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版 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精品学案(第6单元 准确把握人物精神)
1 自主探究 夯实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詈.骂(lì) 辗.转(niǎn) 羞赧.不一(nǎn) 信手拈.来(niān) B.惬.意(xiá) 乳酪.(lào) 通衢广陌.(mò) 掎.角之势(qí) C.膏腴.(yú) 围歼.(qiān) 矢志不渝.(yù) 斐.然成章(fěi) D.归宿.(sù) 星宿.(xiù) 强.人所难(qiǎnɡ) 并行不悖.(bèi)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抱负 闲遐 神采 和颜悦色 缠绵悱恻 B.决窍 安详 延伸 寥寥无几 踯躅不前 C.耽搁 推诿 倾轧 改斜归正 玩世不恭 D.气概 赡养 谄媚 一筹莫展 愁眉苦脸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也没有另外哪一个作曲家可以先以他的乐曲的阴柔之美使得听众完全溶化在缠绵悱恻....的 境界里,而后突然以铜号的猛烈声音吹向他们,带着嘲讽似的使他们觉得自己是真傻。 B.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 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C.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一蹴而就。 D.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蒙田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蒙田奋斗的一生是这 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B.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 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C.在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 距更大。 D.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 的单身老人的倔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A.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也不知道是什么车次?但我一定会去接他,他和我是情同手足的 好兄弟啊。 B.他的生平是属于那些不容叙述——无终无极的生命之一。 C.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向市场投放了纪念车型——特锐·激情——同时还展开了“推荐用户可 获赠车模”和“装饰件优惠”等活动。 D.“大桥要通车了,我们还有很多艰巨的任务要完成。”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 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答案:B 6.对下列作家作品的陈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自画像》的作者蒙田是法国人,著名思想家、散文家。 B.维克多·雨果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他的《悼 念乔 治·桑 》选自《外国散文名篇选读》。 C.《卡莱尔》的作者爱默生是美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诗人。 D.《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萧伯纳是英国戏剧家,著有《巴巴拉上校》等。 答案:B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悼念乔治·桑 (法)雨果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后,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 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 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 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这真是崇高的 变容。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 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伟大的 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 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 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 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 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 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 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 3 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 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 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 谁带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 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灭了,另一 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 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 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 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 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 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们。 米谢莱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 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煞的天才。正由于这样,革命才得以 完全。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 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 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为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 (姚远 译) 1.文中说:“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灭 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请分别写出“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另一种事物” 的含义。 答案:“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是指一切真理和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一种事物”是 指肉体。“另一种事物”是指思想。 2.作者说:“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案:因为乔治·桑所处的时代正倡导性别平等,她以她的杰作和伟大思想证明了妇女可以 拥有男性所拥有的禀赋,乔治·桑正是时代的需要。 3.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 (2)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 (3)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答案:(1)乔治·桑虽然去世了,但她伟大的思想却让我们有更深的认识。 (2)作者不想把乔治·桑的伟大作品再一一列举。 (3)越是受到热情赞美的伟大人物越容易受到一些卑劣的侮辱和 攻击 。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沉痛哀悼乔治·桑的逝世,高度评价了乔治·桑对她的时代和她的国家作出的伟大贡 献。感情哀婉细腻,催人泪下。 B.作者认为乔治·桑虽然去世了,但她的伟大思想将像火炬一样永照人间,将成为人类文明 的一部分。 4 C.本文语言简洁而内涵丰富,行文流畅而富于变化,整句、散句配合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 D.文中说乔治·桑完美无缺不仅是因为她有伟大的心灵、伟大的头脑和崇高的心胸,而且因 为她的诗才、她的杰作,以及由此而受到的憎恨、侮辱和抨击。 E.倒数第二段用对比手法表现乔治·桑与埃德加·基内、米谢莱留给人们的东西不一样。 答案:BC 拓展运用 一、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梵高的坟茔 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西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 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和饥饿。梵高一生卖 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 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椅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 我们唱出了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 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 建筑前用生命对这不平的社会作了一次壮烈的 抗议 。 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当 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 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 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 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迎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象?这 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无穹的日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 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 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远离了传统审 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惰性,这 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 一个永恒 的谜 。 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后所有豪 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 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极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 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抔黄土,覆盖着常青 的蕃藤。公墓寂然无声,所有的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 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 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四周。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 忘却的。 1.阅读第二段的有关内容,回答: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位“艺术殉道者”? 2.在第三段中,作者提到罗丹和莫提格里昂尼这两位艺术大师的创作情况,这里用了一种什 么表现手法?这样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阅读第三段,回答:梵高的艺术创作有哪三个 特点 ?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A.文章第三段说,“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 这句话的意思是:梵高的画风填补了美术史的空白,开辟了色彩学和美学的新领域。 B.文章最后提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意思是一个人生前的荣耀 不过是过眼云烟,等待他的往往是死后的寂寞,而伟大的艺术家却永远被人铭记和景仰。 C.第五段说“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四 周”。这句话的意思是:梵高坟茔远离城市的喧嚣,他的灵魂可以享受这里的一片宁静与芬 芳。 D.古往今来的画家,车载斗量不可胜数,然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 二类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第三类则是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之力驱动着画笔作画,梵 高属于第二类。 E.梵高用自裁的方法来抗击命运固然不值得称道,但他对艺术的执著与真情却给后来的艺术 家带来无尽的启示。 F.梵高死后的荣耀说明真正的艺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像好酒一样,存放越久,味道 越 醇 。 答案:(一)1.答案:梵高的艺术无人欣赏,贫困饥饿的他只好自杀来抗议这不公平的社会。 2.答案:反衬或对比。突出梵高清白无瑕的生活和朴实淡泊的画风。 3.答案:①取材于平凡的事物;②感情真挚自然,绝无矫饰;③充满对人生的批判和对命运 的抗争;④手法神奇,色彩高妙,构图超绝。 4.答案:C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悼玛丽·居里 (德)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 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 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 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 20 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 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 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严肃的外貌,很容 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 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其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的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 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之下对工作的热忱 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 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5.第一段第二句中的“后者”指什么? 6.第三段中那些不接近居里夫人的人发生误解的原因是什么? 7.第四段,居里夫人取得伟大的科学功绩有哪两个条件? 8.第五段,爱因斯坦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二)5.答案:指单纯的才智成就。 6.答案:因为社会的严酷使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所以她的外貌很严肃。 6 7.答案:①大胆的直觉;②在极端困难下对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8.答案:希望知识分子学习居里夫人,把欧洲引向光明的未来。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伏尔泰(摘录) (法)雨果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存的。他离开人世时已年登耄耋,他著述 极富,肩负着最荣耀也最艰巨的责任,那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在咒骂与祝福声中 溘然长逝:被旧时代所诅咒,又受到未来的祝福,这二者都是至高无上的光荣。他不仅是一 个人,他是整整一个时代。 这位伟人所生活的八十四个年头,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 命年代。他诞生时,路易十四尚在王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他的襁褓映 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则投射着从大深渊里透出的最初光芒。 在这轻薄无聊、凄惨忧郁的时世下,伏尔泰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家的联合 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 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的邪恶混合体。让 我再说一遍,伏尔泰独自一人,向社会上一些邪恶的联合力量宣战,向这茫茫的恐怖世界宣 战,并与之搏斗。他的武器是什么呢?是那轻若微风而重如霹雳的一枝笔。 他用这武器进行战斗,用这武器赢得胜利。 让我们一齐向伏尔泰的英灵致敬吧! 伏尔泰胜利了。他发动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战争,一场以一敌众的战争,一场气壮山河的 战争。这是思想向物质作战,理性向偏见作战,正义向不义作战,被压迫者向压迫者作战; 这是善之战,仁爱之战。伏尔泰具有女性的温柔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 际的心胸。 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 他把黎民百姓提高到尊严的地位。他教化、慰抚、播种文明。他承受了一切威胁、辱骂、迫 害、毁谤。他还遭到了流放。但是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讽刺战胜 专横,以嘲弄战胜宗教的自命一贯正确,以坚韧战胜顽固偏执,以真理战胜愚昧无知。 我刚才说到微笑,我要在这里停一停。微笑,这就是伏尔泰! 在伏尔泰之前,只有以某国元首来命名时代的先例。伏尔泰比国家元首更高,他是各派 思想的元首,一个新的纪元以伏尔泰开始。从此我们感到,最高的统治力量就是让一切被理 性思考。文明曾服从于武力,以后,文明将服从于思想。王权和宝剑折断了,光明取而代之。 这就是说,权威已经变换为自由。 自此以往,高于一切的是人民的法律和个人的良心。作为一个人,我们要行使权利;作 为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责。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两方面的进步是明确分开的。 让我们在他神圣的墓前鞠躬致敬。 …… 让十八世纪来帮助十九世纪吧。 9.“这二者都是至高无上的光荣”中的“二者”指代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10.作者认为伏尔泰“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 55 字。) 11.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了他哪三个方面的特点?分点简要回答。 12.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合的两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是雨果为纪念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讽刺作家伏尔泰逝世 100 周年在伏尔泰墓前发表的演讲。 B.路易十四时代之后,法国进入了伏尔泰时代。 7 C.伏尔泰除了面对一切敌人之外,还要面对没有觉醒、愚昧落后、没有文化的群盲的“强力”。 D.18 世纪的思想要比 19 世纪进步,因此,要让 18 世纪来帮助 19 世纪。 E.作为一个公民,既要行使权利,又要履行义务,在这两方面都必须取得进步,这也是伏尔 泰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 答案:(三)9.答案:被旧时代诅咒;受到同时代的人和后世子孙的祝福(答“受到未来的 祝福”不完整)。 10.答案:答案:伏尔泰的一生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时代, 他是各派思想的元首,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11.答案:他仁爱、教化、慰抚、播种文明;面对敌人不屈不挠、坚定不移;讽刺、幽默的 战斗风格。 12.答案:CD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7 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 1928 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奥地利)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 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 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 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 听保姆或村妇讲过的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 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 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 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 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 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 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 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 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 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 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 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 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丘上摘下一朵花留 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 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 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 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3.《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思路和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14.作者为何称托尔斯泰墓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15.用精要的语言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并找出第二段中第④⑤⑥句话与第一段中 8 相呼应的句子。 16.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17.作者在表现托尔斯泰墓那种“逼人的朴素”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四)13.答案:思路是:先总述托尔斯泰坟墓的宏伟、感人(第一句话);再介绍坟 墓(“这块将被后代……亲手栽种的”);然后从树的来历,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小的时候” 到结尾)。全文共分三层。 14.答案:作者一方面着力写托尔斯泰墓的平常朴素,另一方面是在积极颂扬托尔斯泰的伟 大人格。这坟墓完全是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建成的。它深深地打上了托尔斯泰人格的印痕, 或者说它直接呈现托尔斯泰的人格——平民化的朴素。声名盖世的托尔斯泰苦嗜朴素,追求 朴素的生活方式,连安排自己最后的安息地也忘不了选择朴素。朴素是他人格呈现的象征, 所以,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15.答案:环境和形状特点: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土丘,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 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在几株亲手栽 种的树阴下。第二段中第④⑤⑥句话与第一段中第三句话相照应,前后文脉一致,突出了人 们对托尔斯泰的无限敬意。 16.答案:这是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反衬比较,显得具体,有说服力。 17.答案:作品不仅用直接描写的方式,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即通过描写 凭吊者在托尔斯泰墓前的态度、举止和情绪反应来表现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 二、表达交流 18.把下面五句话,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顺序是(只填序号)_________。 ①任何新的知识,取得的途径只有一条,那便 是学 。 ②只学而不“习”,即使学到了一些知识,也是不牢靠的。 ③但是学了,懂得了,并不等于掌握和拥有这些知识。 ④要使这些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就必 须“习” 。 ⑤有人不理解“习”的重要性,学得多,甚至什么东西都学,却不肯付出经常温习的时间, 结果是随学随忘,收不到成效。 答案:①③④⑤② 19.假如真的有时空隧道,使你能回到历史,你最想对话的名人是谁?请发挥想象,写一篇 文章。 答案: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