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www.ks5u.com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热点链接】 ‎2020年2月20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五次外长会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老挝外长沙伦赛共同主持,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泰国外长敦、缅甸国际合作部部长觉丁和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平明出席。说明万象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及其对城市形成的有利影响。‎ 提示 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有利于城市的形成。‎ ‎ ‎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水平1:通过观察影像或图片资料,认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水平2:根据图表资料,说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 水平3:根据图表资料,说明主要河流地貌的景观特征。‎ 水平4:通过图表资料,探讨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领悟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河流地貌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区域认知:河流地貌的分布。‎ 地理实践力:观察并模拟河流地貌。‎ 一 澜沧江—湄公河概况 ‎1.源头:青海省唐古拉山。‎ ‎2.注入海域:南海。‎ 二 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 ‎1.位置:青藏高原面上。‎ ‎2.特点:地形比较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形成宽浅的河谷。‎ 三 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 ‎1.位置:横断山、云贵高原、中南半岛北部高地。‎ ‎2.特点: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多形成“V”形峡谷。‎ ‎1.判断正误。‎ ‎(1)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2)河谷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2.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剥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答案 C 解析 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下切作用,形成“V”形谷,属河流侵蚀地貌。‎ ‎3.长江上游地区河流地貌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提示 多高山峡谷,河床深而窄。‎ 四 冲积扇 ‎1.概念:河流流出山口,泥沙沉积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2.特点:土层较厚,很多被开垦为农田。‎ 五 曲流与牛轭湖 ‎1.曲流:河道在弯曲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曲流。‎ ‎2.牛轭湖: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3.形成:一般情况下,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变得弯曲。‎ 六 湄公河平原和三角洲 ‎1.湄公河平原 澜沧江—湄公河流出北部山地和丘陵,地势变得平坦,河流从上中游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 ‎2.湄公河三角洲 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湄公河三角洲。‎ ‎1.判断正误。‎ ‎(1)牛轭湖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凹岸。(√)‎ ‎(2)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蜿蜒密布于蛇曲两侧。(×)‎ ‎2.四大文明古国形成的共同条件是(  )‎ A.海运交通便利 B.气候温暖湿润 C.地形平坦开阔 D.灌溉农业发达 答案 C 解析 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3.简要说明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区别。‎ 提示 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或支流汇入的地方,泥沙沉积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三角洲位于河口,泥沙沉积形成的河口平原。‎ 主题探究 河流侵蚀地貌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峡谷中。九曲黄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于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图一、图二分别为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黄土高原地表景观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壶口瀑布所在河段河流地貌的特征是什么?‎ ‎(2)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形成的直接因素是什么?‎ ‎(3)分析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 ‎[成果展示] (1)峡谷发育;河床深而窄;河谷陡峭。‎ ‎(2)沟壑纵横(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流水侵蚀作用。‎ ‎(3)由于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差异侵蚀,较坚硬的砾岩受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受侵蚀强,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1.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 ‎2.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 ‎3.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上游大多为山地和高原,落差大,水流急,对河道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往往形成峡谷和瀑布地貌。在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 河流的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也各不相同。‎ 发育阶段 外力作用特点 河流地貌特点 a.初期 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 b.中期 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加强 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c.后期 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4.河流的侵蚀作用 ‎(1)三种侵蚀形式及其成因的差异 形式 概念 时段 坡度 流速 溯源 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河流发育初期 大 快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河谷发育初期 大 快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河谷发育中后期 小 慢 ‎(2)发生河段及作用结果的差异 ‎5.上游与下游河谷形态的差异 河段 河床特征 成因 上游 河床深而窄,多“V”形河谷 流水侵蚀作用强,堆积作用弱 下游 河床宽而浅,多槽形河谷 流水侵蚀作用弱,堆积作用强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U”形谷 B.山高谷深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2)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向源头侵蚀 B.流水向下侵蚀 C.流水向两侧侧蚀 D.流水溶解侵蚀 河流侵蚀地貌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河谷 特征 河流上游和下游河谷地貌特征不同。上游多“V”形谷,河谷深而窄。‎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河谷 成因 峡谷地貌一般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流水向下侵蚀,使河谷加深,形成大峡谷。‎ ‎[答案] (1)A (2)B 主题探究 河流堆积地貌 材料一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材料二 荆江,长江最为弯曲河段,洪涝灾害多发,受裁弯取直的影响,长度处于变化之中。藕池口以上称上荆江,以下称下荆江。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橘子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鱼翔浅底说明河床有什么特征?‎ ‎(3)下荆江“九曲回肠”,对水流有何影响?‎ ‎(4)如果洪水泛滥,对河道形态会带来哪些影响?‎ ‎[成果展示] (1)湘江下游泥沙堆积而成的江洲风景区。‎ ‎(2)说明河床宽浅。‎ ‎(3)会造成流水不畅。‎ ‎(4)洪水泛滥,河水可能冲毁河道颈部,导致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1.曲流与牛轭湖 ‎2.湄公河平原和三角洲 ‎3.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特征 一条大河从源头到河口,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段,不同河段的地貌有显著差异。如下表所示:‎ 河段 位置 典型地貌 成因 地貌特征 上游 一般流 经山区 或高原 ‎“V”形 峡谷 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 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中游 大多位 于山区 与平原 交界的 山前丘 陵和平 原地区 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 ‎①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②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小,沉积物颗粒较细,湖沼较多。③接近河口部分,地势低平,沉积物颗粒很细,适合农耕 下游 多位于 平原 地区 河口 河流的终段 三角洲 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 ‎①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②‎ 泥沙淤积而形成 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洋或湖泊变细。③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最细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B.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 C.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D.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2)与①处地貌相比,③处地貌(  )‎ ‎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 ②海浪作用明显 ③沉积物颗粒较大 ④沙洲、沙岛较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河流堆积地貌的分析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类型 根据位置判断河流堆积地貌类型。‎ ①处位于河流出山口,为冲积扇;②处位于河流中下游,为冲积平原;③处位于河流入海口,为三角洲。‎ 特征 从水流速度、作用力、沉积物、地表特征等方面比较。‎ ‎③处为三角洲:地形平坦,汊流较多;沉积物颗粒较小;海浪作用明显;沙洲、沙岛较多。‎ ‎[答案] (1)D (2)B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71页问题]‎ 思路点拨 上游的河流地貌为“V”形峡谷;中游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处为三角洲。‎ ‎[教材第74页活动]‎ 思路点拨 画图略。平面形态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变小,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教材第76页活动]‎ 思路点拨 1.河流分汊多。有九条入海水道,故称为九龙江。‎ ‎2.上中游修建水库,使河流向下游输送泥沙数量减少,会使三角洲发育减缓;甚至会因海浪侵蚀而后退;也会造成土壤中盐分增加、土壤肥力下降等。‎ ‎3.荆江河段(C)为河曲和牛轭湖;长江入海口为三角洲(D),为河流堆积地貌;长江三峡(B)、长江第一弯(A)为河流侵蚀地貌。‎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 综合思维 下图为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2.该峡谷形成的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答案 1.D 2.D 解析 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随着流水侵蚀时间的延长,峡谷越来越宽,其顺序是乙—丙—甲。‎ 素养提升2 人地协调观 读地中海沿岸某河流中游河谷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地貌类型为(  )‎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侵蚀地貌 C.河流堆积地貌 D.冲积平原 答案 C 解析 读图,根据图例信息“河流沉积物”可知,四地的地貌类型为河流堆积地貌,A、B两项错误,C项正确;结合图中“谷底”“谷坡”等信息可知,图示四地地貌不属于冲积平原,D项错误。‎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D 解析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丁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危害,D项正确;甲地地域面积小,A项错误;乙、丙两地洪水位时被淹没,B、C两项错误。‎ 素养提升3 地理实践力 ‎1.观察学校旁边的河流,说明该河段河流地貌的特点及类型。‎ ‎2.我国古诗词中对河流地貌的描述很多,举例说明某诗词描述的河流地貌的特点及分布。‎ ‎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探究点 题号 河流侵蚀地貌 ‎1,3,4,5,6,10,13‎ 河流堆积地貌 ‎2,7,8,9,11,12,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回答1~2题。‎ ‎1.(区域认知)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图中①地位于河流源头,③地位于河流峡谷地带,两地均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流水侵蚀作用强烈;②地位于河谷盆地,④地位于河流出山口,两地均地形平坦,以堆积作用为主。‎ ‎2.(区域认知)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 D 解析 图中④地位于峡谷出口处,最可能形成冲积扇。‎ 河谷是指流水侵蚀所成的地貌。下图为河谷发育的各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综合思维)按照河谷的发育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 D 解析 在河谷发育初期,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谷逐渐加深;随着堆积、侵蚀的加剧,河谷逐渐呈现槽状,故由早到晚的顺序为②①④③,D项正确。‎ ‎4.(综合思维)关于河谷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浅且窄 B.下游—宽且浅 C.上游—深且宽 D.下游—宽且深 答案 B 解析 上游地区河床深且窄,下游地区河床宽且浅。‎ 我国西南地区某干旱河谷年平均气温约‎21.9 ℃‎,年平均降水量约‎614 mm,年平均蒸发量高达3 ‎640 mm。河谷内发育众多的土桥景观,土桥的规模一般都不大,它发育演化过程分为萌芽期、年轻期、成熟期和消亡期四个阶段。下图示意冲沟沟底横、纵剖面。据此完成5~6题。‎ ‎5.(综合思维)下列能正确反映土桥发育演化过程的是(  )‎ A.①④③② B.③②④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土桥的发育演化过程分为萌芽期、年轻期、成熟期和消亡期。读图,①表示萌芽期,随着流水侵蚀的加剧,土桥逐渐演化形成,③尚未形成土桥,②已经形成土桥,最终土桥消亡,即是④,所以其发育过程为①③②④。‎ ‎6.(综合思维)形成土桥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断裂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土桥主要形成于冲沟底部,因此形成土桥的主要地质作用为流水侵蚀。‎ 读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7~8题。‎ ‎7.(综合思维)形成图甲、图乙所示地貌的共同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为冲积扇,乙为三角洲,其形成的共同外力作用为流水堆积。‎ ‎8.(区域认知)对甲、乙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分布在干旱地区 ②乙分布在湿润地区 ③甲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乙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三角洲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处,‎ ‎③④正确。故选D项。‎ 下图为某岛屿西北部乾隆年间汉族聚落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人地协调观)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交通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聚落在山区分布极少,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平的丘陵、台地和平原地区,所以影响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为地形。‎ ‎10.(综合思维)图中山地河流上游最广泛的河流地貌是(  )‎ A.冲积扇 B.峡谷 C.三角洲 D.冲积平原 答案 B 解析 冲积扇分布在山前,三角洲分布在河口地区,冲积平原是河流下游地势低缓的平原。在河流上游山地区,最可能分布峡谷地貌。‎ 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1~12题。‎ ‎11.(综合思维)牛轭湖形成的过程为(  )‎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①③④②‎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牛轭湖形成过程中,河道逐渐弯曲,最后自然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故A项正确。‎ ‎12.(综合思维)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质一般较差 B.牛轭湖湖水较深 C.一般面积较大 D.牛轭湖在山区较多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湖泊水位浅;一般面积较小;湖泊没有水源补给,水体自然更新慢,水质较差;一般形成于平原之上。‎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判断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作用方式。(12分)‎ A处:________,以流水________作用为主;‎ B处:________,以流水________作用为主;‎ C处:________,以流水________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床________,落差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6分)‎ ‎(3)C处河段特征:流速________,江面________,在入海口常形成________地貌。(6分)‎ ‎(4)A、B、C三处有利于农耕的是________,试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乙 侵蚀 甲 侵蚀 丙 堆积 ‎(2)深窄 大 丰富 ‎(3)慢 宽广 三角洲 ‎(4)C处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A处位于河流上游,B处位于河流中游,C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河床变宽。河流中上游地貌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下游地区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第(2)题,上游河床深而窄,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第(3)题,下游河床宽而浅,流速慢,河流入海口常形成三角洲。第(4)题,河流下游地区有利于农耕,主要原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P处地貌为__________。(2分)‎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原因主要考虑侵蚀与堆积的差异)。(8分)‎ ‎(3)分析图中从出山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8分)‎ ‎(4)该区域冲积扇上古村落较多,试分析原因。(6分)‎ 答案 (1)冲积扇(洪积扇)‎ ‎(2)特点: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特点: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成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4)靠近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古村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气候条件优越,利于农业生产。‎ 解析 第(1)题,P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地貌类型为冲积扇。第(2)题,A、B位于上游段,主要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凸出;C、D位于下游段,主要受河流堆积作用影响,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凸出。第(3)题,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第(4)题,古代聚落是在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优越、农副产品丰富的地区发展起来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