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第7讲 《阿房宫赋》复习与拓展迁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语文教案:第7讲 《阿房宫赋》复习与拓展迁移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高一 辅导科目:语文 ‎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7讲 《阿房宫赋》复习拓展迁移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重要文言基础,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欣赏文章叙议结合,巧用夸张和铺张等艺术手法,体会“赋”的文体特点。‎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骄奢淫逸政权必亡,穷奢极欲国家必灭的道理。‎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三个步骤:一、通过阿房宫的导入与历史介绍引出对课内相关内容的思考;二、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预习作业,初步复习课内文言文。三、背诵、默写小PK,老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背诵、默写形式或者内容。‎ 导入:《阿房宫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赋,作者运用铺叙手法,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阿房宫的宏伟精巧,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以此借古讽今,饱含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忧虑,令人警醒。‎ 关于阿房宮 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在公元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但仍旧未能最后完成,公元前206年却被项羽烧毁。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诗人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阿房宫赋》便是他的一篇“发言”。‎ 一、结合课文思考与探讨 ‎1、课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怎样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 ‎ ‎ ‎ ‎ ‎ ‎ ‎ ‎ ‎ ‎ ‎ ‎ ‎ ‎2、课文第一段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建筑的?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1、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其一,写阿房宫建筑之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阁、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丽。其二,写阿房宫美女之众。写美女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其三,写阿房宫珍宝之富。先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再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 然而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这一段先以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再以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楼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的比喻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接着写建筑内部,歌台舞殿处处皆是轻歌曼舞;最后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承“暖响”“冷袖”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 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的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时有动态描写,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致使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几十个字,阿房宫之丰姿盛态就显现于读者眼前。‎ 二、预习作业探讨与讲解 三、背诵或默写小PK 教法指导:同步知识可能与日校的知识模块会出现重复,请大家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处理本部分。例如:回顾式、提问式、例题重现式、以教代学、优先回答等都可以。重点突出文言文的文学常识与主旨,关注文言基础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等,突破写作特色赏析这一难点,并结合给到的拓展提升题,做好一定的拓展提升。‎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迭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微”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作“杜樊川”) 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背景主旨】‎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敬宗十六岁即位,昏愦失德,荒淫无度,闹得朝野疑惧,无不怀有危机感。于是杜牧写下《阿房宫赋》。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由此可见,作者是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秦王朝骄奢终致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对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2)、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 第二部分:(3—4)、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阿房宫赋 铺叙 外观——雄伟壮观 耗费巨大——蜀山兀 规模广阔——三百余里 楼阁纵横——几千万落 歌舞不绝——气候不齐 内景——华丽奢侈 宫女之多 宫车之多 宫室之奢靡 议论 秦灭亡的原因 爱纷奢 日益骄固 秦灭亡的教训 族秦者,秦也,引以为鉴 ‎【写作特色】‎ ‎1、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本文通过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爱惜人民,挥霍无度,劳民伤财,建造华丽的阿房宫,最终导致灭亡之事,告诫唐朝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否则就要重蹈秦王朝的覆辙。这是典型的借古讽今,也能十分充分体现出一个有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2、想象、比喻与夸张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但却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象。这些奇特的想象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象,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描写、铺排与议论 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而是写得不繁缛冗杂,恰到好处。‎ ‎4、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本文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巩固训练】‎ 一、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 毕( ) 一( )‎ ‎2、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 ) 西( )‎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龙( )‎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虹( )‎ ‎5、辇来于秦 辇( )‎ ‎6、朝歌夜弦 歌( ) 弦( )‎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收藏( )经营( )精英( )‎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鼎( )玉( )金( )珠( )‎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 )‎ ‎10、廊腰缦回 廊( )腰( )‎ ‎11、蜂房水涡 蜂房( )水涡( )‎ ‎12、族秦者秦也 族( )‎ 参考答案:‎ ‎1、毕,被动用法,被灭亡;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3、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4、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5、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6、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 ‎7、收藏,经营,精英,动词作名词,皆译为金玉珠宝等物 ‎8、鼎,玉,金,珠,名词作状语,把宝鼎当作…… ,把玉石当作…… ,把黄金当作…… ,把珍珠当作……‎ ‎9、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10、廊、腰,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 ‎11、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12、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2、函谷举( )‎ ‎3、秦人不暇自哀( )‎ ‎4、有不得者三十六年( )‎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参考答案:‎ ‎1、判断句 ‎2、被动句 ‎3、宾语前置 ‎4、定语后置 ‎5、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三、综合训练 ‎1、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阿房宫的来历。‎ ‎ ‎ ‎(2)宫人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 ‎ (3)“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为什么?‎ ‎ (4)秦亡的教训是什么?‎ ‎  ‎ ‎2、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这个历史教训应该怎么理解?‎ ‎ ‎ ‎ ‎ ‎ ‎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 ‎ ‎ ‎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 ‎ ‎ 参考答案:‎ ‎1、(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2、就思想意义说,以六国为秦的前车之鉴。阿房宫中的无数美人,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阿房宫中的无数珍宝,又是六国“取掠其人”的长期积累。六国一旦灭亡,则美人“辇来于秦”,珍宝“输来其间”;那么,秦一旦蹈六国的覆辙,又将怎样呢?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唐朝的统治者又走秦的老路,难道会有什么更好的结局吗?作者借古讽今,奉劝今天的统治者能够避免这样的结局。‎ ‎3、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4、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揭示秦皇的自取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链接作文】‎ ‎1、课内素材提取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角度点拨:①不爱惜民力,就是自掘坟墓;②水(民)能载舟,亦能覆舟 ‎ ‎3、运用指导 在当下,这类与时事政治有关的素材,我们要学会谨慎使用。避免出现过激观点。我们可以从正面使用,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坚持政府的以民文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对我们的国家有巨大信心;要有一起走向更好以后的决心。‎ ‎4、拓展素材 才子杜牧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因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继于杜甫(杜甫人称“老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勋元外郎,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早年颇有抱负,主张削平藩镇,抗击吐蕃、回纥的侵扰,加强国防,以拯救日趋衰败的唐王朝,晚年渐趋保守消极。‎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杜牧年轻时风流一时,曾经踏遍扬州青楼,留下情诗无数。生前闭门谢客,将所写诗篇整理后烧毁,仅留下十之二三,其中不乏计谋计策。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拓展提升】‎ 冷泉事记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曰,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灌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濞湲洁澈,粹冷柔骨。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①,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②,有相里君造③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籅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四封:四边疆界。②领郡者:担任州刺史的人。③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 ‎3、白居易的代表作是 。‎ ‎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地搜胜概( )‎ ‎(2)物无遁形( )‎ ‎(3)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 ‎(4)佳境殚矣( )‎ ‎5、下列对句中加括号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灵隐寺(为)尤/山树(为)盖 ②(而)撮奇得要/坐(而)玩之者 A.①相同,②相同 B.①相同,②不同 C.①不同,②相同 D.①②均不同 ‎6、下列对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开头四句由远及近,由大而小,由面到点,写出亭的特点和位置。‎ B.本段将亭放在大背景与大环境下,使周围景物对亭起到烘托作用。‎ C.本段篇幅精短,句式整齐,列出各种景观,突出了亭的精巧。‎ D.本段文字简短而内涵丰富,可以收到以少胜多的作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高不倍寻,广不累丈。‎ ‎ ‎ ‎(2)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 ‎ ‎8、文第二自然段文质兼美,请就其语言特点,举出一例进行赏析。‎ ‎ ‎ ‎ ‎ ‎ ‎ ‎ ‎ 参考答案:‎ ‎3、《琵琶行》或《长恨歌》等 ‎4、(1)景观、景象(2)隐藏(3)是最好的(4)尽 ‎5、A ‎6、C ‎7、(1)髙度不到一丈六尺,宽度不到一丈。(2)所以我现在继 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亭(景色之美),而不能再建造(其他亭)了。‎ ‎8、提示:可从句式(长短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对偶等),情景交融,用词精美等方面回答。‎ 教法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以教代学、优先选择、问题抢答等),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题目也可根据学情考情做适当调整,拓展达标检测题也可调整为文言文。‎ 西南位育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一、阅读《阿房宫赋》片段,完成题目(11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而a后人哀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c后人而复哀d后人也。‎ ‎7、下列两句中的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8、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③ D.②④⑥⑦‎ ‎9、对文中划线的四个“后人”分析正确的是( )(2分)‎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④是指宋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10、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统治者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的问题。(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3分)‎ ‎ ‎ 参考答案:‎ ‎7、B(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两个“而”一个表转折,一个表顺接。)‎ ‎8、B(独夫,指独裁者。)‎ ‎9、B ‎10、六国和秦国不爱惜百姓 ‎11、柱梁上突出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1分)。(选做题)‎ ‎ ‎ ‎①谎言都是虚构的,但虚构的未必就是谎言,就如这世界的艺术舞台上最伟大的悲剧、喜剧大多是虚构的,但它们恰恰因为“虚构”才更有震撼人们灵魂、启迪人们心智的伟大力量。因为这样的虚构是概括了千头万绪的社会表象之后而从中结晶出来的本质。‎ ‎②几日前,央视的科学教育频道报道,史学界有专家对秦王朝的阿房宫真实性提出了有根有据的否定。基本上已认定,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到的“阿房宫”为子虚乌有,即便往大了说,也仅仅认为那是个没有完工的“烂尾工程”。‎ ‎③听到这个消息真让我好伤心,我伤心的倒不是司马迁的“造假”,而是我们当今的史学专家们,非要戳穿这个比真实都更真实的谎言。阿房宫在中国朝野的所有人心中就是秦王朝暴敛民脂民膏的见证,阿房宫就是秦始皇行淫寻乐的天堂,阿房宫就是秦王朝走向灭亡的墓穴。‎ ‎④因为有了司马迁笔下的阿房宫,才让历代的王朝在夺得江山后大兴土木、兴建宫殿的狂欲有所收敛。司马迁告诫历代王朝,强大的秦王朝覆灭,虽然不全是阿房宫惹的祸,但在这祸水之中,绝对有阿房宫的一瓢水,这已让历代帝王和谏官们都深信不疑,并成了一个王朝在巩固自己的地位、教导徒孙们的一面镜子了。 ‎ ‎⑤到了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这篇文学作品使司马迁那寥寥的笔墨一下了就丰润饱满了,这篇作品的史学警戒价值远远大于它的文学审美意义。‎ ‎⑥杜牧凭着他的文学天赋,极力铺叙阿房宫建造的豪华,“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能有这么密的建筑吗?)“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太夸张了),从骊山一直建到咸阳,遮蔽了天空和太阳。一天之内,一座宫殿里,竟有不同的气候。杜牧这样竭尽笔力渲染阿房宫的奢华,其目的就是要告诫后人,这样穷凶极恶地暴殄天物,就是为自己掘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这才是杜牧写《阿房宫赋》的目的。‎ ‎⑦别小看了这两篇虚构的文字,它们在某些时候真能起整个封建王朝想大兴土木时的一个“诽谤木”作用了。这可不仅仅是几句简单的告诫,因为那伟大的文字后边,还有个强大王朝的覆灭作了注脚。哪个皇帝都不怕诅咒和谩骂,但哪个皇帝不怕自己的江山动摇呢?所以中国的历代封建皇帝在建造宫殿时,没人再敢超过那个虚构的阿房宫了。这不仅是皇帝宝座的万幸,也是老百姓的万幸,伟大的虚构如此看来也是有力量的。因为虚构的是细节,真实的却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否则谎言怎么会有力量呢。‎ ‎⑧中国的儒家文化中没有忏悔的宗教性质内存,为了限制皇权的无边,调控人的欲望膨胀,文人们便美好地虚构了许多神话、寓言,来拐弯抹角地劝诫帝王,甚至包括平民。虚构的阿房宫,我想就是其中的一个范例吧。‎ ‎⑨这个虚构的“寓言”性质的作品,就成了封建社会里帝王们大兴土木之前的一个“舆论监督”的报警器。专制暴政的帝王,当然不会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行为,但他们不能不从自身的利益上来思考历史上的教训。‎ ‎⑩如今再打破这个“虚构的阿房宫已不会让更多的人悲哀和痛心了,因为我们现代的政治体系中已有了相对能彼此制约一下的力量了。否则谁要先戳穿阿房宫这个“虚构的谎言”,那一定会遭到众人更多的咒骂。 ‎ ‎[诽谤木]:也叫“谤木”“华表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树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 ‎20、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2分)‎ A.世界艺术舞台上伟大的悲剧、喜剧有震撼灵魂、启迪心智的伟大力量的原因就是“虚构”。‎ B.史学家根据现有的确凿证据,否定了司马迁、杜牧笔下的阿房宫的真实性。‎ C.杜牧写《阿房宫赋》极力虚构阿房宫的奢华,目的是为了告诫后人不要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 ‎ D.现代政治体系中具有能彼此制约的力量,已不再需要只依靠“虚构”来起到警戒作用。‎ ‎21、最符合文意的标题是( )(2分)‎ A.《虚构》 B.《虚构的阿房宫》 C.《阿房宫的启示》 D.《虚构的力量》‎ ‎22、作者认为,历史上“虚构阿房官”的具体作用是 ‎ ‎ (3分)‎ ‎23、文章中说世界艺术舞台最伟大的悲剧、喜剧因为虚构而有着“伟大力量”, 请举出一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100字左右)(4分)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20、A ‎21、B ‎22、在封建王朝大兴土木时告诫帝王思考历史的教训(准确概括并理解文中有关两篇虚构文字的“诽谤木”、“舆论监督的报警器”作用等内容)‎ ‎23、观点1分,例子1分,分析2分 ‎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 一、本节课所涉及课内文言文的文学常识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作“杜樊川”) 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赋是中国古代文体名。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在内容上大多是借物抒志;在艺术上重铺排,重夸饰,重辞采,重音韵,富于形式美和音乐美。赋在其发展史上主要经历了古赋、骈赋、律赋和文赋各个阶段。‎ 二、《阿房宫赋》的中心主旨 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揭示秦皇的自取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三、分别说说通过本节课你对《阿房宫赋》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教法指导:本环节 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巩固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预习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讲解。‎ 一、巩固练习 ‎1、下列加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蜀山兀(wù)‎ 辘辘(lù)远听 鼎铛(dāng)玉石 B.囷囷(qūn)焉 尽态极妍(yán)‎ 架梁之椽(yuán)‎ C.阿(ē)房宫 剽(piāo)掠其人 金块珠砾(lì)‎ D.尽锱铢(zhīzhū)‎ 妃嫔媵嫱(yìngqiáng)‎ 逦迤(lǐyǐ)‎ ‎2、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一              B.爱 六王毕,四海一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取             D.族 奈何取之尽锱铢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              B.而 盘盘焉,囷囷焉         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C.夫              D.于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下列加粗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5、杜牧,字_______,号_______,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________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_________________》。‎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阿房宫的来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__。 ②宫人的生活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③‎ ‎“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④秦亡的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参考答案:1、C 2、C 3、D 4、C 5、牧之、樊川、李商隐、《樊川文集》 6、略 ‎ 二、预习思考 ‎ 1、下节课主题:《黄州快哉亭记》‎ ‎ 2、预习作业:‎ ‎(1)回顾《黄州快哉亭记》的文言知识与内容,查找资料了解苏辙其人与其相关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2)《黄州快哉亭记》作者苏辙认为“不以物伤性”将无往不快。而季羡林在《幽径悲剧》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2)苏辙认为“不以物伤性”将无往不快,表现的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季羡林在《幽径悲剧》的描写表现的是他为人至情至性,敏感多情,两者是从不同角度来看的。‎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