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15小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课外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点燃蜡烛的方法制炭黑 B.用食醋除水壶中水垢 C.用活性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D.用柠檬酸、小苏打、白糖、凉开水自制汽水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碘食盐 B.铅笔芯 C.冰水 D.茅台佳酿 ‎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B.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24‎ D.石灰石受热分解,可用于制备生石灰W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t A.‎ 过滤 ‎ B.‎ 测溶液的pH c C.‎ 加固体药品 H D.‎ 稀释浓硫酸y ‎5.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h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涌中Z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A C.自来水价格便宜,可以尽情使用0‎ D.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i ‎6.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G A.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y B.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査漏气管道X C.被蚊虫叮咬后,可涂一些含NH3•H2O的药水9‎ D.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K2CO3属于复合肥Y ‎7.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F A.用pH试纸检验酸牛奶是否变质f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7‎ C.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n D.用紫甘蓝和酒精溶液制酸碱指示剂7‎ ‎8.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 A.可能含有氢元素 B.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w C.可能含有氧元素 D.X是一种氧化物=8636003‎ ‎9.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对应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H2O H2+O2↑‎ 分解反应 B 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C ‎2Fe+6HCl=2FeCl3+3H2↑‎ 置换反应 D CO2+2NaOH=Na2CO3+H2O 复分解反应8636003‎ A.A B.B C.C D.D ‎10.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大量白雾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D.取少量氢氧化钠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11.酸奶中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对健康有益,有关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乳酸属于氧化物 D.一个乳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1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烧碱固体都会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B.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沉淀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反应 D.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13.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 HC1气体 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 CO2‎ CO 通过灼热的Fe2O3‎ D CaCO3粉末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14.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Cu(NO3)2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根据实验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D.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15.下列各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B.‎ 水通电后分解 C.‎ 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D.‎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 ‎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4分)‎ ‎16.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  ; (2)3个硝酸根离子  ;‎ ‎(3)医疗上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  .‎ ‎17.自然灾害常常致使当地原有水源被破坏,寻找到的新水源需经检验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 ‎(1)新水源中难闻的异味,可添加活性炭除去,这是利用了活性炭有  的结构.‎ ‎(2)水的酸碱度是饮用水的重要指标,饮用水的pH范围为6.5~8.5.测定的方法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净化后的水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比较,即可测出水的pH.‎ ‎(3)经过净化后的水,还可以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请写出日常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具体措施:  (写一条).‎ ‎1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某地区学生营养午餐摄入标准值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是  物质;‎ ‎(2)t‎2℃‎时,‎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  g.‎ ‎(3)t‎1℃‎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  乙.(填“大于”或“小于”)‎ ‎20.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信息如图1所示,从图中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 A.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氧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6‎ C.氧元素有O2和O3两种单质 ‎(2)图2是硫化氢(H2S)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5分)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  ,C的化学式是  ;‎ ‎(2)C→E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2.人体胃液中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胃液的pH通常在0.9~1.5之间.医生给病人甲开的药物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Al(OH)3],给病人乙开的药物成分中含有盐酸(HCl),试回答:‎ ‎(1)病人乙服用的药物,可用一种常见的调味品代替,这种调味品是什么?‎ ‎(2)请判断病人甲患病原因是什么?‎ ‎(3)写出用Al(OH)3治病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等;‎ ‎(2)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请写出温室效应增强的危害及防止措施.(各写一点)‎ ‎24.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1907年他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如今塑料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1)塑料袋自发现起,被人类在各个领域大量使用,请说出塑料的两种优点;‎ ‎(2)塑料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果,于是“白色污染”开始泛滥,白色污染带来哪些危害?(写一点)‎ ‎(3)作为“向污染宣战”中学生的你,力所能及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写一条)‎ ‎ ‎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5分)‎ ‎25.化学实验要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在横线上填写以下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 ‎(2)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没有留水  .‎ ‎26.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图②中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  ;‎ ‎(2)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于标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g;‎ ‎(4)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27.(10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装入药品前应先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理由是  ,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对装置加以改进:把发生装置由B 改为C,其理由是  .‎ ‎2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他们在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酸碱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溶质是CaCl2‎ 猜想三:(2)溶质是CaCl2和  .‎ ‎【实验设计与验证】‎ ‎(3)小猛同学设计用无色酚酞溶液验证“猜想一”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一”  (填“成立”或“不成立”),其理由是  ;‎ ‎(4)小华同学设计用碳酸钠溶液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气泡,后有  生成.于是可以确定  成立.‎ ‎【交流与反思】‎ ‎(5)经过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发现只需用下列一种物质就能验证得出以上三种猜想中的哪一种猜想成立,请在下列物质的选项中选择出你认为合理的物质是  (填序号).‎ ‎ A.锌粒 B.紫色石蕊溶液 C.二氧化碳 ‎【拓展与应用】‎ ‎(6)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 ‎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29小题3分,30小题9分,共12分)‎ ‎29.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C12H22O11),计算:‎ ‎(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30.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100g,求:‎ ‎(1)所取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15小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课外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点燃蜡烛的方法制炭黑 B.用食醋除水壶中水垢 C.用活性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D.用柠檬酸、小苏打、白糖、凉开水自制汽水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石蜡与炭黑不是同一种物质,因此发生了化学变化;‎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食醋呈酸性,与水垢发生化学反应;‎ C.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柠檬酸和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碘食盐 B.铅笔芯 C.冰水 D.茅台佳酿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碘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B、铅笔芯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C、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D、茅台佳酿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 ‎ ‎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B.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 D.石灰石受热分解,可用于制备生石灰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石灰石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具有氧化性,但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为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灰石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用于制备生石灰(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测溶液的pH C.‎ 加固体药品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过滤操作需要玻璃棒引流;‎ B、依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C、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正确方法分析;‎ 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分析.‎ ‎【解答】解:A、过滤操作需要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B、pH试纸可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但使用时不能直接浸入待测液测定溶液,而应该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溶液涂在pH试纸上,而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错误;‎ C、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试管,故图示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本实验操作的要领和实验要求.‎ ‎ ‎ ‎5.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涌中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自来水价格便宜,可以尽情使用 D.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水中,会造成水体的污染解答;‎ B、根据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防止水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解答;‎ C、根据淡水资源缺乏解答;‎ D、根据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会造成水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解答.‎ ‎【解答】解: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水中,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因此选项不正确;‎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防止水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因此选项正确;‎ C、淡水资源缺乏,自来水价格便宜,可以尽情使用,不利于节约水资源,因此选项不正确;‎ D、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会造成水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因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对环境的污染,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 ‎6.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査漏气管道 C.被蚊虫叮咬后,可涂一些含NH3•H2O的药水 D.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K2CO3属于复合肥 ‎【考点】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从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是无机物去分析;‎ B、根据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不纯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C、根据被蚊虫叮咬后会释放出酸性物质分析;‎ D、根据碳酸钾属于钾肥分析.‎ ‎【解答】解:A: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是无机物;故错误;‎ B、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不纯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不能打开电灯检査漏气管道,故错误;‎ C、被蚊虫叮咬后会释放出酸性物质,所以可涂一些含NH3•H2O的药水,故正确;‎ D、碳酸钾属于钾肥,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7.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pH试纸检验酸牛奶是否变质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D.用紫甘蓝和酒精溶液制酸碱指示剂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硬水与软水;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酸牛奶显酸性分析;‎ B、根据硬水和软水中含有的钙、镁离子不同进行鉴别;‎ C、根据水垢的成分碳酸钙能够和酸反应分析;‎ D、根据紫甘蓝的汁液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分析.‎ ‎【解答】解:A、酸牛奶本身显酸性,变质后用pH试纸测定的结果还是<7,该选项做法不能达到目的;‎ B、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该选项做法能达到目的;‎ C、水垢的成分碳酸钙能够和醋酸反应,然后用水冲洗,该选项做法能达到目的;‎ D、由于紫甘蓝的汁液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所以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甘蓝可制酸碱指示剂,该选项做法能达到目的;‎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依据相关的知识分析即可,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 ‎ ‎8.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含有氢元素 B.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 C.可能含有氧元素 D.X是一种氧化物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4HF=X↑+2H2O,反应物中硅、氧、氢、氟原子个数分别为1、2、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氢、氟原子个数分别为0、2、4、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硅原子和4个氟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 A、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一定不含氢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9.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对应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H2O H2+O2↑‎ 分解反应 B 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C ‎2Fe+6HCl=2FeCl3+3H2↑‎ 置换反应 D CO2+2NaOH=Na2CO3+H2O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氢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2H2↑+O2↑,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 ‎ ‎10.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大量白雾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D.取少量氢氧化钠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大量白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易潮解,取少量氢氧化钠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氢氧化钠易潮解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 ‎ ‎11.酸奶中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对健康有益,有关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乳酸属于氧化物 D.一个乳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乳酸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来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 ‎【解答】解:A.乳酸是由乳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B.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烧碱固体都会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B.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沉淀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反应 D.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进行解答;‎ B、根据盐酸的性质进行解答;‎ C、根据沉淀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反应进行解答;‎ D、根据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故A错误;‎ B、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还有可能是金属,故B错误;‎ C、沉淀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反应,例如饱和石灰水升高温度温度后出现浑浊,故C正确;‎ D、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碳酸钠属于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的变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3.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 HC1气体 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 CO2‎ CO 通过灼热的Fe2O3‎ D CaCO3粉末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HC1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OH溶液和Na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能与灼热的Fe2O3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Cl易溶于水,CaCO3粉末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4.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Cu(NO3)2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根据实验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D.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 A、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Cu(NO3)2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M比铜活泼,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铜比银活泼,所以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故A正确;‎ B、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故B正确;‎ C、铜可能刚好与硝酸银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铜,故C错误;‎ D、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所以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金属可与盐酸反应,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 ‎ ‎ ‎15.下列各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B.‎ 水通电后分解 C.‎ 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D.‎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电解水实验;溶质的质量分数;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根据碱溶液加水稀释溶液pH的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关系、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以及物质间反应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的加水,则溶液的pH会减小,但是不会小于7,错误;‎ B、水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正确;‎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变,错误;‎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开始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沉淀生成,当盐酸反应完,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铜消耗尽,则沉淀质量不变,正确;‎ 故选BD.‎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与图象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4分)‎ ‎16.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 2N2 ; (2)3个硝酸根离子 3NO3﹣ ;‎ ‎(3)医疗上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 NaHC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3NO3﹣;‎ ‎(3)医疗上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盐是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HCO3;‎ 故答案为:(1)2N2;(2)3NO3﹣;(3)NaHC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 ‎17.自然灾害常常致使当地原有水源被破坏,寻找到的新水源需经检验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 ‎(1)新水源中难闻的异味,可添加活性炭除去,这是利用了活性炭有 疏松多孔 的结构.‎ ‎(2)水的酸碱度是饮用水的重要指标,饮用水的pH范围为6.5~8.5.测定的方法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净化后的水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标准比色卡 比较,即可测出水的pH.‎ ‎(3)经过净化后的水,还可以通过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请写出日常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具体措施: 洗菜水冲厕所或洗衣水拖地,或一水多用等 (写一条).‎ ‎【考点】水的净化;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性质解答;‎ ‎(2)根据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回答;‎ ‎(3)降低水硬度的常用方法是蒸馏和煮沸;‎ ‎(4)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很多,如:洗菜水冲厕所或洗衣水拖地,或一水多用、使用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 ‎【解答】解:(1)新水源中难闻的异味,可添加活性炭除去,这是利用了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2)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具体方法是: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 ‎ (3)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 ‎(4)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很多,如:洗菜水冲厕所或洗衣水拖地,或一水多用、使用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 故答案为:‎ ‎(1)疏松多孔;‎ ‎(2)标准比色卡;‎ ‎(3)煮沸;‎ ‎(4)洗菜水冲厕所或洗衣水拖地,或一水多用等(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注重基础,比较简单,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通过解答了解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 ‎1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某地区学生营养午餐摄入标准值(2016•齐齐哈尔三模)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是 乙 物质;‎ ‎(2)t‎2℃‎时,‎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 ‎95 ‎g.‎ ‎(3)t‎1℃‎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 大于 乙.(填“大于”或“小于”)‎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 ‎(2)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3)据该 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大小解答.‎ ‎【解答】解:(1)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是 乙物质;‎ ‎(2)t‎2℃‎时甲的溶解度是‎9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90g的甲,所以‎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最多溶解‎45g,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95g;‎ ‎(3)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即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乙的质量大于甲,则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大于乙;‎ 故答案为:(1)乙;(2)95;(3)大于.‎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 ‎ ‎20.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信息如图1所示,从图中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A .‎ A.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氧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6‎ C.氧元素有O2和O3两种单质 ‎(2)图2是硫化氢(H2S)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S+O22H2O+2S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利用分子构成,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分子个数,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完成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 A.氧的汉字名称偏旁是“气”,它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B.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则其核内质子数为8,故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无法获取氧元素可组成几种单质这一信息,故错误;‎ 故选A;‎ ‎(2)根据分子的构成,反应为物为2H2S和O2,生成物为H2O和S;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H2O+2S;故填:2H2S+O22H2O+2S.‎ ‎【点评】利用反应微观图中各物质分子的结构图,准确判断分子构成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 ‎ ‎21.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 HCl ,C的化学式是 Na2CO3 ;‎ ‎(2)C→E发生的反应属于 复分解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OH)2=CaCO3↓+2NaOH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所以B可能是盐酸,C是一种钠盐,且能与盐酸反应,所以C可能是碳酸钠,E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且能够与两种碱反应,所以E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所以B可能是盐酸,C是一种钠盐,且能与盐酸反应,所以C可能是碳酸钠,E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且能够与两种碱反应,所以E是二氧化碳,A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A是氢氧化钠,D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D可以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B的化学式是:HCl,C的化学式是:Na2CO3;‎ ‎(2)C→E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1)HCl,Na2CO3;‎ ‎(2)复分解;‎ ‎(3)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2.人体胃液中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胃液的pH通常在0.9~1.5之间.医生给病人甲开的药物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Al(OH)3],给病人乙开的药物成分中含有盐酸(HCl),试回答:‎ ‎(1)病人乙服用的药物,可用一种常见的调味品代替,这种调味品是什么?‎ ‎(2)请判断病人甲患病原因是什么?‎ ‎(3)写出用Al(OH)3治病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压轴实验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1)由题意“给病人乙开的药物成分中含有盐酸(HCl)”,盐酸为酸,则可由生活中的酸性调味品醋酸代替;‎ ‎(2)由题意“医生给病人甲开的药物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Al(OH)3]”此为碱性物质,主要为了中和酸的,故可知其病因;‎ ‎(3)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为氯化铝与水;则可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病人乙服用的药物,药物成分中含有盐酸(HCl),则可由生活中的酸性调味品醋酸代替,故为食醋;‎ ‎(2)给病人甲开的药物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Al(OH)3],此为了中和酸的,故可知其病因是胃酸过多;‎ ‎(3)用Al(OH)3治病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Cl+Al(OH)3=AlCl3+3H2O.‎ 故答为:(1)食醋;(2)胃酸过多;(3)3HCl+Al(OH)3=AlCl3+3H2O ‎【点评】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及其应用;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 ‎ ‎23.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 石油 和天然气等;‎ ‎(2)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请写出温室效应增强的危害及防止措施.(各写一点)‎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1)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2)根据信息: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分析解答.‎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石油.‎ 故填:石油.8636003‎ ‎(2)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破坏生态平衡,损害人体健康等.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地利用太刚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纸张,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等,来减缓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危害: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或淹没部分沿海城市或土地沙漠化或农业减产或破坏生态平衡或损害人体健康等,合理即可);‎ 措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的使用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点评】温室效应是社会的关注焦点,与之相关的考题也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 ‎ ‎24.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1907年他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如今塑料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1)塑料袋自发现起,被人类在各个领域大量使用,请说出塑料的两种优点;‎ ‎(2)塑料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果,于是“白色污染”开始泛滥,白色污染带来哪些危害?(写一点)‎ ‎(3)作为“向污染宣战”中学生的你,力所能及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写一条)‎ ‎【考点】塑料及其应用;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根据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进行解答.‎ ‎【解答】解:(1)塑料的优点:密度小、轻便;耐腐蚀;已加工;故填:密度小、轻便;耐腐蚀;‎ ‎(2)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等;故填: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等;‎ ‎(3)作为“向污染宣战”中学生,力所能及做的事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故填: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白色污染的概念和防止措施的掌握,由此可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 ‎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5分)‎ ‎25.化学实验要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在横线上填写以下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致使试管底部破裂 ;‎ ‎(2)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没有留水 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 ‎【考点】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加热固体时,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过程中由水生成,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据此分析.‎ ‎(2)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考虑.‎ ‎【解答】解:(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则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致使试管底部破裂.‎ 故答案为: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致使试管底部破裂.‎ ‎(2)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放少量水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正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 ‎ ‎26.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图②中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 药匙 ;‎ ‎(2)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②⑤①④③ ;‎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于标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18.2 ‎g;‎ ‎(4)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图1②中取用固态药品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砝码缺少一角,则称量的NaCl的质量减小,可以据此进一步分析对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情况.‎ ‎【解答】解:(1)图1②中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药匙.‎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②⑤①④③.‎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如图2,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10g+‎5g+‎3.2g=‎18.2g.‎ ‎(4)NaCl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据图可知,砝码的读数是‎10g,游码的读数是‎3.2g,但砝码缺少一角,说明砝码的质量小于‎10g,则称量的NaCl的质量小于(‎10g+‎5g+‎3.2g),则溶质质量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导致所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故答案为:‎ ‎(1)药匙;(2)②⑤①④③;(3)18.2;(4)小于.‎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7.(10分)(2016•齐齐哈尔三模)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锥形瓶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在装入药品前应先 检查装置气密性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或F (填字母代号),理由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 ,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导入;‎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对装置加以改进:把发生装置由B 改为C,其理由是 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题中仪器图回答;‎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装入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密度选择氧气的进口;(3)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对比C装置与B装置的不同分析其可以控制反应速率的原因 ‎【解答】解:(1)如图所示仪器①为锥形瓶;8636003‎ ‎(2)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进行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用图2装置收集时,氧气要从a端导入,空气密度比氧气小从b端导出;‎ ‎(3)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为了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将B装置改为C装置,对比二者发现C中多了注射器,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过氧化氢滴加的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度达实现得到平稳氧气流的目的.‎ 答案为:(1)锥形瓶;‎ ‎(2)2KMnO4K2MnO4+MnO2+O2↑;检查装置气密性;D或F;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a;‎ ‎(3)2H2O22H2O+O2↑;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属于中等难度试题,掌握氧气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方法以及实验的改进评价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2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他们在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酸碱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溶质是CaCl2‎ 猜想三:(2)溶质是CaCl2和 HCl .‎ ‎【实验设计与验证】‎ ‎(3)小猛同学设计用无色酚酞溶液验证“猜想一”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一” 不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其理由是 如果含有氢氧化钙,则酚酞试液变红色 ;‎ ‎(4)小华同学设计用碳酸钠溶液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气泡,后有 白色沉淀 生成.于是可以确定 猜想三 成立.‎ ‎【交流与反思】‎ ‎(5)经过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发现只需用下列一种物质就能验证得出以上三种猜想中的哪一种猜想成立,请在下列物质的选项中选择出你认为合理的物质是 B (填序号).‎ ‎ A.锌粒 B.紫色石蕊溶液 C.二氧化碳 ‎【拓展与应用】‎ ‎(6)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书写方程式,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根据反应的程度进行猜想:恰好反应、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 ‎(3)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4)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5)显碱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显中性的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反思拓展】从反应进行的程度考虑.‎ ‎【解答】解:(1)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提出猜想】溶质可能是CaCl2和Ca(OH)2,也可能是CaCl2,也可能是CaCl2和HCl.‎ ‎(3)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一”不成立”,其理由是如果含有氢氧化钙,则酚酞试液变红色;‎ ‎(4)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先出现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HCl,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钙,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三成立.‎ ‎(5)向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质是氯化钙和氢氧化钙;‎ 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溶质是氯化钙;‎ 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不仅考虑生成物有什么,还需要考虑反应物中什么物质过量问题,谁过量就含有谁.‎ 故答案为:(1)Ca(OH)2+2HCl═CaCl2+2H2O;HCl;‎ ‎(3)不成立;如果含有氢氧化钙,则酚酞试液变红色;‎ ‎(4)白色沉淀;猜想三;‎ ‎(5)B;‎ ‎(6)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实验设计的能力.设计实验时,可以从反应后的产物和其有关的性质着手.‎ ‎ ‎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29小题3分,30小题9分,共12分)‎ ‎29.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C12H22O11),计算:‎ ‎(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42 ;‎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8 ;‎ ‎(3)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2.1% .(精确到0.1%)‎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为12×12+1×22+16×11=342.‎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1)=1:8.‎ ‎(3)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2.1%.‎ 故答案为:(1)342;(2)1:8;(3)42.1%.‎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30.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100g,求:‎ ‎(1)所取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计算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根据稀盐酸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氯化氢的质量,根据氯化氢的质量可以计算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所取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以及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x ‎100g×7.3% y ‎==,‎ x=‎8g,y=‎‎11.7g 所取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0g 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6.5%,‎ 答: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6.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比较简单,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