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语文重庆卷逐题详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真题——语文重庆卷逐题详解

‎2014·重庆卷(课标语文)‎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毎小题3分,共12分)‎ ‎1.[2014·重庆卷]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屋檐下 绿草如茵 刀把子(bà) 相机行事(xiàng)‎ B.势利眼  卑躬屈膝  撒大网(sǎ)  博闻强识(zhì)‎ C.一溜烟  通货膨胀  狙击手(jū)  蓦然回首(mù)‎ D.辨证法  中流砥柱  沏茶喝(qī)  杀一儆百(jǐng)‎ ‎1.A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B.撒大网(sā);C.蓦然(mò);D.辩证法。‎ ‎2.[2014·重庆卷]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再全面的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也不能________膳食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损害。想要保持健康,更重要的是维持饮食的平衡以及适度运动。‎ ‎②在自然环境中怎样才能________病虫害的侵袭呢?与松树共生,就是杨树通过长期自然演化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③有些人严重缺乏安全感,他们把说谎作为一种自我________手段,总是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不愿自己的任何行为和心思被人知道。‎ ‎④现实生活中没有法外之地,互联网同样没有。查处淫秽网站,________网络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A.抵制  抵消  防御  抵御 B.抵消  抵御  防御  抵制 C.抵制  防御  抵御  抵消 D.抵消  抵制  抵御  防御 ‎2.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注意辨析近义词,弄清各个词语的意思。抵制:阻止某些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抵消:两种事物的作用因相反而互相消除。抵御:抵挡,抵抗。防御:抗击敌人的进攻。‎ ‎3.[2014·重庆卷] 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________。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________。朝着既定目标前进,________。‎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 ‎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 ‎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3.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做题时要结合语境,注意句子的前后关系。第一空处应填②,①中“则”是“就”的意思,不符合语境;第二空处填③,“它”代指前面的“机会”,联系紧密,且本句先因后果,表述恰当,如果用④句,中间陈述对象就会不一致;第三空处应填⑥,本句是条件复句。‎ ‎4.[2014·重庆卷]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重庆——德国杜伊斯堡,2011年开通的渝新欧铁路,横跨欧亚6国,为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打下了基础。‎ B.“玉兔号”月球车登月后需要一条“被子”御寒和一个“闹钟”唤醒,承担这两项任务的是它的供电系统——太阳翼。‎ C.小王正在专心致志地看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Ⅱ·家常》。叫她,不应;碰她,不理。她仿佛要从家常百味中体会人生百味。‎ D.她对着妈妈跺着脚大喊:“我的话你听见没有呀?干吗要做那么多事呀?你知道不知道我不需要你做那么多、管那么多呀?”‎ ‎4.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句中的破折号改为一字线。‎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2014·重庆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拉善用简洁的函数表达真理,欧拉公式至今仍被认为是最具美感、最有魅力的公式之一。他还曾写下《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 这位天才给后人有益的启示:探究真理的动力中饱含着对美的追求,科学之美可诱发出科学家无限的创造力。‎ 尽管科学家们对科学美的阐述大多是零散的、即兴的,但不难看出他们对科学之美的肯定和重视。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读出音乐般的美妙”,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从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见出生物世界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科学家杨振宁则用高适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他还以虹与霓为例描述科学之美:小时候看虹和霓,被极美的表面现象所吸引,长大懂得测量后发现这种现象的物理原因,体会到了一种极深层的理论架构的美。‎ 在这些大科学家眼里,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是人们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超越感,是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愉悦自由的心理体验,是促使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重要原动力。‎ 科学美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选择,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比如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美中获得启示, 后来被实验证实;物理学家卢瑟福探索原子结构时有种直觉,感到原子核是一颗“小太阳”;哥白尼在观察太阳系运动时这样描述:“太阳乘坐宝座率领着它周围的行星家族。”正是这些审美想象,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引导着他们前往成功的彼岸。‎ 反观我们的现实,科学美却被有意无意地冷落甚至剥夺,近乎一件奢侈品。备受推崇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已异化为机械的题海战术,孩子们很难在大量做题中享受数学的韵律之美。 在科研领域,不少人急功近利,失去了探寻更高层次的科学美的机会。‎ 正如但丁所说,美是真理的光辉。漠视科学的美感,就很难探寻到真理的内核。在教育中,如果先让孩子欣赏“虹与霓”的现象美,再引导他们去探究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否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在科研中,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对美的追寻之心,把单调枯燥的实验变成美的探险,或许更容易到达真理的彼岸。在科普活动中,多一些日升月落、星辰闪耀、火箭腾空而起的美感体验,可能会让普通人更加崇尚自然、走近科学。‎ 科学本来就是美的,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应是充满新奇体验的美的旅程。‎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科学美”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科学家探究科学真理对极深层理论架构的美的体会和感悟 B.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和科学家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超越感 C.研究科学过程中受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启发产生的审美想象 D.促使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追求美、探索美的重要原动力 ‎5.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A、B、C三项揭示的是“科学美”的内涵,而D项说的是“科学美”的作用。‎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关于科学成果的表述符合原意的一项是(3分)(  )‎ A.欧拉的《音乐新理论的尝试》以数学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呈现了科学美 B.欧几里德的数学专著《几何原本》具有音乐般的美妙品格 C.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论具有唐诗“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般的境界 D.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经实验证实出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 ‎6.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理解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重在根据选项内容比照原文中的有关句段进行理解。B项比照第二段第2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读出音乐般的美妙’”,说明了“《几何原本》具有音乐般的美妙品格”,表述符合原意。A项比照第一段第2句“他还曾写下《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原文只表述了《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与艺术美相结合,并没有说呈现了科学美,属于无中生有。C项比照第二段第3句“科学家杨振宁则用高适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原文说用高适的诗句来描述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并没有说反粒子理论具有这样的境界。D项比照第四段第2句“比如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原文表述的是这一假说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中得到启示,而不是通过实验去证实它具有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 ‎7.作者说,学习数学时机械的题海战术很难让人享受到数学的韵律之美,你赞同吗?结合原文提供的信息说明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答案] (1)赞同。‎ ‎(2)美是真理的光辉,学习数学会有韵律美的体验和感悟。‎ 机械的题海战术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使孩子们失去了探寻科学美的机会。 ‎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的句子的理解,属于结合语境,筛选整合信息题。先回答赞同或不赞同,再说明理由。根据原文信息可以肯定学习数学会有音律美的体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提出“在科研领域,不少人急功近利,失去了探寻更高层次的科学美的机会”,而机械的题海战术,同样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它也使孩子们失去了探寻科学美的机会。‎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014·重庆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 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 虽然,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 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欷歔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虞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 ‎【注】 ①南宫:指“礼部”。②浼: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     除:台阶 B.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 但:只要 C.群丐请从之任所 之:前往 D.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 间:间或 ‎8.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可采用代入法与排除法解答,结合上下文,采用语境分析法可知,D项中的“间”是“偷偷地”的意思。‎ ‎9.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  )‎ A.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 ‎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 ‎ 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9.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前提是读懂题干和原文(尤其是选项的翻译)。A项中第一句是群丐感谢来懋斋先生的话,并非侠义的体现。B项中第二句体现的是先生才华出众,并非是说他的品行。D项中第二句是说由于群丐的帮助,来懋斋先生破获了重要案件,所以此句的阐述对象是群丐,而非来懋斋先生。故选C。‎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佳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10.A [解析] 慷慨,在文中是“胸怀大志”的意思,它在古文中没有“大方,不吝啬”的意思;另外原文第一段只讲了亲友碍于情面,表面上答应而心里不愿意,选项却说成“背弃”先生,言过其实。‎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2014·重庆卷]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所 憎 者 有 功 必 赏 所 爱 者 有 罪 必 罚 存 善 天 下 鳏 寡 孤 独 振 赡 祸 亡 之 家 其 自 奉 也 甚 薄 其 赋 役 也 甚 寡 故 万 民 富 乐 而 无 饥 寒 之 色(选自《六韬·盈虚》)‎ ‎11.(1)翻译 ‎ ‎[答案] ①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②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 ‎[解析] 注意重要词语和句式:①“是”,这。“区区”,小事。“吾侪”,我们。“是区区者”,判断句。“何难之有”,宾语前置句。②“甫”,刚刚。“亲故”,亲戚朋友。“肩摩踵接”,肩挨肩,脚跟脚。‎ ‎(2)断句 ‎[答案]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解析] 断句要注意首尾的标志词、句式等。“憎”“赏”与“爱”“罚”相对,可断开;“自奉”“薄”与“赋役”“寡”相对,可断开;虚词“故”前可以断开。‎ ‎[断句译文]即使是平时憎恶的人,他有了功劳也一定给予他奖赏;对于平时喜欢的人,如果他犯了罪也一定给予他处罚。对于百姓中的鳏寡孤独者,养活他们让他们生存下去;对于遭受天灾人祸的人家,及时给予他们救济。他自己的俸禄也很微薄,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劳役也很少,所以天下的老百姓富足快乐而没有挨饿受冻的面容。‎ ‎[参考译文]‎ 来懋斋先生,家里极为贫穷,但是胸怀大志,有过人的节操。参加乡试后,登举人榜。打算赴京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然而盘缠不足。乡里习俗,按照旧例凡是有人临时缺少盘缠的,可以召集七八个亲友,(让他们)每个人各向发起人出一份钱,由发起人为每人立约签字,大家付给资金。事情结束后再一个个还给大家,乡里人把它叫作“打会”。不久,来懋斋先生说:“不如成立一个会来筹集盘缠。”于是他连续好几天奔走于亲朋故友的家门,才得到了七八个人的认可。然而都是因为碍于情面不能推辞的,勉强表面答应而心里却并不愿意。到了那一天,来懋斋先生黎明就起来了,洒扫庭阶,备好酒菜,恭候大家光临。谁知到了傍晚,也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来到他家里立约。‎ 这时有一群乞丐路过他家,看见先生家里摆放着杯盘,认为一定有喜事。于是都聚集在门外,争着想得到吃剩的饭菜。这时候,先生的饥饿感和愤恨之情交织在一起,于是出门对这群乞丐说:“‎ 我在这里设宴摆下酒席,其实是因为礼部的考试时间接近了,要赴京师但是没有盘缠,想借助宴请亲朋好友的集会来筹集资金,解决燃眉之急。怎知亲朋好友都负约,今天都食言了,以致我的酒菜都成了摆设。既然如此,与其让鱼肉腐烂,不如大家一起吃个痛快。大家来就座,我作为东道主,请大家开怀畅饮。”于是这群乞丐进屋喝酒吃肉,饭饱之后,不一会儿他们对先生说:“我们是小人,承蒙先生赏赐酒食,这本来已经是非分之想了。我们今天想问一下,从这里到京师需要多少银两?”先生说:“只要使(我)在路上不挨饿,能平安抵达京师就行了。”他们应声回答说:“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一路上)旅馆的主人赞叹他们的义气并对他们的行为感到惊异,都多送给他们食物。到了京师以后,这群乞丐分头行乞,用行乞所得的钱财供给先生应试的费用。考试结束后,来懋斋先生果然中了礼部考试的进士,能够出京做某地的县令,按照惯例回乡省亲。这群乞丐也敦促他回去。‎ 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先生也是用很平常的态度对待他们。然而过了几天将要去上任时,乞丐们想跟着他到上任之地。先生担心有不合适的地方,又担心会背弃先前的情分。正在犹豫的时候,有精明的人似乎早就窥察到了先生的想法,就说:“先生做官,自己做自己的官;我们行乞,自己乞讨自己的。只要有能够尽犬马之劳的地方,我们愿意尽余生之力帮助您。至于其他生活方面的事情,我们绝对不敢玷污先生,况且那样做也是我们自己玷污自己啊。请不要再三考虑了,先生以为怎么样?”‎ ‎(这群乞丐随先生)抵达任所之后,都到各处去行乞,只有在黄昏时分潜入官署向先生问安罢了。先生也随时资助他们,然而他们常常不接受。当时县里盗贼很多,乞丐们暗中侦探,因此先生能屡屡破获重要案件。等到颁发赏银时,榜文挂出几个月,最后也没有来认领的。而先生也因为政绩卓著而闻名,由上级举荐升为郡守了。先生本来是书生,对迎来送往的烦琐之事不耐烦,又淡薄于功名利禄,于是以双亲年迈为由请求还乡。(先生)辞官后,打算为乞丐们谋划点生计,他们竟然都避开他走了。先生每每向他人说起这些,就唏嘘落泪,感到非常遗憾。然而,这样的乞丐,可以称得上是丐侠了。‎ ‎12.[2014·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 赠 燕 ‎[清]张 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 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答案] (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剥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者将燕子当作人来写,写它不忍花落,着意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的花朵,燕语呢喃,好像向人诉说着千般心情,这描写中有作者的想象,是虚写;“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是实写,虚实结合;“最难消王谢堂前憾”‎ 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是用典的手法。 ‎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花落”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怜惜花朵故衔花修补房梁上的花朵,实际上也是作者托物言情,表达自己的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和王导、谢安家族的没落来抒发痛衰之情。‎ ‎13.[2014·重庆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蚕丛及鱼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2)城上高楼接大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13.[答案] (1)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2)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3)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 ‎[解析] 本题考查《考试说明》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注意容易写错的字“飐、羡、遨”。‎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2014·重庆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 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 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 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⑬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刪改)‎ ‎14.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答案] (1)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志向却与众不同;‎ ‎(2)古城人不理解陈皮匠的选择。‎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句的含意应遵循“以文解文”的原则,即在原文该句的上下文甚至全文中寻求答案。从本段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陈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他是个有文化且聪明灵巧的人,这样一个人选择做皮匠可以看出他人生志向的与众不同。从说话人的角度看,他们不能真正理解陈皮匠的选择。结合上下文,从这两个方面答题。‎ ‎15.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答案] (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 ‎(2)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环境的特点和作用。从第②段中的有关句子可概括出古城“古奥”“有传统文化色彩”“历史丰厚”等特点。本题要求分析古城环境的描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第②段中最后一句点出了哪怕是绱鞋掌钉的小皮匠也有古城人的恬静与自信,由此可以得出古城为人物性格的形成提供了特定的环境依据这一要点。‎ ‎16.陈皮匠的藏书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予以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答案] (1)内容与古城文化、家族历史紧密相关,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充史志》《保宁府志》《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等。‎ ‎(2)数量多:陈皮匠用大半生的时间收集老书,教授及其助手在书房忙活六小时,陈皮匠用十多天才把书整理完。‎ ‎(3)具有研究价值: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筛选整合的能力。首先找出原文中与藏书相关的内容。列举的书名可以判断出藏书内容的特点即与古城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教授待在藏书室的时间以及皮匠收集书、整理书的时间可以看出书籍数量之多;教授对书极高的评价可以看出藏书的研究价值。由此可得出陈皮匠的藏书的特点有三个方面:数量多、与古城文化历史有关、有研究价值。‎ ‎17.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不少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 (1)陈皮匠藏书不只是爱好,其心愿更在于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荣光;‎ ‎(2)他并非专家,难以深究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 ‎(3)他认真阅读了牟教授的论文和相关评论,认定牟教授是能进一步挖掘藏书价值的人。‎ ‎[解析] 从陈皮匠看,藏书的心愿是想让别人了解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荣光,自己能力有限,难以如愿;而牟汉达教授写出学术论文,能挖掘藏书的价值,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因此陈皮匠把藏书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18.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答案] (1)评价:‎ ‎①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 ‎②其他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度有失偏颇。‎ ‎(2)探讨:‎ 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 ‎[解析] 由文章第⑫段可以看出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陈皮匠面对商机时恬静淡泊,一心守护传统文化,但也 有无奈;而以其他古城人为代表的功利派,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答案要由两部分组成,他们的态度各是什么,如何评价他们的态度。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要结合全文思考,通过塑造人物,记述事件,反映或揭露什么社会问题,批评或抨击什么,赞扬或歌颂什么。作者重点塑造了陈皮匠这个人物形象,肯定了他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同时批判了当下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现象。‎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2014·重庆卷] 下边一段话中有三个句子,其中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句子需保持原意。‎ ‎①现在的重庆夜景,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更加璀璨夺目,已进入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②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点点灯火流光溢彩,宛若天上繁星散落,把山城打扮得如梦似幻,仿佛人间仙境。③有人将夜晚的山城形容为灯山,这是因为山城轮廓分明、层次清晰;又有人将绕城的两江比喻为灯河,这是因为江中碧波倒映出满城灯火。‎ 有语病的句子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2分)‎ 针对语病的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答案] 有病的句子是: ①‎ 针对语病的修改: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现在的重庆夜景,更加璀璨夺目,重庆(它)已成为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第①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语序不当,第二处是末句无主语,需要补出。‎ ‎20.[2014·重庆卷] 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答案] 示例: 就像百米短跑起步一样,如果起步跑慢了,后面的跑步也往往会落后他人;人生的起步从一开始就要跑好。‎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之仿写。可依照“就像……一样,如果……,……都会……;……从一开始就要……”的句式结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仿写。 ‎ ‎21.[2014·重庆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雾是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出现雾时,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95%,含水量一般为0.1~1克/立方来,形成人们的视觉障碍,一般情况下,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千米,而轻雾能见距离在1千米到10千米之间,给人朦胧缥缈的感觉。‎ 霾由空气中浓度较大、直径很小的烟、尘等颗粒组成,它们形成悬浮体弥漫于空中。 出现霾时,虽然没有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现象,但大气混浊,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 水平能见距离明显缩短,一般在10千米以下,给人不甚透明的感觉。‎ ‎(1)概括雾和霾的不同点,要求:16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雾和霾的相同点,要求:16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答案] (1)成分、相对湿度、能见度不同。(2)都是悬浮体,都会造成视觉障碍。‎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压缩语段,按要求应先筛选信息,再概括答题。注意审题,明确要求。概括雾和霾的不同点与相同点,都要求在16字以内。‎ 筛选雾和霾的不同点:“雾……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相对湿度大于……水平能见距离……;霾……烟、尘等颗粒组成,……相对湿度小于……不甚透明……” 概括为“成分、相对湿度、能见度不同”。‎ 筛选雾和雾的相同点:“雾……悬浮体……视觉障碍……朦胧缥缈……;霾……悬浮体……能见距离明显缩短……不甚透明……”据此概括为“都是悬浮体,都会造成视觉障碍”。‎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2014·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 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22.[写作指导]‎ 本命题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至关重要。一般有几个主要人物就有几个立意的方向,一件事情的成败有几个原因往往就有几个立意的方向。‎ 本材料中的游客没有租成满意的房子,原因是打扫房屋时没有将可能伤人的玻璃碎片和其他垃圾分类处理。这是游客不懂为他人着想的表现,或者说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游客处理事情不注重细节的表现。‎ 在房东的心目中,游客是一个自私或者是粗心或者不懂得遵守规则的人,如果租房给他,可能会给房间埋藏其他未知的危险,这样会对下一位租客造成不便。老人的这种做法是想告诫游客,做任何事情不仅要为他人着想,更要细心,要特别注意安全,祸患常起于忽微。‎ 据此可以立意“要懂得为他人着想”“关爱他人,更要讲原则”“安全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处处要守规则”,等等。‎ 考生立意后,可以联系现实,摆事实,讲道理,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联系身边的人物,诸如亲友、邻里、老师、同学等人的事迹,写一篇记叙文。就文学体裁而言,可以是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也可以是小说、剧本等。当然立意也还可宽泛些,比如从房东老人的角度思考,谈“关爱与责任”“善良与宽容” “尽职与原则”等皆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