二首(其一)》) 后两句既有燕子翩飞的 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 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 繁忙蕴涵着春天的勃勃 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 出春天的温暖,一动一 静,相映成趣。 按感知的 方式分 视觉、听觉 嗅觉、触觉 1.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 闻草声〔张先《题西溪无相院》〕 2.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 居易《夜雪》) 按虚实的 类别分 实写/虚写 1.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 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 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 慢》) 2.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 亦难为。只余鸥鹜无拘管,北 去南来自在飞。(杨万里《初入 淮河》) 其他 动静 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②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 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 作荷心万点声。(刘颁《雨后池 上》) 远近 细草微风夜,危樯独夜舟。星 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旅夜书怀》) 俯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 飞回。(杜甫《登高》) (3)表现手法 烘托 ①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峭头。(《陌上桑》)(以人烘托人)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物 烘托人) ③“月出惊山鸟,时呜春涧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以物烘托物) ④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以人烘托物) 反衬 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②江碧鸟逾白,山清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③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 易《琵琶行》) ④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⑤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 怀》) 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对比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 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②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 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分炭直。(白居易《卖 炭翁》) ③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 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朱淑真的《生查子 •元夕》) ④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 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 览古》) ⑤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 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吴融《华清 宫》〕 ⑥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 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李约《过华 清宫》〕 渲染 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 ②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 酤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 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杜甫《草堂》)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登高》) 细节描写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 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 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秦观《画堂春》〕 象征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 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 州城作》) 联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 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 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 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 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 陵怀古》) 想象 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 永《雨霖铃》) 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 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 郸冬至夜思家》) 主客 ①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 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 郸冬至夜思家》) ③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 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 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修辞手法 比喻 ①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 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 琶行》)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③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 锡《望洞庭》) ④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 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宋·华岳《骤 雨》) 夸张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②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 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李白《与夏十二登 岳阳楼》〕 拟人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 园小梅》)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 令》) 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 高》) 排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马致远《天净沙》) 设问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反问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 石《叠题乌江亭》) 双关 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 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 枝词》)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 隐《无题》) ③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 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 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韦庄《忆昔》) 通感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 楼春》) 移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 州慢》) 用典 ①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书愤》) ②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构思立意技巧 一句一断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 绝句结构方式之一。四句 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欧阳修《梦中 作》〕 附: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 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棋罢不 知人换世”,指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 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 速,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 阑”,酒尽。 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 意连句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 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 古》) 绝句结构方式之一。四句 意思前后相连,起承转 合,紧密相关。 先景后情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 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②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 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 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清明》) 以景作结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 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 春时候。(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欲抑先扬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 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的《闺 怨》) 铺垫(蓄势)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 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苏轼《望湖楼 晚景》) 照应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 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 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 势骤晴山又绿。(宋·华岳《骤雨》) 过渡/过片 (承上启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小见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 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只字不提社稷伟业、战场 风云,只是一心惦记着 “二乔”的归宿,言近旨 远,含蓄蕴藉。 借古讽今 ①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 春绝句》〕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 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 秦淮》〕 【跟踪训练】 1、【18 届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过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 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 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 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E. 诗人以“水北流”与“人南窜”加以比照,表达了远离京师的孤独、悲愤之情。 【答案】AE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 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 项,“回想它秋天时荒芜和破败”是没有依据的,“迟日园林悲昔游”,从诗 中来看,景依旧是迟日繁华,而从注释中可以知道,人的处境却已变为流放赴边,此句是从今天的“悲” 追溯昔日的“乐”。E 项,“孤独、悲愤之情”分析欠妥当,“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从“怜”可以知道,这里要表达的应是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 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答案】“今春花鸟作边愁”。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 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以情驭景”“借景抒 情”“情景交融”亦可。) 点睛:本题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抒情 手法等。但本题不同于常规的鉴赏表现手法,而是比较阅读。这需要分别对每首诗的表现手法具体分 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的表现手法。本诗中,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 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愁之深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远离京师 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杜甫的诗句也是如此,借花、鸟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2、【18 届湖北省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 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 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1)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形成对比,表现 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 B. 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他不得不再次 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C. 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友人久守边城的艰辛以及思归的急切之 情。 D.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以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 的勉励和期许。 E. “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不同,但都赞扬 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答案】AC 【解析】A 项,“形成对比”错,应理解为为抒写别情作铺垫;C 项,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及写诗赞美的 豪情。 (2)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请结合本词简要赏 析。 【答案】上片回忆往事是虚,杯酒相倾是实,虚实结合,包含了对往昔欢乐团聚的怀念,对时光飞逝的感 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下片虚写,运用想象手法,想象使君到任后的生活和心境,委婉曲折地 表达了勉励友人在边塞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的情意。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 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 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 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考核“虚实相生”。 3、【18 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高三上学期语文训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都城元夕① 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②。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②觚棱:宫殿的屋脊。 (1)以上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词的开篇写眼前所见汴京元宵夜之景,灯火辉煌,华丽的车马云集,一派热闹景象。 B. 词人以想象中的仙境来比喻都城元夕的盛况,认为汴京元宵之夜之美宛如神仙境界。 C. 下片写羁旅之愁,上片越是写的繁华热闹,反而越表现出词人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 D. 词人看到了“江南客”的憔悴面容,想到自己羁旅之苦,于是从繁华回到凄冷中来。 E. “窗破月寻人”表明只有月亮陪伴自己,“寻”字运用拟人手法,越发显出人的孤独。 【答案】AD 【解析】A 项,“眼前所见”分析错误,这是词人想象中的景象。D 项,“江南客”是作者自指。 (2)这首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以乐景衬哀情(或“反衬”),词作描写想象中汴京元宵夜晚的繁荣景象,以乐景写哀情,表现 愁苦的心境。②直抒胸臆。“江南憔悴客”表现自己憔悴无奈的内心。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 屏风畔冷香凝”“窗破月寻人”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寂寞。 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 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和以 乐景写哀情。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4、【18 届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三第三次校内考试】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句“雪晓清笳乱起”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一种肃杀紧张的战争气氛。 B.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指宋金两国军队对峙的前线地区在雁门关、青海湖一带。 C.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营造出了清冷的意境。 D. “有谁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不被理解的慨叹。 E. “心未死”着重表达了诗人虽然心系国事但却年老鬓残的悲愤情怀。 【答案】BE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 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 项,“指宋金两国军队对峙的前线地区在雁门关、青海湖一带”有 误;词题“记梦……”,说明诗歌写的是梦境,“想关河”,这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 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可见“雁门关、青海湖”是代 指宋金战场而不是真的战场。E 项,“心系国事但却年老鬓残的悲愤情怀”错;“鬓虽残,心未死”直 抒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从而振起全篇,激扬着高亢的情调,应 该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情怀。 (2)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虚实结合。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中间一句点明这是 梦游所在。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 境,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答“以景衬情”、情景相融(“反衬”)下片通过“寒 灯”“漏声”“ 斜月”等景物,渲染了清冷、静寂的环境,衬托出作者心系边塞,立志收复失地,“万 里封侯”,有着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火热情怀.) 点睛:首先要了解此类题目的答题角度: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拟人、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如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而抒情方式又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两种;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用典、想象、联想、渲染、动静、虚实等;篇章结构,如照应、过 渡等。本词中,从诗歌标题“记梦寄师伯浑”可知,词中会写到梦境,这是虚写,且从上片中“梦游 处”可以知道,上片是写梦境,这是虚写;下片“睡觉”,“觉”是“睡醒”的意思,可见下片是实 写,考生可以从虚实的角度分析。且上片是写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的生活情景,而下片是写梦醒后的孤 寂,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考生还可以从对比反衬的角度分析。 ※考点二: 思想情感 【高考典例】 1、【2017 年高考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 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答案】CD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鉴 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价 D。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得比较全面,基本涉及诗歌鉴赏的所有方面,在判断错误选项的过程中, 应当一字不漏地找出各个选项涉及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从选择题设置易错点的角度进行判断即可。 这类试题,需要考生整体把握诗歌,认真思考,准确分析作品风格和写作技法,能够结合社会背景、 诗人生平、诗歌内容等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只有做到这些,方可准确作出判断。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 【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 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 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 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 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 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 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 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2、【2017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 分) 【答案】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②从抒 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 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 必须先关注诗人陆游所处的朝代和他的遭遇以及一贯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颔联和颈联所写的内容, 圈出导致“愁”的内容,可以是国家朝代的状况,可以是个人的遭遇,可以是所见之景,也可能是所 思之事,从本题中来看,主要是南宋的国运衰微、战事连连,是个人的壮志未酬、身体多病。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 分) 【答案】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 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查诗歌的 语言,“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 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明确方向之后再来看这个题目,目标非常明确。“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 枫系钓舟”,“明朝”二字暗示考生,此句所写都为虚景,是诗人的想象;“烟雨桐江岸”是景,“占丹 枫系钓舟”是人物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看似非常悠闲自得,但结合颔联和颈联以及诗人“陆游” 的平生经历来看,可见这想象的情景只是壮志难酬之下的无奈之举,问题迎刃而解。 【考点精解】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 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 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命题规律】 在高考中,对古代诗词鉴赏之思想情感的考查往往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考 查,都可以牵涉到或落脚到对思想情感的考查。命题形式主要有:请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内涵);请概 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归纳本诗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个别省市有客观题的形式。2018 年高考仍会沿袭这些命题特点。 【技巧点拨】 1.熟悉高考,把握规律。 历年高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 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 可以发现一些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2.立足课本,提升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不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 在于课内,所以课本古诗词中的复习也很重要,一方面,通过对课内诗词的复习,总结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类题目答题规律,提升应试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惟有“得法于课内” 才能“得益于课外”。 3.多读勤练,拓宽知识面。 中国古典诗歌量多面广,而学生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所接触到的诗歌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在要平时 复习中多读勤练,一方面增加对古典诗歌知识的储备,一方面提升应试能力。 4.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1)抓显情语。 ①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②最能概 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2)分析景语。 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①分析诗歌的意象。诗歌用形象说话,一般不是直白地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而是借助于意象 (形象)抒情言志。把握常见意象的内涵,有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 ②品味诗歌的意境。诗歌是否有诗味、有意蕴,是衡量诗歌美丑高下的重要标准,而意蕴来自意境。 (3)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 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 (4)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 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不同类别诗歌鉴赏要领: ①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 色; ②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③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 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④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 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⑤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 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⑥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 ⑦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 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⑧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 火之空灵境界; ⑨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 思念之情等等。 (5)了解试题设问方式,掌握答题步骤: 设问方式: 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④这首诗的主 旨是什么? 思路解析: 这类题通常是结合某一诗句或意境提问,因此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才能把握诗歌的 主旨和思想倾向。 答题步骤: ①回答塑造的形象;②回答作者的情感;③回答作品的思想意义。 【跟踪训练】 1、【18 届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黄陵中学高三(重点班)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沈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③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语本苏拭《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②浮瓜沈李:“沈”同“沉”, 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 活。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B. 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辈子被荒废。 C. 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D. 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 E. 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些语句成为成语。 【答案】CD 【解析】C 项,不是向往,此时作者已是退居生活;“浮瓜沉李”“散发披襟”这是试图摆脱“叹息”“呻 吟”之愁苦心绪的自我解脱、寻找欢乐的尝试。D 项,“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这一表 述不当。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案】①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空老山林的感伤;②试图排解退居的无聊生活的故作旷达、乐观 的感情。 【解析】注意结合词中的重点词语“老去”“只住”“叹息”“酒杯深”分析“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故 作旷达、乐观”的情感。 2、【18 届广西区高级中学高三 11 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注] 杜牧 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 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 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 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部,八月赴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 的善恶风波。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上都:今陕西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标题点明送别地点、对象及其归处,首联扣题交代送友的地点与环境。 B. “悠悠”“清”写出渠水之绵长、清澈,“雨霁”点出雨后洛阳城风景的宜人。 C. 颔联中“初”“第一”呼应“霁”字,突出景之清丽,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念想。 D. 颔联分别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叶落、花开、蝉声点出时序变换,为颈联伏笔。 E. 全诗先写景后抒情,层次明晰,写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浅淡而有韵致,耐人玩味。 【答案】CE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 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 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 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诗的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案】①颈联抒发了朋友难长守、人生易老的感慨; ②尾联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诗人希望友人隐 匿盛名,韬光养晦,抱朴守拙以全身远祸。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诗的颈联“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意思是为“老朋友马上要离 去,白发不经意生成”,诗人抒发了朋友难长守、人生易老的感慨。尾联“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意思是“这次分别无多话说,盼君转运天下闻”,诗人希望友人隐匿盛名,韬光养晦,表达的是对友 人的劝勉之情,情真意切。分析诗人情感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18 届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中学、季延中学、石光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 列小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①赋,何意陆沉黄绶②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 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 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③,割鸡④令得近乡关。 注:①凌云:椐《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低 级官吏的标志。③湔祓:即荐拔。④割鸡:语出《论语·阳货》,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孔子到了子由 作县宰的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首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用典,上句用司马相如的典故盛赞朋友才华横溢,②借代,下句用借代写出朋友身居低位,③ 对比,首联将朋友的“高才”和“低就”进行对比,感叹朋友不被当权者赏识的现实。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 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 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 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2)诗人在尾联向执政“诸公”发出“寄语”,其中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与关切;②对统治者重用人才的渴望;③对埋没人才这种现实的不平与 愤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综合赏析诗歌的情感主旨类试题,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主旨,本诗中“故人昔有凌云赋”,表达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与关 切;诗歌中“心犹未死”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重用人才的渴望。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分析和 概括情感。 4、【18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 11 月校际联合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李 祁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 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前两句写一曲清歌在春风吹拂的暮霭中结束了,“清”字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B. “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描绘了飘忽迷离的梦境,营造出一种素淡朦胧的意境。 C. 上片前两句写眼前景色,以景传情;下片全写梦境,寄情于梦。全词抒情委婉,饶有韵致。 D. “明月随人去”与苏轼的“千里共婵娟”都是写对月怀人,传达出一种广漠旷达的境界。 E. 作者以行云流水般的笔调,从闻歌入笔,转写梦境,把怀人念远的感情表现得深刻人微。 【答案】CD (2)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 【答案】 ①由“碧水黄沙”到“寻梅处”,水中陆上到处寻觅,写寻找之苦;②看见“花无数”,燃起希 望,心生喜悦;③“问花无语”,得不到回应,心生怅然;④“明月随人去”,梦醒后,对月怀人, 心生悲凉。 【解析】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此题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第一,要找出作者感 情变化的脉络,抓住地点和场景转换,由“碧水黄沙”到“寻梅处”,看见“花无数”,到“问花无 语”,最后,梦醒后,对月怀人。第二要根据场景来分析感情变化的内容是什么:寻之苦——喜悦—— 怅然——悲伤。 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从诗歌的意象和诗中的重点词语入手,题目所选的这首词,此词明写春景,暗 抒离情。,所以从词语的角度找到突破口,如“梦”“寻”“问”“去”,再从意象的角度进行分析, 比如“碧水黄沙”“梅”“花”“月”,分析借景抒情,从景物的特征蕴藏的情感,进而分析其中所 表达的情感脉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