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 - 高一语文月考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 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 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 动。《诗经》“靡室靡家, 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 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 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 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 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 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 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 乐, 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 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 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 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 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 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 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 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 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 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 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 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 2 -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 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D.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属于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C.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D.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 1.9 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已有 8 亿多贫 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 70%以上,超过欧洲 44 个国家的人口总和。最 近连续 7 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 1000 万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 9000 多万,脱贫攻坚 完成后将有 1 亿左右人口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可以 说,这种大体量的脱贫规模,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 25.5 万个驻村工作队、290 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 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战斗在扶贫一线,带领群众攻破一个个贫困堡垒,筑起一道道防 返贫堤坝,书写了新时代最动人的脱贫故事。 - 3 - (摘编自《惟愿苍生俱饱暖》,《光明日报》2020 年 8 月 13 日)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 人痛心!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不久前,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由于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 年饥饿贫困人数新增约 8300 万,甚至可能新增 1.32 亿。 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 3500 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 6%。尽 管我国粮食安全的“饭碗”已端稳,也有自信、有能力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然而,我 国的粮食生产仍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隐忧仍在,必须在粮食安 全问题上未雨绸缪。 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须形成有效的机制。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 施,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同时,还应在教育和宣传上,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 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摘编自常莹《对粮食还是要保持敬畏之心》,《光明日报》2020 年 8 月 14 日) 材料三: 在央视批评所谓大胃王吃播秀浪费严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后,各平台迅速 响应。8 月 12 日,斗鱼回应:将积极响应中央相关号召,加强对之后的美食类直播内容 审核,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共创风清气朗的直播氛围。抖音、快手也回应:吃播内容有浪 费粮食,或是以假吃、催吐等方式博眼球的行为,将予以删除作品、关停直播、封禁账号 等处罚。 (摘编自澎湃网《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推动“吃播”优胜劣汰》 材料四: 越来越多的报告证实饮食和碳排放的关系密不可分。总部位于挪威奥斯陆的非营利性 组织 EAT 最近发布的报告称,不健康的饮食模式不仅增加了人类的疾病负担,与此相关的 生产活动也正在挑战地球的承载极限,比如造成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问题。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前所长樊胜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一次 营养转型,从营养不足、饥饿到现在的超重、肥胖,各种慢性基础疾病,像心脏病、糖尿 病、癌症……它们大多都跟饮食有关系;我们吃的与我们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吃越多的 肉就需要越多土地来生产粮食来喂畜牧业动物,而这里头,就有一定的比例,是以砍伐热 带雨林和森林为代价的,所以说,饮食上,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健康饮食对减排、对气 - 4 - 候变化、对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也同样重要,通过饮食转型可以获得健康和营养,也可以 保护环境、延缓气候变化,这两个方向是一致的。 (摘编自良食《疫情之后……》,瞭望智库,2020 年 8 月 18 日) 4.下列对饥饿贫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 2013 年到 2019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 9000 多万、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 题。这种脱贫规模,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脱贫的人口数量超过了欧洲国家的总人口,占同时期全球减贫 人口的七成多,为世界脱贫减贫事业作出了中国贡献。 C.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决策指导下,各地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 部深入扶贫一线,谐写了新时代脱贫事业的动人乐章。 D.2020 年全球新增饥饿贫困人口数量悲观预计破亿,联合国新近发布的报告认为,新冠 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是重要原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世界相当大数量人的粮食安全,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 了我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朱雨绸缪的呼吁。 B.我国虽有能力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但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惊人,这成为我国粮食生 产而临的诸如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等问题的根源。 C.多个网络平台的一些美食直播严重误导观众,在社会舆论对吃播严重浪费行为进行批评 后,各平台迅速出台了对吃播问题节目的处罚揩施。 D.相关组织的报告和权威专家都认为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既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又造成气 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6.当前我国提出的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有着重大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幸福的光亮 - 5 -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 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 还有棵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 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 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 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 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 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 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 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 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 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 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 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 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 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 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 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 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 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 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 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 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 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 - 6 - 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 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 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 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 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 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 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 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 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 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 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 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相映 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满 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C.“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 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还 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8.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 7 - 9.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0 分)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 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节选自韩愈《师说》)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 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 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 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 8 - B.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C.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D.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11.下列对文中涉及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未尽处为句,已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 “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指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 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文字、音韵、训诂。 C. 韩愈《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 问和技能。 D. 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和宋代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 石、 曾巩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马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捕蛇者说》……都 是他的作品。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赞扬韩愈“奋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的精神, 而自己“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即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 B. 《师说》选文第一段连用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不重师道 的错误态度。 C. 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择师的标准,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提出本文的 中心论点“圣人无常师”。 D.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用谐谑之语,举韩愈之例,否定师道,内里隐含无比的 悲凄和沉痛,也隐含着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 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 9 -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 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 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①,且休休②。 一丘一壑也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 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此词是辛弃疾罢官闲居上饶期间(四十三岁至五十三岁)的作品。①书咄咄:用 殷浩事。《晋书殷浩传》载殷浩热衷富贵,罢官后终日以手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② 且休休:用司空图事。《旧唐书司空图传》载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中条山。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枕簟”句写气候变化:枕簟初凉,溪堂乍冷,虽未入秋,已袭来秋意。清冷的感觉, 既是自然环境的反映,也是词人心绪的外射。 B. “断云”句写江上风光,景象迷蒙:漂浮水面的片断烟云在落日余晖中渐渐消散,眼 前出现了水远天长、苍茫无际的画面。 C. “红莲”“白鸟”二句写近前景物:池塘里红莲盛开,互相偎倚,宛若喝醉酒的美人。 堤岸上白鹭静静兀立,它一定正在发愁吧!红莲白鸟互相映衬,境界优美。 D. 这首词以淡语写深情。含蕴的情感是异常深沉的,但词人使用的语言却又异常平淡。 15.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5 小题,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0 - ( 1 ) 荀 子 在 《 劝 学 》 中 说 , 君 子 需 要 通 过 学 习 反 省 来 提 升 自 己 的 两 个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 , ”两向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 志难酬的感伤。 (3)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通过月亮描写了乐曲结束后听 众沉浸在音乐意境中的情境。 ( 4 ) 在 《 永 遇 乐 · 京 口 北 固 亭 怀 古 》 中 , 辛 弃 疾 用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的丰功伟绩都化作了历史陈迹。 (5)《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侧面烘托出箫声的悲 凉与幽怨。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________ 的创作风格。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他赞 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 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而且把红军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 ________。毛泽东诗词中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勇气的警句________,如“不到长城非好汉”、 “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等,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 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如 《沁园春·长沙》,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刻画 ________、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美,抒发了一代伟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 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壮志。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出心裁 流芳千古 俯拾即是 惟妙惟肖 B. 独树一帜 流芳千古 比比皆是 惟妙惟肖 C. 独树一帜 千古绝唱 比比皆是 栩栩如生 D. 独出心裁 千古绝唱 俯拾即是 栩栩如生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斗争的壮丽。 - 11 - B. 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C. 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斗争的壮丽。 D. 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在诗词中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读者还在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B. 不仅毛泽东诗词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C. 毛泽东诗词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D. 毛泽东诗词不仅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而且还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 20. 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 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 造例句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6 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仿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拉伯雷说:“人生在世,各自的脖上扛着一个褡子:前 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因为经常摆在自己眼前,所以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自己 的过错和丑事,所以自己从来看不见,也不理会。” 材料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材料三: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读完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12 - - 13 - 高一语文月考答案 1.B “就读者方面而言, ‘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范围 扩大,表述错误。本文所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结合文本内容 “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 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 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分析可知,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作品中来的, 不是源于作者本身。 2.D “对比论证”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兴” 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 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 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 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分析可知,东西方文学理论是并列关系,没有形成对比。3、 D A 项,“越背离...越能体现....”的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第三个层次是‘背离 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 二生 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受生命的读者”分析可知,题 千曲解文意,表述错误。B 项,“属于最能感悟生 命的读者”错,只有第三个层次的读者 才是最能感受生命的读者。C 项,“不是说诗仅 仅能够感动- -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 读者”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诗经》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而且有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无穷的‘兴’ 的感发”分析可知,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说从诗歌所表达 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不是感动的读者众多。 4.A "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应是在"脱贫攻坚完成后",将未然理解成了已然,时 间错位。 5.B 于文无据——文中只提到"仍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这一现 状.并未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 6.①有助于我国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任务的早日顺利完成;②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和减少粮食生产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影响;③有助于减轻个人的疾病负担;④有助于保护资 源、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对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7.D(无心理描写) 8.(1)乐观开朗。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笑容感染了身边的人。(2) 勤劳能 干,做事利索。善抓商机,做加工好的净菜;娇小的身躯与大号摩托形成对比。这些细节 表现了旺旺妈肯吃苦,勤劳能干。(3)热心助人。亲力亲为,为顾客精心挑选商品;免费 帮邻居保管快递物件,交接仔细。(4) 关爱家人。丈夫干不了重活,毫无怨言,悉心照 顾家人。(4 分。每点 1 分) - 14 - 9.(1)旺旺超市的灯发出的光亮。在营业期间,旺旺超市的灯每天亮到很晚。后经过旺 旺妈的擦拭,灯光更加明亮。(2)旺旺妈内心的希望。旺旺妈在困境中心怀光亮,不放弃 希望,乐观面对。(3)揭示小说的主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旺旺一家通过劳动创造了 幸福光明的生活。(6 分,每点 2 分) 10.D 这句话的含义是:我自己估量我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 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根据对原文文句的 理解,“假令有取”即使有可取的,“亦”也,前后构成关联复句,中间要断开,所以可以 排除 AC。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为人师”做别人的老师,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 B。 故选 D。 11.B 选项 A,“文辞语意未尽处为句,已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说法有误。文辞语意 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选项 C,“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 和技能。”说法有误。“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又称作 “六经”;选项 D,柳宗元是唐代的,且《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的作品而非韩愈的。故答 案选 B。 12.B 选项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即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 老师。说法有误。“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是自谦的说法;选项 C,中心论 点错。《师说》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选 项 D,柳文并非否定师道。从原文看: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作者 是批评不从师的现象。故答案选 B。 13. (1)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不知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不能 解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那种人是 明智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应为 不知句读,不解惑;“而”转折 连词,然而;“或”,有的;“师”,向老师学习;“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2) 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 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以是”,因此;“不暇”,来不及;“东”, 向东奔去;“数”,多次。) 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启: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 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 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竞幸运地被您取法。 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 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 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 - 15 - 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 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 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 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 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答案】14. B “景象迷蒙”表述错误,应为“景象开阔”。“断云依水晚来收”写 江上风光:飘浮在水面上的片断烟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眼前出现了水远天长,苍 茫无际的画面,这景象给词人带来一种广阔的美感。 15. (1)空虚落寞的惆怅。“醉”、“愁”二字表露出词人内心的苦闷,隐含着词人被 罢官后空虚落寞的惆怅之情。(2)罢官隐居的乐趣。下阕前三句在情感的表现上有显著变 化:变含蓄为明朗,于抑郁为旷达。这三句连用了三个典故,前一句用殷浩无故遭贬的典 故,表示不以殷浩为然;后二句用司空图无奈退隐和班嗣的典故作自慰语,表示隐居也自 有其乐。表现了作者罢官隐居的乐趣。(3)惊衰叹老的感伤。“不知筋力衰多少”,写出 词人惊衰叹老的感伤。(4)功业难成的忧虑。“但觉新来懒上楼”强调出上楼登高眺望, 新近越来越见慵懒无聊,流露出“烈士暮年”功业难成的忧虑。(答三点即可) 16(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5)舞幽壑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C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出心裁:原来指诗 文的构思有独特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或做工与众不同,多指科学精神。从语境来看, 应是“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千古绝唱:指诗文或音乐创作的最高造诣,名传千古。流 芳千古:美名永传于后世,作谓语、定语。“千古绝唱”合乎语境。俯拾即是:是指低下 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 极其常见。从前文的“毛泽东诗词中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勇气的警句”来看,此处选“比 比皆是”合乎语境。 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 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强调的是神似。根据语境 “通过刻 画________、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美”,选“栩栩如生”更恰当。 18. B 原句“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返歌革命理想,他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 斗争”,有两处语病:“他的诗词中”缺主语;“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斗争的壮丽”的赞 美和壮丽不搭配。 19. C A 项,从前文看陈述对象是“毛泽东诗词”,同时前后主语不一致,“读者”应 修饰“心中”。B 项,“不仅毛泽东”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 之后。D 项,语序不当,同时“美的殿堂”与后文的“美”衔接。 20.(1). 苏轼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2). 李白 在啼猿的清啸声中,轻舟万里,用笑声诠释了得志的喜悦 - 16 - 21.参考立意:反省——成功的基石 参考文章: 反省——成功的基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那些足迹印 证着我们的成长。然而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犯错误,如果做不到反省,只会让自己错上加错, 愈陷愈深。因此,反省是成功的基石。 反省,使自己的品德更加高尚。古代的廉颇处处与自己的同事蔺相如为难,但蔺相如 有不与计较的宽大胸怀。当廉颇听到蔺相如对敌狠对友宽的肺腑之言后,反省自己,最终 悔悟,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二人终成好友,这一文一武成为赵国的中流砥柱。“将相 和”的故事一直传诵至今。因为廉颇的反省,让他的品性得到了升华,让他在自我的大海 里找到了正确的航向。这种反省使人自然轻松,放弃错误的锁链,从而走向成功。 反省让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高尔基说:“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承认错误,将会成为 你与他人关系的调和剂。”有些人害怕承认错误,于是自欺欺人,从不反省自己,坚持自 己才是对的,因为他害怕丢面子,使人际关系僵化,甚至到你至亲的朋友也会弃你而去。 韩愈年轻时曾到朋友家作诗会友,在创作时因情绪激动打翻了朋友的一只碗,回到家后反 省自己:虽然打破了一个碗事小,但如果办公也意气用事,岂不会坏了大事?于是他登门 谢罪,削掉了一束头发以作誓证。朋友被他这种精神感动,更加信任韩愈,成为至亲至信 之人。由此看来,反省能让你在他人眼中成为至诚之人,若人人如此,我们的世界岂不美 好? 反省,让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作为中国人,谁都不忘近代屈辱的历史。由于落后,中 国贫穷积弱,犹如案板上的鱼肉,任外国列强宰割。今天,我们反省自己的过错,不再闭 关锁国,于是我们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如今,我们的国家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如 果日本也能深刻反省当年侵华战争中的滔天罪行,那一衣带谁的中日邻邦,关系就会更加 融洽。反省可以让一个民族复兴,让世界和平永驻。 反省,化干戈为玉帛,化荆棘为坦途,化山重谁复为柳暗花明。反省既有如此至魅力, 经常反省,不亦乐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