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年版高考历史专练三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与中国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三轮达标练习
专练三 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与中国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一、选择题 1.(2013·肇庆模拟)春秋战国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其中政治体制的“变”体现在 ( )。 ①从禅让到世袭 ②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③从井田制到私有制 ④从 宗 法制到官僚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结合所学知识,②④符合题意;①在夏朝时出现,③不属于政治变革,故选D。 答案 D 2.(2013·湖北联考)学者裴钰认为中国近代文明应该从19世纪开启,并强调:“我 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 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 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 近代文明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解析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转型。从材料信息“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可知,该战争使清王朝被迫卷入到世界之中,中国被迫开放,被动地步入近代世界。故该战争是中国新的社会转型的开端。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3.(2013·福州质检)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 个 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 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这里的“分界线”突出表现在( )。 A.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 B.颁布《临时约法》,实行政党政治 C.鼓励发展工商,实业救国成为潮流 D.断发易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 题干描述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即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A项正确;B、C、D三项虽然都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但都不符合题干“分界线”的含义,均排除。 答案 A 4.(2013·佛山质检)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从农耕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 B.总结性科技成就显著,西学东渐已经开始 C.内阁制度具备了近代政体的基本特征 D.批判性进步思潮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的时代特征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A项是在鸦片战争以后;C项表述错误;D项对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表述也错误。明清时期总结性科技成就显著,西学东渐已经开始,故选B。 答案 B 5.(2013·德州联考)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 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向近代化转变的。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 A.深受外部的影响 B.有继承地发展 C.艰巨曲折地发展 D.在沉沦中上升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由材料中“不是在 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向近代化转变 的”可知,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深受外部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6.(2013·云南三市联考)中国在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 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 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一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出中 国( )。 A.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B.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解析 市场经济的发展仍然需要计划,A项错误;B、D两项材料无从体现;从“国家计划委员会”到“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变化,反映出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C项正确。 答案 C 7.(2013·黄冈模拟)1984年,中共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把增 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 式的经济责任制。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把改革的中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规范发展模式,提高发展速度 C.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管理方式 D.为形成对外开放格局作物质上的准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时期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推动生产力发展。故选C项。 答案 C 8.(2013·河北质检)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 大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 解析 注意图表上的时间:1981~1989年,解读信息可看出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排除A;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促进农业的发展,与题意不符;图表不能看出是经济特区,排除D项。 答案 C 9.(2013·南京二模)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 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 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 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 )。 A.分权制衡 B.虚位元首 C.议会权力至上 D.责任内阁制 解析 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找到了材料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答案 C 10.(2013·海淀适应性训练)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领域出现了一次重大变革。这 场变革的具体表现有( )。 ①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开始形成 ②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③欧洲商路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④大量金银流入,造成了物价上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注意题干中“商业领域”包括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①②③④都是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影响,所以全选。 答案 A 11.(2013·北京朝阳区模拟)16到19世纪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西欧国家而言 是( )。 ①传统的农耕经济走向最后辉煌 ②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世界市场形成 ③ 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 ④人类生存基础由农业向工业转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16到19世纪西欧国家阶段特征。16到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不断成长、壮大,到18世纪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故①不正确,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2.(2013·豫北七校联考)“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 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 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 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解析 从材料中的“20世纪50年代后”“ 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可知,“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A项正确。B、C两项时间不符合,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2013·汕头模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迄今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崭新阶段。一个半世纪以来,各种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演出了一幕幕规模宏大的历史悲喜剧。” “在20世纪中期那段岁月,我们发现世界正处于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与世界自从15和16世纪中古世界崩溃衰亡而近代世界奠定基础以来所经历的任何变化相比,也许都更加深刻,更加广泛。”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简要说明15和16世纪“近代世界奠定基础”的表现。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崭新阶段”,请以西方为例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中20世纪中期世界“更加深刻,更加广泛”的变化。 解析 本题从多维角度多种史观的视角下,综合考查不同阶段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及对世界的影响及中西方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要求学生视野要广阔、概括力要强、时间范围要扣得准。第(1)问,15和16世纪为“近代世界奠定基础”,即人类社会呈现出向近代化的世界过渡的历史阶段特征,应从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角度,联系所学知识,从经济(生产方式)、科技思想文化、世界各地联系、世界市场等方面来归纳这些阶段特征的具体表现。第(2)问,联系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的重大事件,从政治、经济、世界市场、生产力水平、思想、科技文化等角度概括。第(3)问,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巨变通过列强侵华,也导致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产生变化。中国的变化可从列强侵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从官方到民众的主要阶层,从积极、消极方面,全面归纳其影响。第(4)问, 20世纪中期世界“更加深刻,更加广泛”,可从政治(世界格局)、经济、思想、科技文化艺术等角度概括。 答案 (1)表现: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也可),人文主义兴起;②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或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各地联系加强);③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答出任意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说明:①政治:新一轮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兴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②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巴黎公社革命发生。③经济:工业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等也可得分);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⑤思想: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⑥科技文化: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大发展;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流行。(答出任意4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影响:①政治:西方列强侵华,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等改革运动,中国近代化起步。②经济:近代工业兴起(或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思想:中体西用思想流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④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进一步传播。(任答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4)变化:①政治:两极格局形成,两大阵营对峙;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②经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或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建立也可),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民主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③思想:凯恩斯主义(或国家干预经济)兴起。④科技文化:现代主义兴起(荒诞派也可);现代科技成就日新月异。(任答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14.(2013·山东师大附中押题卷)社会转型的内涵是什么?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 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处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材料二 1978年至今,(新)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了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等,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同步并行、相互交织,涉及社会所有构成要素系统。 ——郑杭生《中国和西方社会转型显著的不同点》 材料三 近100年来,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有三次。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要考虑三大因素,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中国这一百年来三大转型都靠文化支撑,……文化是我们社会转型当中的凝聚力、创新力。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古代中 国完成“社会的转型”后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78年至今是如何向“开放社会”或 “法理社会”转变的?(两者选一作答即可) (3)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三中的观点。 解析 本题以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社会转型期为例,综合考查古今社会转型的表现。第(1)问,要求回答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小农经济和儒家思想。第(2)问,“开放社会”要联系对外开放以来的史实进行论证,可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的设立,上海浦东开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方面思考;“法理社会”从平反冤假错案,实行“依法治国”,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考虑。第(3)问,“观点”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中国这一百年来三大转型都靠文化支撑。可从指导三次社会转型的指导思想说明观点:三民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答案 (1)①政治上,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确立了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③思想文化上,确立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思想体系。 (2)开放社会:①1980年后逐步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局面。②1992年后,随着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法理社会:①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②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实行“依法治国”,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观点:中国这一百年来三大转型都靠文化支撑。 史实:①辛亥革命:三民主义。②新中国成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③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