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小说阅读及答案
中考小说阅读优化训练(第1期) 第一篇 命运随时可以拐弯 孙道荣 ①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他,避之唯恐不及;老师也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他的父母,一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生计,想管也管不了。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 ②这是个偏僻的山区学校,贫穷是笼罩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共同特征,每年,学校都会拟定一份名单报给当地教育局,以方便那些好心的捐助者选择资助对象。 ③很显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上这份名单,有幸被选上名单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学校会在每个名字的后面,附一份该同学学习和表现情况的材料,这是关键的一张纸,很多捐助者就是据此选择他们要帮助的孩子。因此,能上名单,就意味着不但可能得到一份资助,而且,也是一份“荣誉”,它说明了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 ④又一批名单报上去了。 ⑤一天早晨,还没有上课,他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早走进学校。在班主任的办公室外徘徊了许久,他下定决心,走了进去。他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张纸片,递到老师面前,“老师,这是我昨天收到的汇款单,是一位上海的叔叔捐给我的学费。谢谢老师!” ⑥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也收到了捐助?而老师清楚地记得,报上去的名单里,根本没有他的名字啊! ⑦老师接过汇款单细看,收款人果然写着他的名字。虽然心存疑惑,老师还是决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班同学。 ⑧当老师在班级上宣布这一消息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都齐刷刷投向他。疑惑,羡慕,感叹,什么表情都有。而第一次被这么关注,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腰板挺得笔直。他从来就没有坐得这么正过。 ⑨这天,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捣乱,每一堂课,听得都非常认真。 ⑩放学了,他才收拾书包,跟在同学们的身后,走出学校。这是他难得一次没有早退,按时放学。 ⑾他惊人地变化着,不再迟到,不再早退,不再恶作剧,不再四处捣蛋。 ⑿上课时,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听老师讲课。老师提问时,他第一次举手发言。月考时,他的试卷上,第一次没有出现刺眼的红色…… ⒀班主任对他做了一次家访。 ⒁他拿出了一沓信。“这都是资助我的叔叔寄来的。”他忽然有点不好意思,“叔叔在信中说,是老师推荐我的,老师在推荐信里说我是努力、上进、优秀的孩子。我没想到老师会这么夸我。”他偷偷瞄了一眼老师,黑黑的脸,泛出红晕。“叔叔还说,他会一直支持我上学,直到我上大学。我不会让老师和叔叔失望的。”他紧紧地咬着嘴唇。 ⒂老师一脸迷茫,这份推荐信显然不是他写的。怎么会这样呢?老师也想不明白。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彻底改变了。老师坚定地拍拍他的肩膀。 ⒃谜底直到几年后才揭开。他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资助人也赶来庆贺。班主任老师私下里问资助人,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他这样一个问题学生? ⒄资助人一脸不解,你们的推荐表上写的是优秀学生啊!资助人正好带来了最初的那张推荐表。 ⒅班主任一看,上面潦草地写着许光军,那是另一名学生。而他的名字叫许辉。(14分) 12.文章开篇点出“他是一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从全文看这样写的用意何在?(3分) 13.认真阅读本文,梳理出文章的故事情节。(3分) 他是一个问题孩子→ → → →谜底揭开 14.你怎样理解文章第三段划线句子中“荣誉”一词的含义及作用?(3分) 15.文章描写了主人公受助后的一系列变化,这样写有何意义?(3分) 1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主人公“命运拐弯”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二)(14分) 12.(3分)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使情节有起伏,使故事发人深省。 13.(3分)学校上报受助名单 他得到了捐助 受助后他发生了转变 14.(3分)说明学校和老师对一个学生的肯定;突出“荣誉”对后进生的巨大激励作用{揭 示出本文主人公转变的原因。 15、通过前后对比,形象鲜明地突出“荣誉”对后进生发生转变的激励作用,突出了主题。 16、根本原因是问题学生自己的改过自新和勤奋努力,其他原因有学校和老师对他的肯定,资助人对他的物质自助和精神鼓励。 第二篇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8.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3分) 9.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2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4分) lO.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4分) 11.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5分) 答案:(二)(18分) 8.(3分)“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每个要点计1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 (1)(2分)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2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2分),形象描绘出搭车“青 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1分),表现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1分)。(意思 相近即可) 10.(4分) 参考示例1: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先前“青年”一系列“偷东西”的行为最后却发现是“青年”的善举,“坏人”原来是好人,结局出人意料,而细节的交待又和前面相照应,使结局又在情理之中。 参考示例2: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以“我”的感受收束全文,突出了我在知道真相后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更引起读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赏析角度正确计2分,分析恰当计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11.(5分)主题:小说嘲讽了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相信善良,彼此信任。(2分) 看法:(3分) 参考示例:社会的和谐需要信任和真诚。虽然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很多积弊,“农夫和蛇” 的故事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善良和美好,拒绝信任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 (主题归纳正确计2分,意思相近即可;结合现实谈看法计3分,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篇 一枚大头针 汪志 ①陈刚是一家私营脱水蔬菜厂的老板,公司80%以上的产品出口。这天,他接到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紧急电话,说有一个外商准备在全市的私营脱水蔬菜厂中选择一家重点投资,这几天就来考察。另外,会长告诉他,近期国际市场对脱水蔬菜需求量大,叫他加大生产数量。 ②陈刚马上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这几天质量方面千万不能出纰漏,一定要争取到外商的投资合作。”可会后不到一个小时,包装车间主任就风风火火地闯进陈刚的办公室,说一个叫朱凤的女员工发现别在护袖上的一枚大头针不见了,可能掉进了半成品或成品的蔬菜中。陈刚慌了,赶紧跑到包装车间。那个叫朱凤的女员工刚才被车间主任训斥后正在不停地哭泣,见陈刚来了忙赔不是:“老板,这完全是我的错,可以扣我的工资,但千万不要开除我。我一家老小还等着我的工资呢!” ③陈刚问:“你确定那枚大头针掉进了半成品或成品中而不是别处?”朱凤点点头。 ④“不开除你?想得倒美,赶快收拾东西,准备走人!”一旁的车间主任嚷起来。陈刚望了一下朱凤:“那枚大头针掉进去的事别人知道吗?”朱凤摇摇头。陈刚又问:“那你为什么不隐瞒而立即报告了呢?”朱凤哭哭啼啼地说:“我想,不能误了外商投资的大事啊!” ⑤陈刚一挥手,立即通知全线停机,从正在包装的半成品和上千件成品脱水蔬菜中寻找那枚大头针。车间主任连忙摆手:“老板,这至少要一天时间啊。我们的损失得多大啊——不就是一枚大头针吗?” ⑥谁知陈刚大吼一声,指着车间主任骂道:“你胡说!我宣布,从现在开始你被解聘了,赶快到人力资源部办理退工手续。”他对着哭泣的朱凤说:“从现在起,你行使车间主任一职,另外奖你5000元。” ⑦什么?朱凤将大头针掉进脱水蔬菜中不仅没受到任何处罚,还升官得奖金?一时全厂议论纷纷,但绝大多数员工站在陈刚的一边。 ⑧可经过一天的寻找,哪有那枚大头针的影子。尽管如此,陈刚还是封存了那些半成品和成品,组织人员继续寻找。 ⑨第二天,会长领着一个老太太来到陈刚的办公室,一进门,会长就笑眯眯地告诉陈刚,外商已经选择了你们作为合作伙伴。陈刚一愣——人家外商还没来考察呢。会长哈哈大笑起来:“已经考察过了,就是昨天发生的那起大头针事件。”他一指那个老太太:“这就是外商萨莎女士。” ⑩萨莎女士从挎包里拿出一张纸,递到陈刚的手里,竖起大拇指用熟练的汉语说道:“你是我们最信任的合作伙伴。”陈刚接过那张纸一看,原来是昨天解聘那个车间主任、提拔和奖励朱凤后张贴在公告栏上的那张公告。 (11)原来,萨莎女士一到陈刚的脱水蔬菜厂,就听到员工们议论纷纷,继而看到那张公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最终,选择陈刚作为她投资合作的重要伙伴。至于那枚大头针,两天后最终在一件成品中被找到,被封存的所有半成品和成品也顺利“解冻”。 (选自2011年3月27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9.这篇小小说围绕“一枚大头针”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10.当听说大头针可能掉进半成品或成品脱水蔬菜中后,车间主任是“风风火火地闯进陈刚的办公室”,陈刚是“赶紧跑到包装车间”,请分析“闯”、“跑”的表达效果。 11.朱凤冒着被扣工资甚至被解聘的风险,报告自己不慎将大头针掉进脱水蔬菜中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她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12.车间主任担心停机寻找丢失的大头针损失太大,应该是为企业利益着想,陈刚为什么还 要解聘他? 13.萨莎女士为什么会选定陈刚作为“最信任的合作伙伴”? 答案:(一)小小说(13分) 9.(3分)⑴车间主任报告一名女员工护袖上的大头针可能掉进了脱水蔬菜中(0.5分);⑵陈刚到车间调查处理“大头针事件”(1分);⑶萨莎女士暗中考察,最终选定陈刚为合作伙伴(1分);⑷两天后,在一件脱水蔬菜成品中找到了那枚大头针(0.5分)。 10. (2分)“闯”说明车间主任感到事关重大,应立即报告(1分);“跑”说明陈刚认为事关大局,要立即处理(1分)。 11.(2分)⑴为人诚实,不隐瞒自己的失误(1分);⑵有大局意识,不因为自己的失误影响企业吸引外商投资的大事(1分)。 12.(3分)车间主任虽然是为企业利益着想(0.5分),但是他忽视了食品安全,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2分),所以陈刚解聘了他(0.5分)。 13.(3分)⑴萨莎女士通过“大头针事件” (1分),看出陈刚是一个讲诚信、重质量、有远见的企业领导,所以选择了他(2分)。 第四篇 榜 样 秦 俑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学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咱这破村?” “学校不是少了老师么。” 【A】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不安: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 【B】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C】校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顾不上擦掉泥巴,就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咱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来源:学科网]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D】后边就传来轻轻的嘀咕:“ ”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一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全县教师的榜样呢…… (选文略有改动) 18.认真阅读小说,将峰子的主要活动补充完整。(6分) 告别同学→ →回到家里→ →答乡亲疑问→ →获得嘉奖 19.得知峰子决定回乡教书后,【A】处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表现了他 和 的复杂心理;【C】处校长“……只是汪了泪,……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则反映了他 的心理。(6分) 20.【B】处划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这里既反映了乡村 的特点,又衬托了峰子 的品质。(2分) 21.联系上下文,试写出【D】处“嘀咕”的话。(2分) 22.峰子是一位有着“悲壮”色彩的主人公,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表现他的“悲”和“壮”,请各举一例并作简要点评。(6分) (1)“悲” (2)“壮” 答案:(三)18.回县报到 面见校长 动员流生(6分,每空2分。概括合理均可) 19.惊愕(出乎意料) 失望(无奈) 激动(6分,每空2分。言之有理均可) 20.贫穷落后 立志乡村教育高尚(2分,每空1分,言之有理均可) 21.上了大学又怎样啦,还不照样回家教书种地……(2分,言之有理均可。) 22.“悲”示例:①往年寒暑假,峰子一回家,总有人请他吃饭教课,而决定回乡教书的这年暑假却没有人请他,乡亲对他态度的前后反差之大,令人心酸。②“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一个“暴”字,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到校人数急剧下降的情况,这种情况让他始料不及,间接写出了此时的峰子已成为家长心中的“坏榜样”,令人痛心。③家长的嘀咕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这里写出了峰子动员流生时,家长们的冷漠无知深深地戳伤了峰子的心。 “壮”示例:①“头也不回”写出了峰子放弃到省晚报做记者的机会,回乡教书的毅然决然。②面对乡亲对峰子回乡教书的疑问,他“爽快”地回答“是”。“是!”独词成句,掷地有声,写出了峰子回乡执教的坚定与自豪。③“……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看似轻松俏皮的话语表现了峰子扎根农村教育的庄重选择。(6分,每点3分。点评合理均可) 第五篇 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美]凯瑟琳·比恩 洪帆 译 一天下午,我正在厨房做饭,16岁的儿子安东尼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进来,我警惕地抬起头。安东尼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最近我们每次见面气氛都很紧张,争吵随时一触即发。这次他又会有什么问题?音乐?朋友?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妈妈,比利·寇根有一条银色的裤子,我也要一条。” “为什么?”我搞不懂他的这种追星行为。 “妈妈,比利·寇根是‘碎南瓜’乐队的主唱。‘碎南瓜’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跟一个外星人讲话。这些天来,我俩正为了这个“碎南瓜”乐队闹得不开心。 安东尼跟我说好话,央求我,我全都置若罔闻。看到我不为所动,他一屁股坐下来,把脸扭到了一边。 “你到哪儿去买?”我没好气地说,“可能全城都没有卖的。” “那我就自己做,但你要借钱给我。” “忘了它吧,儿子。这辈子你大概就只穿一次。”我断然拒绝。 但是,我心底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然而,我最终还是近乎顽固地拒绝了。 令我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下午安东尼提着一个白色的大包走进家门,看着他把那个大包扔到桌子上,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一米布6美元98美分,”他嘻嘻笑着说,“我向朋友借的钱。”原来,安东尼不但买了布料,连做衣服所需要的别针、纸样、衬布、拉链等也全都买齐了。“妈妈,现在,我该怎么做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安东尼13岁时,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我教过他缝纫,那时,我还是他心中的偶像。学会缝纫后,他自己亲手缝制过一条当时流行的裤子。 “你只需要告诉我怎样开始就行了,妈妈。”他的眼睛盯着我。 我暗暗叹了一口气,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发亮的银色布料,然后,我们一起摊开那几张纸样。 “我想把拉链露在外面,不要盖边。”他说。 “这个我可不会做。你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安东尼耸耸肩,自己就做起来了,而且速度还不慢。第二天中午,他就开始缝裤兜了。看着他低头忙碌的样子,一丝温柔悄悄地潜入我那赌气的心。我不由自主地给他指导,参与缝制。安东尼抬起头,我们相视一笑。我讲起一些往事:有一天你玩得太累了,在饭桌上睡着了,一头把脸扎进了意大利面条里;3岁时,你卖了收集来的木瓦片赚了你的第一个一美元……安东尼听了大笑起来。 一针一线,把布料缝成了裤子,也把“碎南瓜”乐队的崇拜者和他爱管闲事的老妈的心重新连在了一起,把我们处于边缘的关系再次缝紧。四天时间,我们紧张的关系得到了彻底的修复。 安东尼在周末前就穿上了那条银色的裤子,他没有只穿一次,而是经常穿。他的几个朋友也很喜欢这条裤子,纷纷拿钱给我,要我帮他们做。“那是安东尼自己做的。”我自豪地告诉他们。 以后的日子里,虽然安东尼还会惹我生气,但每当我想起和安东尼在旧餐桌上度过的这段美好时光,心里很快就会原谅他。 (选自《齐鲁晚报》2010年4月12日,有删改) 13.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口口——口口——口口 14.文章多处为母亲修复母子关系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15.你是怎样看待安东尼这个形象的?(4分) 16.小说以“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三) 15 13 3 拒绝(反对)——理解(支持)——自豪 14 4 ①“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表明母亲为是否答应儿子的 要求而犹豫。②“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输掉这场战争”, 暗示母亲对儿子的固执感到无奈,产生了动摇。③“我暗暗叹了一口气, 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发亮的银色布料。”叹气和铺开布 料,表明母亲在行动上已开始让步。④“一丝温柔悄悄地潜入我那赌气 的心。…‘悄悄地潜入”,表明母亲逐渐包容、理解安东尼。(找对一处1 分,分祈1分) 15 4 安东尼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他自立、热情、冲动。(2分) 他的自立和热情值得肯定。然而,他追星狂热,过于冲动、固执,不可 取。(2分) 16 4 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暗示母子关系的修复;引起读者的想象,含蓄地表 达了加强沟通,互相理解,共享美好时光这一主题。 第六篇 驯马 ①巴图的马屡次在那达慕上摘金夺魁,他自创的驯马经也被牧马人奉为宝典,声名播于草原内外。 ②茶余饭后,众人面肃神凝,席地团坐,巴图“吸溜”喝一口奶茶,环视张张古铜色脸孔,便摇唇鼓舌,声情并茂大讲驯马经。 ③仔马两岁分群单饲,食槽每月要垫高两拳,这样马才能昂首挺胸,颈长俊美。马圈更有讲究,白日马粪不能扫除,尽管让马在上面站立吃草,这样马蹄才能长得丰满圆润,否则长成片状马蹄,马就不能跳高驰远。夜晚歇息,要把马粪清理干净,这样马的皮毛才能光滑无垢,鲜亮无味。 ④马至三岁,要练走。选平整草场,驯马手掌控缰绳,不快不慢,让马找对步子。这样训练一个月,就要摆上椽子,不远不近,固定步伐。驯马手骑马跨越,马怕磕腿,前蹄深弯几近肚腹,后蹄自然跟进……时间一久,马就把这种步子固定下来。这样驯出的马,跑动平稳,四个蹄子跑出两条直线,骑手若回视蹄花,千里马的蹄花必是十三朵…… ⑤巴图驯马几十年,从未见过十三朵蹄花的千里马。至多是九朵!唉——九朵! ⑥谁知,也就在那年三月,巴图真就发现了一匹千里良驹。 ⑦巴图和众牧人凌晨赶至牧场驯马,就见马群自地平线涌出,太阳恰挣脱草海羁绊,金色的光芒给群马披上了一层外衣。万马丛中,只见火龙驹通体炭红、长鬃披拂,一马当先,向牧场驰来。 ⑧巴图面露惊喜,抚掌赞叹,好马,好马,真正的千里马! ⑨火龙驹显然已过驯化年龄。巴图心跳加速,细细打量火龙驹,大喜过望——火龙驹腰身挺直,蹄大腿细,肌肉柔和健美,神俊异常……火龙驹真是天生的千里马! ⑩驯马先需吊马熟马,先要把马关进两丈高的围栏里,要饿。马饿一天,驯马者一手拿胡萝h,一手拿笼套,马吃萝卜时被套上笼头,相熟后就被牵走了。 ⑩巴图凑近火龙驹,火龙驹机警地踏起小碎步,试探着靠近吃卜,当见巴图递上马笼头,突然两耳一竖,触电般“咴咴”怪叫,两只前蹄亦直竖起来,骇得巴图远远避开。骑手们动手要抓火龙驹,火龙驹打着响鼻,鬃毛乱拂,旋身凌空尥几个蹶子,场内尘土飞扬,几个骑手也退下来。 ⑥众人一时无计,就在栅栏外喝酒摔跤相戏。巴图每摔倒一人,都大声唱挑战歌、跳鹰之舞步……火龙驹竟停住急躁的脚步,打量得胜的巴图,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起来。 ⑥第三日,巴图走近火龙驹,火龙驹吃了几口胡萝卜,竟主动把头伸进笼套里。它伸出舌头舔巴图的手背,还用自己的毛脸蹭蹭巴图的光脸……巴图顺势跃上马背,打一声唿哨,栅栏外几名骑手会意,纵马飞驰。火龙驹也撒蹄猛追,巴图连连挥鞭催马,火龙驹仰首长嘶,长鬃倒竖如旗,仿佛凭空有股神奇的力量注入体内,几个飞跃竟冲在马队前面,一溜巨大的烟柱被它甩在身后。火龙驹蹄声嗬嚼,极富韵律,若壮士击鼓,又似仕女弹琴。巴图沐浴春风,像扯帆行船,回视蹄花,赫然绽放的竟是十三朵…… ⑩巴图喜不自胜,到达终点,滚鞍下马,颤抖着抚摸火龙驹额头,火龙驹却前蹄一软,跌倒在地。巴图大惊,定眼却见火龙驹嘴角涌血,瞬间洇红草地……眼见得就不能活了。 ⑧巴图方悟,火龙驹吊饿三天,体力不支,咬破血管才使呼吸畅快,争下第一。 ⑩巴图双膝跪地,涕泪交流,火龙驹把巴图当朋友,却焉能料到,这个比赛只是巴图想杀去它的傲气。 ⑩巴图葬了火龙驹,再不驯马,倒是他的驯马经还在草原流传。 (选自《青年文摘》2011年第ll期,有删改) 12.开头四段叙写巴图的驯马经对后文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2分) 13.梳理小说情节,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4分) 巴图驯马声名远播→ → →火龙驹赛场夺冠一火龙驹力尽而死 14.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一溜巨大的烟柱被它甩在身后。 15.简要赏析下面句子。(3分) 火龙驹蹄声嚼嗬,极富韵律,若壮士击鼓,又似仕女弹琴。 16.巴图驯马致使千里马力尽而死,这个故事让我们想到了韩愈《马说》中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分) 答案:12.为下文写巴图驯千里马作铺垫。 解析:开头四段详细介绍了.巴图的驯马经的内容,但他从未驯过千里 马,这就为后文写巴图驯千里马作了铺垫。 13.巴图发现火龙驹 巴图驯火龙驹 14.“甩”,抛开,扔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表现出火龙驹奔腾速度之快。 1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蹄声极富韵律之感,突显了火龙驹飞奔的节奏美。 16.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