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绍兴市中考补充说明2014031216563730语文各科
附件: 2014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评价文化考试补充说明 语 文 本说明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为依据,参照《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进行编写,意在面向全体学生,综合检测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以利于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范围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所规定的七-九年级学段所应达到的阶段目标为依据,分语文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四部分,其中汉字积累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主要考试范围,古诗词名句积累以现用教材的古诗词篇目(含附录)为主要考试范围,古文名句积累以《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附录中推荐篇目为主要考试范围,现代文阅读材料采用难度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文言文阅读材料采用现用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 (二)考试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和运用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在语文积累和运用中,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情况以及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阅读中,考查学生的理解、筛选、概括、鉴赏、探究等能力;在写作中,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表达能力。 对考查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以字母a、b、c表示。 a——了解与识记。如:能正确辨识常用字,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默写现用教材中古诗词(含附录)名句,正确默写《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附录中推荐的古文。 b——理解与分析。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c——运用与评价。如: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作出简明的赏析与评价,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三)命题要求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主要依据,参照《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坚持试题自创的命题原则,试题材料和语言情境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典范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 二、考试形式 (一)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笔答形式,整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另设附加题5分。最后得分上限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 内容 比例 考试内容分布 书写 约占3% 语文积累与运用 约占17% 现代文阅读 约占20% 古诗文 约占20% 写作 约占40% 层次要求分布 a层次 约占10% b层次 约占30% c层次 约占60% 试题类型分布 客观题 约占15% 非客观题 约占85% 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难度系数0.75以上) 约占70% 稍难题(难度系数0.6—0.75) 约占20% 较难题(难度系数0.5—0.6) 约占10% 三、考试目标 (一)书写 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层次:c (二)语文积累与运用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正确书写汉字。 层次:a 2.积累现用教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栏目中的词语,能正确书写并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和运用。层次:a、b 3.对现用教材中学过的课文有一定的思想和文化沉淀,丰富自己的文化学识。层次:b、c 4.对句子正误有直观敏感性,能判别并修改常见的语病。层次:b 5.能遵循一般的思维习惯,懂得句子的关联与组合。层次:b 6.了解现用教材涉及的中外名著的内容。层次:a 7.根据情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层次:c (三)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层次:b、c ⑴整体感知,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⑵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⑶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作出简明的赏析或评价。 ⑷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形成自己的体验。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层次:b、c ⑴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⑵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⑶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⑷根据文章内容,尝试探讨实际问题。 ⑸对非连续文本,能综合比较、分析、归纳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四)古诗文 1.正确默写现用教材中的古诗词(含附录)名句,正确默写《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附录中推荐背诵的古文。层次:a、b、c 2.掌握现用教材古诗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基本释义。层次:a、b 3.理解常用文言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层次:b 4.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层次:b 5.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层次:b、c (五)写作 1.写作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强调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写作,能表达个人的真实感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层次:c 2.写记叙性文章,做到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层次:c 3.写作中,能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做到语句表达正确、简明、连贯、流畅;能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层次:c 附录:优秀古文背诵推荐篇目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8.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9.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10.与朱元思书 吴均 11.三峡 郦道元 12.杂说(四) 韩愈 13.小石潭记 柳宗元 14.陋室铭 刘禹锡 15.岳阳楼记 范仲淹 16.醉翁亭记 欧阳修 17.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8.爱莲说 周敦颐 19.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20.湖心亭看雪 张岱 特别说明:本说明中凡与《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有不同的地方,一律以此“补充说明”为准。 作文评分标准(满分为60分): 评 分 文 章 一类 60—54分 符合题意;写作目的和对象明确;思考充分,立意深刻,感情真挚;选材精当,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二类 53—45分 符合题意;写作目的和对象较明确;思考较充分,立意清楚,感情真实;选材合理,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一定条理;表达较准确,语言通畅。 三类 44—36分 符合题意;写作目的和对象较模糊;有一定思考,感情真实;有一定内容;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尚通畅。 四类 35分以下 不符合题意;缺乏写作目的和对象;基本没有思考,感情虚假;内容空洞;结构混乱;不成篇。 书写(5分) 5分 4分 3分 1—2分 0分 卷面整洁, 书写美观。 卷面整洁, 书写工整。 卷面较整洁, 书写较工整。 卷面较糊涂, 书写欠工整。 卷面糊涂, 字迹难辨。 数 学 本说明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现行教材,结合我市的数学教学实际制订而成。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标准中七~九年级的基本内容,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课题学习)”四个学习领域,详见考试目标。 (二)考试要求 数学考试着重考查七~九 年级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及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情境考查对学生情感与态度方面培养的效果,如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会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问题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数学考试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掌握程度的要求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用“了解·经历”、“理解·体验”、“运用·探索”来界定,并依次用a、b、c表示,其含义如下: a——能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b——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c——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能综合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三)命题要求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严格遵循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七~九年级的内容和要求: 1.要重视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考查内容尽可能全面并突出重点。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2.适度考查数学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设计力求体现时代要求、贴近生活实际, 避免非数学本质的、似是而非的试题。 3.适当体现对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可采用要求画图、拼图、方案设计、动手操作、情境创设等方式设计试题。 4.试题的情境设计力求背景公平,试题的设问方式力求多样。可采用文字、符号、图形、图表等多种方式呈现试题条件,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或图形的位置关系,经过适当的推理、判断或探索其中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5.试题的考查要求应有层次,要设计一定量适度综合、适度开放,以及有一定探索性要求的试题,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均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6.试题的表述力求科学、规范、简洁、无歧义。 二、考试形式 (一)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试卷分卷Ⅰ、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卷Ⅱ为非选择题卷。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 内 容 比 例 考试内容分布 数与代数 约占40% 空间与图形 约占40% 统计与概率 约占15% 实践与综合运用(课题学习) 约占5% 考试要求分布 要求a 约占25% 要求b 约占40% 要求c 约占35% 试题类型分布 选择题 约占25% 填空题 约占20% 解答题 约占55% 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难度系数0.8以上) 约占70% 稍难题(难度系数0.8~0.5) 约占20% 较难题(难度系数0.5以下) 约占10% 三、考试目标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七~九年级)和本市的教学实际,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课题学习)”四个学习领域,具体参见《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第30页的“考试目标”。 英 语 初中英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英语考试,它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范围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五级的相关内容。详细内容参见“考试目标”。 (二)考试要求 初中英语学业考试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着重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分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a、b、c三个等级。 a——对知识的了解、记忆和识别。如:记住单词的基本读音规则和某些常用单词的特殊发音;正确拼写已学过的常用单词、习惯用语,并且识别其词义和词类;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 b——对知识的领会和理解。如:理解和领悟单词、词组的基本含义及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领会语言形式在实际运用中的表意功能;能在英语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理解日常生活中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 c—— 对知识的分析、重组和运用,并用语言做事。如:能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能根据所给的信息(图表、文字提示等)写话;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考虑语言表述的得体性;能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能运用语言完成日常事务。 (三)命题要求 命题应围绕《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五级要求的相关内容与要求,积极体现新课程理念。既要遵循《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诸多因素。 命题应坚持考试内容不受教材制约的原则,不拘泥于教材,不与任何教材的具体内容直接挂钩,充分体现教材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工具和手段的要求。 命题应体现“减负”要求。不考虑学生过度学习的因素,把学生在正常学习状态下达到水平作为命题的重要参考依据,坚决杜绝偏、难、旧、繁的试题,适当控制题量,确保难度系数在0.70~0.75之间。 命题应突出在特定语境中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做事情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要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注重体现人文精神,突出试题的价值立意和教育功能。 命题要根据试题的考查目的和考查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 命题要保持试题的适度开放,增加考卷的灵活性,给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提供条件,有利于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发挥,有利于教师更多地关注能力的发展,关注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考试形式与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试卷分卷一、卷二两部分,卷一为选择题卷,卷二为非选择题卷。试卷满分120分,其中听力测试满分25分,笔试满分95分。考试顺序:先听力,后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三、试卷结构 1.试题结构分布 试卷结构 内 容 比 例 考试内容分布 基础知识 1.语音、词汇 约占21% 2.语法 约占21% 基本能力 1.综合 约占58% 2.阅读 3.表达 考试要求分布 a层次 约占15% b层次 约占45% c层次 约占40% 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难度系数0.8以上) 约占70% 稍难题 (难度系数0.5~0.8之间) 约占20% 较难题 (难度系数0.4~0.5) 约占10% 2.试题类型分布 大题号 题 型 小题号 小题数 分 值 计 分 卷一 一 听小对话,选择图片 1—5 5 1 5 听较长对话,回答问题 6—10 5 2 10 听长对话或独白,回答问题 11—15 5 2 10 二 单项填空 16—25 10 1 10 三 完形填空 26—40 15 1 15 四 阅读理解 41—55 15 2 30 卷二 五 词汇运用 56—70 15 1 15 六 任务型阅读 1~5 5 5 七 书面表达 1 20 20 合 计 / / / 120 四、考试目标 考试内容和要求分听、说、读、写、做、语音、词汇和语法八部分,列表如下: (一)基本能力 范围 能 力 条 目 考试要求 基 本 能 力 听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b 能听懂熟悉话题的谈话,并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b 能借助语境,听懂生词量不超过1%的对话或独白,理解大意 b 能听懂接近自然语速的故事或叙述、理解其因果关系 b 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方式作出反应 b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b 说 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发表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谈论 b 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c 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 c 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 c 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c 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c 读 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b 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b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c 能读懂相应水平的、生词量不超过3%的常见体裁的读物 b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c 写 能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c 能起草并修改简单的短文,描述人物或事件 c 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c 能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c 能根据图片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c 做 能借助语言处理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事务 c 能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c (二)基础知识 范 围 知 识 条 目 考试 要求 语 音 能记住基本的拼读规则 a 能按国际音标正确读出单词 a 能正确、连贯、流畅地朗读浅于课文的文段 b 在口头表达中,语调、节奏自然,语音基本正确 b 词 汇 能根据基本拼读规则拼写单词 a 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和词类 b 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b 学会使用1600个左右的单词,200-300条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a 语 法 名 词 掌握常用名词数的变化 c 掌握名词所有格的构成和用法 c 辨别常用专有名词的一些常见缩写形式 a 冠 词 掌握冠词a(an),the和零冠词的基本用法 c 数 词 理解基数词和序数词的基本用法 b 掌握日期、钟点、年龄、价格、距离、高度和重量的表达方法 c 介 词 理解表示方位、时间、方式的常用介词及介词短语的用法 b 掌握介词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常用搭配及用法 c 连 词 熟练运用常用连词 c 代 词 熟练运用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c 理解反身代词的基本用法 b 掌握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不定代词some,any,no的用法 c 形容词 副 词 理解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用法 b 正确使用常见的疑问副词when, where, how和why c 记住常用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 a 正确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c 动 词 记住常用动词的变化形式 a 能根据句意或上下文正确使用动词的适当形式 c 正确使用常见的系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 c 正确使用常见的短语动词 c 熟练运用表示将来的be going to的用法 c 熟练运用动词的六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 c 理解两种时态(过去完成时、过去将来时)的基本用法 b 熟练运用动词不定式作宾语、宾语补足语和目的状语 c 理解动词不定式做主语和定语的用法 b 熟练运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含有常用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c 熟练运用there be结构的肯定、否定和疑问形式 c 语 法 句 子 熟练运用S+V+P, S+V, S+V+O, S+V+IN O+D O 和S+V+O+O C五种基本句型 c 正确使用三种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及其答语 b 熟练运用祈使句及其否定形式 c 理解以what和how引导的感叹句 b 识别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a 掌握表示时间、地点、条件、原因、比较、结果和让步状语从句的基本用法 c 掌握宾语从句的基本用法 c 理解由关系代词that, which, who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 b 科 学 本补充说明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4年浙江省毕业生考试说明 科学》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要求的程度,为确定学生的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范围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标准为考试范围,内容涉及“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五个领域,并适当删去一些难度较高、与学生后续学习相关性不大的内容,以适度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考试要求 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在重视考查考试范围所规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提出问题、建立猜想或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处理数据与事实材料、根据数据和事实材料作出推论、评价及交流研究成果等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考查观察、比较、分类、应用数学、测量、预测、推论、形成操作性定义、解释数据、控制变量、实验等科学探究的技能,以及初步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的情景考查学生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根据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分类,初中毕业生科学学业考试的考试水平要求如下: (1)知识性考试水平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 了解水平:对所学的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包括对有关的术语、概念、原理、规则、定律的再认或辨别(知道、描述、指认、辨认、识别、举例、列举)。 理解水平:领会所学知识的意义,作出简单的解释、说明、形式的转换、结果的预测等(概述、解释、说明、理解、比较、区别、对比、表述、认识)。 应用水平: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则、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理论解释、应用模型解释、应用理论说明、分类、归纳、概括、推断、使用)。 其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包含较低层次的要求。 (2)技能性考试水平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和迁移水平。 模仿水平:根据实际操作进行临摹(模拟、模仿)。 独立操作水平:根据情景绘制出有关图表,使用基本仪器进行测量、测定,运用公式、原理进行简单计算(使用、绘制、制作、查阅、测量、测定、收集、整理、估算、计算)。 迁移水平:在新情景中运用绘制、测量、计算等技能(迁移)。 (3)体验性考试水平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体验水平、反应水平和领悟水平。 体验水平:表明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情感上感受或者体验了某种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感受、体验、体会、感知)。 反应水平:对某种现象或者事实,学生能够根据持有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进行价值判断(认同、关注、欣赏、拒绝、摈弃)。 领悟水平:学生认同某种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而且能付诸持续的行动,以体现学生已经树立起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领悟、形成、树立、热爱、追求)。 (三)命题要求 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命题应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的考查,重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在结合具体情景中较灵活地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命题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从科学本质上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在试题的素材和内涵中体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切实加强科学实验的考查,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 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教育功能,合理配置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数量。试题设计应注重情境性、探究性和适度的开放性,有利于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新课程的内容涉及环境与资源、现代农业与基因工程、材料、空间技术等热点问题,体现了科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考试的内容应与科技发展的前沿、人类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体现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二、考试形式 (一)考试方式 采用书面闭卷考试,试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内容分为“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五个部分。其中“科学探究”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考查融入“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的考查之中。试卷结构如下: 项 目 比 例 内容分布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其中涉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其中涉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其中涉及绍兴市地方课程内容 约25% 约70% 约5% 约20% 约5% 不超过5% 要求分布 了解 理解 应用 约50% 约35% 约15% 题型分布 选择题 简答题 实验探究题 分析计算题 约40% 约30% 约15% 约15% 难度分布 容易题 稍难题 较难题 约70% 约20% 约10% 三、考试目标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省教研室制订的《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结合绍兴教学实际,考试目标分为“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五个领域,考试内容与要求详见《2014年浙江省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第135—152页的“考试目标”。 社会·思品 本《说明》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省教研室编制的《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结合教学实际制订而成。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范围 《历史与社会》 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三大主题所涉及的部分内容(详见“考试目标”)以及地方课程《我是绍兴人》九年级的有关内容。 《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四大模块所涉及的部分内容(详见“考试目标”)以及2013年11月~2014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二)考试要求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应用,分别以字母a、b、c表示,其涵义如下: a—了解 指对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现或再认,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b—理解 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原理和观点进行转换或解释、推理,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c—应用 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使用于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之中,分析和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或帮助解决过的问题,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三)命题要求 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严格执行本《说明》的有关规定; 强调能力立意,突出应用性;体现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 二、考试方式 (一)考试方式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试卷分《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两部分,采用开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二)试卷结构 项 目 比 例 考试内容分布 《历史与社会》(含地方课程《我是绍兴人》) 《思想品德》(含时事政治) 50 % 50 % 考试要求分布 了解 理解 应用 约30 % 约40 % 约30% 试题类型分布 选择题 综合题 约40 % 约60 % 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 稍难题 较难题 约70 % 约20% 约10 % 三、考试目标 《历史与社会》部分 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 要求 我 们 生 活 的 世 ▲地球仪和地图 1.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常识 2.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a c 界 ▲社会调查 3.知道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 4.能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 a c ▲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 5.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 6.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及其分布 7.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 8.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主要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 9.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0.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a a a b c c ▲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 1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12.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 13. 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 a a b 我 们 传 承 的 文 明 ▲历史上不同地区文化交流 14.了解丝绸之路与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15.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概况及作用 16.了解汉唐盛世文化的概况,列举宋元农牧文化交融的事例 a b a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 17.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 18.知道近代工业革命中有代表性的成就 a a ▲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 19.了解西周礼乐文明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 20.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21.概括“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分析它们出现的原因。 22.比较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美国独立战争的概况 23.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24.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措施及作用 a b b b a b ▲历史上的政权更替 25.列出秦朝到清朝王朝更替的时序 b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6.概述秦始皇、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27.说明元朝和清朝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b b ▲近代中国逐渐落伍 28.比较鸦片战争前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概况,分析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 c ▲近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29.说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影响 30.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并探讨它们的影响 31.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概况及其影响 32.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概况 33.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历程 34.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5.知道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局势,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b c a a a c b 我 们 面 临 的 机 遇 与 挑 战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36.理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b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37.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38.了解“一国两制”的涵义及其实践 b a ▲和平与发展 39.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40.分析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41.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分布,分析造成南北问题的原因 42.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外交成就 b b c a ▲人口、资源与环境 43.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4.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 45.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b c c ▲当代市场经济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46.分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意义 c ▲经济全球化 47.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b ▲国际组织 48.知道欧盟、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及其作用 a 《思想品德》部分 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 要求 心 理 健 康 和 道 德 教 育 ▲珍爱和尊重生命 1.懂得生命的独特性,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2.学会珍爱和尊重生命,实现生命价值 b c ▲认识自我与学会交往 3.知道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 4.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5.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学会平等待人 a B c ▲塑造良好道德 6.知道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7.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8.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关系,树立团队意识 9.懂得诚信的基本要求,做一个诚信的人 a b b c ▲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0.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懂得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 法 律 教 育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1.理解宪法与普通法的关系,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c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12.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c ▲一般违法与犯罪 13.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14.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5.学会依法自律,预防违法犯罪 a b c ▲公民的人身权利 16.学会用法律捍卫生命健康权 17.懂得法律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 c b ▲公民的财产权 18.知道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19.学会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和智力成果权 a c ▲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20.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1.知道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22.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a c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3.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4.学会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b c 国 情 教 育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25.知道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6.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27.运用实例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a b c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 28.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9.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0.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懂得我国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a b b ▲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 31.知道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2.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 34.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5.学会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a b b b c ▲ 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6.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37.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8.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b b c ▲我们的理想和责任 39.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40.理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增强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41.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a b c 时政 教育 42.2013年11月~2014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