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7含解析
2016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鹏程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为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成“绿色奥运”,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焚烧作物秸秆 B.公交车改用清洁燃料 C.治理工地扬尘 D.化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排放 3.化学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提高牛奶的含氮量,可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B.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但不能和硫酸铵混合使用 C.纤维素无法被人体吸收,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毫无意义 D.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由它的着火点决定,而与氧气的浓度无关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氯化钠 B. 滴加液体 C. 过滤液体 D. 加热液体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是11 B.它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 D.原子序数是11 6.为防治碘缺乏症,我国广泛推广食用含碘盐,即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3 C.+4 D.+5 7.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安全常识 B 生活知识 瓦斯爆炸──天然气引起 煤气中毒──CO引起 硬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高 蜂窝煤易于燃烧──与空气充分接触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物质分类 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 CO炼铁──还原性 空气──混合物 河水──氧化物 A.A B.B C.C D.D 8.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4X↑+2O2↑,则X的化学式为( ) A.NH3 B.H2 C.H2O D.HCl 9.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NH4Cl,Na2CO3和HCl,若只用一种试剂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应选用的试剂是下列的( ) A.NaCl B.Ca(OH)2 C.H2SO4 D.NaOH 10.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NH3 H2O 足量的浓H2SO4,洗气 B NaCl 泥沙 加水过滤,蒸发结晶 C N2 O2 加入木炭,点燃 D NaOH溶液 Ca(OH)2 加入适量K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1.向含有CuCl2、Zn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一定为( ) A.Cu B.Cu和Zn C.Cu和Fe D.Cu、Zn和Fe 12.如图,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将t1℃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摄氏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在t1℃时,M、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二者相等 D.将t2℃时,M、N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摄氏度,两溶液中均析出晶体 13.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的稀硫酸,分别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同时放入等质量的金属粉末X、Y.观察到从反应开始后至反应结束托盘天平的指针始终偏向左边.则金属X、Y分别是( ) A.X:Al Y:Fe B.X:Zn Y:Fe C.X:Zn Y:Al D.X:Fe Y:Zn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6分) 14.选择C.H.O.K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空格上. (1)一种可燃性气体_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 (3)一种酸______; (4)可做化肥的一种盐______. 15.当乙醇(C2H5OH)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超过80mg/100mL(每100mL血中含有80mg乙醇)时会影响人的驾车能力.已知饮用某啤酒大杯0.56L,会使乙醇含量升高30mg/100m L.回答: ①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 ②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答案保留一位小数); ③小明饮用了3大杯上述啤酒后,其体内每100mL血液中乙醇的含量升高______mg,是否影响他的驾车能力?______(填写“影响”或“不影响”) 16.目前,经济发展大力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 (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请你另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______. 17.2005年,“西气东输”工程为青岛市送来了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城市煤气中通常含有CO气体,煤气与天然气相比,煤气的主要缺点是____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煤气,天然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______,它的优点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与推断(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8.(1)SO2和NO2都能溶于雨水形成酸雨而破坏环境.为减少酸雨的产生,有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囱建高;③在酸化的土壤中加水;④燃料脱硫;⑤开发新能源.其中有效的措施是______(填序号). (2)已知SO2能溶于水生成亚硫酸:SO2+H2O=H2SO3,亚硫酸的性质与碳酸相似.为了探究S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现提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我能完成填空. 提出假设 实验方案和现象 实验结论 假设水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在一朵紫色小花上滴几滴蒸馏水,小花不变色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______ 将一朵紫色的小花直接放入盛有SO2的集气瓶中,小花不变色. ______ ______ ______ 假设成立 19.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______; (2)F→G的反应类型______;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F→E:______;F→B:______; (4)指出B的一种用途______. 四、计算(本题包括1一小题,共7分) 20.在一烧杯中盛有Na2CO3 和NaOH的混合物15g,向其中加入100g水,固体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入石灰水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滴入石灰水时,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______; (2)当滴入石灰水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3)计算当滴入石灰水至图中B点时,求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01%) 21.将铜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粉末11.2g放入烧杯中,当加入稀硫酸100g时,氧化铜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8g,(不考虑过滤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损失). (1)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1%) (2)求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16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鹏程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7)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为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成“绿色奥运”,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焚烧作物秸秆 B.公交车改用清洁燃料 C.治理工地扬尘 D.化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排放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 【分析】焚烧作物秸秆能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环境;使用清洁燃料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化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排放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 【解答】解:A、焚烧作物秸秆能够污染环境.错误; B、公交车改用清洁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正确; C、治理工地扬尘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从而改善空气质量.正确; D、化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防止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化学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提高牛奶的含氮量,可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B.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但不能和硫酸铵混合使用 C.纤维素无法被人体吸收,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毫无意义 D.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由它的着火点决定,而与氧气的浓度无关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A、根据三聚氰胺对人体有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铵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判断. C、根据纤维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进行判断. D、根据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进行判断. 【解答】解:A、三聚氰胺对人体有害,因此不能用三聚氰胺提高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所以A错误. B、中铵态氮肥能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散发出去,会降低肥效,所以B正确. C、纤维素在通过消化道时却可以吸水膨胀起来;膨胀的纤维素一方面通过来刺激和加强胃、肠蠕动,使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加强;另一方面还可以把食物中不能消化的某些成分、消化道的分泌物、肠内细菌和机体代谢中产生的富有物质都拖裹起来形成粪便;纤维素在肠道中发挥着“清道工”的作用,所以C错误. D、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及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氯化钠 B. 滴加液体 C. 过滤液体 D. 加热液体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进行分析解答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壁.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否则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和加热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托盘天平称物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因此称量固体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 C、没有完成“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滤液会溅出,故错误; D、根据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和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因此图中加热液体的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是11 B.它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 D.原子序数是11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本题,同时要明确11、Na、钠、22.99的含义. 【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提供的信息可知:钠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钠为金属元素,故B错误; C、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C错误; D、钠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1,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看图回答最简单的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6.为防治碘缺乏症,我国广泛推广食用含碘盐,即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3 C.+4 D.+5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x+(﹣2)×3=0, 解答x=+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7.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安全常识 B 生活知识 瓦斯爆炸──天然气引起 煤气中毒──CO引起 硬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高 蜂窝煤易于燃烧──与空气充分接触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物质分类 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 CO炼铁──还原性 空气──混合物 河水──氧化物 A.A B.B C.C D.D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硬水与软水;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分析】A、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B、硬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高,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氢气燃烧的发热量高,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D、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河水中含有多种成分. 【解答】解:A、瓦斯爆炸是甲烷引起的,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故A正确; B、硬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高,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B正确; C、氢气燃烧的发热量高,能用于高能燃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用于炼铁,故C正确; D、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河水中含有多种成分,都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4X↑+2O2↑,则X的化学式为( ) A.NH3 B.H2 C.H2O D.HCl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O4N2↑+Cl2↑+4X↑+2O2↑,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然后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O4N2↑+Cl2↑+4X↑+2O2↑,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N原子 2 2 H原子 8 0 Cl原子 2 2 O原子 8 4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4个分子中含有8个H原子和4个O原子,则每个X的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C. 【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9.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NH4Cl,Na2CO3和HCl,若只用一种试剂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应选用的试剂是下列的( ) A.NaCl B.Ca(OH)2 C.H2SO4 D.NaOH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铵根离子和碱混合反应会生成氨气,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没有明显现象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氯化钠和三种物质都不会反应,故A错误; B、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故B正确; C、硫酸和氯化铵、盐酸都不会反应,不能鉴别,故C错误; D、氢氧化钠不会与碳酸钠反应,和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就可以鉴别. 10.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NH3 H2O 足量的浓H2SO4,洗气 B NaCl 泥沙 加水过滤,蒸发结晶 C N2 O2 加入木炭,点燃 D NaOH溶液 Ca(OH)2 加入适量K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OH)2能与适量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向含有CuCl2、Zn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一定为( ) A.Cu B.Cu和Zn C.Cu和Fe D.Cu、Zn和Fe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锌>铁>氢>铜.由题意可知,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说明滤渣中含有铁,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不能与氯化锌反应.当有铁剩余时,说明氯化铜全部参加反应,滤液中无氯化铜,有生成氯化亚铁和原来的氯化锌.因为“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所以滤出的固体一定为Cu和Fe.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灵活应用,只有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如图,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将t1℃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摄氏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在t1℃时,M、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二者相等 D.将t2℃时,M、N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摄氏度,两溶液中均析出晶体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升高温度M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所以将t1℃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 C、在t1℃时,M、N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二者相等,故C正确; D、将t2℃时,M、N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N物质不会析出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的稀硫酸,分别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同时放入等质量的金属粉末X、Y.观察到从反应开始后至反应结束托盘天平的指针始终偏向左边.则金属X、Y分别是( ) A.X:Al Y:Fe B.X:Zn Y:Fe C.X:Zn Y:Al D.X:Fe Y:Zn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所学的金属与酸得到氢气的规律,从铁、铝、锌三种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考虑,质量相同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金属置换出的氢的质量越少.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每生成一克氢气与需要这几种物质的比为:Zn为1:32.5,Al为1:9,Fe为1:28,因为金属质量相同,所以相同质量的金属中铝置换的氢的质量最多,铁次之,锌最少.由题意可知,托盘天平的指针始终偏向左边,说明左边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比右边少,而且右边托盘里的金属要比左边托盘里的金属活动性强.在所给的四个答案中,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C.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6分) 14.选择C.H.O.K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空格上. (1)一种可燃性气体 H2(合理即可)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 (3)一种酸 H2CO3 ; (4)可做化肥的一种盐 K2CO3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氢气具有可燃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其化学式为:H2(合理即可).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3)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碳酸符合要求,其化学式为:H2CO3. (4)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是可做化肥的一种盐,其化学式为:K2CO3. 故答案为:(1)H2(合理即可);(2)CH4;(3)H2CO3;(4)K2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分类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15.当乙醇(C2H5OH)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超过80mg/100mL(每100mL血中含有80mg乙醇)时会影响人的驾车能力.已知饮用某啤酒大杯0.56L,会使乙醇含量升高30mg/100m L.回答: ①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12:3:8 ; ②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13.0% (答案保留一位小数); ③小明饮用了3大杯上述啤酒后,其体内每100mL血液中乙醇的含量升高 90 mg,是否影响他的驾车能力? 影响 (填写“影响”或“不影响”)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①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②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解答; ③根据题意:啤酒大杯0.56L,会使乙醇含量升高30mg/100m L,及含量超过80mg/100mL时会影响人的驾车能力,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16=12:3:8; ②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3.0%; ③根据题意:啤酒大杯0.56L,会使乙醇含量升高30mg/100m L,及含量超过80mg/100mL时会影响人的驾车能力, 小明饮用了3大杯上述啤酒后,其体内每100mL血液中乙醇的含量升高为:30mg×3=90mg; 90mg/100mL>80mg/100mL;所以影响他驾车能力; 故答案为:①12:3:8;②13.0%; ③90; 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与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 16.目前,经济发展大力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矿物燃料的燃烧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植物的光合作用(或海水的吸收) ; (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② ;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请你另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 随手关灯(或步行代替乘车) .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分析】(1)二氧化碳的来源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自然界中主要是植物的光和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2)火力发电大量的消耗矿物燃料,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故此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3)只要举出节能减排的做法即可. 【解答】解:(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矿物燃料的燃烧,矿物的大量燃烧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自然界中主要是植物的光和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矿物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 (2)改革高耗能,研制新兴能源,减小用电量,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而火力发电大量的消耗矿物燃料,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故此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故选②; (3)只要举出节能减排的做法即可, 故答案为:随手关灯(或步行代替乘车). 【点评】此题是一道环保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节能环保这一主题,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7.2005年,“西气东输”工程为青岛市送来了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城市煤气中通常含有CO气体,煤气与天然气相比,煤气的主要缺点是 有毒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煤气,天然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 氢气 ,它的优点是 洁净,无污染 .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分析】根据题意甲烷燃烧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经已知,书写方程式时要注意条件和配平; 可从煤气、天然气和氢气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经告诉,关键书写要按照要领书写.CH4+2O2CO2+2H2O 天然气CH4无毒,CO有剧毒,氢气燃烧不会污染环境,煤气和天然气燃烧会加重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有毒;氢气;洁净、无污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书写化学方程式及有关环境保护知识. 三、实验探究与推断(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8.(1)SO2和NO2都能溶于雨水形成酸雨而破坏环境.为减少酸雨的产生,有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囱建高;③在酸化的土壤中加水;④燃料脱硫;⑤开发新能源.其中有效的措施是 ①④⑤ (填序号). (2)已知SO2能溶于水生成亚硫酸:SO2+H2O=H2SO3,亚硫酸的性质与碳酸相似.为了探究S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现提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我能完成填空. 提出假设 实验方案和现象 实验结论 假设水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在一朵紫色小花上滴几滴蒸馏水,小花不变色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假设S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将一朵紫色的小花直接放入盛有SO2的集气瓶中,小花不变色. SO2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假设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在一朵紫色小花上滴几滴H2SO3(或将喷过水的紫色小花伸入盛有SO2的集气瓶中),紫色小花变红色 假设成立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分析】(1)根据酸雨产生的原因可以判断减少形成酸雨的方法来分析;(2)根据题干信息:SO2能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为了验证亚硫酸能够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硫和水的作用,因此要设计的实验有二氧化硫本身不显酸性,因此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花变色;水是中性液体,也不能能使干燥的石蕊花变色;而二氧化硫和水共同作用产生的碳酸显酸性,能够使能使干燥的石蕊花变色;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可以通过类比设计实验即可. 【解答】解:(1)①少用煤作燃料就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②把工厂的烟囱建高不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③在酸化的土壤中加水不能消除显酸性的物质;④燃料脱硫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⑤开发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2)二氧化硫本身不显酸性,因此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花变色;水是中性液体,也不能能使干燥的石蕊花变色;而二氧化硫和水共同作用产生的碳酸显酸性,能够使能使干燥的石蕊花变色;故设计实验如下: 提出假设 实验方案和现象 实验结论 假设水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在一朵紫色小花上滴几滴蒸馏水,小花不变色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假设SO2 将一朵紫色的小花直接放入盛有SO2 SO2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的集气瓶中,小花不变色 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假设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在一朵紫色小花上滴几滴H2SO3(或将喷过水的紫色小花伸入盛有SO2的集气瓶中),紫色小花变红色 假设成立 故答案为:(1)①④⑤; (2) 提出假设 实验方案和现象 实验结论 假设S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SO2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假设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在一朵紫色小花上滴几滴H2SO3(或将喷过水的紫色小花伸入盛有SO2的集气瓶中),紫色小花变红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雨知识及其如何设计实验、正确判断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方面的内容. 19.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 Cu(OH)2、Ba2SO4 ; (2)F→G的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F→E: 3C+2Fe2O34Fe+3CO2↑ ;F→B: 2CuO+C2Cu+CO2↑ ; (4)指出B的一种用途 用作导线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碳、铁、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和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解答】解:碳、铁、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和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A、B、C、D、E、F、G、H、I分别是氢气、铜、硫酸铜、硫酸钡和氢氧化铜、铁、碳、二氧化碳、氧化铜和碳酸钙; (1)D是Cu(OH)2、Ba2SO4. 故填:Cu(OH)2、Ba2SO4. (2)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化合反应. (3)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4Fe+3CO2↑,2CuO+C2Cu+CO2↑. 故填:3C+2Fe2O34Fe+3CO2↑;2CuO+C2Cu+CO2↑. (4)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作导线. 故填:用作导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计算(本题包括1一小题,共7分) 20.在一烧杯中盛有Na2CO3 和NaOH的混合物15g,向其中加入100g水,固体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入石灰水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滴入石灰水时,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有白色沉淀生成 ; (2)当滴入石灰水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 Na2CO3和NaOH (写化学式); (3)计算当滴入石灰水至图中B点时,求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2)当滴入石灰水至图中A点时,碳酸钠没有和氢氧化钙完全反应,碳酸钠有剩余,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当滴入石灰水至图中B点时,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根据生成的沉淀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计算即可. 【解答】解:(1)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钙的颜色为白色.故答案为:白色; (2)当滴入石灰水至图中A点时,碳酸钠没有和氢氧化钙完全反应,碳酸钠有剩余,故烧杯中溶液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溶质是Na2CO3、NaOH.故答案为:Na2CO3、NaOH. (3)解:设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OH的质量为y Na2CO3+Ca(OH)2═CaCO3↓+2NaOH 106 100 80 x 5g y x=5.3g y=4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10g﹣5.3g+4g=8.7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85% 答案:(1)有白色沉淀生成; (2)Na2CO3 和NaOH; (3)6.8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图形分析反应的进程、抓住“三点一趋势”(起点、拐点、终点和图象的变化趋势)、分析图象中所给数据的含义、正确的运用有关数据解决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所在. 21.将铜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粉末11.2g放入烧杯中,当加入稀硫酸100g时,氧化铜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8g,(不考虑过滤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损失). (1)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2)求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混合物与稀硫酸的质量和去掉所得溶液的质量,就是混合物中铜的质量; 进而可以计算出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 由氧化铜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 由铜的质量、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和混合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由氧化铜和稀硫酸的质量,根据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 11.2g+100g﹣108g=3.2g 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11.2g﹣3.2g=8g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为 8g×(×100%)=6.4g 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85.7% (2)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CuO+H2SO4=CuSO4+H2O 80 98 8g 100g×x =,x=9.8% 答:(1)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7%.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难度较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