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 一、选择题 (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得多;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读图完成1--2题。 1.蓝巨星属于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2.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①光照条件差 ②宇宙环境不安全 ③体积太小 ④温度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8年9月29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是北京未来导航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开发的低轨导航增强系统第1颗先导技术试验卫星。据此,完成3--4题。 3.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与下列哪个天体所属的类型相同 A.太阳 B.火星 C.月球 D.哈雷彗星 4.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其属于 ①地月系 ②太阳系 ③河外星系 ④可观测宇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人类对太阳及其活动的探测从未停歇,下图为2018年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绕日飞行(计划6年绕日24圈)部分轨道示意图,四个大圆为近日行星轨道。图中金星有着主要由CO2组成的浓密的大气和云层,表面温度高达460℃。完成5--8题。 5. 对该探测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穿过小行星带近距离拍摄照片 B.能观测到地球从日面经过的情景 C.可探测光球层黑子及其活动周期 D.能探测到日冕层的太阳风活动 6.关于金星表面高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云层吸收大气辐射多 B.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强 C.金星表面反射太阳辐射强 D.金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 7.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是因为 A. 气温过高 B.气温过低 C.体积过小 D.大气层过薄 8.以下属于类地行星的还有 A.水星 B.土星 C.月球 D.天王星 “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3日成功登月。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中国登月探测器在月球上可以观测到的现象有 ①绚丽的极光 ②一划而过的流星 ③满天星星 ④昼夜更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0.中国登月探测器在月球上探测不到任何生命物质,主要原因之一是月球 A.与太阳的距离不适宜 B.缺少重要的矿物质 C.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大 D.太阳辐射太强 下图为扬州某住宅区的宣传海报,其采用的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浅层地能供热制冷的空调系统。浅层地能是从数百米内的地下收集的太阳辐射能,大约占太阳辐射射向地面能量的60%。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1--12题。 11.浅层地能 A.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 B.存在于地幔中 C.储量大,清洁无污染 D.仅冬季被利用 12.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有 ①太阳能热水器 ②用煤、石油发电 ③用潮汐能发电 ④核电站发电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了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CME抛射的带电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据此完成13--15题。 1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闪焰”发生于光球 B.“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 C.CME发生于色球 D.CME发生地温度低于“闪焰”发生地 14.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期,则上一个太阳活动高峰期约为 A.2005—2006年 B.2006—2007年 C.2007—2008年 D.2008—2009年 15.“闪焰”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是 A.我国北方极光绚烂 B.许多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国内有线电话通话中断 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完成16--17题。 16.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 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D.距日距离较远 17.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某地层分布右图所示的化石,读图,完成18--19题。 18.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 A.寒武纪 B.二叠纪 C.石炭纪 D.泥盆纪 19.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 A.湖泊 B.高山 C.高原 D.盆地 右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20--22题。 20.该地质时期是指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第四纪 21.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22.该地质时期 A.联合古陆形成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主要的成煤期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23.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物种大灭绝时期是 A.元古宙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元古宙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前期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的含量变化。完成24--25题。 24.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O2的含量上升 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25.图中裸子植物发展时期 A.恐龙繁盛 B.联合古陆形成 C.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D.青藏高原形成 读表,回答26--27题。 26.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宙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27.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28--29题。 28.百岁兰开始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A.元古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29.下列对百岁兰特征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 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贵州省打岱河天坑群是世界最大天坑群,发育地层主要为中生代碳酸盐类岩石,景区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完成30题。 30.景区内主要地层发育的地质年代,地球上繁盛的动物种群是 A. 无脊椎动物 B. 哺乳动物 C. 两栖类动物 D. 爬行动物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31--32题。 31.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32.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 2019年1月21日凌晨,别济米扬内火山在俄罗斯堪察加地区开始爆炸性喷发,火山灰喷发到海拔1万米的高空。因该火山喷发,航空危险代码为最高“红色”级别。据此回答33--34题。 33.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34.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完成35--37题。 3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36.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颠簸,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37.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38--40题。 38.据图分析,a圈层厚度的空间变化特点是 ①陆地大于海洋 ②平原地区大于高山高原地区 ③大致与地表海拔呈正相关关系 ④大致与地表海拔呈负相关关系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39.b圈层的特点是 A.连续而规则 B.连续而不规则 C.规则而不连续 D.以上均不是 40.c圈层的主要成分是 A.氢气、氧气 B.氮气、二氧化碳 C.氮气、氧气 D.氧气、二氧化碳 二、综合题 (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下图是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读图描述全球太阳辐射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2)①区域太阳辐射强度高于赤道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3)②地区太阳辐射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4)③地数值范围大约是 ,该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主要原因 是 。 42.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 (2)图中①--④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C表示 界面,其判断依据是 ;该面以上①代表 ,该面以下②代表 。 (3)图中D处,地震波A完全 ,地震波B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D面是 界面。 (4)③+④层为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C D D A A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B B B B B A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C A A B B B A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B D A A D A C B C 41.【答案】(1)从赤道向两极(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青藏高原 地势高而空气稀薄、云量少,从而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 (3)晴天多,降水少 (4)160—180 纬度低,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多。 42.【答案】(1)横 纵 (2)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 (3)消失 突然变小 古登堡 (4)地核 查看更多